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尷尬是什麼?尷尬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尷尬是什麼?這個問題很有趣。

我搜索了一下,沒有發現有針對「尷尬」這個關鍵詞的學術研究。倒是找到了對這個詞的字典解釋:尷尬,通常是說人遇到的一種處境,讓人感覺很難為情,無所適從。

而搜索這個詞的英文翻譯,通常是awkward和embarrassed,換句話說,尷尬應該是某種特殊的「羞恥」。

一般的羞恥,常常是指他人見到了自己不願讓人見到的樣子。比如我們的裸體突然被不該見到的人在不該見到的場景下見到,這常常使得我們捂住自己的私密部位。當然,更多的羞恥是捂住自己的臉。羞恥是一種針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認知狀態。

而尷尬是一種特殊的羞恥,它更多是由一種場景引發的。比如兩人正在交談,但觸及某個話題,突然都啞口無言。這種社交場合的靜默常常被認為是尷尬的。尷尬更多地形容一個場景,也就是令人尷尬的場景。而這種場景會讓多人都感到程度較低的羞恥,正如看黃片的例子,假設你正在看黃片,室友突然進門,這不僅僅會讓你感到尷尬,也會讓你的室友也感到尷尬。

羞恥可以非社會性地引起,比如我們獨自一人回憶自己的過去,可能會讓自己感到羞恥。但尷尬一定是社會性的,我們沒法獨自一人陷入尷尬。

很難概括出各種尷尬背後的共同原因或者規律。它像是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一種「卡頓」,又像是某種令人不知所措的社會性局面。但這些分析都是不夠的,前一種只是一個比喻性地說明,後一種並沒有抓住尷尬的特色,並非所有的認知困境或者行為困境都是尷尬。

一句話總結,尷尬是一種社會性的令人羞恥的場景,之所以會尷尬,是因為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觸犯了一些禁忌。

更新:我找到了一個非常棒的視頻,在Youtube上,從科學的角度詳細介紹了「尷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268qbb_0BM


有個段子:小白龍在酒吧巧遇,猶豫良久後低聲問:「能跟你合個影嗎」,鳳姐竟高叫道:「不,我不和你睡覺!」 所有目光盯住兩人,小白龍尷尬回到自己座位。稍頃,鳳姐過來低聲道:「對不起,我最近在研究心理學,剛才是試驗一下人們在尷尬情況下的反應」。這時,小白龍大叫道:「啊?三十塊一次?太貴了!」

尷尬,在自我意識下或者他人影響下突然造成讓你一時無法及時應對的一種兩難的心裡活動。
引用一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更多的尷尬場面來自於裝逼,而有時候裝得太過,而自己的能力無法支撐導致無法掌控後續節奏,於是很尷尬的冷場了!
還有就是面對自己喜歡、在意、心裡特別重視的人想努力表現得更好,發現有些事情你越想表現得更好,結果反而更糟糕,結果和心裡預期落差太多,一種自責、緊張、和無措等心理活動造成自我心裡的尷尬(外人未必會發現)


隨便寫一些個人感想。
尷尬的本質是人的「不足」被關注。
不足可以理解為拉低你自我評價,讓你看起來比一般人要「不足」。
既是不足,又要被關注。
比如吃飯的時候,你的筷子掉了,這是看起來你好像不太會使用筷子或者很粗心大意,然後周圍人投來了目光,這就讓你產生了尷尬。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個人在吃飯,筷子掉了,你不會感到尷尬而會自然地撿起來。所以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這只是一個例子,但是當我們觀察很多次尷尬的時候,你會發現都是如此。
比如在街上走路的時候滑倒了,比如在運動時褲子破了,比如在ktv唱歌的時候破音了(前提是別人沒有或者很少破音的,因為在很多人都唱嗨破音的情況下會使拉低當時環境的認知,讓人以為破音是一般的而不是「不足」的)等等。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不足」都是在受到關注後才引起我們的尷尬,假設這個世界裡只有你一個人,你是不會感到尷尬的,因為沒有標準來比較你的不足。所以尷尬的本質也可以理解為,在社交中,自身的行為與外界規範化社會的「標準」比較出現偏差並且低於標準。
當然,每個人因為對外界的標準認知不同,出現尷尬的點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一個人吃飯的時候筷子掉了,他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是很正常的事情,和他心裡的標準還是一致的,他就不會感到多少尷尬。而有的人會緊張得不行,他覺得這樣看起來自己太那個啥了,所以他感覺很尷尬,他對外界的標準很在意。這樣來看,前一個人會更難感覺到尷尬,因為他的認知中標準很寬鬆。但是如果你當街一把扯下他的褲子他一般來說還是會尷尬的。


源自內心的善良。


尷尬是情商太高的人的副作用。

低情商的人表示,尷尬是什麼?


自己刻意或者不刻意掩飾,及刻意或不刻意避免的事情,被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


尷尬是被人看到或者看到別人丟臉的事情,根本原因是臉的大小。


個人抖機靈的理解:

尷尬是在別人面前,因對突然發生的事情缺少應急反應的預案,在搜腸刮肚適應現實和尋找處理方法的過程中產生的卡機現象……

看我煞有介事地下定義,有沒有感覺到尷尬?

沒感覺尷尬就說明你比我還會抖機靈,這點機靈不算什麼啊哈哈哈哈……

尷尬……


非意願暴露模型:尷尬是當個體知覺到非意願暴露時產生的一種情緒 ,通常當個體認為他人正對自己作出意料之外的評價時發生。

miller:當個體經歷的事件會增加其遭受他人的非意願的評價的概率時 , 這種評價可以來自於真實的觀眾 ,也可以僅來自個體想像中的觀眾 ,此時個體產生的一種慌亂的 、 笨拙的 、窘迫懊惱的急性狀態 ,就是尷尬情緒。

戲劇模型:個體社會角色的紊亂 ,這種紊亂違背了個體以往的社會角色。導致的正常社會交往關係的破壞 ,從而導致尷尬情緒的產生。

違背他人期望模型:個體產生的觀念---自己的行為可能會違背其他人對他的期望,個體受到這種觀念的困擾,產生了尷尬。

Tracy和Robins提出的新的尷尬模型: 當事件發生時, 個體首先會評估事件是否與個體生存和繁殖即生存目標有關;若否,則判斷事件指向個體自我還是外部環境;若指向自我, 則判斷事件是否影響個體自我形象;若是, 則繼續判斷事件是否與個體公共自我形象一致;若否,則判斷事件的發生是否與個體有關, 若是, 則產生尷尬情緒。


來源:尷尬情緒的研究述評尷尬情緒:回顧與展望


尷尬是一種社交困境,來源於社交潛規則的突然失效。有些事情所有人都明白,但絕對不會當眾挑明;有些事情過於私密或不夠體面,不適合當眾挑明。比如,面和心不和的同事,比如偷偷看毛片的習慣。潛規則的存在,即大家共同心照不宣的讓這些事情留在暗處,或者是社交中的有效緩衝,或者是隔絕了社交和個人隱私的聯繫,掩蓋了日常生活的嚴酷、庸俗之處,對每個人的心理健康都大有益處。

可是,某一天題主趁寢室沒人,悄悄點開了蒼井空.avi。正在LOL之際,室友破門而入。室友的突然出現,讓事情沒有緩衝的餘地,破壞了社交潛規則。這下尷尬了。如何消解尷尬呢?重點在於重建緩衝地帶:下策是裝作什麼都沒發生,雖然空氣中還有謎一樣的沉默,但面子總算保留了;上策是重新定義規則。題主福至心靈,對這室友大手一揮,甩出幾星石楠雨:「我新下的片,可好看呢,一起來丫!」

如此,題主機智的重新定義了隱私和公眾區域的界限,雖有臉皮厚之嫌,但總比尷尬的感覺好。


------我這個答案半是抖機靈,請大家看尷尬是什麼?尷尬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 董朝強的回答 裡邊提到5種尷尬模型。我的思考只是其中的一種。


尷尬就像前有虎後有狼一樣,有種進退兩難的味道。

比如說負面情緒藏在心頭,卻又羞於表露出來。
而且當發現自己隱藏得並不好得時候,究竟是徹底發泄出來,還是繼續拙劣地掩飾著的狀態。

當人們發現在某件事情上,做與不做都要面臨不同的後果時,就是尷尬的狀態了。


尷尬就是我們在意識狀態特定的情況下,做出一些違背社交禮儀,倫理道德的不適宜展示在群體下的活動,並且被旁觀者觀察到,此時會產生被群體排斥和不認同的感覺,由此衍生的不安和羞愧焦慮。

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認為人類的精神活動大部分是潛意識的,我們能意識到的東西只佔全部意識的一小部分,就像海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我們以前習慣於把心理和意識混為一談,認為心理學就是研究意識的科學。但精神分析認為那些看不見的思想和慾望都看成是潛意識,它是人類意識的大部分,就像海水中浸沒的大部分冰山的山體。而理性只是冰山中露出海面的一角,我們狹義上說的意識,就是理性,我們用它指揮我們的實踐行動,並且有選擇的發揚,抑制或者阻礙潛意識的顯露。

理性的思維和潛意識各司其職,我們的潛意識,更多的是體現出生物生存繁衍的本能,佛洛依德認為我們潛意識的內在驅動力就是我們的性衝動,所以說潛意識更多體現在對我們自然屬性的影響上。

而理性思維,則體現在我們在社會行為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規範約束,使之更加符合我們的社會習慣,倫理道德,法律風俗等等,所以理性思維體現在對我們的社會屬性上。

尷尬的一種情況,是我們在完全理性和頭腦清醒的情況下,出於某種慾望做出一些違背社交規則或倫理道德的事情並且被人發現而產生的情緒,例如行竊,偷情被發現。

另一種情況是,當我們的理性思維由於某種原因對潛意識的控制出現放鬆時,潛意識支配身體做出了不符合社會倫理道德或者是大眾意義上不合適的事情,理性思維同時察覺到了這種不妥但是為時已晚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自己被多數人排斥和不認可的想法,這就是尷尬的產生機制。

舉個例子,生活中口誤無所不在,這些口誤本身都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說口誤的結果本身可被看作是一種有目的的心理過程,是一種受潛意識支配的有意義的表示。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口誤,探測說話人潛意識中的某種願望。例如青春年少,春情萌動的時候,和一個水靈靈的小姑娘約會,一見面的時候,對話是這樣的,小姑娘問你:

「想我了嗎?」

「當然想啦!」

「想我什麼了?」

「想念你白花花的大腿。」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此時你會感到尷尬,因為你本有一套濃情蜜意更加溜光上道的說法,但是話到了嘴邊,怎麼就說了實話了呢?其實很簡單,軟玉溫香,郎情妾意,必然會勾起性衝動,此時潛意識發揮作用,自然而然的表達出來了對異性肉體的渴望。也許過去有很多次類似的場景你差一點脫口而出,但是都被理性很好的壓制了,但是馬有漏踢,這一次潛意識佔了上風,尷尬隨之而來,你此刻的想法,大概是這樣的:

她不會覺得我是流氓吧?不會覺得我輕率吧?她要是同意了進一步該怎麼辦?開房要不要帶身份證?是一起進去還是一前一後?套套哪個尺寸比較合適?床單濺血了錢不夠怎麼辦?萬一懷孕了她怎麼做人?爸爸媽媽老師校長保安居委會復驗潔大媽怎麼看……

這時候你的理性思維,開始為剛才潛意識下說出的你認為的不符合倫理道德或者不合時宜的話而感到羞愧自責,這就是產生了尷尬。

類似的還比如有:動作錯誤也和過失,例如不合時宜的舉動,通常是為了滿足一個被禁止的願望;身體特定情況下產生的條件反射,例如受驚嚇時理性失控而小便失禁;還比如說身體有恙,作為自然屬性的身體能力受到破壞而產生反常舉動,例如腦部受損平衡能力失調導致摔倒,病理性的心理疾病影響潛意識,這些都會應為不合時宜使當事人尷尬。

我們還可以發現,我們的尷尬發生是有外界條件的,就是當自己所做之事違背當時當地的倫理道德,我們才會感到尷尬。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倫理道德標準是不同的。同樣一件事情,古今的判斷標準不同,中西方的判斷標準不同,所以我們的道德尺度有差異時,會影響尷尬的產生,例如古代有些失節的事情,放在現在並不是什麼大事。具體倫理學和社會學的形成和對個人影響,是另一個領域比較複雜多面的問題。

同時,個人對道德倫理的理解不同,遵守力不同,也會影響尷尬的程度。
同一件事情,對於道德標杆不同的人,或者是成長經歷家庭壞境不同的人,差異也是很大的。比如受過家暴或者校園暴力的孩子,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給自己設置更多的障礙,他們更多的認為一些事是不可為的,即使這是一些完全正常合理的事情,也會引起他們的恐慌或者尷尬。

馬斯洛認為,我們對於任何可能引起我們自卑、使我們感到自己低下、軟弱、無價值、邪惡、羞愧的事情,都有懼怕的傾向。我們通過理性的壓抑保護自己的理想形象。在對一些由尷尬演變到心理疾病的患者進行心理治療時,我們靠一種方法:不斷地循序漸進的使恐懼者接觸真相和他害怕的事情,同時幫助他與看到真相進行努力的鬥爭,使之不斷的適應恐懼以接受事實。治療家的一切技術都是揭示真相的某種方法,或者是使患者堅強的方法,以便使他能了解、認識真實情況。正如弗洛伊德所說:「完全坦率地對待自己是人能夠做的最有益的努力。」


愛情的萌生和死亡,往往都是從兩人沉默相對而感到尷尬開始的。
感謝評論區 @紫瓶 指正。應該是「兩人獨處時的沉默相對」 。出處和原文見評論區~


如果好奇某種情緒的定義和產生機理,請百度"名詞+心理學」,一般都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


論文鏈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kyj200906021.aspx

「關於尷尬概念的界定問題,目前還存在很多爭議,尚未形成一個明確的、得到廣泛認同的定義。依據不同的理論模型,研究者們持有不同的意見。例如非意願暴露模型認為尷尬是當個體知覺到非意願暴露時產生的一種情緒,通常當個體認為他人正對自己作出意料之外的評價時,這種現象就發生了。Miller(1995)認為尷尬是一種令人厭惡的、感到羞辱的狀態,是在公共的社會窘境狀況下發生的羞愧和懊惱情緒」o。Miller(2001)[4 3則曾經將尷尬描述為:當個體經歷的事件會增加其遭受他人的非意願的評價的概率時,這種評價可以來自於真實的觀眾,也可以僅來自個體想像中的觀眾,此時個體產生的一種慌亂的、笨拙的、窘迫懊惱的急性狀態,就是尷尬情緒。他認為尷尬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個體會感到愚弄和幽默,而非更深層次的自責情緒舊。。戲劇模型認為尷尬與個體不能維持一種社會交往關係有關。


……


根據國外的一些研究結果,我們偏向於認為尷尬是在某些情境的誘導下產生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
驗,個體會產生的主觀體驗有:感到自己是滑稽的,笨拙的,愚蠢的,緊張的,同時伴有一定的生理反應和外部表現:如臉紅、愚鈍的微笑、注意轉移、手和身體的運動等。


3尷尬產生的理論模型
一些研究者建立了幾種經典的有關尷尬產生的理論模型,近年來也出現了很多關於尷尬情緒的實
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這些理論模型,有關尷尬產生的經典理論模型主要有關於自尊的模型、戲劇模型、違背他人期望的模型、關注中心模型和非意願暴露模型。
3.1 關於自尊的模型 關於尷尬的模型主要有3個:自尊喪失模型、社會評價模型和個體標準模型。
自尊喪失模型認為尷尬情緒的產生是源於個體自尊的喪失,從而導致他人對個體產生消極的評價。由於不僅他入消極的評價會導致個體尷尬情緒的產生,他人積極的評價也會使個體產生尷尬情緒,所以有研究者就提出了社會評價模型。該模型認為,預料之外的社會評價,無論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評價,都能導致個體產生尷尬的情緒。與此相關的個體標準模型則認為,個體產生尷尬的原因在於,其行為違背了自我觀念,個體的自我評價比他人的評價在尷尬情緒產生的過程中作用更大p一。
3.2戲劇模型Parrott等人從Goffman的理論中提取出了戲尉模型,該模型認為尷尬情緒的產生不是由於他人評價對個體的影響,而是由於個體社會角色的紊亂(或者是個體對這種紊亂產生一種預期),這種紊亂或預期違背了個體以往的社會角色圖式,導致的正常社會交往關係的破壞,從而導致尷尬情緒的產生"一1。
3.3 違背他人期望模型 該理論模型與社會評價模型有相似的地方,二者都強調他人評價對於尷尬情緒產生的影響,但是與社會評價模型不同的是,違背他人期望的模型認為,由於個體產生這樣一種觀念——個體的行為可能會違背觀察者對他的期望,個體受到這種觀念的困擾,即個體不確定他人對自己的行為存在何種預期,這種不確定性會導致尷尬情緒的產生舊』41。
3.4關注中心模型 Sabini等人也提出了一種模型,他們認為只有在個體處於他人關注中心時才會產生尷尬的情緒,即便此時個體沒有喪失自尊或違背社會角色模式。但是,該模型卻不能解決這樣一種情況,即有些人會很享受處於別人的關注中,而另外一些人卻由於處於這種被關注中而導致產生了尷尬情緒,也就是說不是所有個體處於關注中心時都會產生尷尬情緒H』「。
3.5 非意願暴露模型 最近十年來,有研究者提出了非意願暴露模型。該模型認為,當個體不得不接受一種公開的暴露(即暴露於公開的情境中),而當這種暴露是個體本身不願接受的暴露時,尷尬情緒就會產生。他們認為該模型能夠很好地解釋每一種可以導致尷尬情緒產生的情境,當其他模型不能解釋一種情境時,就可以用非意願暴露模型來解釋『3·4|。 (比如 @王彪 的石楠雨……) 」

還有這一篇:尷尬情緒國外研究進展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Embarrassed Emotion Abroad


出來混,終究要靠不要臉行走,啦啦啦啦啦~


曾經和他人行走,哪怕是片刻的無語,都會覺尷尬而亂找話題,用語言填塞彼此的沉默;後來經歷了一些是是非非,倒也再也沒為什麼事尷尬過。

自我剖析了一下,尷尬的源因之一就是太在乎別人的感受和看法。
沒必要尷尬。

有些事並不是你尷尬了又能怎麼樣。


沒有足夠的自信去面對被揭露的自己


人的一切尷尬基本都來自於——沒錢。


尷尬就是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做了一些熟人間才可以去做的事情。比如跟個關係一般的男生吃飯,他坐我對面我吃得正開心這個時候劉海遮住了視線他溫柔地幫我挽起來然後我皺了皺眉頭,這個時候他就會感到特別尷尬,然後我也很尷尬。我覺得人際關係的推進還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操之過急終歸變得很尷尬。當然大多數人會覺得能一起談笑風生就是朋友了啊,年輕人是很好玩到一起的,但是你會看到分開的時候也是那麼快。雖然了解一個人所有的過往,也不能融入他的未來,真是件尷尬且悲傷的事。不過也有我這種自帶屏障的人,聊再多其實你也一點不了解我。會尷尬就說明你們倆關係真的不夠好!


尷尬是兩個還沒想好說什麼的人,進行的一場本無必要的對話。

尷尬是在無數別有用心的目光里,艱難地把舞台交還。

尷尬是在不平等的地位中,強求一段平等的相處。


尷尬就是你的無力被發現甚至被觀賞。


你坐在我對面,卻開不了口。
沒共同話題,三觀不同。


推薦閱讀:

為什麼抬頭挺胸走路常被嘲笑做作?
如何讓自己變得大方有見識,一個人可以撐起場?
怎樣系統的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平安夜前夕夢到自己和機器人融為一體,是瑞兆嗎?
情侶之間應該有隱私嗎?夫妻之間應該有隱私嗎?

TAG:心理學 | 尷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