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公司交的稅比利潤還高?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學一點財務分析,更多「財務分析」討論歡迎關注。
稅是在利潤的基礎上收的嗎?還是在營業額的基礎上收的?如果我賣東西 本身賺的利潤很低 營業額看起來很大 會不會使得我交的稅比利潤還高?


很多稅跟你的利潤無關。

有些稅即使你虧損,它也存在的。

比如你買礦石要交資源稅,但你並不能保證用這些礦石生產出產品來一定會盈利。

比如你建廠要佔地,土地使用稅和耕地佔用稅就會產生,即使你虧損、停產,你也要交。

所以,當你利潤很低的時候,會發現要交的稅比利潤還多。


從老闆的角度來看,公司交的稅比利潤高,可能覺得挺離奇的,然後感嘆掙的錢都去繳稅了,也能夠理解這樣的想法。但是從財務人員的角度來看,公司交的稅比利潤高是正常的,而且很多情況下都會出現交的稅超過利潤,一方面是稅有很多種,有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城建稅、消費稅等等,另一方面如果你這裡的稅僅是指企業所得稅,那麼出現利潤不夠繳納企業所得稅也是可能的,利潤表當年虧損的企業交企業所得稅也是可能的。

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

1、除了所得稅外,其他稅種的繳納和企業盈利與否沒有關係。所得稅又稱收益稅,是指以各種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國內有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這裡的所得指稅務口徑利潤或者個人應稅收入。除了所得稅外,還有流轉稅(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等)、財產稅(擁有就得交稅,有車輛購置稅、契稅、曾經沸沸揚揚的「房產稅」等)、行為稅(如印花稅,2017年1-6月炒股票的人貢獻的證券交易印花稅就有618億)、資源稅(如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等,怪不得房價這麼高)。介紹下一般企業繳納金額比較大的主要稅種:

(1)企業所得稅。企業有盈利,要按照稅務口徑的應稅利潤的25%繳納企業所得稅。軟體、特殊區域等特殊企業所得稅優惠。

(2)增值稅。日常經營中買賣商品、服務的行為,按照增值的部分的17%、11%、6%、5%等繳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照銷售額適用3%的徵收率(不是增值稅率);

(3)消費稅。捲煙、酒類、高檔化妝品、小汽車、摩托車、成品油、實木地板、木質一次性筷子等15個稅目徵收消費稅。有的稅率相當高,見下表。

(4)關稅。對不免稅的進口商品徵收,是國家的重要的稅收來源。自大清朝就有洋人把持海關徵稅以償還外債的事情。

所以,有以上這些稅,公司交的稅比利潤高不是正常事情嗎?

2.企業所得稅稅率是25%,享受優惠的企業比這個低,也就是說25%是上限,那為什麼會出現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比利潤表的利潤高呢?這裡就涉及到會計工作的專業性了。這是因為會計核算下的利潤和稅務口徑下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利潤不是一回事,那是公司的利潤表錯了嗎?當然不是,因為稅務法規對各種可扣除的成本做了各種約束,導致企業發生的部分費用發生後只能在會計上列支為成本費用,但是稅務上並不認可。以下這些只能按照稅務口徑的限額作為成本,包括但不限於:

(1)招待費只能按照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千分之五)。

(2)福利費超過工資總額14%提取的範圍,職工教育經費超過工資總額2.5%提取的範圍,工會經費超過工資總額2%提取的範圍,不可以稅前扣除

(3)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不可以稅前扣除

(4)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費,不可以稅前扣除。

(5)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不可以稅前扣除

(6)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超過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範圍和標準內,不可以稅前扣除。

(7)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提取的用於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准予扣除。上述專項資金提取後改變用途的,不可以稅前扣除。
(8)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可以稅前扣除。
(9)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不可以稅前扣除。
(10)企業所得稅法所稱讚助支出,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各種非廣告性質支出,不可以稅前扣除。

除以上種種,還有由於企業會計估計的不同,會產生對資產使用年限短於稅務規定多出的折舊費,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等都不能作為當期成本費用列支,這樣會導致會計上成本費用大於稅務認可的成本費用,從而稅務計算的利潤高於會計報表的利潤,在稅務口徑企業所得稅應稅利潤達到會計報表利潤4倍或以上時,就會出現利潤都不夠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情況。

以上是

----2017年8月25日補充評論中的幾點信息------

評論1、我都直接把稅錢捐慈善組織,然後抵稅。

回復:捐贈在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可以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可以不是從稅款中扣除。例如:當年捐贈100萬元,扣除捐贈後利潤1000萬元,沒有其他任何所得稅調整項,則應交企業所得稅1000*25%=250萬元;當年捐贈300萬元,扣除捐贈後利潤800萬元,沒有其他任何所得稅調整項,則應交企業所得稅(800+300-800*12%)*25%=251萬元。捐贈有什麼用?應該可以看清楚了。

評論2:流轉稅佔大頭,雖然看似比利潤高,但實際上企業並沒有實際承擔,最終還是購買商品或者服務的消費者承擔了所以的稅負。

回復:流轉稅轉嫁給購買方是有這種理論,有這個說法,但是實際上流轉稅能轉嫁給購買方取決於轉嫁後需求(購買能力和購買意願)沒有變化,否則就是不能轉嫁。我舉了例子:造磚(不說搬磚),假設泥土成本0,機械折舊1元/塊磚,人工工資5元/塊磚,市場價出售6.2元(含增值稅0.9元),每塊磚虧損0.7元。如果是增值稅能轉嫁給買方承擔,那麼賣方就可以不考慮增值稅的影響,事實是如果賣6.2元(不含稅)/塊磚,市場根本沒有人買,這時賣方就要考慮降至6.2元(含稅),實際是賣方承擔這個稅才有人買,雖然票面上是寫了稅款0.9元,並向購買方收了這個款。

還有各種稅都能轉嫁的例子:買房子的凈得價,房主應承擔的增值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契稅、印花稅等都有買方承擔;演藝明星出場費是凈收入,明星是看到邀請方出具了稅務局的個人所得稅納稅證明才會出場。


題主對稅務的知識了解的不是很充分,稅不僅僅一種,而是好多種,以我司一張常見的稅務報表(營改增以前的格式)為例:

而題主理解的稅,其實僅僅是其中的「企業所得稅」,除了該稅種與利潤掛鉤以外,其餘的稅種都是和利潤無關的。

大部分稅種都與營業收入掛鉤。

除了企業所得稅,對於一般企業來講,最重要的稅種是增值稅,增值稅雖然和收入掛鉤,但是可以抵扣的,也就是說你銷售出去的金額,在實際納稅的時候,可以按比例抵扣掉,這樣基本能保證你沒有盈利的時候不需要繳稅。

而其他的各種稅費就不能抵扣了,還好比例不會太大。

在實體經濟嚴重下滑的當下,很多企業盈利率都不高,繳納的稅金高於利潤已經是常態了... ...


為何很多企業的採購成本比利潤都高?

稅本身屬於企業的一項成本,所以比利潤多是很正常的,更所以去做稅收管理是能夠帶來是實在在的經濟利益的,特別是業務形式多樣複雜的大中型企業。增值稅?你在確認收入的時候就已將增值稅從收入總額中扣減,此為價稅分離。企業所得稅是基本不可能比利潤總額、凈利潤高的。


看到這麼多人給萬稅洗地我就放心了,這樣可以儘快摧毀實體經濟,達到全民皆貧的偉大目標的日子快到了。

因為知乎太多沒做過事情的白塔里的小白痴了,我就多說句廢話吧。

竟然一幫人在那說什麼價外稅價內稅,狗屁的文字遊戲你還真信。所得稅好賴還是錢到口袋了再交,萬稅萬稅萬萬稅可是開了票就得交,管尼瑪錢收到沒收到。咱且不說這些現實的問題,就說一個心理影響,我頂著雷籌資金辛辛苦苦找客戶求爺爺告奶奶的跑審批起早貪黑的抓生產,尼瑪幣的回頭一看全征了稅,WTF,我還開什麼工廠啊?我養著幾十個工人鬧了半天還是我的鍋是吧?保大企業殺小微企業這種奇葩政策也就在這個奇葩國度能堂而皇之的執行。現在是壓著不讓小微企業破產,等到扛不住那一天,各位公務員們記得你們轄區失業的人是哪來的。


交稅比利潤高不是很正常的事么?

一個企業,每年交幾十萬個稅,幾百萬社保,幾十萬增值稅,幾萬附加,幾十萬企業所得稅,這些加在一起比幾百萬利潤高多了。。。

太多企業交稅比利潤高啦!!!


除了所得稅,其他都相當於成本費用來的,而所得稅不可能超過利潤。所以你的問題沒有意義。


以製造型企業為例,以比較理想的情況估計:

某公司的年營業收入為10000萬,毛利率按30%算,它的營業成本為7000萬,假設這部分成本中的70%(主要是原材料、機物料消耗這些)可以按17%抵扣,那麼應向稅局繳納的增值稅=銷項稅-進項稅=(10000-7000*70%)*17%=867萬

這家公司的稅後利潤率按10%,所得稅按25%,那所得稅費用=10000*10%/(1-25%)*25%=333萬元

那增值稅+所得稅=867+333=1200萬元,而凈利潤=10000*10%=1000萬元,這裡都不用考慮其他稅費,僅僅是繳納的增值稅和所得稅費用就高於利潤了!

當然,企業實際的稅務情況會比上面這個例子複雜得多,比如會有很多影響應納所得額的調整項,有增值稅的多口徑稅率的問題,還有消費稅、房產稅、城建稅等其他稅種存在的問題,但是企業的凈利潤低於所繳納的稅費依然是很普遍的事情,這一方面和企業的經營情況、所處行業有關,另外是國家稅制的問題。

企業要活得好,就要開源節流,開源是指打開市場、增加銷量,節流就是節約成本費用,稅的問題其實就是節流的問題,讓自己的業務開展合法、合理得避開一些高稅區,是節流的一種手段,是值得企業花些功夫去做的。

PS:按世界500強的榜單: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 - 財富中文網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中國高速增長的華為(排名129位)2016年的年營業額是63000百萬美元,凈利潤還不到6000百萬美元,凈利率其實是不到10%的,而其他企業的盈利水平就更弱了,比如東風汽車排名高達81位,但凈利率只有2%不到。就連那些壟斷型企業也不容樂觀,比如國家電網世界排名第二,但利潤率只有3%,但是它繳的稅肯定是遠遠超過這個3%的。


居然有人邀我。

1、粗略的說一下,先不管計入管理費用的各種稅費(2016年5月之後這些稅費大多計入稅金及附加科目),就先說增值稅,增值稅按照其理論上的意義就是針對增值額課稅的稅種。增值額又是什麼呢?一般(簡單粗暴的)情況下可以看作是銷售毛利。

在2017年財稅37號文頒布之後,自2017年7月開始,我國增值稅率(不包括徵收率))存在三擋稅率6%、11%、17%。為了方便說明,假設進項稅率和銷項稅率一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簡單粗暴地將增值額也就是上述的銷售毛利乘以增值稅率),實際繳納的增值稅就等於銷售毛利*增值稅率(6%、11%、17%),你還要根據繳納的增值稅繳納城建稅及附加,那麼實際繳納的增值稅和城建稅及附加=銷售毛利*增值稅率(6%、11%、17%)*(1+城建稅及附加稅(費)率)。

結論:假設你們公司的增值稅率是11%,這時候你實際繳納的稅費已經超過你們銷售毛利的11%了。

PS:我們這裡對比的是稅費和利潤的關係,但我們知道增值稅是不體現在利潤表上的,所以隱形中,你掙得錢有大於毛利的11% 的數字貢獻給增值稅啦,只是你的利潤表不知道。雖然如果我們更嚴謹一點,增值稅作為價外稅,我是可以轉嫁給我的下游企業的(我賣給你的貨物是多少錢就是多少錢,再根據這個價格另外向你收稅點),並不影響我掙錢。但是無論你怎麼轉嫁,這個數字始終和你的增值額是存在比例關係的。所以第一點的假設依然成立。

2、你還有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車船稅,這些都是企業較為常見的稅種,金額一般不大,如果自有房產價值較大,房產稅額可能會高一些。房地產企業還有土地增值稅,這個是大頭,土地增值稅執行超率累計稅率。是我國唯一一個執行超率累計稅率的稅種,也是針對增值額課稅的稅種。 超率累進稅率即以徵稅對象數額的相對率劃分若干級距,分別規定相應的差別稅率,相對率每超過一個級距的,對超過的部分就按高一級的稅率計算徵稅。 稅率為30%-60%。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百度一下。

3、回到我們的銷售毛利上來,企業經營的過程中花錢的地方多啦,體現在利潤表上就是銷售費用(假設為毛利的40%)、管理費用(假設為毛利的30%)、財務費用(假設為毛利的10%),有的企業還喜歡搞搞投資,還有投資損益、公允價值變動這些,其中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是大頭,這兩個費用的子項,有的是一定會發生的支出,比如折舊、房租、人員工資,有的是會根據經營狀況變動的支出,比如說運費、傭金這些。

有的企業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的數字很好看,是一個大大的正數,然後扣除銷售費用、再扣除管理費用什麼的,一路扣下來變成負數地一點也不稀奇(當然這個負數的有沒有水分就很難說了),在稅前利潤為負數的情況下,你拿這個數字和固定發生的稅費比大小,肯定比不過啦。即使稅前利潤不為負吧,我們前面說了,你固定發生的稅費相較於毛利是大於毛利的11%的,而你的稅前利潤未必有毛利的一層大小。然後再發生個罰款(營業外支出),再交個所得稅,變成了數字更小的凈利潤,你交的稅大於你的凈利潤真是太正常的事情了。


答案一:
某三流明星陪shui
床技再好
顏值不夠演技還差
最多保ta不出局
然而ta還是三流明星
要當明星還得陪shui

答案二:
大多情況下,你看到的利潤也許是個假利潤(滑稽)


已經有很多詳細答案了,本答不嚴謹,只為逗平時辛苦伏案工作的財稅人士們一樂。

若沒樂

----請到重慶來打我呀


請不要把附加稅跟利潤扯上邏輯關係。
老闆沒財務知識,你也傻逼?


上財務課的時候,老師說這個叫做依法死亡。


如果你知道所得稅和流轉稅,那這個問題就可以關閉了。


我覺得問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不明白什麼是會計意義上的利潤。舉個實際存在的例子,企業今年一共繳納了十元的印花稅,但是利潤是虧損一萬元,奇怪么?


目前沒記錯是18種稅 有個明年開徵的
只有所得稅和利潤相關
而且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和會計利潤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所以交稅多少和利潤沒啥關係呀


企業交稅,除了所得稅.有的還要交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等十幾二十個大大小小的稅種.把企業的行為,企業的資源,企業的所得,最後還把股東個人的紅利所得都收了一遍稅.而且稅務機關在收這些稅的時候,解釋權還在他手上.這樣下來.企業的整體稅負佔到收入(不是利潤)10%-30%之間,所以企業的毛利率要是沒有達到50%,那稅絕對就比利潤高!而且就算企業的毛利率達到了50%,相應的期間費用還不能太高,所以現在實業的大佬都在吐槽國家稅收太高,企業負擔太重,專家稱之"死亡稅負"的嘛.


這是在稅管員那拍的增值稅稅負表

以最簡單的商業企業為例:
1.企業簽購銷合同,要交萬分之三的印花稅。
2.日常經營中買賣商品、服務的行為,按照不含稅收入的17%、11%、6%、5%等繳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3%。(一般納稅人可進項抵扣,小規模不可以)
3.交了增值稅,還要按增值稅額12%交附加稅。
4.交員工的社保五險一金。
5.企業有盈利,要按照稅務口徑的應稅利潤的25%繳納企業所得稅。 (軟體、特殊區域等特殊企業可以享受所得稅優惠。 )

還有些企業要交消費稅、關稅等。

現實生活中很多中小企業的毛利率要承擔1-5的稅就很吃力了。假設毛利率不高,交給國家的錢自然比利潤大。


ps:企業交的增值稅達不到或接近稅負率,稅局很快就會找上你麻煩,一般次年要求轉出上年進項稅,要你補稅達到或接近這個行業的稅負率。
倒霉的遇到上游企業出現問題,發票失控什麼的,又要要求你進項稅額轉出。假設以上情況你乖乖配合轉出,除了補交增值稅不說,還要補交附加稅,滯納金(增值稅*天數*萬分之五+附加稅*天數*萬分之五)


這不正常嘛?怎麼,你想賺的比國家多?


謝要。上面寫得很詳細了。

我就打個比方吧。稅收有些類似生活中的必要大部頭開支,比如房租、物管等等。不論你收入多少,就是沒收入,這些都必須乖乖繳納(房產稅、土地稅、印花稅等)。如果你(企業)本身賺很低(刨掉個人開支),工資看上去還不錯(營業額很大),但其實最後剩下的錢可能都不夠貢獻給房東、物業、稅務局。你說交的稅不比賺的還高么?

稅是在利潤的基礎上收的嗎?還是在營業額的基礎上收的?如果我賣東西 會不會使得我交的稅比利潤還高?


這不很正常,很多行業在我國的成本確實很高,前段那個做玻璃的企業不是跑國外了么,還遭人一頓批 都是沒辦法的事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營業稅會導致重複徵稅?
同樣的年薪,哪種發工資方法納稅少?
印花稅有何作用?
如何評價《老會計的14個經驗之談》這篇文章?
稅收徵收管理分類中核定應稅所得率徵收包含了查定徵收與查驗徵收嗎?

TAG:創業公司 | 稅務 | 財務 | 利潤 | 稅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