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觀、唯心主義就一定是不對的嗎?

最近在複習政治,學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想到了這個問題,請問唯心主義和英雄史觀這一類的哲學思想就是錯誤的,落後的,低於唯物主義,低於唯物史觀嗎?是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下還是全球的共同認識


只有完全相信某種事物的時候,才可能是錯的。包括唯心與唯物。
而英雄史觀的對錯依賴於你的視角,如果你是從人物的歷史社會背景與生物遺傳方面去認知的,那並無大礙。但若僅僅單方面注意這個人自己如何如何,那就偏頗了。


我對哲學沒有多少了解,但是在歷史方面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唯物和唯心是哲學的概念。不過英雄史觀可能受到了更多唯心主義的影響,而社會史觀應該更多地受到了唯物主義的影響。
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英雄史觀都是佔據著主導地位。直至20世紀,在蘇聯和中國,它受到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巨大衝擊;在西方,比如法國,它受到了年鑒學派的社會史觀的巨大衝擊。
作為近現代的史學家,他們相比古代史學家的優勢不僅僅是資料和考古發掘的不斷豐富,還有研究方法的不斷豐富,特別是他們可以獲得地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各種學科的研究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們想要對歷史進行更深層的研究,將現代的各個學科的研究方法引入歷史研究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一旦讓這些學科沖入歷史研究的範圍內,則必然對英雄史觀產生巨大衝擊。他們會發現,決定歷史進程的不僅僅是重要歷史人物,還有其它方方面面的各種因素的影響。隨著對這些因素的研究的深入,英雄,或重要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將會不可避免地被不斷削弱。最後,整個英雄史觀就在這一次次不斷削弱中受到徹底動搖,直至接近崩潰。
在英雄史觀崩潰的基礎上,一個全新的歷史觀迅速發展起來,這就是社會史觀。不管是注重研究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還是注重研究地理,經濟,文化,心理乃至其它各種因素對歷史的主導作用的年鑒學派歷史觀,他們都主張以社會的視角去研究歷史,而不是以個人的視角去研究歷史。當然,我本人更加偏向年鑒學派的歷史觀,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由於同政治的聯繫過於緊密,所以受到了過多政治的影響,在後期的發展中有些走向僵化。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應該是最好的。
回到主題,史學觀不能用正確與否來評價,而應該用是否有局限性來評價,很顯然,英雄史觀的局限性相比社會史觀要大得多,它將對歷史的研究局限在了一個很小的範圍內,只能從人物和人物主導的重要事件這麼一個角度去研究歷史,最終被局限性更小的社會史觀逐步取代。這不是中國或蘇聯的政治影響或政治干涉,而是世界歷史學發展的一個重大進程。


這不是對錯問題,而是史觀的歷史發展問題。

歷史是發展的,沒有靜止的對錯。

對歷史哲學立場而言,越新越「對」。

唯心史觀和唯物史觀可不是相反的關係,而是後者在前者基礎上發展,後者包含前者又比前者恢弘磅礴得多的關係。


在人類沒有對唯物主義,辯證法有深刻認識的時候,英雄史觀和唯心主義對於維護封建統治、宗教統治,也就是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對於社會的發展是一種阻礙力量,因為封建統治階級和宗教上層是絕對不會主動放棄既得利益的。哪怕是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也承認宗教對於維持社會穩定是有積極作用的,不然基督教也不可能發展到今天。直到馬克思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結合起來,形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人類的哲學才真正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是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所以站在唯物主義的觀點上看,唯心主義是錯誤的,但是,有些人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物質是意識的產物,他們站在唯心主義的觀點看,我們唯物主義是錯誤的。
同樣,思考這個問題: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是人民群眾還是歷史人物呢?不同的人也是有不同見解的,這就是群眾史觀(唯物)和英雄史觀(唯心)


有一個東西叫:立場;

還有一個東西叫:國家傳統文化(習慣);

還有一個東西叫:基於執政基礎利益的政府主導下的價值體系;

因此,凡事不是絕對的


牛頓力學就一定是不對的嗎?


世界是灰色的,不是非黑即白,沒有絕對的對錯,教科書說的只能說是政治正確,畢竟教育為政治服務。哲學歷史學政治學都有很多流派,唯心唯物只不過是其中一種流派而已。歷史學有馬克思的階級史觀,有全球史觀,有地緣政治學,有文明史觀等等,多去了解,不要只看教科書。
斯氏的《全球通史》前言就說了:為什麼要寫新的歷史書?不是以前的歷史書寫得不好,而是新時代需要新的歷史書。你去探險發現新大陸,舊地圖沒用,要繪製新地圖。
至於英雄史觀對不對,就像伏爾泰那些人為了突出自己的啟蒙時代就說中世紀是黑暗時代一個道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唯物史觀也好,英雄史觀也好都是對世界的其中一種解釋而已,沒有對錯之分。


愚蠢的唯物主義者 -100
愚蠢的辯證歷史觀 -100
赤色匪徒 -50


都是原子組成的,你還能覺得組成某個英雄人物的那坨原子在這複雜的反應體系中有什麼特殊地位?這又不是什麼單一的成核反應。要判斷反應體系的總體變化,也就是歷史的辯證前進,當然要關注占最多量的物質的變化,人類社會的主體當然是勞動群眾。勞動群眾的變化才是歷史的正確反映,雖然它極難把握


英雄史觀過分強調誇大個人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很容易導致權力膜拜。

當我們的教科書告訴你唯心主義是錯的時候,你反過來理解試試。


推薦閱讀:

穆塞韋尼借了毛選5年後成為總統這件事真實性如何?
《舊制度與大革命》所描述的法國與當今中國有什麼異同?
馬克思主義在歐美是否受歡迎?
如何評價西班牙最後的獨裁者佛朗哥?

TAG:政治 | 哲學 | 馬克思主義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