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理想、執行力、溝通技巧的書籍有哪些推薦?
請簡要說明推薦理由。
1.關於忠於理想、堅定信念的書或名人傳記;
2.關於提高執行力的書;
3.關於如何提問以及提高溝通能力的書。
每個人都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認知世界,閱讀也是其中一種。我努力提供一些不是在騙錢的書籍。
提個建議:千萬不要指望通過閱讀就能有所改變,如果不思考不行動,看什麼書都沒用。
為了能讓你不感恐慌和絕望,每種只推薦幾本,實際這些方面都有很多種選擇,我能隨便列出100本書以上的書單,下面書不一定最好,但正好在Blog上分享過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能讓你對內容有個了解,自己判斷一下是否值得閱讀,而不是白白浪費時間。
1.關於忠於理想、堅定信念的書或名人傳記
佛教:金剛經和 大悲咒 (這是我能想到的書,最能堅定信念和理想的,可以說是一種生活哲學與工作思想的指引)
笛卡兒的《談談方法》 ,主要是談談怎麼對自己不明白的事情抱持懷疑,如何由懷疑而建立自己對事物認知以及了解的方法與過程以及相關的行為準則。
《羅素自傳》 :這本書應該不用特意介紹了吧
《林肯傳》作者:卡爾·桑德堡,我看過的林肯傳中最好的一本,講了兩種社會制度的衝突,把林肯的生平和經歷描述了一下.
《重新認識你自己》: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幫助你;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傷害你。 或者其它的克里希那穆提 著作.
2.關於提高執行力的書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中關於自律的部分,每年都要閱讀一遍,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這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分享過這本書的思維導圖:http://www.write.org.cn/?s=%E5%B0%91%E6%9C%89%E4%BA%BA%E8%B5%B0%E7%9A%84%E8%B7%AF
《奇特的一生》[蘇]格拉寧著, 看看柳比歇夫 時間統計法的力量
http://www.write.org.cn/strange-life-mind-map-reading-notes.html
《拖延心理學》:解決拖延問題最好的一本書
http://www.write.org.cn/procrastination-psychology-mind-map-reading-notes.html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筆記和思維導圖
http://www.write.org.cn/?s=%E9%AB%98%E6%95%88%E8%83%BD%E4%BA%BA%E5%A3%AB%E7%9A%84%E4%B8%83%E4%B8%AA%E4%B9%A0%E6%83%AF
3.關於如何提問以及提高溝通能力的書
溝通是一個非常大的方向,可以分成談話、著裝、觀察、心理學幾十個方面來談,簡單說幾本
《談話的力量》: 裡面分享筆記了
http://www.write.org.cn/conversation-power-mind-mapping-study-notes.html
《語言的魔力》 :作者:羅伯特·迪爾茨,NLP大師級人物,主要講回應術。
《高難度談話》:我們生活的世界在每個人眼裡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我們一起經歷了同一事件。所以,我們需要溝通,大膽闡述別人沒有覺察到的那一部分。其次,注意自己和對方的情緒,這與教養有關。
http://www.write.org.cn/difficult-conversation-mind-map-reading-notes.html
《人性的弱點》讀過幾百本成功學,這本書是裡面少數幾本留下印象的,覺得裡面的某些內容的確有用
http://www.write.org.cn/carnegie-human-weakness-mind-mapping-study-notes.html
《學會提問 : 批判性思維指南》:指導批判性思維必讀
http://www.write.org.cn/learn-to-ask-questions-guide-to-critical-thinking-mind-map-reading-notes.html
尼基·斯坦頓的《溝通聖經》
這本書偏向於「方法論」層面,乾貨很多,內容豐富,結構完整,是一本很實用的工具書。
1、什麼才是有效的溝通?
工作中、生活中處處都有溝通。溝通不暢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在人際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你是否曾認真考慮過: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嗎?這是我想達到的效果嗎?這真是我想說的話嗎?
那麼,什麼才是有效的溝通呢?這本書指出,一個有效的溝通需要達成四個目標:被接收(被聽到或被讀到)、被理解、被接受、使對方採取行動(改變行為或態度)。
只要沒達到其中任何一個目標,溝通就失敗了。但是,知易行難。溝通失敗往往會帶來挫折感以及不滿的情緒,更容易讓人們落入互相抱怨和互相指責之中。更糟糕的是,溝通的質量還會隨著場面的失控以及關係的破裂而變得更加糟糕。
2、影響溝通效果的因素
那麼,到底是什麼在影響我們達成有效的溝通呢?歸根到底,是溝通的雙方沒有實現互相理解。有一些常見的因素影響了我們溝通的效果。
感受不同:不同年齡、國籍、文化、教育、職業、性別、地位、個性的人,對於同樣的情境會有不同的感受。感受不同,往往也是許多溝通障礙的根源。
妄下結論:我們往往只看到自己預期會看到的,只聽到自己預期會聽到的,而非完整接收實際存在的整體,其結果常常就是「捕風捉影」,妄下結論。
刻板印象:我們必須從經驗中學習,因此我們常傾向於把人歸類在特定的框架中。
缺乏興趣:溝通過程中最大的一個障礙,就是對方對你的信息興趣缺乏。
缺乏知識:如果對方的教育背景與你很不一樣,或是對談話主題了解極少,要有效溝通就很困難。
表達困難:如果你找不到恰當的字眼來表達你的想法,勢必會影響溝通的過程。
情緒因素:接收者和溝通者的情緒,也可能成為溝通的障礙。因此,應避免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跟他人溝通,以免語無倫次或口無遮攔。但反過來說,適當的情緒也不完全是壞事,因為如果你的聲音里沒有一點情緒或熱忱,對方大概也不會想聽你說話。
個性因素:不只是人的個性不同會引起問題,我們自己的行為也會影響對方的行為,這種「個性不合」是溝通失敗最常見的一種原因。
對他人觀點的理解和詮釋,跟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體系密切相關。但是,為了實現有效的溝通,你還必須注意三個方面:正確的詮釋和理解對方的話、注重非語言的溝通,以及學會傾聽。
3、正確詮釋和理解對方的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常常會遇到問題或障礙。我們常聽到自己或對方說「你還是沒聽懂我的意思」等類似的話。每當我們試著與他人溝通時,似乎總有什麼阻礙溝通過程,使對方無法理解我們的意思。
有時候,有效溝通的主要障礙,其實是我們個人對文字意義詮釋的差別。對於文字(語言信息)或非語言信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詮釋。同理,身處不同的時間和情境時,一個人對文字語言的詮釋也可能不一樣。
我們如何看待他人以及他人的話,大部分取決於我們過去的經驗。在不同情境之間尋找類似之處能有所幫助,但也存在著危險性,因為我們可能會假設眼前這個情境與某個情境類似,因而假設自己知道該怎麼說、怎麼做。
其中的危險就潛藏在你的預期當中:如果你完全按照以前的經驗,往往會形成先入為主的感覺。如果在溝通的過程中,事情確實按照你的想法發展了,你就會覺得自己經驗和預期得到了證實。
4、注重非語言的溝通
我們當然並不只是通過文字進行溝通,語言溝通只是基礎。每一次我們與他人溝通時,同時也會通過其他各種方式傳達信息。這種非語言或文字的溝通,就叫作「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包括:
面部表情:如微笑、皺眉,點頭、搖頭等。
肢體動作:利用雙手或身體的動作,解釋或強調語言信息。
身體姿勢:站姿或坐姿。
目光接觸:是否看著對方,或是看著對方的時間長短。
非語言溝通還包括口頭文字或書面文字的非語言部分,例如:
口頭文字的非語言部分:音量、語調和語速的變化,音色和音質。(又稱作「周邊語言」「輔助語言」「副語言」)
書面文字的非語言部分:字跡、排版、組織、整潔和整體視覺印象。
人類在溝通時,都會伴隨著這種非語言的溝通,這些信息是非常具有傳達力的。對方會使用這些線索去闡釋你的意思,特別是當你的語言與行為互相矛盾時,對方甚至會過度解讀背後的隱含信息,而不理會文字本身的意思。
5、良好的傾聽是溝通的基礎
我們很容易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忘了對方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其實要做到良好的傾聽,最簡單的辦法,也是最基礎的辦法就是「專心」,專心在對方的身上,專心在對方的話上。文中給出了增進傾聽技巧的10個方法:
準備好去聽:傾聽不是一種被動的技巧,需要付出積極的努力,「準備好」其實是一種積極的傾聽態度。
充滿好奇:聽不到對方的聲音,聽者也負有一半的責任,對於對方、對於對方的話,你心裏面充滿了好奇嗎?
心胸開闊:知道自己有哪些偏見,能把不合意的信息吸收到而不是排斥掉嗎?
聽出重點:不好的聽者通常只會聽事件的部分,聽出重點的能力取決於辨認信息結構過渡語言與重複部分的能力。
批判性傾聽:對說話者提出的假設與理由帶著中立而批判的態度,仔細衡量各種證據的價值與主題背後的邏輯基礎。
避免分心:人的注意力會不斷地變動起伏,分心非常容易,也許別人不是好聽者,但是你可以證明你是好聽者。
學會筆記:如果所說的內容對你很重要,最好把重點簡單記下來。
協助說話者:在傾聽的過程當中,學會用多種方式鼓勵說話者,讓對方感覺到你確實在專心的聽。
積極回應:學會先回應對方說過的話,然後再開始自己的內容,同時也能確認,自己是否真的聽懂對方的意思了。
絕不插話:剋制住自己的嘴,如果對方停頓了,並不表示他已經說完了,所以要有耐心留出空間。
6、如何實現有效的溝通?
溝通的目的包含「告知、說服、影響、教育、同情、娛樂、建議、解釋」等。身為接收者或溝通者,我們可以主動改變各種條件,讓雙方的溝通進行得更順利。
實現有效溝通的第一條定律就是「三思而後行」。不管是要進行什麼樣的溝通,事先自問下面列出這五個方面的簡單問題,不但能使你的溝通更有機會成功,還能夠使你溝通起來更輕鬆。
原因(目的):我為什麼要進行這個溝通?我希望以此引起什麼結果?
對象:誰是我的聽眾或讀者?他們有什麼樣的個性、教育背景、年齡、地位?
時間和地點:對方會在哪裡接收我的信息?我的信息處在整個事件的哪個環節?
內容(主題):我到底想說什麼?我需要說什麼?對方需要知道什麼?
方式(語氣和風格):如何傳達我的信息?什麼溝通媒介最合適?
溝通,本質上是溝通雙方通過語言、文字和非語言因素讓對方接收、理解、接受自己的看法,消除溝通障礙,達到目的的過程。
這本書給出了有效溝通的6C原則:清晰(clear)-積極(constructive)-簡潔(concise)-正確(correct)-禮貌(courteous)-完整(complete)。我們可以參照這六個原則,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和溝通水平。
《溝通聖經》這本書包含溝通的過程、意義、障礙、步驟等內容,同時強調非語言溝通、聆聽、閱讀、視覺溝通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各種視覺輔助工具。
如果你希望系統地提升自己聽、說、讀、寫的技巧,以及學會如何應對具體的溝通情景,如電話、談話、會議、演講、寫信、電子郵件等,那這本「聖經」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不推薦讀廢紙。
富蘭克林自傳 推薦一下
《高效能人士的七種習慣》比較推薦,但是關鍵還是不能光看不做。
在我們所有的活動與追求中,無非是學會愛與相處,讓自己和他人都獲得滿足和幸福。但是,我們往往發現,越想得到的東西,越可遇而不可求。於是,我們開始沮喪,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也不知道怎麼解救,惶惶不可終日。
我曾也為這個問題苦惱,直到後來看到《非暴力溝通》,它來自美國的盧森堡博士。如譯者在序言里所說,我起初也以為它是關於溝通技巧的書,沒怎麼在意;但當我開始閱讀時,卻發現了另一個我不曾了解和觸及的世界。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讓自己和他人都感到輕鬆、舒服、溫暖的溝通方式,是一種讓自己和他人都不受傷害的溝通方式。
作者說,如果我們從小就學習愛的語言,我們將會直接說出我們的價值觀,而不會指責他人。
而關鍵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暴力,或者隱蔽暴力中成長的。由於缺乏了解,我們常常認識不到自身的暴力。我們認為,只有打人、鞭撻、殺人以及戰爭才算是暴力,而這類事與我們無關。
認識暴力,有助於理解非暴力。
通過軍事力量,征服世界其他地區,於事無補——因為恐懼無法帶來和平。
其實人也一樣,你試圖用指責、原則、說教、恐嚇、壓迫、威逼、沉默、逃避等方式,來讓對方做到自己想要的,以求心安和滿足;那麼你永遠只會得到一種感覺,那就是我最開始說的,越想得到就越遙不可及。
因為人面對不中聽的話,或受到無法接受的待遇時,會有四種反應:1)責備自己;2)指責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們通常只會有前兩種反應,因為這是自然反應,也是成長環境教會我們的反應。而非暴力溝通是讓我們學會後兩種反應,出於對事情本身的探尋,出於對自己和他人的愛。
一旦對自己和他人有了負面情緒或評價,我們看不到生命的美,我們就會忘記人是「特殊的生命」,而不是任何一種工具。如果我們習慣於將自己或他人視為工具——充滿各種缺陷的工具——就會產生自我憎恨,或者不滿和憎惡他人。
面對自己或他人的表現不完美——所有情緒和指責,都是尚未滿足的需要的可悲表達。
不管是自責,還是指責他人,或者被指責,其目的和原因都不在責備上,而是自己或他人的某種需求沒有被滿足。
比如,有人匆匆忙忙出門,忘記帶鑰匙,他可能會責備自己,或者責備他人,或者被責備。如果事情比較嚴重,責備就會變成懲罰,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做錯事情,就應該受到批評和懲罰。可是從來都沒有人想過,什麼是錯的事情,懲罰到底有沒有意義。
在我的印象里,錯是沒有標準的,只要有人說你錯了,他就可以批評和懲罰你。
語言使我們陷於是非之中。它擅長將人分類,把人看作好人或壞人,正常或不正常,負責任或不負責任,聰明或愚蠢,等等。而個人價值觀,又將很多事情對的或錯的,有意義的或沒意義的,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這些都是很個人的認識。
而世界告訴我們,負面的就應該打擊和摒棄。
可問題是,你的價值觀和判斷有沒有問題?你這樣做的意義何在?你是想解決問題,還是想站在裁判的位置,享受那種快感和優越感?
我相信,對於我們想過好生活的來說,最終的目的都是解決問題,找到與自己和他人相處的方式,從此走上偶像劇般的幸福。
我仔細想了想,那些通俗到一片美好的小說,之所以大家喜歡看,是因為它在劇情里讓角色彼此滿足。如果再仔細想想,就又會發現,所有的愛都是基於彼此滿足才持久存在的。我們做不到小說里的心有靈犀,但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溝通方式,讓愛不斷加溫延續。
非暴力溝通模式有四個要素:①首先留意發生的事情。②接著表達感受。③然後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④具體的請求。
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於對其四個要素的察覺,而不在於使用什麼字眼進行交流。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於聽到批評,並反駁我們。非暴力溝通是動態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論。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並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例如,它會說「歐文在過去的5場比賽中沒有進一個球」,而不是說「歐文是個差勁的前鋒」。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辭彙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此外,非暴力溝通還對表達具體感受的詞語與陳述想法、評論以及觀點的詞語作了區分。
感受根源於我們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對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以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我們告訴人們,為了改善生活,我們希望他們做什麼。我們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藉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在發言時,我們將自己想要的回應講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
由於我們所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時,我們需要請求他人的反饋。
另外得注意,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我們就會受到責罰,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們清楚地表達我們無意強人所難,人們一般會相信,我們提出的是請求而非命令。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註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溝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際關係,還有人藉助它改進工作。
在實際的對話中,靜靜的傾聽、故事、幽默、姿勢等,使雙方的交流比書中濃縮之後的對話顯得自然。
如果我們只是想改變別人,以使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那麼非暴力溝通並不是適當的工具。非暴力溝通是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使用非暴力溝通時,我們希望人們的改變和行動,是出於對生命的愛,而不是為了逃避批評和傷害。一旦人們相信我們看重彼此的感情,並能兼顧雙方的需要,那麼,他們也就會相信我們所表達的願望是請求而非命令。
PS:一點讀書心得和筆記,不是面面俱到,只是大體概括和記錄。如果你覺得感興趣,可以看看這本書,或許會有更多更深刻的感受。
我越來越意識到,很多痛苦和不幸,是因為我們的知識太少,也是因為我們的選擇。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可以選擇不痛苦和幸福,但你選擇了承受。所以很多時候,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沒必要讓別人負責,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所謂的無奈之舉,往往不是環境的問題,而是我們沒有知識和勇氣跳出這個局,去選擇和擁抱更好的生活。
《戰勝拖拉》新東方艾力老師推薦的一本書 裡面重點談到了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 對管理時間很有幫助 很實用的一本書
本人整理了21本關於口才與溝通的資料,相信看了的人會對口才與溝通有更深的了解。
口才,「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說白了就是邏輯性和感染力,要豐富自己「才」是最關鍵的。當然,掌握說話的方式方法,才能不讓人反感的表露你的想法,邏輯與思維。
這21本書,對於各個對象,環境,該怎麼去溝通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解釋。掃描下方圖片中二維碼,關注公眾號,並回復「溝通書籍」,就得得到下載地址。
掃描下方圖片中二維碼,關注公眾號,並回復「溝通書籍」,就得得到下載地址。
反對帶三個表。王曉峰這麼能白話是和他看了很多書和影視歌分不開的。
理想:古今中外各類優秀文藝作品。多少人是看了什麼故事或者電影建立最初的理想的。這些作品不是教人如何樹立理想,而是把理想的人生展現給大眾。
執行力:執行力請看專業書籍+多練習實踐。請把執行力落在具體事兒上,就好辦一些。比如「如何修理自行車」「Excel寶典」「糖尿病防治手冊」.....另外行業性刊物往往有價值
溝通能力:優秀的短文。散文有助表達情感,議論文政論文有助邏輯,知識文有助積累。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有效溝通都是一門學問。
有效溝通等於有結果、等於有截止時間、等於溝通雙方都了解溝通的目標,有效溝通會讓事情快速進行下去。
事實上,經常聽到有同學說不知該如何和上司溝通、和同事溝通,從而很多工作上的問題無法得到高速有效的解決。
給各位準備一些比較經典的溝通技巧相關的資料~
如下:
配合書籍,然後整理好語言和心情,去和上司或者同事來一場跨世紀的溝通吧^_^
所有資料來源於各免費網路平台,可尋到出處的都已在報告內部標明。
資源獲取方式:添加微信公眾號:12點無眠。回復「溝通技巧」就可以獲取
想要更好的和領導溝通,升職加薪的話,點擊鏈接快速成長。在職場如何有效溝通學習課程 - 踏浪100
蘇菲的世界
溝通能力 《理想國》 蘇格拉底的溝通能力,很贊!!
富蘭克林自傳,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在閱讀《如何有效提問》之前,我一直以為聊天是一項極其重要、而又很需要技巧的技能。
我這裡所說的「聊天」,不是日常的那種同一圈子內的閑聊。
女學生聚在一起紅著臉聊喜歡的男生和化妝品,男孩子三三兩兩聊遊戲和籃球,同事們一邊吃午飯一邊津津有味地分享公司內的種種八卦,阿姨爺叔交流今天買了什麼小菜明天哪家兒子結婚。
類似這些發生在熟人之間、特別是固定圈子裡的比較日常的對話,其實並不是「有效的聊天」,或者換一種說法,「深度交談」。
一段「深度交談」,是「不會讓你感到浪費了時間,也不會讓你感到無聊,也不會冒犯任何人」。它會「讓你感到很享受,很受鼓舞,或者是感到和某人建立了真正的聯繫,甚至是感到有人完全地理解了你」。
上面的這段話,引用自TED的一個演講「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
以我的理解,就是「在思想上進行了溝通,並達成了某種程度的相互理解」。
如果可以做到「深度交談」,那麼可以立時縮短交談雙方的心理距離。從而使人際關係更順暢。
做到「深度交談」,並不容易,需要很多必備條件,比如平心靜氣地傾聽而不做任何judge,比如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理解力,比如有敏捷的思維能夠快速舉一反三。
或者,具備一定的提問技巧,像記者一樣引出對方的暢談。
這就是《如何有效提問》這本書的主旨,通過提問,實現深度溝通,體驗「聊得來」的快感。
書中花了一定篇幅談論「符合技巧」,也許是看這本書之前就看了剛才說的那個TED演講,我對「附和技巧」並無很大感觸,畢竟,「There is no reason to learn how to show you are paying attention if you are in fact paying attention」。
除此之外,很有一些可以參考學習的部分。結合我自己的體會,總結了一些技巧。
1 在交談中,回答了別人的問題後,再加上一句:「你呢?」
作為一個交談力及其薄弱的人,這句提問是我延續交談的常用技巧。
聊完了自己的話,多加一句「你呢」,表達了你對對方有興趣,願意傾聽,雙方自此開始互動。
2 不要以「是不是?有沒有」來提問,而要使用「什麼,為什麼」等可以具體回答的提問詞。
這也是從TED演講中學習到的一個技巧。如果用回答為yes或no的提問方式,對方只能回答yes或no,這樣就人為限制了對方的思考和表達。用開放式的提問詞,讓對方盡情表達。
比如,我周圍的許多朋友同事做了媽媽,我想知道她們成為母親後的真實感受。如果問她們「你累嗎」或者「你幸福嗎」,她們一般會回答「太累了」,「很幸福」,或者「有辛苦也有幸福」,回答都是可預見的。
所以我會問:「做了母親之後,你的心情怎麼樣?有什麼變化嗎?」
這樣,朋友們多半會和我多叨叨幾句。
3 問一些對方可能感興趣的話題,打開對方的話匣子
以前看日綜,學習過一個如何與不熟的人交談的技巧,就是從TA的穿著打扮開始提問。
這個技巧不是最適合國情,我覺得也有一點借鑒意義,那就是找到談話對方的一個「特點」,開始提問。
職業是律師,有一個2歲的兒子,平日喜歡跑步,有過留學經歷,這些對方應該引以為豪的特點,都是可以作為談話的引子。
書中這句話很直白易懂。「提出問題要先揣測對方的狀況、興趣、關心程度,然後配合自己的興趣或關心程度才行。」
4 從對方的談話中找出關鍵字,針對關鍵字提出疑問
如果實在無法自發提出有趣的問題將談話深入下去,那麼從對方的談話中尋找關鍵詞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這個關鍵詞往往意味著對方感興趣的點,你可以利用關鍵詞將同一話題延伸下去,也可以借之轉換話題,聊一些更本質的內容。
5 結合交談時的語境,使用「你+ 時間名詞 + 最 + 喜歡/常用/擅長/… + 的 + 名詞 + 是什麼?」這個句型提問。
比如書中的一個例子,「你最有自信使用的工具是什麼?」, 真的是很有趣很值得想想的一個問題。
技巧終歸是技巧,提問能力還是和思想深度密切聯繫的。
而溝通的大前提,必然是對對方有興趣、想了解對方的心理動因。
《如何有效提問》雖是薄薄的一冊,也許會是一塊不錯的溝通能力的磨刀石,給你一些新的啟示。
史玉柱的巨人集團。
洗腦術
《人性的弱點》這本書裡邊說到最好用的溝通技巧。
這是我做的一個小書評,幫你把最重要的溝通技巧拿出來,你看看吧。
如何成為溝通高手《人性的弱點》-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é??é?????????????§????????????a????¨?????-???a?????é?ˇ???????§?é??é???????¨????§????視頻打破平庸
光讀書不實踐要不得,反之光實踐不總結也要不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走的遠。
最近在嘗試提高溝通力,就推薦幾本在讀的:
《爭辯力》:
與他人對峙的威壓之下,如何表達和堅持自己的觀點?
當贏得爭辯之後如何獲得對手的支持?
輸了爭辯之後如何應對才能全身而退?
如何化解非輸即贏的困境?
——書中分別提供了對應的方法。
《溝通聖經》:
在人際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你是否曾認真考慮過: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嗎?這是我想達到的效果嗎?這真是我想說的話嗎?
作者通過自身經歷提供了一系列的對應方法。
推薦閱讀:
※有什麼很冷卻很棒的書?
※鍛煉邏輯思維,有哪些書籍推薦?
※學習區域經濟學,從本科到研究生階段,有哪些好的教材推薦?
※求推薦一般關於介紹鑽戒、首飾之類的入門書籍?
※有哪些比較有趣的特殊教育類的書籍?
TAG:書籍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