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職業或工作讓在你入職後,有「上班其實比上學更幸福」這樣的感覺?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聽到很多畢業的師兄師姐感慨都是「上班之後就覺得上學有多幸福」,真的所有職業都是這種感覺嗎……有沒有哪些職業有相反的感覺?

鏡像問題:哪些職業或工作會讓你有「上班後才發現還是上學更幸福」這樣的感覺?


不太贊同其他回答說的「上學肯定都比上班幸福」,因為這句話至少對我來說不適用。

先說說我的情況:畢業於廣州某非重點高校(地理位置不算偏僻但也沒有很好),目前就職於國內某科技媒體做運營編輯。

以下是我個人經歷的感受,不代表其他人:

  • 上學的好處:空閑時間多,自由自在,生活壓力不大;
  • 上學的壞處:可支配收入低,需要住在學校宿舍或周邊;
  • 上班的壞處:生活完全自己獨立負責,有工作壓力,以及其他工作上普遍都有的負面情緒等等;
  • 上班的好處:賺錢了自己花,有價值感的實現,另外因為坐班的原因生活反而變規律了,也因為工作平台的原因結交到了更多同圈子的朋友或者工作夥伴。

對我來說,我自控力比較弱,給我大量空閑時間,但沒有短期目標的話,我會變得比較懶散且生活不規律;反而是「必須去公司上班」這一點導致我每天早睡早起固定三餐,身體都更健康了……另外 KPI 和領導目光什麼的也能一定程度上督促我努力工作。而且工作本身,是我喜歡做的,且有成果,這帶給了我極大的成就感和價值感,我覺得這是在校園內很難做到的(至少對我來說)。

再者就是錢的問題。雖然我們總說上班之後比上學還窮,因為要交租金等,生活成本大幅上升,但總體上我們對自己生活品質的可控性卻變得更強了。即使一樣是月光,畢業後也的確能買得起比之前更貴的衣服和護膚品了;因為自己租房,還購置了廚具和喜歡的傢具,沒事做個飯,比之前擠宿舍的生活品質提升太多。

另外人事相處上,我覺得我是比較偏早熟的類型吧,從小聊得來的對象都是年齡比我大的,在大學時交往的朋友也大多數已工作的人,所以在學校裡面,能聊得來的同學真心不多。工作之後,跟朋友們吃飯聚會更有底氣了(姐姐有錢了,不用讓他們糾結這頓 AA 要不要算上我這個窮學生);眼界的開拓、閱歷的豐富也讓我們的共同話題變得更多。

所以其實重點不在於「什麼職業」導致人上班幸福吧,關鍵是你想要的是什麼,不喜歡的又是什麼,上班的劣勢是否在你承受範圍之內,其優勢又是否能彌補這些劣勢。

就我而言,我渴望經濟獨立,想要在更大的地方實現自己價值,而這兩點在學校都很難辦到;自由工作者和創業也不適合我,因為我自控力較差。比較下來還是上班最適合我咯。

當然行業的選擇也是有影響的,聽過進銀行的同學抱怨上班上的快抑鬱了,我所在的互聯網行業氛圍比較自由輕鬆,工作時也很少會感受到「天天糟心透不過氣」的感覺。

所以綜合來看,我覺得我現在上班……真的還挺幸福的,比上學要幸福得多。


沒有,肯定是上學比上班幸福啊

一個是花錢的,一個是賺錢的,這兩個怎麼比啊?


我本來是被邀請回答「上學比上班幸福」那個問題的。可是我仔細琢磨了一下,還是覺得上班比較幸福。

我是河北人,算是高考大省之一吧。高中學習很辛苦,雖然比不上衡水中學,正定中學那麼變態,但還是覺得壓力很大。白天上完課,晚上還要看書看到12點,1點。大家覺得這很平常啊,大家都一樣,沒什麼辛苦的。可是我上了班才發現,原來上班可以這麼美!8小時之外就沒!屁!事兒!了。回家我想逛街逛街,想打電動打電動,想看武林外傳看武林外傳。

上班幾年以後,我生了個小姑娘。為了我家女兒,我撿起了書本,想考個證,這樣薪水也多一些。白天上完班,晚上回來帶帶孩子看看書。我才真正體驗到:上學真的很辛苦。我這樣上班,考證,帶孩子三件大事加起來,一般也不會弄到晚上11點以後。讓十幾歲的孩子看書看那麼晚,其實挺沒人性的。

當然這只是跟高中比,我的大學是十分...幸福的。我爸爸對我的學業完全沒有要求,四年我都是耍過來的。但是比起大學時候的空虛,現在上上班帶帶孩子看看書,我過的挺充實挺好的。

綜上所述,我更喜歡上班。


雖然我做的是很普通的工作,也談不上喜歡自己的工作,但我一直覺得上班比上學幸福得多啊。

主要是我大學時代實在是太不幸福了。不管是課業上、家庭關係上、人際關係上、戀愛上,當時對我來說全都是災難。方方面面都想不出有任何「幸福」可言。

倒也沒有遭遇什麼大的變故,但是跟我從前一路順風順水的成長過程比起來,已經讓當時的我無法忍受。

工作以後,離開了原本的環境,以前的那些各方面問題都自然而然的消失了。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對我來說就很幸福了。


大學一個月1200生活費
首先我是走讀,學校早飯+午飯10元,加上其他吃的每天15元平均,一個月花300。
剩餘900每個月支持我吃,買遊戲,cosplay,還算湊合,加上時間多,日子過得很充實,可以說是人生中最舒適的幾年。

直到我拿了幾倍的月薪和幾十倍的年終獎之後


我覺得上班比上學舒服。

96年,現在大專生,大三實習中,帝都,某便利店,月薪大概8K左右。除去住房,必須消費。基本上滿足了自己的吃喝拉撒,偶爾還能給父母寄點好吃的,買幾個禮品,女朋友還在讀書,她沒錢了我也能打過去一千或者五百的,就不用給家裡要錢了。

上學的時候太窮了,生活費1K左右,吃飯,衣服,和女朋友一起逛街吃飯開房下來,根本不夠,只能每周六末做兼職,生活根本閑不下來。並且大學也有自己的忙碌,看書,跑步,作業,兼職基本上塞滿了生活。也沒有太多空閑啊。

大學有一點好的是如果我昨晚跑步很累,第二天不想去讀書我可以不去,但是工作了就不行了。。。


至少目前的我感覺,財務自由的感覺太棒了!!大學的確美好,但不是處處都好,相反,知乎er覺得自己得不到的才是最好。


在我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為了積累經驗,同時在好幾個地方工作:白天在一所公立學校當代課老師,晚上在託管班看著孩子寫作業,周末給學生上小班英語課還有一對一,幾乎每天從早上七點多工作到晚上九十點鐘,那個時候是真累啊,見縫插針地備課,還要解決一些家長與其他老師的矛盾,身心俱疲。
這樣工作一年後,因故離職,再到了現在工作的地方,從事一對一培訓,入職培訓的時候真是大開眼界:平時坐班時間是下午一點到五點(這麼爽?上午幹嗎?睡懶覺嗎?)、周六周日上全天的課(算算收入……哇,兩天工作的收入趕上我以前的一個月的工資了)、工作內容就是講解學習技巧、化學方面的重難點(哈哈,最喜歡做化學題了),簡直幸福到飛起。

工作這些年,適應了平時悠閑,周末忙碌的生活,尤其是工作內容越來越得心應手,開始著重於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不僅僅是職責範圍內的工作,再加上還算滿意的收入,真的要比囊中羞澀、缺乏自信的上學時期要快樂了。


你幹了你喜歡的工作,所謂喜歡就是你能自動忽略裡面你不喜歡的部分。並且你的表現比你讀書的時候要好。


我一直覺得上班比上學幸福100倍好不好。
同樣起早貪黑,上班還有錢拿,上學非但沒錢還要被老師家長壓迫。
關鍵我最討厭數理化,上學要被迫學自己討厭的東西。但上班都是自己喜歡乾的事,做得好就直觀有收入增加,有成就感。
工作中的人際關係比上學簡單多了,有利益就交往,無利益就點頭之交。不會像學校勾心鬥角斗得毫無意義。
總之,工作使我快樂!


公務員?反正在逼乎上是混吃等死的沒用人才去地方。高中時天天五多起來,晚上十一點回來,一周休息半天,天天高度緊張,高考反而考了最差,上了非985.211的垃圾一本。現在天天七點半起來,十一點四十走人,下午二點半到五點半,基本穩定雙休,偶爾加班,有車有房,女朋友同是體制內,雙方加起來十五萬「含所有」的樣子,反正在逼乎是妥妥的窮逼。不過要麼考家鄉,要麼考有錢的地方,唉,之前異地狗也是慘。反正覺得比上學時爽多了,按照知乎來講就是個廢物咯,反正我想更廢一點。


不同職業不同吧
程序員實習
感覺工作和在呆社團感覺一樣
但是有工資拿啊
還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東西
挺不錯
感覺比上學爽


說上班比上學幸福的 … 我不想噴的 大學以後的高等教育是很累的 好不好!!!


我個人認為人力資源是可以讓人充實的行業


說多幸福其實也談不上,最好的一點是生活規律了,也能花自己的錢。在一座二三線城市了,過一份安靜的工作,工資不高,所以經常是月光,因為上班時間規律了,能更好的規劃自己的生活,例如讀書,例如健身。錢是每個月基本都會花完的,一方面實習期工資低,絕大部分都用在戀愛上,喜歡一個人,就恨不得給她一切。生活總是好的,無論讀書還是上班,隨遇而安,隨心而行。


上學是一種體驗,沒有生存的壓力,學習就是工作;上班卻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比如為了收入,為了不閑著等等,這種基本沒有所謂的幸福感,最多算是對付吧!另一種是工作有目標和方向,當下的所有是為了實現自己心中不滅的夢想,那一定是激動和幸福的!


謝邀~

記得初做心理諮詢師助理時,有過這樣一段經歷。

「曉雨,某高校的張**老師要用一下諮詢室,她是入駐我們公司的心理諮詢師,沒來過公司。你給安排一下。晚上張老師會聯繫你。」老闆給我打電話。「好的老闆。」

晚上9點多,張老師給我電話——

「小吳,我是張**老師,我周日有個轉介過來的來訪者,電話號碼一會發給你。這個來訪者給我打過2次電話,求助意願很強,我讓她聯繫你,到時候你盡量預約時間在明天下午3點。」

不管我之前獲得學習上的多少認可,不論曾經有多少榮譽。此時,我是小吳。在心理諮詢的道路上,我們是晚輩。

「咱們機構的具體名字和地址發給我一下。首次諮詢,來訪者說要2個小時,到時候她還會問你,你說可以。」張老師加我微信,我立刻回復公司名稱地址。

來訪者是從武漢的一名諮詢師轉介給張老師的。

第二天上午,我聯繫來訪者,預約諮詢時間是下午3點,諮詢時間2個小時。

小高潮第一波

下午2:30,張老師已經到公司的諮詢室,適應一下小環境。真是很有責任心的諮詢師。

張老師退休的年紀,慈祥又不失威嚴。在心理諮詢領域,很有造詣,也積累了豐富工作經驗,成就有目共睹,大家很是尊重。

而我只是初出茅廬,說白了,雖然研究生畢業,腦袋裡裝的大多是理論,雖然在學校有跟導師長達半學期精神分析的諮詢體驗,但是理論和實踐的距離就好比頭與腳的距離。

很是恭敬。

下午2:45,來訪者給我電話,

「你好,我打車快到學校了,我在**路了,接下來怎麼走?」能聽見是在計程車上。

我懵了——張老師不是要約到公司的諮詢室嗎?地址沒給?來訪者跑另一個地方了。

「您好,陳女士,張老師沒有跟您說是在思明區嗎?」我輕聲問(菜鳥的我已經冒汗)。

「誒?不是啊,她不是在集美區這邊的學校嗎?」

不能再糾結地方了,再嘮下去浪費時間(繼續冒汗)。

「那不好意思,我以為張老師給了你地址,她已經在思明區的諮詢室等您了。」

「什麼?我中午沒有睡覺,還推掉了一個與區長的座談,趕路趕到集美,結果人不在這?!你們怎麼工作的?內部怎麼協調的!怎麼回事啊!我現在無法相信,張老師到底在哪裡?你確定就在你們那諮詢室?我不相信,你是不是搞錯啦!」來訪者火冒三丈,掀屋頂的分貝!

「張老師確實在思明區這裡的諮詢室等您的。」(我大汗淋漓)

「你確定嗎?」

「確定的,要不我讓張老師跟您說一下。」

「氣死了!怎麼搞的!我一路上火急火燎,結果地址弄錯啦!你們怎麼協調的!」(火藥味!!)

再嘮地址沒有意義,「對不起陳女士,我們沒有協調好,這樣,您看諮詢要繼續還是取消?如果要繼續,我給您發地址到手機。如果取消,我這邊跟張老師說一下,特殊情況。」(姑奶奶,別生氣了)

「那你地址在哪?」

「您手機號可以加微信嗎?我馬上發位置給您。」

「行,你加我這個號!張老師到底在不在?我很懷疑啊!」

「她就在諮詢室。」

「你讓她給我打電話!」說完,生氣掛斷。我隱約能嗅到來自電話那頭的火藥味。只是來訪者反覆讓我確定,還要張老師親自回電話,她的懷疑超過了憤怒。

「張老師,來訪者去集美區找您,地址弄錯了。現在來訪者很生氣,我們怎麼辦呢?」

張老師坐在諮詢師的沙發,平靜地聽我陳述情況,點點頭,「哦,這樣」。目光在半空中,想了2秒,「嗯,地址錯了。我來給她回個電話」,不緊不慢拿出手機——

「陳女士您好,不好意思,我們的責任,沒有協調好。我在思明的諮詢室,這樣,這次是我們工作責任原因,第一個小時費用免了。嗯,沒事,我等你。」

聲音平緩,真誠。

「張老師,對不起,我以為你有給來訪者地址。」我感覺自己做的不到位。

「沒關係,頭一次,難免碰到問題。來訪者求助心切,我在這等她。」

「下次預約,我得把地址、時間、價格等再次確認好。形成比較好的程序。」

「嗯。一會來訪者到,可能還會有所責備……」張老師微笑地提醒我。

「恩呢,我會做好心理準備,好好接待。」

我給老師倒了杯水。來訪者車子掉頭往這裡的路上,得有些時間了。我跟張老師聊了一下,稍微了解她的工作經歷和專業背景,就出來了。

小高潮第二波

一等就等到天黑,5點15了。我給來訪者致電,說快到了。我敲門,張老師站直輕輕甩著胳膊活動筋骨。笑著示意我進來,

「張老師,來訪者說快到了。」

「嗯。」

「這麼晚,一會就到晚餐時間,要不先吃點東西?」我想2個小時的諮詢,肯定中途都會餓吧。

「哦,那請你幫我買全麥麵包,回來我給你錢。」

「好的。」

我出來諮詢室,迎面見進來一個位女士,28歲的樣子,身穿白色紗裙,上身T恤,簡單時尚。她左右打量,腳步小心。

「您是陳女士對嗎?」我微笑著問。

「是的。」

「一路上辛苦了。我是諮詢師助理小吳,剛才跟您通電話的。」我示意她到接待室坐下。給她倒了杯熱水,雙手遞給她。

「誒呀,可不是!路上車太堵,這不這會才到!我中午沒休息,下午還推掉了個區長的座談,我現在很疲憊,腦袋暈乎乎的!」

「是的,您為了下午的諮詢,中午沒有午休甚至推掉重要的座談。您諮詢的意願很強,用心在做準備。張老師2:30就到了,在諮詢室等您。這次是我們工作沒協調好,張老師說,這個點先去吃點東西,一會做諮詢。」

來訪者看了下表,「嗯,也好,不過我腦袋暈暈的,這附近也不熟悉。也沒什麼食慾。」

「一會你們要進行兩個小時的諮詢,為了保持精力,建議還是吃點東西,這個點,張老師也要吃點東西做準備。她也想順利進行。」

「那好的。」情緒緩和很多。

我幫她開的公司門,帶到樓下一家蒸菜館。我邊走邊稍微介紹了一下附近都有什麼餐館。她進餐廳,回頭問我,一會你來接我嗎?神情還處在坐了幾個小時車的恍惚狀態。

我心想,還得給張老師買麵包。

「公司就在樓上,我買個東西先上去,在公司等您哈!您有我電話。」

「好的。」她轉身進去了。

我給老師買了麵包,

「張老師,來訪者情緒穩平穩些了。給您買了麵包先墊墊肚子。」我看她杯里水喝完了,「我去給您倒些開水。」

「謝謝小吳。」

一會功夫,來訪者回來了。

「誒呀,謝謝你,想吃小米粥剛好那家店裡有,我喝了兩大碗!現在頭也好多了,不暈了。」邊說,徑直往諮詢室走。

「恩恩,那就好。您先稍等陳女士,我問一下張老師方不方便進去了。」

陳女士止步了,點點頭。

我快步過去,敲門。

「進來。」

「張老師,陳女士準備好了,可以進來嗎?」

張老師把剩下的麵包輕輕包好,放進包包里。「可以。」一臉慈祥。

我輕輕合上門。走出來領陳女士進去,也是敲門,聽到「進來」,只見張老師站立著,尊重的神態,面帶微笑,「您好!」

我給來訪者介紹,「這位就是心理諮詢師張老師,張老師,這位是陳女士。我去倒杯水給陳女士,你們坐。」來訪者坐下來,第一句就是「誒呀,路上車子堵的呦,久等了!」不過沒有憤怒。

我輕輕合上門。

……

諮詢結束,來訪者似乎剛動了元氣,有些疲憊。我示意來訪者先在接待室坐一會兒。又給倒杯水。我敲門進諮詢室,心想張老師肯定有事情交代,我不能就直接把來訪者送走完事。

「小吳,來訪者還沒走吧?」

「嗯。還沒走,讓陳女士在接待室坐會兒。」

「來訪者求助意願很強,也很渴望傾訴,接下來一些機制你跟她交代一下,¥%%………………*((」

「好的,知道了。」

與來訪者耐心溝通完設置事宜,後來送走來訪者問我,「張老師是在這裡工作嗎?我不大了解她的專業背景。」

乖乖,還好我做了準備,有跟張老師聊到這些。來訪者有權利了解諮詢師的受訓背景。這次轉介太匆忙,按理說得郵件形式發給來訪者,或者提前到諮詢室,給她介紹。

於是我口頭給她介紹了張老師的基本資料。

接著我拿出筆記本和筆,「您對諮詢服務還有哪些需求嗎?或者您還有什麼疑問嗎?」

她看我要做記錄,端正坐起來,思考狀,然後說:

「諮詢室能不能準備一個抱枕?還有我能不能盡量預約在周末?諮詢時間可否每次2個小時?還有以後盡量都在這個諮詢室可以嗎?」

我一邊記錄,「陳女士,抱枕我會為你準備,諮詢時間和地址要與諮詢師協商,也要看諮詢室的使用排班,您的意願我們會關注,在允許情況下儘力安排好。」

「嗯,好的。」

送來訪者進電梯,招手再見。等電梯門合上後,我才轉身回公司。

後來收到來訪者簡訊——

「你還挺貼心的!謝謝!」

回到諮詢師,敲門進,

「張老師,來訪者回去了。」

「走了么。好,謝謝你。來訪者對這裡的接待服務很滿意。」

「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謝謝張老師!」

結束第一次的接待工作,能得到認可,心裡很充實,自我肯定。我其實沒做什麼,只是認真對待而已。

想起讀書時,心理諮詢課上,老師有強調的熱情、真誠、共情,如果用講的,很多人都講的很好,考試能拿到很高的分數。

但是真正實踐中,挑戰的就不單是理論,而是真正的運用。

在校園裡,可能不需要面對一個真正的「來訪者」。所有的「來訪者」都是假設,聽到的是別人嘴裡的「來訪者」,我們沒有真正去「接觸」。可是當「來訪者」活生生地,就在你眼前,帶著求助意願,帶著他/她經歷的波瀾起伏,帶著無法釋懷的心結……站在你的眼前,你如何讓原本躺在書本的理論透過你的眼睛、神態、語言、肢體……操作出來?

從事心理諮詢行業,是一個漫長的不斷積累提升的過程,沒有接案例,沒有實戰,就像醫生,沒有實際面對病人,你無法說,你的醫術是否高明,你的醫術是否有長進,都無從評估。

我不知道對於其他工作是怎樣的情況,但是我從事心理諮詢工作,我接觸的人越多,我越懂得理解、包容,發自內心地珍惜身邊的朋友和親人,對人性的光輝充滿讚許,對人性的黑暗充滿悲憫。

在校園的我,自我意識覺醒,以「快樂」作為行動導向。我開心,我怎麼做,可能對父母的話不屑一顧;可能翹課,對課堂充滿了「終於可以懈怠」的傲嬌心理;可能跟其他女生一樣,關燈後,「卧談會」交流著哪個系哪個帥哥一轉身一回頭,多麼攝人心魄……

可是走出校園,當開始自食其力,我們面對了人生中真正的「來訪者」,職業挑戰、戀愛關係問題、人際交往困惑、家庭責任……開始一一造訪,有時是同時光臨。這時候,生活才真正開始。

與其說,還是讀書幸福,不如說,校園的幸福,建立在不需要「來訪者」的基礎上。如果工作也可以像上學一樣幸福,從人類心理發展的角度,是不科學的。埃里克森人格八階段理論很早就提出這樣的觀點,每個年齡階段都會有它的成長挑戰——這是心智成長規律。社會也就停滯不前了……

設想一下,很多人在學校里學習的東西,最後,設計了那座橋樑,那套全場喝彩的服裝,那場非常精彩的演出,那首餘音繞梁的曲子……這些都沒有了,只剩下校園裡的「快樂「,那樣真的幸福嗎?

校園生活,只是符合那個年紀里的階段性過程。在校園裡,同樣有人,每天給自己很多「來訪者」,比如學業成績的自我要求、健身鍛煉、外語能力的提升、考駕照、學科技能提升、提前實習……

現在的工作,讓我能力提升很多,公司老闆和同事認可我,而我從心底,更懂得愛人,更懂得感恩,更珍惜點滴光景。我不能稱之為快樂,我想稱之為喜悅。當然,工資還在路上……還沒有漲過我的期望值。

好像還沒回答到點上,哈哈。

對我來說,成長,就是幸福。面對生活的「來訪者」,坦然去面對,做到自己的最好,心存敬畏,就很幸福。

1


上班讓我覺得最好的一點,是「工作和生活相對分離」。我是做程序員,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還是維護得比較好。當然能自己賺錢養活自己更是愉快和成就感的重要來源。

上學的時候白天要上課晚上要寫作業,根本沒空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情,生活的界限很模糊。工作之後雖然累,至少有哪怕一點點自己的時間,當然可能有點的行業和公司這個也做不到。


我能理解大家都懷念上學時候的單純快樂,但成長為更有能力的自己也是一種快樂。


推薦閱讀:

對抗完美主義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929803

冥想入門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047389

斯多葛主義:控制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929803

最後安利我的公眾號:狗頭禪師


我覺得什麼工作什麼職業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能找到你喜歡的工作,工作又對口,工資待遇過得去。最最最重要的是有個沒架子,肯給你機會,肯培養你的好領導和人都很好的同事!


畢業後就職於一家大型企業,常年各地出差,時間很充裕,順便把全國各地旅遊了個遍,而且還不用看人山人海


我覺得上班比上學不要太幸福啊。雖然上開班更窮了吧。


我覺得馬雲馬化騰估計都會覺得上班不如上學幸福。你說呢?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年輕人,在單位如何與上級,領導相處?
為何中國公司總有開不完的沒用的會?
知乎是否讓你懷疑過自己曾經的某次重大人生抉擇?
如何對付小人同事?
得罪一個很會來事的同事,常常利用他的良好的人際關係當著大家面說些讓我不舒服的話,怎麼辦?

TAG:心理學 | 大學生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