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手機市場有哪些特點?為什麼蘋果、華為、小米紛紛在印度建廠?
新聞背景:華為要在印度生產手機了,這市場好么?
在歐洲已經佔據 Android 市場份額第二的華為,在印度也提出了一個小目標:本月底,他們會開始在印度本土生產手機,並希望到明年年底,能獲得印度整個手機市場 10% 的份額。
蘋果在印度造 iPhone 這事敲定了,工廠建在班加羅爾
消息得到了印度政府方面的證實。印度卡納塔卡省(Karnataka)政府官員近日發表聲明說,歡迎蘋果在卡省班加羅爾展開初期製造營運。班加羅爾也是「印度矽谷」所在地。
商店君來啦, 這麼嚴肅的問題最適合我啦~
每一個做手機的公司都在談印度。
中國公司從 2014 年開始陸續去印度開發布會、投廣告、建工廠。wuli雷大大則說小米在三到五年內做到印度第一。連剛宣布要重回智能手機市場的諾基亞,也將印度作為主攻市場之一。
印度人口今年已經達到 13.4 億,人口增長率是中國三倍,成為人口第一大國指日可待。
中國手機公司說了兩年要去印度,都在說著要如何進入這個有 13 多億人口、潛力巨大的市場。
那麼現在這個市場是什麼樣子?是不是會迎來類似中國市場五年前的爆發?各大友商又為什麼紛紛在印度建廠呢?
1、即使到了今天,印度人也沒買多少部手機
作為普及率如此高的手機,在印度的廣袤國土上,還沒有得到最廣泛的應用;印度目前的人均手機數量大概相當於中國2012年的水平。
聰明的你一定想起了5年前,正好 2011 年從我米開始,中國 Android 手機品牌崛起,降低了手機平均價格。智能手機在中國徹底爆發。
兩國人口相近,實際上,中國手機網民恰好是印度的2倍。
印度目前手機網民數量僅相當於中國2010年的水平,但是手機網民的佔比比中國還高(94%)。印度是直接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事情是,印度人口的年齡中位數在27歲左右(50%是年輕人),而中國是37歲。
綜上原因一:印度市場潛力巨大,搶佔份額刻不容緩
2、印度人民更愛千元機
印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1808 美元,大約是中國的 40%。與此同時印度人正在變得更喜歡智能機,具體點說,喜歡便宜的智能機。
IDC預測,到2017年,印度就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智能機市場。
在Q2,印度的智能機銷量有一半集中在100美元以下的機型;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20%。
高端手機並不大受歡迎(貴)。蘋果在印度還沒有專賣店,三星的S6和Edge也銷量不佳。不過對於高端互聯網用戶(UC),有接近50%的用戶表示未來一年會購買更貴的手機(1000元以上)。
原因二:蘋果在那兒賣不好,中國製造恰恰好。
3、印度其實是個移動互聯網「大國」
印度的互聯網網民基本上就是移動互聯網網民。
印度是手機流量佔比最高的國家之一。
世界級的社交軟體,印度基本上是第一或第二大的市場。
印度的數據網路4G剛起步,覆蓋主要大城市、3G基本覆蓋全國。
而且,重點是,印度人民上網非常便宜!!!
按實際售價算,印度的網費每MB僅相當於中國的一半不到,
每兆差不多3分錢。幾乎是世界上最低的價格。印度的「吃到飽」套餐,3GB+通話,一個月才58.5人民。
原因三:這可能是個發財的好時機(這大概是句廢話吧?)
4、智能手機在網上銷售的比例令人震驚
印度用戶在網路上購買智能手機的熱情令人震驚。智能手機在線上銷售的比例甚至遠超中國。這也可能說明印度的網路渠道,至少在賣手機這件事情上,是一個較為優質的渠道。
量大是第一個優勢;第二個優勢是用戶篩選,通過這種方式購買智能機的用戶,更可能是移動互聯網的相對重度用戶。
原因四:印度可能正處在一個長期高速增長的起點。
綜上,不只是各大廠商,還有全球的互聯網產品,都呼朋喚友的去印度服務印度人民啦~~
為什麼蘋果要進入印度市場?
雖然 iPhone 7 依然不好搶,但蘋果的 2016 財年不太好過。
截至 2016 年 9 月 30 日,蘋果 2016 財年的營收最終收於 2156 億美元,出現 15 年來的首次下滑。而一直被當做主要業績來源的大中華區,2016 年第四財季營收同比下降 30%,整個財年下降了 17%。
作為蘋果公司營收的主力軍,iPhone 銷售的疲軟是導致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2016 年第四財季,蘋果的 iPhone 銷量為 4550 萬出現連續三個季度的銷量下滑。
在中國,一二線城市作為較成熟的市場,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均收入可觀,是蘋果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的主要戰場。但作為非消耗性質的剛需消費品,除了少數數碼產品發燒友、不差錢的 「壕」 和趕新潮人之外,普通消費者的換機頻率並不高。換句話說,除非現有的手機用壞了,大部分消費者不會在每一代 iPhone 出新時都跑去購買。
在人人都有手機、人人都有智能手機,甚至人人都有 iPhone 的情況下,中國市場功能機向智能機升級的紅利幾乎消耗殆盡,市場趨近飽和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艾媒諮詢(iiMedia Research)發布的《2015-2016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研究報告》中,2016 年第一季度我國智能手機用戶規模達到 6.24 億,其中智能手機出貨量佔總手機出貨量的比例已經達到 90% 以上。
一方面很難再有空間去拓展新市場了,另一方面,看似站穩腳跟的存量市場也在不斷受到衝擊。
根據 IDC 統計數據,2016 年第四季度,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僅位列第四,中國國產品牌 OPPO、vivo、華為和小米以超過 58% 的市場佔有率,全面碾壓蘋果。
藍綠大廠憑藉 「線下渠道 + 電視廣告 + 明星代言」 幾大法寶,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伴隨著華為 Mate 系列、小米 Mix 等產品的誕生,國產品牌還要在高端手機領域分一杯羹,繼續擠壓蘋果的市場份額;更不用說在細分市場,還有美圖手機這樣的玩家半路殺出。
面對如狼似虎的中國國產品牌的 「圍剿」,自身已現頹勢的蘋果更覺舉步維艱。儘管庫克在不久之前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樂觀態度,但分析師普遍對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機會持謹慎態度。
中國市場的持續低迷,讓蘋果動起了換場地的念頭。在遊戲難度越來越高的中國市場西邊,還有一片新的金礦等待挖掘。
庫克曾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指出:
展望未來,我們將看到印度市場出現一些令人振奮的發展前景。2016 財年,我們在印度市場的 iPhone 銷量比上一財年增長了 50% 以上,我們相信,在這個龐大的市場上,我們才觸摸到冰山一角,未來的市場機遇會有所增長。
距顯著、科技發展與落後制度齊飛的國度成為全球手機廠商的逐鹿熱土。
作為全球最熱門的智能手機廠商,蘋果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塊肥肉。去年 5 月才貢獻印度 「處子秀」 的庫克,在與印度政府磨嘴皮談判的過程中,迎來了蘋果在印度的豐收年。根據蘋果發布的財報,2016 財年 iPhone 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將近 250 萬台,比上一財年增長了 50% 以上。庫克稱:
我們才剛剛開始敲開了這個龐大市場的一角,未來我們將在此市場上獲得增長機遇。
開商店,建工廠,蘋果轉戰印度的意志看上去挺堅決。但印度市場真能成為蘋果的新福地嗎?
如今,不只是蘋果,幾乎所有的主流手機品牌都已進入印度市場。從為印度市場量身打造新型號手機,到舉辦發布會,再到紛紛西進建造工廠,現在的印度已成為手機廠商群雄逐鹿的新戰場。
為什麼是印度?它有哪些特點?
刨除掉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宗教習俗,印度和中國這兩個近鄰有著極其相似的發展脈絡。尤其是在製造業和新興科技領域,今天的印度就像是幾年前的中國。
根據維基百科,截至 2016 年,印度人口達到 13.3 億,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家。龐大的人口基數,賦予了印度國內市場巨大的發展空間。
IDC 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 年第三季度,印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突破 3 千萬台,年增長率達到 11%。而印度也已正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但與巨大的體量相比,印度的智能手機保有率卻相對較低。IDC 分析師 Navkendar Singh 估計,儘管智能手機的銷量增長迅速,但是在印度手機總銷量中佔比仍不足一半。
同時,從印度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來看,包括印度本土的 Lava、Intex、Micromax 等品牌,以及中國手機品牌廠商聯想、小米、OPPO、vivo 等在內,價格低廉的 Android 手機仍然是市場中的主力。
這與數年前的中國手機市場何其相似。
2011 年以前,由於基礎網路發展落後、品牌意識薄弱等因素,中國山寨機橫行。後來,隨著智能手機價格日漸平民化,運營商、渠道商和手機廠商的不斷推廣,大批非智能手機用戶開始轉化為智能手機用戶。
根據艾媒諮詢(iiMedia Research)的《2012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研究報告》,2012 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數同比增長 72.7%,智能手機銷量達到 1.69 億部,同比增長 130.7%。
現在的印度,也同樣處在非智能手機向智能手機轉變、智能手機用戶飛速增長的階段。目前,印度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智能手機市場。據愛立信估計,到 2021 年,印度的智能手機用戶數將達到 8.1 億。
(圖片來自:Telecom News)
而快速發展的 4G 網路也將為印度智能手機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2015 年 8 月,印度電信業巨頭巴蒂通信(Bharti Airtel)推出印度首個 4G 網路;Reliance Jio 也宣稱從 2016 年 9 月起向印度數億用戶提供高速廉價的 4G 網路服務;Idea Cellular、沃達豐等運營商也紛紛入局印度 4G 服務,使 2016 年成為印度的 「4G 元年」。
同樣相似的還有製造業的發展。2014 年 9 月,印度總理莫迪提出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政策,通過降低關稅、提供優惠政策,希望發揮印度的人力、土地、資源等優勢,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資者和廠商來印度投資建廠,實現印度的產業升級轉型。
但正如中國曾經的努力也只是成為 「世界工廠」 一樣,儘管印度近年來培育了大量的高端科技人才,政府也投入頗多,但無論是從製造工藝技術,還是產業規模來看,印度的製造業都還處於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目前,包含蘋果在內,在印度建廠的海外手機廠商還只是把印度當做 「組裝生產線」。
(圖片來自:IBTimes India)
除此之外,雷同的市場定位、不分伯仲的技術水平以及相似的發展策略,致使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中至今沒有出現一家可以獨領風騷的品牌。即使是所佔份額最大的三星,也僅擁有 23% 的市場佔有率。更不要說蘋果的入局,吞噬的都是目前三星所佔的高端市場份額。
市場潛力巨大吸引品牌入局,品牌混戰又將重新洗牌市場,伴隨經濟發展還有可能迎來 「消費升級」…… 儘管印度的智能手機市場還處在勃興階段,但與中國相似的發展路徑還是能讓我們對其未來的發展窺知一二。
但印度手機市場還有這些問題
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機場、全球增長最快的智能手機市場…… 盛名之下,難掩印度依然處在初級發展階段的現實。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印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只有中國的一半,貧富差距之大令人乍舌。根據瑞士信貸銀行的報告顯示,1% 的富豪掌握著印度一半以上的財富,而全國超過 50% 的窮人僅擁有全國財富的 4.1%。
巨大的貧富差距直接影響了印度消費者的消費決策。由於低收入人群佔據了印度人口的大半,因此在印度賣得最好的都是價格在人民幣千元左右的手機,只有少部分富人才會去選擇購買 iPhone 等高端智能手機。
此外,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薄弱。哪怕是在以自然環境良好聞名、政府大量扶植基建、被稱作 「印度矽谷」 的班加羅爾,街上也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低矮的房屋,人畜並行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圖片來自:Wordlypost)
此外,在印度的各個邦之間,相互的聯繫並不緊密,經濟發展也極度不均衡。糟糕的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狀況嚴重阻礙了印度物流行業的發展,這也造成了印度智能手機的銷售多依賴線下渠道的局面。在 IDC 的報告中,印度仍然是 「線下零售主導的市場」。
在印度,除了 Reliance Digital 這樣比較大型的 3C 連鎖賣場,每個城市都有零散分布的線下零售店。但這些零售店,卻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在被稱作 「印度華強北」 的新德里 Karol Bagh 集市,遍布著夫妻店式的電子產品小賣鋪,除了售賣手機,可能還兼賣香煙、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而相比最新款的智能手機,這裡夾雜著各類二手機、舊型號手機,甚至可能功能機比智能手機的數量還要多。
(圖片來自:The Straits Times)
當 4G 已經在大多數國家普及、人們開始探討 5G 標準的今天,印度大部分社會還停留在 2G-3G 時代。根據互聯網女皇的報告顯示,儘管近年來印度互聯網用戶數在飛速增長,但印度互聯網的滲透率僅為 22%。並且儘管 4G 在不斷普及,但移動上網資費卻特別高昂。嚴重落後的網路基礎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印度的 「換機潮」。
中國廠商在印度的情況
分散的線下渠道、較低的人均收入,造就了印度消費者對隨處可買的高性價比手機的旺盛需求。而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的印度城邦對於被成熟市場 「慣壞」 了的蘋果來說可能難以下手,但對於長期深耕三四線城市和小鄉鎮的中國手機廠商而言,已有大把的經驗可以借鑒。
2014 年,小米宣布進軍印度市場,只用了半年時間就成為印度第五大手機品牌;同年底 vivo 也在印度召開品牌發布會;2015 年,OPPO 宣布與富士康合作在印度生產手機,僅僅一兩年的時間,就在印度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連分析師都承認,中國廠商擅長於零售擴張,鋪天蓋地的營銷活動對於開拓新興市場非常有效。
(圖片來自:Tech Patrika)
除了傳統的線下渠道,中國手機廠商還瞄準了印度電商剛剛起步的發展潛力。小米在進軍印度市場時,先是推出了印度版的官方網站,還與印度電商平台 Flipkart 聯合發布了兩款智能手機;在印度中國手機品牌中佔有最大份額的聯想,也曾通過電商渠道拓展業務。對於處在開拓市場階段的中國手機品牌而言,電商渠道顯然是一條風險比較低的路徑。
而深知因地制宜重要性的中國廠商,也非常注重在印度實施 「本地化」 策略。在印度,最受關注的話題莫過於寶萊塢和板球。庫克在訪問印度時還專門抽空去觀看了板球比賽,中國廠商自然不會放過這個 「蹭熱度」 的機會:vivo 通過冠名印度超級板球聯賽(IPL)知名度大漲;金立曾贊助 IPL 的冠軍球隊 KKR,還贊助了寶萊塢的頒獎禮。
另一方面,儘管在印度投資建廠是為了規避印度政府的國內保護政策,但通過在印度本地建廠,中國廠商也進一步提升了對供應鏈的管控。目前,包括 OPPO、vivo、華為、金立、魅族、小米、一加等在內的中國手機廠商,都已先後獨立或者合作在印度投資建廠。
這些努力最終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根據 IDC 的統計數據,2016 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廠商攜手拿下了超過 40% 的市場份額,成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主力軍。而 Micromax、Intex 等印度本土品牌則銷量明顯下滑,不敵中國群龍。
蘋果要在印度混並不容易
同樣主打高性價比、並且已在本地深耕數年、更具主場優勢的印度本土品牌,已然抵擋不住中國手機廠商的攻城掠地,對先天不具優勢的蘋果而言,這場即將到來的爭鬥顯然要激烈和殘酷得多。
(圖片來自:Quartz)
2016 年 iPhone 在印度的出貨量為 250 萬台,儘管蘋果聲稱印度市場的銷售創造了新紀錄,但相比全球範圍內共 5000 萬台的銷量,印度市場的貢獻可謂杯水車薪。
此外,與其他品牌相比,iPhone 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所佔的份額很低。在多個市場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中,蘋果多被劃入 「其他」 類別,銷量非常沒有存在感。有分析認為,iPhone 在印度所佔的市場份額可能不會超過 2%。
而使 iPhone 在印度銷售受阻的最大制約因素當屬高昂的價格。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2016 年印度的人均收入為 93231 盧比(約合 1398 美元),基本上是中國的四分之一。iPhone 在印度高達 784 美元的售價遠遠超出了印度人購買手機的價格承受範圍。
不僅如此,受關稅、匯率等因素影響,印度還是世界上 iPhone 售價最高的地區之一。以美國本土的售價為基準,印度地區 iPhone 的價格要高出 30% 以上。據說在印度購買一部 iPhone 7 的錢,足以在美國購買一台 iPhone 7 Plus。
因此對於對價格極其敏感的印度消費者而言,售價高昂的 iPhone 在印度市場曲高和寡。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稱,印度購買 iPhone 的多為富人,或者通過二手交易及更便宜的水貨交易渠道。對於普通人來說,價格在 12000 至 22000 盧比(約合 220 到 400 美元)之間的手機,才是他們的主流選擇。
為此,蘋果曾經想通過售賣翻新機的方式曲線救國,擴大在印度的市場佔有率。但由於擔憂環境問題和可能給國內製造商的帶來的損失,印度政府拒絕了蘋果的提議。
同時,蘋果此前在印度都沒有開設自營店,手機銷售基本依靠其他的零售商渠道。2016 年 1 月,蘋果向印度政府提出申請,計劃在印度開設零售店。但根據印度法律規定,產品國產化未達 30% 的外資公司,不得開設單一品牌的零售店。由於蘋果目前尚未實現在印度製造,也沒有採購印度產零部件,因此開店計劃破產。
(圖片來自:9to5Mac)
2016 年 5 月,庫克親赴印度,為蘋果在印度的開疆闢土 「背書」。與商界領袖見面、和 「寶萊塢之王」 沙 · 魯克 · 罕 「轟趴」、觀看板球比賽、拜訪總理莫迪…… 從庫克密集的行程安排來看,蘋果開拓印度市場的渴望極度迫切。
一邊是蘋果 「西進」 的種種努力,另一邊卻是是銷量受阻的尷尬現實。蘋果看好印度市場的發展潛力,希望把印度培育成中國市場的替代品,但受制於各種影響因素,這個 「宏圖大業」 在短期內可能還看不到太好的出路。
從蘋果的策略來看,他們也深知印度市場的特點。這次在印度與緯創資通合作的工廠,一開始並不打算生產 iPhone 7、iPhone 7 Plus 之類的高端機型,可能會先以相對平價版本的 iPhone SE 入手。也有消息稱,蘋果將繼續推進在印度市場售賣翻新機的計劃。
來自 Gartner 的分析師 Anshul Gupta 表示,即使短期內利潤率會降低,但銷售低價 iPhone 的策略是合乎邏輯的。
重要的是(使用 iOS 系統的)用戶基數,其中一些用戶會在後來升級購買更高端的產品。
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是蘋果盯緊印度的主要原因,蘋果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用戶消費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如果印度的國情不變,短期內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發展特點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可能還只是中國手機品牌之間的對壘。
原文作者:愛范兒 · 劉莎
原文鏈接:準備在印度造 iPhone 的蘋果,能否複製中國傳奇?
運營編輯: @巫冬
謝邀。
作為一個同樣人口超過 10 億的國家,印度的手機市場更像是中國五年前的狀態,特點也很鮮明:
1、智能手機覆蓋率極低,增量巨大
目前,印度人均國民收入只有 1590 美元。從這個角度來說,智能手機還算得上是奢侈品,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會有當地公司推出了 24 元的智能手機。
(2011年-2015年中印人均國民收入對比,騰訊科技製圖)
但好消息是印度智能手機覆蓋率不到 20%,還有巨大的增量空間,加上人均收入也在不斷增加,所以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印度和全球近三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情況,數據來源:IDC)
根據 IDC 的數據,2015 年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突破 1 億台,達到 1.036 億台,同比增長 28.8%。今年,印度智能手機將繼續快速增長,預計出貨量將超過功能手機。
2、渠道分散,電商模式正在崛起
在印度,智能手機還是大多數靠街邊小店這樣的線下渠道銷售,電商渠道的出貨量也正在增加,而運營商渠道的出貨量卻很低。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很多擺放在攤位上銷售的手機,可能兩三年前就已經在中國發布了。
今年初,我們在印度班加羅爾一個攤位上看到好幾台聯想 VIBE Z 手機,要知道,這款手機早在 2013 年 11 月就在國內發布了。
(印度街邊的手機攤)
而在印度大城市那些體面的零售櫃檯里,陳列的大多仍是三星、HTC、索尼等國際品牌,雖然並不都是高端產品。
要在印度賣手機,最頭疼的是尋找線下渠道代理商。印度全國範圍內的代理商很少見,大都是分散的小代理,新進入的廠商想快速滲透到線下網路體系,難度極大。而這也是多年來自己搭建了龐大線下零售體系的三星,能成為印度市場手機霸主的根本原因。
不過,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印度的電商銷售正在崛起。Flipkart、Snapdeal 和印度亞馬遜是手機網上銷售的主要渠道,佔據了電商渠道90%左右的份額。
(印度三大電商占智能手機線上銷量的份額,數據來源:Counterpoint)
而根據 IDC 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紅米 Note 3 是印度網上最暢銷的手機。和中國不一樣,印度的運營商發展滯後,運營商渠道從來沒有成為主流線下渠道。
3、廠商表現:三星第一,聯想第三,蘋果沒進前五
根據 IDC 數據,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在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中的份額為 25.1% ,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分別是:Micromax(12.9%)、聯想(7.8%)、Intex(7.1%)和Reliance Jo(6.8%)。除了聯想以外,其他三家都是印度本地廠商。IDC 沒有列出蘋果的市場份額,因為它排名很低。
(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情況,數據來源:IDC)
與中國市場不同的是,三星在印度全線產品均有銷售,賣得最好的卻是中端。
雖然只有聯想這一家中國廠商躋身前五,但整體來看中國手機廠商的出貨量環比增長了 28%,主要受益於聯想、Vivo、小米、OPPO 和金立的驅動。
接下來再來談談:為什麼中國手機廠商都要去印度建廠?
以前,印度本地手機廠商主要依靠中國 ODM 廠商(如聞泰、華勤等)進行整機設計生產,然後直接運往印度銷售。
但自 2015 年 3 月起,印度政府為了鼓勵國內產業生產的本地化,將移動設備整機的進口稅率由原本的 6% 大幅調高至 12.5% ,這樣一來,移動設備整機的利潤將被大幅蠶食。
為了應對這一政策,中國 ODM 廠商與印度手機公司改變了合作模式,在國內將 SKD(半散裝件)做好,然後運往印度,再在印度當地完成最後的整機組裝。
再來看看中國手機廠商,目前銷往印度的手機也大多是在國內生產,整機運往印度。除了高額關稅,隨著出貨量的攀升,運輸成本也成為不小的開支,再加上印度人工成本比中國還低,在印度建廠就在情理之中了。
(聯想位於印度的手機生產線)
不過,目前印度的製造業還不成熟,基本還處於簡單的組裝水平,產業鏈需要完善,工人能力也達不到要求。
隨著富士康、金立、聯想、華為、小米在印度設廠,印度製造業開始有了一定的基礎,各家企業都希望在這裡用更低的人力成本製造出高品質的手機。
by 王潘 (想和他交流?關注騰訊科技官方微信"qqtech",回復「王潘」即可獲取郵箱,你也可以關注他的個人微信公眾號「TMTweb」)
1 印度無疑是除中國以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場,人口基數在那裡呢嗎!
2 印度的品牌競爭甚至比中國還慘烈,國內能看到的手機品牌基本都在印度能看到,甚至還有一些印度的本土品牌比如micromax lava intex karbonn等等仍有很強的競爭力。
3 印度為保護地方產業,發布規定整機進口的稅率遠遠高於原材料的稅率,目的就是為了扶持本地的生產企業,提升國內就業率,這實際跟國內九十年代的國家策略類似。除印度外,巴西印尼土耳其等國家都有類似的規定。
4 印度阿三幾乎都有一種很強的國家自豪感,我也不知道這種自豪感來自哪裡,居然認為印度製造就代表了質量。當然,中國製造的壞口碑是早年一些山寨廠家留給印度人民的。
5 國產品牌進入到印度,為了提升產品競爭力,採用在當地生產的辦法既能合理避稅降低產品成本又能貼上本土製造的標籤,更容易獲取印度市場份額。
6 除了華為(其實華為在印度市場做的並不好),三星金立oppo vivo都有在印度建廠,富士康收購了一個美國品牌也在印度生產和銷售手機。這些廠家在產品和營銷上都帶有十分明顯的本地化策略。
7 分享兩張有趣的圖片:
第一張是OPPO的手機包裝盒,盒子上印刷的印度生產已經成了OPPO促銷員吸引消費者的主要話術,有種不買不是印度人的既視感。
第二張是剛才說的富士康旗下的手機品牌的海報,由衷感覺到海峽兩岸統一的道路依然任重道遠啊!
在這裡做個不靠譜的預言,3年後國內廠家的設廠基本都不會賺到錢,很有可能倒閉,原因有幾,最重要的是過分誇大印度人口基數以及經濟增長,印度人口基數真正具有消費能力的也就2成人口,其他人還是那麼窮,印度經濟增長不具有可持續性,增長極其不穩定。一個很類似的例子就是08,09年印度通信業大擴容,華為中興拼了命上,但隨後幾年都在還債
樓上鵝廠的已經很詳細了。補充一點個人看法。
關鍵詞兩個,市場巨大,增長飛快。
印度對於很多廠商來說,像極了2012-2013年的中國市場,那個時間中國的3G和智能手機的爆炸式增長,是所有廠商都希望抓住的機會,搶到了這一波機會,相當於在海外這一片市場就搶得了先機。
尤其在國內市場已經相當飽和(年銷量4-5億)、增長乏力(普遍預計增長5%以下)的情況,剩下的存量用戶經營並不容易;而印度的增量市場,無疑對於國內廠商來說要容易得多,而且也不像歐美成熟市場那麼難搞。
印度市場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在於貧富差距,所以說看著有十幾億人,實際上潛在購買智能手機的可能也就是1/3-1/2,這其中多數人的消費能力都比較一般,所以印度本土的品牌走得都不錯。10000-20000盧比是一個比較可能搞一搞的市場,在這個價位段,本土品牌弱勢,蘋果覆蓋不到,三星性價比低,正是國產品牌擅長的市場。所以國產品牌紛紛進入也是必然。至於設廠,我認為是基本成本的考慮。
其實很簡單,華為小米們只是把印度看成五年前的中國。擁有更低的人工,智能手機市場還是一片藍海。而中國目前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成熟,除了定期的用戶更換手機外很難有爆發性的增長。資本都是逐利的,哪裡能賺更多的錢就奔向哪裡。去印度建廠製造手機成本更低,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同時也可以在印度這個和中國市場規模相似的巨無霸市場布局,爭取複製在中國的成功。
印度工作了三年了,親眼目睹著身邊的華人朋友從最早的華為中興而已 擴展到現在的OPPO vivo 金立 小米 魅族,幾乎國內還可以的手機現在都進來了吧。不過很好笑的一點,說起來這些 幾乎每個印度人都知道這些品牌,但卻不知道是中國企業。
唔,這個問題不回答一下好像有點對不起自己。
工作相關,在中國品牌從事智能手機相關工作,近期在印度。
簡單說來就是
1.市場潛力巨大。
從手機的角度,印度市場目前還屬於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的時代,並且功能機還能佔到大概六成。所以其實在深耕印度市場的絕對不僅僅是你聽過的國產智能機品牌:華為,中興,聯想,OPPO,vivo,金立,HTC(我就是要把它算國產),還有你可能沒有聽過的,大神,傳音(他們在印度,非洲等地做上個時代的功能機,賣的也很好)。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堆深圳手機廠商,姓甚名誰不重要,他們把元器件或半成品運來,稍微代加工或者有的自己從事代加工工作,然後就又是一條好漢。。
從運營商的角度,印度正在從2G和3G網路同事向4G轉變。
--------------太晚了明天再寫。。我在印度這邊為vivo工作,說實話,一是印度的人口基數在那裡,這裡必然是個很大的市場;其次印度的中低端消費者很好營(hu)銷(you),基本上你給導購員做好培(xi)訓(nao)以後,他們會很自然的把你告訴他的東西灌輸給消費者而促成交易;第三印度中低端的消費者對功能配置並不那麼看重,只要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如vivo冠名了IPL聯賽,oppo冠名了板球世界盃(板球在印度是國民運動),出一款新型號,甚至同樣的型號出一個新的顏色,都會掀起一小波購買潮.
說白了,國家人多,錢少,華為小米,性價比可觀。
各家投資印度的最核心原因就是印度人口多,沒有那麼複雜。
謝邀。
各位網路大咖已給出了宏觀層面各自見解,那就簡單提及幾點:
發揮空間大、回到了大多闊斧重新再來的時代、束縛性不強的早期群魔亂舞時代
背景.相比於中國地域遼闊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在兩極收入貧富差距和人均收入上,拋開制度不談印度相差的只是時間
原因.
1:國外手機市場趨於增長飽和值,以史為鑒水往低處流,風從高氣壓向低氣壓輸送等現象(你懂我說什麼)資本擴張也好,目標理想也罷,總之新的搶錢比賽
2:參考其他之友高見
從目前的形式來看,印度製造業的發展比我們有更大的優勢。
1 勞動力方面,我們國內的用工成本是印度的3倍,製造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印度有充裕的,廉價的勞動力。
2 市場方面:國內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目前已經趨近於飽和,與印度相比,印度人口眾多,經濟保持8%左右的增速,市場潛力巨大。
另外一方面,印度總理莫迪目標將印度稱為一個「製造業大國」,廣泛引進外來投資。我們整體的思路是「走出去」,對我們來說,目前的情況是一次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政府覺醒,拿稅收槓桿,用市場換技術本地化。
其實早晚,中國會面臨印度的製作業競爭並因為人工和地產的巨大成本差距喪失低端優勢
除了以上大V所說的,還要有一流的英文水平,比如說 Are you ok?
還要展現我國的大方,體貼等好品質,買手機還能獲得人文關懷,買手機送電飯煲,電熱壺等等,只要你家裡缺的,多買多送
相比國內市場溫和,中特帝企業去印度剪羊毛了。
謝邀,我的回答很簡單,我也是個手機迷了。現在印度就像08年左右的中國手機市場一樣,到處都是山寨貨,現在投入真正的智能機是很有必要的。印度人口眾多,現在中國是智能手機用戶大國了,打開印度這個市場利潤將會不可預計
市場特點:
1.【消費升級階段】印度2015年智能機和功能機的銷量比是1:2,智能機銷量7kw出貨9kw,智能機出貨量佔比處於增長狀態,且空間巨大;
2. 【用戶總量和用戶意願】總人口14億,智能機用戶3億,印度直接跳過了PC時代,跨入智能機時代,相比於比PC便宜得多的智能機,印度用戶還是很願意去購買的;
3. 【廠商】本土廠商現階段(2016年9月)仍佔主體,不過研發、運營能力較弱,在中國廠商的倒逼之下,份額不斷下降,中國廠商都是經歷過國內各階段、各玩法洗禮了的,產品體驗確實不一樣,進入印度市場,帶去了一股清新之風啊;
4. 【運營商】運營商多家紛爭,運營商渠道非主流渠道,政府、各運營商都在推4G,JIO尤其搶眼;
5. 手機換代、網路升級、營銷手段升級、產品體驗升級,都無一不刺激著智能機的銷量增長,蛋糕越來越大,就看怎麼分了;國內的蛋糕已經比較固定了,再怎麼分,也很難有跳躍性增長,而印度市場想像力還很大,所以進入印度,是國內廠商的戰略之舉。
1. 關稅政策,整機進口比原料進口關稅高得多得多;
2. 人工成本,印度本土人工成本比國內低得多得多;
3. 政府關係,買地、建廠、招人,做好政府關係,搞好群眾基礎;
謝邀!簡言之,印度人口眾多,市場巨大,低收入人群居多。因此在這個蘋果、三星等高端品牌不能攻克的國度,我大中華品牌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推薦閱讀:
※問一下,小米系統和鎚子系統及華為系統的區別。?
※為什麼華為手機配置不如小米卻在銷量上趕超小米?華為究竟好在哪?
※華為p10plus相機達到了什麼水準?
※所謂的徠卡jpg演算法到底是什麼風格?
※用久會卡是國產手機的通病嗎?有解決方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