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會破產呢,你是如何看待理財,營銷類的書籍?



你要是養一隻母雞來下蛋,然後過幾年母雞就死了,難道說,你的投資就失敗了?

當然不是啦!母雞壽命是有限的嘛,養著下幾年蛋,不就死了嘛。

為什麼會死呢?能不能不讓母雞死呢?你不覺得這樣的問題很荒誕可笑嗎?

母雞死了,又不是養雞的人死了,再養一隻母雞不就行了么?呵呵。。。

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早就說過自己已經破產過好幾個公司了,但每一個公司破產,他就開辦了更大更多的公司,越來越有錢。清崎曾經在05年在福布斯美國富人排行榜上以29億美元凈資產衝到了第94位。

還記得他的第一個破產的公司么?是做衝浪者尼龍錢包的。

正是這個公司,讓他走向財務自由之路。


理財是一種很私人的感受,100個人心裡就有100種對於財富的看法。而這套書只是一個話頭,一個方便,一個讀後可忘的故事,毋需生氣喝叱,更毋需頂禮迷信。

我第一次看《富爸爸窮爸爸》是在高考畢業後那個暑假,這本書當時火到不行,不少中國人特別是70後、80後們都是通過它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財富自由。

不得不說,該書徹底刷新了我的金錢觀,而且我發現在我後來人生的每個階段拿出來重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我身邊有些朋友對這本書評價很低,他們感覺根本沒有給出實操型的理財建議。

其實,《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更多傳導的是一種思維方式,讓你先從精神上富起來,也讓你知道,理財是一項系統工程,並不僅僅包括投資金錢,還包括投資你的時間、健康、教育甚至人生。

一、成為有錢人是一種人生選擇

從小,我就以文藝女青年自居,在家庭和學校里也從沒接受過理財方面的教育。我一度以為自己對錢不感興趣,直到有一次看了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當看到伯爵得到寶藏的一刻,內心深處那個激動啊,我才發現我是喜歡錢的。

後來,我讀大學了,發現經管專業的學生畢業後的工資比其他專業的學生高得多,我就努力跨專業考到了商學院。

讀研期間,我曾在一家國際知名傳媒公司實習,公司背景雄厚,客戶基本上都是500強企業,但我發現傳媒行業的整體薪資水平並不高,不得不承認某些行業薪資的天花板不過是另一些行業的起步價,當一家金融企業給我offer後,我就毫(te)不(mei)猶(jie)豫(cao)的投入了他的懷抱。

這麼看來,我還算是個比較識人間煙火的文藝女青年了。年齡越大,越深刻體會到成為有錢人其實是一種人生選擇。

二、存錢就等於自己給自己加薪

「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這是我這輩子聽過的最大的謊言。古代貴為天子,尚且要看國庫盛衰而定自己的開支,現在拿著高薪卻總抱怨錢不夠用的人更比比皆是。

對於大多數沒錢、沒背景的普通人來說,掙多少並不重要,能留下多少才重要。「省下1元就等於多掙1元」。
月光族最大的理財困惑是「無財可理」。其實,可以先給自己設個小目標,比如從每月工資中省出10%的錢存起來,如果一個大學畢業生每月平均工資是4000元,一個月存400元,不太會影響生活質量,少買幾件衣服就出來了,一年下來就省下將近5000元,相當於每年給自己漲薪10%,很爽吧。

不要小看5000元,從一筆小錢開始投資,你會學到很多理財知識,所有白手起家的人都是靠最初很小的一筆財富慢慢積累起來的,然後再參與更大的投資。

20歲就開始理財和30歲以後才開始理財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最關鍵的是培養了一種對於金錢的自律精神。

三、只會「買買買」的人沒資格談理財

我記得《慾望都市》里有一集講到,Carry因為和男友分手而不得不考慮買房時,才得知自己的存款賬戶里只有區區幾百美金。她杯具的發現自己曾花了4萬美金買了100雙MaIono blahnik的鞋,卻付不出2萬美金的首期房款。

我也曾網購成癮,看到網上東西便宜就下單,結果經常買回一堆沒用的東西。購買無用的東西哪怕再便宜也是一種浪費。

有時上網買的衣服鞋尺寸不合適,上身效果不好,還要寄回去退貨,不光浪費金錢成本,還浪費時間成本。

現在我購物前一般會把想買的先放在購物車裡,如果三天後發現確實需要才考慮下單。放棄「買買買」後,連整理房間的時間都省下了不少。

四、富人與窮人的理財觀千差萬別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里有句特別經典的話:「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中產階級買入他們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我有個同學很有經濟頭腦,大學畢業後,他家裡資助他在上海買房,因為是富二代,我們覺得他肯定會買特別大的房子,結果他在靜安寺附近一處高檔小區里貸款買了兩套90平左右的小戶型,一套自住,一套以租養貸租給外國人。

這樣,等於找了個人來替自己分擔一半的貸款,而且由於買的早,貸款還清後,這套出租房除了本身價格翻了三倍,還給他每月帶來一筆不菲的租金。

能源源不斷帶來被動收益,讓你躺著就能賺錢的就是資產。

車不是資產而是負債,因為從它落地那一刻起,價值就降低了1/3,而且平時養車還需要一筆費用!同樣,衣服、包包、鞋也不是資產。

富人都是懂得區別資產與負債的,有調查顯示,富人與一般中產階級在對待奢侈品方面的態度也完全不同,富人往往在很富裕後才考慮用資產性收入(比如房租、股息分紅)購買奢侈品,而中產階級和窮人會動用自己的儲蓄去購買奢侈品。


五、把自己當一家公司去經營

《富爸爸窮爸爸》里提到,窮爸爸一直讓作者好好學習,以獲得較高的學位,然後找一份好工作,並持之以恆的做下去,富爸爸卻鼓勵他自己去經營一家公司,並僱人來為他工作。

雖然,我並不完全贊同富爸爸的觀點,但是,我確實感覺要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去經營,要擁有自己的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擁有一份工作。

一年前的今天,我非常迷茫,過了三十歲,事業的天花板顯而易見,如果心裡沒有任何想法,繼續混下去也行,但是我知道我內心深處還有很多願望沒有實現,我不想這輩子就這樣了。

我有長達九年的文案寫作經驗,也愛好閱讀,當發現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結合起來做點什麼時,我高興壞了,當天就註冊了一個公眾號。

後來,我開始在簡書上寫作,發現居然有人願意看我寫的,而且看的人還越來越多,我的寫作勁頭也越來越足了。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我現在基本上能做到每周更新一篇,也陸陸續續收到一些平台的邀約。

雖然寫作並沒有為我帶來實質性的收入,但是通過寫作,我慢慢有了打造個人品牌的意識,還因此認識了許許多多各行各業的朋友,給了我很多工作與生活上的靈感。

六、學會獨立思考是最最重要的理財能力

我的大學好友小H就是個超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理財達人。當年我們都在上海讀書,畢業後,我回了老家,小H則留在上海,進入一家證券公司的投行部。

差距從此拉開,當我沉浸在自己的房子又增值了而小富即安時,小H已經悄悄在上海買了第二套房;當我吐槽中國房價越來越貴而無法自拔時,小H已經在配置各種海外資產,毫無情懷可言。

小H理財的秘訣就是不跟風,不盲從,她不像某些人直接就去投資某個項目,而是先投資於學習自己所要投資的某個項目的知識。

她在學校期間就參加過社會上的個人財務規劃培訓班,工作後也有意識的向周圍的有錢人學習如何理財,最後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

對於理財來說,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太重要了,不人云亦云,不盲目隨大流。常識並不顯而易見,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不要今天聽了某位專家的夸夸其談,就貿然進入一個自己根本不了解的領域。

說到底,理財是對自身的打理與磨礪,是一個不斷與我們人性中的貪、嗔、痴相抗衡的過程。
看了我文章的朋友餘生都會發財!

End.

(圖片來自網路,文字版權歸本作者。)

已經花了99%的時間讀完文章的你,一定不介意再花1%的時間為我點個贊哦!


他出書之前的「成功」經歷,沒有詳細的可靠的信息,有媒體在質疑他。
網上說他是投資家,但是沒看到他具體投了什麼公司,市值多少(估值多少)。

就跟XX說自己是成功學家,卻說不出具體指導哪個人成功。


為什麼《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就不會破產呢?

那豈不是《獨立日》的作者會去開飛碟?

這些書籍只是給你一些思路和點子而已。

真要奉為聖經完全照搬,那我只能說你犯了教條主義錯誤


財富與知識、勤奮、能力沒有任何關係

洛克菲勒、卡內基都沒有學歷;松下幸之助、李嘉誠、王永慶、李兆基都是小學文化;比爾蓋茨大學二年級肄業。沒有知識為什麼能成就這麼大的事業呢?對於這個問題,日本四大「經營之神」之一的盛田昭夫寫了一本書叫《學歷無用論》,即知識是沒有用的。

也許有人會說,要成功還有加上聰明、能幹,這樣就行了嗎?這樣的人社會上還少嗎?再加上勤奮行不行?這樣的人社會上也多得是,即使再加一百個特質也不是成功的原因。而很多成功的人恰恰是毛病一大堆。所以不要動腦筋了,沒有什麼成功之道,一切只是命運而已,大家凡事儘力即可,不要和自己過不去。

對於財富的取得,巴菲特說隨之而來,松下幸之助說自然而來,卡內基說不要偏來,洛克菲勒說老天幫助,稻盛和夫說命運因果,李兆基說因果福分,這些富豪當初都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和創業的,結果命運把他們一步步推向了巨富的位置,這就是「我本無心求富貴,無奈富貴逼人來」。

為什麼沒有一個富豪說自己如何勵志、奮鬥、成功的呢?原因在於,富豪們感受到了命運的存在,他們對為什麼發財這樣問題的回答往往是:搞不清楚,反正人要發財擋也擋不住。而沒有發財的人總是在動腦筋找竅門,卻總也發不了財。這就是我說的富豪的想法與大家是不一樣的意思。財富怎麼可能聽從你的慾望呢?

今天的國人放著先人的智慧經典不看,卻在看那些忽悠人的勵志書,比如前幾年暢銷的《富爸爸,窮爸爸》一書,大談什麼財務自由等等。請問:人連生死的自由都沒有,哪裡還有其他的自由?誰知道下一秒發生什麼事情?比爾蓋茨和稻盛和夫為什麼都說成功就是折磨呢?前面我說過,如果真有人知道發財之道,那麼他就不是人而是神了。傷腦筋的是,中國人不信仰神,但卻相信自己能變成神!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中國的"聰明人"津津樂道地談論富爸爸理財經之時,《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本人卻在申請破產保護。

其實,他只是一位兜售財富指南的三流講師。類似於中國的劉一秒、翟鴻燊、陳安之等騙子一樣,他靠荒誕且違法的忽悠為生,早在他紅得發紫的時候,就有人指出,他給出的致富點子有的不合法、有的完全有害,比如唆使人們進行內幕交易,提倡以極低或零首付購買多個不動產等等。

他本人在之前的採訪也曾承認:「當時錢越來越多,我們三個年輕人也輕飄飄起來,開豪車、換女友,突然有一天發現,公司越來越糟,我找到富爸爸,他說不會幫我,要我自己走出困境。」直到現在,人們也不知道這個富爸爸的原型姓甚名誰,沒有人能夠證實「富爸爸」真實存在過。羅伯特·清崎對此一直含糊其辭。

還有什麼動了乳酪之類的暢銷書,其內容僅僅是中國易經智慧的一個小片斷而已:只有變是不變的。我真懷疑這些沒有智慧的書是不是西方人毒害我們的手段?

人與動物的一個根本不同之處,在於人不僅是攝食的動物,而且是觀念的動物。人靠食物充實自己的肚皮與軀體,靠觀念與信仰充實自己的靈魂與思想。觀念支配人類的行動,像行動一樣,觀念是有後果的,其後果甚至比行動的後果更重大、更深遠。從人類歷史看,通常是觀念先行,政治、經濟活動在後,人類只受兩個東西支配:慾望與觀念。即使是滿足慾望的方式也是由觀念決定的。一部人類的歷史,是各種觀念的形成、演化史。

慾望就是一個黑洞,幾千年來,它吞噬了多少貪婪的靈魂啊!諾獎獲得者莫言指出:「凡事總有限度,一旦過度,必受懲罰,這是樸素的人生哲學,也是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規律······儘管古人為我們樹立了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道德榜樣,但卻收效甚微。人們追名逐利、如蚊嗜血、如蠅逐臭,從古至今,釀成了無量悲劇······」顯然,莫言是清醒的。

早在孔子誕生之前,中國古人就知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裡的「命」「天」是什麼呢?「天」就是「老天爺」;就是「造物主」;就是「上帝」,「命」就是「他們」處理人間人和事的「法則」和「規則」。

一個人的壽命長短、富貴貧窮在佛家看來就是一個人前世積德在今世的回報。很多富貴之人倒掉原因就是在於不知道惜緣惜福,肆無忌憚,貪婪無度,福報用完,接著作惡,然後惡有惡報,現世報的人今世就報了。大家看,范仲淹、曾國藩、李嘉誠、王永慶等等,哪一個不是節儉淡泊、謹慎小心、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這是規律,規律的背後就是命運。

再來看看勤奮問題,有人問,不是說天道酬勤嗎?是的,但是要明白,「天道酬勤」不是什麼勤都酬的,你三天不吃飯,把石頭搬到山上再搬下來,勤是夠勤了,老天爺怎麼酬你呢?還有,要看你勤什麼?農民勤,酬他吃飽穿暖;為了探索真理而勤,老天爺酬你快樂;為了慈善救濟而勤,老天爺就酬你財富;小偷勤,酬他進監獄;販毒勤,酬他死路一條。

人們喜歡在現象里尋找帶有普遍性的規律。比如胖的人喜歡吃肉是規律,但吃肉並不是導致胖的原因。吃藥可以治病,但葯卻不是人活下來的本質原因,所謂「葯醫不死病」,大限未到,本不該死自然不死。同樣,人們發現一些名人都很勤奮,所以認為「天道酬勤」,但「天道酬勤」卻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它只是一個現象和規律,並不是真理和真相,真相是「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天道酬勤」是古人根據《書.大誥》「天閟毖我成功,天亦惟用勤毖我民」的意思而得,本意就是「天道」安排人命運的方法。《易》里也說「勞謙君子,有終吉。」,這也是透過現象看規律。但規律不是真相,導致這個規律形成的原因才是真相。懂得規律的人是聰明人,而只有領悟了規律背後真相的人才是智者。

《論語》曰:「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老天爺」安排你命里有,你勤不勤都會有;命里無,你再勤也還是沒有。但不管命里有沒有,只要你對名利有貪婪的慾望,你從此與煩惱為伴是一定的,因為你心動了。一切註定的真理告訴我們,不管心裡如何渴望,肉體的行為是註定必然的,為了名利而勤的本身只是一種妄念,既無智慧,也無什麼高尚可言。

我們看不到任何一個聖人談什麼勤奮帶來名利,因為二者沒有本質聯繫。勤奮帶來成功的說法只是人們的願望或慾望,本身是荒謬而遠離真相的。應該看到,我們是一個勤勞的民族,各行各業勤奮者大有人在,尤其我們廣大的農民,千百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到頭辛苦勞作收成幾何?成了大富的又有幾人?還有現在的農民工哪一個不比城裡人辛苦?成了大富大貴的有幾個?因此,一個人能不能有所成就,從表面看是願不願意吃苦努力的問題,但就其本質而言實際是「命」在起作用。

有一個很有思想的朋友問我:「做事情激動、熱血沸騰、像打了雞血一樣,是不是更容易把事情做成功呢?」

我說:沒有這麼回事。一個人按照命運的指引去做就可以了,結果是一樣的。為什麼呢?因為你自己是否激動與事物自身的發展是兩碼事,二者怎麼會有什麼關係呢?事情的進程有其自身內在的規律,本身無法改變,你希望秧苗長快一點,只有好好地施肥灌溉培育,秧苗生長自有它自身的規律,與你著急不著急有什麼關係?你熱情似火地拔苗助長有用嗎?你著急過河沒有工具行嗎?激動地跳河只能淹死?這就是暴虎馮河。

一個人激動、容易熱血沸騰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人的個性使然。如張飛、李逵、魯智深等等都是莽撞和容易激動的人,大腦簡單,一激動立即行動,結果後悔不迭。

人熱血沸騰的第二個原因是被別人忽悠。如一些熱衷於閱讀目前「暢銷書」的人和積极參加「成功學」「傳銷」「勵志」培訓的人,因為他們自己對名利的渴望而被騙子洗了腦,然後象打了雞血一樣的發瘋,他們不是沒頭腦,只是貪念太強烈了。

第三個原因是自己騙自己。為了實現自己的慾望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然後想入非非。他們往往騙自己說我的出發點是好的,只要努力奮鬥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這是貪婪的慾望加上自己小聰明,想當然而已。

大家要注意,自古成大事者有幾個是一點就著,頭腦簡單,一忽悠就上當的?有人談正能量,什麼是正能量?就是正確的能量。唉聲嘆氣的頹廢和頭腦發熱的瘋狂都是負能量。

我經常看到很多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說許多信誓旦旦的話語激勵自己,這是很幼稚的。該來的一定會來,不是你的你也爭不到,枉費心機,徒增煩惱。可嘆這個升官發財的辦法,貪婪的人類找了幾千年都沒有找到,今天竟然還有人在找真是匪夷所思,難道你能找到?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與眾不同,比別人聰明有辦法,這就是盲目和愚昧。

俗人的正確方法是:一個人靜靜地問問自己到底要什麼?為什麼要這些東西,有與沒有的區別在哪裡?付出這麼多值得嗎?這裡面有沒有自私、貪婪、妄想?客觀條件是不是具備?客觀環境是不是允許?天時地利人和有沒有?人財物是不是具備?你自身的素質和知識條件準備好了沒有?可能出現的最糟糕結果你能承受嗎?目前的現狀真的無法忍受嗎?非要改變嗎?你這樣做是一己之私還是兼顧了別人的感受和幸福?這些思考雖然不能阻止命運的進程,但至少可以讓自己做個明白人。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相信命運的智者,細節就不用管了,只問問自己:這是符合天道的嗎?是自身命運之必然嗎?你是自然而然的無為還是胡思亂想的妄為? 這些問題的答案通過大腦思考是無法知道的,只有問問自己的心。

今天是一個瘋狂的謊言時代,人們的動物屬性暴露無遺。為了名利,沒有頭腦的人很容易被忽悠,然後騙自己說這就是自己的想法。真是你的想法嗎?如果換一個時代,你目前的想法還會有嗎?

去世不久的當代大學問家、九十多歲高齡的季羨林老先生也說:「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而實際上,勤奮的個性也是與生俱來的。

季羨林還有一個觀點就是:婚姻也是『前世姻緣』所定。他說有很多東西我們無法解釋,但卻客觀存在,他用他自己的成長史來說明這個神秘的問題。所以,他建議年輕人多去拜拜月老廟。大家想一想,一個如此高齡的大學者其生活閱歷和知識不可謂不豐富,其思想不可能不深刻,其學術態度更不可能不嚴謹.因此,他的觀點的確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那些認為人的一生應該勵志、競爭、奮鬥、賺錢、成功才有意義的人是很可憐的,他們的貪婪讓自己迷失了方向,他們在自欺欺人而不自知,這就是他們可悲的地方。試想,如果那些像打了雞血的人被告知他的生命只有半年了,他還會勵志奮鬥嗎?不會了,他的精神會垮掉,他會把他過去所說的豪言壯語統統忘得一乾二淨,包括什麼人活著就應該奮鬥、競爭啦、什麼他就是喜歡工作啦、什麼他要成就多大事業啦等等。由於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更沒有考慮過死亡問題。所以,一旦從幻夢中醒來,死亡的陰霾會讓他萬念俱灰。他們會在在恐懼中安排自己的剩餘時光,他開始想到自己從未關心過的家人,而這時他卻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每天打發時間的事情一定是他最喜歡做的事。到這時他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在自己騙自己,一生竟然被金錢奴役,從來不問問自己的心靈要什麼?天天在做自己強迫自己做的事,多後悔沒有好好的享受人生啊,可惜晚了。

叔本華的哲學雖然悲觀,不過,他有一個觀點倒是值得注意,他說:「人們越是抱有某種理想,越是為實現這種理想而行動,越是在自己的行動中取得成功,那就意味著他們的意志越是強烈,從而也意味著更大的痛苦。」那些動不動談理想、夢想、事業,頭腦簡單的人要清醒了,問問自己:你的所謂理想或夢想不就是對名利的貪慾嗎?你心裡這個無形的貪慾與有形的物質世界有什麼關係?

一個人不知足,幸福感從何而來?我們「人」既然生活在欲界,那麼我們就要注意這個「欲」字了,萬般煩惱皆由此來,災難也由此來,慾望是洪水猛獸,一個人必須能夠駕馭自己的慾望,否則就容易被它拖進深淵。過去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還不滿意,還要去妓院。我有一個朋友愛好此道,我開玩笑說即使給你天下的美女,你的慾望還是不能滿足,他問為什麼,我說你到時一定想知道楊貴妃長什麼樣,他哈哈大笑,承認了。人就是這樣慾望無盡,煩惱無盡,遺憾無盡。

欲界本來是老天爺用來折磨鍛煉人的,希望人感受到色身的慾望和拖累,儘快覺醒,追求靈魂的真正自由和快樂,結果大家還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此一界都跳不出,何談跳出三界外?

幸福的性質也決定了今天在追逐名利的人們沒有幸福感,首先,幸福就是幸福的感覺,是精神上的東西,經濟無論怎麼發展,國家無論如何富裕,都與幸福無關,錢解決不了幸福問題。其次,幸福是短暫的,而且是遞減的,即使你中了千萬大獎,興奮期也只有十幾天,接下來又進入新的煩惱。

有時候,幸福是通過比較而感受到的,人們往往因為生活的平淡而感覺不到幸福,而當遭遇重大的人生變故和痛苦之後會突然發現過去的平淡竟是值得反覆回味和嚮往的幸福,正所謂身在福中不知福。中國古代聖賢的厲害就是直指人心,解決根本問題。而今人卻天真的認為財富能夠帶來幸福,趙本山、小瀋陽等低俗的娛樂和消費文化之所以興起就是源於人們精神的空虛。

大家要看到,任何時候,這個世界上都存在官與民、富與窮、聰明與笨、智慧與愚蠢的差別,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命運是不一樣的。你就是你,你的長相、家庭、環境、智商、情商、靈商、時代、身體、秉性、機會等等都和別人不一樣,怎麼可能變成另外一個人呢?順豐的王衛和松下幸之助都說99%的命是天定的,人只能控制命運的1%,依我看,這1%也不是人能控制的,釋迦牟尼也不能改變命運分毫。

我想告訴大家的事實是,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與眾不同的軌跡,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成功學就是人們根據自己慾望而創造的偽命題,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成功學,每個人的成就大小只是命運和使命使然。蘇格拉底說:「命運就是一切都是註定!」

如果離開了靈魂的覺悟,任何的輕鬆說辭都是自欺欺人而已。人們經常無所謂地說,錢是狗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真的是這麼想的嗎?真的不喜歡錢嗎?還是酸葡萄心理?還有人超脫地說:人生如夢,死有什麼可怕的。他真的不怕死嗎?有的人無論看起來還是他自己說起來都是很快樂,一旦大禍臨頭立即魂不附體了。要知道,一個人的靈魂不覺醒,這一切都是假象,或吹牛或要面子或強迫自己迴避現實,真實的感受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憂愁和痛苦在心裡,不可與外人言!

綜上所述,人們之所以被「成功學大師」欺騙,表面原因是貪財,而本質原因是沒有智慧。智慧在哪裡呢?就在於我們依然酣睡不醒的靈魂里!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微信號rdtpys然後閱讀我的公眾號文章


是他的公司破產,而不是本人破產
而且他對公司的債務不需要負無限責任,影響不大


借用書中原話 窮人和破產者之間的區別是:破產是暫時的,而貧窮是永久的。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看
是他名下的一家公司破產,而他本人名下還有十幾家公司,這只是他名下最小的一家公司。


破產並不能說明他的思想是錯誤的。


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是指資產重組,並非是破產清算!是兩個概念!是商業運作常用的手段!這個很正常,而且也不能說明法人本身經營有什麼重大問題。


是的,以上兩個觀點我完全贊同


窮爸爸說你要打工.

富爸爸說你要創業,當老闆.

創業的失敗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盡信書不如無書。


作者破產只是11家企業中的一家。說破產不如說是一種商業手段,為了更好的發展。公司破產不是個人破產。


你這是個好幾個問題,到底要問什麼,理清思路再來提問。關於他破產請仔細看下新聞。


你見過大學裡的經濟學教授,靠經濟發家致富的嗎。


書中提到過,富爸爸和窮爸爸都破產過,但是富爸爸即是手裡沒錢也會覺得自己富有,因為有致富的頭腦,可以重頭開始。窮爸爸破產後就會自怨自艾,生活在自憐中。


普及價值投資,引領價值投資


理財這玩意,看看熱鬧就算了,他要是真知道怎麼搞。早自己發財去了,哪會和你分享啊


推薦閱讀:

嗶哩嗶哩的盈利模式是什麼?目前的盈利模式是否有很大的不足之處?
如何看待「外交部:中方正積極研究參與TPP智利會議」一事?
再過20年我們的耕地誰來種?
如何收集經濟類數據?
如何看待德國廉價超市aldi來華,定位輕奢,目標客戶為中國成功人士?

TAG:創業 | 經濟 | 破產 | 成功學 | 富爸爸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