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電影里,除玄奘外的那些角色,有多少是真實的歷史人物?玄奘回程途中見到他們了嗎?
涼州都督、瓜州太守、烽火台守將、高昌國王、月牙泉的美女、石磐陀等等,他們和玄奘之間的故事與電影里是否相同?他們後來都怎樣了?玄奘回來的路上和他們有任何重逢嗎?
電影《大唐玄奘》里的配角們大多數都是有歷史原型的。
涼州都督
徐崢演的涼州都督叫做李大亮,他自己在劇中也很彆扭地提了那麼一句。李大亮是隋末唐初的重要將領,也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他曾經是隋將,率軍攻打瓦崗寨,被李密擊敗並被俘。和他一起被俘的人全部被斬首,只有他因為長相比較突然、氣質比較獨特而被瓦崗的一位將領收為幕僚。瓦崗軍失敗之後,李大亮轉投唐朝,被李淵任命為土門縣令。在靠近北部邊境的土門縣,李大亮勸課農桑,用自己的錢周濟貧困百姓。突厥來犯,土門縣無力抵抗,眼看將落入敵手。這時,李大亮隻身一人前往敵營,以個人魅力,不僅保住了縣城,反倒是說服了一個營的突厥人投降了唐朝......後來在征討王世充的時候,李大亮又屢立戰功。在唐太宗時期逐漸升遷為州級官員。但是他當官的州都不是啥好地方。先是在交州當刺史,也就是廣西、越南一帶,鎮壓草頭王;後來又調到了涼州擔任都督,都是些鳥不拉屎的地方。哦不對,還是有鳥兒的,因為李大亮唯一的業餘愛好就是喂鳥。他喂的可不是一般的鳥,而是鷹。正巧,唐太宗李世民也喜歡鷹。一次,李世民派出的欽差大臣視察涼州,看到李大亮喜歡鷹,就暗示他獻一隻獵鷹給皇帝。皇帝一高興,好處大大的有。結果李大亮給皇帝寫了一封信,說陛下啊,聽說你已經很久不打獵了,但為什麼使者讓我給你送獵鷹呢?如果是你真想要,我馬上給你挑一隻好的雙手奉上,如果不是你想要,那就是使者想藉機拍馬屁,這是不稱職的表現。李世民看了信很高興,賞給李大亮一壇酒。由此可見李大亮的辦事風格。玄奘到達李大亮的轄區,大約是貞觀初期的事兒。那時候,唐朝正在陰山下和突厥頡利可汗的阿史那部開戰,涼州是切斷阿史那部與西突厥、吐谷渾等部聯繫的交通要道,因此城防特別嚴格。按李大亮這種不轉彎的性格和超強的責任心,玄奘肯定沒法像電影里那樣稀里糊塗過關(或者是因為電影那裡切掉了一些片段,所以才讓人感覺稀里糊塗)。真實情況是,李大亮不許玄奘過關。玄奘是在兩個涼州當地和尚的幫助下,用繩子掛著竹籃子,放下城牆越境的。後來李大亮發現玄奘跑了,才發下的海捕文書,通知西部各鎮,通緝玄奘。玄奘走後,李大亮在涼州繼續守衛西部邊陲。後來他又帶兵參與了李靖領導的對吐谷渾的戰爭,把吐谷渾國王慕容伏允一路追著打,從青海高原趕進了莫賀延磧沙漠。幾年後,他又帶兵駐防靈州,參與了唐朝擊敗薛延陀部的戰爭。到了晚年,李大亮在唐太宗御駕親征高麗的時候,負責守衛京城長安。在玄奘返回長安的前一年,李大亮病逝於長安。
瓜州刺史李昌
劇中的李昌是瓜州刺史,這與歷史上的記載是有所出入的。當時的瓜州刺史名叫獨孤達,而李昌則是獨孤達手下的一名低級官吏。劇中應該是把獨孤達和李昌的身份和事迹合二為一了。歷史上的情況是,玄奘來到瓜州的鎖陽城之後,先是見到了獨孤達。獨孤達是個信佛的人,因此對玄奘很不錯。但是很快,李大亮追緝玄奘的公文就到了。獨孤達開始對玄奘起了疑心。這時候,李昌看到了追緝令,就拿著它偷偷找到了玄奘,當面問他是不是被通緝的那個人。玄奘對李昌毫無隱瞞地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沒想到李昌當場就撕毀了通緝令,連夜放走了玄奘,並請了一位當地僧人做嚮導,幫玄奘繞道渡過葫蘆河和疏勒河,再往北出境。這個當地僧人就是石磐陀。李昌只是個低級官吏,小人物,因此也沒有別的什麼記載了。返回的時候,玄奘應該是沒有再見到李昌。
月牙泉的美女
這個應該是藝術演繹出來的人物吧,還有那匹馬以及馬吃的大蘋果——————
石磐陀
關於蒲巴甲演的這個角色,文字記載裡面確實有這個人。他是個信佛的西域人,磐陀是他的字。他不是漢族,最初是在瓜州的一座彌勒殿里遇到了玄奘。後來李昌邀請石磐陀做玄奘的嚮導,帶他偷渡出敦煌,石磐陀也欣然答應,想跟著玄奘去印度。結果離開敦煌沒多久,他們就遇到一老一少兩個胡人。兩個胡人給玄奘講起了敦煌和伊吾國之間的大沙漠、風暴、海市蜃樓、流沙以及駐守森嚴的烽火台,說商旅軍隊都輕易不敢通過沙漠,僅僅兩個和尚,還沒有文牒不能走官道,那肯定是走不出去的。石磐陀開始畏懼不前,甚至也動了歹心,想殺掉玄奘以自保。但他看見玄奘心神寧定地念誦菩薩經,就沒下得去手。可是石磐陀去意已決,不得已二人只能分手,玄奘繼續西行,石磐陀東還,不知所終。據說石磐陀會武藝,且長相奇特,是個大鬍子,有人認為他是孫悟空在真實世界中的影子。
烽火台守將
五烽是真實存在的。王祥是見於記載的真實人物,他是負責守衛第一座烽火台的校尉。和劇中差不多,玄奘取水的時候,被王祥手下的士兵發現。王祥手下的士兵搭箭要射,玄奘連忙亮明身份,說別射,我是京城來的和尚。王祥抓住了玄奘,問他是幹什麼去的,玄奘如實說是去印度取經的,特別是要學瑜伽師地論。王祥說,原來你就是玄奘,不是聽說你已經東還了么,結果你還是來了。這樣吧,我也不為難你了。我是敦煌人,認識敦煌的一位法師,我送你去他的寺廟,他會款待你的,等通緝的風聲過了你再回長安去。玄奘於是說出了那段中學語文課要求背誦的名言名句:奘桑梓洛陽,少而慕道。兩京知法之匠、吳蜀一藝之僧,無不負笈從之,窮其所解。對揚談說,亦忝為時宗。欲養己修名,豈劣檀越燉煌耶?然恨佛化經有不周、義有所闕。故無貪性命,不憚艱危,誓往西方,遵求遺法。大概意思就是(原來那段有誤,感謝評論區 @讀經廩生 的指正),我玄奘來自洛陽,從小就仰慕解脫之道,無論是洛陽長安的高人,還是江南四川的名僧,我都會背著竹簍去找他們學習,詳細地了解他們的見解。如果為了自己的虛名,那我在中原當個大師就好了,何必要來敦煌偷渡?只可惜我讀的經書都是殘缺不全的,沒法領悟到佛法的真諦,因此才發誓要西去印度,求得真經,哪怕送掉性命也不後悔。王祥被感動了,就放玄奘西去,跟他說,第二和第三個烽火台你就別去了,否則會被抓住。你帶足水,直接去第四個烽火台,那裡的守將是我的遠房親戚,也是個好人,你就跟他說是我放你西去的,他也不會為難你的。於是玄奘就直接到了第四個烽火台,再次備足了水之後進入了莫賀延磧沙漠,並幸運地找到了野馬泉,走到了伊吾王國。回來的時候,玄奘走的不是這條路,而是走的于闐方向,因此也沒和王祥重逢。王祥本來就只是個守衛烽火台和水源的校尉,官卑職小,歷史上不見記載,因此也不知道生平及結局如何。
伊吾國王
伊吾國是玄奘離開唐朝之後到達的第一個西域國家,它的都城在今天的哈密。伊吾原本是隋朝的地盤,級別是一個郡,但隋末中原大亂,伊吾趁機脫離隋朝獨立,並歸附於西突厥。唐朝建立之後,統一了中原,開始和突厥交戰。伊吾由於國力較弱,於是誰也不敢得罪,在唐朝和各部突厥人之間見風使舵。當地居住著漢族人、粟特人、突厥人、鐵勒人、回紇人、吐谷渾人以及西域各族,國家雖小,但居民背景複雜,文化也很多元。它雖位於絲綢之路上,但由於多年戰亂,絲路梗阻,因此伊吾也並不十分繁榮。貞觀初年玄奘到達伊吾的時候,伊吾大抵就是這樣一個狀態。他到達伊吾的時候,旅居在當地寺院里的漢族人抱著他就哭,因為商道不通,他們已經好久沒見過中原人了。當時伊吾的國王應該是漢族人、突厥人和粟特人的混血,也敬佛,很崇拜玄奘,請玄奘在伊吾宣講佛法。玄奘在伊吾沒住多久,高昌國的使者就到了伊吾,見到了玄奘,要求玄奘隨他們去高昌,也就是劇中的情節。玄奘離開後不久,唐朝擊敗了東-突厥的頡利可汗,伊吾王上表歸降,成了唐朝的附庸國。這引來了西突厥的不滿。幾年之後,在西突厥和薛延陀的挑唆下,高昌國入侵伊吾國,佔領了它的全境。結果高昌國這是在玩兒火,惹怒了唐朝。唐朝派侯君集率軍征討高昌,將其擊敗,並順手拿下了伊吾。那時候玄奘還在印度,因此在他回程的時候,伊吾國已經不復存在了。
高昌國王
高昌國的都城就在吐魯番附近。劇中沒有說明高昌國王的姓名。實際上他名叫麴文泰(麴讀作區,有些書上寫的是鞠文泰),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劇中他的造型像個少數民族,但實際上他是個漢族人。他爸麴伯雅是個很不錯的國王,在麴伯雅的統治下,高昌在隋朝、吐谷渾和突厥的縫隙間生長,逐漸成為了西域的一大強國。這也就是為什麼劇中的伊吾國那樣懼怕高昌國的原因。麴文泰俯身給玄奘當台階,以及挽留玄奘逼得玄奘絕食的事情也都是比較靠譜的歷史。玄奘走的時候,他發給了玄奘通關文牒,並且寫信給西突厥的葉護可汗,求他在沿途保護玄奘。玄奘也很感激麴文泰,答應他在回程的時候再來高昌,講經三年。然而這個約定並沒有實現,因為沒等到他回來,麴文泰就死了。其實,麴文泰給後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死......他是名副其實地被「嚇死」的。送走玄奘後,麴文泰的高昌國繼續稱霸西域。這時候,薛延陀和西突厥先後崛起,威脅唐朝的西北邊境。麴文泰想著反正天高皇帝遠,於是趁火打劫,出兵攻破了和唐朝友好的伊吾國,切斷了絲綢之路的商道和糧道,以要挾唐朝。並且他還花樣作死,給唐太宗寫信,內容跟「西域我是老大,有本事你來打我呀」差不了多少。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憤怒,於是在公元640年,派大將軍侯君集領兵遠征高昌。唐軍出發之後,有人還給麴文泰報過信,說唐軍殺過來了,您還是先上個請罪表,認慫保命吧。麴文泰說,啊呸,長安那麼遠,中間還有沙漠,玄奘大師那麼偉大,過來都那麼費勁,何況一支消耗巨大的軍隊呢。況且,我們和西突厥結了盟的,一有事,他們的騎兵會來支援,所以不怕不怕啦。結果哪成想,侯君集一口氣殺到了高昌城下,還沒來得及攻城,麴文泰就給嚇死了......西突厥一聽唐軍竟然過得了沙漠,那麼厲害,也沒來救援,直接尥蹶子跑了。麴文泰的兒子麴智盛抵抗了一小會兒,就投降了。西域大國高昌就這樣被滅了火。高昌滅亡後,附近的伊吾、焉耆、鄯善、龜茲等國也都先後被唐朝吞併了。這都是發生在玄奘還在印度的時候的事兒。玄奘在回歸時路經佉法國,從商旅口中聽說了這個故事,於是就不再路徑高昌,而是取道于闐、樓蘭,直回唐朝了。不知道他當時作何感想。
那爛陀寺的大師
在印度那爛陀寺,收玄奘為徒弟的大師名叫屍羅跋陀羅(Shilabhadra),中文名叫戒賢法師。這位戒賢法師是位貴族子弟,婆羅門種姓,出生在臨近海岸的三摩呾吒國,是王室貴胄。他從小好學,周遊四方。三十多歲的時候,他向西來到了那爛陀寺,拜瑜伽行大師那爛陀護法(Dharmapala of Nalanda)為師,學習佛法,並受戒出家。後來他逐漸成名,遍讀各派經書,善於佛法辯論。玄奘到達印度的時候,他已經年逾百歲。所以在劇中,他的形象還是蠻靠譜的。電影里,他夢見文殊菩薩對他說有大唐僧人要到那爛陀寺求學的故事,也是在書里有記載的。
戒日王
戒日王名叫詩羅逸多,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他是戒日王朝的開國君主,也是一位著名的劇作家。他本是坦尼撒王國的王子,是笈多帝國的宗室後裔。他於606年即位為王。幾年後他開始征討高達、穆里克、伐臘比、恭御陀、烏荼等各國,又出擊白匈奴,統一了從恆河流域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區域,建立了戒日王朝。這是繼孔雀王朝和笈多帝國之後,印度北方的又一次統一,也是最後一次由本土人完成的統一(後來再統一,就是伊斯蘭文明入侵了)。戒日王信仰印度教濕婆派,但也尊重其它宗教,比如苯教和佛教。他很喜歡舉行各大宗教教派之間的辯論會,也就是劇中的無遮大會。他特別欣賞玄奘,並因此開始崇拜中原文化,還主動和唐朝開展外交。戒日王的死也挺讓人意外的:他在恆河溺水而亡。他死後,戒日王朝沒撐多久就崩潰了,印度重新陷入了群雄割據混戰。結果這時候,受戒日王邀請而來的唐朝使節王玄策才剛好趕到印度,被卷進了動亂,於是這才有了王玄策借吐蕃尼泊爾之兵在印度「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故事。雖然戒日王朝很快就垮掉了,但戒日王寫下的劇本倒是留下來了幾本,因此他還有個頭銜就是劇作家。
--------------
知乎專欄:地球的那些事兒
微信公眾號 ShanYeTalking
建議看看《玄奘之路》,全部按照玄奘本人經歷拍的紀錄片,配樂非常棒!
那匹馬應該是真的
關於這個問題有一部紀錄片《玄奘之路》建議看看,愛奇藝上面就有。還有玄奘法師口述的《大唐西域記》和《三藏法師傳》
玄奘里絕大多數人物都是真實的,而西遊記里絕大多數都活在西遊記里。
黃曉明演實在不能接受,因為一看到就滿腦子的鬧太套。
偶然記得在中央9台看過一系類紀錄片叫做《玄奘之路》。個人覺得會比電影精彩。
那和尚是個禿頭 應該是真的
特地去看了,準確的說,這是一部優秀的紀錄片
月牙泉的美女應該是假的,高昌國沒過多久就被唐朝滅掉了。那幾個關隘的守將應該有歷史原型,但電影里肯定也藝術加工了不少。
推薦閱讀:
※清晰度方面電影已經做到相當精緻,下一步的方向會不會是幀率提升?
※你看電影時有哪些狀態?最佳的觀影狀態是?如何更好地看一部電影?
※為什麼戰狼越火我越不喜歡吳京?
※電影院里只有你一個人在看電影是怎麼的體驗?
※為什麼綠箭俠會拍得這麼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