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遊戲光碟不能像卡帶一樣不用寫入硬碟即插即玩?
當然是因為慢啊。
PS4用的是6X的藍光光碟機,理論最高讀取速度27MB/S,隨便一款低速HDD硬碟(5400轉平均在60~90MB/S)也吊打它了。
況且上面說的這是連續讀取速度,遊戲載入幾乎全是隨機讀取。碟片這種載體有電機啟停帶來的旋轉延遲、有尋道時間、而且內外圈磁軌的線速度差異極大,導致隨機讀取比連續讀取性能劇降。
沒找到PS4的隨機載入性能數據,但根據同樣使用碟片的HDD類比一下的話:如果連續讀取速度在80MB/S,那1M數據塊隨機讀寫的速度也就在20~30MB/S;4K數據塊更是低到了1MB/S以下,往往只有幾百K。這些數值隨便找一個硬碟性能評測的文章都能找到。
按平均情況往高估計的話,算它20M頂天了吧。這麼說隨機讀取的速度是連續的四分之一左右。
如果放到PS4上來算,平常讀盤的速度也就不到8MB/S……全靠光碟機的話不慢才怪。遊戲數據寫入硬碟能快起碼兩三倍,原先30秒的載入現在只需要十多秒,一次寫入終身加速,何樂而不為呢。
再說卡帶吧,遊戲卡和TF卡的原理都是快閃記憶體晶元。快閃記憶體沒有機械部件,任意部分的讀寫速度都是一樣的,沒有差別,連續和隨機讀取的性能完全看主控。
一般Class10的SDHC卡或SDXC卡連續讀取速度都在100MB/S以上,比機械硬碟的優勢在於小數據塊的性能下降不大。比如純4K的隨機讀取往往也有超過10MB/S的速度,只下降了一個數量級。比起機械硬碟動輒下降兩個數量級要強多了。
對於一般設備而言,性能瓶頸不在卡帶本身,而是介面速度跟不上。比如有人用Switch的《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做了個載入速度評測:
從左到右分別是遊戲卡帶、內置存儲、16G SDHC卡、64G SDXC卡(巧了,我也用的是這款)。
可以看出三種外置存儲包括官方卡帶在內速度都極其接近,而內置存儲的速度高了10~20%左右。存儲晶元能力本身應該不會相差太大,那就是介面本身速度跟不上導致的。
卡帶寫入內置存儲能不能提高性能?能,但提高不大。況且這需要機體直接板載大容量快閃記憶體,成本的劇增還是要玩家來買單,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用卡帶或自己買外置存儲卡算了。
因為目前人類還沒開發出讀寫性能(尤其是隨機讀寫性能)比得上主流硬碟的光碟機,更別說跟SSD比。另外慢也就算了,還響,玩個遊戲就像飛機起飛似的真是酸爽。
因為讀寫性能的問題,如果要保證遊戲體驗,必須先將大量的遊戲數據先讀入內存,就像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磁帶遊戲一樣。所以這內存得多大才夠?然後等讀盤的時間是不是也可以先去喝杯咖啡,再回來玩遊戲?
就算不考慮性能,一般盒裝遊戲的光碟都無法寫入,還有遊戲軟體升級的問題呢?是不是每玩一次遊戲我都要重新下載安裝升級包?還是改用BD-RE介質,每次升級都要重新刻錄一遍?然後升級擦寫次數多了,刻錄盤開始老化,官方給不給換盤續命?
這不都沒事找事嗎?
至於卡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現在PC上那些牛逼哄哄的NVMe SSD也是卡帶。
上時代的一部分遊戲是可以即插即玩的,因為那時候遊戲的體積比現在小一些,很多遊戲一張DVD光碟(X360版)就能放下,這樣一來對讀取速度的要求也沒有高到完全不能用光碟的地步。
這時代不行了
舉個例子,PSP上的合金裝備和平行者,光碟可以即插即玩。
但是只有把光碟里的一部分數據解壓縮到記憶棒內,才可以在任務過程中按select即時聽到kaz和Amanda他們的語音情報,否則就只有字幕。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機能足夠,但是存取介質的速度跟不上機能,反而變成瓶頸導致閹割功能的例子。而一個PSP遊戲才1.5G+,後期幾乎所有大作都會有安裝記憶棒選項。所以遊戲只要一旦從MB到了GB級別,就再也不可能即插即玩了。
等一下,我記得幾年前玩PS3的時候買的光碟都是即插即玩呀。數據無需寫入硬碟,硬碟僅用來保存存檔、DLC和更新,所以PS3有個12GB的版本(沒有機械硬碟)也沒什麼問題。那時候一些遊戲還可以選擇安裝到硬碟以提升讀取速度。
別說光碟了,NS存儲卡要是讀取速度不達標都玩不了某些遊戲你造嗎。
說白了什麼媒介不重要,速度才是關鍵。現在的遊戲數據讀取量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對無縫開放世界的追求又越來越猛烈。
這個題目本身就有問題。遊戲光碟是可以不寫入硬碟運行的,舉個栗子:NGC、PSP。
其實應該這麼問:為什麼遊戲光碟不能像卡帶一樣不用寫入內存就能玩?
因為過去的卡帶插槽直連主機匯流排,事實上是作為內存來讀取的,當然不需要寫入內存;現在的卡帶轉用了存儲卡,已經和光碟一樣屬於外部存儲了,所以必須將必要內容讀取進內存後運行。
Xbox 360曾經推出過一款不帶硬碟的產品,只含4G存儲用來存檔。
沒什麼不可以的,PS到PS2到PS3不都是即插即玩的?PS3要安裝的遊戲也不是很多。
XBOX到360同理,不過XBOX360因為沒用BD光碟機,所以光碟機轉的和直升機一樣。
這代要求讀取速度高了一點,只讀光碟至少得花2-3分鐘,大家都受不了。
最晚的還是上代的Wii U,12年上市,都是直接讀光碟機的(wiiu都沒見什麼遊戲需要強制本地安裝的,XBX有非強制的載入讀取包,愛下不下,不下頂多就是讀取長點,切地圖20秒變40秒),Wii U就8/32G(可用5/25),雖然可以外接硬碟,但除了裝補丁,基本用不著。
你啊,圖樣,玩的少想法太多。
早期PS1、PS2、土星機和蚊香DC都是沒有硬碟的,而他們卻使用光碟作為載體
類似的還有PSP,為了提高讀取速度,可以使用Media Install將部分數據安裝在記憶棒中
好像Xbox 360以及Nintendo Wii也是可以不用硬碟直接讀光碟的
但是
與之帶來的是巨大的讀盤噪音、巨慢的讀取速度、巨大的耗電量(參考PSV為什麼不用UMD了)
但其中最大最致命的問題還是讀取速度,卡在讀條一分鐘是前幾個世代光碟機普遍存在的操蛋問題——直到360和PS3出現了內置的硬碟,終於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了,所以以後幾乎再也沒有遊戲主機會直接讀光碟。加之現在的遊戲,場景容量、材質容量等要讀取的數據非常大、非常多,光碟已經遠遠跟不上主流了,甚至於主機普遍自帶為了節省成本的5400RPM硬碟都有人覺得不夠快,他們甚至換上了SSD來提升讀取速度。
但回到問題本身,如果忽略讀取速度的問題,遊戲光碟完全是可以做到不用安裝插上就玩的
PS:題主應該沒有經歷過PS2時代
兄弟你玩過ps1版的97拳皇嘛,每打一局,載入幾分鐘。
基本上打穿一次,同樣時間我用街機版夠打穿三遍了……
簡直是人性的磨練
所以我選擇能插卡即玩的ns
可以,支持熱拔插的ssd
慢,沒別的原因。
就像某樓說的,關於讀取速度的問題,舉個例子,拷貝遊戲去網吧玩,硬碟就可以U盤就不可以(某些讀取快的除外)
這種邀請我幹啥,我建議問這種問題先去學學計算機原理
因為現在硬碟的容量上來了,價格下去了,而遊戲對速度的要求也提高了,光碟的這部分功能被淘汰了而已。
下一步應該是網速的提高和穩定化。到時候光碟和卡帶一起被淘汰,實體遊戲的載體就是一個電子狗而已。那時候各大廠商會專門為中國區這個大市場發行全數據版實體遊戲,以免國區玩家因為買了下不了給差評。
開個玩笑。實際上在遊戲下載方面,屎釘就做得不錯。
過去是有的,PS1到PS3都可以不安裝執行光碟的,不過現在光碟速度跟不上了
一看你就是最近才接觸主機遊戲的,一直能ps1到ps3時代都能
誰告訴你不可以直接玩的?以前我們玩ps玩dc,都是光碟一塞直接玩。
代價是玩生化危機,開個門loading一次。。。推薦閱讀:
※任天堂和開發者的關係是否越來越差,為什麼?
※為什麼神奇寶貝特別篇沒有動畫化?
※在精靈寶可夢動畫和遊戲中,你認為最沒有存在感的pm是哪個?
※精靈寶可夢日月試玩版發布了,各位的玩後感是什麼?
※如何看待任天堂打算取消香港pm以及pmtcg賽?
TAG:任天堂Nintendo | Xbox | 光碟 | 計算機體系架構 | PlayStation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