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2017 年 11 月發布的一加 5T?

海外 11 月 18 日首發,國內 11 月 28 日發布。


共享模具,

OPPO 裝 ColorOS 收割天真少女,一加用原生界面收割極客青年...

做生意果然 OPPO 牛逼,這波操作我服氣!


建議下次 OPPO 發布會寫一個「驍龍845版本將在稍後發布」


一加手機已經沒有設計傳承了,越來越偏離極客的定位,設計上越來越不講究,交互上沒有創新,這次指紋後置更是張老闆打了自己的臉,只能說失望吧。



一加一和一加3用戶。

其實以前讓我把一加當作OPPO子品牌,我是拒絕的。因為當初大一買一加一就是帶點極客范、帶點少數派的驕傲。

可這兩年一加算是把國內當初最喜歡它風格的人得罪一下了。

其實吧,3的時候已經挺擔心了,因為個人不喜歡OPPO的風格(一加的最初用戶應該大部分人都這樣吧...),買了3結果一個月不到就出了3T我整個人都是不好的。因為3T解決了我買3最不爽的電池太小問題OTZ

5算是徹底自暴自棄成為OPPO兒子了,5T就手動再見吧。

相忘於江湖.jpg

PS:產品倒是確實沒啥問題。我只是對一加一點點背離當初的風采挺心塞的。畢竟我是老粉了。還有點情懷在裡面...當然產品本身挺好的,我還是會推薦別人購買的...


評價一款手機如果只說配置,那這算是個跑題答案。

也許這是倒數第二次關注一加的產品了,如果明年一加6繼續這樣下去的話,那才是最後一次;

相關:一加手機骨灰級用戶。

認識一加手機始於一加1,終於一加3t.

目前兩部一加二躺屍收藏,3/3t家裡隨處扔著查查東西上個網,除了一加一在機場丟了,剩下的我都沒賣,算是一段見證吧,準備拆掉一個一加二,封個相框當掛飾。

如果不是老用戶可能感受不到一加手機"所謂"(抱歉我現在只能這麼說了)的精神的一步步的喪失吧。

當年一加手機1出來的時候還是用的Color OS,但是設計辨識度和實用程度都相當的高,而且在易用性上確實有不少巧思,虎哥講的故事是那麼動聽;

一加二,改進了一代的部分設計,更加隱蔽的凹槽,前瞻的固態指紋按鍵,率先使用的USB Type-C充電口,真?簡潔純凈的系統,可惜的是產品為了保持風格忽視了不少重要的用戶體驗,比如重量,握持手感,彼時一加在北京藍港的體驗店還沒關門,沖著一加一的優秀,還是去排隊買了兩部高配,才到手就被太壓手和指紋不靈敏的問題困擾,不過最減分的還是軟體部分,沒記錯的話指紋不好用的問題手機發布半年才軟體解決。一年出頭指紋雙雙失靈,靠虛擬按鍵度日,當時已經不是主力機器,所以也懶得修了;

一加X,握持手感進一步退化的奇怪產物,聽虎哥講自己閑著沒事兒摸邊框能爽半天有點迷,這手機的邊框究竟高到什麼地步?結果首發體驗之後果斷甩了,感覺虎哥有種江郎才盡的」為了不同強行不同「的感覺。

一加三,設計大改的一代,變得輕巧的同時再無自己的設計特色,但仍然慣性購買。體驗就是,真?爽的設計細節再也無法愉快的吹牛逼了,至於一百多塊四面漏風的手機殼,除了呵呵還能怎樣?實惠量大成像優秀大概是最後的賣點。

3t:我都不知道為什麼要買,用了一周給家裡人用了,家裡人倒是用了挺久,前幾天換了Mate 10Pro,3t又成我藏品;

一加5,ODM都不用了,直接套用了爸爸的設計,有種雪弗蘭和五菱終於合作推出了合資版掛五菱車標實惠小跑的即視感。在798平靜的欣賞完虛弱的發布會,打磨了一年半的曲線,雖然又是豪車又是星球的各種吹,也沒覺得怎樣,論性價比,論設計,論實用性,也許國外找不到特別多的替代品,國內?呵呵,醒醒吧~

5t?全面屏怎樣了?港真除了三星的雙曲和極窄上下邊,蘋果的X,現在所有的全面屏除了在保證握持感的情況下屏幕大了一丟丟毫無卵用,保留耳機孔,堆硬體這波情懷操作也玩了兩年了吧?至於後置指紋打臉這種操作,很多沒買過一加手機的用戶可能覺得這是頭一次,買過的估計都懶得吐槽了,打臉難道不是日常?

氫OS更是別提,更新慢,迭代混亂,毫無方向和特色,論完善前有小米魅族,後有自家Oppo爸爸,論小心思還有老羅的鎚子,而且出了新機上一代妥妥的被拋棄的傳統一再上演。

所以如何評價一加5t?

Settle again,again,and again。

你可以說市面上再也沒有這麼好刷又實惠旗艦機了,但這早已不是老用戶以為的那個一加了~

早期的粉兒都快被洗沒了,這就是靠講藍光播放器的故事,賣著情懷,說著永不妥協的一加一路走來的事迹。

祝5t國外大賣吧,國內能大賣就鬼了。

我覺得這個Slogan貼在iPad上面還挺合適的~


去年3t升級了Soc,從s820升級到s821,性能提升還是很明顯的。其次,電池從3000mah升級到了3400mah。
今年一加5t呢?
Soc完全沒有升級,高通如果沒有發布升級款,你一個號稱一年一部旗艦的廠商為什麼要發升級款呢?一部手機體驗最主要的部分就是Soc吧。
加長的1080P AMOLED,尺寸更大了ppi更低了依然沒有2K,已經不想吐槽這一點了。
攝像頭,主攝還是imx398,副攝imx350換成了imx376K。更換的副攝底子和原來一樣,像素和單位尺寸和原來一樣。光圈提升到了f1.7然而暗光下根本就不會開啟副攝,即使開啟了,2000w,1微米的小像素難不成還想夜拍么?另外光學防抖依然缺失,弄不明白
外觀嘛,洗也洗不動了。如果說一加5『像iPhone』,那5t就是『是OPPO r11s』,為了全面屏而全面屏,強行上的2:1尺寸屏幕卻打了自己的臉,後置了指紋
(個人認為用一條屏幕把美好的前置指紋擠到背後是個很腦殘的交易)
至於人臉解鎖。谷歌早在原生安卓4.0就加入了這個功能,5.0時代已然相當完善,現在就更不必說了。紅米1s刷個原生都能人臉解鎖而且Google的識別演算法在我的5上可以做到秒開

2:1的長屏幕,犧牲了前置指紋打了自己的臉,換了個沒什麼卵用的副攝,還有別的么?沒有。我現在突然覺得,我買等於6真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一加,你的初心呢?


OPPO的真年度旗艦
說好的不將就變成了向市場妥協
說好的極客最後發現竟然和大廠同款
眼看他起高樓
要看他宴賓客
要看他失去了初心

說好屠龍的少年,最後也變成了向惡龍低頭的走狗


2017.11.21更新:
之前的回答有點跑題。重新正經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這次一加5T的優點:硬體配置仍是旗艦水平,系統一如既往地簡潔偏原生,國際頻段支持廣,保留3.5mm耳機孔不失實用。拍照目前無實測,不過應該可以繼承一加5的高水準。

缺點:完全照搬OPPO R11S的設計,外觀不夠極客;AMOLED仍存在PWM頻閃問題,虛擬鍵區域有燒屏隱患;和一加5一樣無OIS,長曝光環境下影響拍照效果。


其實一加在逐漸OPPO化的同時,目標用戶群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一加1的所有賣點基本都是沖著極客去的,配置高、價格低、外觀有個性(當年的Find 7底子不差,一加還提供多樣的背蓋),刷機資源極為豐富,CM11S也很好地切合國外市場。國外市場的成功也吸引了大量的開發者在XDA上給一加做ROM。
一加2其實和1差不多,雖然當時一加已經不再和CM合作,但CM社區仍在一直提供穩定的ROM。只是被810坑得太慘,發熱和續航都不盡人意。
一加X……我認為更像是一個過渡,因為一加2某些方面糟糕的表現而拿OPPO的底子匆忙推出的產品。結果也顯而易見,很快就被一加拋棄了。
從3和3T開始,一加的風格已經開始漸漸往普通用戶靠攏:ODM公模風的外觀不再具有個性,只能靠推出官方信仰手機殼來彌補;拍照明顯提升,在3T上甚至以前置1600萬像素自拍作為賣點;氫OS本地化也在逐漸加強。
因為開源的特性,一加3/3T雖然外觀上打了折扣,但憑藉6GB內存(當時的小米5最高只有4G)仍然還保留了一定的極客市場。

真正刺激到安卓粉G點的,是一加5——完全照搬R11的模具,磨砂黑的配色,XDA上甚至評價一加5為「一台運行安卓系統的iPhone 7 Plus」。
安卓粉大多對iPhone的外觀並不感冒,甚至因為OV對iPhone像素級的模仿而抵制這種往蘋果靠攏的設計風格。一加5可以說狠狠打了這群粉絲的臉。
與此同時,小米靠MIX的全面屏設計,站到了安卓手機「騷」的高端。近幾年小米在印度等海外市場的迅速發展,也讓一加在ROM廣度上統治級的優勢逐漸變小(XDA上很多開發者都是阿三)。

這次稱為「835版R11S」的一加5T,讓人有種江郎才盡的感覺,除了從OPPO那沾光的拍照和一直堅守的開源,基本沒有特別亮眼的地方,更像是一台針對非一加用戶的作品。

作為一位手持一加1和一加3的安卓原生粉,在看到MIX2推出短時間後就有AOSP適配時,決定先暫別一加一段時間——實在抵擋不住三面窄邊框的誘惑。

最後用一張圖結尾:

附圖:均正在服役的一加1和一加3,主力是3

附圖:油管的LineageOS 14.1 for MIX2,目前MIX2的AOSP包已有LineageOS、基於LOS的ResurrectionRemix、魔趣等。


一加這兩年的口號是:將就一下吧。


硬體軟體沒什麼好說,和一加5差不多了。
從一加3T到現在來說,我對一加和張老闆挺失望的,說到底還是商人逐利屬性,一加3T,一加5/5T都是緊追市場熱點的手機(最新最強的配置,最流行的雙攝方案,備受追捧的18:9屏幕,人臉識別),卻為了新的流行元素只好開始將就了(要麼改都不改的id@apple,要麼撞車的設計,指紋後置)。

PS:鈉鹽這樣子都能解鎖面部識別,是不是一加面部識別太牛逼了?


11.30 加標點,提升友善度。

喪失居然點贊了!

醒醒吧,一加只是OPPO眼饞小米線上賣的好而囫圇吞棗搞出來的一個跟風品牌。初期不鎖bootloader以OPPO的rom為底,任意通刷各路rom是因為不想搞軟體團隊,想直接撿現成依靠國內外眾多rom開發者造勢。從國外開始再殺回國內則是充分利用了媚外心理來促進國內銷售。氫氧OS美其名貼近原生,實則是沒有那個能力做本地化和魔改。一加活到現在終於露出真面目,連個像樣的外觀都不打算做了,直接拿母公司的新機打樣,洗都不知道怎麼洗。這個牌子能活這麼久,純粹是趁著小米帶領的低價風暴浪出了一點名堂罷了。


想到其他一點東西。

一加和曾經的幾家低價傾銷旗艦機的廠家一樣,想著「媽的不就堆硬體然後賣便宜么誰不會啊」,結果一個兩個不是死就是殘。小米成功的關鍵是MIUI,這個已經是業界共識無需多說,但一眾低價傾銷旗艦機的廠家卻紛紛倒在此前,也不得不說小米的厲害。

其實想想,Android、iOS、到現在可以說自成一派的MIUI,成功的關鍵都是服務生態的建立。Android背靠包羅萬象的Google,iOS靠AppStore騰飛,MIUI則靠貼心到極致的本地化服務(我至今都印象深刻的一個事情就是某個MIUI版本發布時介紹的「可視化」話費查詢,還有堅持全功能NFC硬體率先支持手機公交)。服務生態一旦建立,用戶粘性就可以建立,因為對於用戶來說遷移服務體系毫無疑問費時費力還不一定完整。所以三喪和蘋果敢賣貴,底氣就是源自這裡。

智能手機後的下一個風口是智能家居,在我的印象中,小米現在的「生態鏈」從充電寶開始,一步步發展壯大,到大家反應過來的時候,米家已經以一個普通工薪階層完全可以接受的成本(設備購入和改造成本)開始享受一些智能家居的玩法,同時在線下的小米之家中也開始注重智能家居產品的展示和引流。小米對大趨勢的反應能力和行動效率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反觀推出homekit已久的Apple卻鮮有動作(也很有可能是我根本沒關注到Apple這方面的新聞),就連相關智能配件的選購頁面也藏在Apple主頁的深處才能發現。

在一加的題目下偏題了很多,大概會被摺疊?而繞了這麼一圈我想說的是一點,如一加這般的純手機廠家,未來幾年間小的該消失的消失,大的份額該跌的跌。當然在Android世界你可以用這家手機掛著那家的服務來用,但是為什麼不直接進入一個包羅萬象的服務體系,非要忍受在不同服務體系直接的跳躍和割裂呢。

另外,兩代一加都直接用母公司的樣子微操修改然後發布,是不是說一加已經窮的開新模的錢都拿不出來了?


但作為一名連續使用了兩台一加手機作為主力的用戶,我也心存疑惑:5T 究竟能夠帶來怎樣的不同體驗?

為此,我在拿到手機之前,就擬好了五個問題,並在這一個星期的體驗中,試圖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全面屏」會帶來什麼不同?

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全面屏」指的就是「手機的正面幾乎全都是屏幕」,但受限於當下的技術,這一點顯然很難達成。目前一種比較流行的「全面屏」設計是,將屏幕比例拉伸為 18:9,並盡量縮窄邊框,以達到更高的屏佔比。

就 OnePlus 5T 來說,它使用了一塊 6.01 英寸,18:9 的 Optic AMOLED 屏幕,保留了包含前置攝像頭、聽筒和感測器在內的一整個「額頭」,以及一個「下巴」。左右側的邊框較窄,整個正面布局更接近於傳統手機。

說實話,就視覺效果來說,OnePlus 5T 可能並不屬於「令人驚艷」的那一類。它有窄邊框,但不是那種極致的窄;它也沒有使用曲面 AMOLED 屏幕,難以營造出那種「幾乎沒有邊框」的錯覺。不過,發布會上所強調的弧度設計,確實顯得上下兩端的面積小了一些。

不過,我更願意談一談 5T 這款屏幕在使用體驗上所帶來的變化。畢竟,我個人認為,現在這類「全面屏」設計最大的意義,是在機器尺寸不劇烈變大的前提下,提供更大的屏幕顯示面積

OnePlus 5T 的機身尺寸相比前代機型,並沒有明顯地增大;而比起傳統的 6 英寸手機來說,OnePlus 5T 依舊保持了 5.5 寸機器的握持手感,單手操作更加輕鬆。

而屏幕顯示面積的增多,帶來的好處卻是實實在在的。搭配上較小的默認字體與 DPI 縮放值,在大部分使用場景下,「全面屏」的 5T 總是能看到更多內容。

「能看到的,變多了」—— 這是我在日常使用 5T 時最直觀的感受;尤其是在顯示大量文字的時候,這種感受尤為強烈。現在,當我在看 16:9 的手機屏幕時,總會有一種局促的感覺。

當然,如果你之前使用的手機屏幕本來就夠大,可能它的「全面屏」並不會顯得非常特別;但對於那些因為擔心機身太大,難以單手操作等的原因而放棄了超大屏手機的人,OnePlus 5T 的確能提供不一樣的優秀大屏體驗。

即使拋開「全面屏」不談,5T 的屏幕表現也是非常出色的。雖然解析度僅為 2160 x 1080,沒有達到 2K 顯得有點兒可惜;但無論在亮度還是色彩還原上,這塊屏幕的觀感都相當不錯,正常的使用距離下也看不出什麼「果粒」。另外,在 5T 的屏幕上滑動時,也不會出現粘滯感。

這應該是除了三星自家手機以外,最好的那一類 AMOLED 屏幕。

對於這塊屏幕,所謂的「未來感」?有,並不強烈。不過,一旦你習慣了它帶來的「顯示內容增多」的福利,恐怕就很難再回去了。

人臉識別,還是指紋識別?

一加科技的 CEO 兼創始人劉作虎曾經非常不看好後置式的指紋識別,表示「這樣肯定是不 Work 的」。而從 OnePlus 2 到 OnePlus 5,一加也確實一直在使用正面指紋識別。

而 5T 的「全面屏」設計,讓這樣的堅持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由於「下巴」大幅縮窄,再放下一個實體的正面指紋模塊已經十分困難,因此 5T 也不得不和大多數「全面屏」手機一樣,將指紋模塊放到了背後。

對於這樣「不得已」的改變,一加的選擇是,讓你「忘記」指紋解鎖這回事 —— 在 5T 上,一加引入了人臉識別。

Android 上的人臉識別解鎖,其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對其感興趣的可以讀一讀這篇文章: Android 4.0 時代就有的人臉識別,和 Face ID 到底有什麼區別? 簡單來說,Google 的那套方案,體驗並不能算很好,安全性上也值得商榷。

不過,OnePlus 5T 的人臉識別,並沒有沿用 Google 的原生模塊。據官方的介紹,它是通過前置攝像頭捕捉面部特徵點,再佐以人工智慧演算法對你的面部加以識別。

一加官方對這套方案信心很足,甚至在第一次開機設置時,就會建議你錄入人臉,優先順序在指紋之上。錄入的方式也非常簡單,只要將整個臉部連同耳朵一同露出,持續數秒即可完成。

至於實際體驗,可以說,非常好用!

在光線較為充足或是稍暗一些的環境下,5T 幾乎瞬間就能成功解鎖。在光源極暗的情況下,可能需要等待數秒才能解鎖,只有在完全沒有光線的情況下,人臉識別才會徹底失靈。

在默認設置下,5T 一亮屏就會直接解鎖,跳過了「滑動」的那一步。搭配上雙擊亮屏功能,基本上在日常使用時,只要正臉對著手機,就能成功解鎖,其體驗之出色,令我平時幾乎不怎麼用它的指紋識別。

當然,5T 的人臉識別依然會有抓瞎的情況。比如說在手機平放在桌面上時,直接亮屏解鎖大概率會失敗,只有拿起手機之後才能正常識別。另外,在晚上熄燈後它也就無法識別了 —— 除非你冒著亮瞎眼睛的風險將屏幕亮度調到最高。

縱使人臉識別的體驗再好,安全性還是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從原理上來說,5T 的人臉識別在安全性上是不如 iPhone X 的 3D 結構光的。或許也正因此,5T 的人臉識別僅可用於解鎖手機,無論是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是內置的應用鎖等,都只能使用指紋識別。

倒也不用過於擔心 5T 人臉識別的安全性。經過測試,至少直接對著屏幕中我的自拍照,它是解不了鎖的;讓我的父母和朋友拿著手機,也是無法通過識別的。除非是雙胞胎等特殊情況,否則 5T 的人臉識別都能保證一定的安全性;而且在日常使用時,它的方便程度遠高於後置指紋,沒有必要因噎廢食。

雙攝的表現,究竟如何?

OnePlus 5T 沿用了 5 的雙攝像頭設計,且主攝像頭的規格完全一致,均採用了 1600 萬像素的 Sony IMX 398 感測器,加上 f/1.7 的大光圈鏡頭。

真正有意思的,是 5T 的第二顆攝像頭。

目前的主流雙攝方案,大概是以下三種:

  • 第一是主攝像頭 + 輔助景深攝像頭,一般僅用於實現背景虛化功能;
  • 第二是彩色攝像頭 + 黑白攝像頭,能為照片提供更多的細節,以及更好的夜景表現;
  • 第三是廣角鏡頭 + 長焦鏡頭,用於實現光學變焦,OnePlus 5 使用的就是此方案。(順帶一提,後面二者都可以實現背景虛化)

而 OnePlus 5T,沒有採用上述的任何一種方案!

OnePlus 5T 搭載了兩顆廣角鏡頭,第二顆採用了 Sony IMX 376k 感測器,2000 萬像素,同為 f/1.7 的大光圈。

為什麼要同時搭載兩顆廣角呢?這顯然不是為了光學變焦。一加的答案是,為了暗光

你可能會發現,縱使是同樣像素的手機攝像頭,在暗光下的表現也會大相徑庭;甚至某些高像素的手機,一到拍夜景的時候,反而不如某些低像素的「亮堂」。

像素尺寸存在差異,是這類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之一。

先來簡單科普一下,數碼相機能將眼前的景色轉換為屏幕內的照片,都是依靠圖像感測器這個元件。圖像感測器類似於過去相機的膠片,用於將捕捉到的光線轉換為電信號,而所謂的像素,指的其實是感測器上的一個個方形小單元。

圖像感測器的面積是固定的,這意味著分給每個像素的面積都是有限的。但是,即使是像素相同的圖像感測器,它們的面積也會有所不同,自然每個像素的尺寸也會隨之變化。

而單個像素的尺寸越大,吸收光線的能力就會越強,暗光條件下就能拍出更亮的照片。

早年 HTC One M7 的所謂「Ultrapixel 相機」,就是利用了上述的原理,只不過它反其道而行之,沒有增大圖像感測器的面積,而是減少了像素數量,讓每一個像素所分到的面積變得更大。

像素的尺寸單位,則是 μm(微米)。HTC One M7 的單個像素尺寸達到了 2 μm, 而後來暗光成像效果被廣為讚譽的三星 Galaxy S7 系列,也有 1.4 μm。 另一個例子是,iPhone 6s 雖然採用了 1200 萬像素的攝像頭,但其暗光成像素質比起 iPhone 6 的 800 萬像素卻沒有改進;其原因也是像素尺寸從 1.5 μm 縮減到了 1.22 μm。

而 OnePlus 5T 的第二顆攝像頭,雖然看上去每個像素只有 1 μm 的小尺寸,還不如主相機的 1.12 μm; 但它支持名為「像素四合一」的技術,可以將四個像素合併為一個 2 μm 的超大像素,從而增強了相機的感光能力,讓暗光環境下的成像效果變得更好。

為了驗證 5T 的夜拍水準,我專門用其與 OnePlus 3 拍攝了一組對比樣片。

OnePlus 5T 的第二顆攝像頭啟用環境比較苛刻,要在光線極其缺乏的狀態下才會自動調用。上圖中的建築物附近幾乎沒有任何可見光源,而 5T 拍出來的效果堪稱是「夜視儀」水平,在畫面亮度上有著極其明顯的提升。

這是另一個場景,在這張照片中,「像素四合一」所帶來的優勢一覽無遺。OnePlus 3 幾乎很難將雕像的臉部與背景的樹木所區分開來,而 5T 則毫無壓力,整張照片的層次感分明,雕像的特徵被完整地保留,光線充足,效果非常突出。

當然,「像素四合一」帶來的也不全是好處。四個像素合為一體雖然提升了感光能力,但照片的細節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

從這組樣片中選取一些部分,放大後可以看出,比起 OnePlus 3,啟用了第二顆鏡頭的 5T 看上去塗抹感更強,銅獅子的線條輪廓變得比較模糊,同時後面的草木細節丟失也更為嚴重。

當然,在光線較多的情況下,5T 還是會啟用主攝,其夜景效果也可圈可點,且細節清晰銳利。只不過,受主攝較小的像素尺寸所限,它的表現依然不如其他採用 1200 萬大像素尺寸感測器的手機。

總之,「像素四合一」技術確實能夠提供更高的畫面亮度,在極限暗光下能對小尺寸主攝提供一定的補強;不過照片細節上的損失,就難以避免了。綜合來看,5T 的夜景表現比起它的前輩們或許都要更好,但是相對於其他的旗艦級產品,像是蘋果和三星,還有一段路要走。

至於雙攝的另一個功能,則是一加著力宣傳的「人像模式」,對此我也拍攝了一些樣張進行測試......

在光線充足,且被攝物主體輪廓較為分明的前提下,5T 的虛化效果都很明顯,對於人物以及物體的邊緣也處理得不錯。就實際的拍攝體驗來說,出 Bug 的情況較為少見。

但是,「少見」不代表「不會出現」。5T 的虛化演算法在面對一些單位面積較小,構造較為複雜的物體時,還是會「暈頭轉向」,比如說,下圖的這輛 ofo 自行車,5T 顯然沒搞清主體到底是什麼......

這算是比較極端的情況,在絕大多數主體清晰的環境下,5T 的虛化演算法還是可以應付的,成功率都不錯。總的來說,5T 的背景虛化演算法還是較為出色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距離太遠,或者過於缺乏光線,背景虛化功能就無法使用了;另外,有時候取景器的實時虛化效果會出現偶發性的,只虛化了一部分背景的情況。雖然我沒有截圖記錄下來,但這個情況確實存在,而且按下快門之後生成的照片依然是正常的,令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順帶一提,OnePlus 5T 的兩顆鏡頭都採用了 f/1.7 大光圈;而大光圈所帶來的優勢,不僅是進光量變多了而已,在微距拍攝時,也更容易拍出淺景深的照片。

上面的這張照片是直接成像的,沒有使用背景虛化效果。得益於 5T 的大光圈,在拍出了淺景深效果的同時,葉片邊緣的細節也得以保留。

OnePlus 5T 的這套雙攝方案,雖然少見,但是其拍攝體驗是值得肯定的。只不過,光學防抖的缺失依然是影響拍攝體驗的問題之一;而比起目前的 iPhone 或 Galaxy 系列等旗艦級產品,5T 的整體相機水平還尚有差距。如果你只是想拍出一些第一眼觀感很漂亮,在微博或者朋友圈能收穫大量點贊的照片,那 5T 完全做得到;但如果你想認真比較畫質,那 5T 的成像質量也許並不能像那些四五千的旗艦級手機,滿足你的期待。

整體來說,氫 OS 的體驗怎麼樣?

一加貴為「刷機小王子」,不過我在拿到一加 3 之後,使用的卻一直是自帶的氫 OS. 無他,只因為自己不想折騰,加上這個系統用起來還算趁手,就這麼一直用下去了。

OnePlus 5T 上的氫 OS,版本號為 3.7.0,比 3 上的 3.6.0 要更高。不過 Android 系統版本依然是 7.1.0,沒有吃上最新的「奧利奧」,有些令人遺憾。

一加在很早之前就計劃將為中國用戶優化的氫 OS 與面向海外用戶,更接近原生的氧 OS 進行合併。所以當今的氫 OS,體驗真的很接近原生 Android 系統。

5T 這次的默認桌面,也從原來的「氫視窗」加「九宮格」變成了更為接近原生體驗的「一加桌面」。不過,最左的負一屏「氫視窗」依然保留著,如果更喜歡舊的桌面樣式,也可以在設置中的「默認桌面」進行切換。

在其他功能上,5T 的氫 OS 與之前的版本沒有特別明顯的差別,一言以蔽之,就是「原生 Android + 特色功能」

氫 OS 提供了一系列帶有本土特色的功能優化。像是遊戲免打擾功能,只要打開就會自動屏蔽浮動通知,還能自動免提接聽來電。而快捷支付功能,可以通過長按指紋的方式直接打開支付寶/微信支付,免去了解鎖後還要打開應用的麻煩。

其他諸如卡片式簡訊、應用鎖、長截屏等功能,氫 OS 也都有提供。

由於「全面屏」的原因,一加也在 5T 上使用了屏幕內虛擬按鍵。為了獲得更大的實際顯示面積,氫 OS 提供了一個「隱藏虛擬按鍵」的按鈕,打開之後虛擬按鍵就會自動隱藏,需要使用時上劃即可呼出。

同時,為了更好地利用背後的指紋識別模塊,「滑動查看通知」以及「長按拍照」的功能也被加入了進來。

5T 上的氫 OS 還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功能,就是「閱讀模式」,開啟之後,屏幕顏色就會自動變為黑白,同時屏幕色溫也會隨附近光線的變化而自動調節。

不得不說,在「閱讀模式」下讀電子書,真的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情 —— 尤其是屏幕的色溫隨著環境變化這一點,的確讓讀書的感覺更加舒適了。

慢著 —— 聽上去,這不就是,iPhone 的 True Tone 原彩顯示么?

是的,從效果上來說,真的很像。但一加上的這個色溫自動調節功能,還是和 True Tone 有一些區別的,比如說它只在「閱讀模式」下才會啟用。如果一加願意,想必把它加入到默認的顯示設置中,也沒有任何問題。

這麼好用的功能,一加真的不考慮一下嗎?(笑)

總之,5T 上的氫 OS 依然是那個熟悉的氫 OS。雖然整體的系統體驗不錯,優化效果也值得肯定;但是對於一加的老用戶來說,穩妥有餘,而驚喜不足。

希望一加未來可以考慮加入手勢操作等功能,讓「全面屏」上的氫 OS 體驗更加完美。

高配置,真的有必要嗎?

OnePlus 5T 的配置基本上站到了 Android 陣營的第一梯隊:

Snapdragon 835 八核心 2.45GHz
6GB/8GB LPDDR4X 內存
64GB/128GB UFS 2.1 雙通道存儲晶元
支持 6 模 35 頻網路制式,5G Wi-Fi,NFC
3300 mAh 電池,DASH 閃充

它用起來真的很快,非常地快。但光看配置,想必有些人已經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了;而且,這些年的手機市場,風向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一些採用中端處理晶元,例如 625 與 660 的手機,搭配上大內存,其實也能帶來很好的日常體驗;這使有些人懷疑,像 OnePlus 5T 這樣的高配置,是否真的有必要。

老實說,我也懷疑過這個問題 —— 因為我試用過一些中端機器,它們完全可以應對我的日常需求,使用起來也毫無頓挫。

但是,我後來發現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那就是我的老主力機 —— OnePlus 3。

作為當年的旗艦級配置,OnePlus 3 在一年之後依然能夠保持穩妥的運行速度,幹什麼幾乎都完全沒有壓力。即使想試一試一些最新的手游,它也可以應付自如。

而同期的中端機器,用起來也會像這麼趁手嗎?我不能保證它們一定比不過手上的這台 OnePlus 3,但是那些晶元的性能極限擺在那裡,意味著它們會比頂級晶元更快碰到「天花板」。

何況,要是兩年後呢?更久之後呢?......

旗艦級配置,代表著它能在當下,以及更久遠的未來,為你帶來依舊穩定流暢的使用體驗——即使是在國產 Android 應用當前糟糕的生態環境下。如果你無意頻繁更換手機,想讓一台手機用上兩年或是更久,那麼高配置的手機顯然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如果你是一名手遊玩家,那麼你會更需要高配置的手機,它會提供更高的幀率以及畫質,帶來更爽快的遊戲體驗。

最近「大逃殺」類的手游就非常熱門,我也趁著這次機會體驗了在 5T 發布會上亮相的《荒野行動》。在開啟了「高幀率模式」之後,其操作十分流暢,幀率也較為穩定,「全面屏」還能帶來更廣的視野,「吃雞」體驗很棒。

相信,隨著更多類似的 3D「大逃殺」手游加入戰局,它們對於手機配置的要求也會水漲船高。這時候,買一台高配置的手機,就能享受到更清晰的畫面以及更流暢的動作,而這或許可以讓你在比賽中獲得更大的優勢。

一些你可能感興趣的東西

  • 5T 保留了 3.5mm 耳機口!不用擔心充電時聽不了歌了。經過測試,Type-C 介面的耳機也能在 5T 上正常使用。
  • 如果你喜歡使用藍牙耳機,它還提供了對 aptX HD 超清藍牙音頻標準的支持。
  • 前置的 1600 萬像素相機,美顏效果很不錯,毫無意外地沒有背景虛化的支持。(此處沒有樣張)
  • 沒有立體聲揚聲器是 5T 的一大缺憾。響度有餘,音質欠佳。
  • 5T 依然使用了 5 上的線性馬達,震動感更細膩,沒有了 3 上的那種粗枝大葉的「廉價感」。
  • 部分應用可能會因為「全面屏」的關係無法正常工作,升級到最新版本一般都能解決問題。
  • DASH 閃充依舊很快,續航方面也令人滿意。外出三個多小時,期間頻繁使用手機 + 拍照,剩餘電量 61%,提示還能再使用五個小時,感覺終於不「尿崩」了。

總結

拋開它與 Oppo R11s「曖昧」的關係以及比較「大眾風」的外觀設計不談,OnePlus 5T 在這一個多星期的體驗中,給我帶來的印象不錯。

如果非要找一個詞描述它,我會用「趁手」。無論是「全面屏」還是「雙攝」,都並未僅停留在噱頭之上;而那些諸如人臉識別的功能,實際上手後的表現也令人驚喜。這是一台能夠滿足你幾乎所有的日常用機需求,並且體驗還不錯的手機。

OnePlus 5T 的兩檔售價分別是:6+64GB 版本 2999 元,8+128GB 版本 3499 元。 值得買嗎?比起那些動輒四五千的旗艦級產品,它還有著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屏幕與攝像頭這些方面。但如果你最近的換機預算恰好在 3500 以下,且不太在乎缺乏獨特性的外觀設計以及近原生的操作系統,這會是我最推薦的新機型。如果你看重開放以及第三方 ROM,或許這也是最適合你的「全面屏」之一。

在同等價位的機器上,OnePlus 5T 是值得考慮購買的「全面屏旗艦」。


利益相關,米粉,手持1+3t。

1+5t是為數不多的亮屏充電速度快的手機(用11個月的3t,0電量關機充電27分鐘百分之70,開機充電速度也不慢,qc快充亮屏速度會慢下來,小米也是,尤其是三星。s8在某些條件下(如高溫)充電只有12W甚至更低。),類原生安卓更新版本快(不知道官方升不升級內核),性能配置最新(8glpddr4x+ufsrom+835滿血)。保留我覺得無所謂的耳機孔。

但是性價比嘛。。線上對標小米還是有點吃力,我的錢都是幸苦掙來的,我選擇我認為能接受當中最便宜的。快充類原生安卓以及耳機孔我都不在乎。

而且3t在我手裡也是有不少毛病。不細談了。

回複評論不能發圖。

偶爾也出現電信卡讀但聯通卡就是不讀,前一秒好好的。卡槽動都沒動。(我可不至於就插一張卡然後騙人去黑一加)


一加5T 消費者報告 視頻

手機銷量大,廠商才能掌控供應鏈,才有成本話語權,才有利潤,才能支撐產品的創新的改進,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是發展必然,幾年內行業只剩三、五家大品牌的預言並不過份。所以產品是否足夠優秀,就成了一加、鎚子這樣統計份額被歸到「其它」類小廠商們能否抓緊最後時間起量上岸的命門。

外觀:

一加只做一條產品線,一年只做一款旗艦機的戰略非常務實和明智,今年6月發布完一加5之後,剛剛推出的一加5T是一款升級半代的改進款。和一加5相比,同樣是磨砂質感的一體化金屬機身,同樣拋磨的細膩程度、精心設計的貼合曲線,以及都鍍了一層AF膜,延續了一加1上宣傳的類「BabySkin」的觸感,除了有些滑之外,是我摸過手感最好的金屬機身的手機。天線條填充在頂、背面的過渡處,與周圍色差很小,非常隱蔽。

本代產品最大的變化就是正式升級為18:9的全面屏,以及因正面空間被擠占而移到後面的指紋識別。此外長、寬多了1%,重了6%。我們評估全面屏程度用的尺度是平均邊框,因為屏佔比指標算起來比較複雜,比如圓角投影面積如何計算?導致各家算出結果不盡相同,而且屏幕尺寸越大屏佔比越佔便宜。

平均邊框相對好算,對於矩形18:9的手機就是把邊長平均分成六等份,然後用上下外框減內框加上兩倍的左右外框減內框除以6,當然遇到美人尖或劉海兒要單獨算。以這種方式計算出一加5T的平均邊框是5.5mm,在近期春筍一樣冒出的全面屏中處於相對落後位置,我的感受是5.0之下才會讓人有些驚艷的感覺。5T的額頭9.8mm其實比堅果Pro2額頭的9.2更寬,不像發布會展示那樣的吊打,而側邊框還要比堅果Pro2粗了不少。

一加是最早採用USB TYPE-C的廠商之一,但在耳機孔是否保留的問題上又相對保守,這符合消費者利益的,你手上最愛的3.5mm耳機可以等藍牙耳機滿大街平價以後再換。但就此導致了底部雜亂擁擠不太講究,僅保留了單揚聲器,不僅外放音質變差,玩遊戲或看視頻時,擋住時聲音巨小、變個手姿又一下子吵到旁邊人。另外提醒大家5T的雙SIM卡槽不支持擴展SD卡,所以最好一步到位買128G版本。

不少人嘲笑一加與OPPO外觀太過相近,甚至殼膜通用。很多評測機構像以往一樣,拿到一加5T評測樣機之後被囑咐——「千萬不要提OPPO」。太好了,我們就重點聊聊這事。

眾所周知,從歷史淵源上來說,這兩家一脈相承,只是各自操盤團隊都希望能獨立闖出一片天下,複製前人的成功,所以才不願意在輿論上有過多聯繫,但是「扶上馬,送一程」這種事在暗中怎麼可能少得了呢?如果沒有OPPO幫忙,光處理一加X的庫存就夠傷元氣的,以單獨一加的體量在供應鏈上不可能有太多話語權,所以成本佔大頭的「幾大件」——屏幕、攝像頭、內存、存儲時值今日仍和OPPO共同採購,除此之外兩家都對自己的產品都有各自的主導權。這的確給一加5T帶來了穩定供應,以及在手機普遍漲價的趨勢下還保持了不錯的性價比等好處,也導致主要按鍵和元件的位置以及主板布局確實非常相似,但細看區別也有:一加5T特有的三段模式選擇鍵,音量鍵偏下且單段,過渡曲線部分相差也較大,指紋的形狀以及攝像頭和閃光燈的位置不同,這些導致後殼雖能套上,但不很貼合,前膜因為聽筒開孔和邊緣2.5D弧度不一樣而無法匹配,膜殼都無法共用。內部多NFC之外還多了能夠感受環境色溫、實現屏幕全局閱讀模式的感測器。

這種大體類似,細節不同,不太可能是出自降低成本的考慮,因為外觀模具肯定要重新開,主板也要重新設計,但說它們之間沒有借鑒和模仿我是不信的,合理點的推測是:一加在一些自己看重的功能點上,也就是發布會上強調過的那些,還是能有自己的堅持,但除去這點,就隨OPPO而去,怎麼方便怎麼來了。

系統及性能:

氫OS也是因為全面屏而取消實體按鍵轉為虛擬按鍵的一例,不過振動觸感非常廉價。體感手勢是一加一個特色,三指截屏、雙擊亮屏,以及在黑屏下畫字母以觸發相應的操作,背部指紋划動下拉通知手勢千萬不要開啟,橫屏玩遊戲時經常誤出通知欄。系統修改了默認的安卓字體,一加瑩黑字體有點像雅黑,胖胖憨憨的。

系統支持兩種桌面模式,一是默認所有應用圖標組織形式分為桌面和抽屜的一加桌面,以及更像iOS、所有應用都在只在桌面展現的氫桌面。一加桌面更適合習慣原生安卓的國外用戶,國內廠商的UI多是為了解決原生自由度太高、圖標雜亂,缺乏管理的問題,所以國內用戶可能更傾向用邏輯簡單一些的氫桌面。氫桌面的關鍵詞就是「簡潔」「克制」,比如邏輯簡單到全是同級圖標,連常駐欄都沒有,壁紙也只有首頁的上邊一半,其它頁全是純色或極度模糊的背景。雲服務只能同步電話聯繫人,不支持照片,安全中心攔截垃圾電話簡訊可以,但清理廋身功能就免掉了,如果你想要什麼大爆炸、傳送門、語音助手、或者是讓AI幫你做點事,一加上統統沒有。這也讓一加系統素有性冷談之說,這麼做的目的倒不是一加懶,而它想做另一面——給你最「快」的操作體驗。素雅給人一種無負輕裝的感覺,並且一加5也常年佔據各跑分排行榜的首位,更加強化了這個標籤,我們今天就深扒一扒一加的這個「快」。

首先在安兔兔的跑分中,一加5T和一加5都是18萬左右,似乎是比同是835的小米6多個幾千分,但其實小米6因為不明原因關掉一核所至,而小米MIX2照樣跑18萬,所以分值不能說明一加5T比同配其它機型做了特殊優化。

應用打開速度比別人快已經成了每個廠商發布會保留項目了,在我們實踐的過程中發現重啟清內存後,一加5T比小米MIX2在打開應用速度快了幾毫秒,很難感覺得到,但打開已經駐留在內存中的程序時,總感覺一加要快一些。仔細觀察發現,小米的應用打開動畫是彈出,而一加是谷歌原生的揭開,給人一種應用彷彿早就打開好了在那裡等著的錯覺,實際最終完成的時間是一樣的,這可以說是取巧的做法。不過實踐中感覺一加的內存駐留優化得較好,應用被殺死的機率較低,切換時實際體驗上確實也快。

一上手,你會感覺一加5T的人臉識別速度非常快,相比之下華為Mate 10和堅果Pro2簡直太慢了,跟iPhone X一個級別了。但仔細觀察同樣發現,更多原因由於一加比別人少顯示一個界面以及去掉了過渡動畫,直接把系統內容展現給你,和同樣去掉了界面和動畫的VIVO X20相比,一加5T還慢了那麼一點點。

關於安卓陣營的人臉識別我多說幾句,全面屏導致指紋後置很難忍,但如果能有抬起或雙擊亮屏後緊跟人臉識別,解鎖過程就非常快速方便,完全不用擔心指紋後置了。由於缺乏3D景深,安全性上遠不如iPhone,不過跟錢相關的支付層面必須要用指紋,但在手機開屏上加道鎖我們主要在防誰?我覺得更多的還是提醒身邊朋友同事們非禮勿視,避免不經意的小尷尬,從防君子不防小人的角度來說它跟法院封條一個性質,安全性只要達到了如果有人破解就可以被定性為惡意犯罪的程度就行了,更重要維度的還是速度和方便性,此外絕不能虛假宣傳,提醒用戶這個有破解風險反而對消費者更好。

一加5T支持雙擊亮屏,識別方案與多數安卓一樣是曠視的解決方案,正、反、橫向識別率都較高,通病也都有,左右角度支持較差,車載時和平放桌面時要探下頭,早上睡眼朦朧和表情崩壞時通過率低。整體而言我對一加5T的人臉識別還是接受和滿意的,只是它在「快」上所用的手段,並不高深。

在遊戲真正硬實力的比拼中,用對配置要求較高的網易吃雞類網遊荒野行動舉例,我們儘力完成同樣一個場景,去年的小米MIX1高通821是這樣的幀率,完全無法玩,高通626的堅果pro1是這樣的,660的堅果Pro2是這樣的,安兔兔同樣跑一萬七千多華為mate 10的麒麟970則非常糟糕,一加5是這樣,5T是這樣,同樣是高通835的小米MIX2是這樣。從中我們得出幾個結論:1、新手游對性能要求還是挺變態的,2、手機性能無用論是錯的,想玩明年流行的遊戲買個性能好點的還是有必要。3、626是垃圾U,660才是神U。4、麒麟970無論跑分有多高,實際效果都比較尷。5、一加5T性能跟半年前的一加5沒有提升。6、也是最重要的結論,遊戲表現仍然是配置說了算,一加所謂的神優化,更多表現在系統應用表現層。

屏幕怎麼樣?

總有一些聲音質量一加的屏幕,我們之前出過一個小片兒做解答。

我的感受是再加一句:從LCD過渡過來的人,用起來還是會難受。但這也是所有OLED的通病。一加屏幕之所以被人詬病,可能是因為一加是繼三星後第一個把OLED屏手機拉到相對主流價位的廠商,再加上品牌較小,很多剛從LCD換過來的人不適應歸罪於品牌導致的。

相機部分

一加 5T 此次在雙攝的配置上有比較大的變化,不再是廣角+長焦,而是採用照搬 R11s 的雙攝方案,兩顆鏡頭都是 f1.7 等效24mm的廣角,1600 萬像素+ 2000 萬像素,都沒有光學防抖;都是彩色感測器,都來自索尼。

之所以放棄長焦,理由其實很簡單,之前屏幕不擠占相機模組空間,而全面屏佔據了縱向空間,長焦鏡頭模組本身又比較厚,為了不讓攝像頭突出手機太多,只好採用比較薄的廣角鏡頭。但就算是這樣,5T 的攝像頭還是比 5 更突出。

取消掉長焦攝像頭後,最直接的變化就是使用兩倍變焦時,由於是將 1600 萬主攝的畫面裁切,畫面的解析力顯著下降。解析力明顯不如有長焦的手機,甚至也不如同樣是雙廣角的華為,和單鏡頭手機處在同樣的水平上。我也嘗試了開啟 HQ 模式,但是這個模式疑似只是個擺設,開啟之後圖片解析度沒有提升,圖片體積也沒有提升,畫面解析力自然也完全沒有變化。同樣方案的 R11s 解析力一樣,只是後期加了 20 噸銳化。

副鏡頭當然還可以用來配合主鏡頭來實現人像拍攝時的背景虛化,5T 的人像主體亮度更高,但因為雙廣角的配置也帶來了之前並不存在的廣角畸變問題,總體而言比前代有進步,但是相比oppo,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極限弱光的情況下,拍照時會切換到副鏡頭,並且把四個像素拼在一起當作一個用,提升進光量。這就相當於把一個 2000 萬像素的感測器當作 500 萬像素的感測器拍一張照片,隨後再插值回 2000 萬像素。

這樣一來亮度上來了,追上了幾個有光學防抖的機器,但是解析力上卻明顯不如其他機型,甚至不如自家兄弟 R11s。可以說,與其用這個副攝來提升暗光,還不如給主攝加個光學防抖來得實在。

最後還有一個小細節,一加稱 5T 在第三方軟體調用視頻功能時會自動使用副攝像頭,是因為在社交網路上傳播視頻,亮度比解析力更重要。這一點我們認同。但是經過測試,除了微信會用副攝像頭以外,微博、淘寶、一閃、VUE等軟體還是會直接用主鏡頭,看來這還是個微信獨佔功能。

到這裡我們幾乎否定了一加 5T 副攝像頭的存在意義,接下來我們看看它主攝的表現,挑重點說:

白平衡:一個字,賊綠;倆字,比小米還綠。R11s 就完全不綠。

暗角,仔細看還有,而且比 R11s 更嚴重。這毛病已經好幾年沒在手機上見過了。 5T錯就錯在暗角還沒有重到一眼看上去就覺得有「德味」的地步,平時不拍純色的景色,幾乎不會察覺到。

閃光燈人像,可以說「教科書級的差」。前景過曝,背景欠曝,拍了好幾張都是廢片。我們不要求你像 Pixel 這樣前後都完美無暇,起碼你也得和 R11s 一個水平吧?聊以慰藉的是比 MIX2 這種抽象派藝術效果還是更收斂一些。

視頻防抖:沒有光學防抖,一加5T的電子防抖效果依然很牛!似乎一加 5T 也只有視頻防抖這塊能比 R11s 更好了。對比目前頂尖的 Google Pixel,鏡頭移動時還是會有些機械感,不太自然。

總體而言,一加 5T 的相機對比前代,在暗光的亮度上有進步,在兩倍變焦的解析力上有退步,白平衡一如既往偏綠,表現不如R11s。副鏡頭由長焦變為廣角之後,唯一的作用就是在暗光下幫助提升了一點畫面亮度,即使是這樣還是不如單鏡頭加光學防抖的效果好。至此,我們對一加 5T 的相機評價是:中等水平,雙攝噱頭。

總結

一加5T的定位就是OPPO R11S在一些調校上更傾向極客向的產品,比如閱讀模式、多色彩模式、系統接近原生、精簡快速等,作為升級半代的產品,5T算是完成了既定預期,但評價產品好壞不是有沒達到預期,而是看競爭對比,下半年各家都發布了強有力的競品,一加5T單憑一個全面屏和人臉識別不是創新,不足以從機海中脫穎而出,自身的特點又從工匠精神的『不將就』,變成了「快」。其實快根本還是靠配置解決,系統優化終究表面,此外由於缺乏了眾多方便功能而換來形式上的快,真的值得么?所以一加5T是一款很容易被替代的手機,一加還是應該迅速在創新上做出成績,建立品牌的護城河,否則就算此時還有人會因為三千以內835加全面屏的恰當卡位而買一加5T,等有一天越來越多人因為小米的全面屏、鎚子的系統或華為的AI而願意付出溢價時,品牌就不復存在了。


「我們可能不一定擅長做產品,但我們擅長自打自臉」

(包括但不限於劉作虎,余承東,雷軍,羅永浩,黃章,李楠)
================================就今天的紐約發布會來看
一加5t本身在大部分功能上沒有太大提升
我覺得沒什麼好說的。
援引數字尾巴的帖子

但是這個絕對要點贊。
下面圖片中是劉作虎發在論壇上的內容

「由於定價,為了成本考量,我們用了上一代的高通的WCD9335的集成音頻方案,但為了用戶的體驗不被垃圾轉接頭(包括但不限於樂視,小米),音質較差,不支持aptx/LDAC的藍牙耳機或者充電不能聽歌這件事傷害,我們決定繼續保留耳機孔」

「即使我們保留了耳機孔,但並不代表就不去做無線音頻技術的支持,我們為之前的產品購買了高通的技術授權支持了aptx技術,後面我們將會為之前的產品和新的一加5T更新安卓8.0,增加對高通的aptx HD技術和Sony的LDAC技術支持」

「在成本考量同時為各種用戶盡量提供最好的音頻體驗。」
這個現在應該沒幾個廠商記得做這個了。
棒。
================================
PS:發現了知乎撰寫回答時的bug
如果第一段文字靠近圖片,回答中實際顯示會出現兩遍。
效果如下圖。
我的機型是pro6plus,安卓版本號安卓7.0,ui是最新的flyme體驗版。
我已以「意見反饋」的形式將此情況反饋給知乎,如果你們也有相關問題,請儘快將此情況反饋給知乎。
謝謝各位對知乎做出的貢獻。


補充一下,我不認為一加的產品本身有多麼大的短板,對於特定手機用戶來說它依舊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問題在於它逐漸偏離了一開始給自己塑造的形象和價值取向,變得越來越沒勁了。

原答案如下:
簡單說兩句,作為前一加3t用戶和現一加5用戶,對於一加產品的印象出現了如下的變化:
一加3t再怎麼被人說像htc的M7系列,再怎麼採用萬年不變的背部三段式設計,好歹這種方方正正的外形是一個真正屬於Android設備的設計,它還是有自己特色的。
而一加5除了性能和續航的常規升級以外,能吸引人的也就只有它特別多的刷機資源了,屏幕和前兩代產品相比沒有任何提升。
剛剛發布的一加5t則是讓人連評論的慾望都沒有。Never settle也變成了一句說說而已的口號。
誰有需要就買,否則的話市面上其他的選擇太多了。

以上。


先說一下一加5t的外觀吧。和一加5相比,5t的厚度是要厚一點點的,攝像頭凸起也多了一點,實際上一加攝像頭一直是凸起的反而這個影響不大(我一度懷疑一加手機殼賣點之一就是這個)。機身寬度相同,長度是要略高於一加5的,整體手感和一加5相差不大。其中,指紋識別放在了後面。

一加5t對於一加來說是必須推出的機型,為什麼這麼說呢?其主要原因有2。

一、全面屏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很多關於一加5t的評測,很多就是個一加5對比開機速度、啟動速度,最後得出快(慢)的結論;還有一種就是把參數報給你聽一遍,然後說一加5t最大的升級就是這塊全新的18:9的全面屏。在我看來,這些評測實際上沒什麼有用的內容。而一加5t的全面屏也的確是需要這種效果。

關於全面屏,小米Mix2被稱為指明手機發展方向,這個已經成為當下的熱潮。這跟共享單車、跟吃雞手游都是一樣的。當下火的就是這個,當其它廠商都有全面屏而一加卻沒有,這是不利於一加的。

全面屏手機里蘋果做的風險投資最大,因為他有話語權,也因此蘋果的問題最大,齊劉海和貓耳朵的設計問題很大,事實也證明蘋果這次創新帶來了很多問題,畢竟實驗階段,用戶其實就是小白鼠。小米的全面屏mix2攝像頭在下方,所以對於習慣自拍的用戶可能要反過來拍,而對於大部分廠商選擇的全面屏其實就是18:9的拉伸全面屏。比如華為mate 10 pro、vivoX20、oppor11s、堅果pro2。一加當然也是一樣的選擇。

對於一加的全面屏本身來講,還是1080p,只不過是塊加大的屏幕,個人認為這並不算一個大的改變,只不過目前的風向熱潮就是全面屏,所以媒體一說新手機就是全面屏。

而所謂的全面屏真的好么?我之前在酷安發過一個動態,說的是全面屏手機觀看視頻主流客戶端目前只有騰訊和搜狐視頻有適配。比如我在b站看一個視頻,實際上看的還是16:9的畫面,有的視頻網站採用的是兩邊拉伸填充,這樣會使得畫面比例不協調失真,也算不上適配,具體的大家可以自己檢測一下。

在遊戲方面,就拿最流行的王者榮耀吧,我認為適配王者榮耀有三個地步。第一個是適配全面屏,這點王者榮耀遊戲已經對一加5t等全面屏做好了適配,也就是所謂的視野更廣(對面看不到我,我卻看得到對面?)。第二個是高幀率的適配,一加5t和一加5一樣都是性能怪獸,遊戲運行一直是最快的,不過目前5t高幀率還沒有適配。一加官方表明12月中旬就會適配,他們優先適配的是吃雞遊戲荒野行動。實際上高幀率很多玩家並不會用到,畢竟高幀率會加大手機耗電等負擔,比如我基本上也沒怎麼用高幀率。第三個是王者時刻的適配,說來奇怪,小米4和一加3都是有王者時刻的,反而之後的新機型都不具備這一功能,即使有精彩的5殺時刻也不能痛快的分享,具體為什麼這個都沒適配我並不清楚。

另外全面屏手機沒有實體按鍵,這樣對於玩遊戲來說不用擔心誤觸問題。當然,一加5和5t都有免打擾功能,需要手動添加。

主要來說,一加5t的全面屏是當下熱潮,一加需要推出一款全面屏手機,實際上這個點也並不是啥大亮點,況且適配也是一個問題,雖然這是個時間的問題。

二、面部識別。

如果說全面屏是手機界掀起的表面風潮,那麼真正有意義的變革實際上是面部識別。不得不說蘋果是率先帶起faceID節奏的,當然安卓4.4開始就有smart lock的面部識別和貼身檢測等功能,但真正拿出來的還是這次全面屏的風潮。

之前就發現谷歌原生系統的面部識別比其它安卓機要快,可能是其它系統的不重視。現在全面屏導致指紋後移,面部識別用起來非常方便。

基本上拿起手機雙擊亮屏就能直接使用了,相對來說,指紋基本上很少使用了。當然指紋識別也是非常的快,在熄屏的狀態下按壓兩次指紋還可以快捷支付,支持微信和支付寶付款或掃碼。另外,一加5t的指紋識別也比一加5更加精確了,只需要一次錄用就可以了,之前的指紋識別錄用同一個手指幾次才能保證正確率。

所以說,如果一加5用戶真的執意要換的話,只有面部識別這個說的過去了。

以上兩點表明一加必須推出一加5t來應對市場。

三、關於A屏

很多人吐槽A屏辣眼睛,一加給的解釋是這是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一加逐步添加了Srgb和dci-p3模式。其中默認的發揮了A屏比較鮮艷的特點,srgb則是比較傳統的模式,怕傷眼睛的可以使用這個模式。dci-p3則是介於兩者之間,總的來說的確實是一個適應的過程。這次一加5t還添加了一個自適應的模式,也是給用戶多了一個選擇。這個自適應模式和一加的閱讀模式(kindle)一樣,起到了一個調節的作用。即使到了晚上也可以選擇合適的閱讀來避免疲勞。

四、一加5t的不足。

一加5t和一加5相比前面說過要厚一點點,因此手感要差一丟丟。

一加5t的外放和一加5相比是略差的,聲音也要小點。

一加5t的呼吸燈雖然可以調顏色,但充電的顏色不管你如何改變,它顯示的都是默認的藍色。官方解釋是當你使用一加快充的時候就會顯示藍色(那這個顏色設置???),實測的確是這樣。

一個算不得問題的問題,一加5t的百度輸入法默認皮膚變醜了(個人喜好)。

總得來說,當如果已經是一加5的用戶並不建議升級,畢竟一加5也停產了,而對於其它用戶來說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性能方面一如既往的強悍,對於一些外界的質疑相信我也都說的差不多了。


作為從一加1時代就比較鐵的一加粉,一加5T是我唯一一款沒有購買的一加產品——唯一一款,也就是說我連那個不是很成功的一加2以及一加X都特么買了……

其實我一直不是很喜歡——或者說很贊成——一加這種「一年一部」旗艦卻出兩部手機的市場策略,但個人感覺一加3T還不錯——畢竟一加3的續航的確是令人不是那麼滿意,一加3T畢竟升級了SOC,畢竟提高了電池容量——這對於大部分的手機用戶來說,可以稱之為解決痛點的升級。

一加5T呢?

電池?沒動。原來是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好在一加5——其實準確說是835的SOC的功勞——的續航還說得過去,所以你沒動就沒動了,痛點不解決,但還不算太令人失望。

全面屏——這個升級確實不錯。我說的是視覺上還不錯,實際體驗上,說實話,雖然我覺得「全面屏」這個玩意的「痛點」等級雖說高於「曲面屏」,但是其改變絕對算不上痛點——至多也就是個癢點——別人都有你沒有,最起碼看著「土氣」。一加5T的這個改變我個人還是支持的。

指紋後置——這個說的人已經不少了,打臉就是打臉了,劉作虎說啥也弄不回來了……

虛擬按鍵——我是堅定的實體鍵擁護者,不管谷歌官方怎麼引導,實際產品怎麼設計,實體按鍵的使用,是手機交互中最直接以及最符合用戶心理預期的, 但是全面屏下再用實體鍵——這手機就成鞋墊了,的確不好看,沒了也就沒了,雖然我喜歡實體鍵,但是這種不得已的改變,我個人還是持諒解態度的。

DAC——當初一加5上市的時候閹割了835配套的9341使用了820時期的9335,當時吐槽聲就一片——這事兒如果發生在別人那也就算了,發生在一加身上的確是有點不合適——你的Never Settle呢?一加5T加回來沒?不知道,沒見他說……

攝像頭——我還是第一次見攝像頭「升級」還倒著走的!說實話,這也是我沒買一加5T的最直接原因!我以為——我的確這麼以為——這次一加5T最差也得把主攝像頭的光學防抖加回來吧?沒有!不僅沒有,還把40mm(我記得是啊,忘了具體參數了)「長焦」鏡頭砍了!說實話,一加5這個長焦鏡頭我在外面使用的時候頻率絕對不低,最起碼其構圖,以及良好光線下其本身的像素數量都可以提供更好的拍照體驗,然而現在——沒了!至於其宣傳的夜拍改善——反正我沒覺得有啥本質的區別——畢竟你一加夜拍的「風格」一直都是死黑死黑的毫無細節可言的,真提手機夜拍——還得看三星S8、Note8、谷歌Pixel2……

2K屏——這事兒就不提了,沒意義。一加就認準1080p了,人家說了這個就夠用了,他們怎麼說咱就怎麼聽吧,一加3時期就罵差不多了。說實話以一加的操行,用這個我倒是滿知足的了,畢竟就他們那個功耗優化,真上2K屏,續航尿崩那真是分分鐘的事兒……

3.5mm耳機插口——這裡悄不聲地點個贊。

攝像頭凸起——我到底沒弄明白,你明明沒把一加5的光學防抖加回來,你的凸起程度怎麼反而大了呢?!

防水等級——不提了。

以前曾在微博發過一條:

遺憾的是,一加5T比起一加5——唯一的所謂競爭力也就是那個全面屏了……


我一直覺得這種硬上「全面屏」而沒有做出有效的交互邏輯優化的機子都長不了,後置指紋和虛擬按鍵並沒有能夠換來更好的外觀提升,反正soc也沒有升級,我還是留著5不換5T了


推薦閱讀:

全面屏手機為什麼都這麼貴?

TAG:手機 | Android手機 | 一加科技OnePlus | 全面屏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