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小米這四年快速崛起的過程?


~~~~~~~~~~~~~~~~~~~~前言~~~~~~~~~~~~~~~~~~~~

混知乎寫小米的東西快一年了 也沒看到啥新鮮的了 想寫一個總結了,沒專欄,只能弄個問題了。這次一口氣寫完(我有嚴重拖延症)。
幾個月前,看到知乎有一個寫HTC的長文非常贊,想嘗試此類的寫法,那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次嘗試一下。

移動互聯網沒詳寫的原因是米還沒發展成真正的意識形態 而miui非常類似桌面的360的位置。。此類文章比較多。

~~~~~~~~~~~~~~~~~~~更新內容~~~~~~~~~~~~~~~~~~~

更新主要為了更好的表達意思。。(表達能力很渣)核心內容基本沒變

28號添加跨界內容和增加節奏一段

29號大量修改了,為了更好的表達意思

30號為了更好方便閱讀,進行排版。。

31號各部分進行修改,為了流暢閱讀,價格那一段增加內容。

~~~~~~~~~~~~~~~~~~~~正文~~~~~~~~~~~~~~~~~~~~

楔子
2011年8月16日,在北京798藝術區,雷軍站在演講台上,身穿黑色的T恤加牛仔褲,發布小米的第一台小米手機,可能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時隔三年之後的今天,小米手機的總銷量達到了5千多萬台。
2011年第一批30萬台,2012年713萬台,2013年的1870萬台,2014年上半年兩千多萬台。一個個數字似乎在證明小米這幾年的瘋狂增長。
這瘋狂的增長的背後可能是各種因素的混合反應的結果,我們可以嘗試透過小米的一個個事件來了解小米這幾年到底做了些什麼,來了解其中的緣由。

2011年8月,雷軍正式宣布小米科技是親手投資和創辦,並且曝光了創始人團隊,創始人都具備國際、國內一流企業平均超15年的從業經驗。距離小米成立已經過了一年多,而觀察小米這一年多的歷史,則會發現小米可怕的執行力和敏銳的直覺。

米聊

2010年12月,米聊發布了安卓,iphone,Symbian三個版本,這是一款類似微信的軟體,通過手機網路,可以跟你的米聊聯繫人進行無限量的免費的實時的語音對講,信息溝通和收發圖片,只用耗費少量的流量。
比打電話和簡訊更加便宜和功能多樣,註定了此類軟體有替代電話簡訊的可能性,去替代一個被驗證有巨大需求的東西,其想像力和可怕程度,微信已經用事實告訴了我們。
而米聊在前期就體現出了界面不錯,體驗好的特點,可見團隊的能力。
在2011年用戶數量破五百萬,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水準了。

miui
在2010年八月以民間團隊的名義發布的一個ROM,也就是一個基於安卓修改的系統。那個時候安卓的體驗實在是太爛(你很難理解當年找一款穩定性不錯,不醜,耗電量比較低的ROM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谷歌也忙著完善系統,廠商他們覺得硬體賣出去就行了,而做ROM最開始看起來是一件沒有啥好處的事情,開始也就是一些有興趣的人良心製作而已。而小米團隊在此時開始專註這種看起來沒有好處的東西。

你就可以這樣想像,一個正規軍,並且長時間的努力更新,去對付零散的愛好者和直接用爛的不行的安卓,這種脫穎而出是顯而易見的,然後加上開放的策略,從核心用戶進行專註進行擴散,依靠自家的適配和移植等方法,有一個非常的好的成績。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360了。這個能提升用戶體驗,但是這東西不掙錢,相關的公司也沒太大東西,但是有掌控權,有掌控權意味著有流量,有用戶,隨著跟新拉上自家的軟體,嗯,你懂得。

米聊和miui是想做移動端的qq和360了嗎?

純屬猜測。。。


繼續回到2011年8月16日這個時間段。
雷軍在798藝術區,發布小米手機一代,演講了此款手機性能多麼高,比當時的旗艦手機性能還高,亮出了價格1999。

小米手機
小米手機對於經常關注的手機的人來說,怎麼評價,一個詞,中庸。
小米一代就體現了這個詞。
小米一代的發布會配置圍繞了四個點來講

大家看這四個點,有什麼特色?
一點特色都沒。。。你看當時的旗艦,這是必備的好吧。
然後我們再來看外觀

這樣子,現在來看略丑。。當時還是算中等的,因為當時智能手機也剛剛開始普及,這方面的積累的經驗也沒現在這麼多。比如說當時同價位的榮耀一代

小米手機從本身來說,沒有特色,一點特色都沒,除了價格。
如果把他放在3000的價位,算合理。
但是結果大家都知道,他賣1999的,這個本來中庸的產品換了競爭對手之後,他就不在中庸,顯得性價比凸顯。
小米手機的後續都繼承了這個特色,中庸,只不過在外觀上選擇了通過借鑒成功的產品外觀採用到自己的產品上,使得機會成本最低,評價中等偏上,可謂機智的投機取巧。
價格
上文說道,小米手機唯一的亮點是價格,但是這價格為什麼那麼低?
小米用他特別的銷售方式告訴了這個原因。
八月二十九號接受線上預定,總量十萬台,十月二十號才正式發貨,每天一千台,泰國洪水影響減少到500台。。不過十一月份快速增長,達到每天一萬五千台。
十月份底才開始正式發貨,大概十二月才正式把十萬台正式發完。
是不是看出了什麼頭緒了。
按照小米的思路應該是這樣子的,先去談供應商,cpu,顯示屏,內存等機器零部件,在估算整機成本,等到降到可以接受的成本在開始進行銷售,價格持續1999,成本而持續降低。可能小米也沒算到後面熱銷吧,所以說飢餓營銷是不太可能小米故意造成的。畢竟如果產多了,庫存增加了,一旦晚了只能面臨降價,庫存摺價,對於小米只能依靠預估來判斷,來保證一個合理的漲幅,這是需要一個上升的過程的。。

電商

價格不僅僅是機器成本,其他的比如說庫存,物流,廣告,渠道等 但是小米用了網商等方式的途徑降低了其他成本。

什麼感覺,這丫的就是電商的設計啊。。。
至於這些,下文會逐漸講的,不過這裡可以告訴好處,
電商的好處無非就是靠的是物流送達,在早期小米缺乏實體的積累,運用這招是非常好的,藉助當時已經建立起來的物流體系,能把產品快速送到全國,而且能統一進行銷售,宣傳,而且能減少渠道和實體店的成本,給小米的性價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在後面利用多年的網商經驗(雷軍早期創立了卓越,就是現在的亞馬遜中國,也投資了凡客)玩出了花樣。
而統一的銷售能讓小米有機會進行預售已經對銷量的預估,進一步減少了庫存帶來的成本。
這樣的結果是小米手機的大部分價格都貢獻給了硬體上,才能在供應鏈價格差不多達到高的性價比。

小米手機1999的價格出來,並且在十月份預售,下一個問題就來了,就是冷啟動,如何讓別人買你的產品。

冷啟動
小米手機發布之時,其實宣傳的牌是非常多的,基本上不太可能借鑒。。
小米之前的兩款產品給予了小米手機最開始的印象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畢竟米聊和MIUI都是安卓上的軟體,那時候接觸的人基本上都是喜歡嘗鮮,極客的人,這跟小米手機最開始人群有很大的匹配。
而且小米的高配置和高性價比,對於這群人是看得懂,也非常了解的。
小米手機在剛開始的時候,zealer出了視頻,zealer是一個做手機評測比較早,也做的比較好的。他在早期評測基本上都是國外的產品,他突然去評測一個國內的新興品牌,這個給人帶來的印象。
還有各種網站的報道啊。
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這是搜小米手機發布到2012年的

這是魅族

這是三星

這是蘋果
這個新品牌能得到如此多的新聞。
這裡面的因素是很複雜的。不過思索到雷軍投資了很多的網站,多年的資歷。這個很難被複制。。
還有金山,凡客等的支持。(還記得金山遊戲活動送小米手機,凡客專場等等專場)
成功的解決了冷啟動的問題。。
化學反應
好的產品加好的推廣以及高性價比。這種混合在一起的化學反應,是十分驚人的,然後你就像看到的那樣,開始了高速的增長,已經引發的一些現象。
比如說搶購,比如說黃牛,在一次給小米的推廣有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搶購看起來多了一個環節,但是固定了時間,可以形成話題,而且搶到了也似乎有某種榮耀,搶購反過來也給搶購者增加了搶購慾望。。
小米手機剔除了太多的成本,擁有了超高的性價比,並且還限量,這就催生了黃牛黨,因為加價一兩百似乎也有很棒的性價比,而且小米本來就供不應求,你加價,還是有不錯的性價比,很快就可以脫手,而且背黑鍋也是黃牛們背。。
這些都給小米做了直接的宣傳,可謂利用了人民群眾的力量。

由於以上的原因,小米手機第一年就順風順水,一發不可收拾。在2012年8月15日宣布銷量達到了352萬台。相當於一天賣出一萬多台小米手機。
但是這對於小米來說似乎遠遠不夠?小米用了最粗暴的方法進行了手機方面的開疆拓土。還是那個詞,價格。
開疆拓土
如果小米手機繼續徘徊在1999的價位,可能小米不會達到如此可怕的銷量增長。他需要在找一個新的增長點。
對於一個品牌來說,利用勢能繼續往下佔領市場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而小米機智的把產品稍微一改,價位往下一降,小米青春版應運而生。
1499的價位,對於小米來說是一個佔據新的市場的武器,雖然看起來不那麼新。
對於市場來說,1500左右的價位來了一個可怕的競爭對手。

小米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來歸功於小米的產品線拓展和價格的往下延伸,對於小米來說,這是一個屢試不爽的套路。
背後依靠的是還是網商的模式產生的高性價比,而隨著時及產品的宣傳低廉的成本。時間的變化,電商另一個優勢則會體現出來,就是流量的掌控帶動其他產品的曝光度。

流量
我們來看看小米網現在的alexa

我們來對比兩個網商,蘇寧和京東。

這是京東

這是蘇寧

小米網的流量是不是很多,而現在進入小米網,

小米的宣傳圖片和預約,這種對於小米來說廉價資源但是達到非常好的效果的東西。

小米網就是一個電商網站。

模式
如果追溯這個模式的起源,我相信可以從雷軍創立卓越網說起,2000年雷軍曾經這樣說,如果卓越只賣有限商品,實行完全庫存,客戶下單馬上就能送到,就能讓用戶充分感受電子商務的快感。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只賣有限的精品,單一產品的銷量就會上去,價格就會下來,如此形成正循環。

這段話還還要加一點,產品一個個給予網站支持,而網站則利用流量來反饋給每個產品,而且新產品可以起到低廉但是有效的宣傳,並且共同樹立起品牌。

這就是小米的硬體銷售模式。

小米控制了產品,不管是通過研發還有合作,成功達到了有限的精品。其他的依靠多年的經驗和強大的團隊。實踐了這個模式的可怕。


你在一個地方長時間宣傳,影響的人群是遞減的,要滿足小米的高速增長,是需要在另一個合適的地方去宣傳,來讓通過的不一樣的,但是對這個產品有興趣的人知道。
比如說運營商的合作,春晚的廣告,比如說空間貼吧的深入。

對於小米來說,運營商的合作一舉多得。
小米本無線下渠道,而運營商的合作使得可以快速在全國線下鋪貨,三四城市開始接觸小米,換種說法就是另一種人群開始接觸小米,這對小米意味著渠道和用戶的雙重拓寬。
而且可以開始賣合約機,價格貴些,對於某些人群來說,這個可是很好的選擇哦,最後聯通當時把小米手機擺在iphone和三星s3一起,這對於小米的品牌和影響力提升杠杠的。
電信版本和移動版本開始有了,也算是多一種選擇。

拓寬人群
春晚的廣告,空間貼吧深入,無非都是拓寬各種人群,讓更多人群去知道小米,了解。小米在不停地拓寬人群,跟產品的越來越多有關,就拿手機來說 現在的價格在2499到799之前,涉及的範圍就非常大了。

節奏

小米在發布產品和拓寬人群之間一直保持了一個很好的節奏,而且保持社會的熱點,幾乎是一段時間出一個事件,比如說降價,比如說新產品等。你現在發現小米發布會比以往開的多,而且劃分越來越細緻,這是對節奏的把握越來越穩定的結果。基本上沒有一個月,就會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事情。

至於營銷,米本來開頭就是這麼過來的。。也只不過節奏把握的更好而已。



後面一兩年的發展基本上按照這個思路來的。
先選擇一個最高組裝水平,然後往下降 依靠的模式的各種優勢,比如說小米手機不就是從1999到1499到1299到799的過程。路由器先從699到129,小米電視,米ipad還在剛剛開始。小米移動電源從聚合物199到鋰電池的69到49,小米耳機從99到69到39。。然後各種拓寬人群,先從發燒友為起點,然後到處篩,然後越來越低,現在是貼吧空間,我相信還會找到更低的。。

如果說小米是靠這兩條思路取得現在的成就,我相信還有一點,保守策略。

保守策略
在小米二代發布之後,大家看著外觀,有點似曾相識,然後想起了魅族mx
在小米三代發布之後,大家看著外觀,有點似曾相識,然後想起來lumia。
等等等。
當然還有一些大家不太了解的,比如說小米的移動電源跟早期的品能移動電源的極像。
我相信米借鑒了。畢竟一家成立不久的公司,一口氣發布了這麼多產品,而且都在外觀方面做的中等偏上的水平,你說他沒借鑒,我倒覺得奇怪了。
然後你就會看到各種產品的發布,看起來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過價格震撼,不在一個價位競爭,這個競爭力馬上就出來了,反正你也不會買兩個唄。
導致了比較低的機會成本,產品出來,外觀怎麼說也不會差。而裡面,選擇一些不錯的供應商,產品就出來了,然後靠著模式制勝。。
開發進度是比較容易控制的。畢竟道路不確定性變得很少了,只要往前走就行了。

產品上也體現出了保守,不保守的基本上都沒那麼好。比如說小米2A比如說phone飛車。小米的新領域基本上都是已經成熟的市場(平板,電源,甚至最新的手環,基本上都有大批的前人積累了經驗)小米只要包裝成智能化,然後借著模式的價格便宜等,簡單粗暴的去掠奪市場。
miui
這樣的範例更體現在MIUI上,依靠每周的更迭,用戶的反饋,然後適配到更多的機器,到現在的嘗試通過APK來通用更多的機器,你會發現MIUI一直在改變那些加分項,更多的不穩定的加分項他是不會做。所以你會發現MIUI很全,就是這個原因。
在外觀上他是說不上好的,但是他有百變主題,他會去徵集壁紙。設計上也缺乏自己的進化,基本上是時勢,而且審美這個東西是具有個人性的,反正有多種需求,盡量滿足就行了。也不太差

遊刃有餘
你去看小米的產品,基本上都是水桶型產品,他缺乏靈魂的設計,他沒有代工廠,他沒有屬於自己的零部件,但是造就他的遊刃有餘,導致他去開拓新的領域的成本比較低,速度比較快,然後就像你看的結果一樣。

當然發布會就只能講供應商和配置這種東西了。


該寫的都寫完了,這裡面我基本上把米的軟體,硬體,模式粗略的講了一下,如果詳細講的話,覺得自己能力不夠,資歷太淺。
這一段要講什麼,一些比較哲學的東西的東西。
跨界
說小米怎麼成功的,他一直在說鐵人三項,軟體+硬體+互聯網服務。
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這三者米基本上都有經驗。
是不是很奇怪,米怎麼會有經驗呢?
這就要看聯合創始人的資歷了,基本上我講的領域聯合創始人都有多年的經驗。
所以他執行起來,基本上沒犯錯,而且能達到80 90分的水平,小米的軟體,硬體,互聯網服務都有這個印象。又快又極致,就算知道也很難做到把。
就像玩LOL一樣,你重新開一盤,你玩的很老道,犯的錯別別人少,打錢推進又比別人快,你就勝利了。
米靠多年的經驗,在這三項跨界的領域才能比別人跑得在靠前的階段,而三項的互相影響讓米發展的更快,這就是口碑吧。

(全文沒有說市場如何,競爭對手如何,小米的確時勢,更重要的是米成功來源創始人多年的構思和積累,才能在恰當的時間有能力展現的出來。希望能感受到這個意思)

創始人

人們總說雷軍是雷布斯,可是看他們兩人的經歷有很大的不同
看喬布斯傳的時候我一直有這個印象,喬布斯在追求極簡,他嚴苛,追求新技術,在市場可以承受的價格上限下,在當前技術的上限下,做出最完美的產品。喬布斯從蘋果公司開始,apple機器發家之後就開始製造昂貴的圖形界面的lisa,然後是Macintosh,後來被趕出創立NEXT,價格基本上昂貴,概念基本超前。後來有iphone ipad就不太奇怪了。


而看雷軍,涉獵廣泛,乾的時間長,金山二十多年,創立過卓越,開始嘗試做電子商務,然後有投資過YY,移動互聯網的UC,電商的凡客和樂淘網,還曾經去拜訪過J.WONG,可能是自知這方面的弱勢的。後來找了一群很厲害的聯合創立了小米。


或許,這就是小米的縮影把。

(全文完)


老洛克菲勒說過:我們是在為窮人生產石油,而且是又便宜又好用的石油。
小米把石油換成了手機,所以成功了。


別人努力開拓線下渠道的時候,他在做互聯網營銷
別人努力堆砌硬體的時候,他在做ROM優化
別人努力做國產低端千元機的時候,他開始拿三星蘋果為目標打性價比價格戰

等到別人開始玩秒殺,出某某UI,加入到1999陣營來的時候
小米有了生態圈了...電視,路由,盒子,穿戴設備,更重要的是基於MIUI串聯的用戶體驗

現在米4又不客氣的借鑒了各家好的外觀設計(蘋果邊框,三星後殼,鎚子的保險,Moto X(我改了...不是一加)的定製後殼...)
雖然在MIUI V6出來之前,這一代小米沒有明顯亮點,但是也基本沒有了槽點,如果說以前小米領先一個身位,米4憑藉著MIUI跟生態圈,還在領先至少半個身位吧

我覺得作為一個一直旁觀並且開始還有點看不起小米的人,我打算入手一個黑色米4...


如果從成功推過程,那麼就是任何一個失敗的可能都成為了不可能,任何一個成功的不可能都成為了可能。——著名已故相聲演員溫KK語

  1. 增長的基礎:成功的站對了隊伍,抓住了能夠消費自己的一大群人。小米這四年的銷售數據就反證了這群人基數有多大。全中國辣么多億人民,有性價比為上看中小米的,有自己品味選擇魅族的,有保持情懷跟隨鎚子的,有苦逼守候諾基亞硬核lumia的,還有終極信仰就會買蘋果的,此外等等。品牌的成功的就是其所抓住的消費人群和其相應消費力成正比的反映。而小米在抓住這個基礎方面下的功夫就是其增長的活力了。
  2. 增長的活力:首先,小米產品對目標人群產品訴求正確的排序,抓住了客戶的痛點。做好產品這個事情挺玄乎的,從兩方面考慮:一、沒有問題的產品,產品發布以後不能有影響產品口碑的質量問題;二、用戶感興趣的產品,產品的主要功能儘可能多的在用戶興趣點上。其次,小米成功的營銷手段。詬病是詬病,有效是有效。如果所有的消費者都反感飢餓營銷,那麼小米能成購我就吃掉一個籃球。最後,小米到目前為止成功契合小米發展的產品架構:MIUI為核心,基於其上的小米手機、米TV、米Pad,以及衍生的米配件。因為產品架構作死的公司不是沒有,所以不保證以後小米的產品架構不出什麼問題,或者就是大環境導致同樣或本該成功的產品架構失敗了。
  3. 增長的動力:賠本賺吆喝的事做起來肯定沒動力,所以小米用自己的手段賺到了,賺到了就能做下去,儘管這個手段多麼的令冷靜的旁觀者、其它眼紅的廠商、部分明智的消費者所不齒。
  4. 增長的始作俑者:雷布斯(雷軍),以及他召集在一起的那批人。當然這點也是很有說道的地方,不了解說不多。
  5. 增長的結果:一開始我還認為要做中國蘋果做中國喬布斯就是一個笑話,而現在看到這家有巨大了量變的小米公司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觀點。而這種巨大量變的成功讓雷布斯不再是調侃,就會發現小米真的堪比中國蘋果,並且是一家很可能在人類生活向數字化、互聯網化方向邁進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一家公司。

至於量變能否質變我們拭目以待。
——————
魅族用戶,不知道今年魅族有沒有發布會,不知道明年魅族會怎樣


相對其他國內手機企業(魅族、華為、羅錘等)而言,我對小米並沒有特別的反感。

拋開抄襲與否不談(國內哪個不在抄),我覺得小米的成功在於:
1. 價格較低 (P.S: 低價≠性價比)
2. 樣式相對比較好看(剛剛說了,不提抄襲的爭議)


————更重要的一點,小米給了用戶心理上的滿足感,或者說感性上的補償
(我買了便宜貨,但我依然有優越/榮譽感)
————這才是中國的其他企業應該好好學習的

當然,小米容易引發爭議的問題還是在於過度包裝,容易給人「吹噓」的嫌疑。

(利益相關: 非小米用戶、非小米競品用戶)


充分拉低了發燒的門檻,讓曾經燒耳機燒音箱的人目瞪口呆


不該忽視的,是背後雷布斯二十年的創業經驗


沃爾瑪模式的成功+蘋果的營銷方式

雷軍是善於跨界學習的人才,本來善於學習的人就應該學習一些跨界知識,況且商業上的問題一般都是相同的。

理念:
沃爾瑪:為顧客節省每一分錢,向顧客提供最實惠的商品
小米:做一款發燒的產品(相似,硬體方面是高性價比,軟體方面有自己的創新)

業務:
沃爾瑪:廠商供貨,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採取跨經銷商的KA模式,整合電子商務,提供自有品牌產品
小米:硬體廠商供貨,建立自己的軟體互聯網生態系統,採取跨經銷商的直供模式,整合電子商務,提供生態系統內的附加服務獲取更多收入。

營銷:
蘋果:飢餓營銷+喬布斯領袖
小米:飢餓營銷+雷軍領袖

當然,雷軍好像說過如果和其他企業比,他覺得他們更像亞馬遜,這個確實是,但誰又能說貝索斯的靈感來源不是沃爾瑪呢?

所以沒成功的廠商並不是雷軍太強,而是人家學習能力強,不是你們太弱,而是你們思維局限太深。


相信飢餓營銷的人還是回去多讀書吧。我是來反對你們的答案的。知道個名詞就到處用,也是醉了。


不就是Dell在網上買pc的手機翻版嗎?相對業界比較高的性價比,網銷,快速升級。如果Dell延續他們的策略到智能手機領域,估計也差不多


得屌絲者得天下。


早期有用戶,然後有粉絲,再後來有××......


4分鐘內剛出的手機就能賣光這種蘋果都望塵莫及的事情能不強大?


小米一路走來各種困難挫折成功都一起寫,整一本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我估計很多人會買來看的。就像廣州恆大去年成功奪得亞冠後各種關於恆大成功分析的書就出來了。


把蘋果的營銷方式學的淋漓盡致。
不可否認的是:系統做的確實不錯。
設計方面實在是不行。
總的來說,性價比挺高。


  1. 專註、極致、口碑、快;
  2. 營銷、飢餓營銷。

我是來發段子了。。。。求摺疊。。。。

她來例假了肚子疼,他坐著她旁邊,看了她一眼,拿出手機玩遊戲,她看在眼裡,心裡涼了半截。兩分鐘後,她實在坐不下去了,正準備離開,只見他默默地遞過來他的小米手機說:拿去捂著。


不知道大家為什麼喜歡小米
性價比高很重要吧
我是因為我喜歡的人用的小米啊哈哈
還有覺得小米的名字好親切
求摺疊


推薦閱讀:

「小米即將推出的機械鍵盤」是真的嗎?
為什麼截止到2017年8月 還有人不承認小米引領了全面屏實用化風潮?
如何看待雷軍的「唉」在知乎引起巨大反響??
小米生態真的存在嗎?
「小米(手機)」是如何跟「屌絲」聯繫起來的?

TAG:互聯網 | 手機 | 小米科技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