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國家,一戰的地位高還是二戰的地位高?


西方紀念一戰是從反戰這個角度出發的。

一戰雖然是德國先挑起戰爭並且入侵中立國(奧匈帝國只是名義上的發起方,他和塞爾維亞還在對噴的時候,德法英早已經打瘋了),協約國有正義的立場,但是戰爭中造成的重大傷亡完全是因為己方政府的專制和愚蠢白白送死,正義性被大大削弱了。作為反戰的教材要比二戰更合適。

另外,一戰可以說是歐洲歷史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君主制國家是全世界的主流,一戰後各國要麼革命,要麼徹底架空君主。

連資本主義體制都被撼動,英國工黨是歷史上第一個靠民主選舉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奪取政權的社會主義黨派,要知道這時蘇聯才剛成立沒多久。

如果說是宣傳的話,西方國家肯定是更願意提二戰。

一戰是美國的污點,莫名其妙被卷進去,投入很大,戰後別說分贓了,連阻止大家分贓都不行。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下二戰之前美國國內關於是否參戰的論戰,全是用一戰來論證美國參戰必然吃虧的。

英聯邦也算是吃虧的,雖然英國是反德最起勁的,但是如果不是德國莫名其妙搶先入侵中立國,他根本就不可能讓陸軍參戰。偏偏英國陸軍還傷亡慘重。至於殖民地來的援軍純粹是被當炮灰了,別說印度人,就算澳洲和加拿大人民也很失望。

蘇聯早就給一戰定性了,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完全不應該參與,更別說後面差點被打到亡國。

真正願打願挨的就只有法國了,死多少人也是法國自己的事情,不去干德國最後肯定亡國。

二戰正好相反。

法國,只要大家能忘掉二戰,什麼條件我都願意答應。

英國堅決抵抗,歐洲全投降了,就大不列顛沒投降,這牛皮能一直吹到第三次世界大戰。

蘇聯,戰前還是純粹的負面形象,戰爭中把形象整個扭轉過來了,誰敢放屁直接一句話:如果不是偉大的蘇聯紅軍解放了歐洲,現在哪還有你?

美國,叫爹,快叫爹,現在!馬上


美國:一戰凡爾賽,站著如嘍啰。總有一天,我會告訴你們誰才是世界的主人!

法國:一切都是凱旋門的選擇。眼見自己起高樓,眼見自己宴賓客,眼見自己樓垮了。


英國:無論如何我,現在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王。


德國:說了三年就打完,三年之後又三年,31年了啊大佬,東普魯士都沒有啦。


在英國,絕對是一戰的地位比二戰高,英國在一戰的傷亡比二戰高的不知道哪去了。(這裡也主要說人員傷亡)

16/08 更新了關於虞美人的內容
利益相關:在英國念了七年書


機槍,毒氣,飛機,坦克等新武器的發明與應用,讓戰爭的殺人效率較之前有幾何倍數提高,新的總體戰策略讓更多的人能參加到戰爭中。在一戰之前在歐洲沒有一場戰爭能有一戰一樣如此巨大的傷亡,這給歐洲人民的心裡創傷是非常巨大的,以至在於這場戰爭所有人都以為不會再有大型戰爭了,還給了一戰一個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The war to ends all wars的滑稽名字,所以你以為英法之後搞什麼綏靖,還不是一想一戰范慫…

在一戰里有很多傷亡慘重的大型會戰,但對於英國佬最刻骨銘心的就絕對是索姆河戰役,英國在戰役發動頭一天就損失了~57,000人, 此時英倫三島總人口在4600萬左右,一天就損失了千分之一的人口還全是青壯年勞力Emmmmmmm你說傷不傷。

然後從總體傷亡上看,

一戰:
軍民死995,939 傷1,663,435(只計英國本土)
軍民死1,226,597 傷2,090,212 (全體大英帝國)


二戰:
軍民死450,900 (全體大英帝國)
(本土和受傷多少我懶得找了)

單從死亡人數來看,英國在一戰的人員損失是二戰的三倍左右(全體大英帝國),二戰更是有太平洋戰場,非本土肯定傷亡更嚴重一些。

雖然從國際地位來看,二戰後國際地位下滑幅度較一戰大很多(失去最重要的印度殖民地,蘇伊士運河危機被美國佬啪啪啪打臉),一戰之後瓜分德國和奧斯曼殖民地和領土反而讓大英帝國到了領土面積的峰值,但是一戰的人員損失實在是刻骨銘心。

(圖為一戰之後對於土雞和德國亞非殖民地/領土瓜分,綠色是英國新增殖民地/託管地,下面那個藍色的南非託管,不過南非也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現在每年11月11日(這日期對中國人來說確實蠻多槽點的……),都有國殤紀念日(Rememberancy day, 來紀念一戰停戰,所有人都低頭默哀一分鐘,我高中時每年還有軍隊的人來組織,全國鳴防空警報,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會在那幾天在領口/胸前佩戴虞美人(poppy,學名papaver rhoeas),以表紀念。

虞美人常被認為是罌粟花,其實兩個是很接近的物種... 和產毒那種罌粟(opium poppy,學名papaver sombiferum)都是罌粟屬的。

至於二戰紀念活動?少見的多… 也就偶爾能看到d-day的…

像公投小能手卡相戴的這種是最標準款的,90%都是帶這種的,也有很多種別的罌粟花裝飾。卡相帶著這個來中國還引發過外交糾紛,中方誤認這是鴉片罌粟,以為這是一種在侮辱中國的行為(鴉片戰爭)。

(女王的特供款式?)

還有幾乎每個村都能看到一戰的紀念碑,相比之下二戰就比較少見了。

(這我們村口的紀念碑,1920年立的,我才不信有人能認識這地方,底下還有追加的二戰和韓戰的銘文,講道理這我頭一次見到韓戰的紀念碑)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正中心藏下的無名士兵墓,和歷代英國國王和牛頓,達爾文埋在了一起。
正兒八經首答,求請噴_(:зJ∠)_
資料來自維基,圖google,侵刪。


一戰打掉了王冠,二戰打掉了歐洲

你覺得哪個高?

按理來說
法國應該覺得一戰高,畢竟一戰巴黎沒投降。但是考慮到兩百萬法蘭西青年被打成了田野花肥,以及1917年大兵變。。。
英國人應該覺得二戰高,畢竟二戰後沒落的大英居然混成了聯合國常委,還把內憂法國,外患德國都炸的稀巴爛;但是考慮到女王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獨立了。。。

德國人眼裡應該兩次都差不多,反正都是戰敗國;第二次雖說前腳拿下了巴黎,但是後腳又被蘇聯佔了柏林。。。
美國人眼裡兩次應該也都差不多,反正都是發大財,當然二戰後直接混成了世界霸主,還把日本打成了半殖民地。

唯獨毛子,一戰前拿著法國人的高利貸,工業勉勉強強混個歐洲第四,還被德軍打的吐血三升;二戰時已經是歐洲第一。
軍事上,一戰結束後,蘇維埃幾乎是割地賠款,還特么是被波蘭打的割地賠款;二戰打完那就是蘇維埃的滾滾鐵流解放歐洲,還覺得蘇聯工業差那是會被人家笑死;已然是公認的世界第二,冷戰雙雄。(如果德國算上奧地利,捷克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因此除了毛子,大家心裡對兩次大戰的印象應該是差不多的。


神奇女俠的胸大還是美國隊長的胸大?

------------------------------------------------------------------------------------------------------------
不好直接比較,首先是成分不同
一個主要是脂肪,一個還有很多肌肉
一個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霸權的狗咬狗,一個還帶有鮮明的反法西斯戰爭性質

其次是立場不同
直男肯定更喜歡前者,直女肯定更愛看後者
法國和中國都是兩次戰勝國,對兩次戰爭的觀感能一樣么?
至於德國……你們有種別上超級英雄啊!
ps:義大利說我也是兩次戰勝國,你們怎麼不提?


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絕大多數都是由一戰奠定的。

二戰不過是一戰的延續和清算罷了。


分國家。
蘇聯:無疑二戰地位高,一戰前沙俄綜合實力在歐洲遠不如英法,近不如德國。一戰導致沙俄下台,蘇聯成立,最終退出協約。怎麼看都不光彩。二戰前蘇聯工業越居世界第二,綜合第二或第三,蘇德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鋼鐵洪流絕地反擊赤旗插遍歐洲,贏得解放,戰後進五常,建立華約成為世界一極,無疑二戰地位高。
美國:應該也是二戰,一戰美國悶聲發大財坐地收錢,戰後華盛頓條約雖然肥了一把然而實際世界的主宰仍然在西歐。而二戰美國親自上戰場,羅斯福改革以後經濟復甦,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三年時間吊打日本,歐洲領導盟軍開闢第二戰場,軍事上原子彈爆炸成功,建立北約;政治上聯合國入五常,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
英國:應該也是二戰,一戰英國沒有直接面對 德國,傷害不大。戰後華盛頓條約還失去了海軍獨大的位置。二戰西線戰場面對納粹堅持不降,開闢第二戰場功勛卓著。戰後帶著日暮西山的英吉利成為五常,也算是可喜可賀。
法國:一戰,陸地上抵抗德軍,相比二戰一潰千里要好的多,也贏得了戰後分戰利品的極大話語權。二戰還好有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帶著法國跌跌撞撞混了個五常。綜上,一戰地位高。
德國:兩次都輸了,沒什麼地位高低的說法。

都是手打的,看官讀者老爺們給個贊吧(′▽`??)


一戰很難去界定正與邪,事實上,一戰是繼拿破崙之後,歐洲的君主制度國家對權利的渴望巔峰,除了加快了歐洲各個君主制國家的毀滅(奧匈帝國如果沒有一戰還能苟延殘喘),事實上對世界格局沒有什麼改變。
二戰更多的是對人性的啟發(尤其是納粹的反猶主義,日後就成為了典型的反面教材)。二戰相對一戰,更多的國家受到摧殘,更多的地方出現慘劇。說實話,一戰就是打的不夠疼,如果一戰有敦刻爾克和莫斯科保衛戰,有集中營有南京大屠殺,那人們的反戰情緒可能會更大。
總結一下,二戰才能被稱為World War,一戰更適合它在二戰前的名字——The Great War。


一戰結束了貴族統治,二戰結束了帝國主義國家殖民統治……


從一個較偏僻的角度——經濟全球化嘗試答一發。先說答案:一戰終結了1500年之後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二戰鞏固了經濟逆全球化的成果,二戰結果之一——冷戰體系崩潰後新的經濟全球化開始。因此從全球化角度,一戰二戰是經濟逆全球化的不同階段,重要性不分伯仲。

從地理大發現時代開始,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即廣大的亞非拉國家逐漸喪失了經濟的獨立性,轉而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甚至勞力產地和製成品傾銷地,位於全球經濟權力體系中的最下層。物理脅迫和科技碾壓下的不平等交換造成的顯著的資源和財富轉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極端貧困和不自由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情況一直發展到一戰才被部分終結。資本主義國家對殖民地的控制力從一戰開始大幅度衰弱,國家和民族獨立浪潮開始興起,以武力脅迫為推動力的全球化方式開始破產,經濟全球化體系開始動搖。

到了二戰後雅爾塔-冷戰格局形成,亞非拉的國家和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共產主義掀起了紅色狂飆,六七十年代席捲全球的共產主義運動和殖民地政治獨立最高潮時,以武力脅迫實現的經濟全球化基本破產(但科技實力等帶來的產業分工並沒有就此被打破),同時關於全球產業分工和不平等交換的反思和理論開始形成。


三戰非洲是戰勝國。要求謀其合法利益被列強蔑視...

叢林法則一直沒變。強者制定規則。弱者在忍辱負重中變強試圖挑戰規則


你必須理解一個關鍵的區別
一戰的結局與現在格局已經幾乎無關,它只是歷史的一部分了
二戰的結局依然在影響著現今的國際格局,這是一戰無論如何也超越不了的一面


評論比較有意思,大家可以看一下。
第一,二戰不是一場普通的爭霸戰: 德意日三國是反人類的,所以5月8日戰敗紀念日在德國也叫解放日--紀念盟軍將德國人民從納粹的統治下解放出來。不管你覺得有多滑稽,這在德國是政治正確的說法。而一戰誰好誰壞則說不清: 首先發動戰爭本身在那個時代算不算罪行就值得商榷,其次哪怕發動戰爭有罪,在當時那種複雜的結盟關係下,世界大戰的責任到底誰大也很難說清。

第二,德國史學界有一個理論: 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延續,即從1914打到1945,所謂的「第二次三十年戰爭」(der zweite Weltkrieg)。我覺得即便希特勒不屠殺猶太人,這個說法也十分可疑: 實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並沒有必然性。

老習慣,貼圖

在卡爾霍斯特拍的,德國在二戰結束後投降過兩次,先西線再東線,這裡是第二次投降的地點(這次儀式上是蘇聯人主導)。


一戰被稱為:The Great War


你要如何定義『地位』

兩者都是歷史事件,哪來的地位?

有多少人在對此進行學術上的研究?對後世的影響有多大?民間百姓對事件的知識有多少?

你要如何定義『地位』

要說對後世的影響,那絕對是一戰比二戰大,因為一戰也是引發二戰的原因。沒有一戰德國的債款就沒有納粹的崛起,就沒有二戰。所以二戰本身就屬於一戰帶來的後果

要說民間的知識了解,那就是二戰的壓倒性的大。現在或許有些老爺爺老奶奶還是活著見過二戰的人,說不定有些人家裡還有一個當年的老兵之類的。但一戰的那些算下年齡應該都死光光了

學術上的研究,嗯……這個問一下G老師的Scholar就知道,看一下雙方相關論文有多少。但論文又不意味著就不是灌水了

一般,畢竟我們都是不學歷史專業的民間人,我們也只有民間的知識了解。二戰對我們的影響應該比一戰大

我們看電影,像辛德勒名單那種,或者起風了那種,模擬遊戲那種,本質上都是二戰相關的題材。一戰相關的,有,但沒那麼多。畢竟二戰更近,有更多人會產生共鳴。而且二戰更現代,意味著技術更發達。類似於起風了(戰鬥機)和模擬遊戲(密碼機)都是建立在技術上的故事

聚焦在西方世界,伯明翰Thinktank科學館有一個噴火式戰機專門的展區,他們稱那是英雄。噴火的確是一代名機,我承認,那是偉大的。但是伯明翰科學館和我看過的所有英國博物館們都沒有給任何一戰的事物如此殊榮。這不僅是因為噴火和他的機師們在保護倫敦時的表現,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噴火活躍的年代離我們更近,而且一戰時他們的時代還都未成熟。就算一戰時有多偉大的名機,也會被後起之秀蓋去光芒

同理,當你說到德國軍事時,你想到的不是衝鋒槍,而是斯圖卡、閃電戰和各種動物名字的戰車。當你說到歷史上的各個時代的最強殺手鐧時,你不是想到毒氣戰,而是想到了廣島和長崎

不僅如此,每當你在新聞里看到猶太人的玻璃心又碎了一次,又要求別人道歉一次的時候,每當你看到奧地利又在吐槽矢車菊和希特勒故居的時候……這一切都在提醒你二戰的存在,而不是一戰的

在形容一個人窮凶極惡,100%的魔鬼的時候,我們會用希特勒來打比方(反之,再惡人也有好的地方的時候,我們也會把元首拉出來)在上歷史課之前,我們就知道希特勒是惡魔。相比較之下很多人在上歷史課之前連一戰怎麼發生都不知道,甚至只能從『有二戰就一定有一戰』想到一戰的存在

有無數電玩都以二戰為背景,瑞典Paradox製作的鋼鐵雄心系列,或者美國的Call of Duty系列……相比較之下一戰背景的作品說不定還不如大航海時代的多

這一切周邊,雖然不能用於歷史考證,卻都是二戰存在感的絕佳證明


一戰和二戰以及它們之間的戰間期,正值現代主義的鼎盛時期。所以我理解的這個時期就是舊秩序瓦解和新秩序建立的一個劇變的過渡時期。
一戰代表了舊歐洲——君主制的歐洲,貴族制的歐洲的幻滅,這個過程有濃厚的悲劇主義色彩。茨威格,艾略特等人對這種幻滅都有深刻的描繪。一戰把歐洲拉下了神壇。一戰帶來的是舊貴族,舊知識分子的輓歌,所以一戰之後的思想界有一股濃厚的意志主義和貴族思想。
二戰代表了美國和蘇聯,這兩個現代政體對世界的徹底控制。尤其是美國,這個以實用主義和芝加哥經濟學派為靈魂,發明了現代大公司和現代生產形式的現代帝國。奧斯維辛將舊貴族精神的殘餘掃得一乾二淨,二戰之後主流思想都左傾了,薩特的存在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二戰建立了現代的組織秩序。
兩次大戰地位都很重要,英法會更在意一戰,德美俄會更在意二戰,是因為各自在兩次大戰中得到和失去的都不一樣。對於整個世界而言,我認為應該把1914~1945看成一個連續的過程,這個時期的所有事件共同完成了一次社會、政治變遷,不是某一個事件單獨完成的。


威爾遜:今天我們來談談十四點。。。

美國國會:我不是我沒有求求你別再說了.jpg

開個玩笑,這位高學歷的總統遺留的威爾遜主義其實影響了美國很長時間的。


主要看戰爭創傷…


推薦閱讀:

戰術性勝利和戰略性勝利區別在哪裡?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為什麼提出並執行「三光政策」(日方稱「燼滅作戦」)的行動?
如果你穿越回二戰,成為大日本帝國的少壯派領袖,在可以決定國策的情況下,你會怎麼做?
如何評價二戰日軍將領牟田口廉也?
二戰中日本軍隊到底有哪些武器是一直保密到投降的?

TAG:美國 | 歐洲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