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令自己戒除微博、知乎?

感覺花太多時間刷微博和知乎了,大家有什麼奇招怪招可以讓自己少花些時間在這上面嗎?(最好不要註銷,因為畢竟有時候還是要用一下)


看到前面的答主們提供了很多有趣又實操的方法,我不禁拿小本子記下來不少。但看了這麼多how,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來了解一下why——我們為什麼無法剋制自己總像生怕錯過了什麼似的「刷到停不下來」,這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這背後的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在西方世界中,近年來有一個名詞來描述這種行為——FOMO(Fear of Missing Out),意為「害怕錯過」,在2013年被加入牛津詞典。它指的是害怕會錯過社交媒體上發生的事情(比如活動和八卦),從而產生焦慮和煩惱

FOMO最初的研究者、牛津大學教授Andy Przybylski認為,FOMO並不是一種新的現象,但社交媒體讓我們更容易感知他人的生活——不但更即時,而且我們會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些人重複不斷地發出post,簡直無法忽視。因此,FOMO這種現象才變得越來越突出,成了現代人的現代病。

「資訊癖」(Infomania):

我們為什麼喜歡「一心多用」的生活?

Infomania,譯作「資訊癖」或「資訊強迫症」,是一個和FOMO密切相關的概念。它說的是我們不願錯過所能接受到的任何信息,因而會忍不住整日查看手機和電腦。我們害怕被發現「這個東西我沒看過/沒聽說過/沒見過」。

這個概念是Elizabeth Ferrarini在1984年提出的。當時,電子郵件剛剛興起,Ferrarini認為,Email帶來的信息碎片使得一些人成為「資訊癖」:他們不願意錯過每一封郵件的信息,希望能夠在第一時間回復所有的郵件。她認為,這使得工作時間和閑暇時間的界限開始變得模糊,我們似乎很難再像從前那樣,區分「上班」和「下班」。

但Infomania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研究,也是在移動社交時代。而它在智能手機普及後帶來的結果就是,「分心」越來越成為可能,我們幾乎在所有時候都拿著手機,習慣於一邊開電話會議,一邊瀏覽手機上的新聞;一邊聽老闆訓話,一邊偷偷淘寶。

但資訊癖的心理動力還不僅於此。《一起孤獨》的作者Sherry Turkle認為,我們之所以享受每時每刻都在「多線程」的生活,是受金髮姑娘原則(Goldilocks principle)的影響。有一個童話故事叫作《金髮姑娘和三隻小熊》,在這個童話故事中,金髮姑娘誤入了小熊的房子,發現有三張床,她無法決定睡哪一張,所以依次在三張床上都睡了一遍,從而發現了最小的那張最適合自己。金髮女郎原則後來就被用來指代我們總希望在一個不多不少、「剛剛好」的狀態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希望既和此地的人在一起,但同時也在別處;給每個方面的注意力都不太多,也不太少。這種狀態的本質是我們對於掌控的渴求,「我不會過度專註於某一段關係,我隨時有很多退路」,是這樣一種安全感。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沒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甚至在為自己能夠「一心多用」而自豪。但「分心」真的更好嗎?

2005年,Hewlett Packard在英國發表了一篇引起激烈爭議的研究,1100名「資訊癖」被試每時每刻都在檢查郵件和信息,包括在電話、會議和進餐期間。結果顯示,「資訊癖」不僅工作效率降低,睡眠問題更加嚴重,智商還平均下降了10個點,研究者認為其對智力的影響甚於大麻。

明尼蘇達大學的Sophie Leroy教授則對那些習慣多線程的人進行了研究,她在實驗中發現,比起那些在一段時間內放下手機,不查信息和郵件,專心於某一項任務的狀態,多線程的工作效率實際上會更低。

她認為,這是因為在不同任務間轉換的人,每當停下對一件未完成的事情的思考,轉而著手另一項任務(哪怕你僅僅是瞄了一眼手機上的彈窗新聞)時,都會存在注意殘留(attention residue)的問題,即當開始一件新的事情時,我們的腦海中還有一部分注意力分配給前一個任務。這也是為什麼,當你在本該好好過馬路或者專心開車的時候,忍不住刷一下手機,會比較容易出事故;因為這會降低注意的效率。

看到這裡,你應該已經明白,一心多用的生活並不美好。

那麼,我們樂此不疲地刷屏,到底是在害怕錯過什麼呢?

Andy Przybylski認為,我們是害怕錯過「未知」所包含的更多可能性害怕錯過了最新、最好玩的消息,或者錯過了與人交往的可能。這就好像是在接一個電話的過程中,如果有新的電話進來,我們總會忍不住暫停通話,切換到新的來電,因為那個來電所包含的信息是未知的。社交媒體也是如此,那些還沒有查閱的消息、沒有跟上的熱點都是未知的,我們在潛意識裡覺得,也許從一條狀態、一封信息開始,就有可能遇到工作機會、人生伴侶,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比現在更好。

杜克大學心理學教授Dan Ariely說,從另一方面來說,FOMO還源於我們內心的一種恐慌:害怕自己在閑暇時間的安排上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從而過得不如別人豐富多彩。所以我們會說,在法定假期時沒幾張藍天白雲的出遊照,「都不好意思發朋友圈」。

但其實,什麼才是「正確的時間安排」呢?你經過了辛苦的一周工作,決定放棄參加一個聚會,窩在家裡的沙發上看劇,結果不小心在微博,在朋友圈裡看到了那個聚會的照片,立刻感到自己浪費了一個周末。但也許,你選擇了出遊,卻發現這周有一部新劇熱播,上班時每個人都在議論,你又會因為沒有跟上話題而懊悔。似乎不管怎麼樣,你都不那麼容易開心。

Dan Ariely說,由於社交媒體使獲取信息變得容易,拉近了你與信息的距離,因此會使你更加恐慌。與很難獲得信息的時代相比,就好像是遲到2分鐘的誤機和晚到2小時的誤機相比,2分鐘的錯過會令人懊悔得多,「因為你會覺得,你和趕上飛機的差距只有那麼一點點。」Dan Ariely說,很多時候,在社交媒體里得到的信息帶給人的遺憾,就是這種微小而強烈的悔恨之情。


Sherry Turkle說,我們對於社交媒體的使用,以及對社交媒體上形成的關係的認識和維護還處在嬰兒期。我們並不真的知道如何有意識、有意義地去與人互動。這就像每當新事物(比如電腦、互聯網)出現的時候,我們總因為還無法完全掌控它而目眩神迷,反為之所掌控。

等到我們真正能控制住自己,脫離社交媒體的「掌控」之時,是不是又會有別的、難以掌控的新鮮事物出現了呢?

以上。

原文發表於 FOMO:一種社交時代的專屬疾病 | 心理學解讀「霧霾」刷屏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哎其實我不太同意第一名的答案~不過方法嘛總是不可能適用所有人的。所以我權且提供一下我有時候的做法。

其實大家刷微博刷知乎不知道上面的上面的內容沒有意義么,不知道很多人說的不是實話只是在裝逼么,不知道拿起專業書本讀,打開公開課網站上課來學習知識更有意義么?

你知道的。

你就是不願意放下知乎跟微博,因為不管是知乎上的科普知識,還是微博上的段子,你獲取信息太容易了。你不需要動非常多的腦筋。倘若一個答案寫得佶屈聱牙,你就對自己說,他日再閱,於是你心滿意足地把它放在收藏夾里,繼續閱讀那些輕鬆的,偶爾看起來長見識的答案。

一個問題,什麼時候你最容易拿起知乎,刷起微博?

第一是一些破碎時間,譬如你在公交車上,你在等公交車的時候。這時候你覺得似乎也做不了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刷微博和知乎反而變成了「節約時間」的做法。你就更加心安理得了。

第二種是你在看著專業書,但是突然碰到一個難以理解之處,就看不下去了,於是你就刷起了微博跟知乎。或者,你本來計劃做一件事,可是想起那件事的難度,你又開始刷微博知乎。我想,題主的困擾主要源自於這個。對於你來說,刷知乎微博已經變成了阻礙你做正事的distraction了,於是你來提問了。

看第二種,你猜這背後是什麼心理呢?是畏懼。
你為什麼上知乎,刷微博呢?逃避。
是不是知道了知乎微博沒意思就可以避免了呢?不是。

你畏懼做正事時候的艱難,於是轉向輕鬆的微博知乎,如果微博知乎糟糕透頂,或者沒有微博知乎,你也會選擇其他社區,人人,開心,豆瓣,糗百,各種各種。因為每一種,瀏覽內容對你來說,都是比學習工作更輕鬆的事情。告訴你微博知乎多沒意義,完全沒有辦法阻止你繼續刷知乎。

其實這種心理太正常了。生物的趨利避害本能。知乎對於我們的大腦在短期來看是利,因為不耗費腦力,而學習工作起來,則要辛苦辛苦它啦。

這種畏懼和逃避心理無時無刻不支配著我們。
你晚睡,因為害怕一天結束
你賴床,因為害怕一天開始
害怕解決不了問題,就不去解決
害怕發現自己愚蠢,就不思考
害怕做不到,就不做

那麼怎麼辦?倘若各位還記得之前有個問題說怎麼克服怕鬼的心理,應該對有一個好答案有印象(鏈接補上了:被鬼故事嚇到,嚴重害怕黑暗獨處等怎麼辦?)。第一個答案說,克服恐懼的方法就是直面它,不停地思考它。

所以這裡,我採取的解決辦法也一樣。就是當我開始在不恰當的時間刷知乎微博的時候,我就想:為什麼你要過來,為什麼你不學習,你怕學習哪個部分,哪個部分難住了你,真的很難么,你以前遇到過很難的么,解決了么,花了多少時間,所以現在能解決么,試試在多少時間之內能解決,所以為什麼不試試……然後告訴自己,別這麼懦弱別這麼懦弱別這麼懦弱,沒什麼好怕的都是人家解決過的問題,你也可以,只是時間問題,既然是時間問題,那就早點開始,也就早點解決。

你猜怎麼著,其實我很多時候,不需要問這麼多問題,只要意識到自己是在逃避,就足夠我關掉知乎了。

其實這個對於我有時候比較奏效,是因為我能接受自己愚蠢,但是比較難接受自己膽小懦弱。所以我想,大概這個方法對我這樣的人有效吧。希望有所幫助:)


來推薦一個神器:WasteNoTime

  • 支持 Safari 和 Chrome
  • 自由定製黑名單和白名單

  • 可以設置工作時間和非工作時間,給黑名單里的網站設置時間配額,也可以為站點設置單獨的配額(看來我用來回答這題的時間不多了……)

  • 還可以根據日、星期、月的方式查看耗時最多的前20個網站(唔這個月看劇略多)

  • 以及當你突然被強制斷開訪問黑名單網站的時候,可以設置一個衝動抑制問題來讓你不手賤移除黑名單(多打幾次打字速度都更快了呢……)

  • 以及其他很多很多的進階設置請自行發掘,我的時間不多了……

如果一件事理性上不合適你還在做,那說明是情緒促使你做這件事的。
而情緒是客觀真實存在的,是不能被壓制的,所以任何壓制的方法,都是無效的。

我刷知乎時,有一個場景是自己看不懂代碼,煩躁。作為一個莫名其妙就成了php實習生的多年c語言使用者,看reactjs和天書一樣,還沒找到很好的教程,那肯定是煩躁的。強行看代碼是很消耗情緒和意志力的,所以看一段就來刷知乎。原本以為來實習了刷知乎會少,結果反而更多。

這個時候,刷知乎,是解決了焦慮煩躁的情緒。如果不刷知乎,這個情緒會堆積。如果我有老婆孩子,那回家後說不定就莫名的發火。我不知道知乎上大家是否經歷過父母吵架,大多數的吵架其實就是情緒堆積的爆發。刷知乎可以降低焦慮,這種焦慮的情緒積聚過多,人也是會崩潰的。

你要搞清楚自己的情緒是怎樣的解決焦慮還有常見的辦法是抽煙,這其實還不如刷知乎。還有喝水,走動等方法。

關鍵在於找到一種行為,可以承接這種情緒。

問題不在於阻止刷知乎,在於找一種更恰當的方式處理情緒。各種硬性的策略都是沒意義的,都是消耗浪費意志力的,甚至可能帶來更大的惡果。

李松蔚先生的很多回答,對情緒都有描述。有本書叫做憤怒之舞,也是講情緒的。你不妨了解一下自己的情緒,說不定可以找的到合適你自己的方法。

如果說我的經驗的話,就是察覺到情緒,選擇性的接受。


情緒的來源有很多,一方面是「事情」,例如reactjs調不通,我很煩躁。另一方面是人,比如知乎上有人在我評論區說一些情緒為主的話(例如「x你媽」,純粹的情緒傳遞,不含事實陳述),我就會選擇避開這個情緒。當你意識到這是別人扔給你的情緒之後,你可以選擇躲開。

「事情」本身帶來的情緒往往無法迴避,目前我的選擇是「刷知乎+喝水+上廁所」。這三種行動可以很好的承接我的焦慮和煩躁——這樣我不會帶著一肚子情緒回住處,可以有心情給學弟做飯,畢竟北京實習不容易。

當我意識到我刷知乎是在安撫情緒之後,我也容易做到點到為止。情緒安放好了,趕快回去工作。如此循環往複,不必把意志力浪費在「抵抗知乎誘惑」上,可以把意志力用在「攻關一個困難」上面。意志力應該是一天中無法補充的資源,補充的方式只有休息和娛樂,所以不應該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人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其實還有很多,共勉。


如果是用電腦,Google Chrome有一個插件叫StayFocusd

它可以讓你設置並規定能夠上某個網站的總共時間。比如說你設置自己上知乎的時間為一天60分鐘。一旦超出所限制的時間,StayFocusd就會禁止你繼續訪問知乎。

手機的話.....諾基亞歡迎您。
【推薦機型:1050,1120,2610,1506,1010,1110,1650,1682等等等】


別扯了,我試過n+1種方法。結果手機還是換了回來。刪掉軟體還是重新安裝了。說到底你就是孤獨的娃子。身邊有個能嘮嗑的人,微博就不會刷了!


我的做法是在需要專心工作時斷掉wifi。
並且專門做了張電腦壁紙提醒自己要斷掉wifi。


這個問題我想認真回答一下。

回答之前,申明一點,我不是專業的寫手,文筆很差,所以我幫你搜集了一些關於此類問題的答案,最後我會以引用的方式貼出來。

首先,我說一下我的觀點。我仔細看了一些樓上的答案,大都歸結為自制力差,但個人認為,這不僅僅是自制力的問題,而是一種病態,說白了就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你已經意識到了刷微博沒有什麼意義,而且浪費了自己大量的時間,但是就是剋制不住自己,在每次刷完後會陷入自責,但是不刷又會產生焦慮,這種已經認識到某種行為有害,但又沒法擺脫你敢說不是病嗎?不過也沒關係,只要你敢於正視它,對症下藥,其實也很好治。你在每次刷完微博後,你感覺到自己又浪費了時間,但是你有沒有反思過,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還不是因為微博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感覺對你沒有什麼幫助,如果你每天刷2小時微博,老闆能給你漲工資,你還會有這種感覺嗎,下面我來幫助你深刻的認識微博到底是個什麼東東,你認清它的本質後你就會自然而然的厭惡它,遠離它,完全沒有必要去強迫自己。

我不算微博資深玩家,但對社交網路的生態體系小有研究,以新浪微博來說明中國的社交網路到底有多垃圾。我把新浪微博上的賬號大概歸為這樣幾類:

A.新聞類:以人民日報為代表,就是一些時政新聞,如果你對時政新聞感興趣,門戶網站那麼多,隨便打開一個,僅用10分鐘,就可以了解天下事。

B.公知類:以影響力第一的李開復為代表,不是雞血勵志正能量,充當著人生導師的角色;就是各種爆料,讓我們認識到共D是多麼的腐敗,社會是多麼的黑暗,中國人民的素質是多麼底下,生活在天朝是多麼苦逼,國外是多麼的民主、美好,不是說他們做的不對,我以前也喜歡看這樣的微博,而且經常評論轉發,後來想了想,我知道這些有什麼用,我又改變不了這個社會,還不如你們每天教我一個英語單詞更實用點,好幫助我早日實現移民夢,逃離這個水深火熱的社會。更可惡的是成天用機器發微博,你說你沒啥事就歇了唄,用機器發的個啥勁,還寫本貌似叫《微博改變一切》的書,哈哈,我笑了,我看是微博毀了一切吧。還有一點讓我噁心的是,這些公知們的微博從來都是一個話題,拿2013年來說吧,滿屏的奶粉,滿屏的郭美美,滿屏的雅安,滿屏的六一,滿屏的高考……

C.娛樂明星類:以何炅為代表,這類不多說了,明星們放個屁也上萬的評論和轉發。

D.營銷類:此類賬號包括搞笑類、減肥類、星座類、情感類等等吧,以搞笑類為例說明,這類賬號代表太多了,就是每天機器定時翻來覆去發一些最沒有營養價值的搞笑段子。

E.朋友類:這類就是一些和你我一樣的普通微博玩家,我們整天玩微博幹啥我想不用我多說了吧,除了轉發ABCD類微博,就是發一些炫富拼爹、自拍賣萌、抱怨牢騷等內容,不是我不注重友情,只是覺得如果你真把這些人當回事,遠的你可以定期打個電話,發個簡訊問候一下,近的你可以約出來一塊吃個飯,聊個天,難道非得在微博上艾特一下,評論一下他的微博才能維持你們的關係嗎?

雖說社交網路的理念是"隨時隨地的分享,拉近你我之間的距離,使信息的獲取更即時便捷",可在我看來,社交網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距離,不過靠的並不是真情而是虛偽;社交網路在讓你信息獲取更便捷的同時也只會讓你更浮躁。


至於刷知乎,雖然沒有刷微博那麼無聊至極,性質其實也差不多,如果說刷微博是在浪費時間,那我刷知乎是為了增長知識、開拓視野,這有什麼錯?是,沒錯,你今天刷了知乎知道了iOS7扁平化設計概念,可又有什麼用,你又不是UI設計師,也許你僅僅對UI設計感興趣,但是這些知識除了能顯擺你見多識廣、知識淵博外,這輩子你還會用上它嗎?你還不如用刷知乎的時間多看一些跟你工作相關的書籍或文獻,提高一下自己的職業技能,這才是你將來在求職或升職加薪的時候真正會派上用場的東西。總之,你真的沒必要事事都知道,不管是跟你有關的還是沒關的,你只需把一件事做到專註,做到極致,就足以保證你能有所成就。還記得《少年派》有句經典台詞:「信仰多了就等於沒有信仰」,你知道的多了也等於什麼都不知道。下面是引用:

社交媒體,碎片化信息,科技帶來效率的時候,也給我帶來了十足的焦慮感,互聯網每時每刻(在如今這個時代,微博、資訊,幾乎真的就是每時每刻)都有新鮮事:哪裡有發生大事了,什麼公司又推出什麼產品了,又有什麼新技術了,有又什麼搞笑的了……
我們刷著微博,刷新著網頁,刷新著朋友圈,生怕自己錯過了什麼,生怕自己不知道了什麼,生怕自己落伍了什麼,覺得自己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去嘗試,結果呢?反就是那句古老的哲語:
All is nothing. You want everything, you lose everything.

最後共勉一句:現實生活才是重心所在,有點時間還是多做一些實際有意義的事吧!

以下是從我的evernote里拷貝出來的幾篇關於「論微博的垃圾性」的文章,收集至網路,侵刪!

…………………………………第一篇………………………………

關於微博與微信

作者:韓寒

有讀者留言問,開了不到一年的微博,粉絲數在前一陣子超過了千萬,作何感想。同時還問我用不用微信,覺得如何,號碼是啥。除了「號碼是啥」以外,我的回答如下:

個人覺得把微博粉絲數太當真是一種自欺欺人和自我催眠。別人我不評論,至少我這數目中,一定有不少殭屍粉、莫名其妙粉和不活躍粉。總之肯定有水分。我也不怕自黑,這世上哪會有那麼多人真正願意「粉」你。當然,只要你願意,只要網站樂意,你把自己的粉絲數目整成多少都沒問題。

微博當然有它好處,他讓新聞不再容易封鎖,讓言論更加自由,在一些非常時刻總是只剩它能用。但同時,它讓我們置身虛妄,如果哪天說句什麼話或者摘錄了個段子轉發了幾萬,你會覺得滿大街都在傳誦你的名句,趕上個什麼事件,人們總是情不自禁投身其中,而且會以為塔克拉瑪干里的仙人掌們都在討論這事。

反正我的感覺是——如果沉迷其中,除了一點點啟發和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的資訊,你收穫的全是情緒;如果你想保持客觀冷靜,又會在甄別各種消息的真假里花費了太多時間。你刷了半天,覺得知道了不少大道小道消息,第二天全忘了,反倒是和朋友的一次長談,和家人的一次聚餐,和女兒的一次外出更能觸動人。微博的生態和中國社會其實差不多,千分之一的人本來就有點身份和話語權,千分之四的人用心在經營自己,剩下千分之九百九十都是草民,風吹草動一地沙子,樂觀的草會以為自己是風,悲觀的草會覺得自己是沙。至於那還有千分之五去哪了……他們正在冒充那千分之一。

現在打開微信的概率的確比微博多不少。朋友圈裡也越來越熱鬧,反正我身邊不少屬於那千分之九百九十的人都在朋友圈裡找到些存在感。好歹能被該看見的人看見,不至於像在微博上那樣一直零轉發零評論被忽略被遺漏。在微博上,你要是一介草民,也無心讓自己更有名,你說對一萬句話往往是沒人看見你的,但你要不小心說錯一句,很可能被拎出來遊街。屆時你曬的生活反而變成你的各種困擾。至少在朋友圈裡你是隨心所欲的。在微博上,你常常要出演一個更好的,更符合他人需要的自己。但隨著王朔白岩松馬雲杜月笙甚至本人的各類句子出現在朋友圈裡越來越多,我也覺得有些厭煩。有時候看見一個挺了解自己的朋友突然對著一句掛著我的名字但明顯不會是我說的話動情點了一個贊的時候,還挺百感交集的。常能發現一個人以兩種面貌出現在微博和微信中,比如今天還看見他在朋友圈贊晚上吃的狗肉火鍋,明天就看見他在微博上對吃狗肉的口誅筆伐。這裡沒什麼給騰訊做廣告的意思,騰訊也做了不少爛東西。至於其他幾個網站的微博,去看了兩眼,雖然我也都有「千萬」粉絲,但笑笑而過就行了。我懷疑他們的活躍用戶還沒我小區的人多。恩,依照某些互聯網公司的演算法,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了三十萬字了。如果微博能經久不衰,我很期待第一個粉絲數目超過中國互聯網用戶總數並直奔地球總人口而去的巨V的出現。

作為一個寫作者,拿著一部非智能手機多走一些地方是挺必要的。我做的還不夠多,走的還不夠遠。人生雖是消磨時光,但消磨亦有道。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和反思,有這麼多生機勃勃的面孔和美景,希望今年能在兩塊屏幕上耗更少一點時間。這雙微雖然都還不錯,但不能侵蝕太多我生活。世界廣袤,是中國人就轉轉。

…………………………………第二篇………………………………

新浪微博真是個大垃圾網站

作者:留幾手

現在微博很火,作為一個網路人,我也試著註冊玩了一陣,可越來越發現玩微博是件太傻比的事兒了。

1.無隱私,無安全感。
大家玩微博,大部分都是關注了一些同事,朋友,同學之類比較熟悉的人,然後看看朋友每天都發生了什麼新鮮事,自己也可以和朋友分享一些自己最近的動態。 可我覺得狗屁意義都沒有。
每天發微博的情況是這樣的:
@A 今晚我又去XX飯店吃大餐了,哎呀,減肥的事情只能放一放了。(附上飯店照片)
B回復:看樣子真不錯啊。
回復B:是啊,下次我們一起去吃啊。
B回復:好啊好啊,可人家也在減肥呢。

C轉發該微博,並且 @A @B @D:嗯,上次我和小E也去這裡吃過,確實不錯哦。

操你媽,你們上輩子是餓死鬼么?還是童年天天吃觀音土,現在趕上好時代了,吃個飯也得拍個照片出來吹個牛逼? 你要吃個屎的話,還不得上天啊?一連串@符號,看的勞資眼花繚亂的,你們建個QQ群行么?

還有這種情況:
最適合XX的10種人。 測測你的電話號碼是否吉利。XX菜的做法,12星座的現狀。某某地方的狗吃不上飯了,大家快去救救。最容易被鬼纏身的10種人。各種貓和狗的搞笑表情。
然後又是一連串的@符號,整天就淡逼這些亂遭的事兒。

為啥會造成這種情況呢?因為關注你的人很多都是你生活里的人,很多話,很多事兒你想說,但是不能說。所以你只能展現出自己好的一面,或者無關痛癢的一些事情。弄不好,還被人人肉了。
我吃了。
我睡了
我醒了
我做了個手工
我買了個貓
我旅了個游
我轉發一下慈善微博,我有愛心了。
我做了個星座測試
你懷孕了,你打胎了,你出軌了,你不要臉了,你下崗了,你欠錢不還了,你咋不說呢?
在豆瓣就沒這個問題,你建個馬甲,誰也不認識你。找個小組就可以直播:我那極品男友。我愛上了我的P友。我吃屎了。我B爛了。

2.微博沒有什麼值得去關注的人和事兒。
很多人說上微博,是去看熱鬧,了解新鮮事兒的。
我也關注了一些明星,可我發現這些明星一天天的裝個像個人似的,看看他們一天天的都發些什麼垃圾微博。
@導演 新戲終於殺青了,可以好好的睡一覺了。ZZzzz....
導演轉發該微博:XX真是個很努力的演員,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合作。
腦殘粉:加油哦,首映去看你哦。

@造型師@化妝師 今天設計的新造型我很滿意啊 (附上一張照片)
B明星轉發該微博。
C明星@B明星@C明星

這幫B一天天的就那點B事兒,換了個新造型,在XX雞場買了本書,下廚做了個什麼雞巴菜。然後@來@去的,也都是那些演員。尤其是湖南衛視那幾個逼,關注了一個,你就能知道其他那幾個人每天吃的啥,拉的什麼屎。
你說你想跟他們互動,留個言吧?除非你噴他,否則根本就不屌你。

既然關註明星沒意思,那我關注其他幾個紅人吧。但是我發現其他那些非主流紅人,都有一個特點,都是寫笑話的。我小時候,喜歡看《故事會》,也給《故事會》寫了幾個笑話投過稿,可是都石沉大海。我就納悶了,天天寫笑話的這幫逼,是不是也小時候天天投稿,沒被錄用,然後現在拿出來每天在微博上發兩條?
我懷疑那些寫笑話的人,是不是腦瓜子都讓屁嘣過?跟網友沒有互動,也不去飯店拍照,也不泡妹子,每天早上起來就發笑話,一條一條的發。你們說這幫傻子是圖啥?

3.微博字數限制,使得一群小學文化的人在裡面如魚得水。
中國人都喜歡看長篇文學。比如四大名著,金庸武俠。可一條微博只能發100多字,你寫不了直播,你發不了日誌。這要是豆瓣,我看誰不順眼,咔咔一篇圖文並茂的日誌,噴他個狗血淋頭。可你媽微博,我有一種有勁使不出的感覺,那幫小學文化的人,簡單幾句男默女淚,歲月安好,他就敢發一條微博。比如你想發一長段文字,你必須將它縮減到100字。
比如你想寫一句:他依然嚮往著長島的雪 依然嚮往著潘帕斯的風吟鳥唱 很久我才知道 原來 長島是沒有雪的。
可字數限制,不允許你裝逼。所以你只能改成:她想去長島看雪,發現長島不下雪。
這你媽讓我們這些文學家,怎麼去裝逼?

4.搞不了社交。
在豆瓣,老娘們弄個相冊,傳幾張照片。然後去小組發帖,回帖,混個臉熟,引起人注意。或者去豆瓣紅人頁面留個言,紅人發現你之後,推你相冊一下,你就火了。然後你火了,你就可以搞射交了。簡單快捷,喜聞樂見,大快人心。
這微博能搞么?
豆瓣還有各種興趣小組,五花八門,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YP的去北京吃喝組,想治病的去婦科病小組,沒錢花的去留一手後援團小組留卡號,想聽歌的去噴子大舞台。豆瓣真正做到了吃喝嫖賭一條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是不是能把微博爆出屎來?

5. 獲取知識。
在微博上可獲取的知識基本為0,根本看不到任何技術類教程。那些轉發超過千條的知識微博,不是文不對題,就是圖文不符。
再看看豆瓣,早就有人整理出了各種教程知識的日誌匯總了。
各地旅遊教程。
各種菜的做法。
手工教程。
泡妞教程。
各種技術類相冊。
豆列。
狗血直播(比黃色小說都過癮)。
你只要點個 喜歡。就到了你的收藏夾了,方便日後查看。
你說你在微博上能獲取到什麼知識,技術? 每天除了吃,就是拉,再就是誰家的狗把貓給日了,老王家的驢上樹了,某名人和某名人對噴上了,噴了一個月,加起來的字數,我查了一下,不超過1000字。

綜上所述,我覺得微博適合小學文化,看不了,看不懂長文字的,每天上去吃吃喝喝,看個笑話死媽笑哈哈,跟朋友借個首飾 化妝品 拍個照片意淫一下的低端人士。

最後,我的卡號是 工商銀行:62220202000xxxxxxx,希望豆瓣高層看到後給我打點錢,我明天想吃燒雞了。

…………………………………第三篇………………………………

好的總要留到最後,還是知乎給力,重點推介這一篇:

人們為什麼要在微博、Facebook 等上發布自己的狀態信息或者人生感悟?

截專欄中的一段回答你:

如果你對人性有更透徹的認識,你會從「把一盤菜的照片轉發給朋友」這一舉動上看到更深層次的動機。只有夠自戀的人才會認為「我在吃這盤菜」這件事很重要,重要到有必要讓別人知道的地步——不幸的是,這世界上除了抑鬱症患者,每個人都夠自戀,你只要稍加註意就會發現,社交網路中的大多數信息都與「交流」沒半毛錢關係,只是某人發布的「自以為很重要」的自我推銷信息而已。根據「人類自我表現理論」,人們的自我表現往往根據相互關係中對方的特點而採取某種相應的對策,人們會不斷地調節和控制呈現給其他人的信息,特別是有關自我的信息,以便建立起有利於自己的形象——所以人們會狂熱地維護自己的微博形象,對隱私泄露視而不見,而對愛你的家人惡言相向。

看到有人求全文,實際上之前不發全文和拒絕轉載是因為稿子還沒發出來,現在沒關係了。全文如下:

社交網路,電子時代的人生綁架者
Social Network, The Life Kidnaper

負二

大家在互相打招呼之前,先各自拿出手機,其中幾個人用手機「簽到」,然後把「簽到」信息轉發給在場的每一個人,而另一些人則用手機給飯桌上的菜肴拍照,然後同樣轉發給在場的每一個人,直到各種提示音消失之後,大家開始一邊動筷子,一邊心不在焉地聊八卦,如果沒有爆炸性的話題出現,吸引在場的每一個人的注意力,那麼大家的注意力都會被自己的手機虜獲——比如我會收到坐在對面的那人發來的一張用手指畫的拙劣的塗鴉,然後讓我根據此圖猜一個單詞。

現在,一次聚餐的情景差不多就是這樣,把一盤菜的照片轉發給就坐在你身邊和你一起吃飯的那個人,這種事說起來真是要多蠢有多蠢,但人們仍是樂此不疲——當一台飲水機都擁有一個微博賬號時,我們意識到任何事情都已經無法阻止網路社交了,無論是美食還是同學聚會。

大多數熱衷於用手機刷新SNS網站的人並不認為對網路社交上癮是什麼問題——他們有種幻覺:需要的時候,我肯定能夠剋制自己,那肯定比戒煙容易。但事實並非如此,網路社交上癮與煙癮截然不同,如果你對它背後的機制有所了解,一定會對它能夠利用人類心理的弱點到如此地步深感驚訝——一個正常人只要掉進這個圈套,就幾乎不可能不對這玩意上癮。

如果你有過在泡論壇時不斷刷新頁面的經歷,你就會明白社交網站的通知系統是一個多麼精巧的引人上鉤的設計——人們難以容忍等待,他們需要新狀態的刺激,現代化的機場都將下飛機口到取行李處的距離設計得要多漫長有多漫長,就是為了避免旅客在取行李處叉著雙手等行李,因為「走」比「等」更容易讓人接受——而創造通知系統的產品經理們顯然深諳此道,只要通知系統不斷地給出狀態更新的通知,就能夠讓人每天乖乖地登錄,然後長時間地留在你的社交網站上,這一招就像用香腸逗狗一樣好用。

許多人認為社交網站降低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成本,促進了信息流動和世界大同——他們顯然是被Facebook、新浪微薄之類的網站給矇騙了;而對人類社會的本質有所了解的人則會同意窺私慾是支撐社交網站的動力之一——有一定道理,人們總是有無窮的動力想去瞧瞧多年不見的老朋友、老同學,或是初戀情人,看他們是不是過得比自己更差,我的表弟曾向我坦白,在他聽說前女友離婚的消息後,他曾連續一個月關注她的微博和開心網賬號,並且覺得很爽——巴菲特說,競爭並不是推動人類前進的動力,嫉妒才是。

但實際上,窺私慾在社交網路這盤大菜中頂多只能算是幾滴醬油——如果你對人性有更透徹的認識,你會從「把一盤菜的照片轉發給和你一起吃飯的每一個人」這一舉動上看到更深層次的動機。只有夠自戀的人才會認為「我在吃這盤菜」這件事很重要,重要到有必要讓每個人知道的地步——不幸的是,這世界上除了抑鬱症患者,每個人都夠自戀,你只要稍加註意就會發現,社交網路中的大多數信息都與「交流」沒半毛錢關係,只是某人發布的「自以為很重要」的自我推銷信息而已。根據「人類自我表現理論」,人們的自我表現往往根據相互關係中對方的特點而採取某種相應的對策,人們會不斷地調節和控制呈現給其他人的信息,特別是有關自我的信息,以便建立起有利於自己的形象——所以人們會狂熱地維護自己的微博形象,對隱私泄露視而不見,而對愛你的家人惡言相向。

最新的研究表明,熱衷社交網路,也很有可能是你不夠成功的表現——美國人4個中有3個是Facebook用戶,但在可支配財產超過100萬美元的人群中,這一比例只有26%,而百萬富翁中上Twitter的比例更是只有可憐的3%——心理學家指出,原因可能是財富給予人更多的獨立意識,對他人的依賴越少,對他人就越少在意,產生自我關注的傾向。想必扎克伯格自己也不會一天到晚泡在自己的網站上——而這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夠成功」,毫無疑問。

只要看透這一切,你就會明白,社交網路熱潮,根本不是什麼科技革命,它只不過是人性弱點的一次集中爆發而已,並且在它不為人所見的屁股後面,多多少少都能聞出一絲陰謀家的味道——自由軟體基金會主席Richard Stallman認為,基於實名制的Facebook是一個國際寄生項目,而Jonathan Nolan(《盜夢空間》編劇)則在他的新劇中直接說,Facebook的幕後金主其實是CIA,自從全世界的人們都那麼樂意泄露隱私後,CIA的工作簡單了不少。

現在看來,遠離通知提示音的誘惑,從社交網路那裡為自己「贖身」,才是人生正途。


讓你的父母也來微博,知乎。並讓他們關注你。


奇招怪招:
Windows下,打開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 ,修改host文件,添加:

127.0.0.1 www.zhihu.com
127.0.0.1 zhihu.com
127.0.0.1 www.weibo.com
127.0.01 weibo.com

然後你可以享受沒有知乎和微博的時光了。

OS X下,1、打開終端,輸入:

sudo nano /etc/hosts

2、輸入登錄密碼。
3、添加

127.0.0.1 www.zhihu.com
127.0.0.1 zhihu.com
127.0.0.1 www.weibo.com
127.0.01 weibo.com

4、按Ctrl +X退出
5、按Y後回車,保存修改結果。
或者用「如何在 Mac OS X 下設置 host ?」方法改host。

想上時,去掉即可。

正常招數:
控制自己永遠都是自己的事,學會自控,學會自省,看看知乎上這些牛人,然後罵自己一句「滾回去看書」。也許你的問題不是迷戀網路的問題,而是自控能力差的問題。
如果你覺得自己浪費了時間,可以去學時間管理,可以看一些書。

以下是資源:
開復老師每天早上 4 點就起床,是怎麼辦到的?開復如何能很好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褪墨 - 時間管理、個人提升和演講技巧
培訓師李參 lishen.me
GTDLife | 把時間管理當做生活方式
學無止境@一點一滴 | 一切思考,都將在此記錄


教你個辦法吧,不停的打算自己的慣性和反思。
無論是知乎還是微博,在設計上都最簡化了各種你常用的操作,讓你可以不受任何干擾的沉浸在網站的內容中。而瀑布流和內容自動推薦提供了源源不斷地內容,讓用戶在內容中流連忘返,如同快感神經被連在電極上的小鼠一般,不停的按下開關來獲得高潮體驗。

如何克服呢?其實也簡單
我們要做的就是克服人的慣性。有個段子說得好:早上不想起床,晚上不想睡覺;要麼不想洗澡,一進浴室卻又不想出來。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體驗,自己也能體會到人的慣性之強。

好了,如何克服慣性呢---通過打斷來實現。
1.設置定時器,比如15分鐘(這一步也可以不做)
2.時間一到就從座位上起來,去倒水,或者在室內溜達一下,時間不要長,兩分鐘為宜。一是強制自己離開內容,二是通過固定的條件反射活動來提醒大腦,行為需要重啟了。
3. 在重新坐下之前,想一下自己剛才幹嘛呢,是不是浪費時間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投入到正事兒上。
4. 如果有定時器的話,可以用蕃茄工作法,設定25分鐘為全心全意工作的時間,期間只聚焦於工作,不瀏覽網頁。效果很好。

關於蕃茄工作法的相關資料,等用電腦上網時再補充吧。@warfalcon 非常了解的。


先上重磅武器,之後再解釋:

  1. RescueTime:自動統計每天在各種網站各停留了多少時間,屏蔽指定網站。可設定限額。
  2. Freedom:完全切斷互聯網。
  3. Anti-Social:屏蔽指定網站。
  4. Self-Control:屏蔽指定網站。
  5. Concentrate:制定一系列任務,每個任務各有屏蔽的和允許使用的應用或網站。
  6. StayFocused:限制自己每天上某些網站的時間。

平台:

  • Windows:Freedom,Anti-Social,RescueTime
  • Mac OSX:Freedom,Anti-Social,RescueTime,Self-Control,Concentrate
  • Linux:Self-Control(下載鏈接),RescueTime,Anti-Social
  • 安卓:Freedom,Anti-Social,RescueTime
  • iOS:系統自帶的訪問限制
  • 谷歌瀏覽器插件:RescueTime,StayFocused
  • 火狐瀏覽器插件:RescueTime

費用:

  • 免費:RescueTime(試用版),Self-Control,StayFocused
  • 收費:
    • RescueTime Pro:$9/月,$72/年
    • Freedom:終身 $10,60 天免費試用
    • Anti-Social:終身$15,60 天免費試用
    • Freedom + Anti-Social 套餐:終身 $20
    • Concentrate:終身 $29

建議屏蔽網站:

  • 國內:人人網,新浪微博,知乎,優酷,豆瓣,煎蛋,果殼,天涯
  • 國外: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Vimeo, 9GAG, Reddit
  • 安裝 RescueTime 試用版,根據統計結果屏蔽

解釋:

為什麼要藉助這些外力的幫助呢?人的意志力不是很強大的嗎?

人的意志力再強大也有限,再強大也不能持續抵抗上網的誘惑。上網的甜頭很明顯:世界上最好笑最新奇的事,滑鼠點幾下就可以全看到了。天天被這種內容刺激,人哪有心情離開網路去做別的事?根據 @采銅 在「你有什麼相見恨晚的知識想推薦給年輕人?」里的回答,不斷在網上獲得刺激的信息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行為。

在沙坑裡,我們總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來,剛獲得一點快感,沙子就已從指尖划下,然後重新來過。即便這個過程重複得再多次,我們還是得到相同的結果。每一天都是嶄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複昨天的故事。

你不用責怪自己,控制不住上網在所有人身上都會發生,並不是你意志力薄弱。所以呢,只能藉助外力來強迫自己了。當你把費時的社交網站都屏蔽了,相信我,你一定會感覺很好。上述那些應用不管免費收費我大多都用過,現在在用的是收費的 Anti-Social,我覺得 20 美金簡直太值得了,這也許是我除了買 Kindle 最划算的花銷了。

沒有打擾時,以前要幾個晚上才能做完的事,現在一會兒就不知不覺地做完了。沒有什麼事給你拖延的機會,開始做事也簡單多了。大多數拖延的事,開始是最難的,只要開始 5 分鐘,堅持下去會容易得多。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推薦這些應用,而不是各種時間管理技巧。有時候,承認自己的弱點才是最有效的解決之道。


換一個爛手機。。。


這個問題的根源,或許是我們不想面對也不想討論的一個現實:我們大多數人的工作,實在是太無聊了,根本無法在其中尋找到人生意義。


有一個北上廣人士朋友圈裡時不時就會炸一下的段子:在格子間里吭哧吭哧做著ppt的白領,和五六十年代的紡織女工並沒有區別。


當代工作的機械重複感,主要是源於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整體工作中的一環,每個人只做一件事。於是最終創造出來的東西,你也不會覺得和你有什麼關係。這種可怕的工作方法被發明,主要得感謝福特汽車之父亨利·福特發明的「流水線」,因為他發現這麼干更有效率,更能賺錢:資本家追求效率,而僱員則淪為效率的犧牲品。


既然從自己的工作中尋找到意義與成就感已經是妄想,我們就必須找到另個替代物。而根據美國知名心理學家赫伯特·西蒙提出的「最小努力原則」,我們一定是「看見什麼吃什麼」的。如果出生在宗教氛圍濃厚的社區,那可以從宗教中獲得精神支持;如果是出生在無神論的大環境里,又被社交網路深深影響,別人家的精彩故事的確是最觸手可及的精神養料。

更為弔詭的是,英國作家約瑟夫·康拉德很早就發現,一個人內心越是空洞,反而越容易產生能把他轟到震天響的情感共鳴。


一個惡性循環由此產生:內心越空洞,對信息的反應越劇烈;信息製造者發現了所謂的需求,便變本加厲製造更多內容,不斷擠占受眾的精神空間,讓你我一步步淪為被社交媒體內容擺布情緒的提線木偶。


所謂的失去自我,可不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往人家的模板里套?


整件事說到這裡好像已經有些恐怖,儘管嚇人絕不是我的本意:只是覺得逃過騙局的第一步,一定是徹底拆穿騙局。這裡有兩條具體建議:別擔心,絕不會讓你刪除社交軟體,更不會讓你拋棄智能手機。

  1. 恢復真誠的人際互動:換言之,多和真人說真話。別總吹牛自己的工作怎麼牛掰,或是又買了什麼新玩意兒,聊聊你最尷尬、最沮喪甚至是最痛苦的時刻。那些才是搭建情感橋樑真正有用的材料。最終你會發現,我們周圍活生生的的朋友,雖然沒有大開大合大起大落,但因為你們分享同樣經歷的可能性極大,他們的故事會比營銷號有意思的多。
  2. 減少「向外看」的時間,更多「向內看」:我們最近愛說「四分之一人生危機」,覺得自己的大好年華活得渾渾噩噩,根本不知道想要什麼。可我們留給自己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呢?最想做的那件事就是得靠慢慢摸索,每天蹲馬桶、刷牙和沖澡的時候,都可以多琢磨琢磨。

的確不覺得有必要列舉更多了。做到這兩項,應該足以讓我們抵禦信息依賴的荼毒,成為越來越心裡有數、越來越完整的自己。


當然了,拒絕他人灌輸套路的「情緒再結晶」的確需要時間,成為完整的自己也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但生而為人,不去做這件事,還有別的事值得做嗎?


——————————


想要了解更多,歡迎關注情緒重塑計劃「K計劃」

微信公眾號:K計划行動組

比起全人類,我們更關心你的情緒


我覺得還是要靠自律吧,我開始也總會在學習工作時刷微博和知乎,後來試過斷網,不帶手機,不帶電腦,結果是,即便不刷微博什麼的了,學習工作效率也不高。因為主動學習的意願就不強烈吧。後來每天晚上我都會給自己定一個第二天一定要完成的進度,完成了就可以愛幹嘛幹嘛或者獎勵自己可以買一些很想要的東西等等,有點激勵措施。不過效果也很一般,最後還是每次在看書工作前自己提醒自己一下,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我的目標是什麼,我要為此付出什麼(比如減少娛樂時間等等),然後我就心甘情願的學習工作去了,效率很高,心裡也因為在為自己的理想夢想努力,即便累,也很快樂,很幸福。


終於有一個我可以回答的問題了
曾經的我每天早上坐在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人人,而且必須要刷到最晚看的最後一條為止,也就是說我不放過任何一條微博,人人也是同樣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太閑了,我就是個無所事事的人!所以我有大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社交網路上
再說現在的我,換了手機後已經沒有裝人人,但是還是有微博,但是我上次打開它差不多是一個多月之前了,而且還只是因為看一個英語資料,人人基本已經是銷聲匿跡的狀態了。因為我突然忙起來了,我突然有好多事請做了,我給自己安排了很多事情,當然都是學習,現在不用這類app我絲毫不會覺得有什麼不舒服的。
歸根結底,就是因為自己太閑了,沒事做,空虛無聊寂寞冷在作祟!!所以,找點事充實一下吧!
我無聊的時候只會刷quora,或者看flipboard,最後英文看累了,再看看知乎,最起碼,可以讓我有收穫。而那類社交軟體除了浪費時間外,沒有別的收穫了。


我來拿自己舉例子吧,所有工具與客觀的方法都抵擋不住自己個人意志上的下滑與崩潰。
不信就看革命時期的共產黨人與當今少部分出問題的共產黨人吧……

好了,正題。我也是感覺我快要沉溺在微博上的時候,開始每天寫一篇文章的。我想用寫作這個比較消耗時間並且費腦子的方式,強迫自己進行長篇連續的思考,佔用自己的雞肋時間,從而避免泡在微博上。
我開始不相信我能做到,但不管那麼多我做了。我甚至開了一個公眾號,我以前以為要等到我牛逼了以後才能開,但是我也還是開了,我找到很多人關注我,我對大家說,我每天都會更新一篇文章,請大家多多指正。開始我怕什麼也寫不好,那我就說,互聯網思維,先從最熟悉的領域寫吧……

我倒沒有指望有多少讀者,我自己內心的想法就是,讓自己不停地寫,用自己反覆堅持的動作,去對抗這個快要讓我碎片成腦殘的信息快餐時代。

於是從1月1日到現在,我剛剛寫完第39篇了……每天堅持很辛苦啊,我手癢要忍住不想去看美劇,去刷微博,去想我喜歡的女神怎麼不太理我是不是上次約會真的搞砸了……尤其是在每天剛剛要動筆,靈感還沒湧入的時候,各種止不住……

不過人的成長就在於自己能管好自己啊,在不舒適地方多反覆的蹭那麼幾次,多約束自己一下子。

當然微博我是沒有完全的戒掉,不過以前的人人倒是真的給扔掉了。現在寫作能力比開始略有提高後又放鬆警惕開始多刷一會了,微博真是個惡魔啊!

除掉上面說的這些,我發現一個不好的苗頭就是,我開始刷公眾號頁面了……這個尚未發現好的方法……

我的公眾號就不說了,避免廣告嫌疑。

@warfalcon 老師說我寫滿150篇精品文章以後幫我推呢……


可以學阿里巴巴VP winter一樣,潛心鑽研前端知識,被各大網站(包括某大家正在喝茶的茶館)挖去做web lead不去,卻把自己的體重,青春,和php知識應用在了http://boism.org 上。。


首先從控制自己不要什麼問題都上知乎問開始。


簡言之,空閑時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干,就只能用這些打發時間。俗話說,脫坑的最快捷徑就是入另一個坑,不是說刷知乎微博沒用,強行說可以了解國家大事和社會前沿發展也無可厚非,但既然你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就說明你已經意識到,刷知乎微博浪費時間,或者說沒有對自己起到足夠好的作用。那麼可以用其他的有意義事情代替,比如,讀書和健身,這兩樣真是最簡單的提升自我的方法了。看看其他人分享的書單,挑幾本自己喜歡看的,一定要買紙質書,還要買那種精裝正版,不看對不起人民幣的那種。至於健身,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鍛煉身體穩賺不虧。
總的來說,我的想法就是戒除知乎微博可以用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來代替,我的建議是讀書和健身,當然也可以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過一定要有意義,要不然過幾天又要提問如何戒除另一件事了……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高效地鍛煉口才,迅速提高說話的能力?
如何處理大腦信息過載問題?
怎麼提高女生個人魅力?
提高自己需要掌握哪些知識?

TAG:知乎 | 時間管理 | 微博 | 自我管理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