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上關心那些大眾喜聞樂見的話題比較多,而有學術價值的話題則少有人關注和解答?

大家來知乎難道是為了消遣,並不是了解和學習東西的嗎?


這個隨手打的回答,居然得到了本人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贊,而且增加了幾十個新關注,有點吃驚,感謝各位的捧場。我之前的學術類的回答,認真打字很多的,也不過200多贊。這也再次說明了,喜聞樂見的話題,門檻更低,大家都能參與討論,確實更容易實現自我價值的滿足。中國民營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的2家,華為和魏橋,前者地球人都知道,後者連山東人都沒幾個知道。

正如評論裡面 @劉雪嬌 回復說的:
這就好比高考數學沒人討論,高考作文全民參與。

其實娛樂性的話題,大家都參與也是好事,人活著不久圖個健康快樂么,但本人及其反感那種到哪兒都抖機靈或開嘲諷的回答,然而往往這種回答能高贊,甚至成就大v。現在的知乎,這種趨勢越來越強,很多話題都能看到一句乾巴巴的「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的回復得到上百贊,要真反對,是不是應該再加一些反駁的理由?有個醫學生問怎麼解剖蛤蟆,下面一大堆回答拿江大爺開涮,甚至說蛤蛤豈是你等凡人能動的,而認真從生物學回答的反而沒什麼人搭理。這種風氣一旦持續,知乎花了幾年的時候取代天涯的地位,卻也會淪為下一個天涯的。

---------------------------------------------------------------

以下是原答案。

----------------------------------------------------------------

如果樓主是從2012年前開始玩知乎,估計那時候的知乎,更是你喜歡的。
基本都是類似果殼一樣的純學術交流網站,而且比果殼的趣味性更強,大家文采翩然,知識帶著知性的味道。

但在知乎知名度越來越高以後,湧入大量非專業領域用戶,專業領域用戶也更多的參與到非專業領域中。相對的精英人數眾多導致普通人群言語權下降,更大的結果是被精英的價值觀影響,知乎的一個主流群體是大學生和程序猿,導致現在很多玩知乎的人以為程序猿真的像他們自己自黑的那麼苦逼,導致很多沒出社會的大學生真的以為自己出去了以後也能年薪20萬起步。

在現在的知乎,一個完全不懂生物學的人敢噴轉基因是滅國絕種,一個沒出過國的人總認為自己一旦去了西方發達國家就是去了西方極樂世界即視感,諸如此類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但最重要的是,純學術的問題,只能吸引行業內的部分人,而沒價值的撕逼的問題,卻最能吸引眼球,因為入門門檻低,是個人都能插嘴,萬一抖機靈抖的好,還能攢粉騙贊成為大v,以後打廣告是能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得提高整體的人口素質和國家經濟水平,不過即便提高了,估計依然還是沒價值的話題更吸引人。


「真正的有價值很少有人關注和解答?」
原因很簡單,因為真正能關注那些有價值的問題的人本身太少了。

比如說,知乎中的各種「體驗」體之所以有那麼多人關注,回答這類問題被點贊的幾率更高。是因為(1) 這類問題的關注門檻低, "體驗"嘛,當然誰都可以有啦。(2) 這類問題也迎合人們的心理需求,比如「女生大長腿,大胸是什麼體驗」之類的,關注了還能看到福利啊!為什麼不關注呢?是我我也關注!

相反,一些專業性極強但又很具有價值的問題就不符合以上兩點了。首先(1) 關注的門檻升高了,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就比如鄙人自己是學哲學的,涉獵範圍也主要在人文社科領域,要我去關注什麼「量子傳輸比光速高四個數量級」之類的問題我不是自取其辱么?連問題都看不懂啊。(2) 關注這類問題又能滿足人的那些心理需求呢?就比如說不是咱們專業學哲學或者真心對哲學很感興趣的,去關注什麼「HOP理論和HOT理論,哪種理論對於我們內省自己的意識狀態的描述更加準確」這種問題幹嘛?吃飽了撐著沒事幹么?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各學科專業的問題的價值就大於一些日常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論盲區,沒有必要互相鄙視。我想說的是,作為受眾眾多的互聯網大眾媒體,其熱點信息必然會使那些攝取門檻更低,並且更加迎合大眾好奇心的信息。不管是什麼網站,基本不會有例外。


回答一個嚴肅的問題很累人的

而且另外一條在於:你的時間非常寶貴

一部分人覺得「性價比」更低了,辛苦回答一個問題,對自己而言,投入的時間成本並不划算

所以,還不如吹吹水,抖抖機靈


每個人對有價值的判斷都不一樣。或許對已婚大媽來說「小區變電站對身體有什麼危害」遠比「如何嫁給程序員」有價值得多,但對單身理科女博士或許正相反


終於有人問這種問題了!!!


「如果地球是方的」這個問題你覺得有價值嗎?但是有大神回答了,並做出了相應的科學分析,給出了一系列數據,還有大膽的假設。讓我看了之後感受到了一個奇幻的世界。
有沒有價值我說不清楚,但是每個人在意的點都不一樣,對你來說沒價值的,或許別人另有妙用。


好多話題裡面某些非專業大v噴兩句賣個萌比專業人士用心幾天時間編輯的答案的贊還多。我甚至有過自己最專業領域裡用了幾天時間答完後長時間贊數掛0(已刪)的情況。

即所謂劣幣驅逐良幣。


大眾喜聞樂見的話題。

這一行字里,關鍵不是喜聞樂見。

而是,大眾。

任何的學術問題,都有一個基本的准入討論門檻。哪怕沒有研究深入到什麼程度,基本的一些概念必須知道,這個學術問題探討才能不那麼深入的,無障礙的,進行下去。

那麼這個學術門檻,在該專業範圍內人士,可能看著很低。

但是你放大眼界之後,就會看到,在一個更大範圍的人群里,幹啥專業的都有。

心理,程序員,物理,數學,漢語言文學。

搞程序員的,就在漢語言文學下面探討不下去。

那麼問題來了。

喜聞樂見的話題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大家都可以簡單討論一下到底分不分手,器大活好的問題。

學任何專業都談戀愛,都分手,甚至都可以給男男女女打個分。

任何人都去物理學下發兩句言?這才更會造成混亂。

另外你說學習。

我一直覺得,學習這兩個字,代表了很多,是個嚴謹的辭彙。

你可以在知乎,可能學到一個技巧,解答了一個學術問題。

但是你不會在知乎,真的從基礎開始學習,ABCD,開始學英語。

我覺得你說的學習,更多意義上是在某一個專業下,通過別人的思路,解答了一個你的問題。

這個可以達到。

而學術問題的准入門檻略高,所以來消遣的人,會比來了解學術問題的人多得多。


有人把知乎當學術討論平台
有人把知乎當經驗分享平台
有人把知乎當寫段子平台
有人把知乎當裝黑逼平台
有人把知乎當作交友平台
有人把知乎當作婚介平台
有人把知乎當作放黑屁平台
夠了的用戶就會離開知乎 留下其樂無窮的其他用戶


我是個農民,我喜歡看那麼多比我有文化的人幫我解決對我來說很難的問題,如果有一天知乎規定文盲和農民不能進知乎,我會很難過的。


關於第一個分句:對於有價值和沒價值就很難定義。舉個最普遍的例子,感情問題算不算有價值?是不是有價值的感情問題的尺度很難量化,沒有一個具體的判斷標準,只能挨個去判斷。『
第二個分句:其實這是個好現象,因為有能力去回答「有價值」問題的人少啊。這比完全不能答還去強答好太多了。


有價值的問題誰來知乎找答案?

不僅慢,還不準確,容易被誤導。


真正有價值的需要懂的人不多,關心的人自然不多。
就像那什麼正則表達式,弄不懂,弄懂了也沒有什麼卵用。
那些有價值的東西自有他們的圈子,如果我們硬要插一腳進去,他們恐怕會抱怨,「看來連我們最後的圈子也不能幸免於難。」

大多數人都混跡於情感交流類、生活類、釣魚類、戀愛心理類等等諸如此類的送分題。
當然我也是。
因為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在專業領域沒有發言權。
那麼你說我們還能去哪?去知乎後台?

而且我覺得所謂「沒有價值的問題和答案」的存在沒有什麼不妥。
如果一個題目下已經有了一個很完備的專業回答,寫個段子抖個機靈當成嚴肅學習中的調劑未嘗不可。
很多人抱怨三無用戶無節制地吐槽,其實不用擔心,優勝劣汰,如果真的是無用的回答,自然不會有人點贊自然也不會推送到你的時間線上。

題主說的有價值的問題沒有人關注或者回答,一方面可能是消息不靈通,然而另一方面, 在經濟學中,在一個信息對稱的完全競爭市場里,它的沒有人關注,是必然的並且合情合理的沒有人關注。 存在即合理,它可能本身就沒有價值。

挺喜歡知乎現在的氛圍,而且知乎不是一直發揚言論自由嘛。
自由地問問題答答題,聲音不夠大的自然不會入到眾人的耳朵中。
有何心可操的呢??


其實題主你的問題就挺沒價值的,但是確實吸引了我。


以前泡知乎主要是漲知識,現在上知乎主要提高的是逗逼能力


因為知乎是個社交網站。


芸芸眾生


每次碰到這樣的問題

我就喜歡說兩句

學東西別來知乎,這地方你啥也學不到。


我就奇了怪了,學東西到一社交平台上去學。學東西,很簡單,自己找本書啊

學啥啥,推薦本書

答:推薦了一千二百本


你看哪本?


這很正常,因為每個人的目標都是不一樣的。就像我每次玩英雄聯盟都會很認真,只要隊友犯一次錯,我就會指責他。這時候,脾氣好的隊友就會來句:遊戲嘛,認真你就輸了。脾氣不好的直接就開罵掛機了。
可即使被掛機隊友教育了無數次,我依然堅持著我的嚴格,因為在有些人看來這只是一場供他們消遣的遊戲,而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場競技,一個不斷提高自己的階梯。

所以我是能體會題主這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的。特別是有時候自己已經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兼濟天下時,環顧四周,看著那些依舊「麻木不仁」的人,真是想罵他們。
不過,我們也沒必罵他們,因為人生本來就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這個世界需要有人去探索,同時也需要人們去體驗。我覺得探索者就像開荒者,而體驗者就像在開荒者開墾出來的土地上,精耕細作的生活體驗者們。而且客觀的說,這兩類人是有一個固定比例的,即少部分人去探索,大部分人去體驗(在這裡我想起了二八理論,我覺得大致就是這個固定比例,它是由市場的榮譽系統自動調節的)
說到這裡,我想題主已經沒必要去責怪那些人了。探索者就像承擔著高風險但有著高收益的資本家,而體驗者就是低風險低收益的小職員。因為正是由於體驗者的獨善其身,才給了這些兼濟天下的人不平凡的機會,他們同時也給探索者提供了獎勵——榮譽。題主應該慶幸,作為探索者有那麼多體驗者資源可以利用。有那麼多跟題主差不多,甚至還要優秀的人甘願做一個體驗者,而沒和題主在探索者領域去競爭。
寫到這裡,我再回頭看題目時,眼前依稀出現了這樣的場景:一個踩著別人肩膀爬上去的人,對著腳下的「肩膀」說到,你怎麼這麼不爭氣?然而題主忽略了,這是固定的一個台階,總要有人承擔的一環,題主應該為自己踩在別人身上而慶幸而感恩。


各取所需吧……比如題主你覺得有價值的主題,而我並不一定需要它,自然不會關注;反之亦然。至於有人說知乎用戶和內容質量越來越水,這個我不敢多說,之前是關注過這個平台,但因為需要邀請,沒能進來,開放後註冊的。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是必然,但假設如今的知友數量是原來的十倍的話,那麼現在一份乾貨,一個經典見解能分享給相當於原來十倍的人數,只要分享的是知識,經驗,傳播的是正能量,不管怎麼說,終是一種進步。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小米新出的「米兔積木機器人」?
如何評價雷軍獲得「第三屆首都傑出人獎」?
諾基亞有哪些黑科技?
關於socket的困惑???
怎樣看待小米 Note 3 現貨發售後,迄今為止官網仍供貨充足?

TAG:知乎 | 媒體 | 娛樂 | 明星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