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米6滑動不如iPhone7跟手?
最近一朋友買了小米6,拿來深度體驗一番,感覺流暢度不錯,APP啟動速度甚至快於iPhone7,但是感覺滑動不如iPhone7跟手。小米6的配置可以說不輸iPhone,為何滑動不如iPhone7跟手?是小米6的原因還是MIUI的原因,抑或是安卓的原因?
看了這題下前十個回答,只有排名第一的沒有離題。
跟手既不是速度,也不是流暢。跟卡頓無關,跟動畫無關。
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正確地感受是否跟手的方式應該是如圖:
注意,我說的可不是動畫,而是在開發者選項中打開觸控反饋。
如果跟手,那觸控反饋的小圓點就不會讓你產生一點拖泥帶水的感覺。
如果非要比喻,
那快大概就是高速行駛;
慢就是低速行駛;
流暢就是勻速行駛;
卡頓就是行駛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
嚴重卡頓就是平面道路上行駛過程中的剎車。
快跟卡頓是不衝突的,類似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高速行駛。安卓目前就是這種情況。
慢跟流暢也是不衝突的,只不過是低速勻速行駛在平坦地道路上而已。
而題主說的跟手,跟快,慢,卡頓,流暢無關。
這類似一輛車拖著另一輛車在路上行駛。哪怕它的車速再快,哪怕再勻速,哪怕道路再平坦,也依然讓人產生「不跟手」的感覺。
如果感覺不出來,那變一下道就可以感受到,「前車先過去了,後車才跟著過去」。這樣子,就算你行駛速度再快,變道再快,也依然可以感受到那種感覺。
絕大多數回答完全答不對題...
首先可以告訴題主:並非僅是人主觀感覺米6不如iPhone跟手,客觀事實也如此
需要承認Android某些情況下會有卡頓掉幀,動畫不精緻(即使Smartisan OS也無法在所有動畫上都做到盡善盡美);滑動阻尼小(廠商可以自行調節),但跟不跟手與這些全部無關!
注意審題!是「跟手」!不是「快」!
什麼叫跟手,屏幕內容緊跟著手指走,叫做跟手. 題主是這意思吧
雖說這響應時間大到肉眼可見(沒錯,iOS相對較低的延遲也是可以被感知的),但如何更直觀明顯地感受它呢?取一張帶字的紙,隔紙划動屏幕,透過紙你會發現屏幕內容在滑動過快的時候和靜止時屏幕與紙上所對應的文字有一定的距離而停止滑動後又重新對應. 而iOS上的這個距離會小很多.(滑動越快差距越大)
慢動作錄製,拍攝手指滑動屏幕的過程,感受更加直觀
Android的屏幕顯示相比iOS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響應手指操作.
這是因為不同操作系統屏幕響應手指操作的優先順序不同. (歡迎各位對這段話用乾貨批判幾番)
而並不是動畫快不快掉不掉幀的問題,也不是快速滑動頁面鬆手能滾多遠的問題.
舉個反例:自用iPad 4已經四年多,已升級iOS 10,有明顯的卡頓,滑動偶有掉幀. 但掉幀歸掉幀它還是一直緊緊跟著手指走不離不棄而不像安卓反應再慢個幾十ms呀對不對...
Android的屏幕響應延遲就是不如iOS.
並且這不是什麼亟需解決的大問題.
在這一概念上,依據個人體驗,延遲程度
Android ≈ 運行在WP8.1上的appx應用 &> Windows 10 M &> iOS
(另,兼容WP8.1的UAP應用和Silverlight應用的滑動手感是不同的,並且同樣的一個兼容WP8.1的appx (UAP,不是只兼容win10的UWP) 應用分別運行在wp8.1和win10m上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文字說明固然不如視頻和實際演示易於理解,已經儘力去說明了.
----------補充----------
有人提到三星S5的響應速度要優於其他手機. 沒錯,幾年前的三星S4都比我這個一加3好很多. 以前也見到過延遲超級高的Android機. 甚至更有趣的是目前用的一加3官方的氫OS延遲都要高於為其適配的CM 14 / Lineage OS 14
廠商應該可以優化(如三星,HTC以及最近宣稱優化跟手度,如iOS般跟手的一加 5) 。但無論如何,基於Android的設備都無法達到iOS版低的延遲
就像大家都很在意Surface Pen的延遲比Apple Pencil要高很多一樣.(但新的4096級壓感的那隻單獨發售的Surface Pen說延遲已經優化到21ms了,畢業後買買買買買買買買啊啊啊啊啊蘇菲婆)
---二次補充---
不知有沒有人記得前兩年左右流行一個app叫超級觸控,專門優化這種延遲,不需要root. 上一部手機用的是魅族,開了這個,但感覺沒什麼x用。
現在這app貌似掛了?
2017.11.4更新
雷蛇發布了個使用120hz刷新率屏幕的手機設置60hz,90hz和120hz的屏幕刷新率,跟手度有質的差別
所以這讓我更加疑惑,單靠提高屏幕刷新率使響應時間大幅縮短?
感謝另一位答主提出的疑問。
在理解題主問題中「跟手」這個詞的時候,我也產生了糾結,跟手可以理解為屏幕內容跟隨手指而移動,也可理解為動畫與操作在節奏上的合拍。
題主表達了對於兩款系統在使用感受上的差異,所以我把「跟手」理解為在節奏上的合拍。
iOS對節奏的把控,讓用戶在使用時獲得了跟手的體驗。
———以下是原回答———
這種主觀問題下的回答大多也都是主觀的。
Android的「返回」、「主頁」、「最近任務」這三樣操作,都是即時反應的;
與之對應的iPhone在單擊home鍵後,會等待幾百毫秒的時間(可以設置長短),以確定該次動作不是雙擊或三擊,因此在視覺上iOS的返回主界面動畫是先慢後快,以承接按下home鍵後的等待。
iOS中的其他動畫也應用了這種不慌不忙、細膩的動畫,使大多數使用者感到舒服。
Android動畫處理沒有iOS的細膩,略顯魯莽但更加快速,這是我在iPhone轉Android之後的體會。習慣Android後便覺得iOS的動畫沒那麼乾脆,操作的過程中會有些著急。
———
在使用iPhone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觀察iOS是如何巧妙地運用動畫,來減輕某些耗時操作所帶來的壞體驗,比如iOS6之前的打開相機動畫,比如home鍵的點擊過後。
所以在這條回答中,我通過闡述iOS對於單擊home鍵的處理,來引出iOS動畫的細膩。
最後小粉一下Google近幾年對於Material Design的改進。在應用中正確使用MD、運用包括「共享元素」在內的過渡動畫,可以讓用戶在使用該應用的過程中,獲得細膩、直觀、跟手的感受,比如說Google全家桶中的YouTube(不存在的)。
嘛。。安卓觸摸確實有些傷。
最簡單的,在米六桌面空白處,輕點屏幕,來回很小範圍反覆滑動,你會看到明顯的不跟手,甚至跳動。(需求左右都有桌面頁可以滑動)
ipad mini 實測沒這個問題。
具體原理我不懂。一堆人都看不懂跟手是什麼意思么?
還算跟手的Android有,例如三星,但是三星系統爛的不行,雖然跟手,但是卡啊。除去三星,那就只有HTC勉強算跟手,別家?算了吧滑溜兩下就知道相較iOS來說是有多不跟手了。
原因我不清楚,但是事實就是絕大部分高配置Android手機,都沒有iOS跟手,包括pixel和Nexus,都沒有iOS跟手,即便手機很流暢,但依舊沒有iOS跟手。
可以說跟手這件事,是iOS現在為數不多的絕對優於Android的點了,而且這個點,我估計Android可能是永遠追不上了,畢竟這麼多年了,谷歌也沒想過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可能是真的解決不了了。iOS對屏幕反應的優先順序是最高的,它的響應順序依次為Touch--Media--Service--Core架構,換句話說當用戶只要觸摸接觸了屏幕之後,系統就會最優先去處理屏幕顯示也就是Touch這個層級,然後才是媒體(Media),服務(Service)以及Core架構。
而Android系統的優先順序響應層級則是Application(應用)--Framework(框架)--Library(圖像處理)--Kernal架構,和顯示相關的圖形圖像處理這一部分屬於Library,你可以看到第三位才是它,當你觸摸屏幕之後Android系統首先會激活應用,框架然後才是屏幕最後是核心架構。
前幾天測試MIUI自帶錄屏功能的時候發現這個問題,和iPad對比了一下發現了,題主說的不跟手應該有一方面是這個原因。
安卓對滑動速度沒有限制(上限很高)。
就是說,如果你大力一滑,安卓會按照你滑動速度快速滑動,這時候如果是網路或者配置限制導致載入速度跟不上,就會直接導致你感覺到卡頓或者粘滯,也就是所謂的「不跟手」。
而雞賊的iOS把最快滑動速度限制的很低,這樣保證大多數情況下即使配置或者網路不佳,因為滑動速度慢,要求低,你就會感覺哇!好絲滑!
其實很多人也發現了,有的人說oppo vivo給人感覺用起來很快,是ov優化好,其實是動畫比別家的短。
有的人說iPhone流暢,順滑,其實是動畫比安卓長。
進到開發者選項,把動畫調成0.5倍,再試試2倍,你會對你的手機有一個新的理解。
跟手就是頁面滑動的節奏和手指在屏幕玻璃上滑動的節奏一致!
有一個列表,手指按住屏幕最下面的一行往上拖動一段距離,手指不要離開屏幕,在這期間,手指是否還在那一行的上方。有的不跟手則會產生一定的偏離,滑動停止的時候無論跟不跟手,還是和開始保持一致的。所以只看滑動的期間是否和開始手指與列表的相對位置產生了偏移。
這也就是我們說的絲般順滑,滑動起來頁面下面像抹了油,什麼都感覺很輕,很輕。指哪打哪!
還原一下場景:
打開淘寶,往下無限滑動,你會發現淘寶頁面和你的滑動動作根本不在一個節奏上。因為很多東西要渲染要載入。
有些app為了好的體驗,快速滑動的時候圖片是不顯示的,用一個靜態的占點陣圖來表示。
這就叫優化,哪怕是障眼法,偷懶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有一種滑動的順暢感,快速滑動的時候感覺手機不吃力。
其實MIUI在這方面優化算是好的,滑動起來還是很順暢的。有一種被叫做滑動阻尼的東西,通過開發者的設置與調節可以。就想可以調整『滑動摩擦力』一樣,不過對於性能較差的手機,如果調節不匹配,就會出現拖影的現象,這個在早期的Android手機上很常見,滑動確實絲般順滑了,但是滑起來,渲染跟不上。
用相冊打開一張超長的圖片,手指滑動,隨便怎麼滑,上下滑,反饋迅速,滑到哪跟到哪!那就無限接近絲般順滑跟手的感覺了。
不如iPhone是政治正確的。
這個是操作系統問題,ios觸控優先,跟設備驅動一個優先順序。安卓就是普通任務。安卓系統要性能足夠好,才能感覺觸控流暢。但還是比不過ios的。用慣ios的改用安卓很不習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觸控。
就跟pc機一樣,打開一個程序很慢的時候,但是滑鼠移動還是正常的。這個是ios的設計。而安卓是程序很慢之後,滑鼠移動也很慢甚至沒反應。
Android和iOS過渡動畫邏輯不一樣...二者的快慢其實是由於二者過渡動畫的緩動函數不一樣導致的,這是視覺的相對快慢,而非動畫的絕對快慢。可以簡單的認為iOS這種「跟手感」就是這麼來的。
iOS對開發者非常友好,也非常限制,GUI開發套件本身就有很多做好的特效可以給開發者用,還有 quartz composer這樣做UI的神器,安卓偏geek很多時候還要自己寫效果,不懂開發的設計師根本就插不了手,對開發者要求更高。
在如今的安卓機里其實論動畫絕對速度的話,Android不少其實是更快的,但!iOS出於統一性的掌控,動畫往往是一致的,Android則各APP表現不一...一致會給人直觀的感受是統一的「快」,不一致則會覺得有的「卡」了,接著就「慢」了。
最後我不能只把這鍋全交給Google,MIUI動畫我個人感覺確實也有點慢,建議進開發者選項,把所有動畫速度調到0.5倍速,你會發現一下子飛快了...說實話我現在就喜歡這種迅速乾脆的動畫了
更新
看了幾個答案,經過我堅持不懈用兩台手機滑動了5分鐘,明白你們說的跟手的概念了,之前的答案不妥,不好意思。
確實6sp比mix跟手一點,先把手指放在一台手機的桌面任意圖標上,然後快一點左右滑動,看這個圖標和你的手的延遲產生的距離。同樣方法用另一台手機試一次,結果就出來了,確實iphone跟手一點,但實際體驗時,我根本沒感覺到iphone這方面比mix強,不知道怎麼回事。可能一直還在糾結於iphone的靈敏度低的問題吧,或者6sp這塊屏幕拖影比較嚴重,讓我覺得滑動不流暢,而且這差距我感覺真是微乎其微,不仔細體驗很久的話確實體驗不出來。但是一旦明確了這個概念,體會到iphone的跟手,會感覺到安卓有些彆扭。
然後之前的滑鼠速度和延遲的比喻,我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確實iphone讓我感覺慢吞吞又不靈敏,但那確實和跟手無關,是靈敏度低和過度動畫時間長的原因。
原答案
很多人說安卓不如ios跟手,但我覺得恰恰相反,這兩種底層操作引擎,我更喜歡安卓的,快,跟手。包括過渡動畫也是,我覺得我用安卓的話,操作更快更流暢,而ios總是慢半拍。具體點就是,安卓好比我玩cf,1的延遲,滑鼠速度30。
而ios就是,100延遲,滑鼠速度5。
ios雖然也會卡,比如微博看畫中畫的時候,但是比較少。
但是我這台6sp,拖影比較厲害,好像是因為jdi屏幕的緣故,據很多ip7用戶說,也有這個毛病。然後滑動的時候感覺幀率不夠。小米6和p10好像也有這個毛病,不知道咋想的都。mix的夏普屏就沒有這問題,絲般順滑。
這個問題下面為什麼有這麼多答非所問的回答。
不跟手不就是對於用戶的拖拽操作,系統在反饋上有延遲和滯後嗎?
舉個例子,你要改變一個圖標在手機桌面上的位置,長按把圖標拖起,之後在屏幕上畫圈,看看你拖拽的圖標離你的手指有多遠?
說白了,這個問題問的不是手機算的有多快,而是手機反應有多快?為什麼安卓手機比蘋果手機反應慢的問題。
本人從事遊戲行業,在即時類遊戲遊戲中,操作觸發的反應時間會很大程度的影響玩家的操作體驗。即使0.01s的操作延遲,部分高水平玩家怎能感受出來。
下面,我真切的想知道這個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這不是個人主觀,是事實。同時用過兩種手機的人很明顯可以感受到滑動時畫面的「沾手」程度的差距。是的,我這裡用了「沾手」這個詞 。也可以換個理解方式, ios就像用手指按住一張紙在光滑的桌面上拖動,而安卓就像用手在紙上按住一塊磁鐵去控制紙另一面的曲別針。在你用久了其中一款手機再去用另一款時感覺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很看不慣樓上有些人把「跟手」強行曲解成「過度動畫流暢程度」,然後又是把小米一頓吹捧如何如何吊打ios。
小米無敵,吊打全宇宙,行了吧
確確實實的,打字iPhone吊打安卓
我說的是所有的iPhone 吊打一切安卓
就算是現在還在服役的iPhone 4
打字反饋都比小米六要好
適馬35/1.4 art發布以後,各方面都超越佳能原廠35/1.4,價格卻要便宜一半。這時候原廠黨不爽了,我這一萬塊的鏡頭還能不如你五千塊的?可是樣張放在那兒,閉著眼睛說胡話也不合適,所以原廠黨相當鬱悶,天天思考怎麼反擊。突然有天有個原廠黨腦洞一開,來了一句我佳能35/1.4氛圍感比適馬強,原廠黨們紛紛表示贊成。
所謂跟手大概是跟氛圍感一樣的東西
不是主觀是事實,我用了pixel之後覺得其他android機器的動畫都生硬的沒法用,現在在用iOS,不得不說還是感受得到iOS更絲滑一些
安卓你說卡我承認,你說不跟手,我就不樂意了,這都什麼年代了,4.1就能做到跟手了,現在都8.0了。
不過MIUI自己太臃腫,米6的835也白費,系統體驗就是那麼不流暢,無法隨心所欲,只能等LineageOS了。
其實這類的題目是有統一的回答的。而且由此可以衍生出更多的題目來,比如為什麼華為mate系列不如iPhone7 plus流暢,跟手?為什麼榮耀V9不如iPhone7 plus跟手?
為什麼?
為什麼呢?
起初,我並不喜歡小米,就像我不喜歡谷歌,這樣理工男的思維,工程師思維,太硬了。而且,全世界都知道,小米為屌絲而生。沒面子啊!
於是乎,華為推出P6的時候,大嘴哥哥提出來要PKiPhone6,所以型號叫做P6!如此的霸氣,讓人忍不住心動呢!後來的爵士系列,現在更是有了Pro,明天會不會有edge呢?
請自己腦補雙手托腮。
可是呢,小米仍然是一樣的口號,什麼國民手機,什麼最酷的公司,什麼最快解答客戶疑問,還有什麼更新解決bug,有用嗎?現在的客戶還在用著米2,怎麼可能去換mix或者6?
還有哦,小米新機竟然把note一代上面的最強HiFi音質去除了!!!
好可惡!華為的用戶就不會這樣罵他們爸比!!!
小米垃圾!小米的用戶更垃圾!
好了,我去跟黃牛砍價,爭取把手頭的小米note2換成小米6。
好像還沒回答題主問題,為什麼米6會不流暢呢?或許您拿米六和華為6X對比一下就不會這樣想了。
安卓可以開強制GPU渲染2D,然後調快動畫達到流暢的效果
推薦閱讀:
※蘋果手機如何查看已連接的wifi的密碼?
※iPhone 7 32GB 是否夠用?
※iPhone 7 為什麼不增加雙卡雙待功能?
※iPhone 7 實際使用中有哪些不人性化的體驗?
※iphone7顯示發貨時間為4-6周,有可能提前嗎?如果有,能提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