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作品水平是否已經在走下坡路?

張學友作品水平是否已經在走下坡路,這個問題包括:作品本身創作水平,學友的唱功方面(聲音條件等)是否已經走下坡路了?第一個問題,如有描述不清楚請輕拍。


另外,請大神幫忙分析一下《用餘生去愛》這首歌如何。


來嘮點正經的。

1、從作品的水準來看,是沒有走下坡路的,或者說走的並不明顯。

坦白說,學友八九十年代唱了太多成人抒情了,那些歌的含金量有一些其實還不如後期知名度不太高的作品。如今回過頭看,我們會知道九十年代中期的學友風光無限,在華語樂壇範圍內影響力幾乎前所未見,和劉黎郭聯手「被創造」的「四大天王」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我們也得認清現實,從音樂性上來說,當時的學友絕不是最強代表人物。九十年代中後期,在香港成長為天后的王菲、在台灣厚積薄發的音樂天才陶喆,在這方面算是出類拔萃的。一個是追求個性和逼格的頂級唱將,一個是流淌著正宗RB血液的全能音樂人,他們和學友都是華語音樂史上忘不掉的人物,但是他們的成功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學友在音樂上是相對比較保守的,儘管他也嘗試過去求新求變,但效果並不很理想。於是後來可能也逐漸放棄這種想法,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內力爭做到最好。我說這話,可能有人不同意。因為實際上學友自己都不是這麼想的,後期的他並不去迎合市場,他自己也說對他來說主動去探索意義更大,甚至想嘗試雷鬼、民樂等之前尚未觸及的類型,而不是只停留在九十年代成人抒情的模式化套路上。

不過.....最後做出來的專輯卻更貼近於我自己的看法,比如九年前的國語專輯《在你身邊》,相對來說是比較保守的專輯,以及最近的《我醒著做夢》,即便這張專輯流行、搖滾、福音、民謠一個不少,很多人也說這張專輯學友的風格大變,但實際上大體框架仍然沒有跳脫成人抒情,一些歌都能找到以前的影子。當然了,音樂性上雖然沒有很多很出彩的地方,但製作水準無疑都是很高的(學友對自己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話說到這裡,我還是得提一點,儘管說王菲的標新立異、張惠妹的突破自我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行為,他們站在華語樂壇頂端但卻沒有不思進取,而是積極探索音樂的更多可能性,對音樂的執著和追求讓華語樂壇擁有更多可供挖掘的財富。但是從市場受眾心理來看,學友並不太適合求新求變。像周杰倫等頂尖歌手,很多人都希望他越全能越好,但像學友這種老派的歌手實際上確實應該保持原有的聲音形象。最重要的一點是:華語樂壇真正意義上的歌神也就這麼一個,大部分人無法接受抒情歌以外的學友,說到底也是情理之中。你如果不能想像費玉清唱搖滾,那麼同樣的,你也不能對學友要求太多了,相比起絕大部分歌手,學友的樂感和歌路已經是頂尖水準,拿現在的眼光去看一個五十多歲的歌神,確實不太公平。

以不(小)變應萬變,或許才是他最好的選擇。 更何況,他的《雪狼湖》和保質保量的演唱會一直都是華語樂壇最值得瞻仰的成就之一。


2、從學友的唱功來看,是一直在走上坡路的。

可能會有人覺得學友現在的聲音條件和巔峰時期實在是相去甚遠,音色略顯沙啞,有時候聽起來唱歌好像沒有什麼力氣,就比如幾年前的世界巡演。我想說你們肯定印象還停留在九十年代中期的學友,那時候唱法較傳(落)統(後),儘管音質非常漂亮,醇感質感都有,甚至還能靠音色碾壓同時代的歌手(四大天王很經典的阿卡貝拉那段尤為明顯....),現場穩定度也相當可觀,但是音色始終是缺乏磁感的,消耗也比現在大很多,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確實有很大進步空間。

現在的他實際上只是聲帶機能的退化,換句話說也就是年紀大了,人上了年紀肯定身體內的器官都會開始退化、衰老。至於唱功,其實是一直在進步的。21世紀以來,學友在唱功上面下的功夫實際上是非常多的,精雕細琢各種唱法,在唱功的展現上個人覺得他在2010年的《Private Corner迷你音樂會》和2014年的《醒著做夢音樂會》上分別達到頂峰。《活出生命》只能說很經典,但是在唱功方面跟現在還是有差距。

《Private Corner》和《我醒著做夢》這兩張專輯絕壁是友叔後期唱功的最佳代表作甚至是整個音樂生涯的最佳,後者甚至是學友所有專輯當中演唱難度最大的一張,不過分的講,在演唱上這簡直是拼了老命的專輯。

學友年輕時候能在現場飆HighC么?答案是否定的(歡迎找視頻打我臉)。那麼現在學友能唱HighC么?答案是肯定的。《我醒著做夢》這首歌用咽音確實已經唱到了HighC,並且在現場也演繹了一回,二十年前的學友用那時候的唱法是很難很難做到這點的。而專輯中的主打歌《用餘生去愛》則是第一句就分分鐘虐哭KTV舉起話筒想嘗試這首歌的人,全程中高音,各種混聲和假聲需要切換的非常自如順暢。專輯中的《控訴》、《來得及》也是各有各的高難度。實際上,儘管聲音有時候呈現出了一點點老態,但毋庸置疑2010年到現在的這段時期才是歌神張學友唱功的巔峰期。

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學友,仍舊對自己的演唱水平精雕細琢,這其實是非常令人欽佩的,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無愧「歌神」的稱號。儘管現在已經是21世紀的第十六個年頭了,流行唱法的發展讓現在的歌手能夠接受更先進科學的聲樂訓練,然而不管是新生代還是中生代,華語樂壇都幾乎沒有人的唱功能夠達到學友的水準,實在不知道該說歌神牛逼還是說其他歌手不爭氣。

放心,學友還能再來二十年。

相關:
1、四大天王阿卡貝拉串燒:http://my.tv.sohu.com/us/50336623/15209582.shtml
2、近幾年學友唱功代表作:
(1)2010年Private Corner迷你音樂會《情人的眼淚》: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2)2010年Private Corner迷你音樂會《李香蘭》: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3)2010年Private Corner迷你音樂會《祝福》: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4)2012年單曲《定風波》: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5)2014年專輯《我醒著做夢》:百度音樂盒
(6)2014年專輯《用餘生去愛》:【MV】張學友
-用餘生去愛 官方版
(7)2015年醒著做夢音樂會《慢慢》:騰訊視頻影視圈


這個問題出來的時候,應該是《醒著做夢》專輯出來的時候。時隔一年半,終於可以評論一下這張專輯了。

這張專輯論發行,其實還算成功的。2014年12月24日發行,實體專輯賣了30萬張——雖然遠不及他二十多年前一張專輯的零頭,但在這個唱片市場衰落的年代,30萬實體專輯(注意,是實體專輯),基本上算是目前華語樂壇罕有人能夠達到的高峰了。作為早已過了巔峰期甚至已經半退隱的老一輩,和周董幾乎同時發片,竟然還能在各大榜單和當紅歌手剛正面,真的已經很厲害了。

然而,再回到這張專輯。《用餘生去愛》《時間有淚》《我醒著做夢》《你說的》《我愛上你》《我只想唱歌》《控訴》《來得及》《白自在》《不錯》,這十首歌,如果不是鐵粉,有幾個人聽過,又有幾個人還在聽?它們毫無疑問都沒有大火。現在提起張學友,人們想到的還是二十多年前的《吻別》《只願一生愛一人》《每天愛你多一些》。

這張專輯,學友是認真對待的,據說選歌非常謹慎,也耗費了很長時間。無論情感表達還是唱歌技巧,都有比較大的突破。他經常在演唱會上改編自己的歌來體現他近年來的音樂追求。在爵士風的《Private Corner》出來之前,其實他就在演唱會上嘗試過爵士風改編。如今,他終於可以在新片中加入自己在追求的搖滾和交響的風格。對我這種不太懂音樂的人而言,《我醒著做夢》中那句「哪怕喊破喉嚨」,僅此一句便值得花錢買這張專輯。

一個音樂人,最難能可貴的品質,就是不斷追求突破。從那張飽受爭議的《Private Corner》到這張《醒著做夢》,他越是精益求精,音樂品味越高越獨特,就越少人能夠接受。一個不斷探索追求的音樂人,我想,到最後都會逐漸走向小眾吧。

忽然很感慨,二十年前,他唱著爛大街的口水歌,一年能發七張專輯,張張大賣大火,被人們推上了「歌神」的高位;

二十年後,他開始不斷突破做一點新的東西,七年只做一張專輯,卻讓很多人質疑「這還是那個唱《吻別》的學友嗎?」

這張專輯之後,我猜,學友應該不大可能再出新專輯了。《我只想唱歌》這首歌,看MV,簡直就是學友自己的自傳。一路走來,無論是最初的輝煌,還是四大天王時期的爆火,還是達到巔峰的歌神時代,他給我的感覺是,一直在求新求突破,很少回頭看。然而,在這首歌里,他回頭了,竟然開始數自己走過的路、唱過的歌,開始有種做總結的感覺了。

小時候唱初吻會不知所措
有時候唱吻別有一點寂寞
……
從情已逝唱到不老傳說
……
從愛火花唱到頭髮亂了
唱歌是呼吸和生活

當他終於開始以一個過來人身份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時,我想,是的,他就是在告訴別人,我不再攀登了,(不一定是下坡,也可能只是停下來而已,畢竟,如果沒有新作品,談何下坡路)。

作為一個歌手,由於時代原因,他作為時代的幸運兒,佔盡天時地利人和,達到了很多實力並不比他差的歌手們難以企及的高度。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有自知之明,他是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和時代有著巨大關係的,他知道所謂「歌神」,是各大電台和公司共同包裝和宣傳出來的結果。他翻唱著大量的日語經典,卻唱成了華語樂壇的頂峰;他在最火的時候極為高產,留下了一大批如今看來質量參差不齊但卻傳唱度極高的情歌;他唱功出神入化,但單論唱功,很多公認唱功與他不分伯仲的歌手也沒有能夠像他這樣現象級別的歌神;他在華語唱片市場從興盛到鼎盛的時候進入歌壇,賺盡了唱片時代的最後一分紅利,後來的歌手很難再像他一樣單憑賣專輯開演唱會就能賺夠錢,大量歌手不得不走向綜藝來維持熱度。

在他之後,除了開了掛的周杰倫,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有他這樣影響力的歌手了——即使是周杰倫,雖然獨霸華語樂壇十多年,但真正被主流認可,也就是這幾年「聽他的歌的人都長大成了社會主流」,他一路走來受到過多少質疑甚至污衊,估計傑迷都很清楚。相比之下,學友的歌神之路,簡直就是坦途。

說了這麼多,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若論專輯質量和音樂品味,他不僅沒有走下坡路,而是一直在探索嘗新。如果論唱功,作為剛過55歲生日的他,怎能不走下坡路。若論影響力,他在90年代開外掛的影響力,那是真的開了外掛——時代這個外掛,只此一家別無分店,那個年代一過,無論是誰,也再難創造他當年的輝煌。

他這次全國巡演,從規模看,又是高密度的百場級別——不錯,這很張學友。這次巡演叫做classic tour,從名字來看,他已經開始「回顧」了。今後,他還會唱歌,還會演電影,但對於音樂上的追求,我想,應該向小眾方向轉移了。他仍然會是發燒友和鐵杆粉的張學友,但不再會是大眾心目中那個引發轟動的歌神了——時代在變,歌神永遠有,但張學友只有唯一這一個。

又到了學友巡迴演唱會的時候了,原諒我挖出這樣一個老題目來回答。——其實也無意替他刷熱度,畢竟,在很多人都還不知道他開演唱會的消息時,他放出來的場次都已經分分鐘被搶光了。誰都不知道,今後會否再有如此大規模巡演,即使有,學友那讓人「開口跪」的聲線,那唱滿40首不含糊的體力,不知是否還如當年。

然而,無論如何,只要你唱,我就去聽。你會逐漸老去,但你的歌,將成為華語樂壇永不老的傳說。


怎麼會呢?《醒著做夢》非常非常的優越,只能說在互聯網時代銷量大縮水。


11年終於等到了學友演唱會,進場前和朋友說:學友50歲了,唱三十多首還開這麼多場,唱不好的話我們也不怪,心滿意足。
結果,演唱會從開始到結尾,近四十首歌,如果前面沒人擋視線的話我肯定會跪著看!


五十四歲的張學友,在生理方面他的嗓音和三十幾歲的時候肯定是不一樣的。但學友追求的是在每一個階段都不斷的發掘自己聲音的可能性,做到現實條件許可下的最好狀態。我認為他做的很好。他現在對於演唱技巧的運用簡直是他的職業生涯迄今為止的最極致。他有沒有走下坡路,去聽《醒著做夢》這首歌就知道了。


首先我是一個友迷,回答時可能有失偏頗,而且對音樂方面沒啥造詣!《用餘生去愛》第一次入耳時,我是不接受的,可能是由於上一張碟《私人角落》的輕鬆歡快爵士風的影響,所以對於這種比較悲的曲風難以接受,詞是夕爺填的,不過不失,屬夕爺中流應付之作吧!這幾天聽多了幾次,聽起來感覺也好些了,歌這東西很奇怪,不同的時間心情環境等都會影響對其的看法和認知,所以還是繼續聽吧! 我雖然是93的,但對學友作品也算比較了解。很多人說從十年前的《張學友2004活出生命live》開始,學友的作品質量和數量開始走下坡路,我卻持反對觀點的,他們對此的依據是07年的國語大碟《在你身邊》、《學友光年演唱會》、10年的爵士粵語大碟《私人角落》、12年的《二分之一演唱會》這幾張碟或演唱會的表現,先從演唱會分析,07年開了105場,12年開了146場,聽起來聲線比較累是正常的,所以憑這兩個演唱會做論據顯然是不成立的,另外的兩張碟《在你身邊》和《私人角落》的話,前者無論市場反應和歌迷口碑都是不錯的,所以《在你身邊》作為論據也是不太能說服人的,所以關鍵就落在了2010年的粵語爵士大碟《私人角落》上面了,這張碟的評價兩極分化嚴重,喜歡的愛不釋手,不喜歡的呲之以鼻,就我而言,這張碟我是很喜歡的,特別是以後以《私人角落》為主旋律的《迷你音樂會》,個人覺得《迷你音樂會》學友在唱功上是超越《活出生命》的!對《私人角落》呲之以鼻的人我猜是因為對爵士和粵語不適吧!這十年學友就這幾個作品面世,加之以上分析,對學友走下坡路一說顯然是不嚴謹的!(PS第一次回答邏輯可能有些混亂,求輕噴)我對學友這十年作品走下坡路不贊同,反而認為作品在藝術上還有一丟丟提高!但是學友的聲線走下坡路確實要承認,《同舟之情》《用餘生去愛》都能窺探一二。在唱功上,特別在技巧這一塊進步明顯,從146場《張學友二分之一演唱會》,每場37 8首歌能感受到,用陳奕迅在這個演唱會的慶功宴上說的一句話結尾「佢真系神黎嘎」


不知道,但是《醒著做夢》簡直好聽到爆!~
尤其《我醒著做夢》,《我只想唱歌》,《白自在》我超級喜歡!~
比那些老歌還喜歡~


一個一個回答。
第一,作品本身創作水平不屬於張學友個人的能力。因為作詞作曲幾乎不是他的強項,我印象中他自己寫的歌只有少數幾首,如《搖搖》《講你知》,其餘大多數作品還是靠他人創作。而對於他人創作的作品,質量是否下降就見仁見智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嘛。不過確實傳唱度沒有經典歌曲高,已經過了那個封神的年代,這可能也是樂壇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二,當然下降了...學友是人不是神,五十幾歲了,無論是從體力還是嗓音方面各項機能都不如壯年了,這點最有感觸的就是在15年醒著做夢的音樂會上那首《我醒著做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優酷有)無論你有沒有音樂基礎都可以聽出來...唱得太辛苦了,直播時有一個鏡頭,唱完「吼破喉嚨」之後那個ye~之後學友苦笑著搖了搖頭。我想這個搖頭不僅說明了學友的硬體已經不如當年,也暗示著那個時代的老去。但是除了機能之外,氣息這種內功學友是只增不減的,雖然這幾年經典的鼻顫少了很多,不過對於尾音的處理簡直是出神入化。高音或許已經無法演繹完美,但是迷人地敘述一首中規中矩的張氏情歌,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第三,《用餘生去愛》這首歌,抱歉,我只能用耳朵欣賞恢弘大氣的弦樂和鏗鏘的嗓音,歌詞所表達的東西應該需要一定年紀或者經歷過如歌詞所寫的
「只要看著我們頭髮變白餘生就不會蒼白」
這種人生體驗才能夠領會其妙處。

另外,這張專輯裡面其他歌都很好聽,推薦一波《你說的》、《我只想唱歌》。最後,沒有無限延長的張學友時代,但是有永不過時的經典歌曲在我們耳邊迴響,也許若干年年後,歌神也會像詩聖一樣被寫入教科書,我們的子子孫孫在課堂上齊聲唱著:我和你吻別,在狂亂的夜~


以上


有誰能幾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巔峰狀態?這不是對人的要求吧?


下坡路,怎麼可能!作品不叫買不代表實力退步,最近作品變少了,只是他對音樂的要求更高了!醒著做夢大碟就是非常棒的作品。再說籌備現在的巡迴演唱會也要花費許多精力,他是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對自己所鍾愛的事業亦是如此!所以並沒有什麼走下坡路的說法。


我覺得水平一直沒有下坡,甚至一直在提高,只不過可能風格不太適合許多人的口味。
2016年在重慶聽了經典之旅被現場水平震撼到後兩天沒錢買票站在門口聽完兩場。
我之前也很困惑,最近幾張專輯明明很多歌都很好聽,製作也很精良,一點都不輸之前的經典,為什麼關注度不高呢?比如
life is like a dream的講你知(最喜歡沒有之一)

在你身邊

private corner里的double trouble(1/2演唱會這首摔倒炸裂,待我找找圖)

醒著做夢幾乎首首都超愛,我愛上你的奶音暴擊,我醒著做夢的堅守與感動,你說的、白自在舒服的節奏……
時間有淚

先睡覺,我找找圖再繼續。


沒有人可以去評價學友,學友也不喜歡別人評價他。不管他唱到多少歲,只要他願唱,我就願聽


走下坡路也很正常,人都會變老,總會有走下神壇的一天。商業流行音樂,學友年輕的時候已經走到無人能及的巔峰了。一味地再去迎合快餐無腦文化,已經沒有意義,應該嘗試做些其它有意義事情了,在有生之年。另外,學友的演技也是不錯的,個人覺得比劉德華還好,劉德華塑造的角色,除了《桃姐》好得離譜,其它幾乎千篇一律。學友能塑造不同的角色,與湯唯合作的《月滿軒尼詩》,演技爆棚


歌神可以有很多個代代相傳,但是張學友只有一個


聲線下滑是真,不過唱功更加細膩也是真,至於說油,可能是聽眾習慣了他早期氣勢磅礴+強烈胸腔共鳴,這幾年的歌曲混聲唱法居多。。。


歌迷。
經典無法超越,畢竟我們也不是曾經的我們。我只能說聽到學友的新歌還是會有一種從胃就開始涌動的幸福感。


嗓子條件肯定不如以前,但唱功是一直都在進步且有突破的。就像體育運動員年輕時靠身體,老了必須得靠技術一樣。貼個鐘鎮濤在看完a classic tour後的評價,「數現今能夠純甪歌聲就能打動我的歌手,真沒幾位,我為這位看著他出道的老弟引以為榮!更想不到的是,一位已經那麼成功的歌手,在歌唱技巧上,居然還能有驚喜的進步突破,狀態超好,全場發自內心的掌聲是最好的證明!」


首先,學友年紀大了,不可否認。
但是,正是因為年紀大了,學友才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最喜歡的音樂。這張專輯,滿滿的透露著學友一片真心實意,散發出他對音樂的追求和愛。學友的粉絲都知道,他自己個人是偏愛百老匯風格的音樂,他自己說過,去KTV都是唱英文歌,點爵士樂。或許新專輯的風格略為小眾,但在我的心裡,我反而不希望這張專輯會賣的多火。國內也有堅持做小眾音樂的歌手,不如說音樂人更恰當,如李泉。正因他堅持做小眾音樂所以一直都不紅。執著對自己音樂的追求,堅持自己的品調,這一點我非常欣賞!
所以很高興學友這一次的突破,他終於能完成自己對音樂的夢想,在年過半百後達到追尋本心的目標,成為一名真正的音樂人。
學友為歌迷唱了半輩子歌,這一次,他終於為自己而唱,為自己的音樂而唱。
最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學友演唱會,歌神現場版不聽虧大了!


不是他在走下坡路,是他在做自己想做的音樂,就是這樣。吻別是更加流行,但他自己也講過那不是他最想做的。千禧年之後的張學友才是他自己,不用顧慮太多唱片銷量,只用做自己喜歡的就好了。所以爵士等等風格,其實都是歌神一個隨性的嘗試。


沒聽過新專輯、但是學友真的是唯一一個能讓我聽到心底的歌,曾經聽著歌就流淚了(不是因為自己曾經的回憶,而是因為他的歌太動人)、可能很多人不懂這種感受,但是我真的可以感覺到。

很多歌手的歌裡面只有旋律,但是學友的歌能聽到感情,他經常會在演唱會改編一些歌曲、我真的覺得有的比原唱好聽很多,比如《情人》,他是用心用感情唱歌,而很多很多的歌手做不到。


推薦閱讀:

周杰倫的創作水平如何?
如何評價林俊傑和王源合作的《長大以後的世界》?
周杰倫為什麼和洪敬堯、鍾興民分道揚鑣?
周杰倫和王力宏哪個對華語樂壇的貢獻大?
流行音樂市場上哪些人的作曲作詞編曲費用的等級是怎麼劃分的?

TAG:唱歌 | 流行音樂 | 華語流行音樂 | 張學友人物 | 粵語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