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的音樂?
他的歌怎麼感覺都是配樂詩朗誦...
Cohen的歌,都是唱詩,寫給他曾經的女人們,寫給他的神,簡單而精巧
他有一副低沉的金嗓子,有一個為愛而生的老靈魂
他是月亮雙魚的詩人,就像雙魚的圖騰:兩條被繩子綁在一起的魚,一條想逆流而上,一條想順流而下;想入世,卻時時刻刻在讚美他的神;想出世,想一走了之,卻在修行的時候,一刻不停地想他的女人,想世俗的愛和遺憾,為她們寫詩;
在他的歌里,你能感受到敬畏,感受到放縱即珍惜,感受到人生皆遺憾...
世上的很多歌,大多數歌,聽久了,你會漸漸超越了歌者的境界,便不再聽下去了。Cohen的歌,是唯一的聽久了,聽進心了,卻從未厭倦過,從未達到過老爺子那種極度豐富的高度。
首先,你要讀他的每一首歌的歌詞,因為他的歌以歌詞見長,也許聽久了,你就記得詩里每一個精妙的詞了。
然後,獨自一人的時候,選擇安靜的房間,昏暗的光線;不要帶上妹子,除非她能和你一樣欣賞得了,一顆躁動的心是聽不了Cohen的;不要強迫別人愛你所愛。
打開音樂,任由磁性的聲音在房間里緩緩流淌起來。
你會漸漸有些情緒,這時候,你需要釋懷,可以是一支煙,或者一杯酒。
享受美好的時光。
聽他的歌,是件很私密的事情,就像我從來不會和任何人說我過往的戀情。
【1967五十周年】Songs of Leonard Cohen
在傳奇的1967年接近尾聲的時候,一名33歲的詩人姍姍來遲地發表了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和20歲發表第一張專輯的David Bowie一樣,這張專輯在商業上也沒有特別成功。然而這名想當民謠歌手的詩人沒有氣餒,成功地從一個讀詩的人變成了唱詩的人,年輕時乾澀的嗓音也在年紀漸長後變成了陳釀。他就是加拿大人Leonard Cohen。
Leonard Cohen 1934年出生於加拿大蒙特利爾的英語區,他來自一個正統的猶太人家庭。他的祖父是加拿大猶太聯合會的創始人Lyon Cohen,從波蘭移民到加拿大;Leonard的父親是一家服裝店的老闆,在他九歲的時候去世;Leonard的外公是來自東歐的猶太宗教學者;Leonard的母親喜歡唱歌,也是他最早音樂的啟蒙。Leonard從小被教育他是猶太大祭司亞倫的後代。(亞倫是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的先知摩西的兄弟,被認為是猶太教的第一個祭司,Cohen即是祭司之意。)
科恩在高中時期自學民謠吉他,還組過一支鄉村/民謠樂隊,後來他學習了一些和弦和弗拉明戈,改彈了古典吉他。
1951年科恩考入麥吉爾大學,還當了大學辯論隊的隊長,在此期間開始創作並發表詩歌,他的風格受葉慈、惠特曼等人影響。1954年,他獲文學學士畢業。195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詩集《Let Us Compare Mythologies》。
隨後他在麥吉爾法律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了研究生。1961年出版了第二本詩集,被評價為加拿大最佳的年輕英語詩人。在此期間,他時常舉辦讀詩會,也會做脫口秀。
【科恩脫口秀視頻】
他還對《易經》充滿興趣。
1965年,他邀請電影人到自己的家裡,甚至卧室和浴室拍攝他的生活,於是有了紀錄片《Ladies and Gentlemen... Mr. Leonard Cohen 》。
後來他旅居希臘的海島,繼續創作詩歌和小說,1966年小說《美麗的失落者Beautiful Losers 》出版。
【科恩吹口琴視頻】
在1967年,意識到文學並不能給他提供穩定的生活來源,他決定到美國發展,起初他想南下到納什維爾做一名鄉村歌手,可是途徑紐約的時候,他被當時紐約開放而又絢爛的文化氛圍吸引,決定留在紐約做一名民謠歌手。科恩以一個邊緣人物出現在Andy Warhol的「工廠」,第一張專輯裡的歌曲Stories of the Street記錄他在紐約時的失落和孤獨。在此期間他迷上了和地下絲絨樂隊合作的德國女模特和歌手Nico。科恩每一次搭訕Nico,Nico對他不怎麼感興趣,每次冷酷地回一句不很相關雲里霧裡的話,使科恩覺得Nico好神秘,後來他知道其實Nico一隻耳聾,根本聽不清科恩在說什麼,就隨口回答。
然而科恩依然為Nico創作了幾首歌曲包括Take This Longing以及他第一張專輯的最後一首歌One of Us Cannot Be Wrong,他寫道:「我把我的心給醫生看,他說我必須要放棄,他為我寫了處方,裡面有你的名字。」在歌曲的結尾,科恩隨性地嘶喊,喊到破音,卻使人撕心裂肺,為一次失敗的單戀嘶喊。
當時已經33歲的科恩在嬉皮士思想泛濫的美國沒有像他年輕時一樣被追捧,「不要相信三十歲以上的人」。1.78cm的日耳曼模特Nico垂青Bob Dylan和Lou Reed,卻對同樣是瘦小的猶太詩人的Leonard Cohen不理不睬。
另外一個科恩和當年美國搖滾界女星的故事就是著名的Chelsea Hotel #2,切爾西旅館第二首,並不是切爾西第二旅館或是切爾西旅館二號房間,因為只有一家切爾西旅館,而且他曾寫過一首Chelsea Hotel #1,並未在專輯中發表。「獅吼女王」Janis Joplin在切爾西旅館尋找高大的鄉村歌手Kris Kristofferson,結果遇到了科恩,科恩謊稱他就是Kris,隨後和Janis上床,之後科恩創作了這首情歌。後來,Janis回憶說,她和許多音樂人上過床,只有從兩個人那裡沒有得到她想要的,一個是Leonard Cohen,另一個是大門樂隊的主唱Jim Morrison。
當然,科恩和同樣是來自加拿大的民謠詩人Joni Mitchell還是很合拍的。
在紐約,科恩結識了民謠女歌手 Judy Collins ,她在1966年的專輯中翻唱了科恩的作品Suzanne,而那時科恩說他不會唱歌也不會彈吉他,甚至不覺得Suzanne是一首歌。Judy邀請他和她上台演唱這首歌,Jimi Hendrix也在那次現場,這是科恩第一次當眾唱歌,卻效果很棒,聽眾非常喜愛。科恩才正式開始音樂生涯。後來Judy又在她1967年的專輯翻唱了Hey, That"s No Way to Say Goodbye。
1967年科恩開始錄製第一張個人唱片《Songs of Leonard Cohen (萊昂納德·科恩之歌)》,後來製作了The Band著名的Music from the Big Pink、The Band和The Last Waltz的製作人John Simon擔當製作人。 科恩想安靜地用簡單的木吉他伴奏他的音樂,然而由製作人請來的伴奏樂手使他十分緊張,製作人認為為歌曲配上管弦樂會更動聽,然而科恩拒絕了這種想法,甚至不希望自己的歌里出現鼓聲。後來So Long, Marianne中的鼓聲在四軌錄音中沒有辦法再被抹去,就保留了。後來這張專輯的編曲變得異常簡單,只有木吉他、女聲伴唱和少量的其他樂器。
科恩的創作過程十分漫長,他的第一張專輯裡的每一首歌都寫了幾個月才完成,歌曲都有許多許多段落的歌詞,但是最後總要忍痛割愛。
Suzanne,他的成名曲,是由他和雕塑家Armand Vaillancourt當時的女朋友Suzanne Verdal的一場柏拉圖式戀愛為靈感創作。這首歌的歌詞在1966年的詩集《Parasites of Heaven(天堂的寄生蟲)》。
蘇珊帶你去河邊她的住處,你可以聽到船隻來往,你想在那裡過夜到永遠。你知道她是有些瘋癲,可這正是你想和她在一起的原因。她為你送上從遙遠的中國來的茶和橘子,可正當你要告訴她你沒有愛可以給她的時候,她把你納入了她的波長範圍,她讓河水回答說你一直是她的愛人。你想和她週遊世界,一起漫無目的地週遊世界。你知道她信任你,因為你已經用你的意念撫摸了她完美的身體。
水上行走的耶穌曾是一名水手,他曾在他孤獨的燈塔上常年瞭望苦思,後來他意識到只有溺水的人才能看到他,所以他說:『所有的人都應該成為水手,直到大海最終讓所有人得到自由。』然而他自己卻在天堂打開之前支離破碎,像一個凡人一般被拋棄。他像一個石頭一般,在你的思海中沉沒。你想和他週遊世界,一起漫無目的地週遊世界。你知道你可能會信任他,因為他已經用他的意念撫摸了你完美的身體。
現在蘇珊握住你的手帶你走到河邊,她穿著救贖軍舊衣站的碎布和羽毛。陽光像蜂蜜一般淋在港口上的她的肌膚,她教會你如何在垃圾和獻花中找到美,海藻中的英雄,清晨中的孩子,他們探出身體尋找愛,他們會永遠那樣,那時蘇珊手持著她的鏡子。你想和她週遊世界,一起漫無目的地週遊世界。你知道你可以信任她,因為她已經用她的意念撫摸了你完美的身體。
這首歌想表達的內容很隱晦,連歌中的女主角Suzanne本人也不是很清楚,她說科恩應用他們當時交往時的一些意象寫了這首詩。而Suzanne本人確實去詩中描寫的港口邊的教堂向耶穌禱告。科恩把他對耶穌的想法融合到了這首詩中。
科恩曾經這樣評價耶穌:我非常喜愛基督耶穌這個人。他有可能是曾經行走在這個世界最美麗的一個人。任何說「貧窮的人有福了,溫順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5:3,5:5)的人必然是一個擁有無與倫比的慷慨的形象。一個聲稱自己和盜賊、妓女和流浪漢站在一起的人。他的想法很難被理解,是一種超越人性的慷慨,那種慷慨如果被完整地被人類擁抱會顛覆整個世界,沒有任何事物可以侵蝕那份悲天憫人。當然我也不是在改變我作為一個猶太人對耶穌的看法,但對我來說除了我所知的基督教的歷史外,這個人的形象深深地觸動我。
雖然科恩本人並不信仰基督教,然而耶穌的形象一直貫穿在他的作品中,一直到他的遺作You Want It Darker。在這張遺作里,科恩在歌曲Treaty中寫道:「我看到你把水變成酒,又把酒變回水,我每天與你共進晚餐,我試了卻無法和你一同到達那樣的境界。我期望我們可以簽一份約定,無論是水還是酒都不再重要。我們曾經支離破碎 ,現在我們走到邊界。我期望可以有一份約定,在你的愛與我的愛之間。」
Master Song的詞起初是寫在一個石椅上。Teachers使用了中東特有的弦樂,也反映了科恩的猶太背景,後來來自的中東的烏德琴等樂器經常出現在他的音樂中。
Stranger Song, Sisters of Mercy, Winter Lady三首歌被選入1971年反西方文化的電影McCabe Mrs. Miller中做配樂。
So Long, Marianne,記錄了科恩和Marianne Jensen在希臘時期的愛情故事,兩人共渡的時光貫穿了60年代許多年,後來兩人的感情走到盡頭,科恩寫下了感人至深的歌。
1970年,科恩參加了Isle of Wight音樂節,共演唱了包括這首歌內的十餘首作品。那次音樂節是比Woodstock參加人數還多的,當時最大的音樂節,據吉尼斯世界紀錄記載,大約有六十至七十萬人參與。從8月26日演到8月30日連續五天。演出陣容也異常強大,有Kris Kristofferson、Chicago、Procol Harum、Joni Mitchell、Miles Davis、Emerson, Lake Palmer、The Doors、The Who、Sly the Family Stone、Donovan、The Moody Blues、Jethro Tull、Jimi Hendrix、Joan Baez以及Leonard Cohen等等等等。
六十年代末,嬉皮士運動在悄然消散,搖滾青年們在七十年代到來的時候變得愈發狂躁和不安,也愈發地無助和失落。在這場六十年代最後的搖滾盛宴中,許多人也變得暴躁,甚至有許多人想衝破音樂節的圍牆不買票沖入內場,瘋狂的搖滾青年和現場保安激烈衝突,還導致許多歌手也用麥克風職責並要求歌迷安靜下來。然而瘋狂的青年人並沒有靜下來,直到一個人開唱。
這個人就是科恩,他在開唱前用緩慢催眠而又有魔力聲音對觀眾說:「這是一個大國(英國)但是它依然很弱,非常的弱...我想要每個人都點燃一根火柴,這樣我就知道你們都在哪裡了。」然後星星火光在觀眾中點燃,也許是因為服用了迷幻藥的原因,所有的歌曲都比原版慢了許多,奇蹟發生了,現場躁動的人們居然被他的歌聲撫平了。這次演唱會中演唱的Sing Another Song, Boys超出尋常地有感覺,像一個游吟詩人隨性地吟唱,1971年的專輯Songs of Love and Hate直接選取了這個現場版。
1972年,Leonard Cohen在演唱會上演唱了這首歌曲,一邊唱他的淚水一邊流,唱完之後走回後台痛哭流涕。與此同時,台下的觀眾還在等著他回去繼續演唱,後來他回到台前說,他和他的樂隊在後台哭成一團,已經無法再繼續演出了,對不起,晚安。
Marianne在2016年7月28日因為白血病去世。在她去世前,Leonard給病榻上的她的信中寫道:「時間終於來到了我們如此衰老的一天,我想我馬上就會隨你而去了。我就在你的身後,如果你伸出雙手應該會觸碰到我的。你知道我一直愛你的美貌和智慧,不需多說,你完全明白的。現在我祝你旅程愉快,再見了,老朋友,我永遠愛你,我們在另一個世界再見。」
2016年11月7月,Leonard真的隨Marianne去了。
和同在1967年出道,同在2016年去世的David Bowie一樣,Leonard Cohen在完成了最後的作品,講完了想對世界說的話之後,用最藝術的方式告別世界。
So Long,Leonard。
2017年,這張詩歌配樂專輯五十周年。
觀看文中提到的視頻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ohnnyZhu
本文為知乎Live:《搖滾樂最燦爛的一年追憶(上)》主題的一部分,Live講稿和本文稿不完全重疊。 歡迎報名參加: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老爺子本來就寫詩,他年輕時候還寫小說,所以說像配樂詩朗誦也不奇怪。
他的歌非常有代入感,但最起碼你得懂這歌是在說個什麼事。他的作曲比較平,但編曲真的有層層疊疊像潮水一樣的感覺。
大四那年和妹子分手,那是個冬天的晚上。其實當時也沒什麼情緒,大馬路上,我插上耳機,裡頭響起一個沙啞的聲音:「Suddenly the night has grown colder, the god of love was preparing to depart...」瞬間我淚流滿面不能自已。(Alexandra Leaving,選自《ten new songs》)
他的歌常常都帶著遺憾的孤獨的色彩,雖然他現在成了得道高僧,但我總覺他年輕的時候應該像個鬥牛士。
如果你想把自己整的文青且溫情一點,科恩的音樂是必修課。
文青在進修流行音樂方面上,要Step by Step,掌握這些進階步驟,包你修鍊成仙。
Step 1:此時你跟一個白痴一樣,別人談論什麼音樂、風格、名詞,你一團霧水,覺得特無知對不?於是你上網、去唱片店,此時映入你眼帘的無非是兩種東西:你知道的名字和不知道的名字。比如你知道的有披頭士或者米高積遜,你雖然沒聽過他們的歌,但他們的名字你從來都躲不過去。於是你試探性的買了一些,下載了一些這些如雷貫耳的歌手的歌曲。半年後你至少聽到了十幾個歌手的專輯,但你總發現好像少點什麼,因為這些音樂似乎並不能讓你的氣質有什麼變化,周遭的人在談吐上總比你高出一級,你聽的陌生歌手的名字還是層出不窮。於是你動用互聯網,打開三萬多個網頁,去尋找你可能喜歡的音樂。但浩如煙海的網聯網啊,讓你迷茫,讓你彷徨。咋辦捏?
Step 2:你記住了人們在平時聊天中或者在一些網頁上人們提到的極其特殊的名字,也許這些音樂是你追求的,它可以讓你變得膚白貌美氣質佳,談吐得體極風雅。可是當你真的聽下去,又暈了,這音樂怎麼是這回事,尤其是那些名詞徹底阻礙了你的欣賞,什麼藍調、爵士、另類、獨立、主流、黑死、融合、鄉村、民謠、朋克、騷靈、後搖、激進、鞭笞、根源、新派、老派、英式、4AD、Sub-pop、小清新……這都是哪跟哪啊?你入墜五十里雲霧,分不清方向。可冥冥之中你知道,這裡面一定有什麼奧妙,你知道用奧妙效果真奧妙!你期待進入奧妙的境界。你從上學那天起,就對名詞解釋十分抵觸,但此時你發現你迸發出極高的熱情,試圖搞明白這些辭彙的來龍去脈。於是你又胡聽了一陣子,什麼濁水、吉米·亨得里克斯、空中鐵匠、蜜漿、詹姆斯·布朗、尼爾·揚、平克·弗洛伊德、阿弗里卡·班巴塔、金屬製品、死亡汽油彈、約翰尼·卡什、卡朋特、鮑勃·馬利、恩雅、北極猴子……此時你的腦袋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Step 3:你是個勤奮好學的好孩子,尤其是你是不能在聊天中輸在起跑線上那樣有尊嚴的人,你發現了你的潛能,你認為你現在已經打開了一扇通往文青奇妙世界的大門。但是,那隻引領你的小白兔在哪裡?記得你上中學時,除了數學之外你最討厭的就是歷史課,為了文青,為了在起跑時領先一步,你認了,要學學歷史——流行音樂的歷史。於是你找到很多書,如饑似渴,學習起來。慢慢地,芝麻開門了,竹子開花了,你躺在音樂的懷裡數名詞,那種愜意讓你已經不屑去跟周遭的那些還在聽地下絲絨、電台司令的人為伍,你升華了,不管走到哪裡,你都能聞出身上有一股揮之不去的文青氣息。
Step 4:你知道,人一旦上路,就會勇往直前。其實你很清楚,距離修鍊成仙好像還差那麼一小步,但對你來說可是一大步,跨出這一步,你可能真的冉冉升起,飛向月宮。那些名詞你發覺得真的很討厭哦,它阻礙你進入一個渾然不覺的音樂境界。此時你開始對著鏡子嘲笑自己當初為何是如此俗氣,聽了這麼多,其實你與周遭的文青無異,境界啊,境界。此時你想起了一句名言:人生的路啊,為什麼越走越拽。這,才叫境界,你要脫俗,就在這時,你想起了科恩。他是如此超凡脫俗,他自己就出家當和尚,他的音樂怎能不超凡脫俗捏。那一天,你孤獨襲來,開始播放他的音樂。哇塞,好美妙哦,如囈語,讓你一掃抑鬱。如流水,讓你心情舒暢。你徜徉在文學、性和音樂的美妙中,此時,如果能有一個帥哥陪在你身邊,不是錦上添花也是雪中送低碳。從此,你審慎地深深地愛上了這位老和尚:「莫名我就喜歡你,深深地愛上你,從我聽到你的那一天起……」。
Step 5:你在盤絲洞里修鍊了整整一個寒暑,出去曬太陽,遇上了很多親朋故知,聊天中你發現,所有人都在談論科恩。天哪,原來他們跟你修鍊的是一本秘籍。回家單獨嚴肅時你才真的感到憂傷,你原來還跟他們在一個起跑線上,終點又回到起點,到現在才發覺。但你那驛動的心是不會停止的。對,你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不聽科恩。但你得找到一個替代品,於是你動用了你大腦的內存,鎖定了一個名字:鮑勃·迪倫。對於這個唱歌從來不在調上的歌手,你過去一直忽略了他。還是一個孤獨的夜晚,你開始聽迪倫,又一扇門打開了,你聽得肉皮發緊,簡直是今夜聞君吉他語,如聽仙樂耳暫明。此時你會覺得科恩太文藝,太小資,太低級,迪倫之美,簡直是滌綸面料無法可比的。
Step 6:你又走出了盤絲洞,見到了那些親朋故知,出乎你的意料外,他們也在跟你談論迪倫,因為在你關在盤絲洞里修鍊之時,迪倫老大爺來到中國開了兩場演唱會。哦,天哪,天哪,簡直是五雷轟頂,你怎麼總也逃不出如來的手心呢?你必須好好反思,你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回到盤絲洞,你面壁修鍊。終於有一天,霞光一閃,你開悟了。
Step 7:你再次走出盤絲洞,發現那些人還在談論什麼科恩、迪倫。好無聊,一點境界都沒有。你緘默不語,朋友們都投來奇異的目光,「為什麼不加入我們?」「俗,你們太俗。我才不會聽這些。」朋友們再一次投來奇異的目光:「Why,tell me why?」你正了正衣襟,甩了甩頭髮,清了清嗓子:「你們這些文青,真沒追求,現在姐姐我在聽《愛情買賣》和《傷不起》。」眾人聞聽,皆撲通跪倒,曰:「文青奶奶……」「怎麼欣賞Leonard Cohen」?
我是把Leonard Cohen的音樂當成Erotic Lounge Music來聽的——
性感富有磁性的嗓音,悠揚舒緩的旋律伴著淺唱低吟,多麼適合躺在沙發里,和愛人一起搖擺纏綿。若有酒精作伴,略帶微醺,那就再好不過了。
一些Pub里為了營造曖昧氛圍,會選擇放他的音樂。
關於題主提到的「詩朗誦」,您得先了解一下Cohen的背景,他首先是一個小說家/詩人,其次才是一位歌者。不過這裡說「歌者」也不太合適,他自己的定義是「唱作人」。
「當你寫一本小說的時候,總是希望一些東西包圍著你。你的生活中需要一個女人,充滿了美酒佳肴,而且最好還有孩子們,以及一個乾淨整潔的地方。而我已經擁有了這些,然後,我決定成為一個唱作人。」
順便說一下, 他的風格是Folk。
年輕時他的歌不是這樣的,他還是唱的。
後來老了,嗓子沙了,才逐漸變成這樣。
左小祖咒,陳升,李宗盛的某些歌,不也就是跟配樂朗誦一樣嗎?不知道你自身的音樂素養如何,給你個通常的路徑吧
1.整體上去欣賞,重要的是感受
2.如果不是專業音樂人,可以簡單的從詞曲唱的角度去深度了解
當然科恩最讓人共鳴的首先是他的詞,他對生活的感悟,從他詩性的歌詞中每個人都能聽到自己的理解
當然還有他獨樹一幟的用沙啞低沉的嗓音念白型的演唱
3.再回到整體去欣賞,畢竟,音樂等藝術私以為最重要的還是個人對藝術作品的共鳴及感悟
要有野合的經歷才能體會Leonard Cohen的妙處。
所有女人都會愛上他的情歌,因為你自己的男人永遠都無法像他這麼深情。
他彷彿是罕見的老少通吃的那一類——竇初開的少女,情意綿綿的少婦、垂暮之年的老婦。
同樣是民謠詩人的他年輕時很英俊,聲音很有磁性,音樂旋律也明顯比Bob的動聽,但是成就和聲譽卻遠比不上後者。大概是他的音樂總是聚焦於閨房鬥爭,主題沒有憂國憂民的深度吧。
人們總是驚訝於他的滄桑和深情,因為當這些美妙的旋律灌入耳膜時,所有人都忘記了,他一開始其實是個詩人。
這個男人做過吟遊詩人、小說家、音樂人、修道士,以及N多知名或不知名女性的情人。
Leonard大概是個天生的多情浪子,生活中從來不缺少女人,也許正因為這樣,才能寫出這麼多細膩而糾結的情感詩篇吧。
他的聲音,對,他的嗓音是那種過耳不忘的深沉,彷彿在烈焰中焚燒了幾個世紀的滄桑,浸泡了幾個世紀早已滲入骨髓的孤獨,時不時抖出低音提琴似的帶顫音的轟鳴,一個,老男人的聲音。
從來都不敢在冬天聽他的音樂,因為,第一個音符就冰冷徹骨。
每天聽到耳膜抽筋的非主流音樂發燒友
多年獨游經驗專挑小眾路線的資深旅友
各類海外電影的腦殘粉
歡迎關注交流!
第一次聽是在美國合唱團演唱他的曲目《Hallelujah》。這首帶有宗教色彩的歌有著簡單的旋律和多次的重複。一般這樣的歌曲我是很快就會忘記。但是這首歌就像有魔力一般,即便結束排練後,還是願意拿出來細細琢磨。他的音樂之美不僅僅在於旋律與和聲,更在與歌詞。他的每一首歌的歌詞就是一首詩,誰讓他是一個在22歲就出版詩集的名副其實的詩人呢?如果想真正欣賞他的音樂的話,建議是學好英文。理解歌詞中的意思。因為他的音樂歌詞和旋律是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他深沉的聲音配合著半唱半吟誦化的演唱,給人一種他就坐在你身邊,用他特有的娓娓道來的歌聲陪你聊天。
各位大神,腦圖整理,致敬。百度腦圖-便捷的思維工具
呵呵,配樂詩朗誦,這個評價不是已經欣賞的不錯了嗎。cohen的歌的確旋律起伏不大,不容易出來有什麼大的感情波動。但是並不是他唱的就沒有情感,我特別喜歡《哈利路亞》這首歌。
一個歌手有一首能感動人就很不容易了,cohen也是一個會唱歌的。在我眼中他首先是一位詩人,然後才是一位音樂人。
所以我並不認為聽他的音樂只是在聽音樂,他只是把他的詩歌唱出來了而已。
但這種感覺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抱歉,臨時抱佛腳對於音樂欣賞這件事是沒有什麼作用的。
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說現在聽不懂,看完所有答案還是聽不懂。
The Official Leonard Cohen Site
或者一些文章
Leonard Cohen"s Montreal - The New Yorker
柯恩告訴世界荷爾蒙這東西不會隨著年齡被戒掉 性感跟膠原蛋白無關
如果平時很少研究音樂的話~~聽藍調比較需要情緒~~Cohen差不多就這效果~~他的歌不是隨時聽都有感覺都覺得好聽的~~最好能理解歌詞~~那就更容易品味了~~
新專輯發布也就20來天,那天我在老爺子每一首新歌下面留言說這不會是老爺子的最後一張專輯,很多人給了我贊。
沒有想到這天來的這麼快,但也不必懷念,給老爺子燒幾個女人過去就可以了。
Leonard Cohen | 科恩逝世,祈禱出現在他詩里的女人現在都在他身邊。
Leonard Cohen | 82歲,唯一一位觸及靈魂末梢的音樂人。
最喜歡他的in my secret life
我不懂欣賞音樂,只是覺得好聽,讓我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讓我歇斯底里的時候靜下心。科恩死後我才知道他和文青有關。
聽了他七年,從我中學最頹廢的曠課時期到後來的高考失眠,再到現在的大學。
遭遇過的校園暴力,表白被拒的暗戀經歷,被誣陷的考試作弊,辯論賽時的演講恐懼。
從千吻之深鮮為人知的竊喜,到網易雲的初建,再到評論一點一點的增加。
漸漸地被動得知他的人生,正如他的歌陪伴著我的歲月。
他的歌不是詩啊,那是我的年華。
鍛煉你書寫,排句能力時候來了。
一本大英詞典,全套原版的詩詞集。
看完後Google老leo的花邊。
找個小娘們啪啪啪,事後煙時播放背景音樂。你就全明白了。如何欣賞 簡單概括一句話就是:除過你開心得忙著喜歡的事情時 其他任何心態 情感下都會陷於其中
傷心 憤怒 無聊 憂愁 等等 無論哪種情感 或多或少 聽到一個老者如同講故事 對你娓娓道來時 心裡多少都會有回應 大都會有所幫助吧
記得第一次聽到這條溫柔的聲線 是和朋友在大學裡 學校湖邊 朋友放他的歌 我動容於他極具磁性的嗓音 那首歌是I"m your Man
初聽之時只是單純好感於那個磁性的聲音 沒有快節奏 不像唱歌 好似講述故事 後來迷上並追隨的原因是在一段不如意的生活中聽到了Going Home 改變不了什麼 只是能讓人靜下來 理清思路 不再百爪撓心
自此 每次心裡不好受就聽Going Home 總能在這個溫柔磁性的聲線中 找到釋放壓力的點 真的回家
朋友那時候說 如果科恩死了 他得難過死 肯定哭到崩潰 沒想到這天真的來了 我則說不上什麼感覺 感覺失去了某種獨一無二的寄託 亦或是依靠 他的歌不會聽厭 聽久了 就想去探索那個故事 科恩就是科恩 沒人替得了 而朋友則管科恩叫老爺 也或者是姥爺吧 就是一顆總在深思的老靈魂 一縷總在愛戀的孤獨男聲 一個不愛穿牛仔褲的老嬉皮 傳奇的溫柔聲線 老頭就是這樣 老頭本該如此 Going Home[蠟燭]
推薦閱讀:
TAG:音樂 | 民謠 | 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Cohen | 詩歌 | 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