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字中帶有國家或地區名的事物實際在當地並不存在?
比如,天津飯
走進一家在美國的「中餐館」,就很容易發現一些在中國根本吃不到的「地方菜」:
例如,這一道「北京牛肉」,是把牛肉片裹上炸粉過油以後,又和甜椒、洋蔥稀里糊塗在鍋里翻一翻,然後澆上一種非常濃稠,酸甜口微微帶點辣的汁兒。遇到我實在是餓瘋了,舌頭又不太靈光的時候,能盡量假裝自己是在吃鍋包肉。
同一家出品的,還有這道「上海安格斯牛柳」。你說,我一個起源在蘇格蘭的安格斯牛,怎麼就跑到上海去了呢?這道菜的一個特點,就是牛肉,口蘑和蘆筍這三樣主料誰也不認識誰,味道完全沒有融合在一起,分別糊弄熟了以後,一直到櫃檯上才倉促地見了個面。
如果說紐約是個「大熔爐」的話,可能美國人心中的上海就是一盤上海安格斯牛肉吧,雖然相會在這裡,但卻固執地保留了各自的本色。
另外一道廣為流傳的中餐菜式就是「湖南牛」了 -- 不是我漏掉了一個「肉」字,而是在很多中餐廳的外賣菜單上就是這樣寫的。如果是美式中餐的三巨頭是左宗棠雞,橙雞和芥藍牛的話,湖南牛可謂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芥藍牛(實際上是西蘭花炒牛肉)的基礎上,借鑒了左宗棠雞的調味,增加了一點辣味,顏色再搞得黑暗一點。
在普遍不能吃辣的明州,湖南牛和芥藍牛之間的差距就沒有這麼明顯了,有的餐廳會像上圖中這家菜譜上顯示的那樣,撒上一點芝麻或者其它零零碎碎的東西以示區別。
湖南牛還有一系列的衍生品,例如湖南豬,湖南雞,湖南蝦,湖南魚,湖南各種。享受類似待遇的地區還有四川,滿洲和廣東(其他的地區要加油了!)
在網上有不少關於四川雞和湖南雞區別的討論,還有人做了上面所示的一副對比圖,大家可以一起來看看有什麼區別。
--
即使在中國人經營的餐廳里,這些美國特有的中國「地方美食」也普遍存在。
原因在於,除去少數華人群體較大的地區外,中餐在美國依然普遍主打低端路線,用油大、分量大、肉多、便宜的菜式吸引中低收入者。這樣的經營策略下,差異化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最好的辦法是在菜式設計和操作流程上批量化複製,一種半成品可以應用到多種菜式組合里,減少備料的成本,以壓縮成本為核心競爭力。在這樣一個流水線上為了迎合市場而產生的菜品,除了一個地名之外,就找不出什麼和中國的聯繫了。這非常令人感到遺憾。
--
感謝業內人士@啊克夏 在評論中對於該行業背景知識的補充,非常全面詳細,指出了美國中餐館採用現有策略的合理性和背後的艱辛(我把相關評論放在了精選評論區)。希望大家在批評美式中餐的味道之前,先讀一讀他所做的介紹。
「蘭州正宗牛肉拉麵」
蘭州本地不產西北風味民族特色的「蘭州正宗牛肉拉麵」,只有以東方宮、馬子祿為代表的「蘭州牛肉麵」,俗稱「牛大」,「牛大碗」。
蘭州本地特色的牛肉麵,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這「一清」是湯清,一般都是用氂牛骨,牛尾什麼熬制的。「二白」是指白蘿蔔片,蘿蔔片切的薄厚適中,浸在麵湯里。既有麵湯的味道又有蘿蔔的清新。「三紅」是辣子的紅色,調製一盆辣子油也有很多功夫在裡面。「四綠」是指香菜和青蒜苗的綠色。
2012年,蘭州東方宮以加盟連鎖形式打出去,這家由蘭州市政府支持、號稱代表蘭州拉麵行業標準的全國最大拉麵連鎖企業,開展連鎖經營4年來在全國多個大中城市開設了400家品牌連鎖店後,目前正在應對高速擴張後的最大挑戰,被同行「山寨」,甚至遭遇抵制。東方宮位於深圳的一家門店,因為與青海化隆人開的蘭州拉麵館距離過近,遭到」青拉「以「擾亂拉麵行規,破壞民族團結」為由進行拉橫幅堵大門式的抵制。最終東方宮向對面兩家青海拉麵館分別支付了75萬元、40萬元的賠償。而這樣的事在西安、蘇州、天津、北京都發生過。
2016年有個來自甘肅的小夥子咸國林,在上海新開了家「阿里蘭牛肉拉麵館」,和很多開拉麵館的餐館老闆一樣,他也是個回民。他的麵館附近就有兩家牛肉拉麵館,這兩家麵館的老闆馬敬龍組織人到咸國林的麵館門口鬧事。不但店門口被圍堵,招牌還被破壞了。說是西北回民「陝甘寧條約」禁止任何人在已有牛肉拉麵館方圓400米內經營新的牛肉拉麵生意。任何人如有違反,將後果自負並承擔經濟損失。
在2012年之前,遍布全國各地的「蘭州拉麵」館大都是青海省化隆縣人開的。從1980年代開始,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人就開始把拉麵館生意推向全國。起初叫青海拉麵,後來因為蘭州拉麵名氣更大,青海拉麵就「蘭州牛肉拉麵」的招牌。起初,化隆人拖家帶口出外開店只為謀生,後來生意越做越大,「蘭州牛肉拉麵」的招牌漸漸鋪滿了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
值得提出的是,青海化隆人的成功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2000年,時任縣長的馬吉孝牽頭給外出做生意的人們做了一張「通關文牒」。他在勞務輸出證上寫了一篇「縣長致辭」,懇請本縣勞務人員所到之處的有關部門,對他們異地創業儘可能地提供幫助。接著教育、林業、土地等9個部門都蓋了公章,證明持證人員身份合法,請當地接納、照顧。
政府還派人出去照顧老鄉們。化隆縣有89個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被派到全國五十多個地區設立拉麵辦事處,專門負責拉麵戶的後勤工作。
「青海拉麵幫」以協調小組行業協會的名義,拿著所謂的「行規」,四處攻擊圍堵真正的蘭州牛肉麵,敲詐勒索錢財。
2016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兩會青海團審議時詢問了青海拉麵的由來、與蘭州拉麵的區別、經營拉麵人員的情況等。聽說現在青海有2.8萬家拉麵店,有18萬人在全國各地從事拉麵經營,不少人都由此成為了企業家,習總書記對此表示肯定。
昨天我們看電視,看到總書記問青海拉麵和蘭州拉麵的區別,我很激動啊。」在北京開拉麵館的青海小伙馬華對記者說,「區別就是,青海拉麵是青海味,蘭州拉麵是蘭州味。」馬華笑著說。
大學食堂里賣的土耳其烤豬肉
多圖預警
古代日本喜歡給一些東西冠上「南京」之名。一般用於來自海外的東西、珍貴的東西、小型的東西。「南京」是取自明朝的大都會南京。日本冠名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
(感謝 @直江信綱 對冠名起源年代的糾正)
南京錠:
就是很常見的那種小鎖
南京蟲:
臭蟲,因為臭蟲常附在海外運來的貨物上,所以獲此名。
花生:
別稱南京豆
鹽水泡過的花生則叫鹽南京
南瓜:
別稱南京、唐茄子。
日劇《天皇的御廚》里有過這樣的劇情
有些東西雖然冠有南京之名,但卻是日本土生土長的原產,比如日本傳統街道藝能南京玉簾
南京玉簾(南京玉すだれ):
一種日本傳統街道表演,起源於江戶時代,由演員一邊唱歌,一邊用小帘子作出各種形狀。雖然是叫玉簾,但其實用的是竹簾。
南京玉簾和南京一點關係都沒有,也不是海外來的,完全是日本本土發祥的,但為什麼會有「南京」之名呢,因為南京之名除了用于海外的東西以外還用於珍貴的東西,街頭藝人取這個名字是想借「南京」之名來抬高該演藝的珍貴性(簡單說就是街頭藝人吹牛逼)。
其實南京玉簾以前的名字是「唐人阿彌陀南京無雙玉簾」,感覺中二感十足2333
下面是山肋淳志夫妻在愛知縣長久手市的某家敬老院的南京玉簾表演
南京玉簾還可以用來秀恩愛~
就像這對老夫妻
(ハートマーク:心形標記)
在一些大型活動里也可以看見南京玉簾的表演
比如說祭典
2016年,神戶祭
對了,南京玉簾在2013年獲得了吉尼斯紀錄—世界最大的南京玉簾遊行
2013年,神戶祭,世界最大的南京玉簾遊行
南京玉簾還來過中國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來的,應該是南京玉簾遊行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
而且還進了商場里,貌似是城隍廟附近的商場
2010上海世博之際的某商業區(日本南京玉簾協會出演)
2010年上海世博之際,上海綠地廣場公演(日本南京玉簾協會出演)
2011年,杭州湘湖公演(日本南京玉簾協會出演)
提供世界上大多數兔毛的安哥拉兔,和安哥拉這個國家一毛錢關係都沒。
當然,直覺也能想到,那麼靠近熱帶的國家,本來也不該有這種毛長得不像話的萌物。
安哥拉兔:
【源於土耳其的安哥拉省。另一種說法是起源於英國,由法國人培育而成,因其毛細長,有點像安哥拉山羊而取名為安哥拉兔。因法國王室在18世紀中期將其作為寵物,因此而該世紀末在歐洲流行。安哥拉兔第一次出現在美國是在20世紀初,而中國則在1926年引進。
安哥拉兔大約有五個品種,以英國安哥拉最受歡迎,其餘分別是法國安哥拉、德國安哥拉、緞毛安哥拉、巨型安哥拉和加普騰安哥拉】
上海愛麗絲幻樂團。
謝,就比如陝西這個省吧,陝西的兩個簡稱陝和秦,其實原來都不在陝西的地盤上。
嬴姓本來是商朝的一個貴族姓氏,看過封神榜的應該都知道商有個大將叫惡來,這哥們就是個嬴姓的貴族。等到武王伐紂,這一家人跟著也就失了勢,但畢竟是前朝的大酋長,所以就直接給發配到邊疆去放馬去了,等到周孝王的時候,嬴家出了一個叫非子的哥們,養馬養的非常好,最後就在偏遠地區給圈了個地盤,後來這波人以周朝肉盾的身份來對抗西北游牧民犬戎,周宣王的時候就給封到了西邊的秦地,目前甘肅天水一帶,當然了這個時候他們還是沒有諸侯身份的。
- 後來到了周幽王,本來王室威權就不咋樣,又不喜歡出身高貴的王子宜臼而喜歡出身低的兒子伯服,最後導致諸侯反水,然後被犬戎捅了菊花。這個時候秦族的老大嬴開就跑了過來,護送了那個宜臼東遷洛邑,於是東周開始。這個後來成為周平王的宜臼也是很壞很壞的,他把自己被犬戎日後的老家鎬京(西安)封給了秦族,並且給了個諸侯的稱號,當然這個時候諸侯已經不值錢了。後來秦國重新經營了千瘡百孔的關中,後來又從天水遷都到了咸陽,秦這個名字也就徹底的和如今的關中大地綁在了一起,現在提到陝西關中,一般想到的都是八百里秦川,而天水卻顯得暗淡了不少。
其實如果這麼說的話,當年被封到漢中的劉邦,估計也想像不到這麼個小地方最後成了一個民族的名字。
而陝西這個名字作為行政區登場,還是到了宋朝,長安徹底失去了中心地位,本為京畿道的關中地區就被直接命名成了陝西路...,也就是現在河南的陝縣以西的意思,這個陝縣長時間存在,隸屬於河南最西邊的城市三門峽,現在隨著大量的縣改區,目前被稱為「陝州區」,類似通縣變通州區那種。
圖 大約就是這種感覺吧。
其實再比如歐洲的普魯士也是這種感覺,普魯士本來是波羅的海東部一個很奇怪的民族,和如今的立陶宛、拉脫維亞一樣,是一種很古老的印歐人部族。後來一群日耳曼的條頓騎士團入侵這裡,也就把這裡給搞得日耳曼化,並且也以普魯士人自稱了,沒想到後來這個偏遠地區的日耳曼邦最後卻統一了大日耳曼的本土,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不過目前這個普魯士的很大一片區域,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
當然如果這麼說下去,其實柏林本來是斯拉夫語,是斯拉夫人的地盤,而「羅斯」這個名字又是一個北歐維京人的部族(其實也是日耳曼人),後來在基輔一帶控制了斯拉夫人,建立了個名字又基又腐的——基輔羅斯,沒想到成了斯拉夫人最大的帝國。
這麼說下去就沒完了,懶得做地圖了,可以自己跑去看一下。
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恩怨糾葛以後會在祖先里寫,對我先去更新祖先了,又是個不眠夜。
以上...
灕江塔
-
韓國烤冷麵。
加州牛肉麵。
蘇格蘭打滷麵。
江南皮革廠的錢包。
溫州人路過。
浙江溫州確實有個江南皮革廠,老闆確實叫黃鶴,黃鶴確實欠債跑路了,唯一假的是江南皮革廠不是做錢包的……那些攤子里賣的基本是義烏等地批發的廉價劣質錢包,原價都是五塊十塊的通通二十塊……
另外,溫州比較大有做錢包的皮具廠商是奧康、紅蜻蜓等。
某些聚居區門口寫的「愛國愛教」
驅逐艦 天津風
(其實原意並不是北京旁邊那個天津的風,而是吹過高天原的風,高天原是傳說中日本神仙住的地方。)
還有正規空母赤城和加賀分別取自地名赤城山和日本古代令制國加賀國,重巡洋艦高雄和愛宕命名自京都府高雄山和愛宕山,戰艦金剛、比睿、榛名、霧島都是取自同名的山,順便說一下榛名山也就是頭文字D裡面的秋明山。除此之外各國也有很多艦(娘)都是以地名來命名,但也僅僅是命名而已,駐地通常都在那麼幾個軍港,在當地並不存在。
天津地名「小海地」。
美國邁阿密也有小海地,基本上就是海地移民難民聚居地。然而天津小海地可能連半個海地人也沒有,海地是個台灣邦交國,跟中國大陸的往來非常少。
所以為啥叫小海地呢?有兩種說法,一種招人待見,一種不招人待見。
招人待見的這種是說,小海地是「小哪吒鬧海之地」,小海地附近的陳塘庄就是托塔天王李靖駐守的陳塘關,一下就把地名的歷史給推到商朝去了。
不招人待見的這種是說,小海地在幾十年前是一片荒郊亂葬崗,買不起墳地的窮人往往把家裡夭折的孩子埋在這兒,所以本來是「小孩地」,太過驚悚,後來略加美化,就成了小海地。
顯而易見,天津人會比較喜歡前一種說法,雖然據學者考證,古代的陳塘關很可能在四川,電音三太子也是神話人物,當不得真。不管事實如何,總之天津小海地完全沒有什麼海地元素就是了。
補充一下樓上 @藍果子 關於日語當中「南京XX」的回答。
貧困,日本人才偉大,他們又能忍耐;
物價無止境地上漲也罷,喝喝開水稀粥照樣活。
啊!逍遙自在呀!
吃南京米又挨南京蟲咬,住在豬圈般的房子里;
儘管選舉權也沒有,說是日本國民也自豪。
啊!逍遙自在呀!
膨脹,膨脹,國力膨脹,資本家的橫暴膨脹;
俺老婆的肚子膨脹,貧困也更加膨脹。
啊!逍遙自在呀!
這是一首1918年(大正七年)在日本流行的民謠。
(轉引自《苦難輝煌》)
民謠中的「南京米」指的是中國運去的米。
而「南京蟲」指的是臭蟲。因為這種蟲子往往會在海上運來的貨物里發現,所以也叫「南京」。
順便糾正一下,這種用法應該是江戶而不是戰國時代開始的。
1.四川麻辣燙:負責任的告訴你,你們大多數吃到的麻辣燙都是東北做法。四川這裡只吃冒菜和串串,你要想在成都找一家麻辣燙餐館,只能去旅遊景區碰碰運氣。
2.揚州炒飯:揚州的同學表示,就是一個普通蛋炒飯,加了火腿丁就賴在我們揚州人頭上了,這鍋我們不背!
3.美國加州牛肉麵:這個似乎還沾點邊兒,是美籍華人吳京紅女士在加州做的面向華人的中餐麵館。大家腦補一下,老外用刀叉吃中國湯麵,怎麼下手……
4.荷蘭豆:在荷蘭叫中國豆。
5.西蘭花:原產地中海,傳入中國的時候紐西蘭在哪都不知道。有同學說這個詞應該這麼斷句:西/蘭花,類似西紅柿。反正跟地名紐西蘭和西蘭、錫蘭是沒有一毛錢關係。
6.澳門豆撈:澳門只有一間小店叫「豆撈」,但和國內的澳門豆撈沒啥關係。國內的澳門豆撈創始人是汪堯松,杭州蕭山人。
7.奧爾良烤肉:我高中同學說,奧爾良烤翅確實有,也是味道偏甜,但真不特產烤肉,德克薩斯倒是有很棒的烤肉。
8.xx烤麵筋:xx是哪請自由發揮,目前見過武漢、西安、河南、河北。
9.土家掉渣餅:土家族在湖南、湖北、貴州這一疙瘩,沒見過這個鬼,估計當初想叫「農家」,後來可能以訛傳訛變成土家了吧。
10.重慶雞公煲:重慶只有燒雞公,雞公煲這個不知道啥時候有的,又是從哪來的。
11.土耳其烤肉:確實是土耳其人發明的,but是在70年代的德國發明的。關鍵是,土耳其烤肉在中國怎麼都是豬肉?
————更新————
有人覺得四川麻辣燙那一條欠妥。
我覺得是沒啥問題。火鍋、串串、冒菜、麻辣燙,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能說出區別了。
咱一個一個擼哈:
1.火鍋,就是邊涮邊吃,就是不帶簽簽的串串。
2.串串,也是邊涮邊吃,就是帶簽的火鍋。目前的火鍋和串串區別僅在於計價方式。
3.冒菜,各種大雜燴,老闆給你涮好了,放在碗里一口氣吃。好像火鍋打包。
4.缽缽雞,樂山特產,是把串串涮好後晾涼,放在盛有油料的瓦罐里隨時取食,按簽數收費。
5.麻辣燙,其實上述4中對食材的處理方式,都差不多,區別無非是計價方式,自己動手還是廚子動手,吃涼的還是吃熱的,然後各家鍋底湯料有所區別,頂多再來一個砂鍋還是鐵鍋的區別。麻辣燙不一樣,最重要的區別在於,麻辣燙要喝湯!!!因為我在驢的時候在江船上喝過,船老大說不喝湯不舒服,只有咕咚咕咚喝一大碗湯,這汗才能發痛快。而陸地上,冒菜和麻辣燙在四川大有同流合污的跡象。先上圖:
上面是全國最常見的麻辣燙方式,湯頭為清湯,辣度由食客自己用佐料掌握,我稱為東北做法。
這些稍微正宗點的
資料上說麻辣燙是長江船工為了驅寒祛陰發明的一種烹飪方式。川江線路是指從四川宜賓到湖北宜昌。嚴格地講它不能說由某省起源。火鍋、串串、冒菜的口味,即使遠到陝西、天津、廣州,也基本沒變(不是說涮羊肉哈),但沒見過誰喝火鍋底料的。但麻辣燙,即使是順著長江走,也是一個省一種吃法,口味也不太相同。
個人看法,麻辣燙在四川應該是和上面的幾種做法合流了。它只是一種烹飪形式,不代表具體口味。雖然四川有人吃麻辣燙,但麻辣燙代表不了四川,四川也代表不了麻辣燙。在我記憶中,只在90年代的成都見過,當時非常火爆,按串賣,但紅極一時後就基本上銷聲匿跡了。現在市面上基本都是串串和冒菜,想吃以「麻辣燙」為招牌的館子,去旅遊景點找到的概率大些。
然後給大家看看百度地圖,我在成都,搜索「麻辣燙」三個字,結果:
三篇,只有兩個店名帶有「麻辣燙」三個字。所以外地的小朋友,你們懂起了沒?
重慶雞公煲是一個叫張重慶的上海人發明的。hhhhhhhhh
天津飯,天津甘栗(當然天津的糖炒栗子是遠遠秒殺狗不理包子之類的最最最好吃的本地小吃),在日本的天津etc.
在清末和北洋時期,天津曾是問鼎遠東的大都會和東亞最重要的港口。可以說天津是上海輝煌前一個『beta-test版的上海』,而香港是一個上海被中國人自己玩壞了以後『不得不另尋他地山寨一個的臨時替代版上海』。在北洋時期天津的繁華程度顯然是遠遠繁華與日本所有都市的,所以從天津港出海去到日本的東西就格外時髦。在日本最早出名的是『天津甘栗』,華北盛產栗子,但栗子最主要的產地並不在天津而在遵化、薊縣(當時還不屬於天津)等一些離天津不太遠的地方,栗子又顯然是由天津港運到日本的,於是『天津甘栗』就這樣出名了。這種命名規則就好像是『從東邊吹來的風叫東風』,於是從天津港運來的栗子就成了『天津甘栗』。然後又由於天津有九國租界,在當時的遠東是一座頗為時髦的城市,什麼運到東洋的東西掛上一個『天津』的品牌就覺得略吊,就好像我們九十年代的『香港***』『新加坡***』到後來的『外灘***』『加州***』『丹麥**』什麼的。於是我猜測『天津飯』什麼的也是營銷的結果……當然你可以編一個故事說『天津飯』里用的是天津特產的小站稻米什麼的……但誰又說得好『小站稻米』是不是也是特別喜歡儀式感(尤其是對於吃)的日本人的營銷呢……
以及我覺得貢獻最多的應該還是海外的大胡建人(以及一脈相承的有創意的灣灣)……美式中餐 左宗棠雞 宮保一切 還有傳說中的重慶雞煲什麼的……連自己家鄉都不放過還發明了在大胡建徹底不存在的胡建炒飯……
日本料理裡面很多,全爲日本本土發明的迎合日本本土口味的中華料理。當年華人廚師陳建民等人應該在這方面起了很多作用。
天津飯
中華丼(中華蓋澆飯)
「冷やし中華」
「福建ちゃんぽん」
朝鮮冷麵殺手 日本料理後事……
在日本有很多「天津xx」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那些總喜歡把中國和其他國家比的人?
※西班牙有什麼鎮國神器嗎?
※羅馬尼亞有什麼鎮國神器?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何將北京定為首都?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把政黨放在國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