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觸不可及》怎麼樣?

請談談觀後感,或影評。


很多人都說,德瑞斯使菲利普獲得新生。的確,德瑞斯是菲利普黑暗世界中的一縷陽光,平等、快樂、溫馨、驚喜、愛情等等接踵而至。然而反之,菲利普也塑造了不一樣的德瑞斯。

  • 菲利普包容了德瑞斯順走他定情信物的行為。這才有之後的一切。

  • 德瑞斯在菲利普的耳濡目染之下,也漸漸沾染了藝術氣息。

德瑞斯高價賣出他的處女作。

因為跟HR談論藝術,受其賞識,獲得了一份正經的工作——貨車司機。

  • 德瑞斯長期浸淫在上流社會,待人接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依舊張揚,但不張狂。

德瑞斯離職之後,發現菲利普禁停的大門又被擋了。

彬彬有禮。

作為長者,德瑞斯給弟弟上了生動的一課。

個人認為,德瑞斯的這點轉變,是他之後晉陞為企業主管的基礎。

還有兩點讓我很感興趣。

  • 殘疾人的無障礙通行。

電影中,輪椅幾乎暢通無阻,侍者服務也十分嫻熟。

法國殘疾人扶助政策
法國的福利體制對殘疾人還是非常重視的。可以看看上面這個鏈接。

關於無障礙通行的一些條款:

2005年2月11日法律第41條確定了一項關於無障礙設施的普遍原則,從總體上確定了其適用範圍:該條款適用於居住場所、接待公眾的機構(ERP)、向公眾開放的設施(IOP)和工作場所。同時,對公立部門和私立部門都規定了某些關於無障礙設施改造的經濟補貼: 對是否遵守了相關規定進行監督,工程業主在開工前必需獲得施工許可證,在工程結束後必需向簽發施工許可證的當局提交一份由能力和獨立性均複合要求的監督者出具的符合無障礙設施規範的證明。


關於交通工具和道路設施,該法律保留了對出行體系的廣泛定義(建築物、各種道路、公共場所、交通系統)。 法律規定在人口規模為5000人及以上的市鎮中設立市鎮和市鎮間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委員會。這些委員會應吸納地方政府代表、設立無障礙設施場所的用戶協會組織代表、殘疾人協會組織代表參與,負責向市議會提交對建築物、道路、公共場所和交通系統的無障礙設施的評價報告並提出改進建議

  • 法國近乎最極端貧富差距的體現。

舉例一二:

浴缸。

圈子。

用餐。

這樣的暖心故事,總會讓我對現實抱有更美好的期待。
他們倆能遇見彼此,真是太幸運了。
不是所有陪護,都像德瑞斯一樣,幽默風趣、敢於拒絕、大大咧咧。
不是所有僱主,都像菲利普一樣,陽春白雪、風度翩翩、充滿信任。
他們的家庭背景、教育經歷、興趣愛好、思想三觀大相徑庭,倆人竟能情投意合,成就彼此。
世界真奇妙。

說到底,殘障人士的訴求很簡單——把他們當作普通人,摒棄憐憫之心,摘下有色眼鏡。

平等,永遠是弱勢群體的夙願。

我們當引以為鑒。


笑中帶淚,法國人心目中的「國民電影」——《觸不可及》


【一周一影】欄目每周推薦一部因為各種原因被大多數人錯過的經典電影佳作,不局限於年份、各種榜單,只要能打動人心。

第三期我們安利的是一部在搞笑中溫暖人心的法國喜劇電影——《Intouchables》(《觸不可及》)。

2011年於法國上映時,曾連續保持十周的票房冠軍,口碑與票房齊收,吸引了近三分之一的法國人觀看,成為了很多人的「年度最佳」電影。

豆瓣評分9.1分,好於99%的喜劇。

打開彈幕都是滿屏的二刷、三刷…

劇情簡單來說就是在講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富翁菲利普,家世顯赫,一直都過著貴族生活,卻因為一次跳傘事故導致高位截癱,脖子以下都沒有知覺,人生一下子跌入了谷底。

無所事事的小混混德瑞斯,曾因偷竊罪入獄,剛刑滿釋放,生活在一個寄養家庭里,靠救濟金過活。(然鵝熱愛音樂的小哥拿著救濟金買魔聲耳機聽歌…

看似生活在兩個不同階層,一黑一白,一老一少,毫不相干的兩個人,卻又因為一次機緣巧合,顛覆了彼此的人生。

生活不能自理的菲利普需要招一個全職陪護,來面試的人不乏具備豐富經驗的專業護工,也有跟菲利浦一樣有著許多高雅興趣「志同道合」的人,但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把菲利普看做一個需要照顧的殘疾人。

而德瑞斯不同,他來面試只是為了收集三個拒絕工作聘用的簽名,好拿去跟政府領取救濟金,甚至還打趣了菲利普。

在德瑞斯的眼中,菲利普就像一個普通的有錢人一樣,自持有一些高雅的愛好就看不起底層社會的人,自以為是。

卻唯獨沒有看到殘疾人的影子,菲利普認為這才是自己需要的尊重,錄用了他。

我們常常施與苦難者同情心,但同情過度,常常讓人感到自備,被提醒自己的不幸,也許更需要的是作為一個正常人一樣的對待與尊嚴,就像菲利普所需要的一樣。

之後兩個人開始了從互相不理解到成為彼此靈魂伴侶的歷程。

菲利浦無法理解一個人竟然靠著政府救助生活,難道不會感到羞愧嗎?

同樣,德瑞斯也無法理解遭遇這麼大的打擊後,前後的生活如此迥異,怎麼有勇氣繼續堅持下去,如果是自己早就自殺了。

就在這樣的狀態下,開始了兩個人的日常,並在其中互相了解,不再以自己的價值觀去束縛別人,包容並體諒彼此的難處。

每個人也許都無法做到真正的「設身處地」,但可以選擇給別人留出一些自由的空間,沒有固執地認為,沒有必然地要求,允許不同,包容差異。

小哥拿剛燒開的熱水做實驗…看著都燙……

一邊看美女助理一邊餵食物…這直勾勾的眼神,演技不要太好(這部電影兩個主角都拿到了影帝)

德瑞斯跟著菲利普體驗有錢人的生活,賞畫、聽音樂會,受到熏陶,也慢慢改變了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

比如,德瑞斯從一開始只知道用暴力解決問題,到後來學會用更好的交流去面對難題。

電影里還有很多細膩而打動人的對比鏡頭。

小哥第一次知道菲利普身體上承受的痛苦,感到無比震驚,於是尋找各種方式幫助緩解,抽大麻、飆豪車,菲利普也體驗到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

兩個不同年齡層、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人,也是觸不可及的兩個人,能夠完全放下各自的隔閡,吐露心聲,讓彼此的內心世界觸手可及,所謂的平等與尊重,也大抵如此了吧。

影片後半段德瑞斯的離開和幫助菲利普尋找真愛,更是深深地擊中了觀眾的淚點。

電影的原聲OP也非常的贊,網易雲音樂歌單:http://music.163.com/#/playlist?id=31515067


先來貼個合影

Fran?ois Cluzet當然不是殘疾人,演了一輩子小混混,小丈夫和跑龍套,突然在五十幾歲大紅大紫,成了一線明星,真是時來運轉。

這張照片是在一次映后座談會時拍得,Cluzet分享了不少角色的感悟,我說最早認識他是在Meg Ryan的《French Kiss》,他還回憶了一下。

下面這篇影評是四年前寫的,說說這部當年的法國票房冠軍,總收入已經超過了《千與千尋》,全球票房成為世界電影史上最高的非英語電影。

————

到了2012年,法國媒體已經用「十打十」來形容《觸不可及》的票房奇蹟了。從影片九月公映至今,連續十周的票房冠軍,總觀影人次達到了1760萬,突破了經典影片《虎口脫險》的歷史紀錄,僅此於《歡迎來到北方》(2040萬)和《泰坦尼克號》(2060萬)。這個票房成績在上半年無論如何是無人預測,也無人相信的。整個聖誕節,法國人都在熱議這部並不「新奇」的影片,《觸不可及》何以會一路高歌夢境,吸引近四分之一的法國人前往影院,或許正是電影中的某情某景,「觸摸」到了人心中最柔軟的部位。

縱然最終無法趕上《北方》,成為影史第一的法國電影,《觸不可及》也無愧於一筆珍貴的強心劑,是今年低迷的法國經濟中注入一抹亮色。《歡迎來到北方》,《觸不可及》,《虎口脫險》這三甲影片如此「喜聞樂見」,從形式上分析,他們都採用了「雙人轉」的角色設置。法國人對這類喜劇電影尤其熱愛:兩個性格脾性截然不同,又來自不同地域和階層的人物,由於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境習慣,在一場偶遇中碰撞出火花,亦莊亦諧,從衝突走向理解,最後皆大歡喜。

《虎口脫險》是二戰背景下的階層組合,《歡迎來到北方》是平凡生活中的地域組合,而《觸不可及》則是現實社會中的種族組合。就是這樣並不複雜,甚至有些老套的情感故事,讓上千萬法國人為之動容:白人殘疾富翁和黑人貧窮護工的友誼,因為真誠和寬容,超越了在法國社會日顯裂紋的深層矛盾…一個真實的故事,更顯得彌足珍貴。

與創造票房奇蹟的前輩相比,《觸不可及》的兩位年輕導演,艾里克·托勒達諾和奧利維·納卡什只能算是在法國影壇的小字輩。他們倆即是至交多年的好友,也是配合默契的搭檔。自九十年代末出道的這十年里,他們像所有同輩法國電影人一樣,在圈裡的各個角色中磨礪,積累經驗,也結識了眾多資深演員。托勒達諾和納卡什的經歷,可以看做法國電影環境吸引年輕導演的一個縮影,只要你有才華有真誠,總有貴人相助。二位導演在拍短片喜劇時,就認識了許多日後在法國當紅的喜劇新秀,其中有阿裔笑星賈梅勒·德布茲,加德·艾勒瑪雷等人,當然也包括今天在《觸不可及》里擔任主要角色的奧馬爾·希。

等到1995年托勒達諾和納卡什終於有資金拍攝首部長片《我寧願我們還是朋友》時,給他們擔綱的是法國常青樹傑拉爾·德帕迪約。這同樣也是一部「二人轉」式的喜劇電影,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一個良好的開端,讓兩位年輕人之後幾乎每兩年都能有創作的機會。雙人喜劇、群戲鬧劇..可以說,作為第四部長片的《觸不可及》還是兩位創作者在自己熟悉道路上的又一場表演。只不過這部改編自真實人物的作品,因為特定的時間背景和觀眾心態,兩位演員出色的表演,在冰冷的冬季和彷徨的大選前夕,撩起了整個社會所關心的話題,超越了一部電影的普遍價值。

影片最直接的對比,來自於開場即表現出的種族和階層差異。弗朗索瓦·克呂茲飾演的菲利普是一位富有的白人貴族後裔,他居住在巴黎富人區的深宅中,因為身體上的殘疾,他無法獨自返回社會,也由於精神上的自閉,他除了家人和工作夥伴,他幾乎不與任何外人接觸,甚至羞於同愛慕的女性見面。菲利普所受過良好教育,保證他的思想和風度,但同時由於社會階層的分化,他無從了解到他人的生存面孔,如果不是德利斯的出現,他甚至想不到這類人群的存在。

巴黎市區里的白種富人,郊區的黑人和阿拉伯人,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卻老死不相往來。這種割裂的惡性循環,已經釀成了前些年的暴力事件,除了新聞也在許多法國當代電影中也多有展現。除了那些嚴肅的現實主義作品,《暴力街區》甚至以此為素材拍攝了頗具新意的動作片,而喜劇,或許是法國人最能普遍接受的形式。當現實中的菲利普寫下《第二次呼吸》,如實記錄下二人的友誼時,「種族和諧」的願望,不僅僅在電影中部分實現。因為高位癱瘓,除了頸部以上都無法動彈,也沒有知覺,其中的痛苦只有菲利普本人能夠體會,年輕時也曾常演小混混配角的克呂茲,如今已可把這類角色模仿地爐火純青。但是這位貴族並不只希望等到他人的同情,他更渴望的是一種平等的對待,對朋友的友善和隨意,而非對病人的過分謹慎。德利斯的到來給他看到了這種機會,這位原本只是想弄張簽字單去混低保補助的黑人小伙,給他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門。雖然貧窮,但德利斯身上有那種特有的開朗和真誠,他在權貴面前好無唯諾,也不祈求施捨,能夠接受護工的工作,一是家庭生計的壓力,二是菲利普對他的尊重。他身上的這些閃光點打動了所有人,即便是對女秘書那點粗魯的慾望,也直白的可愛,足以讓人原諒他的憨直。

肢體上的殘疾,難免給患者帶來自卑感,另一方面也適當衝散富人常見的優越感。菲利普對德利斯的態度中,沒有歧視和偏見,更多的是寬容和理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法國富人是恥於與少數族裔為伍的。正如影片中的律師,上流社會在做「慈善表演」時慷慨人道,可真正與郊區青年接觸時,又會不屑於他們的粗鄙。而在德利斯看來,這群有錢人的口味同樣是如此可笑,誰會去看一個人扮成樹唱上四個小時,誰又會花四萬多歐元去買一幅只有「污跡」的畫布?對於虛偽上流的諷刺,對於當代藝術的調侃,使得影片中的角色異常鮮活,奧馬爾·希在片中肆無忌憚的開著奧巴馬的玩笑,開著希特勒的玩笑,這在標榜「政治正確」的衛道士眼中或許有些過分,可出自一個塞內加爾的窮小伙口中,卻是那麼的貼切。

從影片的許多細節上,其實也可察覺出德利斯的聰慧和勤奮。他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一開始連柏遼茲是誰都不知道,之後卻會無師自通的學會畫畫,與他人大談詩韻,為自己爭取到了更多的機會。德利斯的經歷,就像是一個黑人版的《灰姑娘》,一個男人版的《風月俏佳人》,一個青年版的《為黛西小姐開車》,誤入完全不同的世界,僅用正直和真誠體現了自我價值。這兩種不同的環境,僅視覺上就給觀眾以直觀的差異感:富人區花園豪宅中的暖色調,優雅閑逸;郊區廉租房裡的冷色調,充滿了擁雜和暴力犯罪的隱患。前後兩個浴室的反差,就給人以喜劇的效果,但在笑聲背後是法國社會無法調和的深層矛盾。貧富差異,身份認同,失業率與郊區治安等等,都將成為今年總統大選中無法規避的選票話題。

菲利普和德利斯,都是這個畸形社會的受害者,假如人生路線沒有交叉,或許他們都無法擁有健全的明天。情感上的循序漸進,鋪墊了整部影片波瀾不驚的情節,《觸不可及》只是把原著中的記憶片段用影像表現出來。菲利普和德利斯的友情是主線,菲利普和筆友,德利斯和母親則是副線,共同構成了整部影片中的飽滿情緒。在優美的配樂中,生活里的點滴反射出內心的真實波瀾,譬如兩位好友在深夜裡的對話,德利斯遠望清潔工母親下班等,都成了觸動觀眾的「淚點」。影片只有第一段飆車和最後一幕約會才具有真正的戲劇性,其餘都像是奧馬爾·希擅長的獨角戲和小笑話,於平凡中見真情。哮喘,抽煙,刮鬍子,這類小事兒加深了二人的友情,讓他們忘記了生活中的不順和憂慮,在雪地中像孩子般嬉鬧,在天空中追逐自由的感覺。這種短暫的快樂來之不易,德利斯到的突然,走的也突然,但至少他改變了一些人的世界。兩位導演為影片取名「觸不可及」也可理解成「無動於衷」,但是觀眾和劇中人都被「觸動」了,徹底拉近了心的距離。

護理工德利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回到自己的世界裡從新開始,曾經孤獨的菲利普也重燃起生活的勇氣,再結婚重組家庭。現實中的兩位原型如今仍是至交的好友,讓這個理想主義的故事有了最堅實的證據,許多前往影院的觀眾正是相信這種存在而被感動。法國媒體用「時而歡笑,時而淚下,人生何求~」來讚譽《觸不可及》,沒有沉重和說教,這些人生的哲理都寫在德利斯淺直的對白中。除了影片本身,媒體也樂於分析其票房奇蹟的背後原因——是法國人在經濟低迷時看到了勇氣,亦或是總統大選前對社會和諧的美好期望。總之在這部並不高深的喜劇片中,法國人度過了難忘的2011年,用兩部票房奇高的本土電影(另一部是丹尼·伯恩的《無需申報》)擊敗了所有好萊塢大片,捍衛了法國電影的尊嚴,也慰藉了茫然的內心。

關於這部影片其他的資料和採訪,以及同類法國電影評論,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號:觀影手冊 (Lucfilm)


「怎麼樣」說不出來到底怎麼樣 但是就是電影完畢之後字幕一排一排的滾上來 聽著片尾曲 也捨不得關掉播放器


想聽一場高雅到不知所云的音樂話劇然後笑到抽筋
想去山頂跳傘然後叫破嗓子也不知道會降落在什麼地方
想胡亂畫一幅油畫然後掛在特別牛逼的牆上還有人欣賞幫我裝逼
想從發春的巴赫舒伯特聽到貓和老鼠還有小奏鳴曲
想吃熱熱的蘋果派還有爆漿的巧克力
想凌晨四點去河邊點起一支葉子抽到把肚子里的話全都吐出來
想說走就走的旅行哪怕沒有目的地
想把鬍子刮成東正教主然後成福爾摩斯然後變成希特勒
想寫一封又一封的信給素未謀面的深愛的北法蘭西女孩
想在光滑的大理石上跳舞跳到摔倒然後爬起來繼續
想大聲地笑大聲地哭大聲地罵人大聲唱歌大聲地在美術館吃mm豆

想變成更好的自己

這些想要的事情沒有發生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和最愛的人一起 @大臉大大大大

哈哈是不是以為我在煽情

但其實我在寫影評


這個世界早已不是「非黑即白」

在車水馬龍的大都市裡,兩個不安分的男人在公路上硬是將車加速到180碼,儘管後來不幸地被警察四面圍剿,卻在白人大哥口吐白沫和黑人小哥三言兩語的「忽悠」之下,一個轉身,數名警察卻為他們開啟了「保駕護航」的安全模式。如此戲劇化的情節,不禁勾起了我對這兩個男人的「興趣」。

《Intouchables》一串冰冷的12個英文字母組成了一部電影的片名,或許是基於故事本身是由法國富翁的自傳《第二次呼吸》里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導演奧利維·那卡什從一開始就沒想給我們添油加醋。

「Intouchables」直譯過來就是「無法觸碰」亦或「觸不可及」,無論作何種意譯,似乎都與影片一開始出現的兩個肆無忌憚的大男人毫無關聯,可生活之所以「有意思」正是因為你我的身邊發生著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有人說,假如上帝所設定的人生只有兩種:一,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豐厚的家底,以及脫俗的紳士之氣,前提是你失去了除了吃以外的一切行動力。二,則是除了能吃喝玩樂之外,其它一切莫談。好吧,無疑這兩者都不是盡如人意的人生狀態。


那好,既然你我都不喜歡,我們仁慈有愛的上帝就只好將這兩種人生放在同一個時空,至此,「混搭」風一時之間「霸屏啦!」(無關種族噢!關乎……)

黑人德瑞斯,一個剛剛出獄的黑人青年,不僅一貧如洗,還被養母掃地出門,好在,天性靈活的他不至於狼狽的露宿街頭,相反,卻異常幸運地拿到offer,還附贈6星級以上的「家庭式旅館」的大好福利。

沒錯,你所看到的這些精緻而不失豪華的卧室僅僅只是億萬富豪菲利普的一個「家僕房」而已。

雖說只是提供給僕人的房間,但想要住進去也不是那麼容易滴,前提是你必須得先學會照顧這樣的「菲利普先生」。

清晨起來,第一件事兒就是抱菲利普起床、洗頭、穿襪子……

甚至當你做好了心理準備,還要帶上白手套,為菲利普。。。(嗯,懂得人就懂得了)

天吶,看到這,想必你和我一樣一定很同情菲利普先生吧!


No,菲利普先生不需要你的同情心,他需要的是像德瑞斯那樣的把他當正常人一樣對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出去玩耍,出去透透氣、抽煙、甚至交女盆友……

是的,誠如王小波所說:對殘疾人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他當殘疾人。這也是為何菲利普當初寧願選擇一無是處的德瑞斯作為自己的私人看護的關鍵原因。

影片從頭至尾,一切都是那麼的平靜和真實,沒有女主角,所以無關乎愛情;沒有單方面的容忍、犧牲,更多的是一種「互相效力」。

然而,德瑞斯雖出身貧寒,卻有藝術的天賦,能舞能畫,還能照顧人,這樣一個「全才」的人,菲利普不舍他就這樣一輩子的照顧一個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所以他選擇放手,與德瑞斯之間的這段無法觸及的感情,在彼此分開後變得更加深沉而凝重,此刻,也許只有王爾德的那句「真正美好的東西,總是讓人落淚的。」是對他們最好的詮釋。


非常感人,絕對值得觀看


如果不曾遇見,那我們依舊忍受著生活的不堪。觀後感。


全程溫暖搞笑交織。看完明白一道理:沒有離不開的人,只是沒有出現更好的,對一個人最好的照顧不是陪伴在他身邊 ,而是為他找到在他身邊更好的陪伴。


又好笑又想哭。


突然看到這個問題,因為前段時間才看的這個電影。也寫了點東西,反正挺感動我的。這是當時的原文。

好吧 今天我發現一個事實!就是我的記性太差了,必須要通過文字來記錄了,不然我會忘了所有事!
今天周六,因為種種原因,明天周末的加班可以不用去,好開森。所以,今晚準備在我的微博收藏的電影里找些電影來看,之後我就發現,很多我看過的電影,完全記不起來劇情甚至我都懷疑看過沒有,這讓我感覺一絲絲恐慌。我這個人其實電影看的不多,但是只要看過的電影總會有很深的感觸,那些別人的經歷,或者杜撰出來的故事總是能讓我很立體直觀的觸碰到好多思想和想法!而這些思想和想法都是一種我很企及和羨慕的方式,每次這些出現的時候我都感覺到很愉悅,以前都是慢慢品味著,但我覺得我先天的這種記憶力缺陷讓我不得不紀錄下來,並且把他描述出來,慢慢回嚼,直至消化。(好像一頭牛。。)
今天最終看了一個電影,在一個叫做全球最好看的20部電影的榜單裡面,豆瓣9.1分的法語電影,影片概括是說是友誼方面的,兩個男人的故事,類似朋友什麼的,觸不可及的友誼?好奇搜了下,開始看了。
在我看看來,一部好的電影一定離不開好的BGM,電影一開頭的音樂就吸引了我,伴隨著一個長鏡頭加上舒緩美妙的音樂,我的感覺是這個電影一定好看,的確,一口氣看完,只想說,觸不可及。。
影片講述了一個全身癱瘓但神志清醒的人(菲利普)和一個他僱用里的一個傭人(德瑞斯)之間的故事,輕鬆,幽默,各種小橋段,各種不同階層人的生活,對待同一件事的不同的見解,天馬行空的對話模式無不是吸引人的地方,電影的每一分鐘都精彩無比。
影片中菲利普出生豪門,住著城堡式的別墅,素有涵養,熱愛藝術,溫文爾雅。只是因為癱瘓所以他要招一個貼身服侍的男佣進來,來了很多面試者,都說了自己在殘疾人服務方面的認識,所獲得的一些獎項和經驗,以及一些冠冕堂皇的做這份工作的理由。在這個招聘面試的過程中,德瑞斯為了能達到失業補助的次數而出現,想請菲利普,能幫他在失業證明上籤一個字,菲利普和他交談幾句覺得他很有意思,就讓他接任這份工作,開始照顧他的衣食起居。
德瑞斯是生活在一個寄養的家庭中,是從其他州市搬遷過來的。他的家中有7,8個弟妹,熙熙攘攘,生活拮据。而他則是因為盜竊而入獄六個月,他把周圍的一些朋友也是周圍一些混混,一些無業待業的年輕人。
就是這樣兩個風牛馬不相及的兩個人,卻開始了一起生活。德瑞斯是一個很機智和天馬行空的人,他老是會說些有意思的話和做一些輕佻玩鬧的動作,會去調戲女秘書,調侃女管家,和菲利普惡作劇,總是樂此不疲,這樣使得菲利普覺得特別放鬆和快樂。他們一起參加音樂會一起去看風景開車兜風聊彼此的故事聽音樂會等等好多事情。再之後因為德瑞斯家裡的問題,菲利普讓德瑞斯離開了。而菲利普又找了新的傭人,但新的傭人卻呆板無趣程序化,完全把菲利普當作病人看待,菲利普日漸憔悴,沒辦法德瑞斯又回來照顧他,但德瑞斯有自己的弟弟妹妹,結局是德瑞斯又約了菲利普上次放鴿子的筆友,一位美麗的姑娘。最後的畫面是定格在,一家餐廳,德瑞斯突然不辭而別,美麗的姑娘來了,德瑞斯在餐廳外驚愕的和他微笑揮手告別,菲利普和美麗的姑娘共進晚餐。
其實回過頭想想,故事挺稀鬆平常的,但最難能可貴也是最觸不可及的是,菲利普和德瑞斯的這種平等對待相互信任彼此交心的這種感覺,或許就是那種一見如故,一見鍾情的感覺吧,他們是如此的契合,如此的融洽,彷彿天生就應該在一起一樣。這種感情才是難能可貴,無法言及的。他們在一起好像空氣會開出花,散發出芬芳一樣,他們都覺得這種默契和融洽理所應當,自然而然,相互依賴,相互生存,彼此為彼此綻放。
在這個日漸冷漠和殘酷的時代,這種溫暖和默契簡直難能可貴,或許影片中只是把一些好的方面表現出來,但是營造出來的這種感覺我相信現實生活中一定存在,因為很慶幸的我也有感受過這種感受。其實好的電影很簡單,就是能準確的傳達出要表達情感,能準確的營造出想要表現的氛圍,這樣就夠了。觸不可及的音樂特別好,無論是開頭的音樂還是裡面德瑞斯喜歡的音樂都是經典音樂,很準確的營造出了想要表現的氛圍。
觸不可及的才是最美好的,觸不可及但是卻在發生卻是更美好的,希望感受過的或者正在感受過的人們,無論是友情愛情親情基情各種情,都要好好珍惜,這種感受太稀缺了。如果遇到了不要點破,不要說出來,進行下去就好。
強力推薦一把吧。很有味道的法國喜劇電影,絕對nice!

以上。


德瑞斯笑的時候,不知為何我也跟著一起笑了,


不給五星都不好意思說看過,怎麼樣?自己去看咯


這種主觀性極強的問題真是無從下手……要看影評和觀後感不如去豆瓣不是么orz

是不錯的電影,治癒系暖人心脾,就題材本身會讓我想起《枕邊的男人》~不過這裡是基情版雖然其實並不基情~值得一看


關於友情。
最好的友情應該是在時間的某一個階段互補。在這部法國電影中,有錢人不能動,身材魁梧的人活在社會的底層,好像用輪椅碾壓過去也不會有一點點傷害。身體上的互補。精神上的互補,黑德瑞斯單純,簡單,直率。菲利普要考慮很多問題,發給筆友的照片就是一個例子。但友情的前提還要基本的價值觀相同,要不然在德瑞斯幫他打電話的時候就翻臉了,索然無味的生活中黑人兄弟就是他唯一的陽光。
這個電影的友情那麼真摯又短暫。本來的事故,妻子去世,殘疾,搶銀行被抓,等等事件無論怎麼樣都不能把故事變得美好吧,但在這部電影里我總感到如陽光一般的明媚,就像那隨時而起的音樂,讓你置身其中,感受那娓娓而來的溫暖。這樣的友情要不是真實的,還真是讓人不敢相信。但這美好的友情應該是漸行漸遠的,平衡很容易打破,假如德瑞斯有錢了,或者菲利普病好了,他們又是兩個世界的人,但應該是這樣的,美好的東西就應該轉瞬即逝,結尾處他們還在一起看海,但生活應該沒多少交集,最美好的友情就是那短暫的時間。
關於友情的電影腦海里想到的有最近的看的伴我同行。四個小孩相約去看一個屍體,回來後都要升初中了,成績好的和成績好的玩,成績差的和成績差的玩,但那個暑假,成績好的還是和成績差的一起去看了屍體,那是一次冒險,友情最為真摯。總結應該是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會掙到很多錢,渴望權利,西裝革履,手錶,車子,我們被打扮得花枝招展,開始有了價值觀,社會地位這種東西,友情也變得搖擺不定,敵人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還是挺有道理的。故事的最後主人公輕輕地敲了這樣一段子:
Although I hadn"t seen him more than ten years ,I know I"ll miss him forever.
I never had any friend later on like the ones I had when I was twelve.
Jesus,does anyone?
雖然我已經十年沒有見過他,但我知道我會永遠想念他。
我後來再也沒交到像十二歲時那幫人一樣好的朋友。
也許,每個人都是這樣。


這句話估計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吧。以上兩個是我認為比較好的友情,第一個是互補的,動態平衡的,這種友情像陽光一樣明媚,但平衡很容易打破,一旦平衡失去後,就會有一種悵然若失的無奈。第二種是最原始的友情,沒有束縛,單純,簡單。每天都活在快樂里,而快樂,不就是人都追求的東西嗎?
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研究感情嗎?確切的說是研究友情。因為我不相信友情,友情能夠存在是因為考驗不夠,這就很尷尬了,如果人性也拿來考驗,那我們還能相信什麼?我期待一個符合我所有幻想的友情,在此之前,我給我人生摯友留一個空位子。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石頭的日記本。公眾號ID:diaryofstone。

法語電影。講述一個黑人小夥子幫助一個富豪殘疾人的故事。笑料很多,很溫情,五星好評,非常推薦。兩個人從各方面都不搭再到成為無法離開的朋友,特別暖。

以上。


好電影,觀感輕鬆不失溫情,畫面很美,人物都蠻可愛。


這是一部值得一再看的電影,喜劇電影的經典之作。

影片詼諧溫情,傻樂傻樂地看著,看到最後感動哭了。

《觸不可及》是一部法國電影,2011年拍攝,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的是一位高位癱瘓的富翁與全職陪護的故事。富翁菲利普在和愛人的一次跳傘冒險中,不幸出事了,愛人永遠離開了他,菲利普從脖子以下全部癱瘓,只有頭能動,需要招聘一位全職陪護。

酬勞很好,應聘者很多,有很多專業人士,社會學的、護理學的,還有為了「人文情懷」的,各個說得有模有樣。

應聘者黑人德里斯剛從監獄裡放出來,家裡弟弟妹妹一大堆,亂鬨哄的。他去應聘只是為了拿到應聘失敗的簽字,以此來領取失業救助金。

但是,菲利普卻留下了他。可能是出於治病救人的大愛情懷,所以問德里斯「拿救助金生活感覺怎麼樣?」

後來,朋友提醒他德里斯在來當陪護之前,蹲過6個月監獄。但是菲利普不以為意,他不在意這些以前的事情。正是他的不帶偏見,才有了接下來友誼的發展。

德里斯是一個街頭混混,但是心地善良。一開始聽說要給菲利普穿長筒襪、洗頭,甚至擦屎,他氣得跳起來,但嘟嘟囔囔著還是做了。

而且在這樣的一天天里,二人的友誼逐漸深厚。菲利普呼吸不暢,德里斯帶著他逛凌晨4點的都市,給他抽煙,在咖啡店看夜景閑聊;菲利普帶著德里斯去跳傘、看畫展、看歌劇,德里斯保持著自己的簡單和幽默。常常一起大笑。

這是友誼的模樣。

在德里斯離開的那段時間,一名專業人員做起了全職陪護。不可謂不盡心,不可謂不專業,但是菲利普卻鬱鬱寡歡。因為,菲利普覺得在那些人的照看下,自己像個精神病人。一板一眼的步驟,一舉一動的拘束,都讓人不舒服,不能夠正常的生活,倒像是被飼養。

但是德里斯不一樣,他們可以一起抽煙、打雪仗、跳傘,乃至討論女人。正是有了德里斯,菲利普常常一臉寵溺的、害羞的笑。

無論是誰,都喜歡活潑潑的生命。有趣,是一等一的要事,與任何其他無關,金錢地位學歷膚色。

徹底獨立,不以文明禁錮自己,才能得到徹底的有趣。

法國的人民審美水平真的是很好、很優雅,心嚮往之,影片的一幀幀畫面帶給了我1h57min的美妙時光。而用王小波的話說,我們中的一些人太「肉麻」。


在看整部電影的時候覺得蠻好笑的,可是看到最後特別想哭

他依賴著他,可是他希望他有自己的生活。


一直疑惑,兩個男人的電影怎麼可能精彩?不是GAY COUPLE沒有另闢蹊徑的賣點,不是硬漢電影,沒有熱血的賣點,不是小正太和怪叔叔,沒有惡趣味的賣點。。。好吧,在這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吃的又飽又撐,抱著看著看著就困了的心態,隨便點開這部電影,想要知道豆瓣9分電影是怎麼得來的,也想看看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所有精彩都已不再,所有光輝都已褪色,還有什麼能夠殺出一條血路,讓人感嘆不已。

112分鐘的電影不長不短,本以為會打溫情牌,誰知道笑點豐沛,卻不低俗可笑。看完以後,第一個感覺就是,一生有一良伴足矣。

黑與白。離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已有數百年,世界也早已成為地球村,本不該再以膚色做文章,黑也好、白也罷,每個人都是HUMAN BEING。但是一部好看的電影絕對充滿了戲劇化的衝撞,而黑皮膚的DRISS與白皮膚的PHILIPPE是一個好故事的最佳開端,人總是本能的區劃分一些東西,即便再OPEN YOUR MIND,一些固有的東西總是在空中漂浮著,似空氣般透明卻真實存在。但《intouchables》的導演顯然不想暗示什麼,只是用兩個鮮明的人物來引導觀眾,這個故事遠比你想像的精彩。還記得2011年的《HELP》也是主打「白與黑」的膚色派,美國人的幽默更加直接和生猛,卻沒有法國人以柔克剛來的深邃。

窮與富。女孩們都愛看《灰姑娘》,卻容不下鳳凰男與公主的結合。因為前者里有高富帥的王子,讓幸福變得更加生動具體,令人憧憬。而後者似乎寓意不詳,窮小子怎麼可能帶給公主幸福,根本不是一個星球的生物,結合只可能是悲劇+悲劇。這個世界快樂來之不易,所以還是多給我們一些幸福的篇章,少一些苦相的真相吧。

《Intouchables》的導演深知「有錢好辦事」這一點,所以我不得不把小保姆DRISS看做灰姑娘,殘疾叔叔PHILIPPE看做「高富帥」的小王子。而且保姆DRISS也和灰姑娘一樣不愛財不媚富,他要的也很簡單,失業金,大美女,一支大麻。我們不能說小保姆單純,這個世界你要是單純,你也就一個二逼傻青年,只能說Driss很現實,沒爸沒媽的他看遍了世界真相,明白「天上不可能掉餡餅」的大哲理,這也給他遇上大金主PHILIPPE一個充分的前提——人生永遠超乎你想像。而PHILIPPE真的是個小王子,敏感、任性、害羞,不然他能孩子氣的選小黑男DRISS當自己的保姆嗎?當然,很多人會說,因為他覺得小黑男對他沒有憐憫之心,把他當做一個完整的人對待。這點沒錯,但初次相遇,絕對是Driss的肆無忌憚吸引了他。

平等與憐憫。PHILIPPE雖然殘疾,但也是個幸運的殘疾人,至少他有錢維繫他的生命,但是沒有人去關注一個殘疾人的內心重建,即便他富可敵國。其實,無論富有抑或貧窮,殘疾抑或完整,一個人活下去的最大動力往往是維護尊嚴的完整。PHILIPPE的富有可以幫他僱傭專業的團隊營造精緻的生活,但每個人對他的愛護和尊敬最根本的來源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相反的,DRISS從一開始就沒有期冀從PHILIPPE身上獲得利益,他把自己放的很高,他不認為你有錢就可以指示我,不認為我來自貧民窟,你出生含金湯勺就高尚多少,所以我們可以一起看名畫,一起嘲笑歌劇,一起抽一支大麻,一起討論泡妞,一起飆車,一起和這個世界談談。DRISS沒有普羅大眾的想當然,想當然就覺得殘疾的PHILIPPE是痛苦的,想當然的覺得半夜呻吟著的PHILIPPE想要的是眾人的呵護,想當然的覺得PHILIPPE的決定就是最完美的,他用最簡單的直線思考去拯救了一個孤獨的心靈,沒有憐憫,沒有同情,沒有嘲弄,沒有媚奉。

複雜與簡單。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快樂的原因越來越多,相應的,快樂的元素越來越少。心理大師早說過了,快不快樂,取決於自身,你要自己跟自己死扛,誰都沒辦法把你拉進快樂共和國。想了很久,為什麼我們會越來越不快樂,有一個主因是因為我們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用各種主流的信息束縛著自己。換言之,對知識或者信息的執著追求往往是不快樂的最直接因素,因為這些本是無底洞,越走越黑,無法回頭,再用各種信息捆綁自己,要求自己變成一個完美的人,這樣只會讓你變得更加複雜敏感。PHILIPPE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一定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用各種規條壓抑著自己的本性,直接後果就是把自己變成潘多拉的魔盒,而DRISS就是魔盒之匙,讓之前PHILIPPE一切的規條統統倒掉,成為歷史。讓一個人完全釋放,由複雜變簡單、有分散變專註時,還有什麼理由不快樂?

我深深的愛上了DRISS,正如他自己說的「誰也無法阻擋我的魅力~」一個宛如陽光般積極向上,總是用各種玩笑化解生活中的困苦與不順的人,不可能不可愛。《Intouchables》教會我要OPEN MY MIND去接受所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保持樂觀,積極生活,生活里那個對的人總會出現,不管TA是你的愛人還是摯友。

好吧。GOOD LUCK FOR EVERYBODY。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周杰倫拍電影的行為?
看完《春嬌救志明》特別想問:女生需要結婚才有安全感?男生是否結婚才能變成熟?
如何評價王力宏方文山合作的新歌《聽愛》?
為啥一堆人在看烈日灼心的時候哈哈大笑?
到底如何區分王珞丹和裴斗娜?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法國電影 | 觸不可及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