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世界的語言中爸爸媽媽的發音都差不多?

據統計世界上有3000—4000種語言,但是令人驚訝的是,無論是何種語言,「爸爸」「媽媽」的發音都是差不多,「baba mama」 "papa mama"諸如此類的,都很接近,這是為什麼?


p, m 的發音無需藉助舌頭。p是閉口醞釀氣流之後爆破而出的音,m是與p/b相對應的鼻音。嬰兒在學會說話前,舌頭尚不能如成人一樣自如移動到相應的部分,但在張大口的情況下,舌位又恰巧處於低母音a的部位。輔音與母音一結合,就可以發出近乎pa和ma的發音。


嬰兒喊著pa,ma的時候,可能有著不同的意圖,比如餓了,困了,不舒服,或表達驚訝等等。陪伴嬰兒的父母很可能誤以為嬰兒是以這樣的聲音來呼喚他們,於是便興奮地指著自己,說,「對,我就是你爸爸/媽媽"。於是,父母的名稱就這樣由「大人們」確定下來了,等嬰兒真正開始學說話時,就會學到papa,mama,並準確地把他們與他們所指代的事物(人)聯繫起來。


並不是所有民族的父母都會把papa,mama和自己聯繫起來。例如,日本的父母聽到孩子叫mamma,認為是孩子餓了,因此,mamma(飯)在日語中就是食物的意思,而pappa在義大利語中則特指兒童的食物。

隨著語音的演變,不同語言中對父母的稱呼又有可能偏離papa,mama。這裡有兩種主要的原因。


(1)語音的自然演變。如漢語的「父、母」,本來的發音就近乎pa,ma。但隨著漢語語音的演變,它們變成了fu,mu,且一般用於書面語或背稱。而面稱的發音沒有變,還是pa,ma,於是又另造了「爸、媽」這兩個字來表示pa,ma這兩個音。


(2)pa,ma被認為是兒語,成年人會刻意避開這兩個音,將舌位稍加移動,改為其他讀音。如英語dad,即是pap中的p改為d,d的發音部位離p很近,但收緊點是由舌尖上抬形成的。這樣的音對於不會說話的嬰兒來說比較難發,因而顯得「成熟」一些。漢語中的「爹」、「大大」同樣源於此。又如維語ana(媽媽),即由ama中的m變為n形成。n的發音部位同d,需要藉助舌頭的移動才能發出來。漢語的「娘」也是這個道理。


唉……
樓上很多人為了飆google搜索結果而誤會題主的意思了,題主指的是口語papa,mama的相似性,而不是書面語和敬語……書面語要等到孩子會打醬油之後的事情了。第一個回答者回答得很靠譜。


據統計世界上有3000—4000種語言,但是令人驚訝的是.....

這統計是哪裡來的?

這是錯誤的。

所有扯什麼發音容易之類的都是胡扯。

我就不一個個語言列出來了,只說個大致。有興趣可以查看wikipedia 或者Common Words Across Languages @ EZ Glot,

世界上主要語系分七大類(也有九大類的分法,在此不討論):

其中僅有印歐語系中父母的叫法多為mama,papa或近似發音,如義大利語mamma and papà,冰島語mamma; pabbi,孟加拉語 maa ("??") baba ("????") ,etc.

其他六類語系中父母的叫法並非mama,papa或近似發音

漢藏語系

緬甸語:口語中???? (may may) ; ???? (phay phay)

國語就不說了

藏語:ammaappa

阿爾泰語系

突厥語 :anaapa; ata

日語:haha;chichi

亞非語系/閃含語系

西伯拉語:Imma

德拉維達語系/達羅毗荼語系

泰米爾語:Thaai;Thanthai,

卡納達:Thaai; Thande

高加索語系

高加索語:???? (mama); ???? (deda) (papa表示祖父)

烏拉爾語系

愛沙尼亞語:ema

芬蘭語:?iti


-

謝 @弗拉基米澤邀。

這個也算是知乎上的月經題了,我記得第一次看到類似的題目是在 2013 年的時候。

簡單地講,這是個偽命題。

光是中國的爹、娘;蒙古的 aaw 、eej ;日本的 tosan 、kasan 等就可以擊破這個題目了。

-


原來主要是印歐語系的人這麼講。這幫人本來就人口多分布廣,後來歐洲又率先進入現代社會全世界殖民。這才讓題主有了這種錯覺。漢人以前大概喊爹娘。滿人怎麼喊想想辮子戲吧。日語里也不喊爸媽的。


中國古代的時候孩子喊父母也不是爸爸媽媽啊,相像的原因是我覺得小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都是啊啊啊這種音節,所以像爸爸媽媽的比較順口吧。。


並非專業,強答一發……
漢語中的「父母」、「爸媽」、「爹娘」,上古擬音雖然都跟pa、ma很接近,但不是母音對不上就是輔音對不上,起碼沒有印歐語系裡面成片的精確對應……
聽說隋唐時期的佛經譯本里有什麼「波波摩摩」,這個倒是很接近……


我記得世界上80%的人所在族群的父系Y染色體的單倍體類型都是K。換句話說世界上主要族群的分離時間都很短,所以語言差別很小,這才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對父母的稱呼如此相近的原因。
其實不僅是父母的發音相近,拿英語和漢語比較,很多辭彙比如「飛」、「給」、「石頭」等等都很相近,文言文的語法結構也同英語很像,這都與分子人類學的結論相符,想想也是很有意思。
至於什麼「發音便利所以才導致全世界都這麼說」的說法太容易被駁倒了,日本和韓國對父母的稱呼就是最好的例子。


1. 並不是所有語言的爸爸媽媽都是一樣的叫法,如樓上提到的:
日語中爸爸是お父さん(otousan)媽媽是お母さん(okaasan)
英語中爸爸是father,媽媽是mother

2. 之所以說全球大部分語言的爸爸媽媽發音都一樣,是因為在嬰兒的語言發展期時發音器官和大腦語言區的成長還不夠成熟,於是只能發出重複音節的雙音節詞(reduplicated syllables),就是題主問的papa、mama。
有相對案例是一名被虐待狂父親監禁的姑娘Genie,她的父親把她關在地下室長達13年,每次她一發出聲音就會被毆打,於是她直到13歲半才被解救出來並開始學習語言。雖然沒有學習過,但是她在使用語言的時候就沒有出現「重複的雙音節詞」 (例如papa、mama),而是直接學會了簡單音節的詞。[Obler, K. L. Gjerlow, K. 1999. Language and the Brain, pp.71.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於是得出結論,不是所有標準的世界語言中的爸爸媽媽都發音一樣,而是因為重複音節詞對於嬰兒的不成熟器官來說更容易發音。

以上!


小牛犢喚母牛也是ma,ma,ma....呢


推薦閱讀:

外國人是什麼時候把中國稱為CHINA的,歷史上曾否把中國稱為Ming或Qing?
網路辭彙廣泛流行的弊端有哪些?
為什麼有些人說話語法錯誤、邏輯混亂、條理不清晰,卻仍然可以把一件複雜的事講明白?
留洋的人說話愛夾雜外語,那麼在華外國人說話會不會夾雜中文?
韓國廢除漢字對於韓國是種損失嗎?

TAG:發音 | 語言 | 語言文化 | 辭彙 | 詞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