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怎樣的練習訓練能夠達到文字清晰通達?
我也只是一普通學生,並不專業。只是說說我的看法,有什麼問題可以交流。
---初一開始到現在的七年文風變化大概夠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了。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清晰,通達。由於過去七年了,我找不到七年前的東西了(剛才找到了五年前的,太羞恥了不貼了)
大概概括一下七年前我寫東西啥樣吧:
一大堆形容詞。一大堆句號。華麗。浮誇。長篇累牘。胡亂造詞。亂用成語。所謂美到讓人流淚。讓人窒息。嗯。就是我寫得這個感覺。不過造詞這種事。如今的我。做不出來了。大概。
如今:
我以前很喜歡胡編亂造,毫無邏輯,亂用標點,蠢爆了。
我覺得的清晰通達與否差不多就是:行文、用詞的簡練,沒有多餘部分,不繞彎子。讓人能看懂,不嫌煩。
這中間的演變我主要歸結於以下幾個習慣的養成。
1.閱讀的積累:
我從小不看言情小說,不看網路小說,從一年級開始自己查字典看書。有人覺得我說自己閱讀量「大得可怕」並不好,那麼這句刪了吧。隨著讀書越來越多,我會去思考別人的文字里的特色。比如我以前會喜歡誰呢?我小學喜歡那些寫得很美的作家,原諒我如今都不記得她們是誰了,大約也就是那些港台女作家?後來五六年級開始接觸王小波,汪曾祺,史鐵生。頓悟美麗不等於繁瑣。那段時間我喜歡刻意寫的很白,很簡潔,甚至故意加入髒話。
再到我七八年級接觸到王爾德、三島由紀夫等外國作家,在他們的影響下開始去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美麗的。(話說我實在是太喜歡三島由紀夫和王爾德的文字了,明明很精緻卻不會太厚重,如果說有些很精緻的文字是牛奶巧克力好吃但是齁得慌的話,他們的就是黑巧克力,不知道誰能理解我的腦迴路=_=)
總之這就是閱讀的力量吧。它會讓你去尋找一條適合你寫作的路。
2.思考的提煉:
我小時候寫東西怎麼寫?攤開筆記本,嘩啦啦啦一千字下去,高高興興蹦去和我媽得瑟:媽,我寫了一千字。
後來打字速度越來越快,一晚上一萬字。更得瑟。
再後來我攤開本子,開始思考怎麼才可以讓自己寫出來的東西短,短,更短。我的小學作文要求四百字我能寫到八九百,沾沾自喜,後來初中作文要六百字,我就能控在六百二到七百,不會多。為自己的控制力感到高興。
高中作文要求八百,我寫八百到一千:我已經明白了長短不是問題,重點在寫出所有想寫的。
有人說不該用作文舉例子,不過這個是最直觀的呀。
我不是一個喜歡列大綱的人,因為我一般會在腦子裡列好。不過對於有些邏輯混亂、喜歡瞎扯的人,我推薦寫大綱。
不會的話可以用思維導圖。
很好用。比較容易梳理思路。這樣會很有邏輯。排得好的話,不著痕迹,看似信手拈來,其實結構嚴謹。
3.語句的精鍊:
這麼說吧,一句一樣的話,你能好好寫就別繞著寫。那不叫有文筆,那叫賣弄。就跟本來就挺好看的姑娘非要作死弄什麼美甲整容隆胸抽脂之類的一樣。
最簡單的舉例:
學一下網路小說風格吧:她,美得傾城,紅唇如火,燒入人心,黑髮如瀑,披肩垂下,一襲大紅勁裝,XXX滾金邊XXX盤龍紋,XXX款式,騎著一匹X品種的高頭大馬,馬毛乃是玄色,吧啦吧啦,意氣風發,羽扇綸巾,雄姿英發,吧啦吧啦。讓人看來如沐春風。
就不說成語亂用問題吧,我們就說說那些款式吧,哎嘛,朝代都搞不清楚你們怎麼能這麼淡定去寫人家吃啥用啥穿啥的。
精簡一下我估計我就這麼寫吧:遠處走來一匹毛色純黑的高頭大馬,馬上女子一襲紅色勁裝,氣宇非凡,紅唇黑髮,頗有一笑傾人城之態。
最多就這個程度吧,再啰嗦我自己都受不了。
我是啥意思?
我的意思是,倒裝句,反覆,強調,停頓,轉折,或者高端一點,互聞。這些不是不需要用的話就少用點吧,是不是因為按字數算錢所以有些人想多幾個字=_=
仨字:說人話。
就這樣。說完了。
最後。我自己文字功底也就這樣了,不能提供更多幫助。因為一句閱讀量大被人拎出來說也是(; ̄ェ ̄)就這個表情吧。我並沒有誇耀的意思,純粹實事求是,誠懇回答問題。不喜點反對無幫助。
哦對了,還有一種情況,有的人不是故意啰嗦,就是不知不覺七拐八繞詞不達意說了一堆。這種時候,請回頭再讀一遍你寫的東西,調整語序,刪掉無用信息。
什麼是無用信息?就是那些你不說也不重要的咯。
這有兩種可能
1.你寫的東西和表達的中心關係不是很大。
2.你寫太多了,人家想像空間都沒了。
大致如此。如果是情況一,那你可以拿出一張白紙,畫棵樹,主幹是你的中心,如果分叉大於三次,那第三次的那個觀點十有八九和你中心關係已經不大了。
第二種情況是啥意思呢。嗯,比如戴望舒的雨巷,知道丁香姑娘就夠了,如果你再去寫姑娘穿啥、啥髮型、啥語言,那就是廢話了,或許通達卻不清晰。
首先我並不推薦古文,這對用現代漢語的我們幫助……有是有的,但能不能用到現代漢語里就看人品吧。
國學大家陳寅恪,他是那種嚴謹清晰的風格,能讓你看出他的嚴肅和態度。
汪曾祺,他的文字屬於看起來很輕鬆但背後內涵豐富,他話不多但絕對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背後卻又引人深思。
三島由紀夫,這位的文字很美,但卻不給人厚重感,要說的話就是不但不齁還有點苦澀的奶油。分量十足。
霍達,想寫小說的看看霍達吧,能把比上校雞塊盒子還厚的書寫得那麼條理清晰,把時代和事件梳理地讓你就算看到後面也不會忘記前面,這種駕馭力非常厲害。(別問我上校雞塊怎麼了…
其實這推薦沒啥用,抬頭看了看桌上一直放的那幾本書,感覺每個人都值得被推薦。大家裡很少有誰會讓人覺得文字不夠通達的。
以上。
---
發現我的比喻全是吃的,我也是夠了。
坦白說類似於看到「我這些年閱讀量也是大得可怕了」這樣不知道臉紅的話我才立刻懷疑作者的年紀和修為…
我個人的體會是:讀古詩,推薦陶淵明、孟浩然、杜甫、李商隱。如果願意讀詩經楚辭當然更好。
怎麼樣能在二十三十個字里敘事抒情議論用典樣樣實現?我想不出有比中國古詩更厲害的文體了。
其次是讀古文,推薦司馬遷、韓愈、歐陽修、歸有光。或者古文觀止熟讀也可以~
都是惜字如金又語義通達的。
熟讀古詩古文,一來想要啰嗦矯情都難,二來就算筆下還是啰嗦,我想至少啰嗦得有水平!
在此基礎上,再讀別的,會多一種體悟。
另外,語言華麗與否和精鍊與否沒有關係。漢賦魏晉文都很華麗,也很精練。
你喜歡華麗,就精練地華麗;喜歡平淡,就精練地平淡。歐文華麗,海明威平淡,但他們都精練,清晰通達。
如何精鍊語言,那些能說得出來的方法,都是束縛,真正的適合你的,一定是自己體悟出來的。
"有犬卧於通衢,逸馬蹄而殺之。"
"有馬逸於街衢,卧犬遭之而斃。"
"逸馬殺犬於道。"
三者區別,豈是語言能講得清的?
然後就是寫——或者說改。文章不厭百回改,隔三岔五改一改,那些啰嗦矯情的話自己看了都覺得彆扭。
甚深微妙法,可得不可說。讀多寫得多,自然不啰嗦。
這個過程會漫長而辛苦。
如果你想要有什麼速成法,我愛莫能助。
祝好
===============================
增加一些吧:
讀古詩古文,對於學現代漢語的我們能不能用好,居然還跟人品有關係?我想不通,如果說跟智商有關係我也就認了。
陳寅恪先生難道不是學古文古詩出身的?汪曾祺先生難道不是從小四書五經讀到大的?他的老師沈從文先生呢?
沈先生和汪先生兩位的文字之所以這麼好得舒服,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紮實的古文基礎。這一點沈先生和汪先生的散文里自己都表述得很清楚了,不曉得有些答主有沒有好好讀。
汪曾祺老頭曾經說,要學一個作家,不應該光讀作家本人,更重要的,要讀作家的老師。汪先生的老師是沈從文,並且還私淑阿索林。可惜我也只能讀讀翻譯版的阿索林,記得是戴望舒翻譯的?
另外我個人是認為,要幫助他人學習精準通達地使用漢語,推薦翻譯文本,是不太負責任的。要推薦傅雷先生,我會推薦家書和散文,而不是譯文。
退一步說,日本作家要說不羅嗦,恐怕村上春樹都比三島由紀夫更有資格。要說優美,當然川端。要說細膩,紫式部當仁不讓。三島由紀夫的學習點應該是:深刻的洞見。
並不是要針對誰,只是觀點不同,如鯁在喉不吐不快~謝邀。
具體的東西太多,一下子說不完。作為一個從事文字工作的人,只能憑經驗給你簡單地提幾條。如果你能真的做到,估計語言文字水平真能有所提升。
1、多看經典的文學著作。我本人是不看文學作品的,主要是因為沒有耐性。看對於學生來講文學作品還是應該看的。可以多看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經過挑選的比較好的著作。街邊的《讀者》《故事會》就真的不要看了。
2、多看大報紙。什麼叫大報紙?專報花邊新聞的地方小報就不能叫大報紙。可以多看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的評論文章和副刊,學習別人的語言把握能力,至於文章中的觀點就另當別論了。
3、多看古文。許多人學寫文章,局促於新華書店那一兩本《應用文寫作教程》,局促於中學語文課本那幾篇老掉牙的散文。漢語言源遠流長,幾千年來好文章多如星斗,一本《古文觀止》就夠你學的了。
4、關鍵一點,還是多寫。話誰都會寫,但文章不一定誰都能寫。語言的表達到底要靠腦子裡的邏輯思維。平時哪怕一條微博、一篇日記,都是你訓練語言文字能力的機會。有機會有時間,還應該多寫文章。
1.閱讀練的是基本功,沒有大量閱讀,文字清晰通達是很難的,但只有閱讀也很難達到你的目的
2.模仿。閱讀也是一種模仿,但僅僅有語感,不等於落筆時能實現文字清晰。閱讀之外,你需要大量模仿他人的文筆,大量的模仿可以讓文字感覺慢慢變成你的本能反應。這種方法很笨,但卻是有效和必須的,那些模仿在你消化之後就會變成你自己的,從而可以靈活應用,讓你的文字變得清晰。
3.邏輯思維。很多人之所以文字含糊不清,其實是因為邏輯沒有捋順。文章是用邏輯支撐起來,你只有掌握基本的邏輯方法,才可能實現文字通達。
閱讀是基礎+模仿是實踐+邏輯思維是活化所看所學
好比學劍,既要多看劍招又要苦練,最後還要走腦、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劍路排行第一的答案講的很詳細,我水平不高,就補充一下練習精鍊文字的具體方法好了(⊙_⊙)
如果拿出一篇大師的小說來細化分析,你會發現其中的每個段落甚至每個辭彙都是有目的的,這些目的包括鮮明形象,推動節奏等等。對於小說而言這是不可或缺的東西。很少有那些對文章而言毫無關聯的文字,即使有也只會佔很少一部分。那麼我們按此推論,在文章整體中不能起到以上作用的,就是那些不需要的「文字」。
明白了這個道理後一切就都明朗了。我推薦先「改」後「寫」。拿出你以前寫過的小說,思考你寫的每一段都要在文章整體中表達出怎樣的效果,然後刪去那些你認為多餘的東西。對於新手而言,不必要的文字大多數是修飾語或形容詞,無關描寫和無關對話等等。(無關對話有時起到調整文章節奏的作用,這個再做分析)
等到你把自己曾經的文章改了個七七八八,就可以嘗試如何進行寫了。具體的寫作規則不變,你時常問問自己:我筆下的每個字都要表達怎樣的效果?確定了目的進行表達就好,至於表達後產生的效果如何,就是寫手的另一種能力水平了(⊙_⊙)建議樓主看看老舍的寫作心得《出口成章》
排名靠前的某個答案也是夠了……多的不說,我就一句話:別拿寫作文這種特例出來說文字。
早上起床背古文觀止。
一天一篇,大聲念。多發微博。
推薦閱讀:
※怎麼回嗆?
※對付別人的玩笑,反應慢,笨嘴拙舌,請問如何提高口才?
※為什麼有人練說話發音要咬木塞(紅酒塞紅酒塞)?
※銷售員,內向的人不會說話能做銷售嗎?怎樣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口才?
※怎麼提高講故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