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的專業素質從哪裡來?
作為一名普通的非專業影迷,如何向影評人看齊?好崇拜學院派的人啊,說起來頭頭是道的。
好問題。
一個好電影人,就像是一個優秀的廚師,致力於做出世上最優秀的食物。
而一個好影評人,則是一位美食家,失去了品鑒者的美食,那麼這道美食的存在便也失去了幾分姿色。
這兩個角色之間如果互相轉換,在初期確實會有一些優勢,但若深入,必定也是要踏實學習的。
我不是影評人,只是很喜歡看影評,心虛地答一下。
影評即影視評論,其實非常容易,看完電影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好電影就是「贊」,壞電影就「反對+沒有幫助」。
但這裡有一個很需要注意的事情,即影評不是專門掉書袋的地方,掉的書袋要全為影評的中心思想所服務。很多時候我們看完影評,為作者的電影知識和看片量感到不可思議,只是仍然很疑惑:這電影到底怎麼樣啊?
那麼不用想,這就是一篇掉書袋的影評。這種文章,不如不寫,看了白看,純粹讓作者顧影自憐炫了下技。
來梳理一下幾種影評形式:
- 觀後感覺:這類影評雖然看上去有點賣弄辭彙之嫌,事實上非常重要。觀影所產生的個人見解是一個非常私密的體驗,當有人願意將這種感覺表述出來,而且表現地十分到位貼切,這對別的影迷是一種莫大的幫助。
寫好這一類的影評,需要很深厚的散文(shu qing)功底,否則全文的架子容易散,讓人閱讀之時有很重的跳躍感。
- 流水賬類:這種影評也有很多,就是說說這片子的導演是誰,編劇是誰,美術之前參與過什麼片子有什麼特色,一共投了多少錢。這種影評的作用就是比百度百科的演職員表更加詳細,對創作人的身家背景有一個全面且正確還帶有個人經驗的介紹,能夠快速地讓讀者確定這部影片是否值得觀看。
寫這類影評的難度在於,要對幾乎所有電影人有個了解,對其中幾位有「研究性」的深入,還需要具備電影市場和電影製作的一定專業知識。
- 學術類:這類的影評,看上去很多,其實真正能算進來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前文所述的「掉書袋」影評。但一篇是抄教科書的筆記文,一篇是查閱資料後自己作的論文,你說區別大不大?
學術類的影評也是最難寫的,對作者的個人素養要求也是最高的。知乎上就有幾位這方面的大神級人物,例如@magasa 和@大旗虎皮都是這方面的高手。
不管是哪一類影評,讀起來有趣才是最重要的,並不是「讓人學到了知識」。知識性的東西,應該往論文那個方向上走,但好的學術性影評,也可以真的算作一篇好論文了。
如何培養自己的影評能力,其實就是老套路。
- 保證自己的看片量,但更重要的是看片質量。
很多人在豆瓣上的觀影標記都是2000+,但真要讓他們寫點什麼,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行的。好電影值得認真看,反覆看,不要擔心自己的看片量跟不上。
- 對影視工業的製作流程(包括後期宣發)有個大概了解,最好參與一兩次製作。對各大影視市場有專業性的了解。
在此推薦下我收藏夾:影視工業與製作 - 收藏夾和電影市場和錢,罪與罰 - 收藏夾
裡面收錄了部分知乎上關於這方面的好回答,並在不斷更新。
- 對電影史和電影學術做研究。
這個只有讀書,唯有讀書,不停地讀書。
我的另外一個收藏夾:電影學術 - 收藏夾
- 寫,不停地寫,練筆。寫作這東西,就是靠活生生練出來的。一開始是技巧,然後是熟能生巧,最後是藝術。
- 找到自己的獨特觀點和擅長領域。這一點十分重要。
方法你肯定都知道,現在開始下笨功夫吧,我只能再給你些資料。騷年,前路艱難,一路走好,祝你好運。
知乎上的影評人(部分,會不斷更新)
magasa 國內著名影評人
talich
關雅荻 《每周影評》製作人
徐蘊亮
趙梓樺 王家衛研究者
電子騎士
Martin 拉片大神
黑色菠蘿 資深電影愛好者,微信公眾賬號「黑色菠蘿扯電影」
雲中
大旗虎皮
木衛二
影志
郭威
波斯王子 伊朗電影
LeonardSHAR
蔡劍平
tygertyger
狄米
米粒
Eddie 科幻電影
有哪些好書推薦給想要做影評人的年輕人?
Cinephilia迷影 (國內優秀影評人聚集地)Film Critics China (香港影評人協會)
影評人應該是對得起觀眾的,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客觀事實的評價本事,但是誰都不免帶著喜好去評價一部片子,所以難免會有偏頗,主要是情感的表達和評價的準確,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品,和一些博大精深的博學能力,博學能力我覺得是能夠全面評價一部影片的重要
電影知識學習+文字訓練+藝術靈感
額,百分百業餘,唯一寫的影評也只有《守望者》,說下個人感想:以下排名分先後:1、愛好,明確自己對電影類型、題材的偏好;2、文化,豐富的文化底蘊才能更好地理解電影表達的思想;3、基礎科學知識,基本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知識,額,素質教育有木有,全面發展有木有,老濕是為你好的⊙▽⊙;4、電影基礎知識,攝影技術、特效技術等知識;5、個人風格,導演、演員的性格,過往作品;其實,最最最重要的是,寫得一手好文啊,比如,我這上面長篇大論乾巴巴誰看啊。。。不看你也點個贊吧~(≧▽≦)/~
只是就這個話題順便吐個槽,不算是回答樓主的問題。
藝術嘛,無非知識性、思想性、藝術性和趣味性。有一種影評,能幫助觀眾看到通常被忽視但是重要的東西。看完一部電影,如果你能發現一些可能對觀眾有啟發的,並以適當方式指出來,那至少這是一篇言之有物的影評或觀後感。比如《無良雜軍》這部片子,豆瓣上有不少人評論。有說很好看的,也有說胡說八道歷史的,這些影評大部分不能幫你判斷片子是否值得一看,最好看的地方在哪裡。其實這部片子的幾個心理學場景描寫非常出彩。如果從這個角度探討,相信會引起影迷的觀影興趣。
評價影評是否寫得好,我是這麼看的。我們總可以把一篇影評凝練成一句話,如果這句話提供了新鮮的視角,並且言之有物,那麼至少這是一篇有用的影評。按這個標準,沒有用的影評實際上太多了。多看電信,多看評論,形成自己風格和觀影角度,有差異,才精彩
就像回答這個問題一樣,字碼多了起碼代表了認真回答的態度,字碼少了也許也會是精闢,觀點被很多人點贊變相證明了被認同多了,當然,也要看點贊的人是誰,相輔相成!
推薦閱讀:
※剛剛看完《風聲》又看了豆瓣的些影評,其實想問一點,黃曉明扒光李寧玉 的衣服是在幹嘛?
※如何看待豆瓣關閉《建軍大業》的打分與評論?
※怎樣評價《食夢者》真人版?
※2016年上映的電影預計哪一部票房會最高?會不會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
※電影院特效廳名目這麼繁多,感覺實際上並沒什麼區別。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