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青藤做學渣是怎樣一番體驗?
一般人眼中的常青藤精英是不是會受到更大面積的碾壓呢?很好奇於是來問問知乎上常青藤學生的看法……回答時麻煩註明本科/碩士/博士etc.
題主追加:受到邀請的常青藤大神還請不要生氣!這裡不是針對個人的,而是覺得對於這個問題在校生或者畢業生會更有發言權一些……不要誤會&> &<
去年剛轉學到耶魯,看到有人邀請我回答這個題,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 ̄)ゞ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在法大讀的本科,然後考了一個不上不下的LSAT分數去georgetown讀JD,第一年成績還不錯,然後申請了轉學就被大耶魯法學院收走啦喵~
去年十一月份在學校有一個跟加州高院法官coffee chat的活動,全校lottery隨機抽人參加,我有幸被抽中了,在場大概有那麼20多個人。活動開始後法官開始讓屋子裡的學生挨個介紹自己,什麼是哪裡人在哪裡讀的本科呀將來想做什麼呀。我是最後一個,等輪到我的時候我已經傻眼了,因為一屋子的人,本科全都是常春藤的,harvard/yale/penn/brown/princeton感覺都可以開個ivy校友趴了。輪到我的時候,我只好說,嗯那個I did my undergrad in Beijing, China...... &>3&<
所以忽然一下子教育階級跨度這麼大,一開始還是有種被嚇到的感覺,比如說跟Harvard本科出來GPA 4.0的人一起做presentation,總是還不用說什麼就在氣場上被碾壓了……但是也許是人文專業的特點吧,在學習和技能上被偶爾碾壓並不會帶來[我是個不折不扣的笨蛋]這種挫敗感,而更多的是感嘆成長的環境不同,為什麼自己大學的時候總想著玩沒能多讀點書嘛。
而其實更讓我感嘆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思想境界上的碾壓。就像Youlin說的,Yale Law這種地方因為評價體系的高度多元化,同學之間根本沒有什麼橫向競爭的意識,相反,每個人都早早想好了自己想要什麼,並在自己選好的路上堅定的走下去,讓我特別佩服。
其實可能「堅持自我」這種口號看起來真的很簡單,可是想想自己過往的經歷,有多少人選擇走某一條路,是因為真的相信這條路適合自己,還是因為環境的壓力而做出選擇呢?就像我當初決定來美國讀法學院,其實也是覺得這是出國讀法律最好的一條路,然後因為畢業去律所可以掙錢,所以第一年一定要好好學習啦,並沒有想太多。
可是真正厲害的人,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認清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從而突破環境的限制甚至創造有利於自己的環境來實現目標。他們早早就走過了迷茫期和探索期,在最適合自己的世界裡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努力著。 而每個人[喜歡的事情],對於Yale Law這種地方並沒有本質的區別,比如說我覺得在學校大家不會覺得一個立志要當總統/大法官和一個立志開創美國首家服務伊拉克難民的NGO的人有什麼太大的區別,相反,大家都覺得他們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人。
這就是說為什麼客觀上,Yale並不存在誰被碾壓的情況,因為學校本身鼓勵的就是一種多元的價值觀。我一直覺得有些法學院像是批量生產的流水線,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進來了以後都變成了一摸一樣的律師,做著相似的事情。而對於Yale,大家來到這個學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在已經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之後,來到一個可以實現自己夢想的平台。所以學校的作用更多是鼓勵你去探索,去尋找自我,去大膽追求自己最喜歡的事情,而不要迫於環境的壓力選擇自己不喜歡的路。
但是主觀上,我覺得在這種地方活的最痛苦的就是看不清自己想要什麼,沒辦法認識自我的人......比如說我? ヽ(`Д′)? ┻━┻ 習慣了國內教育環境和美國法學院第一年那種單一的評價體系,忽然來到Yale這種氛圍超級自由的地方讓我迷茫的好一陣子,尤其是看著周圍的人堅定不移為夢想現身的表情,想到自己曾經的理想就是結婚生孩子種花養貓,瞬間覺得在思想境界上被碾壓了喵,覺得自己就是個廢柴m(._.)m
但是呀但是,有一些想法也想說給那些覺得自己在ivy被碾壓的人聽——如果總是在跟別人比較的時候覺得自己被碾壓了,那不正是辜負了學校本身鼓勵和提倡的精神嘛?(我assume其他ivy也跟Yale一樣……)我覺得,人在自我提升的同時前進到了更好的環境,一開始覺得舉步維艱是正常的——這說明你變得更厲害了呀!所以說除非你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大天才,在智力上總會遇到瓶頸的。也許你覺得周圍的人都好厲害好厲害我沒辦法像以前一樣做做厲害的那個了,但是低頭看看,這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不厲害的人嘛!Y(^_^)Y
雖然我現在還是那個「沒志向沒規劃」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我被邀請了么媽蛋……)但是Yale這種地方也是在鼓勵你探索自我嘛。只要我不把時間浪費在糾結「我為什麼沒志向沒規劃活該被碾壓」這種問題上,認真讀書多交流多思考,就不算浪費時間,也遲早會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嘛。
(而且我就是才20歲啊做一個對自己人生價值迷茫的少女不正常么!幹嘛要邀請我啊焚蛋!!掀桌!!? ヽ(`Д′)? ┻━┻
還記得我剛轉學來Yale的時候一個professor跟我說,你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到了這個最優秀的平台,所以從現在起不要再去想和別人比較了,放下得失心,去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最追求自己最擅長和最喜歡的事情吧(OvO) Yale給了你足夠的資源去追求夢想,千萬不要浪費了喲~
嗯所以不生氣了桌子放好┬─┬ ノ( ゜-゜ノ)
加油啦喵喵噠(≧?≦)
——
個人公眾號↓ 超級話癆 謹慎關注
http://weixin.qq.com/r/FjiYgATEl1norUDj920E (二維碼自動識別)
牛津本 耶魯JD。
就這倆學校而言,什麼「碾壓」我還真是很少感覺到的。我認為特別在菁英學校,學生愈加認識到人各有志。大家都很聰明,你愛花時間在學習上,就成績好點。每個人的人生規劃不一樣,何談碾壓呢?
牛津可以說提供了最好的「學霸碾壓學渣」的institutional set up。每次大學大考後,所有成績在First Class Honours的「學霸」們都會從普通人穿的袍子Commoners" gown(請自行腦補孔乙己中的短布衫)升級為霸氣的袍子Scholars" gown(長衫)。上次考試考得好,你下面一兩年每週幾次的正式晚餐,下次的考試都可以穿著長衫,在一群短布衫面前大搖大擺的飄過。
但是穿長衫的我真的覺得「碾壓」了短布衫們麼?根本不是如此。我花了比短布衫們更多的時間看書寫東西,因為這是我計畫的一部分。但是牛津的畢業生,除非是為了深入的研究學習,在找工作生活方面短布衫長衫真的有什麼區別麼?其實並不大。所以學院同專業的一位短布衫很直截了當:我來這兒就不是為了長衫的;我就是想畢業找份金融相關的工作,還有把我的標槍繼續練好。所以他花更多的時間在那上面,我花更多時間在學術上面;他標槍碾壓我十條街,我袍子比他長一點。各自願意花時間在不同的東西上面罷了。
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有志向有規劃的人都是不會被碾壓的。真正被碾壓的只有沒志向,或者有志向沒規劃的人。本科是一個很普通學校,後來混了幾年才申請上常青藤自費讀碩士,還是轉專業。讓我來告訴你們什麼是真正學渣。
自然而然各種被碾壓,別人玩的時候我苦學,人際關係也無暇照顧,作業成天做不完,經常晚上兩點以後才能睡,有時候作業就做到凌晨四五點,也影響到第二天上課,每周末都是趕作業狀態。沒辦法啊,別人兩小時做完的,我要做一天。一有時間就睡覺,太累了,長期大腦短路狀態,反應遲鈍,自信心也下降了,實在是心力疲憊的感覺。(其實。。能睡著是福,因為真的壓力大的時候是睡不著的:-))才趕了幾個星期,突然又要期中考了,考完剛放鬆一陣子, 又是期末考了。
可是,不出意外的,GPA仍然還是很低。明明覺得自己複習很充分了,結果成績發下來還是below average。那些玩得開心,顏值經歷精力荷包人際智商外語行動力各種完爆我的人,實在自愧不如,感嘆人外有人,這世界就是有360°無死角比你優秀的人,最生氣的是你就連身體素質都拼不過,(拼投胎什麼就先不提了好吧。。。。)所以,自信心不免也受點打擊,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有幾次事情太多做不完了,晚上著急得睡不著覺,實習還沒著落,蹲在牆角里哭完了才覺得放鬆了點,起床繼續趕項目到天亮,繼續該幹嘛幹嘛。以前是咖啡,現在是紅牛啊,功能飲料啊,也都學會喝了。據說有個常青藤聰明葯,挺後悔沒試試看。
其實讀書只是一小部分啦,最重要的是拼就業實習,拼累積業界的人脈,這才是最累的地方。當你有那麼多事情沒完成,卻還得投簡歷,面試,參加宣講會,改簡歷,network。不知道自己會去哪兒的時候,都來不及思考人生,各種due鋪天蓋地而來,才是真正的壓力閃大。和老外network的時候,只好自己站在角落裡,低頭默默吃東西避免尷尬,真想和他們一樣侃侃而談可卻沒offer沒資源實在缺乏底氣。春假到了,打開facebook大家都在全球各地,去的國家一個比一個奇異。明明是個很健談的人,面對各種分不清是假話還是真話的侃侃而談,高大上,頓覺自己還在求生存的水平上掙扎呢,真的很沉默。所以有時候名校學生身上沒有那種傲嬌,讓人失望,其實沒有什麼不可以理解的,是真的全方面被碾壓啊,越是到了那個平台,才越是知道自己無能渺小。反而做井底之蛙的時候自我感覺比較良好一些:-)
轉機是總算找到了美國的實習,還是個挺不錯的地方,這點還是很感謝學校的。還回國了一次,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差勁,回國對比頓時發現自己跟上藤校之前比,眼界,談吐,辦事思路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思路也比較開闊。此外國內其實沒那麼多常青藤的人,顯得自己相對優秀,不像自從去了美國,身邊連個豬都是常青藤的:-(,自然就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之處,得回國刷刷自信。
第一年慘痛經歷後,在美國的第二年慢慢就恢復元氣了,語言好起來,對本地環境掌控感更強,學習環境也逐漸融入了,簡稱自信恢復,語言增強,又開始活蹦亂跳了。
因為是轉專業,我發現小夥伴們以前會的東西,我慢慢也會了,可是我以前經歷的東西,他們卻不可能掌握。再說畢竟能上名校,其實沒有人是一無是處的。例如,我雖然是學渣,但我堅韌不拔,踏踏實實,能從中國一般的學校,一般的背景把轉專業實習工作語言和財政問題一路抗過來,在這個過程中,收穫還是比付出更大的。
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本科。
學神肯定是有的。比如我們辯論隊前前前任社長,會11國語言,現在在斯坦福讀JD(法學博士)+政治學PhD;比如我們辯論隊前前社長,GPA 4.23 (因為我們A+是4.3),LSAT(法學院入學考試)179/180,現在先工作兩年;再比如我們辯論隊前社長,GPA4.2,數學+government+經濟三修,government的畢業論文拿了最高榮譽。同時他們各自在辯論上都有突出的表現,比如代表康村參加世界辯論賽,之類之類的。
大神特別多,但沒有被碾壓的感覺。我想原因有二:
首先,康村不排名(當然如果你要知道的話可以去每個系辦公室查詢,一般好的話就會在自己的簡歷上特別備註一下),所以本身就沒有那麼多在你面前明晃晃的可以看到的壓力。大家似乎也不會太去關心別人做了哪些事情,所以受到這種(相對)淡定的氛圍的影響,我也就不會怎麼去關心別人的事情,自然壓力也就小了很多。
其次,就以後的工作或者考研而言,成績也只需要進入一個「檔次」就可以了。所以很多牛逼到了那個檔次的GPA,除非真的很熱愛學術,就不太會去刷分或者刻意追求A/A+了。其實,真熱愛學術的也不太會去刷分,好多都是在做研究或者自己看課外的,他們神般gpa只是一個副產品。當然,他們再高的GPA和我也沒關係,因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而且0.1 0.2在高gpa段也不是多麼質的差距。
總而言之,即使大神再多,只要我不湊上去求碾壓,他們也碾壓不到我。這叫,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題主你看,這樣的問題你不來邀請我真的說不過去嘛。和樓上的學神以及淡定神們比起來,我才算是真正地經歷過一段「在常青藤做學渣」的時期呢。
首先擺履歷,這樣你們不會說我明明在碾壓別人還要謙虛。我大一剛進H校打算學的是生物化學,當年的專業計劃是pre med(唉,往事不堪回首), 但是剛來在入門的life science課上就被虐成犬,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B(想我在高中時從來都是不知有B,無論CD的,哪裡經受過這樣的屈辱),霎時就打消了med school的念頭 (你們盡情地嘲諷我吧)。最終大一第一學期的GPA也低到令人髮指(我還是不公布了,人艱不拆求求大家別問),我直到去年底申請law school的時候還在為當年的低GPA扼腕嘆息。唉。
不過,經過這一役,才發現原來我其實不是真的喜歡醫學,要是真的喜歡的話,不至於因為一個B+放棄的。更重要的是,我發現,以我的智力和精神耐力值,根本沒法在H校學我不喜歡的東西,因為學什麼都要投入全身心才能達到班級頂尖的位置,而如果我不喜歡這門學科,那就沒法在其中投入所有的心力(所以說還是懶人)。
所以我轉了社會學,因為sophomore tutorial的課程書目看起來很好玩。 (預警,文風將轉為勵志故事。)
然後從此開始生活質量和GPA都是直上青雲,開啟了我在H校人生中straight A的新篇章。
後來又發現考古學很好玩,而且系裡教授比學生多,所以又果斷轉考古,學甲骨文,學瑪雅文字,學鑒定動物骨骼,學挖地(咦?),還是straight A。感覺很快就可以成為高富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了呢!
在這裡分享我的學渣經歷,是要用血與淚的教訓告訴大家,還是要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啊。英國前二本科學渣。。。是真學渣,穿短布衫的那種,終日惶惶害怕被踢出去的那種。而且沒志向也沒規劃,只有對專業的一腔(此處存疑)的興趣。
嗯,智商被碾壓的感覺和種種落差讓我大學的前兩年都在自我審視和反省中度過。之前的人生太順遂,讓我沒有停下來思考過我所追求的究竟是我真正想要的,還是只是一個泡沫般的名頭;之前我努力學習的原因,是因為我真的是個勤勉的人,還是因為我能從中輕易獲取成就感。上課被智商碾壓的時候特別傷自尊,現在也還是傷自尊,但是以前被碾過之後能生氣傷心沮喪一天,現在被碾之後能立刻繼續做事。
我的老師為了鼓勵我,曾對我說,you have to accept the fact that you are just an average genius. 我也偶爾想想這句話,雖然我很清楚他說genius也不過是抬舉我。
所以我的體驗大概就是,在被碾壓中慢慢找到一個新的動力,讓自己的自尊心不再那麼脆弱,並且學會不要逃避吧。
是的,我就是那種一路曾經過得很順的傻比……,在名校做學渣的體驗讓我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和傻。我現在的發言可能還是有點天真,但我最少最少做好了再次面對自己犯傻的準備。
- 我輔導申請到常青藤的學生很多,下面就是其中幾位,我讓他們把在常青藤學習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來,供你參考。
- Ben:我在MIT的時候是個中等生。現在是一名教授。每個學期開始,我都會給學生髮一篇CalNewport的文章:「每周學習1小時如何讓你拿到GPA 4.0」這篇文章基本涵蓋的學習的方方面面。The Art of Stealth Studying: How To Earn a 4.0 With Only 1.0 Hours of Work
- 學習的關鍵是:堅持!!不要幻想著臨時抱佛腳。這種方法在大一大二也許還行,因為這個時候課程不會太難。但是,如果基礎課沒有打牢,後面高階的課會學的很痛苦。
- Hooman:MIT一般不會給學生排名。所以如果你聽到有人說自己是MIT honor degree畢業,這人是在吹牛。但MIT有時候會在授予獎學金的時候給學生排名次。有一次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發現我原來是全年級前幾名。我在MIT讀的是雙碩士。一個專業的GPA是5.0/5.0,另一個專業是4.9/5.0,因為最後一個學期忙著找工作面試,所以沒有拿到滿分。我的學習經驗是:1)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記筆記的方法。重點是有助於記憶和理解。很多學生的筆記非常有助於總結,但並不適合學習。2)學會如何有效地閱讀。不要只是被動地去讀老師給你的東西。要學會帶著問題去讀。給自己一個假設,然後通過閱讀去證明假設的對錯。3)幫助你的同學。我知道在很多競爭激烈的學校很多學生不太願意幫助其他同學。但是我的經驗是:在大家都很自覺學習的情況下,不管你幫不幫別人,人家都照樣努力地學習。幫助同學對自己的益處是,通過給別人講解,你自己也會更好地理解題目,並知道自己的弱項在哪裡。
- Qiao:我畢業於MIT數學系,畢業的時候GPA是4.8/5.0。我的學習方法不一定就是好的,但是希望對其他人有用。我的學習方法是:提前預習。另外還有幾個建議:1)培養自己的好奇心。2)只選那些你真的感興趣的課。3)試著提前一學期看一些下學期想學的課。
- Arturo:我在MIT完成了PhD的學習。我的幾個學習建議:1)自製。我沒有Facebook,沒有Instagram,沒有Twitter。我把能讓我分心的幾率將為0。2)培養興趣與動力。要做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事,否則你很難有動力下苦工夫。3)和聰明的人交往。你周圍的朋友會很大程度上激勵你前進,或者拉你下水。
- David:我在MIT學的還不錯。我覺得是否學的好最關鍵的因素是: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很多學生上課的時候都聽懂了,但是下課之後一開始做高階一點的題就不會了。對於大部分數學和計算機的題目,有兩部分需要理解。第一是原理。也就是搭建一個建築的骨架。第二部分是題目的推理,也就是基於邏輯或者代數一步一步推導的過程。我另外一個學習方法是有效地管理時間。在MIT你會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的。那麼你就一定要學會如果提高效率,如何不讓自己分心。
- Ris:我在MIT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1)上課仔細聽講。不要總是埋頭記筆記,一定要聽!並且理解教授講的內容。2)上課的時候問問題。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你問的問題很多時候其他學生也不知道為什麼。3)教授的辦公室時間一定要去。4)不要熬夜,按時睡覺。5)練習,練習,練習!6)加入一個好的學習小組。7)考試前保持冷靜。
- Danqing:眾所周知, 美國很多頂級醫學院每年只招收不到10個外國人,我作為一名外國人現在就讀於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本科畢業於弗吉尼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我認為我的成績無可挑剔,以完美的degree with distinction為本科學習畫上句號。我在本科的最大收穫:1)發現最適合自己的獲得知識的方法。2)必須要有清楚並有邏輯地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大一的時候就跟隨導師做實驗,掌握了材料拋光和蝕刻, 電子顯微掃描, 單晶x射線衍射這些在理論課堂上不會學到的技術。大一結束的那年夏天,我發表了第一篇學術論文。同時,我也認真地考慮了未來的職業走向。經過全面思考,我決定加入生物醫學實驗室,並選擇了一名生物醫學的教授做她的導師。
- 我並不是一名只躲在實驗室的lab rat。出色完成繁重的學業課程之餘,我還積极參加Uva大學醫院的志願者,在醫院的急診室幫忙。並且給當地小學和中學學生做輔導員。第二年夏天我參與了Uva的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ternship項目。 這個項目每年篩選10名學生到美國政府部門實習。在華盛頓的日子裡和全美頂尖醫學院的教授以及政府的健康顧問討論問題,表達觀點。這次實習真正讓我開闊了眼界,獲得了實打實的工作經驗,並為論文創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
- 第三年,我開始和做研究生院的實驗項目。經常在實驗室工作忘了時間。研究很難而且很累,但是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Uva的生物醫學項目是全美頂尖的,在這裡有無數的機會鍛煉自己。我只覺得時間不夠用。這一年,開始做申請研究生院的準備。在導師Edward Botchwey教授的幫助下,鎖定了幾所目標學校,開始和學校聯繫,詢問研究方向和他們在做的項目。在申請材料的準備上花了100%的精力,因為我知道這些學校的申請異常殘酷-這些學校只錄取準備充分的人。一月份的時候陸續收到了面試的邀請,接下來的兩個月我像超人一樣在各個學校穿梭參加面試。最終選擇了斯坦福大學-我的dream school。原因之一是斯坦福的名氣,更重要的是因為它自由寬鬆的學術氛圍。
- 最後,貼上給正在申請的同學們的祝福:「我衷心祝願所有的申請者-不管你申請研究型大學還是文理學院-一切順利。進入新的學校後,利用學校的一切資源,努力學習,但並不只為取得好成績,更重要的是獲得堅實的學術基礎和綜合實力。」
希望對你有幫助。有其它問題可以私信我,或者關注我們的網站主頁 - BosonEd,微信號:bosonme,或者微信平台,謝謝!
謝 @Weiyao Wang 邀,我覺得我們需要找時間喝點茶了
個人感覺身邊沒有學渣的概念,因為大家不care。
在我混日子的學校裡面,一般人一學期上四門課,多一點的五門,比如我,結果就是疲於奔命要死要活。那天聽說有人上了七門課,放在很多地方應該是「學神」的存在了吧?同學們表示這人腦子有病啊。
教育不只是上課和考試,這點在美國學生中是深入人心了。因此被「碾壓」的人,實習著,創業著,排練著,訓練著,面試著,義工著,把該寫的作業寫了,弄個差不多的GPA,對被「學神」碾壓毫不知情。如果題主知道美國大學的課外活動有多職業化,可能就會理解的好一些了。
永遠會記得,2015年的春節,紐約暴雪。孤身一人,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寫作業。抬頭窗外飄灑鵝毛大雪,低頭伏案奮筆疾書。單純求知的孤獨日夜,恐怕這輩子都沒機會了吧。
太可恥了必須匿。卑人英國前二某大學工科本+碩。高中念到一半轉念國內的Alevel。出國讀大學的那一刻是第一次去歐洲。當年被該校錄取時簡直是全校/全市聞名,特別是鑒於我原先是只物理化學渣,高中理科經常再怎麼努力還是考不及格,自從進了Alevel之後突然就翻身怎麼考都是A了,我高中同學老師班主任花了很長時間才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這段經歷進了大學我和別人講的時候從來沒人相信過,全都是說你都能進XX大學怎麼可能會不及格。
所以Alevel和大學前兩年簡直是人生巔峰。默默覺得也許可能自己也沒想像中的那麼渣!結果等待我的是更沉重的打擊……
首先,大學四年的成績是年年大幅下滑,但四年努力程度基本差不多甚至每年的崩潰感都比前一年更嚴重。我大學裡除了讀書,後期再加個找工作,真的其他什麼事都沒做嗯。每年從聖誕開始複習開始刷題,不敢花時間在任何社團/團隊活動上,不做飯不玩遊戲不追電視劇。從沒被人喜歡過。從沒被表白過。(估計真是因為長得丑。(四年了也沒學會化妝。而我周圍的同學們(中國同學)紛紛一畢業就結婚了刷刷facebook全是婚紗照。可見在連找男/女朋友這事兒上都能分出高低來,人生贏家都是在畢業前就能找到一個和自己在同一個城市工作的男孩子/姑娘從此開始幸福人生。
在找工作的事情上也特別努力過(可能放別人那兒覺得沒什麼但作為一隻渣我真覺得我儘力了)。一份簡歷改過十幾二十回,open question每一題也幾乎改過五六回。回報是曾在特別牛叉的工程公司暑期實習過。但是……因為那時根本沒有任何群面的經驗技巧,在實習結束的assessment centre被拒了。
然後又因為覺得工程是自己的真愛,看不上金融投行諮詢之類的出路,現在才意識到太天真了,只有賺足夠錢的人才有資格談情懷談理想。特別是當英國大部分工程公司不給work visa sponsorship的時候我還執迷不悟我真覺得我是蠢透了。現在在英國連中餐館都沒有的窮鄉僻做一隻工程狗,薪水寒酸到我目前還沒見過比我工資更低的應屆生。辦公室里只有十幾來號人大部分是快退休的老頭,生產線上還有幾十號看著就很奇奇怪怪的工人。沒有食堂自帶午飯,沒有健身卡沒有年度體檢,逢年過節也別想有發卡發東西。
說件印象特別深刻的事,大一暑假的時候。那時候我在家鄉的一個小破廠「實習」。具體就是學校要求工科生必須在大二前做滿8周實習,找不到實習的人還會被系裡定期約去喝茶催找實習的進度。現在想想學校真是特別好這麼早就開始讓我們有找工作的意識,但是我顯然是在英國沒找到最後爹娘找了個自己朋友開的廠讓我去待了幾個星期╮(╯▽╰)╭然後,在這種情況下,我在社交網路上看到了我同一屆的同學分享的她如何找到投行spring intern的經歷。——spring intern即大一新生在三四月份時去銀行實習一周的經歷,僅限大一新生,申請截止期在聖誕前。也就是說,我作為一個剛從生活了十九年的城市飛到全世界最頂尖學校的一隻渣渣,剛剛勉強能聽得懂周圍老外的英語,知道如何從學校去倫敦(可能連地鐵還搞不清),模模糊糊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一些並不辦理存款取款業務的銀行的時候,我的同學,已經去了一圈career fair、給投行投了一圈簡歷、面了一圈面試、拿到了一個實習offer。而我,是在那一年的暑假才第一次聽說spring intern這個名詞。
對不起,通篇都是負能量。學神/學渣之分,跟常春藤沒個半根毛的關係。至多在常春藤出現比例略高一些罷了。
且不論在美國選擇讀公立大學/LAC的大牛人多了去了, 通常是因為1)學費更便宜 (公立)2)校友更close, 小班化教育更普遍(LAC) 。
學神和學渣也是相對的,紐黑文的數學第一到了MIT也是挨碾壓的命。
還有就是,大家雖然普遍都喜歡成績好,但是成績如果真的好到全A上台拿獎,人們的眼神中還是會有種「freak"的趕腳。
最後,IVY起碼給所有的學生灌輸的理念就是,既然你都來到那麼好的學校,那畢業後就好好改變世界吧。而能改變世界的人和學神似乎有的時候也不是等價的關係。我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決定我要開始準備了
給前幾個大神們點了贊,又刷了刷郵箱看看有沒有offer,真正的學渣寂寞如雪。
公立常春藤的過來混個臉熟…說實話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學校是公立常春藤。雖然跟前面幾位比所在的學校的確是相差甚遠,不過為了回答問題我就很不好意思的冠名自己是公里常春藤好了。
同樣也在法學院。JD。不過我同時還有一個環境科學專業MS在讀。今年準備再去申請個MBA玩。連我導師都開始覺得我瘋掉了。
個人認為學渣這個詞本來就是個定義特別模糊的詞。到底什麼算學渣?成績不好就算學渣嘛?那麼成績不好又是怎麼個定義法?GPA沒到4.0算是成績不好還是沒到3.5算是成績不好?這些答案都是因人而異。我環科院里有個和我同樣雙專業學長法學院成績還沒有進Dean"s list (理解法學院排名的都應該理解成績有多差了),但是人家今年進了美國司法部總部環境犯罪部門實習,傳說中只有哈佛耶魯斯坦福的學生能進的地方,全因我學長發的一手好論文。才法學院二年級發的各類大小論文數不勝數,你說人家是不是學渣?人家上次還和我吐槽法學院上課不刷Facebook才怪呢。
同樣的,大家應該都知道常春藤名校有一些專門為國際學生設置的錄取要求特別低不需要發論文就能混到畢業的研究生項目(的確是有的不是我胡編亂造!傳說中哈佛教育學院就有項目是 屬於我說的這種,哥大賓大我知道好幾個,比如賓大的環境管理……因為我被錄取之後被一番勸誡沒去……)即使你在這樣的項目里拿到4.0的GPA拿到了常春藤文憑,你真的就覺得自己不是學渣?不知道的人覺得哎呀你好厲害呀有常春藤文憑誒,知道的人早就笑你蠢笑得抽過去了。(吐槽一下我們學校工程院和各種理科天天有大神在吐槽常春藤的工程系有多渣……)
說到底,如果只算成績,那麼碾壓別人和被別人碾壓都是太容易。但是,及時在成績上碾壓了別人,人家照樣可以在發論文課外活動社會經歷各個方面碾壓你 (人緣好會處事也可以完爆你!)你可能會一方面沒有別人好,或者很多方面沒有別人好,但是樣樣沒有別人好……在接受的教育相同的情況下,我真的覺得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更何況,我覺得美國前幾十名的學校教育水平真的相差不了多少,基本上都屬於各有所長的類型。如果學校之間互相碾壓狀況都很少,學校內部學霸碾壓學渣的狀況就更少了……
另外,我覺得真的是學渣也沒啥了不起(光說成績)因為有些人真的是不擅長學習或者不擅長考試的(比如我學長)最早我們覺得美國的教育之所以比中國好,就是因為美國的大學給人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所以,就算你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學霸,可能學校里根本沒人在乎你喜歡你,最受歡迎的可能是那些研究做的好的或者活動特別積極活躍的。對於成績不好所以自己認為被碾壓的人來講,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首先不要認為自己是個學渣……學渣這個詞到底是誰發明的啊到底給不給別人活路了!冠名自己或者別人學渣就是件特別不合理的事情。如果覺得成績是你特別在乎的事情,那麼就努力一點(至少目前為止我覺得努力用功還是特別有效的)。如果不擅長學習, 那麼完全可以試著發掘一下自己其他地方的閃光點嘛!一個人樣樣都不擅長估計也是很少見的……與其在大眾眼裡公認的評價標準下超過別人,在自己擅長喜歡的領域超過別人不應該是更好的事情么(順便吐槽一下自己平時寫論文可以寫的飛起,但是法學院彎彎繞的理論對於一個理科生來講實在是接受無能……另外本人最喜歡的實際上是設計和健身……以及學習新(怪)東西?)
以上。PS: 估計JD畢業之後會去Yale讀JSD……讀了JD之後才發現自己完全是理論型,對於法學院(至少我們學校)這種實戰派的我覺得像是異次元。到時候希望更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吧。
我就想知道學渣是怎麼進的常青藤
以成績論神渣的話,當然會感到碾壓。
但還好,身邊大多數同學沒這麼想。
你會在其他地方被碾壓的更加徹底,在實習工作社交體育眼界等等方面感覺被完爆。
但也還好,身邊大多數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地方。
以後只能給學校捐捐錢
謝@林之秋 邀
我門門課A+
我才不是學渣
碩士讀哈佛,學校從來不公布學生分數,你即使全A也只有自己知道。美國大學重視能力全面,如果你只讀書,不積极參与各種活動,在學生中不會太有地位的。很多人讀書學知識只是一個方面,認識人,結交朋友,體育鍛煉,做創業項目,參加社團活動…這些也很重要。雖然我覺得美國學生讀書也很拼,通宵是常事,但他們不會把絕大部分時間用來讀書。你畢業全A和畢業全B,只要拿到文憑就沒什麼區別。
和知乎上那個清北碾壓的問題一比,高下立見,都是大學生啊
推薦閱讀:
TAG:大學 | 留學 | 常春藤聯盟IVYleague | 大學就讀體驗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