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5畫幅之前的時代,有等效這個概念嗎?

在135畫幅出現或普及之前,有沒有等效光圈、等效焦距之類的等效概念?

不是很懂現代人,所以想問問歷史。


以前大畫幅時代,3*4 4*5 6*8 8*10 11*14 16*20甚至20*24或更大,也沒聽人逼逼什麼等效光圈等效焦距...

搞不懂現代人...


等效這個概念已經成為在網路上用來討論甚至互相貶低的工具了。

無論膠片還是數碼,最後就是看效果,膠片相比數碼討論的渠道少很多,自然等效這個說法就幾乎沒有。


等效焦距要說有的話確實有,畢竟奧林巴斯曾經還把這當做參數宣傳點之一。至於等效光圈么,見仁見智吧,討(si)論(bi)不少啊。再說了,膠片時代常見膠捲有110,120,135,還有各種大畫幅,但是還真沒琢磨過啥等效。


膠片時代也有aps畫幅


推薦閱讀:

完成一張膠片照需要具備哪些暗房技術?
新聞圖片使用需要注意哪些基本原則?
準備入手Sony A7,希望熟悉手動鏡頭的朋友能推薦一隻35或50大光圈鏡頭?
自由攝影師是怎樣維持生計的?收入構成又是怎樣?
如何評價 Sony A9 相機?

TAG:攝影 | 攝影器材 | 膠片 | 相機 | 膠片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