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知乎 Live 員工爆料「被離職」事件?

目前此官方微博已清空微博,並在清理粉絲中。


  1. 離職員工控制官方微博,說明離職交接流程有問題,員工許可權控制管理系統執行不佳或者壓根是亂來的。
  2. 內部人事矛盾捅出來成了公共事件,說明溝通渠道不暢,要是離職員工有辦法發郵件或者微信給負責人,也就是 @周源 直接反饋問題,有必要冒違法風險盜用官微嗎?
  3.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說明初級員工在被直屬領導打壓的時候基本沒有救濟渠道。知乎現在才多大點兒,開人都沒有審批嗎?沒有給員工解釋的機會嗎?
  4. live乾的確實不好,這是另外一個問題,和這事兒沒關係。
  5. 可惜了知乎小小年紀就患上了大公司病,業務急躁,團隊也不再扁平,辦公室里立起了山頭,實在是讓我們這些內測時候就開始用知乎的老用戶難過。

都等一下,這意思是被今日頭條開除的員工來到了知乎,然後今日頭條出錢把知乎的大V都招攬走。

可以的,今日頭條這波操作穩了。


確實,知乎live 搞得像屎一樣,一個高中生教你怎麼兩個月考上985 211,如何兩個月走上人生巔峰,一堆這樣的live ,赤裸裸的騙錢,知乎連個屁都不放,眼睜睜看著騙子就這樣騙錢,和百度有什麼區別,除了摺疊刪答案還會幹嘛?

就這樣還想繼續融資,求你了,別再騙錢了。


修改記錄:

  1. 我等著看什麼時候匿名被暴露,如果通過這麼個破事了解知乎匿名的真相也值了。
  2. 接受各位建議,既然各位說不應該掛照片,我就刪了。名字我也隱去,攻擊性字眼也刪去,沒有證據的我加可能性,以下是一個clean版,沒有必要為了揭露一個人渣搞的程序不正義。想看的自己谷歌
  3. 沒證據,一起工作的奇葩同事你還能隨時錄音拍照?她的話還能發到微信群?
  4. 我就是希望各位公司和招聘,招人進來之前多問幾個真正和面試者工作過的人,問問人品,評價,特別是每段工作經歷極短的。

以下答案: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是在XX任職,可能去年年初3月之後,有幸和孟某短暫有過工作上面的接觸。應該說,這是我近十年互聯網生涯裡面,見過的人品最X,腦子最XX,最XX的一個人。如果不是看在她是兩個孩子的媽的份上,我應該會xxxx

去年我曾經趕上一次XXXXX升級,此次升級中為了改善用戶體驗,滴滴產品部內部討論把原XXXXXXXX去掉,顯而易見,這對現在正在進行的XXXXX,以及後續的XXXXX都有影響。何況,XXXX內部有的已經談好了下半年的整體合同,有些客戶是已經預支了費用在這個XXXX上面的。於是這位大姐可能就出現了,某天下午,這個大姐把所有XXXX和XXXX拉了個群,並發了一條通知:XXXX升級,以後會把XXXXX去掉,通知一下

於是所有人都炸鍋了,誰讓你這麼乾的,通知誰了?討論過嗎?考慮過運營線的感受嗎?

經過微信群裡面一堆人的抗議之後,大姐說:沒有定,我緊急開個會討論一下。

於是我就去產品部找這位大姐,還沒走到座位就已經聽見她的罵聲: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我直接轉頭回去了,找她老闆,這種人不值得說一句話

她的事迹還有:罵同事,括弧不是她底下的。對著新來的平級同事說你把這些事情都整理一下,做完都給我看下。以一個XXXX的title號稱XXXX出去演講……諸如此類

她應該入職是在夏天,在XX呆了兩個月,走了。走的時候拉黑了XX幾乎所有人。

不信的,找個XX產品部的人問一下,如果你能找到一個覺得她能力、人品任何層面上說她可以的人,我實名爆她。

XX騙不下去了去XX,XX沒待幾天跑去XX。目前看起來還是XX最好騙, @周源 絕對是個好老闆,希望各種互聯網大神們都去投奔。另外,如果你的公司不想出現一個腦子有病,覺得全世界都欠她一個天才名頭的人物,請告訴你的老闆,你的同事,互聯網不歡迎這樣的人。

請千萬別認錯人:

「原圖片位置」


指責該員工「太年輕」,「不懂規矩」,「沒有職業道德」的人

你們跪太久了!!!


這個主角……我前同事啊

最開始在滴滴小巴,試用期沒過就被幹了,輾轉跑到快車,被集體投訴,又被幹了。不知道怎麼跑去了今日頭條,手底下一個人都不帶,沒幾天吧,又被幹了。

就這麼一個人,跑到知乎,帶了20個人的團隊……你乎……是招不到人了嗎?


《Another》續章里寫過這樣一句話了:所有的問題都在於人,即你們這些人的心裡。安林當時呢,拿這句話標記政治場域的,不過感覺也可以送給有些職場玩的很好的朋友,比如一些回答里的dalao

職場問題搞不懂,搞不懂,玩戰術的還是厲害的說

話說一些dalao吧非要說我們吐槽live,不去追求真相,沒有資格評估

不過說實話,美國國會山一年玩的那些手段不比職場搞得更精彩,哪個政客說過真相呢

所謂「正義」就是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觀念嘛,這是戰略問題,誰說的玩遊戲贏一定用戰術的??還是說安林和你們比還是太小了(應該是這個吧

現在算是明白了一個問題了

為什麼live的推薦呢,都是,安林統計了一下,95%都是,我怎麼從三本考上北大清華,牛津哈佛,然後是某些老師科普的高中生如何學習生物呀,化學呀什麼的

按理說,現在的雲計算的辦法,應該是安林喜歡瀏覽什麼,關注什麼話題,給安林推送什麼什麼樣的Live ,那麼美食,動畫那些應該是最先給我推薦的

可惜不是,我關注的一位做西餐的大V,精心準備的live無人問津,她也抱怨過

無論這個事情怎麼樣,看來的確是官方對於這個產品不走心

不走心到什麼程度呢,我的一位記者朋友這樣給我說過:「你知道,現在寫稿子應該怎麼寫嗎?水平,眼界,知識,能力,趣聞,吐槽?不是的,你一定要寫2018年中國樓市預測,寫的再難看也有人看呢?「

你看,live還不是這個辦法,因為總有些話題與各位朋友息息相關,就會下意識點開看(被推送後用戶點擊率必然高的一種邏輯,相比於我去夏威夷旅遊這種話題),看了就有可能看下去,然後就可能參與交錢,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有著「日常向」的live被推送呀

如此一來的話,就成了生生不息的循環,哪會推送一些有趣的,適合每個用戶的live啊

說來說去這種辦法,哪需要產品經理哦

對了 這樣說的話@葉佳桐 你出來啦,是不是給錢了,TL上都是你

西餐老師是 @會飛的黃油 啦,請不要私信了


說實話,知乎獲得D輪融資我就非常意外了 ,因為那時候基本上大家都在說知乎的沒落。

新進用戶素質良莠不齊,管理員粗暴管理一刀切,有乾貨用戶的流失,營銷賬號及軟文遍地。

LIVE運行了大半年,除了拉回了一小部分乾貨用戶外,內容推廣也都是一些「成功學」式的東西。

從一個「與世界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的網站,變成了一個「發布你剛編好的故事」的地攤網。

小眾用戶或者說功能性又決定了網站接不到太多的廣告。除了註冊用戶越來越多,好像沒什麼有未來的發展,到現在也基本上當新聞討論網站,段子網站來用。

盈利模式在哪裡?投資人的收益從哪出?

今天結合這件事情再來回看。

2016年5月14日知乎Live發布

2017年1月12日知乎獲得D輪融資,

2017年8月30日今日頭條今年已挖走知乎300個大V。

2017年11月9日知乎員工控訴直屬領導人品差,來自今日頭條。

2017年11月10日知乎官博:都是假的!純謠言!

才發現,原來可挖性真的不錯。

主頁右下角的LIVE廣告都是啥?


匿了
不過無所謂了,反正答案估計很快就沒了。
兩個月之前知乎有個線下活動

邀請很多開過live的人去參加,我也去了。別的照片不放了,暴露個人信息,無論是我的還是其他大v的還是知乎員工的。
我以為是大家交流討論,也確實是。
但是主題說白了就是如何讓更多的人買你的live。
從如何設置題目,到內容應該怎樣。
當然了,也會要求優質的內容。
但是還有一個話題,在場的一個大v說,真才實學可能一次就講完了,之後怎麼辦,然後大家又討論了一下之後該怎麼辦。
座談會結束之後,知乎公司還有小茶會,給有意向的大v提供一對一運營支持。

小茶會我沒去,拿完小禮物我就走了。
有句話叫什麼來著,惡龍死了以後,屠龍的少年成了惡龍。知乎曾經是打開我新世界大門的鑰匙,每次說著藥丸藥丸,還是很心痛很惋惜。
讓以前的知乎回來吧。


一個銀行被開除的員工能拿到金庫鑰匙,說明什麼問題?

一個公安局被開除的警察能拿到槍庫鑰匙,說明什麼問題?

一個知乎前員工能拿到官方微博賬號,說明什麼問題?

要麼說明這人技術水平很高,要麼說明知乎管理制度太渣,看樣子不是因為技術水平高,因為他被開除了。

另外知乎LIVE做失敗了就是做失敗了,沒什麼好掙扎的,強撐的時間越久,炸出來就越慘。

最後借一句某創始人的名言:員工撕逼有利於知乎自凈。

一家認為自己永遠正確的企業,是一定會變成惡龍的。


朋友吐槽『知乎和攜程是怎麼樣的友誼,關鍵時刻捨命相救』


知乎,千萬別墮落成百度那樣。


  1. 炒人是一門藝術。
  2. 炒人就不要叼人,叼人呢,就不要炒人 。否則容易出事
  3. 很多管理者不注意這個。往往在炒人的之前,拚命叼人,被叼的人忍氣吞聲,無非是為了保住飯碗。結果被炒。。。或者被叼的人,一邊忍讓,一邊謀劃被炒後的反擊。。。這個知乎員工就是例子
  4. 關鍵是他還真找到了反擊的手段!居然拿到了知乎微博的控制權,發了一堆知乎不想看到的東西。知乎公司和孟小姐 顯然受損了。這是管理方 有 明顯缺陷!在這裡我不想多談。總之對人性認識不足,情商都堪憂。
  5. 很多答主都明顯的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哥們 和人事部談離職的時候 都錄了音。因為 試用期炒人,法律規定是要有條件的。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孟小姐和人事部估計不清楚。

如果勞動者不簽辭職信:公司在試用期內解除合同,就必須拿出證據證明勞動者「不符合錄用條件」。
  (1)如果公司有這樣的證據:公司是依法解除與你的勞動合同,要給勞動者實際工作時間的工資、卻不必給勞動者經濟補償;
  (2)如果公司拿不出證據證明勞動者「不符合錄用條件」:就是公司違法解除合同,此時,如果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合同,公司應當履行;如果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合同:公司應給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的2倍作為賠償,即:在勞動者工作不滿3個月時,除給勞動者應得的實際工資外,還應給勞動者一個月的賠償金。

炒試用期員工正確的做法

在試用期內,公司也不能隨意解除員工的勞動關係,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應證明員工不符合錄用條件,若無法證明,則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支付員工一個月的工資

關於試用期考核.

1,要明確錄用條件,要員工簽字。

2,要在工作中,定期考核,要員工簽字確定。

3,要有合法的考核標準或制度,這些要公示,要員工學習。

4,要有這些,若發現員工不符合錄用條件,才能解除。

知乎管理方能拿出證據來么?肯定拿不出。人家點明了 是無故炒人,還有人事部錄音為證呢。

對了,加班費給了么?(估計那哥們 也保留了加班的證據)。

那哥們的文字: 重點是噴 「無故解僱」「暴力離職」, 乾貨多多,暗藏「殺機「, 噴人只是順帶泄憤。有那麼幾個答主自己對法律不是很清楚,造成閱讀理解不及格,還笑人家文字水平不行?好意思么!

所以啊,炒人是一門藝術。爾等服不服?

要學會不動聲色的炒人!學會尊重你要炒的人。

私了吧。不用多少錢滴。還嫌事情鬧得不夠大么?那哥們明顯是豁出去了。問題是知乎還有多少準備豁出去的員工?如果不提高管理方情商的話。

要知道我國勞動法是有很多非常超前的坑滴!且不為大多數HR所知也。

哈哈哈!

P.S: 告不了名譽侵權或誹謗。那哥們是圖1,2---9 ,有圖有真相的。可惜圖我們看不到,但肯定有。真去告,對方律師就會去挖孟小姐的底,孟小姐鐵定吃虧到底!除非孟小姐瘋了才會去告。

告那哥們違規使用微博,我個人覺得那哥們又有重大嫌疑,很難有直接證據。何況 犯罪現場已經被破壞:知乎自己直接刪號了,就算有證據,好像這是法律空白地帶吧。最多算是輕微違法,談不上犯罪。我不是很肯定。但我非常肯定那哥們鐵定想好脫身之計。

最後我估計那哥們在知乎的最後一段日子裡,啥事沒幹,在周圍同情和鼓勵的目光中,一門心思地策劃一次」漂亮「反擊。

而孟小姐是失道寡助了,被」孤立「而不自知也,何其可悲

更可悲的是:匿名用戶:如何評價知乎員工爆料「被離職」事件? 那個「孟珊」已經被人扒皮了,果然是個棒槌,在滴滴工作2個月,就被。。。呵呵了


這幾日真是可笑,各大企業似乎都出了公關危機,堪比日本工業連環醜聞。

知乎上諸位一路嘲笑阿里公關、小米公關、百度公關、美團公關、蘇寧公關、攜程和婦聯公關。

現在,考驗知乎公關的時間到了!


說起知乎live,我就一肚子火。這產品我感覺很歪。

先說去年內測那會吧,各種掛沒答過題的新號開live,就這麼一掛,答題數5以下的新用戶都能刷上萬粉絲,還幾萬幾萬的賺門票。當時我想申請,根本就不開放,天知道那些人是通過什麼渠道申請到的live開播資格。

今年倒是開放了吧,但是我申請了兩次,都被拒了,感覺裡面水真的很深。

第一次,我是真心想講點東西。因為知乎年輕人多,很多人在職業選擇上很迷茫,只知道跟風,不知道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和個人情況來選擇職業道路。我作為一個體制內外都呆過,還混的可以的中年人,而且家庭是體制內大家族,各行各業都有人的,我希望給大家講一些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來合理進行職業規劃的經驗。結果直接說不是HR也不是高管,不能開。

第二次,我想,那我網易數值策划出身的,想給希望入行數值策劃的學生講講大學階段應該怎麼做準備,這個問題我的私信箱里有很多,我總不能一一打字回復吧?就這麼一個live申請,也被拒了,原因是我提供的材料不全。我離開網易好久了,上哪找離職證明去,早交給下家了。而且還說光證明是網易的還不夠(我提供了我當時在網易拓展的視頻和入職時候的郵件),還要證明自己是數值策劃。我拿到offer那都是8年前了,到哪去提供這東西。既然live都能打分和退款了,對於一個混知乎好幾年,遊戲話題方面也寫了很多好答案的答主,還這樣卡,我也是無語了。關鍵是另外一方面,各種牛鬼蛇神的新號,在那裡開live開的高興的很,很多live的答主連一萬贊都沒有,就在那裡開。

反正我是不信這裡面沒點鬼名堂的。

反正我現在也看開了,知乎也不過就是這兩年火一下的網路社區罷了,我混過的BBS多了,天涯、貼吧、軒轅春秋、RN、nga,都留下過精華內容,但是這些社區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終都會過氣甚至被遺忘。

知乎也快了。

不過不同的是,我覺得我離開知乎的時候,會把我認真寫的回答都刪掉。因為我在這裡,第一次感覺到不受尊重的感覺,以前的BBS雖然沒錢,也沒什麼物質收穫,但是起碼像RN還會發個貢獻勳章什麼的,軒轅春秋還會搞個級別,精神鼓勵一下。像知乎這樣,直接連開live的資格都不給我的,沒什麼可留戀的。

我還呆在這裡,僅僅只是因為畢竟流量大,暫時消遣下還是可以,而且我在這裡還有很多朋友。

以上。


學生時代的歷史課本一直在拔高「起義」這個東西,幾乎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觀念深深地寫進每一個人的記憶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面大旗,當「走投無路」四個字開始迴響時,這面旗幟就開始騷動。

大概兩年前,我供職於一個不到20人的初創公司,那時候自己心裡也有這麼一面旗幟。

「咦,原來XX職位的領導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傻逼耶」

「卧槽,那個才入職沒幾天的CMO,這麼快就開始帶自己親朋好友薅公司羊毛了?」

「怎麼能這樣,初期的老員工說開就開?!」

……

輾轉於各種大小互聯網公司後,變得麻木不仁的過程其實遠比想像中的快,識時務者為俊傑嘛。

1.工作其實就是為了掙點工資(頂多不就是鍛煉點能力,以期待掙更多的工資),其他事,減少點敏感度挺好的,尤其是既沒股份又沒期權的普通員工,瞎操心只是徒增煩惱;

2.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跳槽到哪都不解決問題,最後還是調整個人的心態;

3.「革命」基本上十死無一生,爽那一下之後,該咋的還是咋的;

4.幹革命的,小心被人當槍使。

PS:看到好多人都在評論Live,我個人也算知乎重度用戶了,迄今為止一場Live沒聽過,從來不相信什麼「在線付費獲得知識」,我唯一為「知識」付過費的是在線診療,坦白說,從始至終自己都很清楚,少不了還是得跑醫院。

迄今為止,那些玩意基本也就是找個安慰。


現在大家都習慣了看到「反轉」,「再反轉」,「再再反轉」。

都是因為互聯網上爭論,大家喜歡提出結論多過過程和證據。站在自己立場多過為別人考慮。

【對的事不要站在錯的方法上】

曝光的方法很多,無論交接以後密碼是不是沒有改,或者黑客技術高超,公司號都是不能發泄私憤的。

公司內有分歧實屬正常,內部解決不了導致離職也還是正常流程處理比較好。內部化解不了而用聲量大的公司號,對以後求職有很大壞處。說的不好一些,屬於是藏在了機構號的背後,用了機構號的流量。應該是每一家公司的大忌。

【經驗變現前途渺茫,知識付費方興未艾】

知乎上充斥的live都是經驗,自己如何如何,這和當年的《哈佛少女劉亦婷》《劍橋男孩XXX》《牛津追夢XXX》沒什麼區別,都屬於無卵用的東西。

知乎消費了用戶的信任,這是不爭的事實。

人們為真正的技能、硬核知識付費,目的是打造自己競爭力,拓寬自己求職的高度和寬度。

流量在總會有商業模式的。


別的事情先不說,「知識市場小助手」所發布的這個回應我覺得還有些問題的。

1、「知乎市場小助手」這個賬號是由誰運營的?代表的是知乎哪一個層級的態度?其言論由誰來負責?
2、事情從今天傍晚開始發酵,晚上11點就給出「查證」報告。是由誰查證的?如何查證的?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有做到讓雙方進行對質嗎?
即便澄清了「連開兩名同事」的情況不屬實,那麼開玩笑說「陪領導睡覺」這樣的職場性騷擾、無節制的加班以及發言禁令等現象是否存在呢?畢竟後者是有其他組成員印證的:

在程序和結論都有所欠缺的情況下,這份略顯倉促的回應卻把話講得極滿,說是把鍋全部推給了被辭退員工也不為過。

說白了,既然live組的微博賬號是由該組成員直接運營的,那麼這個知乎賬號多半也是如此。所以該賬號的言論究竟是只代表該小組內部態度還是完全代表了知乎官方呢?

事情現在弄得這麼大,可以說是知乎至今遇到的最大公關危機之一。如果這個回應是經過高層首肯授意的,那麼我覺得用這麼個從公信力和影響力都不太樂觀的小賬號來處理公共關係並不是什麼明智之舉;而如果是該組自說自話就發布了這樣回答,那麼這實際上就是和微博上所發生的事性質相近的運營事故了。

所以這個應急公關在我看來恐怕是打不了及格分的。

最後,知乎內部的運營方針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有很大轉變這件事稍老點兒的用戶都看得出來,畢竟大家也不瞎:

實際上我私心倒是希望知乎能盈利,而且是站著盈利。不過很可惜我並想不出什麼實際辦法,只能期望某些頭部用戶能有點良心,接軟文時候能給平台交點保護費吧。


1.一個團隊負責人工作如何,應該由公司內部考核,而不是網友。因為信息不對稱,大多數人都不可能知道實際情況如何。公司里是結果導向的,九月份成立的團隊,現在是十一月份,做的好與不好,相信知乎作為公司會有相應的標準。畢竟,作為一個估值超過十億美金的公司,周源或者知乎其他管理層,在這些方面,至少不會比冷嘲熱諷的人差。

2.我覺得大家面對類似的事情,不應該輕易的發表結論,特別是針對個人的,指名道姓的。看到知乎的回應里,有很好的一點,是沒有暴露員工的姓名。現在大家只是動動手指,對於當事人,特別是指名道姓的當事人,都是傷害。但是實際上,究竟有誰了解人家的實際工作如何呢?即使聽到各種爆料,怎麼判斷是不是真實的?拋開公司,大家都是一個個個體,無論是普通員工,還是團隊負責人,都應該受到保護。

3.對於知乎本身、知乎Live等不滿意的地方,不應該牽涉到員工身上,特別是剛來兩個月的員工和團隊。這個團隊既然是新組建的,期待他們的表現就可以了。

這個問題下很多回答的人都還沒有弄清楚,這是九月份成立的一個新團隊(負責知乎Live的一部分業務)。

4.發貼的小朋友很可惜。真的,很多年輕人容易衝動,又對職場的規範不夠了解。這個事情,如果真的覺得對自己不夠公平,正常的仲裁,向 HR 投訴,向 CEO 投訴,都可以走。並且要做好準備,結果未必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有時候不是我們自己能力不夠,而是和現有的團隊不 Match(匹配)。找到自己匹配的團隊就可以了。

現在這樣已經離職又拿公司的賬號發貼,是一道高壓線。以後去別的公司,背景調查怎麼過?有哪個主流互聯網的公司做了背景調查後敢要?這相當於在自己的職業生涯里挖了一個大坑。

希望以後的朋友們引以為戒,走正規、合理合法的途徑,不要把自己放到這樣的境地。

5.事實不清楚的情況下,去黑一個陌生的人,或者另一個陌生的人。你只是動動手指,滿足自己的情緒,或者發泄不滿,但是站在當事人雙方的角度,都是不斷讓事情惡化,傷害更深。

我們並不評論誰對誰錯,因為你我都不了解時間情況,但是有幾個問題:
(1)很多人看到員工和領導有衝突,就先站隊,然後再說事。其實,如果你真在一個團隊,更希望的事領導公平對待,如果一個人表現很好,就獎勵,善待;一個人表現不好,不應該留在團隊,就不應該留,不然對其他人公平么?不清楚到底如何,所以不輕易做對錯的評價。

(2)目前看到的都是主觀的指責,想當然的以為得到了石錘。缺乏分辨能力的情況下跟風,這是網上常有的情況。

(3)面對一個衝動的小朋友,對職業生涯有嚴重影響的人,旁人在看熱鬧不嫌事大。

人都有衝動的時候,盡量減少對自己的影響吧。

6.說這個會影響知乎融資的,都是對這個領域完全不懂就評論的。這就是一起糾紛,誰對誰錯不說,不會對知乎的融資有任何影響。

知乎融資的關鍵是業務整體的情況,整體用戶規模,包括廣告在內的收入,未來的想像空間,等等。

7.對知乎不滿意,覺得知乎 Live 很糟糕,等等,都沒問題,專門討論就好。混在一起,只會大家都分不清楚。


上午借著這個談論起live以及各種流量變現的方式,現在回想起來,大略覺得知乎靠live變現這個事實在是操之過急了。絕大多數(社會)人想來並沒有學習的慾望(發自內心的desire),一部分(社會)人之所以要去「學習」,不過是三方面的需求:
1)升職、求學、出國blahblah
2)緩解焦慮
3)裝x
於是知乎live的內容也只好向這個方向靠攏,然鵝知乎做為走(偽)精英路線起家的平台,這必然會得罪一大部分核心用戶,誰樂意每天tl上都是考研live的推廣呢?活生生把這塊招牌給毀了。可是這批用戶即是內容的創造者,又是你知乎收割的對象——說實話,你覺得對於大多數網民來說,到底是「學知識」爽,還是上快手爽呢?

其實你們看知識分子變現的方式就挺有想法,我先吸一批有消費能力的粉,然後用「科學隊長」上課的方式在粉絲的下一代上變現——城市中產對於孩子的投入真是不計成本啊,讓孩子學知識那可是剛需。

所以倒是建議知乎推一個親子課的產品線,一眾還想輸出「乾貨」的用戶,特別是花花草草蟲蟲鳥鳥之類辦live肯定沒太多人聽的,倒是小朋友們感興趣的東西。另外就是用戶數量到一定程度就沒有用戶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重要了,守好基本盤比和頭條微博公眾號搶用戶划算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小米插線板把手機燒了,但小米員工鄒龍俊認為是躺槍?
如何評價@奧卡姆剃刀 對@midqiu的評論以及羅永浩回應的文章《「44歲的羅永浩站在被告席上…」》?
如何看待「吳亦凡告誹謗言論發布者 索賠22萬元」這一新聞?這一索賠會如何收場?
如何評價餓了么在315晚會後發的《餓了么致消費者》?
如果你是海底撈的公關,你怎麼做?

TAG:知乎 | 互聯網 | 企業管理 | 危機公關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