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2014年11月)智能家居火不起來?

為什麼現在智能家居火不起來?


身處行業內的來說一句,
因為現在的產品本身就不是智能,甚至還在原來使用的基礎上複雜化了,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宣傳的時候太用力了,
把「互聯家居」生生的吹成了「智能家居」
弄得我現在每天聽到智能就想吐,朋友圈看到智能就想屏蔽。

往回退一點點挺好


每天躺在床上都要看那個操蛋的掃地機器人風風火火的跑進來,默默的把我的拖鞋給挪走了,
然後聽到它卡住地毯了,卡住鞋帶了,卡住音響的底盤了,發出期盼的哀求聲~
然後還要把它抱上抱下榻榻米,陽台,衛生間。

我覺得這孩子叫智障家居比較貼切。

但是看到它永遠周而復始傻樂傻樂的滿房間跑,不想我那賢良淑德,勤勞可親的老婆,掃地的時候哪裡容得下我再補個美容覺

我心理明白,這個世界終究是它們的。

----靠我家的傻寶賣的一坨好萌~答案居然上了五百~今天晚上就就和老婆申請,自己掃地讓這孩子好好休息一晚吧----

另外想說下我的態度,因為不少評論有提到
1,智能家居火不起來,因為他們還不夠智能,
人力省的少,價錢付的多,或者根本沒有在省人力。
少數稍稍能夠平衡的區域(比如掃地機器人)他們的發展是成燎原之勢的。
所以雖然火不起來,其實已經離火不遠了~~

2,我老婆不在家的時候,我家傻寶是唯一和我有互動的存在,對我來說是和寵物一樣的,有些層面上我並不希望它太完美,完美到用不上我。它那個風風火火不知疲倦的狀態,更是一鍋上好的智能雞湯~


每次看到智能家居的介紹,都忍不住為「智能」兩個字感到委屈:

「超方便!可以遙控開關的智能插線板,不在家就能開洗衣機微波爐你動心了嗎?」

——然而裡面的衣服和飯你走之前還是得親手放進去。

「智能燈光,可以調節各種氛圍的 shiny 哦,心動嗎?」

——然而我想要的是燈泡壞了可以自己換的那種智能。

「智能飯桌,能根據擺上去的食材教你做菜,你難道還沒有被感動?」

——能做好飯喂嘴裡的機器人《摩登時代》里就有了,你們為啥還在教我做飯啊。摔!

說了這麼多年就給我看這些?

還要我每個單品花千把塊,再下一堆平時都懶得打開的 App,嗎?

手機都換了好幾個,市面上的一些智能家居還停留在「下班用手機打開家裡的空調」並深以為傲的階段,我也很絕望啊。

「好奇心研究所」此前做過一次「提起智能家居,你想吐槽哪些想像力匱乏的功能?」的投票,我們收穫了共 2165 次表態。結果表明,最常見的那些智能噱頭,像下雨關窗自動開燈什麼的,大家都還覺得挺沒勁的——

Amazon 打算把你的音箱變成全體家電的遙控器,但目前它手下還只有電源開關和燈泡兩個小弟。在去年的 WWDC (蘋果開發者年會)就發布了它的智能家居系統 HomeKit ,一年過去了,支持 Homekit 的相關硬體能做的也主要開燈關窗調個溫。

說起來是解決懶癌,但只不過是提供了另一種並不簡便的方式去簡化操作。

講真,在拿起手機連上 wifi 打開 app 找到設置頁面在八種(屁用沒有的)燈光效果中調到熄燈模式,和走過去按掉開關之間……我選擇死亡。


答案是,智能家居目前還不是一個成熟的類目,是一個為融資和忽悠造的詞,不符合大眾的消費習慣。

想想大家平日如何買東西,小學生要上學,需要購置一台檯燈寫作業,他打開京東,天貓,選擇家居類-&>燈飾燈具-&>檯燈,從裡面的推薦類或者是銷量排名,選一個他喜歡的顏值不錯,功能適中,價格接受的品牌產品,或者便宜點的產品,或者b格高的產品,這一整個購物行動中,跟智能沒有一毛錢關係。京東曾經將智能硬體作為一級類目介面放到首頁上,但是現在也開始回歸理性,更多的從消費者習慣入手來進行產品分類了。

當你提起來智能家居,你能想到什麼具象化的產品呢?很難,但是你可能需要一個好的掃地機器人來清理衛生,安全的凈水器來保障安全,優質的電飯煲作出更好吃的米飯,智能聽起來炫酷,但是他具體解決消費者說明問題?很難說得清楚。

他需要的,是優質,可靠,安全的產品,最好價格能接受就更好了,標榜智能的在當下更多是剛需下的錦上添花,並不構成用戶的買點。


本來「智能家庭」應該是個劃時代的產物,可是被現在的廠商按上個時代的套路設計了。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最簡單的實現,大夏天的你下班了,下班路上家裡空調自動開啟,等你回家剛好溫度降下來,又省事兒又不浪費電,很靠譜對吧?

可做起來總有畫馬時候的「一些細節」要去做,比如各種準備工作。

1、你要學會把這台「智能空調」聯網,遙控器上的小屏幕是不夠操作的,一般廠家會開發一個 APP。好,你下載 APP 吧。
2、APP 下載回來,要配對對吧,好。為了安全,要以唯一身份標識進行配對,一般都是出廠自帶機器碼或者雙向認證,好的,我估計我爸媽是玩不轉的。
3、一番折騰後你可以用 APP 控制空調了,你以為萬事具備了。
4、這天下班路上你在地鐵里玩遊戲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啟動空調,回家熱乎乎的,那一刻你覺得自己像個傻逼。於是你強行讓自己培養一個習慣——下班路上記得打開 APP 開空調。
5、產品經理設計了一個功能——根據你設定的下班時間和路程所花費時間來自動開啟空調,你覺得這太 cooooooooool 了!
6、今天老闆說你們伺服器崩了,連夜趕修,晚上睡公司,家裡空調自動吹了一天。
7、產品經理說我們又有個新功能,可以通過脈衝時序監測你當前離家遠近,當判斷你是在回家路途而且距離家還有5公里的時候就觸發空調啟動。你覺得卧槽這簡直 increeeeeeeeeeeeeeedible!
8、這天你陪女朋友在距離家剛好5公里的地方逛街、吃飯、看電影、買東西,回家發現因為空調頻繁啟動和關閉,電路瞬間電流過載太大,保險絲爆了。
9、產品經理說我們做了一個非常 cooooooooooool 的功能!你可以在 APP 上完全自定義你的工作日、節假日的作息和一些規律性的離家、回家動態,這樣就可以針對你各種生活場景進行有效管理了!你說卧槽 greaaaaaaaaaaaaat!
10、這天你回家路上發現空調一直離線狀態,氣沖沖打電話過去按照客服的指導重新下載了APP、登錄、還是不行,一路罵到家,到樓下物業阿姨王姐跟你說咱小區今兒光纜被挖斷了。
11、在使用這台「智能空調」的第99天,你回家之前發微信給一樓物業阿姨「王姐啊,啊對對對,我下班了,還給您帶了朋友從日本帶回來的點心,啊您還客氣啥,您平時都幫我開空調啥的,一盒點心算什麼呀,您就安心吃吧,昂謝謝啦」


12、半年後網曝你買的空調的公司內部伺服器被黑,600萬用戶日常家庭生活數據泄露,包括你在 APP 上註冊時用的手機號、 WiFi 里鏈接的電腦、手機、iPad 設備信息、你家裡的 NAS、TimeCapsule 里存的自己 iPhone 里的自拍到底有沒有被人看到?呵呵,誰知道呢。


卒。

故事扯完,我們扯扯故事裡暴露的目前「智能家居」無法解決的問題點:

1、用戶使用成本問題。
我們設計產品最理想的辦法是「開箱即用」(Linux 叫「自帶電池」)。而目前我們提供給用戶的硬體產品幾乎都是「工程師」模式……不管文案、名詞、還是各種設備按鍵的設置,都是讓人看不懂的玩意兒。這是交互設計在硬體產品上的落後,不多吐槽。

2、安全性問題。
假使我用 VPN 登錄 91porn 用一個亂七八糟的用戶名註冊並且發布了我拍的和妹子啪啪啪但把臉打馬賽克的視頻,雖然別人看到我了,但這不叫隱私泄露,因為有關「我」的屬性信息都沒有暴露,我是安全的。
目前所有 APP 都會記錄用戶數據(想想你註冊時候填寫的手機號碼性別地區出生年月和以後捆綁的微信號QQ號頭像甚至身份證都是),但我會嚴格要求工程師把用戶屬性信息資料庫和用戶行為資料庫進行物理隔離,而且把用戶屬性信息資料庫做最強的安全保護。假使其中一個因為豬隊友(比如利用其他網站的註冊信息來撞庫)而被抓取一些信息,由於沒有另外一個資料庫進行信息匹配,那麼這些信息基本就沒用的。比如我從一個電商網站扒出來一個資料庫發現有個用戶 userid 3346887851 下單了一個跳蛋,然而你不知道這個用戶對應的姓名地址電話都是啥,那這信息就沒用啊。
一點簡單思路,不扯遠了。

3、「智能」問題。

我想說,目前所有的「智能」設備,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設備。
我們做的機器人為什麼讓人感覺如此 low、言過其實,我想還在於交互問題上。
想想看,不管你的設備有多「智能」,都需要你主動去觸發,你不動它不動,這是不是很尷尬?
我們期望「智能」,是期望兩點——要麼我們付出的資源成本(精力、財力、時間)不變的前提下,它給我們返回更多回報;要麼是在完成與舊工具相同的任務的前提下,降低我們為此付出的成本。
目前這些「智能」家居,我真沒感覺智能在哪兒,太被動了,上面兩點都做不到。
要「主動」,賈維斯是一個終極目標,我下班回來推開門他應該自動給我送上熱茶把我大衣掛衣架上去啊!
但在目前機器並不能處理情感任務的大隔斷之下,我們能不能做點兒不一樣的呢?
自然語言處理?面部識別?深度學習?進化演算法?好,去研究AI吧。

呵呵噠,轉了一圈又回來了。

做AI吧。

然而這裡又涉及到對海量數據樣本進行分析學習的前提,沒有這個量的積累,AI 的「智能」是不會發生質變的。
然而再回來說,你自己日常的所有行為和情緒,第一,完全信息化了么?沒有,那就有場景缺失;第二,目前的安全性保證下,你敢把自己的所有行為和情緒信息給他們用作樣本學習么?我不敢。
所以這個積累……呵呵噠。

關於完全信息化,我倒是有個栗子。我同事以前在公司給某地試點一個別墅群做的真丶智能小區設計,全區任意地點溫度可控、人臉識別、車聯互動。
——你猜全區埋了多少個感測器?
——你再猜為了讓這些感測器不像牛皮癬一樣影響小區面貌,小區規劃、裝修需要多花多少錢?
——你再猜,那些感測器的安裝公司每年光靠維護感測器能賺多少錢?
——這房子你買得起么?

其實這是好幾年前的事兒了,我以前一直覺得海爾、海信、格力、美的這些是最容易也最應該搞智能家居的(因為那時候家裡的電器基本都他幾家啊)。然而呵呵噠你我都看到了。
然後有家公司一直在做一些很周邊很普通的硬體,我是非常期望這家公司能把這個概念真正做好的,因為在這家公司這裡所謂「買不起房」是無所謂的,因為租房也可以用啊。當然不能提名字,第一我是這家公司的忠實黑,第二容易被人以為收了錢,我特么兩面不討好,我才不說是哪家公司。

說句不恰當的,對於一個機器人,什麼是交互?
你打他一巴掌,他啥反應沒有,這不是交互;
你打他一巴掌,他回你一句「卧槽咱倆聊天我沒招你沒惹你你打我?你他媽傻逼吧?把我打壞了你花錢修啊?」

這他媽才是交互。

不帶情感、不帶場景、不帶上下文判斷、沒有任務閉環的設計都是垃圾交互。

這裡本來應該有一張照片,是我在前公司茶水間拍的一張智能多功能微波爐的面板,上面密密麻麻接近20個按鈕吧,連「麵包」「燒雞」這種標明用途的「一鍵快捷設定」都圖形化標註了。

然而因為長久被使用而磨掉塑料封皮的那倆按鈕,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火力。

我還是手把手喂我家松鼠去吧

最後幫這位「雖然我不了解」就敢說我「腦洞不成熟」的無知無畏的傢伙出名:

神煩一些評論,我這麼說吧,如果把「只會評論」當做1級水平,「學會分析」作為2級水平,「有建設性方案」當做3級、「做到了」當做4級水平,那我現在就是2級到3級之間(你以為我真不知道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我又不是沒有做AI做機器人的朋友,你咋知道我沒跟他們談過方案?關鍵是跟你說了有屁用?你難道會去做?),而評論里大部分否定我的人也就是1級水平,我只能對各位呵呵一句:你他媽就是個垃圾,你要覺得我說的不對,你寫一個給我看看,不然就憋逼逼,自己找罵還要埋怨別人脾氣不好,活該你被我噴。


智能家居,路還遠著呢!

現在所謂的智能家居,與真正的智能家居,最大的差距是就是「關聯協作」。真正的智能家居,是需要同在一個屋子裡的多個設施協同工作,共同完成一項任務。而不僅僅是一個個獨立的設備。
同時,智能家居也不僅僅停留在電視、路由器這些數字產品上,更多是是要朝著窗戶、窗帘、垃圾桶、電燈等基礎設置轉移。

「感覺現在這些搞智能硬體創業的啥都往互聯網上靠,其實真沒必要,有些「智能」的功能用硬體知識,或者感測器知識就能解決了,需要學習互聯網的是對產品體驗的細緻入微的思維方式。」——引用 @郝雙同學的評論

我想像中的智能家居大概是這個樣子。

早晨,7點30分,是小田每天起床的時間。

屋子裡的音響自動開啟,聲音從小到大逐漸響起,播放的正是小田昨天下載到MP8里的歌曲。

小田被鬧鐘叫醒,在床上伸了一個懶腰。床墊之下的感測器感應到了小田已經起床,於是告知窗帘自動拉開。同時音樂聲音漸漸停止,並開始播放當天的天氣預報以及當天的日程。

小田爬下床,走到洗漱間開始洗漱。位於屋頂的紅外感測器感應到了小田的移動,然後卧室里的音響漸漸停止,洗漱間的音響無縫地銜接上。

正在小田洗漱的過程中,水池上方的鏡子忽然亮了一下然後顯示出了一行提示信息。「小田你好,沐浴露馬上就要用光,是否按照之前的品牌繼續購買?」小田想了想,伸手在鏡子上確認的位置點了一下。鏡子收到小田的確認操作之後,自動按照上次購買沐浴露的方式又下了一次訂單。新的沐浴露預計會在晚上8點20分送到,鏡子繼續提示。

(未完待續)


剛好有在物聯網公司實習過。
智能家居在行業內還是比較火的,傳統白色家電公司的高端產品都在做相關係統。海爾之類的。

在高端人群裡面(大平層、別墅)智能家居就是裝修的一部分了。很常見。Geek什麼的公司其實根本沒放在重點。各個都是工程商或者有房地產背景的。

在普通人眼裡不火,是因為還沒有到那一步。
1價格上:一個紅外和射頻的網關賣1000,你能接受嗎?一台非匯流排制的主機買1w,一個面板賣3-4k。。。(我就不說法國亮維和control4了。。)你能接受嗎?能接受的咱們私聊,可以做個朋友。
2規則上:大家現在都是各自為陣,沒有統一標準,不能互相兼容。除了紅外可以兼容,還真的沒有見過協議兼容的,大家都保密。能兼容的都是最笨的匯流排制。穩定性是好,但是太笨。
3功能上:笨笨笨,國內哪家能做到智能兩個字?至少像Nest使用1周後不用手動去調溫度。你TM告訴我幾萬幾十萬的智能家居系統實現的功能就是當個遙控器?或者什麼場景控制?我要的是智能!
4安裝上:分兩種,無線或者有線,有線需要重新布線(牆壁挖開,布線,再弄好,你聽見錢的聲音了嗎?)電力載波呵呵呵,中國這個環境別跟我說電力載波。無線的話是發展前景。很方便,但是你的微波爐有沒有WiFi?沒有?那拉電線,熱水器呢?好吧,也拉電線。那空調呢?恩紅外可以,那我們加一個紅外網關,1000塊。。。。。。。。

以上可能就是智能家居為什麼沒有火的原因吧。


我是學生物技術的。。。。。。。哈哈哈。


連房都沒有,還智能家居。。。


現在在裝修,選電器和傢具的時候,凡是看到新潮的東西,先問自己一句,平時會用到嗎,還是說一時圖個新鮮過段時間不用,答案百分之九十都是後者。新鮮的東西不止現在有,我小時候我爸就搞過很多當時新鮮的玩意,傢具,電器,小設備,很多從國外帶回來的,結果呢,生活中用到的無非還是基本功能。
我們的生活沒那麼複雜,需求都能滿足,很多方式都已經是習慣,智能家居沒有跨越式的提升,我是不會考慮的,我還是互聯網行業從業者,更別提廣大傳統行業從業者了。

ps 我對傢具的創想,牆上都不要插座,網路,電源都是無線傳遞,所有電器都不用拖著電源線我覺得已經是萬幸了。
傢具家電能夠自我清潔,平時不用打理,可以省去太多做家務的時間。
飯菜只要把原料扔進去可以自動做出想要吃的飯菜。

洗衣機洗完衣服自動晾曬,晾曬完畢自動收到衣櫃。
我不需要思想層面的東西,我只希望電腦和機器能切實的為我做一些事情,我不需要他在我想開燈的時候開燈,因為我是多變的,他不可能完全了解我。


現在的所謂的智能家居,還停留在控制開關——燈,空調,澆花等等這些事情。

但是這些事情是智能的么?

你走兩步路就可以把燈關了,為什麼還要花幾百塊錢去在手機上點一下關燈?(還可以多做點運動。)

當前沒有真正的智能用在家居上。

補充一下,我大學做的很多研究都是和智能家居有關的(ps:這是我的畢業設計:phodal/iot · GitHub),畢業設計也是,直到現在工作了,我都沒有發現他有火起來的趨勢。如之前的答案所說,我們沒有找到用戶的需求痛點,我是我想痛點是存在的,只是當前的產品所實現的都是遠程控制、藍牙控制。

既然我們在上面說的是,智能家居。那我們還需要人為地、手動地去控制我們的家電么。音樂不應該是要在我們想聽的時候啟動,電視也應該在我們想看的時候開起來。這才是真正的智能,我記得十幾年前蓋茨也做過類似的事,但是好像是開窗帘。

再補充一下:

有多少人是真正需要智能的家居?先不說當前的智能家居是如何的坑——泛指不智能。暫且說說價格,假設我要買一個所謂的智能開關,我女朋友肯定不會同意。這種東西不是一般的貴,而且貴得也是沒有道理的,看過一些所謂的智能開關,原理很簡單,幾天就能仿造一個,雖然穩定性可能比不上。因此,價格居高也算是一個原因。

現在會真正去討論智能家居的無非就有錢人和開發人員。有興趣可以參與:phodal/iot · GitHub


我想要一台自動熨衣服的機器,隨時有挺括漂亮的衣服出門——我願意掏2萬!

我想要一台能自動收納物品的機器,把我所有隨手放置的東西都收納起來,需要的時候再隨時找到——再掏2萬!

我想要一台能洗菜炒菜的機器,讓我省卻做飯的麻煩——2萬拿去!

...

...

我算過賬,就算這樣的機器我要買5台,一共10萬。按平均用5年算,一年才2萬,比請保姆便宜多了。如果有1000萬家庭購買,每家10萬就是1萬億的大市場啊!

然後這些廠家給我的卻是一堆老款翻新的家用電器,以及偽裝成遙控器的App...

PS:本質的原因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新舊技術青黃不接的斷層期。

家居生活中,凡是流程簡單的需求早已經得到滿足,而那些流程複雜的需求暫時無解。

於是只剩下中間可有可無的雞肋需求,在AI和自動化技術足夠進步之前,智能家居可能都是個偽機會。


智能家居火不起來是因為故事講得太多,講得自己都信了。

說簡單點就是吹牛把自己都吹信了。

做智能家居的也不想想,線下安裝攝像頭都能做成市場,賣垃圾保健品的都能活得風生水起,你們咋就被人百般嘲笑?

還不是一個個把故事講得飛起,個個都覺得自己是鋼鐵俠?

有多少願意沉下心做用戶體驗的?

要我說智能家居火不起來最大的原因是沒有一套提供線下解決方案的思路。

智能家居最大的問題就是用戶的學習成本,或者就是一個習慣的問題。

簡單一個動作感應與燈聯動的問題吧,放在哪?怎麼聯動?

再加上一大堆智能設備,插座開關,邏輯複雜得很,普通用戶根本無法入門,甚至連日常使用體驗都做不好。

這時候就需要有線下的解決方案,在線下講故事,講線下的故事。

線下安裝攝像頭,很簡單,隨便哪個電腦店都願意去裝,從布線到監視屏,一條龍服務,有哪家智能家居可以做到?

攝像頭講故事,很簡單,有些人不相信銀行,就要把錢放家裡,就需要攝像頭,你看哪哪誰誰錢被偷了,一夜回到解放前。

智能家居有什麼線下的故事?

之前我看過一個關於小米智能設備的段子:


說一個男的正在出差,看到米家推送家裡的智能體重秤在稱重,90斤,這是他老婆,他覺得自己出差的辛苦都值了。

然後體重稱又顯示一個數據,150斤,這不是他,他180斤。

wifi顯示鏈接了一個金立手機,沒見過的型號。

米家又推送房間里有煙霧警報。

這男的笑了笑,抱著身邊的小蜜,打開攝像頭跟她說:來我跟你一起看點好看的。


這個段子非常精彩,體現了智能家居的聯動,數據背後的含義,智能化後對於智能場景的全面掌控。提供了方案,場景,情景,又精彩,有內容,有反轉,這才是合格的故事。而不是搞智能家居的人顛來倒去講的那些「未來感」的鬼話。


所以智能家居走到現在還沒有起色,是因為沒有人真正在意用戶需要什麼,很少有人願意去做入門級的產品,更沒有人去做線下的服務。

最近跟綠米的同志交流,聽說他們也在做線下了,正在招合作夥伴,我真是十分感動。

智能家居需要應對的場景非常複雜,靠用戶自己解決,市場小的可憐。如果可以提供一個場景,講一個讓用戶信服的正常故事,那麼我覺得智能家居大有可為。


在入門級體驗上,小米就把發燒友一腳蹬開,做了很多入門級的智能產品,盡量不需要學習成本就能使用的。從小米生態鏈出的產品也可以看得出來,他們都是為了普通消費者服務的。

可惜就算是小米也沒有講好一個故事,沒有給用戶講清楚到底為什麼需要智能家居。

其實用戶有時候不需要一個完整的生態,而是需要一個簡單的,觸動心弦的理由。

這才是家居真正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說服消費者。

你光是酷,光是極客,沒什麼卵用。


一言以蔽之,偽需求。

智能家居的典範是NEST這種,而不是打開一個APP然後遠程開燈,關窗帘之類宣傳出來的需求。


剛好今年上半年跳槽前在一個智能家居的團隊待過,剛畢業出來第一份也和智能家居相關,簡單說說我看到的情況吧。
1、智能家居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基本上各家做各家的,互相不兼容,用戶選了哪家基本就是哪家了,二次選擇成本太高。
2、智能化不足,上面有答案說過了,基本上就是停留在遠程式控制傢具的功能上,高檔一些的再加個消防報警和防盜報警。
3、通訊協議紊亂,這個其實也可以算是沒有統一標準那一條吧。有些廠商通訊直接靠485透傳,有些直接拿zigbee來用,有的拿zigbee做二開來用。zigbee這塊基本上還是實驗室產品,買過來的模塊研發能力不強的團隊用起來夠嗆的,今年年初,我們的團隊負責的產品就因為zigbee模塊不夠穩定拖慢了整個團隊的進度。再之前11年上班的公司,使用zigbee模塊的設備外包給別人開發,也是對方研發能力不夠,導致整個項目進度嚴重滯後於計劃。
4、雲服務普及度不夠,雲服務可靠性及安全不可預期,遠程控制基本上走的是控制設備-》雲伺服器-》被控制設備這樣的路子,雲伺服器要麼自己搭建,廠商前期投入大,技術要求高,要麼購買別家公司的雲服務,這樣雲伺服器的可靠性又掌握在被人手裡。


這個問題我關注很久了,作為一個室內設計行業從業者,我本不具備關於了解所謂智能家居的內部製造業的一些過程和開發的一些知識,我能看到的是市面上一些能看到的產品,以及他們的功用,我是混沌研習社的會員,最近正好看了吳軍老師講的關於人工智慧和連接升級的一些概念,條理非常清晰的解釋了裡面的邏輯以及生產過程以及未來萬物互聯的理念,我覺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因為只有會員能看,或者你們去網上找找能不能找到他這期的課程,所以我就在這記錄一下也算我做的隨堂筆記了吧,我看了很多回答,覺得一些知友要不就是過分激進要不就是並沒有說出裡面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希望通過我的記錄讓大家看這個問題更成體系,更有邏輯。

下面的內容我覺得還是挺長的,但我還是想寫的認真一些來解答大家的問題,希望大家能耐心閱讀。

首先從我個人的理解(一個設計師的理解)先去看一下這個智能家居並沒有像你們說的那樣火起來的一些我看到的表面原因:

1.首先我想先為「智能」這兩個字打抱不平一下,你說現在的手機都叫智能手機,這個你們好像就沒這麼多說辭了吧,用手機去控制個app控制家裡的設備,叫他們智能家居我覺的不過分啊,幹嘛非要揪住智能這兩個字不放,比如你叫「便捷」家居,或者「弱智能」家居,又或者「智障」家居,「傻逼」家居顯然也不是那麼好聽啊,智能不智能另說,到底應該怎麼智能下面再從我記錄的筆記裡面說,所以有些人說智能家居不智能這個事有點過於片面。


2.在我看來現在做智能家居的產品經理是在尋找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痛點,我覺得這個事兒沒錯,我下面說的就是所謂的市面上的智能家居哈,不要一會兒有人來說你這個不智能之類的沒有邏輯的話,我也不太了解你們每個人是要他有多智能,舉幾個例子,我說的這些例子都是已經在應用的,比如6米高的挑空別墅中,你的窗帘也是這麼高,你不能每天拉這麼沉的窗帘吧,所以這個時候你裝一個電動窗帘,可以用手機或者開關去控制它的推拉這不是很方便嗎,也可以設定早上幾點就可以打開窗帘,再比如說,我在夜晚睡覺的時候在手機上打開床邊的感應開關,比如晚上10點啟動到第二天7點停止工作,我起夜的時候,牆邊的夜燈在接受到感應器發來的信號自動亮起來,在我去完衛生間後,感應器在10分鐘內沒有感受到人體走動,就自動關閉夜燈。再比如說,我家裡是兩層的,我在二樓上來以後,用手機把通過智能開關和插座把燈具和電器全部斷掉,或者我躺在床上也可以把他們關掉,千萬不要說多走幾步還鍛煉身體或者以前沒這個東西的時候你們就不能活了之類的話,它是實實在在的痛點好嗎,我辦公室里燒水的水壺,我在去辦公室之前就通過手機打開電源讓他燒水,到了辦公室我可能馬上衝上咖啡,進行到工作中,這樣不好嗎?我通過紅外發射器,大夏天提前打開空調,進門就能吹到舒服的涼風,這也不過分吧。作為奶爸奶媽,現在家裡的保姆虐待自己孩子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在家裡裝個攝像頭,看看孩子有沒有被欺負,或者看看家裡的喵大人有沒有把家裡什麼打碎了或者正在咬什麼會帶來什麼麻煩,能及時制止的。


3.我並不認可有人說操作個什麼東西還要拿出手機來控制之類的,這個也是有原因的,這個後面從吳軍老師聽課的內容中也單獨說了這個事,就說當前只能用手機控制這個弱智能階段來說,對於好多人來說手機都是不離手的,要看微信,要上網瀏覽內容,要玩王者榮耀,要玩陰陽師,要看直播,所以對於現階段用手機來操作這些事情來說還是相對順手的事情。因為用戶基礎來說還是手機普及的最為廣泛,現在這個階段來說是不可能每一家備一個亞馬遜的Echo 的。

可是如你們所說我說的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就沒那麼火呢:

①這裡面有個戶型的問題,你不可能每一家都是別墅都是聯排都是上躍下躍的戶型吧,大戶型里因為空間關係,以及設備多的關係,可能用到的設備就是比小戶型用的設備多,痛點相對小戶型就會多一些,所以管理起來可能這種設備更方便,小戶型真如大家所說的,走一步兩步就關燈了,幹嘛還非得用智能開關啊,所以有些東西一些戶型里的存在是可有可無的,畢竟在我國中小戶型還是占絕大部分。


②消費觀念理念的問題,現在很多家庭裝修有些會是父母主導的裝修,還有年輕人自己主張的裝修,在裝修這部分人的好多裡面並不知道智能家居這個概念,有的只是耳聞,有的甚至聽都沒聽說過,耳聞的那些可能覺得我連家裡的一個路由器都搗鼓不好,家裡的電腦系統都不會裝,我裝這些東西萬一有什麼問題不是找罪受嗎,他們會覺得學習成本是個大問題,所以就是停留在只是聽說並沒有行動購買的一個階段。還有一些就是我上面所說的,會有這樣一種理念就是,我以前沒用這些東西在家裡也能住的差不多,那我也不是非要硬買這些東西呀。


③再就是價格相對來說會貴一點,對於裝修預算有限的家庭來說,可能就不會支出這部分預算,比如一個智能開關就100多好幾,普通開關我可能都能把家裡的開關都買全了都沒問題,這也限制了一部分人的行動,不過這個我相信在這個階段的智能家居往後發展價格只會越來越便宜,看好了哈 是這個階段,還沒有到強智能階段,那有些人也會覺得,我買這些東西價格這麼高,那我還不如買個好的電飯煲,買個好的爐灶對我來說更能所謂看的見的地方。小戶型裝修人群的購買力相對別墅客戶裝修的購買力也會有區別。你們如果不裝修不知道,那都是幾萬幾萬的往外扔,你如果房子不大,購買力一般的話,當然還是精打細算對吧。


④你去淘寶上看這些智能家居購買後的一些評論,我看過很多,有些人就會寫,這個怎麼突然不工作,那個怎麼信號鏈接不上,這個原來買回來作用也不大啊,有些人就會受這些評論或者其他一些輿論的影響對這個東西的購買望而卻步,這個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有一點我相信,只要這個東西有問題,他既然都生產出來鋪貨了,那就是經過檢測可以去這麼使用的,但是可能因為一些安裝問題,或者一些干擾問題,或者戶型問題導致一些設備無法正常使用,我覺得這是正常現象,要不退換貨,廠家把售後這方便應該做的更足一些,我看到一些商家也在認真改進。


⑤現在慢慢的有些家庭開始關注自己生活過程中的一些痛點,想去解決問題,所以去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我就看到很多人又是加群,又是上論壇的去研究這些事情,他們的出發點可能真的不是獵奇,他們真的是有錢沒地方花嗎,據我看來那些年紀大的買別墅的可能反而都不會買這些東西,生活的時代和需求所導致的生活習慣也是有區別的。首先這部分人真的會購買一些自己可有可無的東西嗎,以這部分人的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思維,我覺得不至於吧,他們會認真判斷這個是不是有用,還會多方求證,像這些可能你們看起來比較閑的人可能真不在多數,因為好多人覺得得過且過,這樣就行,所以這部分人還是少數,這部分人群不會像每家都會去購買普通的插座開關面板或者其他設備那麼必須,能理解了嗎,所以有些智能家居的東西看起來沒那麼火,也可以理解了。


⑥再從痛點和偽需求這個層面出發,有一部分人可能購買回來就是獵奇,就是想趕最先進的潮流,結果買回來發現,這個對自己也沒什麼用,自己的痛點原來是個偽需求,那他可能告訴別人以及傳播的理念就是這個東西沒什麼用。別人收到的傳播可能就是這個東西沒什麼用,因為信息的傳播有時候是不對等。

好了,前面說到的是我作為一個裝修設計從業者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而下面要記錄的吳軍老師的講課的內容又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維度,所以我建議大家看問題要從多個角度去探索,這樣在看待其他問題上也會對你有幫助。我還是以分條的方式給大家記錄,讓你們看的更有條理。

首先在這個課程里吳軍老師提到最多的就是IOT這個概念,我選取了百度中的一點索引,讓大家有個大概的了解,四個字說的話就是萬物互聯,就是我們最終的智能世界可能就是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部分,大到城市建築物,小到鍋碗瓢盆酒瓶都是彼此通過各種設備,晶元包括人自身都是連接在一起的。

IoT是Internet of Things的縮寫,字面翻譯是「物體組成的網際網路」,準確的翻譯應該為「物聯網」。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又稱感測網,簡要講就是互聯網從人向物的延伸。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各種信息感測設備,如射頻識別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路。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路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


1.人工智慧階段是從 模擬人--趕上人--超越人 這樣的三個階段,現在階段基本上處於這個從模擬人到趕上人這個弱人工智慧階段,說到這裡吳軍老師提到一個鳥飛派的概念,這也是現在好多公司在做的,比如說從鳥的身上來學習讓飛機怎麼飛起來,人類已經不用通過振動飛機翅膀,研究好空氣動力學原理就可以讓飛機飛起來,就是還是停留在用推理分析去獲得智能的方式,而機器的智能的獲取方式不是這樣的,和人獲得智能的方式有本質的區別,大家應該先忘掉人是怎麼思考的,機器的智能是由三部分組成的:摩爾定律--數據--數學模型這三部分組成。


2.有兩個問題在現階段人工階段是需要提出來的,第一個可計算的問題,第二個是不可計算的問題。什麼是可計算的問題,比如說我們的窗帘幾點打開,我們的音樂什麼時候響起,我們可能通過軟體設計時間去工作,這類是可以計算的問題。那什麼是不可計算的問題:比如說你家裡進門檢測儀,如果門動了,你只知道是有人來了,而到底是誰進來了這個問題就是現在無法計算的,再比如說男女之間的感情這也是不可計算的,後面說的超級智能階段就會對一些不可計算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3.當然在我們現在這個階段,有沒有一些已經比較突出的物聯網人工智慧的解決方案呢,有。比如說亞馬遜的Echo就是很好的例子,沒有這麼大的普及無非是價格相對高,有一定學習成本,還有就是對國內的用戶一些功能不夠友好,建議大家看看知乎里的這個回答,一些人的使用心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12473

Echo做的好,一是它不用以手機為傳導,就能用語音去命令她做一些家庭場景中常見的事兒,這是國內好多所謂智能家居在當前沒有做到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另外是它背後鏈接的是3000多個廠家,比如今天你說家裡的什麼牌子的洗衣液沒了,她會幫你去下單直接購買回來,她直接可以鏈接到亞馬遜背後的商家,這在現在看來就是非常智能的體現了,如果說國內以後要做這種類型的東西的話可能淘寶,京東也會有這個優勢吧。所以在現在好多國內的智能家居來說沒有把這個語音直接下單變成一個可以計算的事情,這個也是跟國內的技術也是有關係的。飛利浦現在的一些技術也是用的亞馬遜的引擎。原來可能就是賣個音箱就是個一鎚子買賣,而現在變成了賣服務,讓商家可以賺更多的錢。


4.再往下說,這個就牽扯這些設備的元器件問題了,機器的感知和人的感知是不一樣的,人可以通過眼睛去觀察東西,而機器的感知是通個晶元,感應器,攝像頭,處理器,等等部件去分析一個事物。就像狗一樣,狗的視力比較弱,他看到一個東西是通過他的靈敏的鼻子去感受這個事物,他所感受的上午下午的時間變化是通過聞出來的,所以我們有的時候要拋開我們人腦的思維邏輯去看待機器智能。所以你想想你要去花時間研究這些更高級的元器件,讓一些本來你看起來不可計算的事情變得可以計算起來,這真是一場浩大的研究,但是有這麼幾家公司不就是正在做這些事情嗎,這才是真正牛逼的事兒,比如谷歌,比如ARM,谷歌在做系統,而ARM是做晶元的,而什麼來做感測器呢,比如你的手機的攝像頭,比如汽車,比如一個桌子椅子,在就是人,這些都是可以整個萬物互聯的感測器,在這些設備完成進化之後,比如你家裡來了別人,你的攝像頭可能就會分析這個人的氣味,相貌等等分析這個人是不是你家裡常見的人,依次來推斷是不是發生了什麼入侵,再或者當你坐進你的汽車的時候,你的汽車會根據你的坐姿或者使用習慣判斷是不是你本人來使用的汽車,如果判斷不是這些,那很可能汽車就不會啟動,今天我在微博上看郊縣天王老田的漫畫就看到一組非常有趣的圖

看吧,老田都有這個煩惱,他也想要一個更智能的車來滿足這種日常生活的需要,我不太了解特斯拉能不能實現這個,但是特斯拉可以做到隨時聯網,會自動報告車的問題,有問題直接去廠里修,不需要像普通的車再去檢測再去修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但是你也要知道,研究這些東西是需要時間和成本的,這就是當前這個階段的實際情況,最先進的也不過如此,你想讓全部的普通老百姓現在都享受到這個服務肯定是不可能的么。


5.所以你不能現在就要求廠家一定要馬上做到超級人工智慧,這是不現實的,現在大家做的探索都是積極有益的探索,這個是不能否定的,現在要做的是慢慢去提高效率,是必須有這個起步階段的,他可能不是超強人工智慧,但是他是管用的,我們就是用這些現在已經成熟的一些東西,通過IOT把他們慢慢串聯起來,把事情做好。因為這個體量太大了,需要源頭的系統晶元開發商,以及建設新的網路,還有就是下游的設備串聯起來,舉個例子,如果以後家裡都是各種各種的智能設備及晶元什麼的,你不能在哪都掛個電源吧,或者沒事就換電池吧,那到時候不夠混亂的,而華為正在研究的智能水表的是去買了一個英國的晶元公司,因為晶元的功耗和耗電是直接相關的,正是打造下一代的最新的晶元,這個水表可能就是十年用這麼一塊鋰電池就夠了,再就是網路建設,到時候智能設備這麼多,不能什麼東西沒事都往雲上傳,你看現在都是雲端進行處理,到時候的信息量可能要更爆炸,但是雲端的帶寬也是有流量的,現在不都是3g 4g 網路嗎,還會有5g,6g等等,但是現在2g基本上很少人用了,華為就想能不能用2g網路的帶寬做一些信息的傳輸,中移動是大佬不同意,華為就和兩個國的公司,好像是沃達豐還有個什麼公司以及聯通把這個2g網路用了起來,這個也是需要進行再建設的,這個都是需要時間和技術以及成本的,這些都是問題,還有就是以後的智能家居應該是都會在家庭一個小單位出現一個類似於一個充電寶那麼大的處理系統,來處理你這個小單位里所產生的各種問題,而不是什麼都要往雲端去處理。另外比如說現在最普及的智能手機,全球一年超過十億的銷量,而且還沒有放緩的速度,為什麼大家都在爭著做手機,因為它是未來人工智慧的一個重要介面啊,最近不是羅永浩和羅振宇的長談比較火么,羅永浩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他做手機的一部分原因是是為了到時候能隨時登上這個牌桌,而不是到時候臨時要求上牌桌,要是臨時上牌桌可能什麼都晚了,這個牌桌也可以理解為關於人工智慧的部分。


6.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安全問題,現在我們的網路並不安全,因為你現在把你家裡的這些設備都鏈接到雲端,就要像你搞一個棍子直接把天捅開,如果黑客要入侵你其實沒那麼難,這也就是美國政府和一些IT部門都會要求把電腦的前置攝像頭擋住,扎克伯格的電腦也是這樣,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攝像頭觀察到你都在打什麼字,看見在幹什麼,都會泄露,包括你的手機前置攝像頭也是不安全的,如果說你家裡有個攝像頭,那也可能被盜竊分子利用,看看你家裡有什麼,你家裡有沒有人,美國醫院一年要丟450萬份病例,這些都要去花錢贖回來,所以說有些關於網路架構的問題就要不斷修改,就會出現一個前置計算的概念,就是比如你家居里的設備就像我剛才說的在家庭內部的網路中解決掉,可能就是靠的那個充電寶大小的處理器,然後有些問題再到雲端,這樣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增加安全性,另外再說說關於安全的構架,原來的第一個層級可能是攔截病毒,知道什麼樣的去攔截,第二個層架可能就是像360一樣去預測一個病毒,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操作系統,那再高級的可能就是超強智能對設備的反應進行分析,比如這個攝像頭的數據怎麼會往別的地方傳送數據,這個設備今天的工作流程有點和平時不一樣,這個在現在是做不到的,所以這也是一個可能會長一點的過程。


7.其他人的基因檢測這些我就不說了,無非是通過機器去分析學習你的基因,比如分析你的病情,你未來會有什麼病情之類的,或者你的一些行為習慣等等,因為我們今天主要圍繞智能家居說事兒。

以上這些就是我在聽課過程中做的一些筆記,加上自己的整理,所以你看,如果說想做成一些更更加人工智慧的事兒,或者說超強人工智慧不是你想的那麼容易,背後有多少公司,多少人在不懈的努力。要關注的問題遠遠不是你們想的那麼簡單,之所以寫這些還是希望大家有更多的維度去思考問題。 最後吳軍老師有個總結蠻好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原產業+蒸汽機=新產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原產業+電=新產業 第三次工業革命+原產業+晶元=新產業 互聯網時代:原產業+互聯網=新產業 未來: 原產業+機器智能=新產業 原產業+IOT=新產業 不要老想著新技術本身,把原有產業給忘了。

這個時代的變遷還是很快的,作為用戶來說要做的是多去了解,去擁抱更好的智能的未來。

晚安。


智能家居這事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廠商搞錯了對象。

很明顯的,智能家居現在很多廠商在做,做了一系列產品,那麼這堆產品就需要有一個定位,可以看到的是現在基本上都面對的消費者群體,當然不是說賣不出去,買肯定有人買,但是會買的人相對整個消費者群體來說會很少,可以看到的是很多廠商在為了向消費者推銷智能家居非常的努力,甚至可以稱得上賣力吆喝,但是可以看到,包括前面幾名的回答在內,都體現了消費者的心理,會買的人比較少,也會有認為智能家居產品不重要的想法。那麼這樣的話,花在吆喝上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根本不能換來非常合理的回報。

智能家居作為比較新的概念,會買的當然是年輕人居多,但是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他們沒房子,他們想買也沒地方放,有房子的中年人大概也不會全都去買智能家居的東西,那麼這些東西他們大概也體驗不到,何況這些東西也不是更新換代非常快的東西,智能家居基本上得用一整套才能產生顯著效果,現實中用一個品牌或者一整套現成方案的家居產品的人不多吧?

那麼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不妨換個思路,誰有房?當然是房地產商和酒店。那麼智能家居就主要跟他們合作就好了,從面向個人消費者變成面向商家,這樣優勢是相當明顯的。
事實上現在有酒店開始這麼做了,但是還是非常少,而且基本上是那種新興的酒店,主打年輕人住宿的那種。酒店能夠完整的使用一整套智能家居產品,能讓各個年齡層的消費者用並不多的消費成本體驗到智能家居,體驗到了之後再回去購買的可能性更大,這樣是可以促進銷量的,這比現在單純的商家一個勁吆喝效果要好得多的,經常住店的人能夠接受新生事物的可能性更大。房地產商也是如此,能夠在規劃初期就採用整套方案,能看到的是現在很多精裝修的房子,提包入住的那種,氣勢是可以採用智能家居全套方案的,這在買房子的時候也是相當不錯的一個賣點。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雷總前段時間投資了一個旅館,反正知乎上也有不少小米員工和粉絲,也都知道我經常黑小米,但是老實說雷總確實眼光獨到,他投資了You+國際青年公寓,這個公寓顯然是提供給年輕人的,從入住條件是看的出來的。像這種是可以結合小米自家的一堆智能家居產品然後提供給年輕人的,住在裡面的年輕人顯然是願意接受的,當然現在還沒做這些,以後出現類似的帶整套智能家居產品並以此為賣點的智能酒店也不稀奇。


My house is controlled by a smart home system.

From my perspective, the smart home systems are not really ready yet to be practical. I think eventually all of the problems will be worked out and instead of needing all these components for a large home to run the heating and cooling and sound system in every room, the televisions and be able to do all of this remotely including the alarm will be possible and popular.

But for now we are in this middle period where there is lots of difficulty. If something goes wrong, like a lightning strike to your house, everything can go down. This has happened to me and it caused a great deal of reworking and expense. So after this experience I had at my home I am actually wishing I had old manual switches on everything rather than the smart home system until we can get 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ystem that is more simple and easy to fix.

I think these future systems will be very small and compact - maybe about the size of a cell phone. I am posting some pictures of how complex my current smart home system is.

Smart home system does not look very smart.


因為不智能啊,所以火不起來

當前水平最多是「互聯網家居」,「wifi遙控家居」而已


因為現在技術水平,並不足以實現人們太多痛點。

以前很看好這方面,現在仔細思忖了一下,前景有限,估計目前技術能幹的也就這兩點:

一,把家電、窗帘、燈等聯網,遠程開關、自動開關。

二,把手機的各種功能,簡單放大到各種家電上。

估計以目前的技術,實現了所謂的智能家居也就只能做到這樣的水平了,除非突然技術革命了。


剛說的第一點,我們大家也都清楚,就是app開關燈、開關空調、開關電視、開關洗衣機,也許未來更先進一點,能夠手勢動作、語音來開關。但這想像力真挺貧乏的。

第二點,目前智能手機吧,我覺得可以算是目前電子工業的集大成者,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看到目前電子工業的總體大概水平,那麼未來所謂的智能家居,估計很大一部分,也就是把手機的各種功能,簡單移植、放大。

比如把指紋模塊剝離出來,和門鎖結合在一起,智能指紋鎖出來了。。

把攝像頭剝離出來聯網放在家,智能攝像頭出來了。

把觸摸屏和電器結合,比如放在冰箱上,放在洗衣機上,放在桌子上,然後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智能桌出來了。

把手機看電視、看視頻的功能放大,做一個大號的屏幕,好了,智能互聯網電視出來了。

把手機能聯網聽音樂、聽廣播電台功能剝離,和原有電器結合,好吧,智能藍牙音箱、智能收音機、智能鬧鐘出來了。

把手機語音機器人功能(比如siri、x牌語音助手啥的)剝離出來,放在家裡某一個角落,好了,你家也有智能語音機器人了,你可以說,開燈,就開燈,關燈就關燈,換台,電視就換台,開窗帘,窗帘就開了……

給燈也加一個彩色顯示,智能燈……


當然,還有比如一些互聯網一直搞噱頭,看似"很有前景"的可穿戴智能設備,估計也就是簡單移植放大手機的功能。

比如智能手環,目前是把各種感測器啥的塞進去,其實智能手機也能實現大部分功能,但在企業家看來,畢竟沒有放在手腕上方便,我估計未來智能手環要發揚光大,估計是把手機支付的功能剝離出來,放在手環、手錶里。


把攝像頭、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也就是AR、VR從手機剝離出來,放在眼鏡里,好了,智能眼鏡出來了。

把感測器放在鞋裡,好了,智能跑鞋出來了。

估計以後還會有把感測器放在衣服里,能測你發沒發燒的智能衣出來了!

當然。還有一些比如掃地機器人啥的,有人會說,未來家庭里能不能普及自動烹飪、自動打掃整個家庭的全能家庭機器人呢?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

但我看看掃地機器人的歷史,呃,這玩意,沒想到都出現了十幾二十年了,一個簡單地自動走來走去,吸塵、吸泥土、瓜子殼、頭髮的類似吸塵器功能的玩意,都過了十幾年這麼久都沒大規模普及,你要知道,吸塵器可是1901年發明的,現在的掃地機器人,便宜的就是吸塵器加了個到處亂撞的馬達,貴的也就加了個路徑識別而已,就這樣的科技,都沒大規模普及。未來幾十年,能出現多逆天,而且價格足夠普及到普羅大眾的服務機器人呢?我表示不太樂觀啊。


至於媒體經常宣傳的人工智慧、AR、VR啥的,我想說的是,這不就是手機電腦功能的簡單放大嗎?N年前,手機電腦就能下象棋了,現在alphago能下贏圍棋也沒什麼稀奇的啊。三四十年前,電腦就能搞簡單翻譯了,那時還有"中文屋"的思辨。過了幾十年,翻譯功能還是有些弱智,媒體是怎麼看出未來幾十年人工智慧會突飛猛進直到強人工智慧出現?至於AR、VR,這不就是實時電腦特效嗎,三四十年前,就在玩電腦特效了。現在電影動輒投入幾十億,電腦特效還是不能盡善盡美,未來價格即使大規模降低,普通人即使能玩,感覺也玩不起多麼逼真的電腦特效,整天戴著顯示五毛特效的眼鏡,感覺沒多大意思啊。


智能家居覆蓋面很廣泛,火不火看是否滿足真正的需求還是偽需求,是否好用以及值得它的溢價。

一些有實際用處真正給人帶來便利的智能家居產品賣的並不差,另一些「偽需求」為了"智能「而」智能「的不火也很正常。

比如Amazon的Echo,在2016年就賣了520萬台,是亞馬遜的明星產品。

飛利浦的Hue智能燈泡,在2016年也比2015年銷售額高了11%左右,整個飛利浦的家居燈飾系列(包含了Hue),2016年銷售額達到了40多億人民幣。

Google系的Google Home以及Nest也賣的不錯。

所以籠統的說智能家居火不起來是比較武斷的,至少在很多發達國家。

而另一些智能家居,感覺為了創新而創新,比如加了一個」pad"的電冰箱,個人感覺就是一個「偽需求」。

當然, 智能家居是否火爆也和社會科技發展程度以及經濟水平有關 。

如果家裡沒有無線網路或者4G(科技和通信基礎設施水平),或者很多人還在租房省錢階段(收入財富),或者對科技產品不太感冒的話(教育和觀念),智能家居在這些人群中也很難火起來。

目前總體而言,如果說美國的智能家居在逐漸起步發展的階段,那麼在國內還屬於萌芽的階段,大概比起美國有幾年的差距。


推薦閱讀:

有沒有便宜點的家用戶外安防監控攝像頭?
如何評價小米眾籌新出的石頭掃地機器人(掃拖一體)?
智能家電的概念特別火,你認為最重要的智能冰箱會是怎樣的呢?
新房裝修,要考慮裝修智能家居嗎,智能家居實用度如何?
入住智慧公寓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小米科技 | 科技 | 智能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