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國是否重視普及音樂教育,為什麼?

有很多人反對我認為音樂有使人向善的力量,比如李天一,比如希特勒,比如屠殺猶太人的德國軍官。下面我引用龍應台的文章:龍應台大學演講_蔚藍天空_新浪博客


誰也不要去吹牛說自己受過多好的音樂的訓練。

我們的音樂教育太差了,即便我們在北京,或者在文工團長大的孩子要比大部分中國人接觸音樂的機會多得多,我們還是願意誠懇告訴大家,我們丟失接觸更美好音樂的機會要大於我們自己所擁有的這些機會。我們應該更多的聽到音樂,更多的受到更好的音樂教育,但有的時候,眼看著現在的年輕人,他們所受的音樂教育還不如我們的時候,就很著急,大量熱愛音樂的人人不知道應該怎麼學音樂,這個時候我們也覺得好像光是經濟發展了,音樂教育並沒有發展。所以我們也能夠感受到我們想看到像我們自己成功那樣的範例,這種機會並不那麼多,只能感到著急。

我說這種話並不是因為傲慢,不是我們倚老賣老,恰恰就是覺得音樂非常簡單,你得有內容,你得有技術,你得有情感,這三個東西都沒有的時候,我為什麼要聽呢?是這種著急,而不是說年輕人跟我們市場不一樣,看到年輕人火了,我們就嫉妒,這種話太簡單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

現在年輕人聽到的音樂大量都是包裝出來的,都是因為長得好看,先視覺定位,再去做音樂培訓,是流水線造星系統造出來的音樂。大家不知道,大家會誤認為老的就是老的,老音樂人不會走這條路,他們的東西不是時尚,我們看到的才是時尚。這種現狀,就是我要先視覺荷爾蒙先解說音樂的載體,之後再去聽音樂,大家視覺先入為主,我認為這種是沒有價值的,因為大家在一定時間之後就會發現我說的是對的,他們會忘掉原先的,再尋找另外一個荷爾蒙,新的對自己的刺激的人,音樂留不下來。

有些人經常去做一些講課,說年輕人就應該有自己的選擇,忽視掉了音樂系統教育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民間的基礎上,經濟發展之後,大家買樂器,大家覺得音樂能讓自己的生活真正的豐富起來,渴望學音樂。我也聽說樂器的銷售在大幅度增長,說明中國人聽音樂的時代即將到來,大家都在用音樂交流。但現在,大家聽什麼樣的音樂,是會被某些商人鑽空子的,反正中國人要聽音樂,那我們就先佔領市場,或者佔領購買音樂的人群的口味,研究他們的口味,事先做好準備,去做出一些商品性的音樂。

類似這些東西,我不認為它是壞的,但如果過分的話,就會是壞的。

應該有這樣的東西去造星,純商業運作造出明星的實驗,但不能欺騙,不能說這些人就是天才,有表達的慾望。這些人沒有,這些人就是因為從小長得好看,上代人知道怎麼包裝所以去給他們培訓。這些東西不用一棍子打死,但要把這個過程展現出來給大家看。同時,也有另外的人,拿著一把吉他,堅決反對包裝,他們自己苦苦哈哈找老師學,他們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時候會對那些作假的不屑一顧。

當這兩種年輕人發生對抗的時候,我肯定說後一種年輕人更好。但恰恰有人會說因為我是上一代人,甚至上兩代人,我希望像我這樣的人成功,而不是更年輕的人成功。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去談論,甚至可以去爭論的。我認為真正能夠讓音樂能量最大化的是創造型的音樂家。

人有癌基因和抗癌基因,我認為這些人是抗癌基因。良性社會怎麼發現這些人、怎麼鼓勵這些人,恰恰是社會發達和進步的標誌,而鼓勵那些好吃懶做的人,就跟鼓勵貪官一樣的,是對社會致癌基因的鼓勵,而社會抗癌基因就不會受到鼓勵。癌症就是稀釋掉別的良性細胞,在音樂界也是一樣的,鼓勵哪一種人標誌著音樂走哪條路,我不用再具體說東南亞的哪個地區了,那個地方已經沒有音樂了,但是他們大量扶持包裝出來的音樂人,導致沒有人再搞創作了。

抗癌歌手不需要我的鼓勵,我能做的就是去為他們平整土壤,讓他們生長出來健康的食物,這些原創型的音樂家,根本不需要我的鼓勵,他們自己就能鼓勵自己。如果讓我對環境做出力所能及的話,我只能說就兩個字:開放。公平競爭。


我就是一名在高中混日子的音樂教師。
首先我來說說我的情況。招聘時校長說入編之後會讓我帶音樂高考生,給他們進行長期的日常專業課的授課和練習。到了單位才知道,這邊的藝術生都是由和學校有關係的培訓班來授課,已達到雙方互利的效果。其實二年半下來,學生基本什麼也沒學到。其他老師和校長說道,反正這些人也不學習,找個屋子,來點老師把他們看起來就行。高三後半年再突擊的學一點東西,能考個一般的學校也比他們混三年什麼也學不到的好。其實這樣說來,倒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真的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這樣絕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學校為了盈利,會和外部培訓班進行合作。從普通班甚至實驗班大力鼓動學生加入藝術班進行學習,對於學習不好的」反正也學習不好,找個出路「,對於學習好的」學習挺好的,再加一個專業不就是雙保障么?「,到最後每年高三高考完之後學校會拿著二本過線率大肆宣揚自己的教育成果,二本過線率加藝體生百分之三十,再看211或者985高校的學校,一個都沒有。
在老師和學習的鼓動下,很多認為自己學不出來的孩子都選擇學了藝術這條道路。然而在他們選擇院校的時候,首選」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這樣的頂級院校,在他們看來,學了藝術,就代表了有一個美好的前程,就能用很低的分數考一所非常好的大學。
在給學生上音樂課的時候,講到樂理和音樂史內容的時候,學生表現要麼就是不願意聽,要麼就是覺得不可思議,他們熱為音樂就是簡簡單單的唱歌跳舞,在涉及到深層的理論方面的時候,每個人的表情都讓我作為一名音樂畢業生痛心疾首。
對於我自己的經歷,我國不重視音樂教育我認為可能有以下幾點問題:
一、整個九年義務教育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上對於音樂教學沒有做出指標性要求
我們從小學習,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高中,就是為了能考一個好大學,音樂從來不是考試的內容,只是作為一項陶冶情操的」副科「,在教學內容上,音樂教科書里的課程和音頻編寫都是為了讓孩子更多的聆聽古典、民族的經典作品,但是對於喜歡獵奇的學生來講,那些都是平時就聽過或者認為是老掉牙的東西。學生學習興緻不高。他們更喜歡的是現在當代的流行音樂。既然不是考試內容,教師壓力也小,不用出太大成績,所以工作熱情也會減小許多。如果孩子過多的喜愛音樂或者聽歌,家長也會認為不誤正業,喝令禁止。
二、音樂教師的素質有待提高
由於音樂文化課要求較低,前些年對於專業門檻要求並不高,所以有很多人為了考大學而學習了音樂,畢業之後分配到中小學進行音樂教學,在學校里其實並沒有學到太多東西。再加上一些三本和專科院校為了學校創收而新開了音樂系和音樂專業,更不會教出優秀的音樂畢業生。由於學習音樂資金投入大,音樂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基本很少到邊遠山區進行教學,所以現在邊遠山區學校的音樂教師基本都是由其他學科的老師代課或者直接不上。
三、社會對於音樂的誤解
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會讓自己的孩子多多學習藝術來陶冶情操,從小學習鋼琴、舞蹈等各種樂器和技能,但是僅限於對技能或者淺層次的樂理的了解,像音樂史之類的基本不會學習。如果是一般家庭收入者,基本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學習音樂。沒有條件,是他們不讓自己孩子學習音樂的直接理由。還有很多的家長會說:」我沒有音樂細胞、他媽媽也不懂音樂,我們一家子都不懂,也就不用讓他學了,以後也成不了什麼音樂家."這種功利性的態度組織了很多學生可以學習音樂的機會。

應該還有很多的原因,這麼多年的教育對於藝術教育產生的弊端還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如果是一名優秀的負責人的教師,最好要給真正愛音樂愛藝術的人創造學習藝術的條件。希望以後我國的音樂教育、藝術教育能夠有所改變,而且越來越好,必須做好長期作戰的打算才能徹底改善我國音樂教育如此尷尬的現狀。


首先想給這個界面上多數答案點反對加沒有幫助.

本題的問題是為什麼現在我國不重視普及音樂教育?
而多數答案都是往為什麼我國不重點培養音樂教育?這個點上去答的。

多數人認為的是,音樂不能創造實用性的社會價值。——不能創造實用性社會價值的學科多了去了,不要說文學藝術,僅僅用純數學,你能給我造出一架飛機嗎?

我們為什麼要普及這些「沒有價值」的教育呢?

如果你是數學專業的,再懂些哲學,那麼你的世界觀就會得到新的改觀:當你看到海浪捲來時,腦海里自然地浮現出斐波那契螺旋線,心中澎湃,讚歎大自然秩序井然之美。如果你是物理專業的,再懂些音樂,在音樂廳中作為聽眾的你,在閉目聆聽時,很自覺地把在腦海中閃現的樂聲變化轉化為時域信號,用傅里葉變換分析黑白鍵上的秩序,以數學的思維和公式來演繹樂譜上的音符

能得到這種感悟,對我而言就足夠了。

我們不需要嚴肅化理論化的音樂教育,我們只需要一些音樂知識的普及和音樂素養的教育,這就足夠讓我們發現更大的世界。不要一直局限於你自己那些學識尚淺的專業知識里,我們都需要一個新的觀點,新的高度,來看待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以新的態度去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無論是音樂教育,美術教育,還是哲學教育,這種形而上的學科都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些。

每一門或許你看不起的學問,掌握之後都能夠或多或少改觀你的世界,提升你的素養和思維能力。人類的知識樹中,你選擇任意兩個領域,其中都必有專業交叉。

———————————————分割線—————————————————


當然音樂不是萬能的,題主把音樂捧那麼神我也不贊同。

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咱們國家有些人道德墮落、唯利是圖,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音樂教育不足。

即使你音樂教育搞足了還是這個樣,即使音樂能夠豐富三觀,但也要記住教育不是萬能的。這種簡單粗暴的問題歸納方法....實在是太野蠻了。想要提高人民素質?先去搞經濟吧!

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一個專門收容頑劣的孩子的學校,一般的學校管教不了他們。那裡的孩子起先粗魯野蠻,打傷看門人的眼睛,熱衷互相打架、罵人、破壞公物。新來的老師教授孩子們音樂,組織合唱團唱歌。慢慢地,打架的孩子少了,學校也有秩序了,還出了一位知名的音樂家。

現在的小孩都願意玩朋克,聽搖滾,誰願意跟你來俗了吧唧的大合唱?況且這個故事還是藝術加工,落魄音樂家盜竊殺人放火的事也多了去了。

音樂,不僅是唱唱歌、奏奏樂,它是美善的表現。在音樂的引導下,人心向善的那一面會不斷擴展。我認為我國近年來出現很多類似大米里加石蠟、往火腿里加敵敵畏、往鹹鴨蛋、辣椒醬里加蘇丹紅……等等這些事情。做這些事情的人很可能沒經受過音樂的陶冶。

我已經說過來這種簡單粗暴的問題歸納法不要亂用...引導人心向善,音樂絕不是必要條件。

《義勇軍進行曲》做到了鼓勵國人反抗日本侵略;《旗正飄飄》鼓勵了軍人打仗抗擊侵略;《黃河大合唱》唱出了國人的心聲;《萬里長城萬里長》唱出了新的長城萬里長;鄭智化的《水手》幫助很多人走出挫折;《時間都去哪了》唱出了人們對歲月流逝的感慨。

音樂確實對人的意識具有強大的反作用,但題主例舉的這些只能算大眾娛樂的範圍,我不懂樂理和音樂史 不影響我去聽這些歌唱這些歌,跟音樂教育還扯不上什麼關係。甚至如果你懂點樂理和編曲,你還可能會想「卧槽旋律這麼爛的歌還能紅?」

我們國家為什麼不重視音樂教育呢?為什麼不像重視語數外理化那樣把音樂教育納入升學考核中呢?拓展開來,為什麼音樂、美術這些美育教育的全民普及得不到教育部的重視呢?

天天喊著減壓,當然是能減的減,不能減的再去佔用被減的課程的時間。——故如今主科的課程壓力都已經膨脹到很大了,如果再去說「音、美教育納入升學考核中」,不僅主科的壓力得不到緩解,而且這些科目更會增加學生的壓力。而且有一點不得不說——僅知乎這樣高素質的社區里就有不少人明確表明自己對音樂的反感,那你認為中高考里加入音、美課程,人民大眾會同意嗎?


—————————————接下來才是正題——————————————

為什麼現在我國不重視音樂普及教育?


@牛方舟 老師的回答已經很完善了,歸根到底起來這還是個社會性的原因。社會對藝術的偏見,當然離不開經濟水平的制約。我覺得在經濟水平發展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有這些偏見是正常的,對音樂教育的忽視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反而如果你現在突然把音樂加入高考科目,我不負責任地推測,這一舉措將會使民怨大增,罵你是搞「面子工程」、「新式八股文」、「沒錢還硬裝逼」。但是音樂普及教育,我想還是能夠去抓一抓的。如果要全面普及,也應該先等到我們的經濟水平能夠不用再擔心就業、物價問題的時候。現在來說,至少應該先讓學生們能夠明白,音樂是有用的。可別再步了數學教育的後塵,讓社會上一大群人都覺得「世界上如果沒有了數學那該多好!」

以上。


因為中國的音樂專業生基本都...都是些什麼玩意。成績好的不忍心浪費分數去學音樂,成績差的沒什麼天賦還要硬往裡鑽,壞了音樂的名聲。
高中成績差基本上要麼不愛學習,不尊重學習跟「文化」,要麼不願意下功夫愛偷懶,要麼學習習慣不好悟性差(不過說實話這種也能靠題海戰術拼個二本),像某些因為學習差才學音樂的學生我接觸過不少,基本都是抽煙喝酒(包括學聲樂的)打架,窩在琴房裡談戀愛,謊稱上藝術課來逃課的。到了大學他們也是,一上「文化」課(和聲曲式中西音史教學法外語)就睡覺玩手機,認為學音樂就是單純吹拉彈唱(能吹拉彈唱好已經不容易了,還有把高中時的練琴偷懶習慣延續到大學的),對「文化」毫無尊重,自然不可能把音樂上的「文化」教給學生。並且一些音樂老師保留了學生時代的「習氣」,男老師上課前抓緊最後一分鐘抽煙,女老師打扮如太妹行為輕浮,老師只知道圖方便放學生上自習...老師素質在那裡,總會給學生留下一個關於音樂的壞印象。
————————
可以看一下我國的小學音樂課本,事實上內容還是不錯的,除了唱歌還有律動、認識樂譜、樂器和樂隊編製、配器法初步(從色彩出發的配器法)、簡單的音程關係、三和弦七和弦、認識著名音樂家和流派、聽寫和寫作簡單旋律、分聲部合唱練習
但是大多數老師都是教不來的,因為他們自己該攢那一桶水時候都睡覺去了,自然沒法教學生一杯水


作為題主口中在學校混日子的老師之一,這也是我長久以來比較鬧心的問題,本人從事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初中音樂教學。

從2013年開始,國家教育部以及省市教育局就開始嚷嚷著要把音樂美術加入中招考核中去,可是只見說不見做,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至今也未見實施,這是其中一方面。 有人說我們重視過應試教育以外的教育嗎?答案真的讓人痛心疾首。

四年前我也是熱血青年一枚,滿懷熱血的進入本地公立排名第一的重點初中執教,想把有限的知識投入到音樂基礎教學中去,可是一年以後,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第一,學校不重視音樂教育。其實這麼說有點武斷,起碼錶面上學校還是非常重視的,對演齣節目的質量要求特別高,對去省市中參加比賽的要求也特別高,必須得一等獎。而且還在校內組織了器樂隊,舞蹈隊,合唱隊,每每出去比賽或者是迎接檢查真的是霸氣十足。只有我深入工作之後,才發現這些不過是幌子而已。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什麼所謂的器樂隊,舞蹈隊,合唱隊,平時根本沒有有規律的活動過,全部是臨演出之前兩周抓壯丁抓來的,但凡有點基礎的全部抓來,進行魔鬼訓練,為難了老師,苦了學生,因為學生在外培訓班學習的藝術水平真的參差不齊,作為教師很難訓練,作為學生會覺得老師要求過嚴訓練太辛苦,可是學校還要求教師在兩周時間內出成果,出去比賽能夠一舉奪冠。

說了半天,才意識到其實學校想要的並不是學生所謂的全面發展,而是證書,榮譽。

而且關鍵是這些學生和家長,也都是衡量利弊的高手,能夠參加訓練的前提就是先要問清楚:參加這次演出有什麼好處?有沒有證書?能不能加分?會不會影響學習?而作為老師的我們還得苦逼的連哄帶騙的逗學生開心,買飲料買零食請吃飯多管齊下才能勉強保證人員不流失。

再扯到外面的培訓班,大多都是只為掙錢不為質量。中間有個插曲,有個女同學彈琴根本不按譜子來,一點節奏感都沒有,節奏完全是錯的。我還委婉的告訴她應該注意節奏,耐心教她打拍子,結果,第二天不來了,問其原因,竟然一副委屈又生氣又不耐煩的態度說:我們培訓班老師從來都說我彈的都完全正確,從沒有彈錯過,你居然說我彈的不對,太傷我自尊,我以後再也不會來參加你的訓練了!我竟無言以對。

第二,學生根本不尊重音樂。學生不尊重音樂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除了音樂教師別人都不尊重音樂。班主任說占課就占課連招呼都不給你打也是常有的事,我們在音樂教室等半天不見學生,去班裡一看,其他老師都上了半節課了。順帶著對我們音樂老師也很不尊重。

上音樂課時,我也是百般想法子怎樣才能把音樂知識講的有趣些,讓學生能夠感興趣,能夠記住。可是除了個別對音樂感興趣的學生,基本這些精心準備都付之東流。該寫作業的寫作業,該睡覺的睡覺,該說話的說話,問其不聽的原因,答曰:又不考試我學這些幹嘛。儼然一副考試機器的姿態。

好吧音樂知識不愛聽,古典音樂不愛聽,民樂不愛聽,那就欣賞點流行音樂總該能認真一點了吧,我給學生精挑細選了中國好聲音,中國新聲代的好的片段播放給他們看,收到的並不是認真的欣賞,也不是安靜的聆聽,也不是興奮的跟唱,而是一陣陣:卧槽你看那男的衣服穿的是屁啊!快快看,這女的妝畫的,粉是塗了多厚啊,卸了妝肯定可丑!咦~看他的騷情動作,太裝了吧!尼瑪,怎麼又是他出來唱,出來多少次了你!…………現場狀況請自行腦補。

這就是我們公立重點中學的學生。由此可見其他公立學校的狀況,老師不混日子又能如何?

當然私立重點學校除外。
老公在私立重點,同是音樂老師,他們的音樂課堂氣氛非常好,學生非常積極,各種社團也是真真實實長期訓練的。他們學校入學是必須經過嚴格考試的,差半分都上不了。而且學費巨高,屬貴族學校,全寄宿,經過層層選拔,能去上的都是又有錢又學習好又懂事自立又素質高的。

我們雖說是公立重點,但也是劃片招生,不允許自主招生,能出成績主要佔了個人口基數大,初中三個年級4000多人。

說到這,忽然就意識到,藝術教育到不到位是社會大環境使然,歸根到底還是素質二字。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整體素質還停留在科舉時代,真正好的學生和家庭環境有著特別大的關係,真正好的學生不僅學習好,其他各方面樣樣都是全面發展的。

國民素質達不到,我也只能混混日子。

對了,大家看到的各種優質課、賽課中各個老師都講的那麼好,課堂氣氛是那麼融洽,都是假象。那樣的課堂,學生只揀素質高的,問題啊環節啊都是提前排練好的,敢不敢問問哪個老師平時課堂都那麼上,天天都辣么裝逼誰能受得了!

對了,大家看到的各種中小學藝術節目展演,學生都唱的辣么好,跳的辣么好,都是假象。真相是能得大獎的節目演員都是借的。我見過好幾個一等獎的節目,參賽學校不一樣,跳的舞蹈不一樣,但演員是一樣一樣的都是同一個專業舞蹈培訓機構的!所有學校拼的都是升學率,除非哪個校長是傻叉才花大時間去排練節目只為了一個破藝術獎。

哎,說了這麼多,只為實事求是。

當年的一腔熱血現在頹廢到想辭職去看世界了。
什麼時候才能做到真正為自己而活。


看了眾多答案之後,以及和眾多同行交流後,發現我國的音樂教育(以及音樂普及教育)已經陷入了一個難解的「怪圈」之中。

你要說不把音樂(或者美術等其他藝術學科)納入升學評價體系吧,就沒有多少人去學了,或者很多人哪怕一開始學了,到了小學五年級就開始陸續放棄了(因為沒用啊,不加分啊,喜歡有什麼用?),音樂課基本也被主課擠佔得所剩無幾,即便有,大部分也上得枯燥無味,也有很多同學音樂課都寫作業。

你要說把音樂納入升學評價體系吧,學的人倒是多了,但是都各種變味了。比如說考到幾級以上小升初加多少分(現在大城市不可能有了,但是極個別小城市還有),一個個家長就會逼著基礎本來遠遠不足的孩子去速成考級,也會給老師施加大量的壓力。考完了就扔了,因為本來水平就差很多,逼出來的也沒興趣。這樣還不如不搞這些升學幺蛾子,讓孩子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呢!要說高考考音樂,也基本就是死記硬背,考完就扔,參照以前山東高考有個60分的基本能力。英皇考級也是,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還有多少人去學音樂只是為了能在簡歷上特長一欄寫個「xx樂器」(至於學成什麼樣,能不能拿的出手才不管呢)?

結論是:在當前的國情下(改革開放不足40年,能保證廣大人民群眾不餓肚子也沒多少年,資源競爭、生存壓力依然巨大,正處於並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種問題是無解的,也是無奈的。這個社會太難了,能慢下來學習和欣賞音樂等藝術,對於為了大部分生計而奔波的人,是太奢侈的事情。

我等能做的,也只能是總結一些在業餘碎片時間可以欣賞的古典音樂清單,或者可以讀的古典音樂小知識,姑且普及推廣一下,哪怕收效低微。


其實發達國家也不重視音樂教育= = 雖說歐美髮達國家和中國在同時期內橫向比較,前者比後者的音樂教育發達很多,投入也很多,但是他們各自國家內部,拿音樂專業和其他理工類學科比,音樂專業仍然處在一個很不受重視的地位。只是因為這些國家比中國有錢很多,所以教育的總體比較發達而已。


1,重視,不然小學也不會給你開音樂課。

2,為啥音樂那麼普及那麼「水」?
我用數學舉例吧....

初級數學叫做「算數」(萌新難度)
中級數學叫做初高中必修(入門)
高級直接叫做「高等數學」(大師?)
上大學之後轉職各種帥氣職業—天文,物理,光電,計算機。
包括之後的數學博士.....

學音樂小學生也是唱歌,博士生也是唱歌...而音樂領域很難有標準和量化。

所以一大堆大學生博士生專業生用自己的專業水平或者實力去judge普通老百姓.......我們這些專業 學了多少年音樂心裡沒有點b數么?

百度一下快手用戶量,你們要知道這些人中大多數是沒有這個經濟or意識去接受最正統的音樂教育的,甚至中國洋務運動很多外國人也是看笑話,玩人家玩剩下的.....

但是這個是國情啊、


古典音樂的學習周期,學習難度,深度,非常大。
分為「技術」和「藝術」。
「技術」那是對機體訓練,「藝術」領域那就是哲思閱歷人生了.....

這個東西太龐大,體系多樣,教育投資大,音樂教育領域狼少肉多,嚴肅音樂與時代沒有一個最佳的結合。

這假髮當年可能很帥....現在hummmm....

好吧

我國一直在普及,但是能做到什麼程度都是看經濟看發展的。最簡單很早之前的安利和法輪功,不都是一代民一代智的結果么?


至少整個社會接受過最正統教育的人不會被民眾的反智搞得自己在國內沒市場....隨著接受音樂教育正統的人多了,那麼這個【質量】才慢慢會up。

@La Valse,圓舞曲大大一直邀請我回答一些不太敢答的問題....所以很多也木有回答...請原諒。


中國高中的模式:學9門課,另學音樂體育美術,全部必修
美國高中的模式:學6到7門課,其中包括音樂體育美術,除了語數史必修,其他全部選修

每個人都知道,人不是全才,雖然要綜合全面發展,但是當你把有限的精力分給「無限」的學科之後,你在每門學科上的造詣就無法深了,更何況在中國音體美這種是所謂的「副科」,可以隨便佔用。就我在美國高中的情況來看,所有學科一律平等,全部是一周四節,只要把每個年級必修的科目修了之後,剩下的科目任選。由於我是普通高中里的所謂藝術生,所以我在7門課裡面,選了兩門音樂課。
而且還有一個什麼,美國高中認為音樂和美術有相互替代性,比如我就是一個美術渣渣,所以我一直都沒選美術課,也沒有什麼問題,這些藝術課程裡面,只要選自己喜歡的就行了,同學上課的積極性也非常大。比如有人選了攝影課有人選了陶藝課,這些都屬於藝術課。

說了這麼多廢話,關鍵問題在於什麼
中國的音樂課是雞肋,因為沒有和別的課程同等的重要性,所以可以被佔用,哪怕上課寫作業看書老師也不會管你,但是要是不上的話,又無法體現「素質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等,所以就把這麼一個雞肋課安排到高中課程裡面,學生也不想學,老師也懶得教,真正愛音樂的同學都在自己課後上鋼琴聲樂課等等。

而美國雖然沒有說音樂多重要,但是至少每門課是平等的,老師沒有權利占課,GPA也是會受到每門課影響,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課。你說那些天生就五音不全的人,你給他音樂教育,有什麼用,不如讓愛畫畫的TA多上幾節美術課。

中國基礎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就簡單一句話,想學的看不上,不想學的嫌煩。


我覺得還是整個社會環境比較浮躁、功利化,我們小的時候要不要學點美術、音樂,不是我們說了算的。一方面取決於家庭條件是不是允許你去學,另一方面完全在於父母,現在好多父母都覺得學那些沒有用,以後又不能靠藝術吃飯。相反地,現在有好多父母覺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拚命讓孩子上各種美術、琴類藝術班,完全不考慮孩子自己是否喜歡,是否有這方面的天賦。
還有學校方面不重視藝術課的教學質量,沒有很專業的藝術老師,升學考試不會考,所以學校不會把精力放在這方面,導致很多在藝術方面有天賦的學生失去了早點發現自己特長並取得進步的機會。
要想有所改觀,必須從社會、家庭、學校三方面入手,這三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很難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內改觀。最可行有效的辦法是家長要理智、開明,不要一味被利益所驅使,以為你給孩子選的未來就一定好,要從小觀察孩子、了解孩子,根據孩子的特點來培養,這個問題又延伸到如何培養孩子上了。孩子還有機會,但作為我們喜歡音樂熱愛音樂的成年人,已經沒有那個機會和精力再去系統全面地學習音樂了,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專業教育是需要錢的,你把義務教育想成什麼了?無論是哪個專業,無論是在世界的哪個地方,專業教育都是錢堆起來的,我國現在教育目的還在普及教育階段,你們那點中產並不是國家教育的目標人群。


經濟優勢轉化為文化優勢需要一段時間,而沒有經濟優勢,文化優勢也保持不住,所以我國依然在發展經濟優勢。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的需求跟落後的生產力的矛盾是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音樂不生產財富,只會轉移財富。


看完大家的回答,總結以下幾點原因:

1、中國經濟整體水平很高,但是人均或區域還是不均衡,導致音樂教育無法普及;

2、中國人的觀念不重視音樂,認為沒有用;

3、國家教育政策及高考制度不重視,還有義務教育音樂形同虛設。

上面大家說的都非常的對,事實也確實是這樣,重複的話我說完了。

下面我來談談不重複的:

其實中國是非常缺音樂教師的,沒有教師又怎麼能指望出更多的學生呢?如果教育部明天宣布,全國高考要考音樂,我估計至少一半以上的學校是找不到音樂老師的。

咱們數據說話,中國專業音樂學院是十一所,這十一所音樂學院裡面每年培養非常少的音樂人才,而他們大部分畢業後是不參與一線教學的,直接從事演出事業了,光演出事業還缺口很大。

中國目前音樂教育做的比較好的科目,如鋼琴,全國據說有3000萬琴童,但是專業的優秀鋼琴教師也就20萬左右,全國共有鋼琴老師不完全統計有100萬,這行業大部分數據確實沒有來源,以上只是行業協會統計的大概。

中國社會藝術培訓機構大約有4萬家。每家就按平均40個老師算(包括鋼琴、吉他、古箏、架子鼓等等科目吧),這一共全國也就160萬音樂教師,何況很多還遠遠達不到40人。

造成音樂老師缺乏的原因很多,更多的是歷史及經濟發展原因,人才斷層很多年了。

所以,現在大家明白了吧,不是不重視,是巧婦難為無音樂老師之炊呀!


這種現象其實很可怕。我說的不是音樂教育普及問題,是題主從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某種我十分熟悉的狀態。
之前在學校排話劇,認識了一位我很尊敬的導演老師,她對表演藝術的赤誠令人十分敬佩,但她有一點,讓我們覺得很可怕。
她認為通過推廣戲劇表演藝術可以解決當今社會的絕大多數問題。
私以為題主也陷入了這樣的局面。題主熱愛音樂,但是音樂並非萬能的,陶冶情操誠然,拯救世界則未必。
有位老師跟我說過,當你認為科學能解釋一切,那麼科學對於你來說就是迷信。我深以為然。同樣,藝術的力量是偉岸的,但如果認為一切問題都能通過普及藝術解決,那藝術就是迷信,這樣的心態,似乎頗易落入下乘。
我愛藝術。既愛戲劇,也愛音樂,對國內藝術教育的種種問題也感到有些痛心。
深愧才疏學淺,對於題主的問題我並沒有能力直接回答,但希望題主先擺正對於音樂本身的心態,再討論實際的問題,可能會更有幫助。


還是那句話,只要高考不考,就別指望學校和家長了,他們沒人會重視的,都是教育孩子一定要考個好大學,高考之外的東西都不重要。

而且文化課不好的學生,學音樂最終也好不到哪裡去,到專業程度以後是要靠音樂理論來支撐的。

別以為文化課不行就轉行搞音樂容易,進了音樂學院才知道學音樂競爭有多殘酷,全中國優秀的鋼琴家少說有幾十位,大家不還是只認識郎朗和李雲迪嗎?


有道是理差則文,文差則藝


剛想說國外也沒有系統音樂知識的必修課,然後看到某大大已經答過了。

就是想加一句,現在孩子們已經夠累了,在這樣一個什麼都是應試教育的系統中,加了音樂課也培養不了什麼音樂素養,想系統學音樂可不是彈彈唱唱了事的,給可憐的孩子們徒增負擔。真心不適合普及。


http://youtu.be/R0JKCYZ8hng
估計很多人看不到這個。TED上的, 有點趣。
just saw it on facebook, 我可愛的希臘前同事的。好像是class FM 的facebook上的。
另外,猶太人從小一定要學音樂,一種樂器。
很多科學家的音樂都很厲害,愛因斯坦,普朗克是有名的。記得波爾還是國家足球隊的(這個偏題)。俄羅斯強力五人團,都是業餘的,不是化學家就是軍人。瓦格納的歌劇對白都是自己寫的, (沒聽說誰貶低文學家,哲學家)天文學家F.Wilhelm.Herschel,天王星的發現者,以前是職業音樂家,做望遠鏡是業餘愛好。
還有好多我就不舉了。現在想不起來。只是真不明白為什麼要黑音樂與音樂教育。音樂教育不只是要培養獨門的藝術,而是一個和諧的整體的人格。
我做了十年的腦科學研究,向來認為兩個大腦之間的連接非常重要,reflection非常重要。沒有另一方面的發展,你想要單獨數理化是不行的。
後面這些是我到瑞士後的些見聞。稍微提一下吧。
感覺,老外的小孩學樂器的明顯少很多很多。遇到的十幾個小孩里沒有一個學鋼琴的。有的學校沒有專業音樂老師。但是專業的還真的是非常專業。因為啟發的不只是一種機械的運動,樂器的學習,而是更全面的藝術的感受能力。身體的律動,器樂節奏,心靈的感受,不是機械的教學知識。而是做而行。Orff的名言, Tell me, I forget, show me, I remember, involve me, I understand.
國內的,基本上就停留在學習樂器培養樂感的階段。跟發達國家的那種音樂教育的全面性沒法比。因為基礎音樂教育不是 只學習鋼琴就好了的。但學習樂器確實也能提高音樂的領悟力。東方現在學音樂的可能佔到兒童的三分之一,怎麼也是好的。


1、傳承不足
很多回答提到了一些國家民族一定要孩子學樂器,這就是一個文化傳承。但是音樂似乎就不是漢民族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這其實是連鎖反應:不是漢文化的一部分導致了音樂地位比較低,骨子裡不受重視,不被主流文化理解,受眾較少
2、沒有提供足夠的社會物質價值
現階段中國還是一個普遍缺乏社會精神價值判斷標準共識的社會,物質價值經常是衡量一個事物好壞的標準,可惜的是跟餘額寶比,音樂不是能夠直接變現的東西。這也是目前困擾整個藝術行業的一個囧態。
3、推行成本巨大
來自其他方面的阻力,如高考,使得音樂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的比例略顯尷尬,而又無法動彈。
4、功利性的驅使
家長在孩子考過級甚至都等不到考級就把孩子的音樂教育斷掉,只把音樂當成自主招生加分項目。學校於不良機構合作,進行應試型音樂教育。【注意,想抱把吉他泡MM的純情小男生不在此列】


我所能想到的解藥只有時間
慢慢的學過音樂的孩子會長大,他們會思考音樂能給人帶來什麼,自己錯過了什麼,他們會幫助自己的孩子做出更正確的選擇。我們的恩格爾係數能再下來一點時,音樂就可以再多一點被利益束縛的可能。我在前段時間參與一本音樂教材的編輯的時候想辦法加入了一點點電子樂、網路音樂的內容。
所以一點一點來,以後音樂教育就會回到一個它該有的位置上去。



推薦閱讀:

有哪些你覺得除了貴以外幾乎沒有缺點的化妝品?
在西南交通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你是如何開始能寫 Python 爬蟲?
作為面試官,你主要考察面試人哪些方面的能力?
你最想安利的動畫?

TAG:調查類問題 | 音樂教育 | 中國 | 普及 | 帶有假設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