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數列an=n有求和公式而an=1/n沒有?什麼樣的數列能寫出求和公式?

題主高中,最近在學習數列,偶然間想到了這個問題。我的想法是,通項公式確定項數確定,和也就是確定的,為何又無法寫出呢。如果不拘泥於加減乘除加減乘除乘方開方,定義一些新的運算,又能否寫出其求和公式呢?


Library Genesis: Scientfic Articles

作為數學老師,我也剛好關心這個問題。上面的是我前一陣找到一篇關於這問題的文章,並在library genesis上找到的鏈接。可以完美解決你的問題。然而,目前我並看不懂。
打算一年內弄懂這篇文章。我還想做的問題是,差分方程何時有封閉形式(Closed-form expression)解。直至各種代數方程,超越方程,微分方程(含求函數的不定積分),積分方程,差分方程,各自何時,會有什麼形式的解(Algebraic expression,Closed-form expression,Analytic expression,Mathematical expression)。一個有意思的結果是,一元五次方程沒有初等函數表示的解,但有橢圓函數解。
附:不同解的形式比較(來自Closed-form expression)


我又來放廣告了。【亂出題的都進黑屋!】慢增長整整數列的通項公式

這是一個習題,了解了這個想法之後就很容找出一個初等表達了。

當然,我回答這個不是別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追求初等通項公式的意義不大,因為在實變範圍內有反三角這樣 bug 的存在。


這個有求和公式,具體見潘承洞,潘成彪的《解析數論基礎》第28頁

sum_{n=1}^{N}{1/n} =logN+gamma +1/2N-sum_{j=1}^{m-1}{(2j-1)!b_{2j}/N^{2j}  } -int_{N}^{infty } (2m)!(b_{2m} -b_{2m} (u))du/u^{2m+1}
γ,歐拉常數,logN自然對數


這個勉強算吧
Ψ(n+1)+γ

Ψ(z): Digamma Function
http://mathworld.wolfram.com/DigammaFunction.html
γ: Euler-Mascheroni Constant
http://mathworld.wolfram.com/Euler-MascheroniConstant.html


常見函數的有界長度的準確表達式沒有

不過用歐拉-麥克勞林公式可以給出足夠好的近似結果。


這個問題重點不在於封閉形式,也不在於初等解析
還有某個貼吧答案...我看見幾次了,每次都想把厚厚一本資訊理論直接拍他臉上...
-----------------------------------------------------------------------------------------------------------
這個問題遠超高中知識範圍了,先從微積分說起吧
計算積分值大家都能想到牛頓-萊布尼茨公式,不過要用這個公式首先要有原函數
int {x{{	ext{e}}^x}{	ext{d}}x}  = {{	ext{e}}^x}left( {x - 1} 
ight) + C
int {frac{{{{	ext{e}}^x}}}{x}{	ext{d}}x} 為啥就沒有解析式?
-------------------------------------------------------------------------------------
然後積分變求和,微分變差分,那就長成這樣:
sum {n{2^n}Delta n}  = {2^{n + 1}}left( {n - 1} 
ight) + 2 + C
sum {frac{{{2^n}}}{n}Delta n} 為啥沒有解析形式?

上一個問題的解答---------Liouville/Ostrowski定理
設f屬於某微分域K,E是K的初等擴域,若存在g∈E使得D(g)=f,則f是K中的Liouville和
-------------------------------------------------------------------------------------
OK,所以我們來解決為何{frac{1}{n}}沒有原函數
把所有的微分換成差分,想辦法定義差分域...微分域的話男神伽羅瓦幫忙幹掉了...
域K上的一個運算::K→K,若滿足
egin{gathered}
  Delta (u + v) = Delta (u) + Delta (v) hfill \
  Delta (uv) = uDelta (v) + Delta (u){
m E}(v) hfill \ 
end{gathered}
△稱為差分運算元,E稱為平移運算元
則稱為K上的差分運算,域K連同其運算元構成一個差分域
[Delta (v) = Delta (u) + u],則稱v是u的對數,u是v的指數

在差分域K中,將能夠表示[f = Delta (g) + sumlimits_{i = 1}^n {{c_i}left( {Delta ({f_i}) + {f_i}} 
ight)} ]的元素f稱為K中的△-Liouville和
若f屬於K的某個初等擴域K",且f有初等原函數,則f是K"中的△-Liouville
然後就能用來直接判定一個求和式有沒有原函數啦!
-------------------------------------------------------------------------------------
沒有什麼高等函數這種概念好吧,那個叫特殊函數,指約定的一類經常出現的級數,一般是複雜微分方程,差分方程,迭代方程的解...
允許特殊函數的話:
int {frac{{{{	ext{e}}^x}}}{x}{	ext{d}}x}  = Eileft( x 
ight) + C
sum {frac{{{2^n}}}{n}Delta n}  = C - {	ext{i}}left( {pi  - {	ext{i}}{2^{n + 1}}Phi left( {2,1,n + 1} 
ight)} 
ight)

Ei讀作ExpIntegralEi
Phi 讀作LerchPhi

int {frac{1}{x}{	ext{d}}x}  = ln x + C
sum {frac{1}{n}Delta n}  = {H_n} + C

ln讀作Log
{H_n}讀作HarmonicNumber

可以看出差分明顯比微分難的多,差分方程比微分方程難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高中的話, 前面幾個回答都跳級太大了, 不講些太深遠的玩意, 給個高中程度可以觀察的直觀現象
從數列迭代的方式可以看出些端倪, 若是迭代方式簡單, 大多可以用數學歸納法, 以找出通項公式
例如設c為常數
等差數列 a_(k+1) = a_k + c
等比數列 a_(k+1) = a_k * c
前述兩種數列的迭代式中, 加跟乘分別都是迭代一次就作一次基本算術
但調和數列就複雜了 a_(k+1) = 1 / (1 / a_k + 1) = a_k / (a_k + 1)
由於除法存在, 沒辦法類推等差跟等比數列的求解法: 在數學歸納法中, 把a_k集中到一邊, 其他項集中到另一邊, 不含a_k項的那一邊的就可以歸納出不含a_k項的通式
沒有說調和數列的和一定找不出通項公式, 只是說就算有通項公式, 求出的方法也不會像前兩種數列中僅用初等數學歸納法, 高中就會暫且跳過不細究了


題主本科微積分時會學到調和級數,這是個發散級數,連續形式下他的「和」是個積分——ln n,可以證明他的和小於這個積分
學的再深到複變函數的時候,會接觸到黎曼zeta函數,這個是zeta(1)
保持好奇心是好事,不過需要一些漫長而嚴格的東西

如果真的好奇,那麼可以告訴你,zeta (0)=sum_{n=1}^{infty }{frac{1}{n^0} } =-frac{1}{2} 。「看起來,無窮個1加起來居然等於負二分之一」 ,有趣吧~ 然而上面是居然是有嚴格證明的(手段叫做解析延拓)。勾起你的「慾望」就做到這兒了~好好考個好大學,然後努力鑽研到這裡吧~別像我到了研究生才想起來自學這些好玩兒的東西……


題主很喜歡思考,贊一個

至於為什麼1/n沒有求和公式..這不是一個僅用高中知識就可解釋清楚的問題,況且樓主剛剛接觸數列...所以這裡不展開說。

這裡指出一個很可能是由於知識儲備不足造成的推斷錯誤,確定不代表初等解析。

所謂初等解析,可以簡單理解為表達式可以用高中學過的函數(指數,對數,多項式,三角)的複合進行表達。

事實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經典的問題有已知所有參數的橢圓周長,橢球表面積,還有因為大劉火起來的三體問題,甚至看起來十分簡單的五次方程都沒有一般的求根公式。

是不是有一種摸到了人類知識邊緣的感覺?


調和級數近似等於ln n+一常數。這個常數約等於0.577


後面的發散,也有近似的求和公式,只是你知識不夠


誰告訴你沒有的,歐拉公式


沒錯,有限項的和當然是確定的,一項一項加到n項不就是你要的表達式啊。很好很初等哦。。。至於無窮項,這個是發散的調和級數,和是無窮大。歐拉有近似的計算。


求和公式是都能寫的出來的只要知道通項表達式。就拿對於 an=1/n, 那麼 sum = ∑(1/n),算不算其和的表達式呢?
呃,沒注意到 題主高中,以上僅供參考吧


推薦閱讀:

愛因斯坦求和約定:那麼不求和怎麼辦?
matlab的矩陣左除(AB)是如何實現的?
一直不解,為什麼如此定義矩陣的乘法,為什麼這樣一種怪異的乘法規則卻能夠在實踐中發揮如此巨大的功效?
有沒有三維的矩陣?現在接觸的矩陣似乎僅為二維的(行與列)
如何理解矩陣的「秩」?

TAG:數學 | 數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