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知乎的答案與關注度能作為入職的根據嗎?

隨著知乎用戶的不斷擴張,越來越多領域的人使用知乎,而企業選擇入職員工時,了解的越多對企業越有利,知乎下一步的發展會不會有企業將知乎中答案的品質與關注人數作為入職的參考條件呢?
如果將知乎作為入職條件,有什麼樣的方案去考察入職員工的價值?
包括能力,品質,潛力,思想格局等

提出這樣的問題,主要是想引出下一步企業引入人才如何從網上獲取足夠的應聘者信息。用傳統方式招聘員工需要經過長時間接觸,才能對一個人的思想有較深的洞察,但是現在網路交流很方便,並且人們在網上往往更放得開,更容易將更深層次的思想釋放,在現在入職人員中使用網路調查的方法是不是更有效率。
如何從網路上獲得員工思想與能力方面必要的信息?
第一,選定幾個有影響力的社交網站,比如知乎,豆瓣等。查看入職員工的一些答案是否可取?
第二,若員工沒有使用這些社交工具,是否可以由HR選擇相關的問題由入職人員去回答,從回答中了解應聘人員
第三,通過查看應聘人員關注的領域了解本人興趣,愛好,從而判斷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回答問題,以往在面試中由HR提出問題,但往往會有面試者緊張,準備不足等情況,從《知乎》上尋找了解入職者的途徑是不是能更準確的找到合適的人才?

假如你是公司的HR,若讓你選擇入職應聘人員,你怎樣利用網路信息來篩選?
感謝大家的回答,希望能有更多方面的考慮。大家可以談談自己行業內如果以網路為了解渠道招聘,需要獲取哪些方面的信息,哪些信息能更準確的了解應聘者


知乎真的是一個技術比拼的平台嗎?
錯!
本質上這是一個20%的乾貨+80%話術的平台。
很多東西你們覺得大牛們說的高大上那是因為那是他們的專業而已,
內行看起來不過如此而已。
建築板塊下最活躍的那個話題,關於習近平說的奇奇怪怪的建築是什麼樣的。
第一的那個快一萬個贊了。
在我們建築專業學生看起來不過是花了20分鐘找圖加上點注釋的事情。
跟專業水準完全不沾邊。我不願意湊這個熱鬧所以寫都沒寫。

但是這樣說明知乎上活躍用戶就是不合格的職員嗎?我覺得也不全是。
在知乎上你至少能知道幾點,
第一這個人的表達水平如何,
第二這個人的三觀如何,
第三這個人的知識面如何。
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這三點都是很重要的。
技術方面來說,純技術型的人才在知乎上很難找到自己的坐標。
我認識的大神有自己寫建築類遺傳生成演算法的博士,你說這樣的人來知乎能答什麼題?
大神們的時間都很寶貴不會用來刷知乎。
所以一般來說就是我這種往上當不了大神,往下相對於一般人還有點專業優勢的人在寫答案了。
不過最近我也在有意識的匿名自己的不相關回答,增加一些專業的回答在timeline上。
這些積累現在看起來沒什麼,說不定哪天就被人發現了呢。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可以用知乎做根據。
如果一個人在知乎上有超過20%的內容是在工作時間留下的,一律不要。


除非是文字類或者公關類工作,我覺得這種做法並不是很可取。

如果你是老闆,真的願意員工在網上分享自己公司的商業策略技術機密,或者每天上班答題發帖嗎?
如果你是員工,真的願意連業餘網路生活都被公司監控,答個情感題都怕上司同事八卦嗎?
如果你是其他知友,又真的願意看到知乎充斥各種帶著任務和銅臭的企業軟文以及廣告營銷嗎?

知乎上的確有很多厲害又認真的知友,但坦率說,行業里最專業的那些前輩,多數在忙於工作應酬和私生活,基本不會太在意怎麼經營自己網路上的存在感。所以,還是把知乎留給大家的業餘生活吧,能學點就學點,願分享就分享,再不濟,茶餘飯後輕鬆一把或者交上幾個聊的來的朋友也挺好的。

你覺得呢?


有吧……有三家網站在知乎私信邀請我寫軟文……其中一家網站被我推了,因為覺得他們有點不正當。

有一位靠演爛劇最近正在逐漸走紅的藝人團隊私信請我幫他搞負面推廣,當時我設計的辦法是製造衝突,讓這個藝人跟幾個網紅和節目組的人撕逼,後來澄清,誤會一場,再加上一些觀念的衝突罷了,藝人其實很正面,很有理想和才華的年輕人。
結果我的推廣謀略剛剛實施,這位藝人居然爆出更大的醜聞。這個醜聞是因為藝人自己的行為造成的,沒有經過任何人或者組織的設計,內情連我都沒搞清楚——藝人自己的醜事,不想給太多人知道。
然後雙方趕緊聯繫,覺得他家藝人一次性處理那個醜聞就已經夠嗆了,我的計劃被緊急叫停——還沒紅呢,別先被黑進淋逼了。
當時其實他們內部是有爭執的,一方面說乾脆負面宣傳,一黑到底,哪怕黑進淋逼,只要名氣炒出來了,再臭也有洗白的一天。
不過藝人自己不幹了,他怕。

一個開健身培訓機構的知友私信我要求我幫他們做廣告推廣,後來分析一下其實他們沒有什麼僱傭專門廣告公司或者廣告人幫忙推廣的必要,最多自己成立個預售團隊就夠了,然後我建議他不要隨便相信廣告公司或者諮詢公司,這個行業黑,給你扒層皮也不一定能幫你賺到錢。
有良知的廣告公司或者諮詢公司還是有的,但不多。你不懂行就聯繫廣告推廣和諮詢公司,很容易成為凱子。

跟我互關的 Justin Lee 的答案說有家公司找他,要求他幫那家公司的廣告軟文點贊,其實這樣的私信我也收到了,是在關聯微博收的。不單單點贊,關注他們的軟文問題也是給錢的。一個400。
看來知乎實在是火了啊!!很快我這種小V也能像微博段子手營銷號一樣躺著賺錢了,烏拉!!
當然,倫家那麼本質的藍孩子,怎麼能收這種髒錢呢!!我義正言辭滴拒絕了!!

哦,那個誰,我上面都是開玩笑的,該點的贊已經點了,記得趕快把錢給我打了啊!!
這個必須匿,否則以後就沒推廣的公司付錢找我點贊了。


謝邀
挺有意思的問題

首先是崗位要求 關鍵要素的可識別性

  • 如果關鍵要素可識別度高,例如是否擁有相應學歷、任職資格、發表論文數量,則知乎對任職基本沒有幫助。
  • 如果關鍵要素可識別度不高,例如是否攝影技術、美術工地,則拿出作品(即知乎答案)可能會有幫助

其次是 知乎答案的可評估程度

  • 如果知乎答案的可評估程度高,例如文案、編劇,則知乎答案對任職有幫助。
  • 如果知乎答案的可評估程度低,例如醫療、技術,則知乎答案對任職幾乎沒有幫助。

總的來說,關鍵要素識別度高,切知乎答案這種表現形式評估的成本更低,這類用戶求職同類別崗位時,回答會有幫助,其他情況基本沒幫助。


我們將知乎跟一個國外的問答類網站對比一下。這個網站不是Quora,而是Stack Overflow,與知乎的模式類似,但其問答專業性讓知乎望塵莫及。

該網站成立於2008年,話題專註於computer programming,截至2014年4月,已有270萬註冊用戶,710萬個問題。排在前十位的話題為: C#, Java, JavaScript, PHP, Android, jQuery, Ruby On Rails, Python 和 C++

其用戶樂衷於將reputation score放在自己簡歷醒目的位置。而Recruiters也樂衷於在該網站尋覓良才。

各位可花些時間去Stack Overflow瀏覽一下,知乎能不能作為入職依據的問題就不言自明了。

----------------------------------
Rachel
Botsman 在2012年6月TED舞台上奉獻了名為The currency of the new economy is trust的演講,Rachel稱信用或信譽是collaborative economy的通行證,而用戶樂衷於Stack Overflow的reputation score表明人們意識到一個地方獲得的聲譽在其他地方也會發揮作用。

But
the bigger principle of what"s happening behind Stack Overflow, I think, is
incredibly exciting. People are starting to realize that the reputation they generate in one place has value beyond the
environments from which it was built
.

該演講地址:Rachel Botsman: The currency of the new economy is trust


樓主真是花樣作死呀。別忘記了知乎除了能看到你的真才實學外,你偶爾調戲一句妹子的話。你稍不注意誇大的一句話,你一時糊塗說的一句謊言都有可能成為你日後被同事笑話的笑料。而且這會嚴重影響你之後的網路言論。網路就是網路,他有他的特點


你要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在努力給自己創造工作之外的私人空間,一個沒有熟人的圈子~


對於做運營的工作,知乎的狀態是值得參考的,作為為其他社交媒體輸出內容的重要陣地,知乎上的關注度(這人作為產品的知名度)以及被贊被轉載機會(內容營銷做得好不好,能不能營造以及的美譽度),都是很好的參考。


其他行業就不必了,你能看出來我是做傳統行業marketing的么?


知乎上的答案如果可以作為依據的話那我一定是第一個被OUT掉的=。=

太他喵的不正經了!!!這樣的人怎麼能留下來呢!!!


順利從酒店行業轉來做廣告,雖說,來廣告的驅動力是我自己內心對廣告的愛和追尋學習實踐的方向,而保證我得到這個機會的,是我的學識、見聞的儲備及審美、談吐、表達能力等等。
-
但,客觀地說,玩知乎確實是幫到我了的。沒知乎的話,這個工作說不定還找不到呢。
-
插個私貨,謝謝老金。@金鵬遠


孩子看到這個問題,我真想呵呵你一臉。知乎只是一個論壇。

我是一個喜歡玩貼吧的人,我在貼吧有很多帖子被加精置頂過,那是不是說我就可以應聘編輯一職了呢!真是幼稚的我,不想理你。這是寫的一篇華語流行金曲鑒賞大全的帖子http://tieba.baidu.com/p/3349457584?share=9105fr=share在中國好聲音吧被置頂了。


那就要看你逛知乎能給老闆,能給公司帶來神馬了


別的專業不知道,反正傳媒相關的專業如果知乎豆瓣微博活躍度大應該是會受益的,畢竟現在這已經不僅僅是個人展現自我的平台了,很多人可以通過社交網站的自我包裝來獲益了


利益相關 1:這兩年已經通過貴乎找到過兩個實習,再來一個正式工作就圓滿了。

利益相關 2:大四求職中,互聯網產品方向,其他門類也可,歡迎私信索取簡歷。

利益相關 3:據說整篇都是「利益相關」的回答可以順筆諷刺一下「利益相關」。


網路信息的精準度和時效性特別對於公司招聘來講不一定有價值.
某人2年前答非所問寫了很多被摺疊了 但有可能人家只是眼誤看錯然後細心編寫的回答
同一人1個月前有理有據寫了篇很有見地的文章得到一大篇贊 也有可能只是興趣使然或略知一二
這樣的信息有何用處 也許只會迷惑HR的直覺 起了反作用
特別是你所說因為應聘者準備不足或緊張導致面試減分這個事更不必在意 這正好反映了應聘者的真實狀態


不能。
入職要考慮的方面很多,不限於你的專業知識能力,這樣的人不說一抓一大把,生活中至少基數上就比知乎大。之前看過一個答案,就是說立二拆四、秦火火的。他就是一個例子。
入職考察的是你的個人綜合能力,而知乎上能體現一個人的智商,情商則需要實地考察。簡而言之就是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全面的人,並不是一個偏科的人。
我這只是從一個方面出發,因為我知道,知乎沒那麼大影響力,所以稍作破題。
不同意輕噴,我改嘛…


以前有人說:未來微博的言論、關注及粉絲可作為入職的根據。


大多數情況下不行,也許你可以選出滿大街產品經理/碼農裡面文筆或者手法最好最機靈的,但始終還是要靠具體做事情況說話,反正我個人始終遵循萬金條例:「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不能。判斷一個人能否勝任某職位應該依據且僅依據他的工作能力、態度、能夠為公司帶來的資源等與職位直接相關的東西。除少數只關注專業領域的用戶之外,知乎的問題和回答五花八門,包含政治傾向、性取向、感情經歷、興趣愛好、私人生活、知識水平、三觀是否正確…這和工作有什麼關係?若以此途徑去徹查一個人的方方面面,HR在選擇時很容易夾雜歧視。如果求職者主動提供ID,相當於說「你看我不僅能勝任工作,我還是一個網紅」,無可厚非;或者某些HR自己八卦去網上搜尋求職者的信息,也無法禁止。但是系統的以這種方式篩選人才?求個職而已還要被掃描大腦?你以為你是誰,老大哥嗎?


推薦閱讀:

第二天帶飯去公司,頭天晚上的飯菜放進飯盒,是馬上蓋上好,還是等涼了再蓋好?
如果你父母上知乎關注了你,你的知乎會有什麼不同?
單身漢的冰箱里應該有些什麼?
如何評價《新華時評:互聯網微服務別搞成「雁過拔毛」》?
如何看待史丹利快報公司沃達即將倒閉?

TAG:知乎 | 生活 | 管理 | 人才 | 招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