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講話、聊天(嘴很笨了)是怎麼樣的體驗?怎樣提高講話的能力?

你們有沒有過那種感覺,別人很善意也很樂於和自己聊天,自己也想聊的時候,聊不了幾句就聊不下去了,尤其是不熟的人,生活沒有太大交集的更是十句不到就無話可聊,題主就是這麼的。每當和別人聊不下去的時候心裡那個著急啊,就像有一萬隻貓爪在撓一樣,體溫上升,腎上腺素激增,腦袋一片空白。(並不只是和喜歡的女生,和男生也是這樣)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
1、因為不熟,可能有一點防備意識,附帶一點緊張
2、我自身記憶力很糟糕,看了很多東西,但是很少有能記住可以用到聊天里的(比如看了幾百部歐美電影,現在能記住電影名的,最多十部,除了尼古拉斯凱奇和威爾史密斯,別的演員都眼熟,不記得名字)
3、說話的內容多是詢問句,總結句,陳述某個事實,講道理
4、應該還有點想裝逼獲得別人認同,以此獲得成就感
5、聯想能力差,能摳出來別人講話的關鍵字或者一些實際內容,不能把它發散出去,給聊天提供有價值的實際內容
6、語音語調不平穩,抑揚頓挫,可是沒有抑揚頓挫到正確的點上
7、平時裝X、傻O這類詞用太多了,都成口頭禪了
8、這個放在最後,是重點!!!重點!!!重點!!!生活內容不豐富,比較單調,興趣愛好太少 你們嘴笨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呢 這種嘴笨、腦子慢情況怎麼做,怎麼練習可以改善、提高。

我個人感覺培養一個積極的生活態度,熱愛生活是有幫助的,你們還有哪些好主意呢?

看書啥的感覺學習一下禮儀方面的東西,對於嘴笨改善不明顯啊。

此分割線下補充題主關於各位答主回答的思考,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拙見 ———————————————————————————— 關於傾聽,我認為不會講話分為兩種
1、不會傾聽,一直只愛表達自己的意見觀點,並且老愛挑刺,給聊天對象造成不良好的聊天體驗
2、會傾聽,但是聊天對象提供的內容不能引起自身興趣,或與自身生活、經歷無一點點交集,導致聯想不到良好的話語,此種情況多因生活不豐富,或心態問題(諸如不自信等等)。


我先問一個問題哈:題主你的題目描述是自己寫的嗎?
看完題目描述我感覺一頭霧水,有一種「用一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論據充分的論文論述了自己不會寫論文的事實」的感覺。
……
絕大多數「不會聊天」的人,問題的本質都在缺乏良好的交互習慣。
總體來講就是接不住別人給過來的交互力,也無法給別人足夠強的交互力。
癥狀一般有:
聽長篇記不住,講長篇講不出;
聽短篇沒反應,講短篇沒內容;
無法通過別人的表述獲得表達慾望,無論是反駁還是提升;
也無法通過自己的表述使人有表達慾望,無論是反駁還是提升;
問不出什麼問題,也答不上什麼問題;
……
然而你的題目描述給出來的交互力是很強的啊……
既有問題的總綱,又有自己的猜想,還有奇妙的比喻和俏皮的括弧……
能問出讓人有回答慾望的問題說明本身表達力是沒啥問題的……
大概是我多慮了……

你要問改善的方法的話,任何自閉的方法都無法解決缺乏交互力的本質問題。
所以看書看視頻都是沒用的。
你想練,就找個耐心的人和你對練,從回答問題開始。
規則是:他事先準備好問題向你提問,根據你的回答來判斷要不要你重新答。
答到他覺得可以了,下一個問題。
回答問題練完了,就練提出問題。
這個人要幫你準備幾個分層的具體事務,告訴你一定的信息。
然後你向他提出問題,他會給你更豐富的信息。
同樣的,問到他願意回答你為止。
練完問答要練強交互性的破壞和質疑。
練習模式是近似對噴的嘴炮。
最後練中篇表述。

治完收工,聯繫的過程分別要能體會到【高質的回答】【準確的提問】【精巧的破壞】【犀利的質疑】【穩定的陳述】給人的交互力,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自己的交互力。

祝對答如流。


我最近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因為我自己也深受這個問題的困擾,我想或許我們可以互相提點提點
以下是我個人總結出來的一些問題點:

  1. 嚴重的邏輯思維,影響了我們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過度重視聊天內容的邏輯性、事實、探討規則,而非大多數人聊天的目的:交換情感。
  2. 嚴重缺乏的發散性思維,因為邏輯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表現是完全相反的,邏輯性的思維就像一根線,根據有條理的事實論據然後遵循著規律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或者事實或者balabala,但是發散性思維是天馬行空的、有趣的,相比之下,遵循著規律的東西就顯得無趣、無聊、刻板
  3. 在不刻意提醒自己的情況下,只能從話語的字面意思上去理解他人想要表達的東西。例如:「我餓了」。哦。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看懂這段簡短的對話,這段對話中我的思維是這樣子的:
    這個人和我說我餓了,那麼也就是說,他肚子中殘留的食物已經被分解吸收完了。沒了。
    在溝通過程中,更像是把別人的話語當做是判斷句,來判斷是否是正確的,符合邏輯的,如果符合邏輯,我會像是獲得一個新的資料,然後我把它存儲在腦袋裡,然後就沒有了,我只是單純的去考量別人說的這句話是否符合邏輯而已,
  4. 對於情感的淡漠,這點我不知道別人有沒有,但我自己是這樣子的。
    例如:假如說,我是一個笨蛋,我寧願別人直接的告訴我,我是一個笨蛋,我也不要別人因為想照顧我的心情、不想傷害我的自尊、不想承受傷害他人自尊而帶來的負罪感,而欺騙我說我聰明,因為他在騙我,他說謊,而且這次的欺騙很有可能造成我自以為很聰明而做出自欺欺人的蠢事,我寧願面對殘酷的真相,也不要自欺欺人。
    再比如:某個胖胖的女孩子問你「我胖不胖」?你如何回答?你要是說「不,你不胖」,我會覺得,你是在害她,你害她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現狀而不再為自己胖這個問題而付出有意義的行動;但你要是說胖,她又會不開心,以前我一直沒法理解這是為什麼,後來經人提點我知道了,部分女孩子通常只是想要安慰或者讓自己感到舒服而已,她們根本不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5. 根據第4點,我們可以得出,單純的以闡述事實的方式去說話這樣的行為,很多時候會被認為是無禮的、冒犯他人、不尊重他人的,於是我們不得不做出選擇,我們到底是要
    說事實但是沒禮貌 or 說謊但是有禮貌?(但是我現在覺得這或許存在一些我沒有意識到的東西,或許事情的真相併不是那麼的簡單粗暴只能在這兩種選擇中選一個,我會繼續留意是否有更好的辦法)

這些是我個人整理的一些點,我自己也在想辦法
而從這幾點上看,我個人得出的結論是,思維方式決定了我們無法和大多數人聊得來,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改變思維方式,而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已經做好了打長期戰的準備……

為了可以能找個女朋友。

PS: 我是個程序員
PPS: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已經遞交辭呈了


日常接觸過一些不會聊天的人。感覺就是他們的確很努力地去想了怎麼去回應對方的話——但是他們唯獨沒做的,就是交流里最重要的事情:傾聽。
用體育運動來比喻的話,交流應該是籃球、足球里的傳球,而不是網球、乒乓里的互相擊球。
在交流過程中,一個人如果滿腦子只想著自己的表現的話,是無法繼續下去的。你必須去思考對方的話,理解他的交流意圖,而不是」哎呦他剛才跟我說了一句話我得趕緊回一句」以顯得健談
不會聊不要硬聊,適得其反。題主現在更需要做的不是去思考自身有什麼缺陷,而是學會去聽別人的話。
記住,擅長交流和健談是兩回事。

思考一下,作為一個發言者,你說出某些話的時候,哪些回應會讓你高興,哪些回應會讓你煩惱甚至憤怒呢,不想繼續溝通呢。
更進一步,可以更詳細一點。比如如果你說了一個別人不懂的話題,那麼對方怎麼表達「我不懂」會讓你舒適?
——差不多就是這種轉換視角的練習方法。

不過既然說到交流的小技巧。倒是可以提供一二。僅作應急使用。
真正的交流能力還是需要長期練習。
以下:
1、結論性的話意味著話題的結束。當你對對方的話做出總結時,往往代表著你對這個話題已經不想聊下去了。
所以除非你已經準備好了下一個話題,否則不要說結論性的話。尤其是對方顯然還沒說完的時候。這真的非常惹人反感。

2、對於不擅長的領域。讓對方說,你聽。
用提問來回應時。最好是封閉性的提問。」A or B」型的提問遠好於「What」型提問,尤其是針對對方個人情況的話題。
——雙方交流間會有理解誤差,很可能你只是客氣地一問,結果會被對方認為問得太深入了(俗稱「查戶口」),導致尷尬冷場。所以盡量不要選擇開放性的提問方式。

3、有時候我會碰到一些人,不會聊(不了解領域),就試圖硬轉走話題。
有多生硬呢……舉例:「最近看什麼電影啊?」「蟻人。挺有趣的。」「哦,那你今天吃過了嗎?」
——……一瞬間殺人的心都快有了。
我知道對方的想法可能是「糟糕!這什麼電影沒聽過啊!怎麼答啊!」然而既然開口問了,就要做好了延續這個話題的準備。電影這種大話題。可以引申去聊最近上映的影片(哪怕只是個名字」我還聽說了XX上映了,看過嗎「),該片的背景(「又是美國大片?」)演員(「主角誰啊,演過什麼?」),哪怕問問」講什麼的?「也行。
衍生到其他問題也一樣,不需要什麼聯想能力,只要在對方說的內容的重點上對自己不知道且有點好奇的點提問就行。

4、如果是不夠熟悉的人,不要說關於任何事情的負面評價。
你永遠都不知道會有哪句話得罪對方。

5、聯想能力和生活經歷的豐富度有關。多看書多看新聞。
但其實聯想基本就是從a小點引申到AB大題引申到b小點而已……平時自己就可以躺床上練習一下。
引申聯想不了的……就把話題的控制權交給對方。

6、我記性也很差,於是我聊天經常充斥著」那啥啥「」那誰誰」「我反正不記得了就是有這麼一段」
然而閑聊並不是論文答辯。它不需要精確也不需要精準,更不需要質問。
只是兩個人在互相交換娛樂,促進感情。僅此而已。

7、……所以題主為什麼要注意到語調的抑揚頓挫問題。不要注意這種東西好嗎!這絕對不是重點!日常交流又不是詩朗誦!
不要想太多。不要想太多。不要想太多。放鬆做自己就好。

7、如果想裝逼又掌握不好,我的建議是……打腹稿,準備好,然後等待時機,一鳴驚人。
當然,更好的方法是,私下練習一下把自己擅長的領域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結合起來的能力——就是無論如何,都能把話題往自己熟悉的領域上扯。
範例可以參考那些針對時熱話題的」強行科普「。多讀讀社論也行。

8、如果真的想要進一步的話,復盤。
回顧和人的聊天內容,尋找到底是哪裡導致的冷場。記住教訓,下次別再犯。


同問


哈哈這個問題有意思,大部分人按樓主思路,給樓主支招了。But,作為一個曾經嘴笨,現在雖然不那麼笨,但依然不算健談的人,我要給樓主一些新觀點。


以前也是心理活動豐富,話不多的人,就像樓主所說嘴笨的人。但我逐漸發現,找談資那是閑聊,生活里閑聊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大家都很忙,大部分溝通都是有目的的,有價值的。讓我講自己專業領域比如翻譯,我能不間斷一直講下去,所以經常有人覺得反差挺大的。就不是健談,而是對專業的自信。相反,有些沒營養的話,在自己說出口前就過濾掉了,許多人也是這樣。

「和別人聊不下去的時候心裡那個著急啊,就像有一萬隻貓爪在撓一樣,體溫上升,腎上腺素激增,腦袋一片空」。從這段描述來看樓主並沒有思考溝通的原理,以及認清一個事實:「你沒有辦法和所有人都聊得來」 (當然,毒雞湯宣揚我們要八面玲瓏呀,要和每個人都搞好關係呀,blablabla.....)。我想說,如果你信了毒雞湯,而且你本身不帶這種屬性,那你會累死。。。


1. 作一個好的聆聽者。如果你遇到一個很喜歡說話的人,你只需要做一個好的聆聽者,對方主導談話,你靜靜地聽著,時不時就對方說的提些問題,和對方交流(一味聽不行,不禮貌,而且不走心,也需要回應),在對方眼裡,這就是一次愉快的談話,雖然你沒說上幾句話。對方會對你產生好感。我有個哥們就是我大學聽他blablabla...整整四年,然後現在也是很好的朋友,那個年代我不怎麼喜歡說話。

2. 換位思考,關注對方的興趣點。即使不太相熟,你仍能從對方的話語中捕捉到關鍵詞,了解對方最近在關注什麼,比如對方最近在讀在職研啊,剛談了個朋友,同事間有點小誤會,正在編輯一本小冊子啊,都可以聊下去。禮貌而且有價值的聊天是雙方的互動,而不是一個人blabla說個不停,我看樓主似乎有這個意思,覺得自己要有一堆談資,說起來不停。nonono,那樣會讓人反感的。

3. 有價值的觀點比閑聊的談資更吸引人。好吧,在我看來,公園經常有幫人邊下棋,邊討論國家大事,指點江山就閑聊的談資(但人家也許樂在其中,所謂人以群分吧)。主流的觀點並不一定是錯的,也許觀點並沒有對錯,只要有邏輯,自圓其說就是好觀點。比如現在有很多公眾號,經常對於時事熱點進行了獨創性的分析,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結合現實生活,如果你能對一件事情,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對方一定impressed到,進而了解到你是有思考的人。人與人的不同,在於思考,而思考的力量是強大的這也讓你在別人面前顯得有趣,讓人看到你的內涵。

4. 留心對方的反應。和第2條相似,如果哪個話題對方不感興趣,在回答和交流中是能夠捕捉到的,如果你堅持聊這個,有可能把話題聊死了,尷尬了。如果對方雖然不感興趣,但有修養,也會禮貌的回應,那麼這種禮貌的回應也是能捕捉到的,這時也可以考慮轉話題

5. 有人就喜歡言簡意賅,觀點有力的人。這種時候,不必太糾結談資這件事情。

6. 能get到對方的點。需要你有強大的理解能力,就像開玩笑一樣,如果你說的玩笑對方get不到關鍵點,相信你是不願意和對方再開玩笑的。

7. 要自信哦,親。。。聊不下去沒什麼大不了的,也沒必要迎合別人,沒話找話。對不?

8. 放鬆。你挖空心思找話題時,就變得緊張兮兮的,也會影響對方。所謂談笑風生,是一個人在放鬆狀態下的自由發揮。隨便開開玩笑都好。反過來想,如果對方緊張兮兮的,你也不自在,不是嗎?

9. 真誠。這個應該放在第一條的。一個人的氣質,是不是真誠,抽象來說是一種氣場,聰明人通常幾次接觸就能感受到的。所以,保持待人真誠,這點很重要。期待別人真誠地時候,先要自己做到。我們都期望身邊的人都是helpful,熱心的,那麼何不自己先邁出這一步,也會換來積極的回應。

-------------------------

講個小故事

許多年前華為入職前都有繁瑣的面試,包括群面,20來號人(有木訥程序員,有口若懸河、人格魅力強大的sales)。

當時的場景很有意思,一組10人,正反方辯論,什麼漂流到荒島上帶什麼東西啊(好過時的辯題)。

首先,boss們讓大家一人一分鐘介紹自己,結果有兩個程序員哥們(從穿著打班和面色看起來像,沒有歧視的意思,都是一張加班過度累的臉)慢條斯理的講了3分鐘還不停,想都不用想,這倆人肯得折了,一點希望都沒有。因為聽不懂話啊,get不到點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啊

然後,我們組有兩個哥們挺突出的(因為我們組最後留下我們三個人,其他人被pass了),一個哥們咄咄逼人,邏輯鮮明,感覺應該是大學裡學生會的風雲人物,另一哥們擅長「總結」,在我方觀點講完後,進行總結歸納

我呢,說得話不多,而且嗓子壞了聲音小。屬於他們都進入吵架狀態時跳出來,提出對方論點的漏洞並指出當前爭吵的無意義性,然後扭轉整個辯論的方向的人。最後總結時boss提出一個很刁的問題,挑撥我們互相攻擊,「你覺得對方team里誰應該被開掉」。我們對手那個超能侃的Sales哥先是圓滑一通,說他們講得都挺好啊,沒人應該被開掉(現在想來,其實是為了展現圓滑那一面嘛,因為他應聘的是行銷)。然後boss重申了問題「必須有人被開掉 say it」,然後sales哥指向我,理由是我發言少。

然後,我進入self defense狀態。先誇了一個我的隊友顯得自己團隊合作啊,知道讚美同事),特別是那兩個哥們,說他們一個是進攻型一個是補刀型,而我有兩次在辯論要變噁心,成為無意義的吵架時,及時跳出來,主導了方向,讓辯論向有價值的方向進行。所以,自己屬於謀略型,一個keen observer,在任何團隊里都必不可少的人。結果boss們笑了,當時我就知道自己肯定安全了。

反方比較慘,除了有人格魅力的sales哥,其他人全部沒過。於是,20人的辯論就剩下4個人,其中有沒說上幾句話的我。


結論呢,話多沒那麼重要,觀點才重要,畢竟語言是用來傳遞信息,表達觀點的。


當眾講話和目常談話有很大區別。日常談話可以隨意和隨性,不要求很高的條理與規範。而一旦上升到當眾講話,你就不能隨意散漫地講話了,語言的邏輯性、講話的條理性和內容結構的要求就要提高。再上升到演講的高度,對表達整體結構與語言邏輯性要求就更高了。比如在演講的結構上,如何運用開場白來引發聽眾的注意、如何表達主題,如何引出核心的觀點、如何介紹你與題材之間的關係、如何講解要點清單、如何安排要點的順序、如何作總結、如何安排聽眾提問的環節等,都有細緻的要求。以下是參加「演講」課程的一位學員叢靖鵬的學習體會:

我覺得「演講」和「當眾講話」有著很大的區別。「當眾講話」可以即興發揮,讓你馬上思考,馬上就說。然而「演講」會給你一個架子,讓你往裡填東西,然後再讓你說出來。我感覺以前就是有一大堆東西,我不會梳理。就像是一個盆,裡面放了我想說的東西,我說的時候恨不得把它們都潑出去。但感覺「演講」就給了我一個架子,我把它們一個一個歸類。我拿出一個來跟大家說,說清楚了,放回去,再說下一個。讓我的思路和結構都很清楚。另外,我覺得這個「演講」的模板特別好,它給了一個講話的邏輯思路,你要講的內容參照模板來表達,語言的邏輯性就大大提高了。

我們可以看到,日常談話、當眾講話、公眾演講之間各有不同,而當眾講話,公眾演講是我們訓練語言組織能力、提高表達邏輯性的得力工具。


I


根據我的經歷,總結以下幾點,
(我之前也和樓主一樣的悶,現分享出來,僅用於參考)
1.坦誠對待。就是說話時,不要太做作了,也不要刻意隱瞞或者迴避(屬個人隱私的外,反正就盡量不吹牛,有什麼說什麼),這對於與比較陌生的人交往來說很重要,誰都不希望自己所交談的對象是個只會大吹牛逼一心只想做個嘴強王者的人,就算你有才,等到熟了再不顯山不露水的展示出來別人會覺得你這人有內涵。交流內容盡量談一些日常,讓人覺得你比較隨和,比較實在,給人一種真實感,讓他放下戒備和疑惑。
2.避免輕浮。我有朋友很喜歡在交談的時候使用肢體語言,如果他自我感覺良好(聊的開心的時候),如果對象是個男的,他就會走著走著把手搭在人家肩膀上左搖右晃著腦袋開始胡侃,雖說我很多東西都是跟他學的不過這確實挺讓人煩躁的。記得一次聚餐,他和一個女生(室友同學)不知道說了什麼,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一隻手抓起那女生的手另一隻手搭在她的肩膀上,本來很和諧的氣氛一下就完了。我一直搞不懂他這種行為是刻意的還是無心的,反正那女生後來都一直迴避著他。
3.注意語序。我個人覺得我是那種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的,所以說敘事並不是很擅長,總是沒有條理,所以我在這方面是硬傷,現在正努力練習。因為個人覺得交流的時候如果能多敘述些有趣的小故事是比較好的,講述者始終要比提問者和聆聽者更受歡迎。
4.引經據典,穿插實事。引經據典可能需要更多的文化底蘊,如果能在交流的時候展示出來,那麼肯定會受到別人的青睞。如果和我一樣平時除了看暴走漫畫就是刷微博的,那就關注一下實事,實在沒時間,就去微博熱點,大致看看,反正熱點都是大家關心的,這樣你一說,人家也會覺得你參與到了這個社會,至少沒有脫節。
5.儘可能幽默。選擇合適的人(最好是逗逼)每天一起,你會有更多的機會。曾經聽到一句話,大致意思:你不是不幽默,只是身邊缺一個讓你變幽默的都比。真的,和都比一起交流簡直就是實戰演練,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秒怎麼損你的,所以你得時刻提高緊惕以防腦袋鬆懈,被說的啞口無言沒有還口之力。當然也可以兩個人把那些搞笑台詞或者段子拿來當稿子做對白,久而久之練習多了在交流中就會自然的想到。


——————————

被手機砸醒無數次,腦袋不太清醒,光太暗,有些亂,將就看。 不過我就是因為這問題才進來的,第一次回答問題,還是打完了。好睏,睡了先。希望這點點對你東西能有些幫助。


題主我來教你一些職業訪談者的聊天說話技巧,這會幫助你成為很好的溝通者,讓一段交談不僅變得不浪費時間,不感到無聊,不會冒犯到任何人。而且會在結束交談後讓你感到很享受,很受鼓舞,讓你覺得你和別人建立了真實的連接,或者讓你完全得到了他人的理解。

這些說話技巧總結來說有10條,說真的,你只有掌握運用其中一兩條就已經足夠讓你們的交談很愉快了。

第一條:要一心一意的交談。不是說要放下身邊的一切只跟對方交談,用不著放下你手中的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什麼握在手裡的東西。而是說你要進入當下那個談話情境中,腦子裡不要有雜念,比如晚上吃什麼,周末有什麼足球比賽等等,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漢。

第二條:不要好為人師。談話里為什麼不要好為人師呢?因為這會讓人覺得很無聊,如果對方愛吃咸豆腐腦,你非給他傳輸甜豆腐腦的益處,對方是不會愉悅的跟你交談的。所以給自己的談話談話做一個假設,假設你需要從這段交流中學習到一些新的東西,虛心向人學習,你會發現每一個你見到的人都會有你不知道的東西,每個人都是某方面的專家。

第三條:使用開放式問題。這種問題你可以參考記者採訪時的提問方式,以「什麼」「如何」或「誰」等等做開始提問的句式。試著這樣問對方「那是什麼樣子」 「你感覺怎麼樣」讓對方去描述,對方才是了解情境的人 ,你會得到有意思的回答。

第四條:順其自然。我們常在看節目的時候,主持人在嘉賓講完後問嘉賓問題,而這個問題好像不知從何而來或者已經答過了,這說明主持人前幾分鐘已經沒在聽嘉賓說話了,而原因是因為註冊人在前幾分鐘有想法已經自然流入到他的頭腦中。當有這個想法時,就沒聽進嘉賓的話了,然後輪到主持人就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當故事和想法不斷向你湧來時,不要過多的讓他在頭腦中逗留,把它表達出來。

第五條:如果你不知道,就說不知道。不要不懂裝懂,沒有人喜歡不誠實的人,謹言慎行,對自己的話負責。

第六條:不要把自己的經歷和他人比較。·對方說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擾,然後你就開始大談你的工作困擾;對方說自己家的自駕游經歷,然後你就開始自己自駕游的故事。這是讓人很厭倦的。要知道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經歷也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不是在談論你的事。你不需要在此刻證明你有多牛逼或承受多少痛苦,交談不是用來推銷自己的。

第七條:盡量別重複自己的話。簡單說就是別絮叨,想像下奶奶們把同一件事情顛三倒四的一再對你說就明白了,雖然她們是好意或者覺得津津有味,但是在交談中盡量別這樣。

第八條:少說廢話。少有人會去關心談話中的那些年份,名字,日期這些細節,對方關心的是你,你是什麼樣的人,和你有什麼共同點。所以忘掉那些繁枝錯節吧,別管它們。

第九條:最重要的一條,認真傾聽。人們在說話的時候,感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用去聽任何不感興趣的東西,我是焦點,可以強化自己的認同感。

第十條:簡明扼要。好的交談就像恰到好處的迷你裙;足夠短,能夠吸引人,又足夠長,能夠包納(蓋住)主體


所有這些濃縮成一句話就是:對他人產生興趣。


好了,你也可以這樣的,現在走出門去,跟別人聊天去吧,以及最重要的,準備好大吃一驚。


題主,和我練吧,按照@穆小灰 的方法試試


不會說話就不要說話,學會傾聽。

具體參考:卡耐基《人性的弱點》


半夜躺床上才會想到,噢,原來可以這麼回答!噢,原來可以這麼回答!噢,原來可以這麼回答!不重要的事也說三遍!


已刪。
謝私信。


我也是這樣的人。我覺得話多容易出錯,有種自卑,不夠自信的表現。
在我身邊有些能侃侃而談的人,話中不乏有誇大,吹牛的成分。各種話都能接,有些話有很明顯的漏洞,但我聽了也就一笑置之。特別在酒桌上。
不自信,閱歷淺,這是我給自己的定位。
就像我打出這段話,我其實已經取消添加回答了。。。


性格基調是天生就奠定的,後天按照這種套路無意識強化,累積多了成為習慣,習慣變得根深蒂固,成了性格組成的一部分,性格憂鬱焦慮的人並不是不想看得開,只是總是不由自主陷入負面情緒中,其實事後想想也沒什麼大不了,但那一刻真實的心裡防衛崩塌,焦慮恐慌,又缺少情緒出口,重壓之下不能自如,結果走嚮往往不好,導致不自信,又進一步加深焦慮,導致惡性循環


說話人人都會,但不見得人人會說話。一個會說話的人,能處理好各種各樣的關係,使自己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更容易得到他人的配合和支持。而一個不會說話的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往往遇到更多的阻力,甚至會使別人對自己產生誤會,影響人際關係。所以,你僅僅能說還是不夠的,還要會說。


關於「好口才」,我認為有低、中、高三重標準。就低標準來說,不說套話、空話,言之有物,是低層級的「會說話」;能靈活、流暢、機智地現場演講與應答,有效說服聽眾,是中層次的「會說話」;能吸引、控制、激發他們的追隨者,具有超凡說話魅力的領導,才是高層次的「會說話」。其次,好口才要有四度,即高度、深度、密度和力度。高度指有思想的高度;力度指演講藝術的感染力、煽動性;深度指理論的深度,並且要能夠深入淺出;密度指信息量要大,信息量越大標誌著領導的能量越大。這些,應成為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過去,我也看過許多關於如何培養口才的書籍文章,說實話,拿起來就能用的不多,大多華而不實、就虛論虛。我深感,把握好幾下幾條,堅持鍛造,肯定在說話上會有提高:


用辯證的視角正確看待「說話」這件事。說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溝通。而會說話並不是指「話嘮」,有些人話多,整天嘰嘰喳喳,反而惹人討厭。而有些人話少,時不時說出一些經典的話,大家會覺得這人很厲害的樣子。所以,說話的目的並不是看說了多少,而是看有沒有說到點子上。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嘴笨不會說話,並不是說明自己比別人差,而可能是因為你的內向性格天生注就,也可能是你有思想,但不善於運用技巧表達不出來。嘴笨不會說話,往往是成長環境造成的,小時候的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成長環境,但是長大成年了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後天努力的態度,要對自己負責,從此刻開始,積極地改變自己。18歲之前,我見到陌生人臉紅心跳,緊張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二十多年求學、工作下來,不管是主動磨礪,還是被動適應,總算挺過來了,說話雖然達不到演說家的水平,但應付日常還是有餘的。因此,任何事物沒有一成不變,關鍵看你願不願意「自我革命」,嘗試改善自己。


練思維比練技巧更重要。如今充斥市面關於口才的書,大多鼓吹這樣那樣的技巧,看似很有道理,但操作性不強,為什麼,因為它就事論事、東抄西拼很膚淺,缺乏思想性的底蘊來支撐。就像寫材料 一樣,意思也知道是那個意思,大致方向不會偏,但為什麼就是寫不出來、總結不出來?因為你理性思維的層次不高,歸納提煉的能力偏弱,自然就表達不出來了。開口說話也是這樣,有的領導你一接觸,聽他講幾句話,你就知道他這個人很有水平,講的東西上層次、很鮮活、很順耳,為什麼呀?人家經常大會小會地講話鍛煉,再加上深度思考的能力強,抓問題入木三分、一抓就准,自然就能講到聽眾的心坎上去。那麼,思維能力從哪裡來?我體會,至少有兩條:一是多琢磨,你比如,看報紙,當看到一個相當醒目新穎的標題時,你就可以細想一下,它好在哪裡?如果讓你來寫,你會怎麼擬制?這樣不僅可以鍛煉思維能力,還能記住好詞好句,下次講話寫材料說不定就能用上;二是多動筆,說和寫是相互聯通、相互補充的,寫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能催生思想性,提高說話寫文的層次。因此,儘管感興趣看的人不多,但只要是有時間,我都堅持在公眾號寫文推文,基本上每日一更,保持了思維的活躍性和靈動性。正所謂,用進廢退啊。


多閱讀借鑒是有效途徑。嘴笨不會說話主要有兩個原因:見識少、說得少。嘴笨不會說話的人,大都是因為從小到大與人交流的少,不愛說話,因此失去了學習說話的機會。而那些會說話的人,往往從小就比較愛說話,所謂熟能生巧,因此當他們長大的時候,他們也會說話。所以,嘴笨不會說話的原因是因為說的太少了,與人交流的太少了,再加上見識也少,對說話這件事情感到生疏,遇到人的時候,自然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因此,豐富知識積累和後天實踐鍛煉十分必要,我們要從書籍、報紙以及現代媒體等中廣泛閱讀,獲取積累有用信息,如此腹中才不會空,文思才會涌,見到人後才會有話題可聊。另外,可培養自己的一些興趣愛好,多參加一些活動,多經歷一些事情,來增加自己的見識,知道的多了,和人說話時往往容易的多。而且,在一些活動、社交場合上也可以看看別人是自己說話的,所謂一回生二回熟,下次自己也可以學習一下別人的好方法。也可以觀看一些演講家的精彩視頻與演講教材,模擬演練,改善提高。日久天長,你也就慢慢變成談吐自如的「說話達人」了。


擁有良好的心態是說好話的前提。一方面,不要自己不敢說,卻內心高傲無比,對於那些敢於說出來的人嗤之以鼻,這樣不但不會擁有一副好口才,反而降低別人對你的好感。另一方面,少自卑和逃避,不能一味的自卑,感覺自己這一輩子就這樣了,永遠與好口才無緣了,這輩子始終做是一個沉默者。要知道,不在沉默中死去,有時就要在沉默中爆發。老天爺都是公平的,給了我們所有人相同的身體部件,你並不缺少什麼,你缺少的就是自信和勇氣、你缺少的就是毅力、你缺少的就是敢於嘗試的膽量。不要怕別人嘲笑,有想法視場合和人群,大膽地挺起胸膛,擲地有聲地大聲說出來,千萬不要當公眾場合的「逃兵」。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後面將會越來越順暢。當然,說話也須因人、因事、因地、因時而宜,稍微思考一下,注意把握時機,想好後再說,不能說出傷害別人的話或不合時宜的話,以免造成誤會。


喜怒在臉上
委屈在筆下
想說的話全藏在心裡
面對諸多繁雜
沒有人前言笑晏晏的大氣
也沒有事了拂袖去的豁達
很多時候
不羨慕伶牙俐齒能說會道
反而希望是啞巴


「這麼晚了你家又遠就別回去了。」
「沒事,我不怕黑。」


感覺和題主是同類型的人,個人更嚴重的是在和人面對面的時候聽他們拋出的話會有緊張感,沒辦法好好思考再回答。
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想東西又能想的透徹一些,有自己的想法。但和別人一起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了。。


多聽德雲社


嘴倒是不笨,就是人有點傻。


推薦閱讀:

你曾經因為什麼樣的原因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你有遇見過哪些奇葩又不可理喻的鄰居?
留學時如何融入當地的圈子,而非華人圈?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自己沒有教養的?
為什麼我跟別人講話的時候腦子會一片空白?

TAG:心理學 | 聊天 | 人際交往 | 說話 | 講話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