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西歐的經濟發展決定了它有向外擴張的內在需求,而一系列事件以及基督教社會的意識形態(包括禁止私鬥的「上帝的和平」這個觀念在內)決定了擴張的時間、方向和程度。
事實上整個10-13th都是西歐擴張的世紀,包括聖地十字軍,北方十字軍,伊比利亞十字軍在內的十字軍運動是最重要的擴張,而不是唯一的擴張。
而就第一次聖地十字軍與運動的興起的原因而言可以參考這個答案
lbq:十字軍東徵到底是什麼驅動的?宗教征服還是財富掠奪?
既然要說「根本原因」,那...到底說哪個根本原因好呢?
1. 利益原因:這是現而今討論歷史和國際政治的人最喜歡的說法:「沒有永恆的朋友/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歐洲貴族勢力當時並未打通前往東方的商路,但已經接觸到了來自富庶東方的商品。利益驅使他們拿下新月沃土地帶,再繼續尋找前往東方的道路。
但這個原因太弱了:基督徒不可能在發現東方之前就想要前往東方。
2. 宗教原因:
防止聖地被毀滅是一個鼓動基督教徒參加遠征的好原因。什葉派的埃及哈里發控制耶路撒冷之後,下令拆毀聖墳墓教堂,並且禁止基督徒進入耶路撒冷朝聖。這顯然在廣大基督教信徒中建立了反對穆斯林控制聖地的輿論基礎。
3. 權力原因:
當時基督教剛剛經歷了東西教會大分裂,人們被羅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教皇互相開除對方的行為驚得目瞪口呆。為了防止基督教社會進一步分裂,樹立羅馬教皇的權威,以及君權神授的正當地位,貴族和教皇發動了對異教徒的戰爭。
4. 民族原因: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之前,歐洲人剛剛將摩爾人趕出伊比利亞半島中部,同時也拿下了包括西西里在內的一系列地中海島嶼。民族復興的偉大責任感使得民眾對於「奪回」被阿拉伯人佔據的土地充滿了鬥志。
有一種看法認為,十字軍運動是西歐社會內部對武士或騎士的私戰行為進行規範後的結果,它可以被視為上帝的和平運動的一個推論。
從10世紀末開始,為了制止騎士們的掠奪行為,法國南方的一些高級教士和修道院僧侶們號召了一場上帝的和平運動,要求所有騎士參加宣誓,不得攻擊沒有武裝的農民,教士和旅客,更不能攻擊教會;並對軍事行動的時間作了越來越嚴格的限制。但騎士群體的職能就是戰鬥,為了將這支戰鬥力量引向較為無害的方向,教會的知識分子逐漸發明了「基督的武士」(milites Christi)的概念,騎士可以不放下武器,但他的任務是要捍衛基督教社會的弱者,以及保衛正統教會;在這種理論中,騎士對異教徒的暴力行動就被合法化了。實際上,1095年克萊蒙會議最初是一次和平會議,它後來成為十字軍的起點並不是偶然的:上帝的和平向外發展就是十字軍了。
有一本書可以參考,不過是法語的:
Jean Flori: La Guerre Sainte, La formation de l"idée de croisade dans l"Occident chrétien.
維基百科「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國家(地中海東岸)發動了持續近200年的宗教性戰爭,東正教徒也參加其中幾次十字軍。
之所以稱之為「十字軍」,主要因為戰爭的發動者羅馬教會賦予它以宗教戰爭的性質,即基督教徒反對伊斯蘭教徒,『十字架反對彎月』。參加出征的西歐部隊,每個人都帶有十字標記。」
不言自明,表象是西歐教廷指派貴族階層對於伊斯蘭教為主的異教徒和基督教內派系的「異端」(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將矛頭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的一場宗教性質的戰爭。學過多年中國歷史和政治的我們應當清楚的認識到,本質都是透過現象看出並經由提煉而得,綿延200年的戰爭,不只是奪取聖城、建立天國王朝這麼單純。
總的說來,十字軍東征的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即西歐作為其中一個方面,而拜占廷以及近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作為另一個方面。其中,在西歐中又包含了西歐的封建主和騎士、農民階級、商業城市以及教會這四個因素。
- 從西歐社會和拜占廷帝國角度來看十字軍東征
- 西歐的封建主和騎士階層的動因:世界貿易繁榮帶來的貴族階層對東方物質資料的貪慾、大量騎士因缺乏土地而搶劫掠奪貴族和教會、西歐國土面積無法滿足西歐貴族對土地的要求。
- 農民參加十字軍的動因:國內農民積貧日久。《天國王朝》裡面的一句話最有代表性,大意是「在耶路撒冷,在法國的一個城主一夜之間可為貧民,而一個貧民則可成為城主」。
- 商業城市的影響:一些中世紀的商業城市如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影響十字軍的行動。為了維護自身商業利益,對十字軍出錢出槍。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正是由於商業城市為了打擊拜占庭這一商業對手而影響東征對象。
- 教會的號召:對教皇而言,十字軍東征則意味著對於封建割據的歐洲的政治領導權,為十字軍運動的事業募集巨額的捐款,使東方的分離派,即脫離了東方正教教會基督教徒屈服於羅馬,同時在回教徒中進行「傳教」活動 。當時在歐洲頻繁爆發封建主間的戰爭,而農民起義也不斷,因此教會還有這樣一個打算,即將戰火燒到東方去,避免在西歐發生頻繁的戰亂和暴動。
2. 從東方國家角度看十字軍東征
- 塞爾柱土耳其的興起:塞爾柱人原是突厥烏古斯部落聯盟的一支,居於中亞吉爾吉斯草原,以其酋長塞爾柱(Seljuq)命名。1037年,日益強盛的塞爾柱人建立王朝。1055年,塞爾柱王朝推翻白益王朝,控制了巴格達的哈里發政權。塞爾柱帝國的擴張引發了與拜占庭帝國和法蒂瑪王朝在中東地區的利益衝突,其中1071年在曼齊刻爾特一役中拜占庭的慘敗,以及1073年(一說1076年)耶路撒冷為塞爾柱人所佔領,對十字軍東征產生了刺激作用。
- 伊斯蘭教派和法蒂瑪王朝的強大:1009年, 第六任埃及法蒂瑪王朝哈里發暴君哈基姆(Al-Hakim bi-Amr Allah)下令摧毀包括聖墓教堂在內的所有耶路撒冷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加深了對非穆斯林的迫害。基督教徒到耶路撒冷朝聖的路被封,在近東,朝聖者受新入主西亞的突厥奴隸軍人穆斯林侮辱的消息傳至西歐,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互相對立氣氛更加嚴重。
- 日薄西山的拜占廷帝國:拜占廷帝國的艱難處境成為西歐侵略者發動進攻的有利時機。從十一世紀中葉起佩徹涅格人的侵襲,到八十年代末,佩徹涅格人與波洛伏奇人聯合,在多瑙河附近擊潰了阿歷克塞一世,追兵直達君士坦丁堡,他們乘機與游牧民族談判,要採取聯合行動,進攻帝國首都。拜占廷帝國危在旦夕,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阿歷克塞一世向西方各國求援,甚至向教皇烏爾班二世派出使臣,希望他利用自己的權威幫助招募諾曼人、盎格魯"薩克遜人、丹麥人的僱傭兵,以便對付異教徒和穆斯林 。這樣,教會正好利用這一機會,聲稱「東方的兄弟」正在遭受著阿拉伯人的侵襲,所以西方「正義的人們」應當前去幫助東方的基督教徒們。這樣的號召起了一定的作用。
比較直接的原因有兩個
1、宗教狂熱。
2、威尼斯、熱那亞能地因為商業利益的鼓動。
我姑且認為題主的意思是「引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原因是什麼」,因為後面這麼多次十字軍,有些是增援被圍困的拉丁城市,有些是攻打埃及城市,歸根結底還是跟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有關係。
對於引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直接原因是拜占庭皇帝向教宗求救。因為拜占庭自1071年曼齊刻爾特戰役後,喪失了大半安那托利亞給了塞爾柱突厥帝國,塞爾柱突厥人在小亞細亞建立了永久的根據地,拜占庭的國力大損,因為大部分拜占庭軍隊兵源來自於這個地區。於是拜占庭皇帝請求羅馬教宗幫助收復這些領地。而教宗認為這是一個重新合併西方天主教和希臘東正教的好時機。剛開始組織十字軍時並沒有想到要收復耶路撒冷。
但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運氣非常好,正處於伊斯蘭世界最分裂的時期之一。1092年馬立克沙和尼扎姆·穆勒克相繼逝世後,偌大的塞爾柱帝國分裂成幾個小國互相征伐,其中在安那托利亞建立塞爾柱魯姆(意思為羅馬)蘇丹國,1095年敘利亞塞爾柱蘇丹突突什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一個以阿勒頗為都,一個以大馬士革為都,互相征伐不斷。大馬士革塞爾柱國還跟埃及的法蒂瑪王朝互相爭奪巴勒斯坦地區。
十字軍一開始也是為拜占庭收復領土為目的,首先攻打魯姆蘇丹國的首都尼西亞,替拜占庭收回了大半安那托利亞領地。十字軍的一個分隊在鮑德溫的率領下於1098年攻陷了埃德薩,建立了第一個拉丁殖民地埃德薩伯國。同期十字軍主力圍攻安條克城,破城後主力南下,一部分圍攻的黎波里,一部分繼續朝耶路撒冷進軍。此時十字軍偏倚了剛開始替拜占庭收復領土的目的,進入敘利亞後沒有了拜占庭補給的,於是十字軍開始展露出野蠻的性質,對於穆斯林的城市燒殺搶掠,一路搶錢搶地。另外十字軍也得到了當地基督徒的支持,這也是他們能一路南下的原因。當十字軍在1099年到達耶路撒冷時,距離埃及軍隊從塞爾柱人手中奪得耶路撒冷才不過一年,埃及的駐軍遠遠少於十字軍部隊。
耶路撒冷被攻取後,十字軍繼續攻打周邊其他國家,在1099年攻下的黎波里後,建立了第四個拉丁國家。此後的十字軍東征是保衛這些國家的增援部隊。
如果要問為什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會成功,伊斯蘭世界的分裂如果說不是唯一原因,也應該被認為是根本原因之一。
而解釋這種分裂的出現,可以一部分歸咎於突厥人的游牧民族分家傳統。突厥人最早起源於蒙古高原,自唐朝滅掉東西兩個突厥國之後,一直向西遷移。塞爾柱突厥人剛開始只是作為曼薩王朝的僱傭軍,在曼薩王朝滅亡後突然崛起,前後也不過一百年的時間,這種分家的傳統還沒有完全丟失掉。
第一次十字軍時,中東世界沒有一個處於主宰地位的地方勢力。巴格達的阿巴斯王朝已經是日薄西山,僅僅是塞爾柱突厥蘇丹的傀儡,沒有任何的實權。埃及的法蒂瑪王朝正在走下坡路,不久之後就要被薩拉哈丁的阿尤比王朝所取代。敘利亞地區隨後被突厥贊吉王朝奪取,隨後又被薩拉哈丁奪取。薩拉哈丁死後阿尤比王朝又重新分裂,之後又被蒙古人西征所滅。十字軍建立的拉丁國家就在這一次次的王朝更替中躲在堅固的城堡里獲得殘喘的機會。當蒙古人在1260年阿音札魯特戰役敗於埃及馬木留克後,馬木留克填補了蒙古人滅掉阿尤比王朝後在敘利亞的權力真空,十字軍的滅亡也就不為奇怪了。問題其實挺大的,但顯然提問的不是要求一本專著式的回答,那我就寫一下我的小總結。
首先要清楚當時的大背景。穆斯林佔領巴勒斯坦已經過百年,而基督教朝聖的並沒有被阻礙,因為其實這些朝覲者給耶路撒冷和沿路帶來不少經濟利益。但是穆斯林非鐵板一塊,當時突厥人崛起,它們是新的佔領者,它們是宗教上比較狂熱的新征服者,而且開始粗暴對待朝覲的。不久等他們意識到經濟利益改變政策時,仇恨種子已經開始發芽。同時,突厥人開始敲拜占庭帝國的門,讓他們倍感不安。
其次,當時的歐洲世界也相當紛亂。基督教在生活里變的非常重要,人們宗教狂熱度很高,宗教機構權力最大。在十字軍東征前,西歐核心地帶受到的威脅並非穆斯林,而是來自北部和東歐的維京人,斯拉夫人和馬基雅人,這些人當時還沒有轉信基督教。因此,各地有許多武裝,來應對這些人的侵入。西歐最強大的法國王朝在瓦解,各個小國也有許多紛爭。這一切產生了巨多的騎士,僱傭兵一類的人。後來壓力減少,宗教階級開始有意識的減少這些人,因為它們的生存和技能都只和戰爭相關。這些人當然要找事做,除了開始在伊比利亞半島和摩爾人(也是穆斯林)交戰,它們的注意力被教皇帶向東方。
當然可能最根本的土壤還是宗教狂熱,沒有這個最初的東征是無法想像的。當時的歐洲宗教狂熱比現在的一些穆斯林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武士們夢想洗去自己的罪惡,要進天堂等等。教皇鼓勵他們,並為每個東征軍戰士發十字架。這個土壤的存在,加上一些條件引起的觸發,東征便不可收拾了。
最後,東征有許多波,很有必要注意每次東征的動力和原因都不太一樣。比如後來,東征的對象一度變成拜占庭帝國。其實是,東正教和天主教的相互角力。@Calvin cui 的答案比較靠譜,我再稍微補充一下:
最近在讀《拜占庭帝國史》(陳志強著)剛好讀到這段歷史,由我來再補充和闡述一下:
如果說根本原因的話,那就是利益——各方的利益。
- 背景:11世紀隨著拜占庭帝國的沒落和塞爾柱突厥人的崛起(取代阿拉伯人成為西亞北非的強大勢力),拜占庭人在強勁的攻勢下只有招架之功而無反攻之力,科穆寧王朝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慌忙向教皇求援。1095年3月,他派遣特使會見教皇烏爾班二世(Urban II),請求西方各基督教徒國家出兵援助,反擊塞爾柱突厥人。這一請求得到教皇的回應,並公開敦促西歐各國封建主和廣大信徒參加聖戰,幫助東方的基督教兄弟反對異教徒。同年底,他再次號召發動聖戰,解放被穆斯林佔領的聖地耶路撒冷。教皇的鼓動很快在西歐各國引起強烈反響,在法國南部克萊芒市(Clermont)舉行的盛大集會上,數以萬計狂熱基督徒和數千騎士熱烈響應號召,立誓出征。由於他們將十字標誌縫在各自的服裝和旗幟上,所以被稱為十字軍戰士(The Crusades)。
- 原因:至於為什麼求援得到教皇和西歐各國封建主的響應是有其深刻社會背景的。11世紀時,經歷了幾百年社會變革與動蕩的歐洲社會趨於穩定,積極生活日益繁榮,人口急劇增加,農業耕地等物質資源不足的問題越發突出,這個矛盾日益激化。下面從各個階層來闡述一下:
- 教皇:1054年東西方教會互相開除教籍並導致基督教歷史第一次大分裂後,教皇以基督教世界領袖自居,希望奪取最高宗教領導權。
- 騎士:西歐各國封建世襲領地制曾產生了一批以作戰為職業的騎士,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中,他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戰爭機會,無所事事、遊手好閒成為社會不安定的因素。
- 封建領主: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上層封建領主對物質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雖然不斷加強對農奴的剝削,但仍不能滿足其需求,急需新的財源。
- 農奴:受到日益加強的領主的壓榨,也希望迫切改變現狀。
- 商人:西歐的商人特別是義大利商人早就覬覦東方貿易的豐厚利潤,希望分享東地中海國際貿易的利益,打破拜占庭帝國在這一區域的商業壟斷權。
因此,教皇的號召無疑給西歐社會各階層提供了機會和希望(教皇的目的除了財富,更主要是擴大其宗教勢力範圍):封建主希望在戰爭中奪取新的土地和財;商人計劃建立自己的商業霸權;沒落的騎士幻想一展身手,重新建立騎士的偉大事業;農民希望擺脫壓迫,在新的土地上重建小家園。這些出發點各異的夢想彙集成延續200年的十字軍東征運動。
《人類的故事》房龍
當土耳其人奪取了耶路撒冷,褻瀆了聖靈,還阻塞了東西方的貿易通道之時,全部的內部爭鬥都被拋到腦後了。歐洲人開始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3個世紀 以來,除了守衛歐洲門戶的西班牙與東羅馬帝國,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一直保持著基本的和平。7世紀,敘利亞被穆罕默德的信徒征服,基督教的聖地也被他們控 制。可是他們也將耶穌看做一個偉大的先知(儘管沒有穆罕默德偉大),並沒有阻擋前來朝拜的基督徒們。基督徒朝聖者被允許在大教堂里自由祈禱。但到了11世 紀,來自於亞洲荒原的一支韃靼部落--sa塞爾柱人或土耳其人征服了西亞的穆斯林國家,他們成了基督教聖地的所有地區,讓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完全停止 了。
東羅馬皇帝阿里克西斯平時將心思都放在了東方,對西方的基督教街坊很少搭理,這時卻不得不向歐洲的兄弟們求援。他指明,如果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奪取,通向歐洲的大門就會被打開,土耳其騎兵將會威脅到他們的安全。
由於在小亞細亞和巴勒斯坦沿岸擁有小塊的貿易殖民地,一些義大利城市擔憂會失去自己的財產,於是他們就散布一些可怕的謠言說土耳其人使怎樣的殘暴、怎樣迫害和屠殺當地的基督徒們。聽到這些,整個歐洲喧囂了起來。
當 時在位的教皇是烏爾班二世。這個人出生在法國的雷姆斯,他曾在著名的克呂厄修道院(格利高里七世受教於此)接受過教育。他認為現在正是採取行動的好時候。 當時的歐洲的情況可以說是糟糕透頂。由於依舊採用原始的農耕方法(從羅馬時期一直沒有改進過),歐洲常常處在糧食不足的危險境地。失業和饑荒在蔓延,非常 容易引起民怨載道,最後導致無法控制的混亂局面。但西亞從古至今都是富足的糧倉,它養活著幾百萬人口,註定是個理想的移民之地。因此,1095年,在法國 可來蒙特會議上,教皇烏爾班二世首先痛斥了異教徒糟蹋聖地的恐怖行徑,然後描繪了這塊流奶和蜜的聖地從摩西時期以來是怎樣養育萬千基督徒的畫面。之後,他 鼓舞法國騎士們與歐洲平凡百姓們揚起鬥志,拋棄妻子,前去把巴勒斯坦從土耳其人的統治中解救出來。
耶路撒冷是大君的城!天主應許之地!除了主耶穌外無人可以在此稱王!
首先,肯定有宗教原因。穆斯林佔領了聖城,讓基督徒們不能忍受,於是有了十字軍東征的理由;
其次,穆斯林徹底擋在了東西方貿易的路上,帶來了很大的經濟矛盾;
再者,十字軍東征是一個很好的借口,能夠轉移國內矛盾。
任何的戰爭的第一源起要素,就是人口擴張到超過了土地承載能力,宗教啊民族仇恨這種可能是一時的要素,但絕不是能持續推動歐洲日耳曼蠻子一波接一波地衝擊中東的動力。搶錢搶女人才是最大的動力呀。
歐洲人在羅馬滅亡之後沉寂了快一千年,人口和社會組織力終於達到了能反推穆斯林的高度,於是戰爭就順其自然的到來啦。而且那時候阿拉伯人手裡有的是財富。
本質貧窮對富有的掠奪。與匈奴入寇中原、伊斯蘭興起中東是一樣的。
現在的西歐富得流油還大肆接收中東難民,是他們三百年工業革命加控制世界貿易的積累。十字軍時代控制世界貿易的就是中東商人,他們富得流油,於是被搶了。
就像日本的征夷大將軍一樣,一直往東擴張,搶了蝦姨人的女人和土地。
就像哈里發分封各位蘇丹埃米爾,或者蘇丹埃米爾制度下的大維齊爾,啪夏,霍山前往非伊斯蘭區域征戰。不同的是,聖戰者征服北印度,中亞,獲得可觀女奴和金幣年金。
而十字軍去了近東和中東跑了一圈,沒像穆斯林一樣撈到財富,卻把東正教帝國給滅了,同時發現自身有多野蠻落後,以後才刺激了探索世界的慾望。以至於後來奧斯曼帝國建立,新建立的天主教國家西葡接過征服大旗的星辰大海。
陰謀論如我的一貫認為:宗教衝突也是利益衝突帶來的,如果另一個宗教能在和平狀態下給他們帶來利益,即使是撒旦,他們也會和平共處的。
之前在油管上看了個視頻,Bill Warner對十字軍東征的研究,主要觀點是當時伊斯蘭征服了大半個歐洲,十字軍東征事實上是對伊斯蘭入侵的反擊
每個推動、參與東征的人或組織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動機和目的。但決定這個事是否成行的決定性因素是東征的收益大於成本。
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英法德(神羅)等歐洲國家政治趨於穩定。十字軍自十一世紀末開始東征,最大保證是他們國內已經穩定,軍事實力得到恢復。
首先,英國已經沒有外部勢力騷擾,英國是盎格魯薩克森平民加法蘭西王室的組合正式成立,再也不是七王時代的混亂。
其次法國則已經過度法蘭西王國,封建主逐步依附國王,不想法蘭克王國周期性的分解。
再次,神羅在紅鬍子腓特烈控制下也很穩定,早期的神羅皇帝不像馬丁路德年代還是有實權的。
至於北歐諸國,他們在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海盜活動日漸消亡也不會騷擾英法德。
國內政治穩定了,軍事實力才能恢復,那麼對東方國家的軍事反彈也就來了。之前的歐洲歷史從來都是東方來了一群什麼人打歐洲,比如阿拉伯人都打到巴黎的郊外圖爾,現在攻守異形了。
《全球通史》認為是歐洲經濟發展的結果,在十字軍東征前,歐洲總是被侵略,匈人,維京人,穆斯林,十字軍東征是歐洲第一次有能力發動反擊。
異教徒佔領了聖城
推薦閱讀:
※歐洲中世紀十字軍的地緣戰略應該如何評價,十字軍是否為天主教文明歐洲諸國開闢了通往進步強盛的歷史軌道?
※為什麼西方禮節中求婚要單膝下跪?來源於中世紀騎士精神嗎?應該屈左膝還是右膝?
※歐洲國王的命名規則是什麼?
※12-14 世紀西歐「哥特式風格」流行開的社會原因是什麼?
※請告知一些歐洲古代,與現代有所差異(不管大小)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