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有哪些稱呼?

就像我們對日本說小日本,對韓國說棒子一樣


你國人


-

謝 @CCY邀。

韓國人在日據時期受日本影響,稱中國人為清國奴( ??? ,引申自清朝的下人自稱「奴才」)。
在華僑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進入韓國以來,他們因為多數開中華料理店,而被稱為 ?? ,這個詞來源於中文的掌櫃
朝鮮王朝的時候,朝鮮人將在豆滿江一帶漁獵的女真人蔑稱為 ?? ,而這個詞現在也廣義地指所有的中國人。

英語裏對中國人的侮辱性稱謂有 ChinkChing ChongChinamanChorkHongerLizardPen and Ink

法國人管中國人叫 chinetoque

我有一次在香港聽過印度人管中國人叫 Chapta 。但不知道這是不是普遍的用法。

-


補一個德語的吧
Schlitzauge,意思是眯縫眼,貶義,泛指東亞人種


*

「支那」一詞最早是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在唐宋時已被音譯成中文,也作脂那、至那、震旦、振旦、真丹等。古印度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都曾以「cina」來指稱中國。後來,西方各國流行的對中國的稱謂「China」,實由此演化而來。

事實上,「支那」一詞本身在印度即含有智慧之意。


謝邀,中國人給人起的外號真心不少:

鬼子,棒子,猴子,毛子,還有高盧雄雞,印度阿三。
對自己國內同胞都有港燦,台巴子,南蠻,北佬,蒙滿韃子,通古斯野豬等稱呼。

但是外國人,例如俄羅斯人對不同民族稱呼也不少。

亞洲,由於內在和外來的各種因素的交叉影響,在近代史上成了貧窮落後、戰火綿綿之地,儘管俄羅斯大部分領土位於亞洲,但在心理上對亞洲缺乏認同感,如:把亞洲人稱作азиат,但該詞逐漸在俄語中產生了一個轉義,即「野蠻、愚昧、落後的人」,由此可見一斑。
  加在中國人頭上的外號也不少,如:Чайник(俚)中國人,一說該詞音譯自英語China,一說中國人愛喝茶,於是稱呼中國人為чайник(在俄語中該詞意為茶壺)。他們還把80年代末——90年代初活躍於中俄邊境的中國商人稱作фазан,意指:「在林中跑來跑去覓食,笨重而又愚蠢的松雞」,該詞本為特指 ,但後來由於媒體的渲染,反而成了對中國人的普遍稱呼了!又如:根據生理外貌特徵把中國人稱作китаёза,這個詞是「китайский+ёжик」的複合表卑形式,意為「中國刺蝟頭」,以及根據中國古代傳統又把中國人稱為поднебесец(俗)天下人、中國人,除此之外中國人還得到了兩個冤枉名字:ханжа(卑)大騙子和косоглазый(卑)斜眼中國佬。
  對其他亞洲鄰國的居民來說,他們的俄語的外號也不少。如:япошка小日本、макака日本佬、джапан&日本人、кимчиедел「泡菜匠」;北朝鮮人、соуткоры韓國人,等等。
  在後蘇聯時期,俄羅斯社會動蕩不安,分裂主義(сепаратизм)和恐怖主義(терроризм)猖獗。當局,包括民眾在內,均認為,中亞的高加索(Кавказ)地區(尤其車臣、喬治亞等地區)是一切災禍的發源地。於是從心理上對那些地區充滿戒備、憤恨、厭惡、恐懼(莫斯科人最為典型),在針對該地區居民的一些俚語、俗語的稱呼中就可以略知一二。
  如:把喬治亞人稱作кацо和лимонщик,前者一說來自Кахетинцы卡赫齊亞人(居住在格國東部的卡赫齊亞地區的喬治亞人,該詞為沙皇政府確定使用的, 帶有貶義和歧視色彩 ,現已不用。見&<&<世界各國知識叢書-亞洲卷&>&> 軍事誼文出版社)一詞,另一說,該詞在南俄方言中意為「露胸敞懷的粗人」。至於「лимонщик」一說源於對在莫斯科大街上兜售檸檬的喬治亞山民的稱呼,一說該詞是指製作檸檬型手雷(лимонка)的人,其用意不言則明。
  俄羅斯人還把高加索地區的愛沙尼亞人稱作чухонец(在俄方言中чуха為豬、豬玀);把亞塞拜然人叫做азер;把亞美尼亞人叫做хачик(харя〈臭嘴臉〉的變體);把中亞具有蒙古血統的人辱為чукча(騾子);對中亞人統稱為урюк(杏干;又黃又瘦的東西)或者чурка(木頭棒子、蠢蛋),以及根據外貌特徵把喬治亞、亞美尼亞人用極其侮辱性的詞語稱作:черножопый黑毛 、黑鬼(жоп〈粗〉屁股或指牲畜的毛色);зверь(野獸,畜牲)和чёрный(黑蛋,土匪)等。
  對黑人的稱呼較多,有帶地域色彩的мурин和мавр,兩詞源於古斯拉夫語,前者稱呼北非西部的居民,後者指曾統治伊比利亞半島(Иберийский полуостров)的柏柏人和阿拉伯人。 還有арап,該詞指生活在阿拉伯半島上的黑人,後轉義成「騙子」之意,18世紀末20世紀初,俄語又從法語中介入一個源自葡萄牙語的негр(葡語中negro指:從非洲販來的黑人奴隸),由於該詞與奴隸貿易和種族歧視有關,故後來(蘇聯時期)被Африканец取代。
  而在當今的俚語、俗語中黑人又被不雅地稱呼為:уголёк碳塊(莫斯科青年用語)、чернилка墨水瓶、копчёный(煙熏火燎的人)、негатив(照相機底片,黑鬼)、例如:Тоголезы уже привыкли к томучт還有гуталин黑鞋油,還有блэк(〈英〉black黑色的)等。
  給猶太人起的外號更多地帶有貶義,宗教原因可能性較大,如:Иуда(卑)猶太人,聖經傳說中猶大(Иуда)是以色列人,他為了三十個銀幣,出賣了耶穌,因此「猶大」成了「陰險、狡詐、騙子」的代名詞,有這樣的稱呼可見宗教偏見之強烈;абрам(粗)猶太人,猶太人老祖宗。該稱呼源自希伯來語Abraham&<亞伯拉罕&>:舊約聖經中他是猶太人的始祖.由該詞演化而來的還有абрамович和абраша等,都是對猶太人的表卑稱呼,還有:шмуль&<粗&>猶太鬼子;猶太人(源於英語small,小心眼.卑劣的人),以及жидяра&<粗&>猶太人,該詞源於對猶太共濟會(жидомасон)成員的表卑稱呼,猶太共濟會是一反動組織(狂熱的錫安主義者),主張用武力恢復猶太人的國家。以及其他原因,如:Монька(虐)猶太人,「莫尼卡」。據說,白宮性醜聞的女主角萊溫斯基是猶太人,昵稱為Монька,該稱呼的戲虐色彩不言而喻,最後,一些知識分子還把猶太人稱作евреец,這是把俄羅斯的猶太族居民當作外國人排斥的一種稱呼。
  歐洲,尤其是經濟發達、富裕的西北歐,歷來是俄羅斯人嚮往的地方,對這裡居民的稱呼常帶有崇拜和嫉妒的感情色彩,多為音譯,如:испашка西班牙人、бундес德國人、вестлер西德人、остлер東德人、аморы義大利人(該詞源於amorous」浪漫的,多情的」一詞),以及алорец和итальяшка。финик芬蘭人(финик本指海棗,一種植物)而此處音借фины(芬蘭人)一詞 ,戲虐色彩很明顯。法國人被稱作фрэнч(音譯Frense)和триколор(因為法國國旗為三色旗),除此之外,法國人還有一個外號,即лягушатник〈粗〉青蛙,該稱呼的來源值得商榷,一說該詞源於「frense」一詞,因為其在古高盧語中意為「青蛙」,一說是對法國三色旗的比喻(因為青蛙的脊背上有三道深色的保護色,筆者這樣認為)
  而對相對落後的東南歐一些國家的居民的稱呼則明顯帶有輕蔑色彩,如:хохол烏克蘭人(源於古時烏克蘭人頭上留的一縷頭髮)、юги南斯拉夫人、對善於種植玉米的羅馬尼亞人則稱做мамалыжник(玉米粥桶;玉米棒子)……
  對美洲人的稱呼多為音譯,如美國人: юсец(源自英us)、стейтс(源自英states)、штатник(源自英states)、янки(源自英yanky)和дэсец(Дядя -Сам山姆大叔),把拉丁美洲人稱為латин。   
  而對流浪於世界各地、沒有國籍的吉普賽人(Цигане)來說,他們的俄語外號就更慘了,他們被人叫做мора,而мора則是мор〈瘟疫〉的變體!

由於歷史、現實、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消極影響,會造成民族、種族間認同感的缺失。如果反映在語言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取代對外國人的中性(正規)稱呼,在俚語和俗語中出現的各種帶有感情色彩的稱號。這些詞語中包含著厭惡、鄙視、諷刺、挖苦、戲虐、粗俗等民族心理情感因素。當然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從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該民族的語言,滿足了該民族的某種心理需要。

以上部分來源於網路,侵刪。


"強國人"


chink 小黃人
geek好像專指韓國棒子


蒙古人叫中國人hujaa


最受不了的是「黃痰」


灰老鼠 6070年代中國人都穿一種衣服…你懂的


推薦閱讀: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算得上是世界一流嗎?
有哪些中國特色的科研困難?
戰前日本人接受軍國主義教育為什麼還會出現一堆日本籍八路軍戰士?

TAG:歷史 | 中國 | 外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