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上過軍校的軍事將領在戰場上的表現反倒不如不識字的「泥腿子」?

補充:我是想問這種現象,不全是說國共內戰。


開國元帥
朱德,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1924年赴德國留學,入哥廷根蓋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哲學系學習,1924年7月轉赴蘇聯留學,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數月後入莫斯科郊外的秘密軍事訓練班學習軍事。
彭德懷,1922年考入湖南軍官講武堂。
林彪,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
劉伯承,1912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1927年赴蘇聯留學,後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陳毅,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入北京中法大學。1927年5月赴武漢,任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部文書。
徐向前,1919年考入山西國民師範速成班。1924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
聶榮臻,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夏就讀於比利時沙洛瓦大學,1924年赴蘇聯留學,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5年9月從蘇聯回國,任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
葉劍英,1917年入雲南陸軍講武堂。1928年赴蘇聯留學,後參與籌建黃埔軍校,任教授部副主任。
元帥中只有羅榮桓賀龍沒有系統的學習過軍事,但是羅榮桓,1927年考入武昌中山大學;賀龍上過私塾(客觀的說,賀元帥在後期和其他元帥在軍事指揮上還是有差距的)。

開國大將

陳賡,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為黃埔三傑之一。

蕭勁光,1927年赴蘇聯入列寧格勒軍政學院學習軍事。
羅瑞卿,1926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許光達,1926年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炮兵科;1936年秋轉入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軍事。

粟裕譚政王樹聲都是小地主、紳商家庭出身。家中都出過秀才,小時候讀過私塾。後來粟裕進入湖南省立第二師範;譚政考入湘鄉東山學堂,還當過初級小學當教師;王樹聲家道中落,18歲時考入麻城縣高級小學。畢業回家鄉任私塾教師,後任乘馬崗區初級小學校長。

黃克誠張雲逸是貧苦農民家庭出身,家庭教育水平相對低。後黃克誠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張雲逸考入廣州陸軍小學。1912年,張雲逸由革命政府派送到廣州陸軍速成學校學習.

唯一徐海東,貧苦窯工家庭出身,9歲才入私塾念書,後趕出了學堂。從此走進窯廠做工,基本沒怎麼上過學。但1925年被黨派入直系軍閥劉佐龍部學習軍事,也不能算泥腿子。

至於第四版人民幣上的另外三巨頭,

毛澤東8歲開始讀孔子的聖賢書,1910年秋,毛澤東到湘鄉縣東山小學讀書。1912年,毛澤東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考取了湖南省立第一高中。1913年春,毛澤東考入五年制的公立湖南第四師範學校,第二年春,「四師」併入第一師範,毛澤東隨即轉入「一師」上學。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被譽為「湖南亞高學府」,辦學頗有名氣。

周恩來1913年8月至1917年6月在天津南開學校讀書,1917年9月赴日本留學。回到天津後,報考了南開學校大學部。 1919年11月25日,南開學校大學部改名南開大學,周恩來成為南開大學第一期學生。1920年11月到1924年7月,周恩來在歐洲度過了四年。他先後到過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所謂留過學,但是從來沒有進過這些國家的大學之門」(周恩來語)。

劉少奇少年時在家鄉湖南寧鄉上過私塾和小學;15歲時考入寧鄉縣立玉潭高小,1916年畢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湖南邵陽中學,隨後又考進了長沙一中,再後考進了寧鄉駐省中學讀書。後棄文就武考進了湖南講武堂。1919年6月,劉少奇來到北京,並經人推薦進入保定育德中學附設的留法高等工藝預備班第三班學習。1920年,劉少奇在長沙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並被組織推薦入上海外國語學社預備班學習。1921年初,由上海共產黨小組介紹去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個人覺得泥腿子只是對中共的片面認識,下層軍事指揮員可能一般般,核心領導人基本上都是「時代驕子」。

(半夜強答,信息資料來源於網路查詢)

不管修改多少次,我就是不用分割線

原答案是昨晚半夜不睡刷知乎,一邊搜索一邊回答的,資料基本都是網上,還好都是官方人物的個人簡歷,搜索了也不算是侵權,吧?

評論中朋友有的過譽了,我遠達不到專業程度,近代史我一直覺得是個能研究一輩子的坑,太多人物太多細節可以深入。開國的領導班子和將帥們哪一個的人生經歷不能寫幾本書?我這半瓶醋都不到的水平最多就是知道幾個人名,然後好好用用搜索引擎。

列舉的例子僅僅是10帥10將3巨頭,23個人不能代表中共所有指揮員的軍事和文化水平,但至少可以基本包括主要的核心領導班子,基本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就夠了。評論中也有說道左權將軍的,個人覺得這樣的例子是舉不完的:

王爾琢,黃埔一期生。
黃公略,1922年與彭德懷一起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1927年考入黃埔三期
伍中豪,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受李大釗的直接影響走上革命道路。

王良,黃埔五期。

朱瑞,1924年考入廣東大學。1925年赴蘇聯,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克拉辛炮兵學校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的奠基人 。


盧冬生,抗日戰爭轉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9年被派到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80年代評出的36位軍事家中,

葉挺將軍是廣東陸軍小學、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畢業,軍事教育根正苗紅;

左權將軍,黃埔一期,1925年12月赴蘇聯,先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後轉入伏龍芝軍事院校深造(這上面有多少他的同學);

其他犧牲的中共將領,

曾中生,黃埔四期。
段德昌,黃埔四期。
許繼慎,黃埔一期。

蔡申熙,黃埔一期。

唯一要說完全沒有一點教育基礎的可能就是《從奴隸到將軍》的羅炳輝將軍。

(PS:這部分內容原本我是懶得找的,不過答了一個其他的題,索性綜合起來

有哪些沒能活到解放的高級將領? - 邁克猴的回答 - 知乎)


而且,中共方面對於軍事指揮和黨內人員的教育工作一直沒有中斷,從31年瑞金開始到長征的幹部團,再到延安抗大,直到解放後的軍事學院,軍事教育和政治教育這方面一直沒有中斷。不少原本沒有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的軍事指揮和黨內人員在此期間,雖說不能算是深造,至少達到了速成掃盲(其實黃埔軍校的軍事教育也不見得多完善)。

綜合情況,真的不能說我黨的軍事指揮員都是泥腿子,人家只是吃穿用的相對差點,腦子裡和心裡的東西一點不比你少。


最後,還是說一句:我所做的所有說明都是基於一般情況。非要說:某某將軍一天書沒讀過,一天軍校沒上過還能戰無不勝,我沒法反駁。天賦乃天授,非人力。最好的例子就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個人能力和戰略思想可以說超越時代,真的不是學歷、軍事院校可以限制的了。

閑的沒事(怎麼沒事,明明是不想看代碼!)回答了一個瞎扯淡的答案,安利到這裡不了別的,可以查查中共有多少將領「一天到晚」在學習?

和張靈甫相比,哪位中共軍事將領消滅的日軍數量更多? - 邁克猴的回答


就是國共也不是泥腳子,我鱉官方定下的三十六位軍事家,他們的學歷水平如下:


毛主席(湖南一師)、周總理(明治大學、南開大學肆業)、朱德(前清最後一批秀才,四川師範學堂、雲南陸軍講武堂)、鄧公(莫斯科中山大學)、彭德懷(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劉伯承(蜀軍政府陸軍將校學堂、革命後又入伏龍芝軍事學院)、賀龍(私塾 )、陳毅(成都甲種工業學校畢業、中法大學肆業)、 羅榮桓(私立青島大學預科、武昌中山大學)、徐向前(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黃埔軍校)、聶榮臻(留學法國、比利時,後入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 葉劍英(雲南講武堂,革命後入莫斯科東方大學)、葉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楊尚昆(上海大學,同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學) 、李先念( 私 塾 )、 粟裕(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院)、徐海東(私 塾 )、 黃克誠(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國民黨中央政治講習班)、陳賡(黃埔軍校)、譚政(縣立東山學堂,畢業後任小學教師)、蕭勁光(長沙長郡中學、莫斯科東方大學,後轉入蘇聯紅軍學校) 、張雲逸(廣東省陸軍小學、廣東陸軍速成學校)、羅瑞卿(黃埔軍校)、王樹聲(麻城縣高級小學,畢業後任 私 塾 教師)、許光達(長沙師範學校、黃埔軍校)、許繼慎(安徽省立第一師範、上海大學後入黃埔軍校)、 蔡申熙(黃埔軍校)、段德昌(黃埔軍校)、曾中生(黃埔軍校、莫斯科中山大學)、左權(黃埔軍校,後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彭雪楓(北平民國大學肆業)、羅炳輝(自學)、黃公略(湖南陸軍講武堂、黃埔軍校)、方誌敏(江西省立甲種工業學校肆業)、劉志丹(黃埔軍校)、林彪(黃埔軍校)


這裡面大部分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除了念私塾、自學的之外,全符合近代知識分子標準。這裡面唯一自學的羅炳輝,最初是唐繼堯的副官兼會計,也不是白丁。

所謂泥腿子,這個一方面是國民黨當年對TG的黑,一方面也是我鱉為了接地氣的默認。TG的軍隊教育一直在搞,抗美援朝之前,營一級的要有高小程度,團一級要是初中程度,不認字的,升到連級就頂天了。不少人就是在軍隊里學的文化,相對而言,基層素質方面TG比KMT要強不少。


近代的革命與其說是泥腿子打敗正規軍事人才,不如說成是「本土知識分子」打敗「洋化知識分子」更合適。

整理舊書時發現了《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估計是我鼠倉里的存貨。把這上面我鱉基層文化教育的內容發上來,但本人對那個結論存疑。


1.中共高層絕非泥腿子。

朱德 雲南陸軍講武堂
葉劍英 雲南陸軍講武堂
彭德懷 湖南軍官講武堂
林彪 黃埔軍校第四期
徐向前 黃埔軍校一期
聶榮臻 黃埔軍校秘書
劉伯承 伏龍芝軍事學院

十大元帥裡面七個在軍校呆過,另外三個,陳毅羅榮桓也是大學生,賀龍文化相對較低那也是私塾裡面學習過的(所以他的軍事能力在元帥里也是相對較低的)。

至於毛委員……首先他是五百年出一個的bug,不能用常理推論;第二他讀書的數量,當今有哪個大學教授敢說自己讀的書比老毛多?自學也是學習啊。

2.沒文化、沒學歷根本不是問題,關鍵是是否重視學習,只要想學,什麼時候都不晚。我們來看看紅軍對於學習對於文化有多麼重視。

60%-70%的士兵是有文化的——這就是說,他們能夠寫簡單的信件、文章、標語、傳單等。這比白區中普通軍隊的平均數高得多了,比西北農民中的平均數更高。紅軍士兵從入伍的第一天起,就開始學習專門為他們編寫的紅色課本。進步快的領到獎品(廉價筆記簿、鉛筆、錦旗等,士兵們很重視這些東西),此外,還作出巨大的努力來激勵他們的上進心和競賽精神。

紅軍中軍官的平均年齡是二十四歲。這包括從班長直到軍長的全部軍官,儘管這些人很年輕,平均都有八年的作戰經驗。所有的連長以上的軍官都有文化,雖然我遇見過幾位軍官,他們參加紅軍以前還不能認字寫字。紅軍指揮員約有三分之一以前是國民黨軍人。在紅軍指揮員中,有許多是黃埔軍校畢業生、莫斯科紅軍大學畢業生、張學良的「東北軍」的前軍官、保定軍官學校的學生、前國民軍(「基督將軍」馮玉祥的軍隊)的軍人, 以及若干從法國、蘇聯、德國和英國回來的留學生。我只見到過一個美國留學生。紅軍不叫「兵」(在中國這是一個很遭反感的字),而稱自己為「戰士」。

室的另一角是用來學識字的,這裡可以看到每個戰士的筆記簿都掛在牆壁上指定的木釘上。有三個識字班:識字不到一百個的一班;識字一百到三百個的一班;能讀寫的字超過三百個的又是一班。紅軍為每班出版了自己的課本(以政治宣傳作為學習材料)。除了政治訓練以外,每個連、營、團和軍的政治部都負責群眾教育。他們告訴我,在一軍團中,只有百分這二十左右的人依然在「瞎子」班,這是中國人對完全不識字的人的稱呼。

每個室也都有牆報,由戰士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定期出版。這至少比一般列寧室的「藏書」要及時得多,後者主要是標準的中國紅軍教科書和講義,俄國革命史,各種從白區偷運進來或奪取而來的雜誌,以及中國蘇維埃出版物,如《紅色中華》、《黨的工作》、《鬥爭》,等等。

紅軍有他們自己的許多遊戲,而且不斷地在創造新的遊戲來。有一種叫做「識字牌」,是幫助不識字的人學習他們的基本漢字的比賽。

在紅軍大學,學員們一天學習十個小時,異常努力。城裡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群眾教育運動,甚至外交部里的小鬼也每天要上文化課、政治課、地理課。

對共產黨來說最珍貴的是書籍。延安新開了一家魯迅紀念圖書館,全國各地的共產黨同志都寄了成噸成砘的新書來。成百上千的中國年輕的共產黨人從大城市來到陝北紅色新首都延安。到五月間,已有二千名學員進了紅軍大學(改名為「抗日大學」),五百名進了黨校。其中有蒙古人,回民,西藏人,台灣人,苗族,彝族。還有好幾十人在一些技術訓練班學習。

以上這些是在《西行漫記》中隨手摘錄的內容。斯諾非常驚訝於紅軍對於學習的重視,在其他軍隊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架勢。同時他對紅軍普通戰士的素質也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是他們對於女性的尊敬——這可不是婦女們搞女權運動的結果,而是紅軍自發的行為。

那究竟是誰推動紅軍開始重視學習文化知識呢?大家一定已經猜到了,就是那個五百年出一個的bug,從小夢想做一名小學教員的毛委員。他與秋收起義後系統地總結了一次經驗教訓,第一次明確提出,紅軍的士兵不僅要做軍事工作,更要做政治工作,以此團結群眾、瓦解敵軍,而做政治工作的前提就是,具備一定文化水平。從此,各類學習活動在紅軍中逐漸展開,紅軍脫胎換骨。

這些都是長期重視文化教育的結果。


提問的同志,你這問題和蒙古軍隊一樣轉進如風,我們這些答題的跟不上你節奏啊。唉,果然是這屆答主不行。

游牧民族不會打仗的早被做成肥料了,而且游牧民族互相殺伐多年才出了這麼一個世界級BUG。你拿王寶強舉例,說科班出身的表現不如他這類人,你自己覺得成立嗎?北漂的有多少?橫漂的有多少?有幾個王寶強?

你也說了:這種「天生會打仗的把念過軍校的高材生打敗」的事情,戰爭史是屢次發生的。
那你就要舉出軍校成立以後的戰例。
給你個坐標參考,找去吧。
1803年拿破崙創建聖西爾
1810年克勞塞維茨寫了《戰爭論》

=========================
說正經的,首先,特例不能代表普遍現象,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其次,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認知的。如果你想了解這個規律,那就要了解包括歷史(包括但不限於地質史、氣候史、生物史、科技史、經濟史、軍事史)在內的各種知識。

至於你問:軍事學、軍事教育,是不是對戰爭的影響其實局限性相當大?天誅……啊不對,是天地會的陳近南告訴我們:

然後搬運以下內容
@馬前卒

-馬前卒-
2012-4-26 11:26 來自 微博 weibo.com
1 八路軍教育挂圖,只有步槍的士兵要認識全世界的先進兵器。朝鮮戰爭時,這些士兵應該都是軍官了。

2 日軍俘虜統計,分門別類選出各兵種教師。

3 膠東黨報的地圖,蘇德戰場實時戰況。

4 看護髮電機的八路軍。當時的八路軍很清楚工業戰爭的本質。倒是21世紀的抗戰片滿眼都是亮劍的土匪,裝神弄鬼的義和團。

上邊是督工的貂,下邊是我的狗尾。
=====================================
圖1 、炮皇多拉,海王戰列,你可以沒有,但身為革命軍人,你要有專業素養,要知道眼前和世界的軍事動態。立足現有技術條件,努力提高戰鬥力。

圖2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對象。

圖3、面朝黃土,胸懷天下。他們在蘇德戰場上用34坦克打普通法西斯,我們在自己家裡用38步槍打窮逼法西斯和逗逼法西斯。

圖4、看發電機的是王震

狗尾結束。
==============================
楊成武轉發林彪36年老貼,我們來看看當年的「泥腿子」怎麼教人打仗。

林彪軍團長教我當師長
  1936年12月,在我由「紅大」畢業、即將奔赴前線之際,突然聽說中央軍委準備讓我回到紅一師當師長。當時,我想自己過去一直當政委,還是干老本行吧。林彪和羅榮桓向中央反映了我的要求。但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還是確定我改任師長。
  林彪回來後,傳達了中央軍委的決定,並說:毛主席要我和你談一次話,讓我講一下怎樣當好師長的問題。關於這次談話,林彪是經過認真思考和準備的,我也很認真地作了記錄。談話時,羅瑞卿也在場。記錄稿曾先後送給羅瑞卿、劉亞樓、陳光等領導同志看過。

一、要勤快。不勤快的人辦不好事情,不能當好軍事指揮員。


應該自己乾的事情一定要親自過目,親自動手。比如,應該上去看的山頭就要爬上去,應該了解的情況就要及時了解,應該檢查的問題就要嚴格檢查。不能懶,軍事指揮員切忌懶,因為懶會帶來危險,帶來失敗。比方說,一個軍事指揮員,到了宿營地就進房子,搞水洗臉洗腳,搞雞蛋煮麵吃,吃飽了就睡大覺。他對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麼位置,附近有幾個山頭周圍有幾條道路,敵情怎麼樣,群眾條件怎麼樣,可能發生什麼情況,部隊到齊了沒有,哨位在什麼地方,發生緊急情況時的處置預案如何,都不過問,都不知道。這樣,如果半夜三更發生了情況,敵人來個突然襲擊,就沒有辦法了。到那種時候,即使平時很勇敢的指揮員,也會束手無策,只好三十六計,跑為上計,結果,變成一個機會主義者。機會主義和打敗仗,常常是因為沒有思想準備,沒有組織準備,工作沒有做到家,懶的結果。因此,不論大小指揮員都要勤快,要不惜走路,不怕勞累,要多用腦子,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腳到、手到。事情沒有做好以前,不能貪閑。貪閑就隱伏著犯錯誤的根子。什麼事都要心中有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雷打不動的幹部,牛皮糖式的幹部,不管有多大本事,都不是好乾部。


二、要摸清上級的意圖。

對上級的意圖要真正理解,真正融會貫通,真正認識自己所受領的任務在戰役、戰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打破框框,有敢於和善於在新情況中找到新辦法的創造性;才能有大勇,才能決心強、決心狠,敢於徹底勝利,有強烈的吞掉敵人的企圖和雄心。指揮員的勇敢集中表現在殲敵決心的堅定頑強上面。指揮員的大勇建立在革命的最高自覺性和正確理解上級意圖的基礎上面。


三、要調查研究。


對於敵情、地形、部隊的情況和社會情況,要經常做到心中有數。要天天摸,天天琢磨,不能間斷。這樣做,不能看作是重複,實際上這不是重複,而是不斷深化不斷提高的過程,是取得正確認識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平時積累掌握的情況越多,越系統,在戰時,特別是在緊張複雜的情況下,就越沉著,越有辦法。急中生智的「智」,才有基礎。因此,調查研究工作要貫串在各項工作中,要貫串在每一次戰役、戰鬥的整個過程,反對打莽撞仗、糊塗仗,反對急性病,反對不親自動手做調查研究的懶漢作風。特別是敵情,必須切實摸透。因為敵情是活的,敵人必然會極力隱蔽、偽裝他們的真實企圖和行動。要盡一切可能不間斷地偵察,查清敵人的部署和動向,看他扮演什麼角色?是主角還是配角?是主力還是非主力?是驕兵還是敗兵?能集中多大兵力向我們進攻和阻擋我們的進攻。查明敵主官的特性,看他慣用和擅長用什麼戰法,根據他當前的企圖判斷他可能採用什麼打法,等等。只要摸清了敵情、我情、地形的底,決心就快,就硬,就堅定。就不會被任何假象所迷惑,就不會被任何困難所嚇住。如果情況不清,就會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坐失良機,或者勉強下了決心,一遇風吹草動,聽到畏難叫苦和不正確的建議,就容易動搖,可能一念之差,前功盡棄。


四、要有個活地圖。


指揮員和參謀必須熟悉地圖,要經常讀地圖。熟讀地圖可以產生見解,產生智慧,產生辦法,產生信心。讀的方法是把圖掛起來,搬個凳子坐下來,對著地圖看,從大的方向到活動地區,從地區全貌到每一地段的地形特點,從粗讀到細讀,逐塊逐塊地讀,用紅藍鉛筆把主要的山脈、河流、城鎮、村莊、道路標划出來,邊讀,邊劃,等到地圖差不多快劃爛了,也就差不多把地圖背熟了,背出來了。在熟讀地圖的基礎上,要親自組織有關指揮員和參謀對作戰地區和戰場進行實地勘察,核正地圖,把戰場的地形情況和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都裝至腦子裡去,做到閉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鮮明的戰場圖影,離開地圖也能指揮作戰。這樣,在你死我活、瞬息萬變的戰鬥情況下,可以比敵人來得快,爭取先機,先敵一著,掌握主動,穩操勝券。


五、要把各方面的問題想夠想透。


每一次戰役、戰鬥的組織,要讓大家提出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要讓大家來找答案,而且要從最壞的最嚴重的情況來找答案。把所有提出來的問題都回答了,再沒有問題沒有回答的了,這樣,打起仗來才不會犯大錯誤,萬一犯了錯誤,也比較容易糾正。沒有得到答案的問題,不能因為想了很久想不出來就把它丟開,留下一個疙瘩。如果這樣,是很危險的,在緊要關頭,這個疙瘩很可能冒出來,就會使你們心中無數,措手不及。當然,在戰爭環境中,要考慮的問題很多,不可能一次都提完,也不可能一次都回答完,整個戰役、戰鬥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和不斷回答問題的過程。有時腦子很疲勞,有的問題可能立即回答不了。這時,除了好好地和別人商量以外,就好好地睡一覺,睡好了,睡醒了,頭腦清醒了,再躺在床上好好想一想,就可能開竅,可能想通了,回答了,解決了。總之,對每一個問題不能含糊了事。問題回答完了,戰役、戰鬥的組織才算完成。


六、要及時下達決心。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下決心打呢?指揮員必須以最大努力組織戰役、戰鬥的準備工作,力求確有把握才動手,不打無把握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戰鬥都不可能完全具備各種條件,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一般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把握,就很不錯了,就要堅決地打,放手地打。不足的條件,要通過充分發揮人的因素的作用,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充分發揮人民軍隊特有的政治上的優勢,充分發揮指戰員的智慧和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來彌補,以主觀努力來創造條件,化冒險性為創造性,取得勝利。

七、要有一個很好的很團結的班子。


領導班子思想認識要一致,行動要協調、合拍,要雷厲風行,要有革命英雄主義的氣概。都要勤快,都千方百計地辦好事情,完成任務。不互相扯皮,不互相干擾,不抱旁觀者的態度。如果領導班子不好,人多不但無用,反而有害。

八、要有一個很好的戰鬥作風。


有好的戰鬥作風的部隊才能打好仗,打勝仗。好的戰鬥作風首先是不叫苦,搶著去擔負最艱巨的任務,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猛打猛衝猛追。特別是要勇於窮追。因為把敵人打垮以後,追擊是解決戰鬥、擴大戰果、徹底殲滅敵人最關鍵的一招。在追擊時,要跑步追,快步追,走不動的扶著拐棍追,就是爬、滾,也要往前追,只有抓住敵人,才能吃掉敵人。好的戰鬥作風要靠平時養成,要靠實際鍛煉,要在緊張、殘酷的戰鬥中才能鍛鍊出來。不敢打硬仗、惡仗的部隊,讓他打幾次就打出來了,因為已經見識過硬仗、惡仗的場面,有了體會,有了經驗,知道怎麼打了,百鍊成鋼就是這個道理。做工作也要有好的作風,說了就要做,說到那裡做到那裡,要做得乾脆利索,要一竿子插到底,一點不含糊,不做好不撒手。好的作風的養成,關鍵在於幹部。強將手下無弱兵,幹部的作風怎麼樣,部隊的作風就會怎麼樣。因此,首先要抓好乾部,要幹部做出樣子,影響帶動部隊。只要幹部作風好,指揮好戰鬥,多打勝仗,即使是新建的部隊或者原來基礎較弱的部隊,也會很快打出好作風來,像鐵鎚一樣,砸到那裡,那裡就碎。


九、要重視政治,親自做政治工作。


部隊戰鬥力的提高要靠平時堅強的黨的領導、堅強的政治工作。連隊的支部一定要建設好,支部的工作要做活,就是要把所有黨團員的革命勁頭鼓得足足的,充分發揮他們的模範作用、帶頭作用,通過他們把全連帶動起來,通過他們去做政治工作,提高全體指戰員的階級覺悟。有了堅強的黨支部的領導,有了堅強的政治工作,就可以做到一呼百應,爭先恐後,不怕犧牲,前赴後繼。戰術、技術也要練好,特別是技術,如果槍打不準,戰場上就不能消滅敵人,就不能解決戰鬥。因此,軍事訓練不能馬虎,黨政工作要領導好訓練。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部隊有了高度的無產階級覺悟,有了好的戰鬥作風,再加上過硬的作戰本領,就如虎添翼,就可以無敵於天下。

湖南吐槽王44年發貼,我們來看看是不是會打仗就行了

相關回答
天災時期,餓死軍人是否比餓死百姓更為嚴重? - 一八零天改一次的回答
是否有影視作品詳盡反映了「三三制」的步兵戰術? - 一八零天改一次的回答


舉個例子吧。

劉伯承,伏龍芝軍事學院高材生,公認的學院派將領,連國民黨也承認他是當時中國僅有的幾個戰略家之一。一生致力于軍隊正規化建設,建國後最大的願望是辦好南京軍事學院,為解放軍培養科班人才。

黃維,黃埔一期,也是公認的學院派將領,國民黨著名的軍事理論家,一生最大的願望是當新制軍官學校校長,為國民黨培養科班人才。

然後,兩人就在雙堆集相遇了。

戰役部署啥的都不說了,說起來怪麻煩。只說一件事情,十二兵團被圍後,黃維計劃突圍,派傳令官乘吉普車向各軍傳達突圍計劃,結果運氣不好,傳令官連人帶車被解放軍俘虜了。——當然,對黃維來說,他不知道傳令官被俘的事情,只知道傳令官失蹤了。

這時該怎麼辦?對於一個合格的將領來說,應該是重新制訂計劃,立刻下達,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突圍吧。

然而我們的黃司令官不是這樣,他在傳令官失蹤後,居然命令各軍「原地停止待命」,也不知道他是在等什麼,也許是等那個失蹤的傳令官從天上掉下來?

就這樣,十二兵團在原地等了11個小時,最後在各軍長的催逼下,黃維才下令「按原計划行動」,就這樣,硬生生讓中野把十二兵團圍成了鐵桶。

事後,劉伯承怎麼評價黃維呢?他說:「黃維落到學院派的套子里了,他幫我們爭取了勝利的時間。」

以上,就是兩位學院派將領交戰的情況。

可以看出,打仗這事情,真和學院派不學院派沒關係,同是學院派,劉帥就是軍神,黃維就是書獃子。

打仗,將領的學識水平當然越高越好,這就是為什麼解放後,解放軍高級將領還要請手下敗將們來當老師的原因。但真正到戰場上,更加重要的是對戰機敏銳把握的能力,是臨陣隨機應變的能力,是下定決心後堅決執行的能力。——這些能力,說句實話,很多都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後天再怎麼努力也沒辦法達到的。

=============================我是題外話的分隔線=======================

說句題外話,我覺得知乎還得搞個智商准入門檻。


其實題主的第一感覺是正確的
不識字的泥腿子怎麼可能打的過有文化有知識的人呢?
確實,沒文化的確實打不過有文化的。

只不過,解放戰爭里,共軍才是有文化講科學的一方啊!!!!
你看看國軍的兵員,都是拉壯丁一路十個死七個的奴隸兵阿,醫療口糧都保證不了,教育想也別想,士氣全靠督戰隊和搶劫百姓。這是基層戰士的文化水平,說白了就是窮苦奴隸和流氓地痞的合體。高層也不怎麼樣,軍閥,土匪,連最高統帥也不過是個上海混黑社會的投機客,哪裡有半點文化可言。

反過來看共軍,你看看一大里多少知識分子。到了延安,大學生,中學生,留洋生,軍校生,演員,全國的進步知識分子都在往延安跑。比起國軍那邊的投機者,這邊的元首可是書法家加浪漫詩人,讀的書全中國也沒幾個比他多。這些人的特點就是重視教育,不要說軍人,就是邊區的百姓包括婦女,都在組織學習班,學習認字,普及小學教育,小學畢業生直接再去交文盲認字。軍隊也重視訓練和教育,國軍進口的德國操典只有共軍在堅決執行。為了防止知識水平低下的農民理解不了政策和命令,有專門的藝術工作者把大道理提煉成戲曲節目,給部隊演出。讓知識水平不高的農民也能懂道理,有進步。

所以說,知識水平高,連打架都厲害得多。共軍就是比國軍姿勢高,贏得光明正大


因為那些科班出身的名將,往往都沒有刻意強調他們的學歷。

比如說,古德里安。拽吧?柏林陸軍軍官學校 (不是柏林陸軍大學!)畢業

比如說,曼施坦因,6吧?柏林軍事學院畢業

比如說,朱可夫,牛吧?伏龍芝畢業。

比如說,艾森豪威爾,厲害吧?西點軍校畢業。

比如說,石原莞爾,跳吧?日本馬鹿大學畢業

比如說,劉伯承,棒吧?伏龍芝畢業

人們潛意識都是這樣,科班出身的取得如此榮耀很正常,沒必要吹學歷。而百年難得一見的泥腿子取得如此榮耀,這就很稀有了,必然要大肆宣揚。


整天黑國軍有意思嗎?
舉個例子吧。
國軍軍餉改成金圓券的時候,軍官扣住不發,自己去兌換黃金美鈔。
等到金圓券貶值成廢紙了,隨便搞一麻袋,照原來的數,給當兵的一次付清。
人家黃埔可是一天的金融課都沒教過喲,你們泥腿子共軍絞盡了腦汁也想不到吧?沒見過吧?沒玩過吧?

還好意思笑話人家!


騷年 亮劍看多了吧
等會,好像哪裡不對
不對啊,亮劍裡面也不是這碼事啊

天生會打仗的,不代表人家連字都不認識不是
為什麼說國共內戰呢,因為國共內戰是,不識字的泥腿子最多的時期
那之前不識字的有是有,真不多,也沒總打贏識字的
比如三國時期,認十個字的那個,那是打過勝仗,那他之前不還輸給劉備
你說成吉思汗,可成吉思汗人家前期乾的幾件大事之一,就是創立蒙古文字
你說這是【戰爭史是屢次發生的】,可你數數,哪那麼多屢次啊
對不對,得講道理啊


我非常贊同閻學通老師在講國際關係分析的時候曾經提到的一段題外話。

他說,學問和學問不一樣,有的方面做學問靠科學,有的方面做學問靠知識,科學是知識,知識不一定是科學。占卜,巫術,宗教在很多時候是有用的,是知識,但不是科學。物理化生的進步靠的是對事物本質的不斷認識,是要靠科學推動的。也就是說,有的知識是有規律可循的,有的知識是無規律。比如理學各門類,基本都有很強的規律,甚至可以公式計算,比如牛頓定律什麼的。但許許多多問題是雜亂的,沒有規律可循的。比如說做生意,比如說打仗。做生意講商機,打仗講戰機,這都是需要人去做決策,做判斷的,是講不清楚規律的,是沒有辦法靠上學能弄明白的。所以生意做的好的人不見得能學好相關的學科,打仗打得好的人也不見得學習就有多麼優異。

他還說,你看稱讚著名軍事家總是說某某的指揮藝術,大家想,什麼才能被稱為藝術呢?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這是藝術,行軍打仗本來是多麼嚴謹,多麼講科學的一件事,怎麼就是藝術呢?根源在於,軍事的關鍵是做決策,是要綜合各方的信息,選擇行動方案,是沒有規律可循的,沒有範式可以套用的,是要求人們臨機決斷的,是學校里教不了的,這就使之成為了藝術,而非一項技術。

雖然這是閻老師講的一段題外話,但他卻道出了豐富的人生經驗。談談我的理解吧,描述與人無關的純事物,要講科學,要用規律去做學問,要求真。而一旦學問是有人的因素參加的,其結果就變得離散了,變得難以言明規律了,而像經商和打仗這樣的幾乎純粹是人與人之間的學問,就千變萬化難以捉摸,這樣的問題靠知識靠判斷靠決策,學院的教育就很難指望的上了。


因而,泥腿子打敗學院派的事情,倒不如說是誰對戰爭本質的理解更深入的問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沒有什麼規律是可以從學院一直帶到戰場而不變的,要知道別人的意圖,還要讓別人不知道你的意圖。
當然這都是建立在兩方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軍隊組織,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能夠達到相互對抗的前提。倘若以冷兵器對熱兵器,封建軍隊對現代軍隊,這些指揮藝術也難以發揮作用。而軍事學院的知識恐怕更多是強調對軍隊組織和武器裝備等基本條件的掌握,而這些基礎條件沒有代際差別時,或者代際差別可以被彌補時,需要比拼的就是對戰爭的理解,對戰機的把握了。

我想,那些能夠打敗學院派的泥腿子們,無一不是無數次火線上下,無數次深陷重圍,無數次死裡逃生,他們沒讀過高頭講章,但他們懂得戰爭的緊迫,戰機的短暫,戰鬥的你死我活,他們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去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生存的壓力逼著他們去理解去學習戰爭。

黃百韜是兵團司令,養尊處優,雖然也英勇頑強,但他這個級別,只要自己不想死基本死不了了,想跑回南京,有飛機汽車給他用,老蔣還會讓他高官得做,即便被共產黨抓了,也斷不至於死。因而他忘記了戰爭的緊迫,忘記了在運河上架浮橋,浮橋不是他的命,而是士兵的命啊。轉移過程中也不是馬不停蹄,而是常有不必要的停留。最終兵敗碾庄,以死報他的領導了。
更有劉峙那種自己在連雲港做生意,為了避免部隊先走生意被共產黨攔下的情況,就提前把撤退消息告訴商戶,然後再通知黃百韜。搞得軍事決策商人比將軍知道的還早,在劉峙的眼中,恐怕戰爭根本不是你死我話,根本不是性命攸關,只是一個差事,完成了加官進爵,完不成憑著總統的信任也不會被處罰,哪還有心思去全力以赴,哪還有能力去臨機決斷呢?

這是個人職位和階級的變化,導致的對戰爭理解的缺失,是軍校教育無法考慮到的,也是軍校教育無法彌補的。


實際上,國共內戰時期共黨將領也識字,而且很多還有不錯的學歷
而那些不識字的,不管是紅軍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都會抽空教他們寫字
而我黨從很早就有給農民辦學校,給士兵認字,指導員一定要更認字,能幫人寫家書。

為啥我軍能實行軍事民主?
因為普通人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大家都能用相似的總體思維考慮問題。
所以說,你說共軍將領文化水平比不上國軍,可以這麼說
但你說共軍文化水平呢?
完爆國軍幾條街

你試想一下
你一個大學生,帶領一幫大字不識一個,新聞看不懂,地圖不會讀,連說話都說不清楚,聽話都聽不明白的人去和一群由高中生帶領,下面的人都是已經完成9年義務教育的人對抗

你覺得誰能贏?

這是戰略上的將熊熊一窩。


李雲龍要是認字,也不會一個紅軍時的團長,八路軍原裝團長,打最後就一個少將,loser級的表現。大將裡面還一群紅軍時混不上團長的

評論區一堆給李洗的,我就問,一個團長,擴軍佔地盤的事不管不問一點心不操,卻知道自己有個放羊的兵能把手榴彈扔炮樓,當了師長整天想著親自帶一個連上去打,這種水平,還指望晉陞?也就靠手下人拉隊伍自己給自己升陞官,上限也就是個團長。

沒上過軍校或者講武學堂的,零星有混的好的,比如粟裕,師範畢業,比如賀龍,只上過私塾。但是其他的,各各都是伏龍芝或者黃埔,國軍那邊,層次鮮明的分成了日本陸仕,保定,黃埔三個批次。

但是還真沒聽說哪個上過軍校的活到最後,沒混到將官的。

這邏輯跟什麼沒上過學掙錢更多一個道理,我就不信大數據里學歷跟收入成反比,就不信滿大街拾荒要飯掃馬路的都是碩士以上畢業。大數據里,受過軍事教育的人,成為將校的概率絕對遠遠大於泥腿子。


戰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實踐過程,光有知識和前人的經驗與教訓並不能保證勝局。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五個985大學生和五個二本大學生坐下來開黑,前者的贏面很大嗎?顯然不,每個隊員自身的能力,他們之間的溝通與配合,隊長對戰局的把控,甚至還有運氣,這一系列的因素都會影響戰況。
回到現實中來,國軍將領的個人能力即使比共軍強一大截,也是發揮不出來效果的。畢竟這不是《水滸傳》式的單挑,不能豹子頭林彪挺起丈八蛇矛,一踩油門撞出陣來與病尉遲孫立人大戰三百回合。
國軍將領進行戰略規劃的時候首先一點就無法獲得準確可靠的情報,國軍士兵遠不如共軍士兵有主觀能動性,這種高風險的活基本沒人願意干,更重要的是,國民黨的基層組織渙散,而共軍這邊有著數目驚人的民兵,充當其整個軍事機器的神經末梢。就好比開了全圖一樣,國軍並不知道共軍的主力在哪裡,向何方運動,反過來國軍的動向被盡在掌握。
其次,國軍的配合問題這麼多年一直沒治好,本來這也是不治之症。國軍並不是一支現代軍隊,更像是一群軍閥的合體,士兵對於將領而言更像是私產,士兵打光了,將領就倒台了。於是沒人肯打硬仗,也不願承受傷亡去救援友軍。開黑時候遇上這種划水的隊友是怎樣的鬧心你也是懂的。
最後,整個戰略規划上,國軍將領真沒比共軍強多少,大方向上毛委員進行統籌規劃,次一級的方向上林彪,粟裕負責執行,這兩人是黨國韓白也不用多說了,國軍那邊打得過林粟的也不是沒有,可是蔣公不喜歡啊。
所以你看這局黑啊,隊長本身就比對面弱,還和兩個能打的隊友搶錢搶人頭,隊友之間你賣我我賣你,看到對面的眼和人也不說,該團的時候都干看著不放技能_(:з」∠)_

歸根結底,戰爭這事非常複雜,國軍的整個體制都有問題,即使軍事教育搞得再好也不足以抵消太多的劣勢,正所謂知易行難,戰爭畢竟是一場實踐。就好比我們在學校雖然學了很多知識,但自己真正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依然可能出差錯,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戰爭是一門淘汰率極為霸道的實踐科學,你在別的行業出不了頭,最多丟掉前途,打仗打不出名堂,直接丟掉性命,能在屍山血海中摸爬滾打出來的,個個都是天生的戰神,他們才是最應該進軍校的那批人。戰場上遇到這樣的對手,想想如果他們也受了正規軍校教育,還有你打仗的份兒么?

其次,打仗不是打戰略遊戲,你不能默認雙方除了統帥之外其餘全是炮灰兵。內戰那會兒,共軍在基層士兵組織、戰略戰術、士氣提升、兵員補充等等方面,全面領先國軍至少四分之一個世紀,假設你是國軍將領,手下部隊急行軍三天就要散架,偵查部隊不敢離開主力幾公里之外,哪怕你把克勞塞維茨倒著背出來,這仗你能贏?

最後,偶爾發生泥腿子戰勝科班生,一點都不可怕,相反非常正常,恰恰證明了戰爭的實踐性、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但是,科班出身的職業軍人戰勝沒受過系統軍事訓練的野生統帥,才是大概率事件,也符合戰爭的法則。想通過論證「考上清北也要給小學畢業生打工」,進而論證教育無用,進而論證「我不用努力也能生活得好」,進而為自己的無能和頹廢找到合理依據?這邏輯早就沒市場了。


出身泥腿子就代表不識字?不能學嗎?出手高貴的皇子王子們就可以天生識字了?
(轉自中華網論壇,侵刪)

1951年,部隊文化教員祁建華研究速成識字教學法,創立一套適合部隊戰士學習的快速識字法。圖為1952年8月,祁建華(左)幫助行軍的戰士學習注音字母。新華社記者岳國芳攝(資料照片) 陳小波 李百順編輯。


鐵木真那個時代,講究的是倖存者偏差:100個游牧部落酋長,撕逼死掉99個,剩下那個當草原共主,就算弱也弱不到哪去。中原王朝額外講個傳承:將門之子,經過父輩教導,在基層混點經驗,最後一戰成名。就算是草寇山賊出身的名將,放現在也是黑社會老大級別,pk掉了不知道多少其他山賊土匪,這可不能叫泥腿子。

後來有了軍校,歷代名將的能力和經驗逐漸累積,再加上參謀部制度,批量生產合格的中級軍官,效率比古代高了不計其數倍,自然就把「倖存者」們的生存空間擠掉了。你通過養蠱生產毒蟲,我通過基因工程+工業化流水線,誰幹的過誰那是不必多說的。

另外,共軍比國軍有文化多了,高級將領大部分是正規軍校畢業,然後血里火里磨鍊出來的,兼顧倖存者和軍校生雙重優勢,收拾一下舊軍閥們還不是輕而易舉?


自古以來,甚至在文字出現以前,就有想將戰爭以及從事戰爭的經驗,用各種條條框框來準確描述(在當時的條件下),並進行抽象模擬後廣泛傳播的努力。

但是,無一例外的,這些努力除了給人類世界帶來一批又一批互相矛盾的抽象原則之外,最多只能說提高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而已,距離指導戰爭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

為什麼呢?

記住,戰爭不僅僅是科學,事實上,它更多的是藝術。

如果你要問區別,那區別就是:

科學是可以複製的,藝術則不行。


題主看一看八路軍時期各種短期軍事培訓班就知道為什麼kmt軍從上到下都不是土共軍的對手了,那個時期的土共軍隊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軍隊,俘虜了點日本技術人員都要拚命轉換過來當老師,這樣的學習精神,豈是上了幾天所謂的正規軍校能比得上的?
從一些回憶錄可以看出,土共在軍事參謀組織運用方面遠遠走在了kmt的前面,指揮部參謀化是軍隊從近代化走向現代化的標誌之一。這方面,kmt軍遠不是土共的對手


哪個高級將領不識字、沒文化?上過軍校的也不少。我爺爺家有一本開國將領詩詞集,看了以後我發現當年絕對可以搞一個「中央軍委詩社」,老毛當社長。
當年我軍高級將領「泥腿子」主要是「泥」在立場上和出身的,不是沒文化。
同樣的,我軍戰士也不是沒文化。恰恰相反,我軍一直重視戰士的文化教育:辦識字班、講政治課。戰士經過教育以後才有了樸素的理性,不但作戰時方法靈活,而且有了信仰。
總的來說,我軍之所以能取得勝利,脫離了舊軍隊的範疇,建成了新式軍隊是一個重要原因。而之所以能建成新式軍隊,則離不開高層的高文化水平和基層的文化普及。


不少人說了將領的對比,估計問主還是不明白,那我就說說幹部的培養。
抗日軍政大學,毛澤東主講戰略,經常是三天一小講,五天一大講。劉伯承,林彪,聶榮臻,徐向前,等,都曾帶過課。一起編教材。共辦了八期,主校和分校先後培養出近二十萬各類學員。這些人都是後來抗日和解放戰爭各方面的主力。世界上最厲害的戰略家親自講課,後來的十大元帥中四個代課,還不說其他的大將之類的講師。這樣的教師團隊,要理論有理論,要實踐有實踐,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你說國軍拿什麼比?


推薦閱讀:

從「花園口事件」的結果來看,這次行動是否是弊大於利的?
軍事演習如何兼顧安全性和真實性?
如何評價粟裕大將?
碟中諜 4 里的核彈發射系統由哪些部分組成,各部分有什麼作用?
如何以21世紀中美爭霸為主題寫一篇腦洞大開的小說?

TAG:軍事 | 軍事研究 | 中國軍事史 | 軍事史 | 軍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