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三兩銀子夠買「一壺好酒,再來一碗熱粥,配上幾斤的牛肉」嗎?
今天無意間聽到娘子腦洞大開...
所以歌詞里的
一壺好酒
再來一碗熱粥
配上幾斤的牛肉
我說店小二
三兩銀夠不夠?夠 不 夠?
先回答一下LZ的問題,首先,宋朝的流通貨幣是銅錢,白銀稀少,普通老百姓基本接觸不到。
北宋初年,一兩白銀可以兌換一貫錢,到徽宗時期,一兩白銀可以兌兩貫錢。
宋太祖時期,一頭耕牛大約2貫錢;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有詔在開封的朝廷各坊、監和開封縣西郭省庄,選購「純赤黃色牛犢可備祭祀用者」,省庄人戶每犢支錢3貫,坊監每犢支錢2貫,也就是說一頭牛犢大約3貫錢;景佑五年(1038),據三司言,祭祀選用的牛犢每頭支錢5貫,這時候一頭牛犢價值5貫錢;大觀四年(1110),「一牛之價,不過五七千。」這時候牛價漲到了7貫;宣和五年(1123),兩浙收繳被掠奪的耕牛,以每頭10貫的價格買給了農民,這時候牛價漲到了北宋年間的峰值,10貫錢。
也就是說,整個北宋一朝,一頭牛的價格從2兩白銀漲到了20兩白銀。
所以3兩銀,在北宋初年,可以買一整頭牛,即使在北宋末年,吃幾斤牛肉,也是綽綽有餘。
———————————————————分割線—————————————————————
同時反對一下 @橘玄雅的答案,唐宋年間不能吃牛肉的結論純粹屬於想當然。
宋朝人不但吃牛肉,而且十分熱衷於吃牛肉,應該說,牛肉是宋朝民眾最喜愛的食物。
文同:「金瓮釀醇酒,玉盤炙肥牛。」
蘇轍:「酒酸未嘗飲,牛美每共炙。」
黃庭堅:「酒闌豪氣在,尚欲椎肥牛。」
洪邁:「明日我過君,烹牛啖社客。」
方岳:「家家飯牛肥,歲歲浮蛆香。」
張耒:「鄰翁宰牛鄰媼烹。」
華岳:「牛肉秤來帶骨燒。」
汪元量:「烹羊宰牛坐糟丘。」
司馬光:「羽林精卒二十萬,注聽鐘鼓觀麾旟。肥牛百頭酒萬石,爛漫一日供歡娛。」
曾鞏:「洪濤入坐行酒杯,牛胾羊蒸委若灰。歲費巨萬不計籍,戰士歡酣氣皆百。」
楊冠卿:「萬牛臠炙瓮行酒,黨伍穰穰萃林藪。牙璋夜半起兵符,雲旗驛騎爭馳驅。」
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八百里」就是牛肉。
從這些人的詩詞中不難看出,宋朝的士人階級,吃牛肉是非常簡單的事情。
《宋會要輯稿·食貨志》記載宋真宗景德年間,從洛陽到開封的途中,「道逢鬻牛肉者甚眾。」
《名公書判清明集》記載:南宋諸路從鄉村到城市到處都是出售牛肉的店鋪,「聞諸道途之言,自界首以至近境,店肆之間,公然鬻賣。」
南宋洪邁《夷堅志》記載:「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一鄉皆食牛。」「婺州(今浙江金華)赤松觀,無所不狎侮,每飲必斗余,買牛肉,就道室煮食,醉飽即卧。」
元無名氏《湖海新聞夷堅續志》記載:「秀州(今浙江嘉興)青龍鎮盛肇,凡百筵會,必殺牛取肉,巧為庖饌,恣啖為樂。」
《夷堅丁志》載:恩州(今河北清河)民張氏即是以屠牛致富。
所以宋朝民眾吃牛肉,也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
至於宋朝法律中關於殺牛的條例,要注意的一點是,私自殺牛,才犯法,也就是說,殺牛之前向官府申請,繳納一筆牛肉稅,得到官府允許之後,是可以殺的。宋朝的牛肉稅可是一直收到仁宗年間。一兩銀子除去各個時代銀銅市場價格波動,一般是1比1200~1300,明代有時候銅錢還貴一些呢,還有900錢一兩的兌換方法呢。
洪武時,官俸全給米,間以錢鈔兼給,錢一千,鈔一貫,抵米一石。成祖即位,令公、侯、伯皆全支米;文武官俸則米鈔兼支,官高者支米十之四、五,官卑者支米十之六、八;惟九品、雜職、吏、典、知印、總小旗、軍,並全支米。其折鈔者,每米一石給鈔十貫。永樂二年乃命公、侯、伯視文武官吏,米鈔兼支。仁宗立,官俸折鈔,每石至二十五貫。
洪武二十五年,重定內外文武官歲給祿俸之制。正一品,一千四十四石。從一品,八百八十八石。正二品,七百三十二石。從二品,五百七十六石。正三品,四百二十石。從三品,三百一十二石。正四品,二百八十八石。從四品,二百五十二石。正五品,一百九十二石。從五品,一百六十八石。正六品,一百二十石。從六品,九十六石。正七品 ,九十石。從七品,八十四石。正八品,七十八石。從八品,七十二石。正九品,六十六石。從九品,六十石。未入流,三十六石。俱米鈔本折兼支。
明代的升斗小民的升斗都發生了變化,一升米真的就是一公升米,大約4千克,一斗就是40千克,一斛200千克,一石就是400千克了。(如有差錯歡迎糾正,這個換算非我所長)一千克大米按現在的市價5元人民幣算,一石就是2000人民幣了。一個小縣城的縣令正七品,一年18萬人民幣,還是稅後。縣城政法委書記一年156000元,縣教育局局長156000元。這裡還不算各種補貼。而且,我們國家目前的糧食價格被故意低估,如果按明代糧食稅收佔比和現在的糧食GDP佔比計算,只比這個價格高。
當然還要仔細看上面的描述,朱元璋給官員發的是用銅錢和鈔票充抵摺合一石糧食,以朱元璋的刻薄,以及鈔票的購買力嚴重不足,官員的實際工資應該是低於上一段的描述的。甚至也就是60%的實際購買力。
仁宗朝,每石25貫錢,這時候大量白銀被開礦流通,銀子並不貴,可以按千錢一兩估算。仁宗比較厚道,知道他爺爺和他爸當年印了不少紙幣,那東西不值錢,所以也提高了折價比例。實際上,2兩白銀買一石米的價格還是很市場化的。然後慢慢用米消化紙幣,直到後來放棄,撥亂反正。那一兩銀子200元人民幣是一個保底價格,按上一段的經濟佔比估算,一兩銀子800元2014年年底的毛爺爺是完全可以的,基本等於1990年的四大領袖。
那麼,拿著兩千多塊錢喝一壺茅台或者五糧液,再來點牛肉(牛古代特別貴,以現在的螃蟹算,一斤一百塊總可以了吧),再來點慶豐包子鋪的苞米碴粥(明初沒有苞米),這個搭配好怪啊,不過是可以消費的。關於銀子到底價值幾何,今人大多毫無概念,經常犯錯誤。很多電視劇尤其可笑,描寫古人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現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銀票這些荒唐的情節,顯示了創作人無知以及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甚至包括金庸這樣的大師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賬,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這些錯誤荒唐嚴重到什麼程度,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
之所以犯錯誤的原因,主要為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
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相當的高。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就是件大事情,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爭前外貿順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後,銀價下跌造成的。後來大量賠款後,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紅樓夢》里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雇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基本工資)只是45兩白銀。而《射鵰》時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銀流通量還低於明清,其價值只能更高才對,這19兩多一餐飯,不管是怎樣難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過分了。 -
中國古代的貨幣單位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甚至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也有差異。但唐宋之後卻也相差不大。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那麼現在一般推算古幣值都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採用太平年間的大米物價記錄為標準,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幣價值答案。 -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由於《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姥姥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元人民幣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一個小地方,太誇張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 -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
最大的問題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錢幣制度極其混亂,而其記載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錢」為流通貨幣的,因為宋朝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商業也前所未有地發達,因此貨幣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龐大,而且白銀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並且當時沒有類似央行這樣的政府宏觀調控管理機構,造成了極為混亂的情況。我們知道一般朝代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宋史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鑒》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而且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還有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價值多變,「隨時立制」,非常混亂。川陝地區通行鐵錢,十個換一個銅錢,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錢還不一樣。一貫實際有多少個錢也是不確定的,有800或850個為一貫的,也有480個為一貫,還要下詔以770個為一貫,並且各州「私用則各隨其俗」,完全是筆糊塗賬。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 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 -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銀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想想看,你拿一張面額2000元以上的紙幣去市場買東西會怎樣?),只存在於朝廷賞賜與會計結算當中,比如稅收、國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歲幣「銀帛」多少之類),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北宋局部地區出現了紙幣)。銀兩成為流通貨幣只是明清兩代對外貿易活躍,外國白銀大量湧入以後的事。但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為銀兩是歷來的流通貨幣呢,主要是因為明清小說的盛行,均按照當時的生活情況為常識對前朝進行描寫,如《水滸》、《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這些作品中的銀兩價值均以明朝的銀價為標準,與原有的文、貫、緡、銖等貨幣單位攪合在一起,並且對後世影響很大,因此今人所寫較多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歷史小說、武俠小說作品如《射鵰》等書中也跟著把古代流通貨幣統統說成「銀兩」。但畢竟現代人比起明清時代的人時距更遠,對前朝貨幣制度及銀兩的實際購買力的認識更加不足,才會經常出現天價饅頭、天價酒菜,而認真的讀者或觀眾出於對古代經濟情況的好奇應該對「銀兩」的價值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
綜上所述,關於「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的問題,基本上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
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 -
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 -
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
盛唐時期2000—4000元。 -
以上為轉載
綜上,在唐朝時,三兩銀子「一壺好酒,再來一碗熱粥,配上幾斤的牛肉」,是綽綽有餘的;北宋,也是足夠的;明朝中期,如果不是特好的酒,也差不多;清朝中期,三斤牛肉一碗熱粥,夠了,好酒,不夠。
哪怕在明代一度因為在北邊用銀而導致的嚴重通貨緊縮時代(此時的通貨是指制幣,也就是國家發行的銅錢,銀錢矛盾是中國傳統社會一直擺不平的問題,應該說,由於銀價本身無法控制,所以雖然它在明清兩代無線趨近於貨幣,但依然不是一種制幣),三兩白銀也絕對夠一個超級壯漢吃上好些天了。
三兩白銀~~~~~那是酒席的水平了,要知道哪怕到了民國,三個大洋的席面依然是很拿得出手的,足夠過個年了(普通人家),要知道清末五兩白銀已經可以吃一季的大閘蟹。別告訴我所謂一壺好酒是百年御紹酒膏打的,牛肉是進貢的,粥是御米煮的,那你是抬杠。答案有說茅台的,其實第一清末茅台剛剛誕生,第二還屬於土酒,哪怕是最好的回沙,價錢也很普通,三兩銀子可以讓你喝到酒精中毒了。
不過宋代白銀並非主流貨幣(應當說還沒有充分的貨幣屬性),掌柜的收不收是一個大問題。
紅樓夢裡,賈寶玉的月例銀子是2兩。
所以你說現代一個紅三代1.5倍的月零花錢,買這些東西夠不夠呢……有了更全面的答案
歡迎參考 @戴萬琦等人的XD
(對於此類問題,我們的原則是只管大膽胡說,絕不小心求證
- 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 為報行人休折盡,半留相送半迎歸
楊柳作為惜別的意象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但是折枝盼歸這個意象最早可能就是李賀和李商隱的這兩首詩了,那麼,這首歌里寫的故事最早不會早於唐朝
我的馬兒有些瘦,雖然杜甫也寫瘦馬,可是瘦馬作為遊子思鄉的意象,最早就是馬致遠的「古道西風瘦馬」(另外,斷腸人在天涯,也確實是這首歌整體的調調),因此,故事時間不早於元朝
娘子在歌詞里明顯是妻子的意思,娘子這個詞本身的含義是年輕女子,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妹子,後來發展成稱呼女性,並且一直有這個涵義,有些類似天津人稱呼的「姐姐」,比如娘子軍這個詞並不是指其成員都是別人的妻子,而是女士兵,再比如,鐵娘子…orz
作為妻子的面稱要到明清了,在此之前是作為對女性的稱呼,所以推斷時間為明清
剩下的,請參考其他同學的回答
(不過我覺得也沒必要
塞外客棧,西風瘦馬,主人公大馬金刀坐下,心念妻子,一臉陰沉:小二!!!!酒,飯,肉!!!
銀錢丟在桌上:夠不?
古代這個說法過於籠統,單一個朝代物價水平也不是穩定的,且有地域差異,現有資料缺乏且多有矛盾。推薦一本書,《過去的錢值多少錢——細讀19世紀北京人、巴黎人、倫敦人的經濟生活》,即使是研究資料相對詳細的19世紀北京的物價水平,也不那麼容易。
清代好歹也算古代吧。從《過去的錢值多少錢》摘錄一點直觀東西。
再看收入:
清代干體力活的工資應該與清兵的軍餉差不多。而清代戰兵月 餉銀1兩5錢,月給米3斗。守兵月餉銀為1兩,月給米3斗。3斗米等於48斤(老秤折銀IX 9兩。把米和錢算在一起,戰兵每年掙 28.8兩,守兵每年掙22.8兩。由此推論,絕大部分干體力活的男人的年收人應該不足30兩。這樣的收入是無法養活一個五口之家的。
在清代北京,很多貧窮人家的婦女都給富人當傭人。她們通常在主人家免費吃住,每年領傭金10兩銀子。
同治年間,城南黑窯廠街的清慈庵的南屋裡住著一位先生,叫楊郎山。他祖籍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年近五十,十九歲在家鄉中秀才,後來北京參加鄉試,屢試不中,流落京都,隻身一人住在清慈庵的 一間南屋裡。他以教私塾為生,有學生十一人,每位學生每月給束修 2吊錢。楊先生的收人一年264吊當十錢。此時,銀子一兩兌當十錢 12吊2百。264吊錢折銀子21. 6兩。他的收人與富人家僱傭的廚子相當。
……
要注意,因為一般日常消費用不到銀子,使用制錢,而銀與制錢的兌率是很不穩定的,所以上述數據也是在特定時代的一個估算。一般工薪家庭的收入水平大致是這樣,下一中檔飯館的人均消費就自行腦補。幹嘛要再來一碗熱粥?為了押韻,文山當年就已經這麼拼了?
北宋時期的牛價,經歷了從2貫到10貫的清晰上升軌跡;南宋時期牛價大幅度上漲,一般價格在每頭100貫左右,比北宋末期增長10倍。
北宋宋初銀錢兌換比為一兩銀兌一貫錢
到徽宗時,一兩銀兌兩貫錢。
百度來的,看著玩吧~
店小二端上:一瓶茅台,一碗用新鮮墨西哥深水鮑魚內臟裙邊熬湯後加新鮮鮑魚片所煮的粥,外加兩斤神戶牛肉。
研究過這個問題,樓上多人說的很好了,我補充點簡單的換算,如果簡單說,我覺得可以這樣計算:
一個銅子兒是現在的五毛錢到三塊錢之間,平均大致為一元錢,
一兩銀子是1000個銅子兒,大致等於500塊到3000塊之間,
一兩黃金大致等價於10兩銀子,也就是5000塊到30000塊.
從水滸中能找到些影子:
"吳用讓阮小七用了一兩銀子買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
一翁酒,加兩隻雞,二十斤牛肉,現在買這些東西,光牛肉就少說最少花個500塊.所以總價差不多
為1兩銀子.
還有:
「智深道:「兩年家生,要幾兩銀子?」待詔道:「不討價,實要五兩銀子。」智深道:「俺便依你五兩銀子。你若打得好時,再有賞你。」
一把戒刀,一把鐵禪杖,兩件兵器,大概要2500-5000塊,魯智深又要打的精細,應該不算貴.
但是,水滸里也有很多非常非常詭異的地方,比如:
林沖和魯智深在街上走,有個漢子故意走在林沖背後賣刀, 原文中: " 那漢道:「索價三千貫,實價二千貫。" -------我擦,就算按照最低價格來計算,一口刀要一百五十萬人民幣! 我不懷疑世界上有值一百五十萬的好刀,但這麼貴的刀真的可以隨便拿到大街上賣嗎....而且林沖居然砍了砍價就買下了!
從家裡掏150w出來買口刀,這麼輕率就下決定嗎.....我認為還是藝術作品誇張了,水滸里凡是涉及什麼大財主大官人掏錢,都是幾萬幾百萬得掏,不足為據. 反倒是那些燒餅啊,肉啊酒啊,由於大眾比較熟悉價格,所以水滸寫的算是精確,最起碼在明朝是比較精確了.
綜上,介於周杰倫飯量應該比魯智深他們小,三兩銀--&>幾千塊錢,應該夠了.
順便吐個槽...水滸108將不愧是好漢,看飯量就知道了..比如武松在押解的路上像吃零食一樣吃了兩隻燒鵝....魯智深在別人莊上,先吃了一壺酒,一盤肉,莊客搬飯來,又吃了-----你以為這就完了嗎?他打完人以後,太公說:「恁地時最好。我這裡有的是酒肉,只顧教師父吃。」................又吃了,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魯智深勸周通放棄親事後,"太公見說了,大喜,安排酒食出來,管待二位。".............
關於中國古代物價,最權威的參考書是王仲犖先生的大作:《金泥玉屑叢考》。
王仲犖,史學界名流,專註研究魏晉南北朝晉南北隋唐五代史。《金泥玉屑叢考》彙集了我國先秦至宋代有關物價的一些資料。宋以前為作者原稿,宋代部分系據作者搜集的卡片整理而成,作者在資料的選擇上頗具用心,特別是宋代部分,有些不常見的資料,對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經濟的一個側面——物價史,不無裨益。《金泥玉屑叢考》的內容有漢代物價考、漢晉河西物價考、魏晉南北朝物價考、唐五代物價考和唐西陲物價考等。先說宋朝吧。
宋朝銀子一半是大宗交易才使用,平時生活上都是用銅錢。銀子兌銅錢的比例北宋一朝也是變化很大的。設一個時間點:北宋中期吧,銀子大約是1:2比例,1兩銀子兌換2貫銅錢。1貫銅錢1000文。
當時的物價水平是什麼呢?
3兩銀子摺合6貫銅錢,可以買:
6頭豬 (豬非常便宜)
2隻羊 (宋朝人喜歡吃羊)
1頭牛
具體到肉上,可以買: 60斤牛/魚肉,120斤酒。 (肉大約100文/斤。開封的水平)
再看當時的收入和基本消費:
當時一個人一天20文可以生活,一天100文一家生活。日薪150,如果200-300就很不錯了。
3兩銀子可是接近一個中等收入2個多月工資了。
這麼多錢吃一頓飯,足夠了。
(蘇軾請朋友吃喝,1頓飯才花了500文。要是6貫一頓飯,得多奢華?)
+++++++++++++++++++++++++++++++++++++++++++++++++++++++++++
+++++++++++++++++++++++++++++++++++++++++++++++++++++++++++
再說明朝的情況:
----
《金瓶梅》
「西門慶稱出四兩銀子,叫家人來興兒買了一口豬、一口羊、五六壇金華酒和香燭紙札、雞鴨案酒之物」
「咱們賭五錢銀子東道,三錢銀子買金華酒兒,那二錢買個豬頭來,教來旺 媳婦子燒豬頭咱們吃」
這是當時清河縣的銀子的購買力。
再根據《宛署雜記》的記載的物價來看的話,萬曆年間:
3兩銀子可買150斤豬肉,200多斤牛羊肉。
再看收入情況:
再比較一下,西門慶的藥鋪經理,月薪2兩銀子。
宛平縣的縣令年薪40兩,吏的年薪12兩。
3兩銀子是一個經理級別一個半月的薪水,吃點牛肉喝點酒,足夠足夠。
綉春刀里說到 錦衣衛總旗一年的工資是20兩銀子
這類問題的一個核心爭議是:現代人到底比古代人富有還是一樣?兩次工業革命和一次科技革命到底給沒給社會帶來進步?
紅樓夢裡20兩銀子都夠劉姥姥全家過一年的了,三兩銀子吃頓飯怎麼會不夠啊
古代16兩一斤,500g。一兩銀子是31.25可,三兩是93.75g,一克八塊錢,三兩是750塊錢。夠吃
銀子的問題我不好回答,但是我的老師說古代牛是勞動力,殺牛吃牛肉是要犯法的,情節嚴重者要被殺頭的
天擼了,宋朝你敢吃牛肉︿( ̄︶ ̄)︿
推薦閱讀:
※在音樂方面周杰倫有哪些局限性?
※周杰倫最難唱的(最有難度的)歌是哪首,為什麼?
※周杰倫有哪些歌傳唱度並不是很高,但其實是質量很高的上乘之作?
※為什麼這些年周杰倫的影響力不減反增?
※周董的歌,聽不清歌詞或者聽錯歌詞最經典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