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知乎是不是一定要先問是不是,才能問為什麼?為什麼?


因為我們需要真相。

而錯誤的提問,會對不明真相的讀者產生誤導。

另外,你知道為什麼在知乎,其他人可以修改題主的問題嗎?

因為在知乎,一個問題提出來了以後,只要有一個回答,它就不再屬於題主了。

它成了一個公共問題,屬於每一個人。

而且在知乎,個人諮詢類的問題,是會被限制乃至關閉的。

知乎推崇的是「元問題」。

就像你提的這道題,我的回答並不是單獨為你解答的,而是為所有對類似問題有疑惑的用戶解答的。因為像你這種想法的用戶,還是大量存在的。

這就是它與「百度知道」的根本區別。


  • 在知乎,不是強調發言門檻,而是禁止信口開河

  • 時間截止至9月5日凌晨3點,目前排首位的答案是
    在知乎是不是一定要先問是不是,才能問為什麼?為什麼? - 知乎 , @君陌Faust 的觀點是,而我則有不同的觀點。
  • 借用這個問題,我想對已經有很久「我認為很多回答者不會歸因」的感覺,發表一下看法。

首先,我反覆檢查了一下我節選的兩句話,應該沒有斷章取義,而是真的表達了您的觀點。

……
而且在知乎,個人諮詢類的問題,是會被限制乃至關閉的。
……
就像你提的這道題,我的回答並不是單獨為你解答的,而是為所有對類似問題有疑惑的用戶解答的。
……

我想 君陌 先生的看法大概是:

因為」知乎「被大家默認為「以問題為中心」。
而很多剛進入知乎的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我覺得這是跑題的……

我認為這個問題和提問是不是個人諮詢關係不大。我的看法完全不同。
我檢查了我的措辭應該沒有問題:不是沒有關係,而是關係不大。

君陌Faust 先生,不是您的言論是錯誤的,而是您的答案文不對題

  • 「先看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這個梗,不是吐槽「過度自我」,而是吐槽「信口開河」

真正的個人諮詢,是類似:「我想買一個好用的牙膏,大家推薦一下」的提問,而這種問題不會有人用「先看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來應對他
再比如「有什麼100元以內,超值的禮品」這個問題下,同樣不會有人用「先看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來應對他
那麼,就算用了」為什麼「的句式,提問:」為什麼我總喜歡摸自己臉上的一顆痣?「,也絕對不會因為他是在諮詢私人問題,而被人用」先看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來批評。

其實大家在用」先看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這個梗的時候,反感的」點「是這樣的:

1.知乎的用戶,不可以在無知的前提下,沒有任何根據地胡亂給問題定性。

你可以問「是不是女孩子全都喜歡逛街?」
你不可以問「為什麼女孩子全都喜歡逛街?」

你可以問「是不是中國的制度全都不如外國的制度?」
你不可以問「為什麼中國的制度總是不如外國的制度?」

2.知乎的用戶,不可以扭曲在普世觀已經認可的真理。

你不可以在普世觀認可」太陽是一個球體「的時候,問:」為什麼太陽是方的?「

你不可以在普世觀認可」任何地域都有高素質和低素質的人群分布「的時候,問:」為什麼所有上海人都比全國其他人都聰明、優雅、有素質?「

  • 並非所有「是不是」的問題都可以提,並非所有「為什麼」的問題都被抨擊。

「是不是世界上所有性奴本性都很淫蕩?「這個問題並沒有主觀色彩,只是一種疑問,但是被認為不可以提,哪怕是對其否定的答案也不適合發表(而且估計更多的答案不是就事論事去反駁,而是罵題主的)。因為這個問題不值得討論。

「為什麼人有兩個眼睛?」這個問題就可以提。儘管這個問題有主觀論斷」人必然有兩個眼睛「,而全世界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兩個眼睛,並不能確定,但是這個問題是符合普世觀的邏輯框架的,所以值得討論。

  • 所以題主,你的問題其實是美化了一部分提問者。他們不是因為」問問題的方式沒用"是不是"用『為什麼』「而遭受到抨擊,他們是因為信口開河,胡說八道而受到抨擊。
  • 」先看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只是一種話術,不是一種觀點。本質不是強調發言門檻,而是禁止信口開河
  • 大家不是因為某人學歷低,學識不足,眼界狹隘,就不讓他說正確的言論。而是不管你多麼高學歷,學識淵博,眼界寬廣,也不可以胡說八道。所以很多人認為的發言門檻是不存在的,或者說,不是因為某人是新用戶所以不讓他說話不是因為某人什麼都不懂所以不讓他說話,而是因為某人在胡說八道,並且胡攪蠻纏,所以不讓他說話。

P.S.那麼回答完了問題本身,我就粗略地吐槽一下: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好多(知名)知乎用戶在答題的時候都喜歡錯誤歸因,然後所說的言論離題甚遠……


題主,你停止打老婆了嗎?你看,有時候是不是都沒法回答,更別說為什麼了


來,跟我讀這幾個問題。

一天是不是有23小時?
一天為什麼有23小時?

汽車是不是必須有4個輪子?
汽車為什麼必須有4個輪子?

讀完上面幾個問題,相信大家也會覺得有些不一樣。

是不是,首先說明在問這個問題之前你已經思考過。因為對於這個問題你不知道,不確定,所以要先求證自己的想法。大家對於喜歡主動思考的人總是很友善。

直接問為什麼,就給人一種輕浮的感覺。比如上面那幾個問為什麼的問題,如果一天不是23個小時呢?如果汽車也可以有很多輪子呢?立刻就鬧笑話了。笑話鬧得越大,別人就越要嘲笑你,不僅是在知乎。這是對你無知且不謙虛的懲罰。

所以很多前輩從新人問的問題就能看出他到底有沒有才華了,你不思考問出的問題別人根本就懶得回答你,你還覺得別人不友善。。


我認為不是 是不是 和 為什麼 的問題。


為什麼知乎要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為什麼知乎里的人總是說要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為什麼知乎里有的人認為要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就好像前面調侃題主的,
為什麼題主是傻叉?
為什麼全部人都覺得題主是傻叉?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題主是傻叉?
為什麼給我感覺題主是傻叉?

為什麼留學生那麼崇洋媚外?
為什麼我認識的留學生都那麼崇洋媚外?
為什麼部分留學生那麼崇洋媚外?
為什麼留學生個個都那麼崇洋媚外?

為什麼人都有孤獨的感覺?
為什麼人會有孤獨的感覺?
為什麼我會有孤獨的感覺?
為什麼題主有孤獨的感覺?

問為什麼的時候,要說清楚自己問的是什麼。
問一個現象,就要說明是一個現象,「在我見到的範圍內」,「有的人」,「有時候」,「我家房子」。
問一個觀點,就要說明是一個觀點,「有人認為」,「有人不贊同」。
問一個真理的推證,就要加上適用範圍,「物理上」,「非歐幾里德幾何理論中」。

要不然會造成一種很奇怪的反感,
這種反感首先來自於誘發性問題,默認了某個觀點的存在,尤其在這個觀點不小心貶低了一類人的時候

但其實更深更根本的是
題主自己是否下過功夫去了解這個問題

譬如,
為什麼水在常溫下是液態,
為什麼男人更傾向於留短頭髮,

這些問題雖然都默認了某種觀點,但這些觀點我們可以輕易在生活中觀察到,在最無腦的平民眼裡也沒有問題。
然後知乎大V會說,水在常溫下未必是液態,還要加個常壓。
但是這樣的問題給人一種很自然的感覺,我錯了,錯在我不夠專業。

再譬如,
為什麼我碰到的計程車司機素質比快車司機要低那麼多?
為什麼計程車司機普遍素質比快車司機要低那麼多?


前者問起來固然更加賞心悅目,但後者也很難叫人拋出「先問是不是」。
「我怎麼知道這種感覺是不是大家都有呢?時間有限我說的肯定是自己的主觀感覺啦,所以要說我提問得恰不恰當,
還得看群眾,跟我毛關係沒有!」
重點並不是 最後問的恰不恰當,而是我們提出這個問題的之前,我們做過什麼,我們想過什麼,我們的credibility發言權來自於哪裡。如下兩個升級版將一個很空泛平面的問題變得更加豐滿:
1.在北京上學經常要打車,發現遇到的計程車司機服務態度比起快車司機要差了一大截,他們收費更高,難道不應該用更好的服務來留住客人嗎,為什麼會這樣?
2.我最近做了一個計程車司機平均素質和快車司機平均素質的對比,發現前者堪憂,給客戶的體驗也遠不如後者,請問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導致這樣的事情?

再例如,
為什麼醫生給病人開藥的時候喜歡開貴的葯,動不動就幾百塊CT?
為什麼警察每天那麼有空不去管管大學裡偷單車的流氓?
為什麼中國人到哪裡都那麼急,地鐵也搶,排隊又插隊,不能慢一點嗎?

面對這種,默認+揣測+貶低+鍵盤俠 的問題,標籤貼完了問題就不剩骨頭,泛泛而談,默認的陳述毫無基礎,提問者也沒有提過自己的credibility,這樣的問題,我們肯定要
先問題主是不是傻叉,再問為什麼。啦


當我絞盡腦汁寫了一大堆話證明為什麼是這樣結果人家一句真相不是這樣的,你說這時候答題的我是什麼心情。


因為你在問為什麼之前已經默認了他是或者不是了


村長和婦女主任成天價在一塊兒,

到了晚上也不分開。

這是為什麼捏?

這是為什麼捏?

因為呀,

人家是兩口子……

————唐愛國、齊立強《懶漢唐葫蘆》


舉例說明————題主,你為什麼愚蠢?
你看,這個問題等於已經確定題主愚蠢了。
不準確的提問,會造成誤會,
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等於已經確定是這樣的,但客觀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未必。
對於一些非常明確的、客觀事實就是這樣的,可以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
對於不明確的、沒定論的、沒真憑實據的、模稜兩可的、子虛烏有的、捕風捉影的、主觀臆斷的…………,一定要先問是不是。


因為錯誤的問題無法被正確的回答。
這是邏輯學的基礎。
例如:
我這幾張銀行卡哪張能取馬雲的錢?


知乎「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的慣例,本質是提問技巧問題。
敝人參加過英美控辯式庭審比賽,附帶群演陪審團的那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英美法庭上律師提問技巧,願分享些心得。
「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的問題,屬於英美控辯式庭審中的「誘導性問題」。如對方律師在「直接詢問「環節向證人提出的問題帶有誘導性嫌疑,則我方律師可向法官提出抗議,由法官裁決該問題是否屬於誘導性問題。誘導性問題被禁止的關鍵,在於律師會在該類問題中預設立場,同時要求證人只准回答」是「或」不是「。如此這般,就會使證言往不利於另一方的方向發展。如何掌握提問的」度「,體現律師素質。
舉個栗子:被告並未承認自己曾經擊打過受害者,律師問,「請問您在擊打受害者時手裡拿的是什麼工具?」這問題就預設了立場,屬於誘導性問題。同理,知乎上,常看到此類問題,譬如民國話題下,本人回答過的問題:"為什麼蔣介石會用「黨國」這種聽上去就很負面的辭彙來形容自己的國家或政權? - 趙敘安的回答"。題主就預設了」黨國「這個辭彙是負面的立場。
所以,從法律角度看,沒搞清對錯就問原因,這種問題之所以出現,是和提問者的姿勢水平息息相關的。
簡單談了談」誘導性問題「與」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的關係。控辯式庭審中所涉及提問規則,還有許多,譬如「複雜性問題」、「攻擊品格的問題」、「無關性問題」……不提。如有興趣,推薦法蘭西斯·威爾曼著作《交叉詢問的藝術》入門。如不想看書,推薦一部豆瓣超高分影片《控方證人》。


這種論調是自我中心且沒有太多實際提倡意義的。
只有知道答案的人才能分辨出「『是不是」,因為這些人已經建構起相關知識框架。
對於提問者來說這個框架是不存在的,所以提問是一個試圖由點及面的過程,產生錯誤的假設才是常態。
井底的青蛙問井外的人為什麼天空是圓的,井外的人憤怒地對青蛙說「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多可笑。


「是不是」是一個自由討論的氛圍,「為什麼」赤果果的給人一種先入為主的感覺!
知乎要做的不是一個「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吐槽」的平台,而是一個求同存異,不同思想互相碰撞的優質問答平台。


問「是不是」是純粹的提問。

問「為什麼」這裡面本身就包含了一個答案。

如果有人回答類似「為什麼」的問題,行為本身就是對題主答案的肯定,文字部分只是對題主的答案進行解釋。除非真是對題主的觀點特別贊同,大部分人對於這樣隱含特定傾向的問題都會感到不自在。
--------------------------------------
下面舉個例子:

如果有人提問「為什麼大象會飛呢?」下面有一萬條反對的回答,在第一印象上看則是有一萬個人回答了「為什麼大象會飛」的問題。這些回答問題的人明明是反對意見,但在形式上卻顯出一種支持的錯覺,在他們看來這種提問方式就是不合適的。

只要把問題改成「大象是不是能飛」就不會引起這種歧義,這樣大家在回答的時候不論處於什麼觀點都可以快樂的回答了。
-------------------------------------
題主在提問的時候等於鋪設了一個平台,問「為什麼」本身就是在平台鋪設的時候安排了一個傾向,對於這種設置,答題的人肯定不高興,這就是出現這種麻煩的原因。題主只要明白這個道理,自然會盡量避免這種麻煩的出現。只是很多情況下大家把這個事情教條化了,沒有做詳細說明,所以會讓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為此惱火。

建議題主在交流的時候不要把情緒帶入到問題中,這種帶有情緒的提問同樣是一種平台設置偏差,讓人在回答的時候難以做到完全客觀。就像你的問題設置中帶著嘲諷的味道,得到的答案自然會帶有類似的回報。

我很認真的回答你這個略帶嘲諷味道的問題,這本身就是對題主的一種忍讓。事實結果是我承受了題主的嘲諷,而題主則明白了以前不明白的道理,很明顯這種交流形式是不公平的。所以題主不要認為所有人都應該像我這樣和善,你得到的嘲諷實際上是源於你自己的提問方式,對此就不要再抱怨什麼了,因為沒有人有義務在承受嘲諷的同時為你解釋問題。


為什麼要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回答問題不就先說了是不是,再說為什麼嗎。

應該是先回答是不是,再回答為什麼。

那是回答的格式,不是提問格式。


先定性,再定量。

此適合於診斷、量刑、化學分析、知乎提問……


我覺得首先要弄清楚一個語言或者說邏輯問題:
「為什麼」用於詢問或者討論後續陳述或語句的原因,如「為什麼某事是這樣的」。但只有一件事客觀存在,一個陳述真實準確,才有討論其原因的意義。
同時,每個人無論教育程度、知識面、人生經歷等,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知道和不知道的知識,個人認為「萬能和無所不知」是不存在的,即知乎上每個提問者的認知都是有限的,也就意味著個人對一件事是否客觀存在、一個陳述是否真實準確的判斷有可能是偏頗甚至錯誤的。
所以,將一件事或一個陳述是否真實客觀的判斷交由廣大知友或曰公眾來進行,即常說的先問是不是,通過公共的判斷篩選往往能極大提升問題的真實準確性;之後再對客觀真實的事情問題進行原因闡釋、結果分析、意義探討等,即再問為什麼;如此才是一個謙虛友善同時理性客觀的求知方法,也就是知乎提倡的「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而不是「讓世界服從我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個人理解,希望有所幫助。


現已被濫用 成為知識文青的裝.逼口頭禪


你說的本來就是錯誤邏輯,為什麼還要問為什麼??


沒有愚蠢的問題,只有愚蠢的回答。


推薦閱讀:

知乎版權這個 ID 是官方 ID 嗎?
知乎上有哪些被忽視的好問題?
在知乎上在哪些方面可以達到罕見的意見一致?
為什麼知乎上果粉那麼多?
為什麼知乎眾對階層上升如此熱衷?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