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ei35 對於膠片機入門合適嗎?
看網上評價說好,德國人又跟我說是一堆廢鐵...到底好不好啊好糾結
題主要入哪個門?是膠片相機操作的門,還是單純用技巧不依靠外力拍攝膠片的門?在用祿來35之前得搞清楚這個問題。
從單純用技巧不依靠外力拍攝膠片來說,祿來35非常合適。
第一,祿來35是一台用法十分怪異但是又極為方便的照相機。拍攝之前看兩眼,第一眼望向被攝物確定拍攝參數,第二眼望向相機機頂,從上往下所有參數及曝光情況盡收眼底,然後端起來取景拍攝,很快,很合適。從這個角度來說,我非常不推崇SE、TE和LED三種非追針式測光表的機型。因為低頭選取拍攝參數後還要從取景框內確定曝光是否正確,再修正時又多了一個動作。
第二,可以養成拍完就過片的好習慣,不會錯失機會。因為不過片鏡頭縮不回去,那鏡頭拉出來時也自然就可以直接拍攝了。這和操作數碼相機的程序是相同的,按快門前總是做好準備的。
第三,很多人覺得估焦難,其實並不難,特別是用好景深範圍,常用超焦距拍攝就可以了,旁軸聯動測距或者單反對焦屏對焦在非高精度手動操作時並非不可或缺。需要精確估焦的,一般都在2米以內。可是啊,祿來35配備的40mm焦距鏡頭拍攝人像時,一般還是要離著2米開外,不用大光圈風險其實不大。超焦距拍攝推薦學習一個,這是非可變點對焦時代操作手動照相機的必備手藝。旁軸聯動測距或者單反對焦屏對焦在非高精度手動操作時並非不可或缺。
第四,其實測光也不難,陽光十六法則加上機內測光,拍個負片完全沒問題。多學多練會好的。一般負片的寬容度上下在7個EV左右,欠曝或者過曝一兩擋無傷大雅。用膠片拍攝吧,只要符合基本法就不會有大問題,有時甚至也可以形成獨特的「膠片味」。
總之,如果題主的意思是本身會使用各種類型的數碼相機,只是沒用膠片相機拍過照片的話,那祿來35當做入門機還是可以的。如果了解攝影知識並能夠熟練地運用於數碼攝影中,那乾脆可以說用祿來35拍攝,記住幾個操作要領,15分鐘即可入門。
從學習膠片相機操作,感知各種參數對感光和成像的影響的話,祿來35不是太合適。
第一,這不應該是你的第一台相機。歷史上動輒三四百馬克的價格,是普通家用相機的2-4倍,可以說從一開始就不是給普通照相機用家準備的。另外前面說了,用法非常怪異,非常怪異,非常怪異,以至於操作方式幾乎是獨一無二的。一般相機過片在右手,祿來35在左手;一般相機不用沉筒式鏡頭,祿來35用,而且還加上一個快門上弦才能收鏡頭的條件;閃光燈在下頭,對於輕便閃光燈,有時容易誤碰測試按鈕,而且離近了會產生很驚悚的鬼影;光圈快門速度在前臉上,強調左右手的協調,初次使用的話十分不習慣,光圈調節環下面的鎖也需要適應,而且有鎖沒鎖、鎖上加鎖,這個小零件在不同時期都有三種設計。再者說,就算這種用法太怪的照相機一旦用習慣了,再用別的恐怕還得推倒重來。
第二,在對焦方面,祿來35沒有合焦顯示機構。這導致和一般相機,特別是後來的很多旁軸相機相比,攝影程序比較固定,否則就要做無用功。後來測距器普及之後,很多旁軸相機都在取景框內加上了測光參數,加上黃斑對焦,眼睛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不用離開取景框。也就是把祿來的兩眼拍攝進一步簡化到了看一眼就能拍。當然,這不是祿來35的錯。和祿來35尺寸近似的膠片相機中,只有奧林巴斯XA內置測距儀,那玩意兒更是一朵奇葩。
第三,不當操作的損壞是致命的。我有一台德國生產的祿來35B,很便宜的價格收過來,然後發現是壞的。當然了,別的機器提供零件也還湊合,算是發揮了點餘熱。壞在哪兒了?壞在鏡筒和前臉的卡扣上,結果是不可修復的。不可修復的。不可修復的。不僅這塊不可修復,鏡筒導軌也劃拉爛了,可見當時的用家最後的摧殘是多麼的努力了。還有一台35,也不貴,收過來之後發現卷片齒輪完蛋了,這倒是少見。
話又說回來,如果祿來35拿在手裡完全不會用,用同時代別的相機其實也未必就用得好。如果題主的意思是沒拍過照的話,那當我上面的話沒說。僅憑印象按照「正常」的方真的去操作,第一次操作一台祿來35也可能成為這台機器的最後一次,花了不少錢,何必呢。
關於祿來35及我對各型號的看法,另請參考:
Rollei35 rollei35s rollei35se優劣是什麼,該怎麼選擇? - 車師傅的回答
祿來35有多個版本,具體可以去色影無忌查詢。
國內很多中古祿來35都有測光失靈的問題,而且電池很不好搞(水銀電池,因為環境保護問題已經停產多年),機械結構倒是很可靠,B35那批除外。
成像上看版本了,公認35S的40mm f/2.8 Sonnar優於天塞的40/3.5,何況40/2.8有HFT鍍膜加成,但個人覺得還是要看沖印的技術。
使用方便程度上主要還是對焦問題,被AF寵壞的現代人估計比較難受。
無忌這個帖子說的很詳細:知無不言――ROLLEI 35之深度問答
說實話,膠片入門玩FM2最方便,真要玩旁軸建議也從日系七劍開始。
本人在德國,rollei 35是常用相機之一。因為小巧,是我唯一一台幾乎一直隨身攜帶的相機。
先不說相機好不好,但是要說德國人說它是廢鐵的話我是完全不能同意。有次在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看展帶著它,沒過一會就有人來搭訕,贊一下我的相機,特別是兩個搞攝影的老頭,也不知道是吹牛還是真的,說他們想當年家裡每個型號都有。還對我一頓誇,年紀輕輕,還這麼堅持傳統用膠片,用的這麼經典的機器,小夥子繼續努力很有前途啊,blablabla。。。弄的我都怪不好意了,我也就是隨便玩玩而已。
再回頭說相機。對初學者來說rollei35其實真的挺好的。
原因如下:
1.全手動,加估焦
這還真不一定就是缺點,而且對於初學者來說反而還是個優點。所有的設計都是能夠讓人慢下來拍照的。大多數膠捲初學者和一直拍數碼拍習慣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拍照不仔細想,隨便啪啪啪一通再說。拍照還是要多用眼睛看,用心感受,只有是真正打動到自己的鏡頭才按下快門。我想樓主入門膠捲也主要是想自己拍點小片子陶冶陶冶情操這樣子,不回去搞什麼體育攝影,新聞採訪什麼的,所以速度真的沒有那麼重要。而且滿滿熟練了速度自然就起來了。
這張照片就是我和朋友走在柏林的街上,看見這對有趣的父女擦肩而過,拉開鏡頭,然後轉身,調好光圈快門,然後尾隨兩步上去估焦,按下快門,然後再回頭快走兩步追上我朋友。整個過程還是挺快的,不然這對父女也早就走遠了。關鍵動靜小,要是換成大單反啪啪一下。要是被德國人發現了,不至於會被報警吧至少也少不了一頓扯皮。
另外,如果對攝影完全沒有了解的話也是可以先選擇傻瓜機拍。但是我個人建議還是先了解點基礎知識,起碼了解下光圈快門對焦都是怎麼一回事,再買個全手動的,比如rollei35。因為如果自己一點都不了解原理,等把傻瓜機用廢了那也還是不懂光圈快門對焦是什麼,初學者還是初學者,但是要是能自己研究研究,弄明白原理,把rollei35玩透了,那就可以算是入門了。
2.價格實在,入門成本相對較低
國內具體什麼版本什麼價格我實在不太清楚,但是我想成色不錯的德產1000-1500rmb左右應該足夠了吧。
我自己因為有一點原版情節,幾年前150歐元在一個大相機店買的rollei 35 Tessar 德產,成色蹭亮蹭亮,都可以說是幾乎全新了,另外還帶1年保修。如果ebay上買的話成色還OK的話100-150歐元左右也是沒問題的。
3.精緻而又皮實
設計非常美觀精密,麻雀雖小,五臟具全。機身上有各種小機關。比如想要拍攝時只有拉出鏡頭轉一下,聽見咔嚓一聲才能按下快門。完全避免了那種像別的相機有時候放在包里不知道怎麼就觸動快門浪費膠捲的情況。拍完了要按下機頂上的小鈕的同時把鏡頭旋轉,然後按回去。還有那兩個正面的轉盤,兼顧了設置感光度,快門和光圈。隱藏在底部的計數器,不同尋常的裝片和卷片方法,頂部一目了然的測光等等。真的讓人對它愛不釋手,有時候不拍照,只是坐在書桌前拿著這相機把玩把玩也很有感覺。純機械,好好用基本壞不了。日系膠片單反我也有,但是我個人感覺做工和手感德產的還是好很多。
另外這機子真的很小,冬天的話就直接放在大衣口袋裡隨身帶著,也完全看不出來。
總之,我個人很喜歡,我也很推薦rollei35。
最後再上張相機的圖。我很喜歡這個機子。雖然我是膠片新手,但是我覺得這樣一個小巧的機子出門真的。。很方便。
就算失焦也沒有關係。白天光照充足,光圈打到22,打到無窮遠,超焦距掃街杠杠的。抬手就拍。
你看,攝影這種事情,本來不就是迅速地記錄下生活中的美好嗎?
絕對不適合入門者使用,除非你做好一卷膠捲拍完只有三四張能用的準備。當然它有它的誘人之處,全金屬機身,小巧精緻讓人愛不釋手,但用來拍照的話還是算了吧。
小巧的ps機很多,contax t2 t3,或者像巧思這種稍微大一點的高級性能機都非常適合一直擁有。
玩膠片先想好玩的是什麼,如果只是想通過相機感受一下舊情懷那35是可以買的,但如果是為了拍出滿意的照片來,還是買些更實用的吧。畢竟膠捲也是要花錢買的,爭取一卷能有30張能用,那就達到入門目標了。
按測光方式,rollei35是CdS光表,雖然電池不好找但是肯定能買到。比起早期的硒光電池還要准一些。不過全局測光畢竟局限很大,我還是建議配手持測光表備用。
按對焦方式,眾所周知35是估焦。除了估計距離以外,對景深的估計也需要有一定經驗。雖然可以外加rangefinder不過便攜方便的優勢就大打折扣。既然題主說入門那著實不推薦啊。。。電子時代的自動對焦不提,機械時代主要有萊卡為代表旁軸的黃斑對焦,單反的肉眼直接對焦還有雙反和大畫幅的毛玻璃或者裂像屏。當然單反和現代數碼單反的手動對焦完全相同所以學習上不會有什麼難度。不過要是覺得沒意思也可以玩兒萊卡嘛,小巧亮騷。我是用祿來雙反的,腰平毛玻璃對焦也非常有趣!
其他的操作上,35也算是一代奇葩,跟別人都不太一樣。不過絕對不是不方便,而是需要熟悉過程。我猜測題主對於小巧便攜比較有要求,這樣的話綜合考慮還得是旁軸,萊卡也好康泰時也好都是極品,看喜歡菜頭還是萊卡頭了。
此外,其實題主可以考慮下高級PS膠片機?就是所謂傻瓜相機。我用一台康泰時T3,也是蔡司sonnar鏡頭,跟35差不多尺寸!同時具備自動對焦和自動曝光還有光圈優先閃光燈等等。如果題主不是專註於手動機的話,絕對是隨身膠片機的絕佳選擇。此外萊卡CM也是類似機型,題主選擇喜歡的就好。
——————————————————更新——————————————————————
根據題主的預算,再加上德產(我自己再限定西德),把範圍縮小到小巧的相機的話,我覺得可以推薦以下兩個系列:
Zeiss Ikon 60年代的range finder:
Zeiss Ikon Contessamatic E
- Produced between 1960-1963
- "Contessa" name on front of the lens and no name on top and no "Contessamatic E" name on the camera
- Coupled rangefinder (E means Entfernungsmesser = Rangefinder)
- Lens: Tessar 50mm f2.8
- Shutter Prontor SLK Spezial
- M X sync.
- Coupled Selenium cell exposure meter
- Exposure setting: pre-select a speed, match the pointer on the triangular mark in the viewfinder, by turning the aperture and speeds setting ring on the lens; there is a exposure meter indicator on the top plate also.
來源:Zeiss Ikon Contessamatic
Zeiss Ikon Contessamat SBE
- SBE is the most sophisticated one of Contessamat series
- Produced between 1963-1967
- Rangefinder
- Lens:Tessar 50mm f/2.8
- Shutter: Prontor-Matic 500SL
- For flash photography SBE has a a system to couple distance and aperture rings; when focusing the rangefinder the aperture sets simultaneously.
引用來源: Zeiss Ikon Contessamat
以上兩款是Zeiss Ikon 較後期的中高端不可換鏡頭的旁軸機(頂級是康泰時),品相很好的一般也在150美元以下。
鏡頭都是 50mm f/2.8 的 Tessar 結構,當然是蔡司的。50MM標頭是我個人很喜歡的,給人安靜,內斂的感受。(典型的日系小清新就推崇標頭的焦距,不誇張不戲劇性。)2.8的光圈也可以滿足大部分的虛化要求。帶有熱靴(冷靴?)和閃光同步,用閃也沒有問題。
最重要的是range finder對焦,耦合的硒光電池測光表!(這種測光機構不需要電池,但是購買注意確認其沒有失效!)這樣一來對焦和測光的麻煩就少太多了!
貼一張flickr別人的照片:
flickr.com 的頁面此外也可以選擇Voigtl?nder Vitomatic系列:
Vitomatic IIa
- Type: rangefinder camera
- Manufacturer: Voigtl?nder
- Year of launch: 1960
- Film: 35mm with speeds 12 to 800 ASA
- Lens: Voigtl?nder Color-Skopar 1:2.8/50mm or 1:3.5/50mm or f2/50mm Ultron.
- Shutter: Prontor SLK, with speeds 1 sec. to 1/500 sec. plus B
- Meter: selenium photo cell and match-needle instrument, the pointer with the ring is coupled to speed and aperture controls, appropriate values are found when the meter"s needle matches the ring
- Film advance: rapid lever, hidden in the camera back, rewind knob has to be released with a narrow little shifter in the side of the body below the knob
Vitomatic IIa
Vitomatic II CS
1966 - 24x36 Film
Prontor 500 SLK shutter 1/500. Color-Skopar 2.8/50mm.
Coupled CdS meter. Shutter speed and aperture value visible in finder.
Coupled rangefinder.
Voigtlander Vitomatic IICS
以上都是福倫達的旁軸系列,和蔡司伊康一個年代各方面也類似。後來蔡司直接把福倫達兼并了。鏡頭除了少量 f2/50mm Ultron以外都是Color-Skopar 2.8/50mm。 這隻鏡頭據我所知也是Tessar結構(歡迎指正),效果不遜色於蔡司。福倫達的做工和機械都是無可挑剔的。價格與蔡司伊康類似。
flickr上圖片請訪問flickr.com 的頁面 因為這張的版許可權制。當然可以在flickr自己搜索更多。
小結一下,就是推薦西德在60年代的主流品牌旁軸機。彼時Range Finder技術早已成熟,測光技術也已經普及。並且相對而言離現在時間不算太遠,品相可以找到不錯的。(比起戰前眾神機……)到了70年代,德產相機開始衰落日系開始崛起,可玩兒的就少多了。
因為我自己並不用這兩個系列的機器,資料都來自網路,所以錯漏肯定不少。但是因為自己也是德系粉(蔡司大法好…),所以允許我聲稱這幾台機器的鏡頭成像真的都是很不錯的,請放心選購。完全不合適,除非你會人肉測光和估焦。說合適的都是裝逼犯或許逗你玩的,別鬧了好嘛。買台f100或者eos3入門吧,真心的
祿來35主要還是用來裝逼的。。。
不否認它的確是台好相機,但是完全要靠估焦,如果經常全開光圈,別說新手了,就是經常用也偶爾會對不上。其次這台相機年代比較久了,雖然機械性能一般都沒問題,但測光準的比較難找了。
如果是入門還是推薦買自動測光自動對焦的(或者有裂像的手動對焦),不然拍出來一半都是廢片。。。
我剛買了兩個。。。一個35.一個35T.難得測光敏捷,拍了一卷,大光圈的估焦片10有8跑。。小光圈還可以,成像風格感覺普普通通。
總結一下就是拿著沉甸甸的,很小巧,用起來流程繁瑣,成像一般。不如我的巧思便宜又好用。
不合適
十分不合適,鏡頭滑出鎖緊機構愛壞,估光很多剛玩的根本玩不來,估焦更別提了
曾經用過這台機器。
我來簡單說一下感受吧,rollei 35的測光畢竟年代放在那邊,就算可以用也不是特別准,買到好點的,能拍個負片,想拍正片就別折騰了。
很多人不敢入35是因為它要估焦,對於一個菜鳥而言,估焦總的來說比肉眼測光來得容易。若不是對景深十分在意,那總的來說出片不會糊得離譜。
35這個機器很小巧,但也不是很輕。。。用於街拍其實真的蠻合適的,其實一般抓拍,也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你對焦。當然這是對於手動對焦而言。。。
說35是廢鐵倒是不至於,對於現在而言更像是玩具吧,把玩性確實相當不錯,設計的很精巧。
喜歡就買吧,相機這種東西要試過才知道是不是自己喜歡用的。
如果你入門,絕對用不好,沒有測光和合焦指示,只能估算亮度和距離,聽我的不要裝逼,買個x700或者fm2一點點學吧。
如果玩過單反的話,問題不大;如果你肯學,問題也不大,頂多浪費幾卷膠捲。
我之前玩過一台入門單反,而且常年使用A檔,所以可知我是個渣渣。
我是今年夏天才開始玩膠片的,玩了一台傻瓜機後忍不住又入了台rollei 35t。
注意先搞懂何為iso、光圈、快門速度,我之前就是靠玩A檔摸索出的規律。
注意,購買時一定要買測光功能完好的,電池可以買某寶上的轉換套,還算精準。
至於估焦,早期可以通過超焦距來解決,先以理解iso、光圈、快門速度為主。等到技術穩定了可開始估焦,用皮尺量,自己去感受,小光圈的問題不大,主要是大光圈的估焦。實在嫌麻煩,可以買個測距表。
我現在只是剛開始玩膠片,每次拿到片都有三分之二的廢片,要不就是估焦不準,要不就是曝光出問題,要不就是構圖怪異,因為旁軸略有視差。
不過這部機子很小,帶著真心方便!
另,我相當喜歡這機子的機械結構,十分流暢精緻,握在手裡也很有分量。
技術渣,附幾張rollei 35t拍的片。
就功能而言,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確實是一堆廢鐵
不適合。需要估焦
雖然我是35S,但可以說下這台機子真是愛不釋手。機子確實不好上手,一開始基本都是廢片,但用熟了之後還是挺爽的(第一卷只有幾張正常。現在拍到第五卷已經可以有20張以上正常的了)。特別是掃街或者日常生活啊,不用帶笨重的大塊頭了,真的是隨時隨地帶身上想拍就拍。而去拍得多也熟練的快。我本身也是用數碼用了4、5年而已,所以個人認為機子門檻並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高。
最普通的柯達200彩負
愛克發200
普通的富士200
所以個人意見,有米就入吧。不管是膠片新手還是完全新手,這台機子對個人基本功也是很大的鍛煉。
ps:我覺得難度最大的還是淺景深拍攝,還是得多練測距。對於入門機來言,我覺得操作上不屬主流,估焦測光什麼的。對於膠片機來言,我覺得價格上也略貴,普通膠片單反也就1k出頭,參數操作上也有更多的選擇,對光圈快門什麼的了解也會更多。拿著它拍片有時候是帶著一些樂趣,雖小也不算輕。
ps.在德國跳蚤市場淘的35s,價格還是很便宜的(づ ̄3 ̄)づ,隨身還會帶著μ2,然後單反已在家裡吃塵...
推薦閱讀:
※掃描老照片有什麼經驗?
※求普及8mm攝影機知識?
※大神給看看這是什麼相機?有何用途?
※Leica M6 和 M7 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