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車評人閆闖駕駛瑪莎拉蒂在測試中致使工作人員被撞身亡?

以下為相關人員解釋


逝者安息
這是一起事故,但不是一場意外
(下面的話有一絲跑題)我很愛車,很愛YYP,曾很愛韓路,看過無數的車評人,也包括閆闖
現在車評圈給我的感覺就是,魚龍混雜,極不專業
並不贊同曾老師@曾穎卓所說的「知乎的惡」那套言論
你們喝人血的就不要在這裡說吃人血饅頭的有多惡了
看過大家車言論,五號頻道,玩車tv有聊到過拍攝車以及攝影師的細節
總結起來就是:拍攝車得便宜,攝影師得吃苦,因為我們車評人為了完美的鏡頭,攝影師就得肯冒險
有一張攝影師拍車的照片,是一個攝影師在一台ttrs的後備箱里毫無防護地拍攝
難道是攝影師自高奮勇鑽到ttrs的後備箱里去的?
如果此時有一台「專業一點」攝影車,或者是車評人阻止了他這麼做,那麼他就有很大概率不會從車上摔下來(參考top gear的路虎發現拍攝車,可以只打開後窗玻璃操作」
說到底,這次事故,是妥妥的人禍,我說這些也不是為了批評閆闖或者是攝影師自己不小心,而是指車評這個行業以及車評人真的應該好好管管了
至於韓路之流,我已經是徹底地粉轉黑了,準確地說現在車評圈最不知天高地厚外加噁心的就是這位了
尤其是其最近一期吉利博越進無人區的視頻,我都看傻了
不說拙劣的攝影外加颱風,就單單拍三輛換了at胎的博越,而絲毫不提無人區的危險以及其保障團隊,這不是誤導大家嗎。我是他的老司機app和5x社區的第一批用戶,也是他的內測用戶,要論粉我可是當年死心塌地的那一批,我這不是黑他,就像荒野求生這類電視節目,在開頭都會說如何如何危險,而不是你在微博上提過兩句就完事那麼簡單。最早韓路拍帕傑羅進羅布泊遊記的時候他是完完整整地記錄了從準備到後援團的細節的,現在這個完全是不用心
韓路也好,閆闖也罷,都缺乏對車子,對自然的敬畏,尤其是韓路,其遊記基本上就是吹牛外加葷段子和好好玩,絲毫不提其潛在危險,況且韓路推薦過的一條線路,也的確發生過有聞訊而去的車友遇到山洪遇難的慘劇。
不專業的操作不一定會引起事故,但事故一定是不規範的操作引起的」
願早日有人管管這混亂的圈子
逝者安息


先上幾張圖片

這些圖觀眾看了當然大呼過癮,肯定比iPhone隨手拍的要好,可是你們誰又在乎過攝影師為了這幾張圖所冒的風險呢?有沒有人好奇,為什麼大部分片子我都是45度側面拍攝,很少拍正面?原因很簡單,如果我失誤從攝影車上被甩出去,後車不至於碾死我。

買不起搖臂,沒錢改裝一輛攝影車,我反正是每次都只能露半個身子在車窗外,儘可能的多拍。後來俱樂部里的Alan給我發了幾張他朋友在後備箱被甩出去的照片,從那以後我們就再也沒有拍攝過這種動態照片。下半年我們拍的一些照片基本上都是Studio靜態為主,比如

為了提升自己的拍照技術,最近去買了Easton Chang的汽車攝影課程來自學。

這還僅僅是我出於興趣愛好來玩的事情,畢竟我不靠這個東西吃飯,到了閆闖這些靠車評為生的人手裡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閆闖全公司上下就指望著他這個IP養活著整個公司,他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傳播量,也要扛起社會輿論的責任。

這件事情最大的意義還是在於保障這個行業的支援人員的利益安全。為什麼這麼說,車評這個行業其實不需要太多人手,況且攝影師、剪輯師什麼的都是鐵打營流水的兵,真正核心利益的是鏡頭前面拋頭露面的主持人。

這就導致了國內很多車評團隊,優先保障核心利益,壓縮周邊成本的例子。車評行業經常需要團隊坐飛機到另一個地方進行拍攝,所以很難把自家的攝影車帶上。幾個人人肉可以帶設備無非就是幾台單反攝影機,三腳架,頂多加上無人機。像搖臂這種團隊級別的東西根本沒辦法帶走。

9月28日,為了完成《閆闖說車》新一期的欄目內容,閆闖帶著自己公司的若干名攝像師,前往北京平谷區嗨谷汽車公園取景。在拍攝其中一組重要鏡頭時,車子在彎道處意外撞到了正在定點拍攝的同事。事發後,閆闖第一時間聯繫120,然而不幸的是現場的救助工作未能挽回他的生命。隨後閆闖積極配合警方調查,截止到現在事件依然在調查中。

沒猜錯的話應該是要求攝影師在距離彎心特別近的地方拍攝動態,因為瑪莎是運動轎車,正好符合宣傳要求。但是團隊有沒有想過,這種情況用三腳架+快門線就能讓攝影師站遠一點?再不濟,你們找個物體當支點,大幅度擺動三腳架模擬搖臂可不可以?非要讓攝影師貼臉拍攝?

車評行業是一個新興的新媒體行業,不管國內外都一樣。而且拍攝動態的時候,危險程度不亞於好萊塢的特效追逐拍攝。這個行業目前沒有安全指標,也沒有相關法規,要麼靠個人素養避免危險,要麼靠錢砸出一輛可以上天入地的拍攝車,要麼就只能壓縮成本人肉拍攝。

對於國內團隊,請把鏡頭背後的人也當人看待,人願意為你冒險,也請你們為人家的安全考慮考慮,謝謝。


我們且不論閆闖先生是如何失誤、過世造成攝像人員的死亡的。我們討論一下酒駕問題:

事故是9月28日白天的,根據閆闖微博,9月27日晚間其與車隊人員商量最後一站策略。

具體什麼車隊,我們不清楚。但是,據他自己表述:車手們都喝多了。根據微博中的圖片

在地上的酒瓶:16聽+17瓶

在桌上的酒瓶,16聽+17瓶+14瓶

因為地上酒瓶的照片微博於21:10分,桌上酒瓶於22:46。我們假設:後來他們把地上酒瓶拿到桌子上來擺拍,也就是總計消費47瓶啤酒。根據自述:車手們喝多了。以及餐廳形式,預計喝酒人數在6人。大約每人8瓶啤酒的樣子。

想想:自己前一天晚上喝啤酒喝了8瓶,晚上十一點回家,第二天早上起來測酒精含量會是什麼結果?其次,喝完幾瓶啤酒,大概喝多了,自己早上醒來腦子是什麼狀態?

所以,這一部分我對閆闖愛人在微博上所說「酒駕屬不實消息」表示極度質疑。

下邊,想討論一點關於安全的問題。

近些年來,國內汽車行業蓬勃發展,帶動了汽車周邊產業鏈,其中包括汽車測評、雜誌等。具體從業人員駕駛水平好像都經過很多訓練,也有互相鄙視的,我們不討論。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也大多是邊做邊學的,我們也不討論。但是,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卻有待考量:

我們知道,汽車測評很多時候是在專業的封閉賽道上,而很多車手也經過職業、專業的駕駛訓練。其對駕駛安全的認識應該要比我們在駕校學到的駕駛安全要高的多。可是,為什麼專業的封閉賽道允許一個前一天晚上喝醉酒的人開車上賽道測評,其安全規章制度何在?

我更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幾個回答者認為該行業攝影人員必然要承擔高危險?消費者當然希望看到越來越精緻精美的賽車圖片、汽車動態圖片,這是市場驅使的。越精緻的照片才能吸引流量。可是流量不是拿命換的,需要在最低風險下拿攝影技術換取的。不是說剛剛車離我就30cm的距離,濺了一身雪渣。

最後,呼籲,汽車從業者提高安全意識,無論是車手的安全,還是拍攝者的安全。


我是懷著沉重的心情寫下這段文字的。

我想這件事會被大家關注並廣為傳播,無外乎事件里的其中一位當事人日前與汽車之家簽下的2000萬合同。然而不管那位當事人是否值2000萬的身價,那些都只是生意上的事情,大家你情我願而已。

但懇請這個時候抱有幸災樂禍心態的人,能夠收回所有嘲諷的評價和語言。

沒有任何東西比生命更寶貴!

儘管我與那位工作人員素未謀面,但據聞他是汽車之家的前職員。私底下,我與汽車之家不少編輯都可以說既熟悉又陌生,幾乎每次試駕活動都與他們一同在場。拋開其他不說,論職業態度和素養算是行業里排前列的。我想那位工作人員同樣如此,在追求更好效果的拍攝作品路上,永遠是無止境的。因為我認識的汽車之家編輯也是如此。

別說賽道裡面這麼好條件的拍攝環境(我所指的好,是沒有其他社會車輛干擾或者道路法規的影響)下,哪怕是平時外出試駕,我都會做一些比較危險的動作來獲得更好的照片。而在拍攝過程中,駕駛試駕車(被拍攝車)和攝影師都會有既定的默契,這也是奔跑在一線的汽車編輯共有的默契。在一些旁人看起來危險萬分的動作,例如拍攝車與被拍攝車前後相挨不到半米的距離拍攝車輛的動態素材,其實是莫大的互相信任,說把生命交給對方可能太誇張,不過現在看來也是不太誇張。

以我個人而言,我為了出片而要求同事這麼去開,自然也是信任他,信任他能夠很好地控制試駕車。儘管我對事故現場沒有一丁點的了解,但我傾向於相信當時的情況也類似如此。所以,發生這種事情並非任何人所願,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意外吧。

既然如此,該承擔責任的就承擔責任,自然有警方去處理。大家都關注當事人的人生跌宕,就沒有想想逝者的家庭是多麼的難過和痛悲嗎。作為旁觀者,何必再去為這件事添油加醋說三道四呢。

如果非要說什麼,我想到的是珍惜眼前人,並且告誡自己日後的工作務必加倍小心。

有感而發,如有得罪望見諒。

願逝者安息!


節省大家時間,我是來罵人的,怕影響心情就別點進來了……

以下正文:

聽到這件事,我首先是非常悲傷——願逝者安息吧,雖然算不上不認識,但幾年下來上百次出差參加活動,幾面之緣還是有的……

然後是無奈——人人都懂得說安全第一,但要在當下中國汽車媒體行業安身,工作方式根本就由不得你去選擇,人有我有(圖片/視頻素材)和人無我無(搖臂等專業拍攝器材、或者是對旗下編輯關於自身安全的硬性行為要求)是各大媒體平台的運作鐵律,而這樣的大環境下,可以說出事才是必然的,就看誰更不要命、或者說誰先倒霉而已……答案里這些滿嘴敬畏的同行兄弟們,你們真的就覺得敬畏了,就有選擇權嗎?別天真好不好?

而且更讓人絕望的是什麼?哪怕這次之後,所有平台都說寧願不要這樣拍動態圖/視頻了,但逼著編輯通宵寫稿有沒有腦溢血猝死風險?這是不是又得等到搭進去另一條生命,才能讓各大平台反省?

最後是出離的憤怒——我都不怕掉粉了,友善度也見鬼去吧,就是要懟人!

八股文車評、硬性規定的動靜態套圖標準、通宵寫稿、等等等等,基本都是某保健為首的汽車之家初創團隊搞出來的東西,讓劣幣驅逐了良幣,成就了自己的財富,禍害了一個行業。很多本該拼內容的範疇,拼的東西變成了出稿速度和圖片「齊全」程度,主次不分。多次見識同行在試駕活動里光顧拍圖,拍完就趕回酒店寫稿,車都沒時間開一下,就為了「試駕」稿能按時發出,可笑又可悲……甚至在拍攝過程里置自身於險境這些「小事情」,都已經被這樣的資本惡性競爭搞得沒人當回事了……

「記憶中他是一個特別踏實的小夥子,兢兢業業」……在你手底下能讓你有「兢兢業業」的印象,背後意味著的工作方式,是不是就是造成逝者今天悲劇的原因?我不敢給出答案,但我相信概率:當一個人的某種行為長期得到正向肯定,那麼即便這件事是錯的,他也肯定會繼續這樣做,甚至更多地這樣做。而這次的慘劇里,包括逝者在內的兩位主要當事人,都是汽車之家「嫡系」,也就是長期受汽車之家價值觀影響、甚至稱得上是在之家價值觀下面培養出職業素養的人,事情偏偏就發生在他們身上,是巧合?還是有必然性?我人微言輕,我膽小懦弱,我沒資格也沒膽量去下定論,這事留給大家、特別是諸位同行來定奪。

但我敢回過頭來問某人一句話:當年自己樹立的公司文化是讓人不擇手段把老命都拼上,只為了達成目的,而現在成功了發財了,又回過頭來奉勸後來者安全第一,整得自己跟沒事人似的,還搶佔了道德制高點,你在上面不冷嗎?良心不痛?


死者為大,所以我們不能指責造成事故的當事人,不能指責造成事故的安全隱患,不能說兩天前剛拿了2000萬一天前剛剛痛飲啤酒是否間接造成當事人駕駛失控,否則就是酸,就是不敬畏生命,就是吃人血饅頭?

頭一次知道人血饅頭這麼泛用啊,弄得我都以為死的是閆闖了。


天道好輪迴,蒼天繞過誰?!
為逝去的攝影師惋惜,可能是跟錯了老闆。

這麼低俗的炒作,評論下一眾猥瑣男

有種東西叫隔夜醉,前晚喝那多酒,第二天還開車


R.I.P.

今天在公司編輯群里教導新人說,事情知道就行了,自省,自律,敬畏。要知道,這件事至少毀了兩個人和四個家庭,因為每1個獨立個體都是至少2個家庭的未來。

這張gif動圖,2015年1月,我在漠河拍的。

這是一台前驅車,賣點只是裝載了ESP,但作為媒體記者,需要拍出一些超過性能本身的視覺效果來。

怎麼辦?

卷點雪起來吧。

我其實只想拍一張這樣的照片,左側兩個車輪捲起來一點雪。我們有三家媒體共三個機位在拍,駕駛者是一位某視頻媒體的老師,他的攝影師在我旁邊。

跑了兩回,說雪太少,再來一次。然後就出現我剛剛gif裡頭的6連拍。

車子停下時,我的鏡頭離車外殼也就30cm,我全身都是雪渣,第一反應是大聲問:大家都沒事吧?!

沒有人為這個看似完美的「假漂移」驚險鏡頭鼓掌,只有我們三個機位的人知道自己離危險有多近。

我希望,各位讀者都清楚知道,沒有任何人想事情到達這個地步,我們是汽車媒體從業人員,我們對汽車的敬畏可以說高於任何業外人員。

誰都不想在零下25℃的黑龍江江面上遭受車體撞擊,車上的媒體老師也知道他的一個動作決定著至少4個人8個家庭的未來,但冰面上的汽車/高速行駛的汽車並不是憑藉經驗就能掌控的。

我不想了解那些主動傳播和暗傷嘲諷的人什麼心態,我不想知道那些拿著2000萬投資的標題去評價這次事故的媒體人究竟有無職業素養,我也不想解釋為何我們需要冒風險去拍這些鏡頭。

我只想說,我們汽車媒體人是愛車之人,不代表就是愛飆車之人。職業素養要求我們同時對「報道出品的質量」和「每一位交通參與者的安全」負責,我們時刻在努力。

願逝者安息。

請給他和他的同行們留一絲尊嚴。


前面的都在說,哎呀車評怎麼危險,為了拍照拍視頻工作人員處境多麼可憐。

是啊,都是國內環境的鍋,和這麼多啤酒一點關係沒有。

前一天晚上喝了這麼多啤酒,第二天起來自己大腦是什麼水平,只要和朋友出去嗨過的,心裡都有b數吧。


媒體因拍攝而出嚴重事故,不是第一次發生。早前就有媒體在山路里逆行拍攝,結果撞上對向來車,導致對方車輛乘客癱瘓。或許那次只是「小編」所為,事情很快就淡化掉,更別說引發大家的反思。這次閆闖不僅是KOL,而且剛好拿到2000萬投資,並做了個安全帶大新聞,處於風頭之上,結果便立刻遇到這次事故,這個轉折來得比電影情節還急促。事情足夠挑動大家神經,以至於不少同行在朋友圈裡刷屏,感慨自己原來做的是高危職業。

在高速里把半個身子探出車外追拍,跑山路坐在後尾廂追拍。甚至見過有媒體為了追求視頻畫面的衝擊感,把兩台車挨著來開(湊近拍車輪旋轉),距離近得稍微跑歪一點,探身出來的攝影師都會變成人肉夾心餅。還有在場地拍繞樁,直接站在樁筒後去做定機位拍攝。外人看起來很危險的動作,圈內人反而很麻木,沒有這次大事故,都從沒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整天在指點江山,去批判社會上的危險駕駛行為,而自己卻經常主動站在死神鐮刀旁,諷刺不諷刺? 當然啦,工作需要,打工的也沒有選擇。包括我自己,攝影師在尾廂,我在後面跟著的時候,都會覺得壓力山大。尤其為了鏡頭需要,被要求對著前車屁股加速衝過去,然後貼著車尾走。上面這張在微博廣為流傳的圖片,其實就是我同事……

有時攝影的人出於對駕駛者的信任,敢於站在相對危險的位置,例如上面所說,站在樁筒後拍攝。或許閆闖這次事故中,攝影師也是出於對隊友駕駛技術的信任。可是駕駛這件事變數太多,路面、輪胎、剎車狀態稍有變化,會蝴蝶效應般疊加成一樁事故。有次跟一位圈中公認駕駛技術很好的人(姑且稱為A君),一起在場地里做0-100km/h加速測試。場地距離較短,在加速到100km/h後,不僅要急剎車,還要立刻打轉向移開,否則車會直接撞到場地邊緣。當時也覺得這種做法很沒餘量,但出於對A君的信任,還是坐到了副駕駛。頭兩次都沒有問題,做第三次測試時,不知是A君遲了剎車,抑或是剎車衰減掉。速度降得比如期慢,眼看著車快要衝到場地邊緣圍牆,A君被迫急打轉向,結果車打橫漂移著撞到外牆。幸好有輪胎牆緩衝一下,只是被氣囊爆炸聲弄到短暫耳鳴。假如速度再快一點,那麼矮的輪胎牆就毫無作用,後果真不敢去想。弱弱說句,A君在發現車已經控不住的時候,果斷選擇用我那一側去撞牆,細思極恐……

說回閆闖這件事,事情已經發生,後果無法改變。與其去八卦,去傳謠,倒不如去吸取教訓。之前回答對喝酒時間有爭議,這裡先跳過不討論再者,看了一下過失致人死亡,情節嚴重會判3-7年,情節較輕判3年以下。不是法律專業,不知道輕重具體是怎樣去區分。

====================================================================

@彭煜曦 提到媒體價值觀的問題,尤其是垂直網站,編輯被逼得像生產線工人一樣,不斷機械地操作,放棄上層思考。我覺得閆闖這次事故,跟汽車之家思維沒任何關係,媒體都會去設法追求視覺衝擊。既然 @彭煜曦說起這個話題,那我就趁機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汽車之家給行業定了很多標準,一次活動要拍上百張套圖(滿足圖庫需要),壓力可想而知,於是編輯捉住機會便拚命拍照。網站都要求第二天發稿,編輯趕稿趕到四五點是經常的事情,自然想儘早趕回酒店寫稿。很多網站編輯在試駕前已經把大部分文字寫好,甚至包括試駕部分。沒錯,我還真見識過提前寫好試駕部分的編輯,他說先寫,在試駕里簡單驗證一下,有出入再去修改。可想而知,這種狀態下會寫出些什麼來。難怪一些試車文章,描述和形容模稜兩可,把文字搬到另一台車裡也完全適用。而且在編輯通宵趕稿的時間裡,90%的時間是在用PS做圖,而不是斟酌文字。這個也是汽車之家帶出來的節奏,汽車之家先在圖片上壓文字,把讀者帶入讀圖時代,迫使其它網站去跟進。

儘管我也很反感這種生產線方式出來的文章,但我覺得並非汽車之家的罪。只要媒體競爭足夠激烈,哪怕汽車之家不這樣做,太平洋、易車也會跳出來做。為什麼過去不求快,源於更早期是雜誌為主導,雜誌想快也快不了,而且圖片數受到嚴格限制。再者,劣幣驅逐良幣一直沒停過。以前看汽車要掏錢買雜誌,讀者都非常優質,自然對內容要求較高。去到網站時代,由於沒成本,人流變雜,看汽車之家每篇文章的評論,都覺得像逛菜市場,周圍散發著惡臭。上網站好歹是個主動而為的動作,起碼對車有點興趣才會上去,而現在手機里看到的文章,很多都是別人轉發而來的,屬於被動接受。因此公眾號文章要去討好社會裡最廣泛的人群,包括廣場上跳舞的七大姑八大姨,吸引ta們去轉發。於是一些經不起推敲,但又能刺激公眾神經的沒節操文章,往往能成為所謂的「10萬+」。


掃了下這問題里大多數從業者的回答,啥注意安全,啥有敬畏,得了吧,安全是靠敬畏的么?你們是在說相聲么?

安全是靠花錢買設備堆出來的。

說白了,還是太窮了。

對比下,呵呵呵呵。

最後,作為老闆總是想要省錢的,作為攝影師心裡請有點數,省錢你也不會多賺,到頭來還要賠命進去,犯不著。


這麼多年了……開車還是沒長進么……不黑他,事實就是進汽車之家車評時培訓,他的緊急避讓永遠玩不轉……

早上起來發現有人把我當成陳震了…我說一下,我不是陳震,大家別誤會……


暫閑,隨手答

可惜了,二個家庭

這種事,本來不應該發生,交通安全可能是普通人接觸到的,最直面死亡的一個領域,安全意識這四個字,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舉幾個其它行業例子,對比一下這種測評活動的安全問題

1、高級別的施工項目,尤其國際合作性質的工地上,有時國外聯合監理,比如南方某個海邊項目,就是這種性質,在這個工地上,任何一個進場的工人,都必須穿上帶鋼板的特種勞保鞋,必須配備高壓氣囊救生衣,必須佩戴護目鏡穿著反光衣,高空崗位必須隨身系帶安全繩等等

如果有一個工人被查出遺漏安全用具,或者違反安全操作程序,全工地立即停工,重罰數萬元,這才是把人命看得比天還大的安全保障措施

2、工業企業中對於安全的防範,以前的國企在制度上,其實還算很不錯的,一部分企業,在執行上,也是不含糊的,但沒有出事安全事故的企業,往往有所鬆懈

當年實習的一家企業,對於女車工的著裝與儀容要求,苛刻到了近似變態的程度,頭髮不可以過肩,必須收進發帽內,必須雙臂戴窄袖籠,操機中頭胸腹等位置有禁止區域等等,起因源自一起死亡事故,一個女車工長發不戴發帽,卷進了正在高速切削的車床內,當場扯掉頭皮撕開腦部死亡

3、中南地區曾經有一家著名的國企,現在沒了,這家企業出過一些匪夷所思的死亡事故,一個起軸工人,走路的時候沒注意到重軸起吊,腦部被聯軸突出部撞擊,當場死亡;一個成品車間的工人,在堆垛時遇到滑碼事故,沒有及時側跳,結果被連鎖滾動的圓形紙卷碾成了肉餅;一個偷懶的夜班工人,躲在紙堆里睡覺,被幾噸重的半成品當場壓死,無人知曉

這人死後,他的老母親做了滿滿幾桶西紅杮雞蛋湯,大清早上班高峰期擺在廠門口,請所有上班的人,喝上一碗,讓他們注意安全生產

等等

類似的案例,在中國各地無處不在,安全生產這四個字,一直以來都不是兒戲,但很不幸的是,在安全生產這方面,普遍存在認識不足,專業不夠的現象,多年以來,這種尷尬的狀況,並沒有很明顯的變化

專業的安全生產過程,本來應當有專業的安全工程師全權設計,全權監管,但出於各種原因,大多數企業,並沒有這種崗位配置

這次測評事件後,一些同行業者的答案中,所描述的工作方式,觸目驚心,根本沒有基本的安全程序設計,也沒有專業的安全現場管制

所以,對這類事件,唯一的評價就是專業測評,需要有專業做事的態度,以及專業的人

專業,並不止表現在講解車輛性能上,還表現在整個測評環境與項目的安全設計上,把這個當兒戲,後果就是刀尖上跳舞,指不定有一天,一場悲劇,就會上演

一個嚴謹的行業,並不需要拿命來玩

一個優秀的團隊,需要儘快走上專業化多工種協同的道路,當前的做法,稱之為半專業化的玩票,可能更加合適

做汽車測評的人,可能都需要喝上一碗西紅杮雞蛋湯


新的消息是,在拍攝新一期節目時,車輛撞到了路邊的拍攝者,事故定性是過失致人死亡。

這麼一來,說明安全意識和車輛操作可能都有問題。

下面是原答案,為不實傳言

其實吧,這件事兒上說扯兩千萬有些不地道。

朋友圈裡看到很多人轉這事兒,圈兒里的人都很震驚。尚不知道事故具體原因是什麼。

目前傳言較多的描述是,攝像師從前車後備箱跌落,閆闖駕駛的後車躲閃不及撞了上去。活動現場應該有很多目擊者,甚至有攝影攝像,行車記錄儀,所以估計很快就能有警方的調查結果。

為了拍攝有衝擊力的動態照片或者視頻,攝影攝像們往往會採取高危的動作。

下圖為miu哥朋友圈轉來的示意圖,與本次事故無關

上圖為轉來的示意圖,與本次事故無關

類似這種拍攝方式,可以拍出車頭正前方的動態圖。

示意圖如下,之前活動其他媒體拍攝的照片,與此次事故無關

上圖與此次事故無關。

這種情況下,前後車距離一般只有三四米,如果前車攝像人員突然跌落,後車根本沒時間作出反應。

以上是根據現有信息的推測,一切以警方公布信息為準。

我想說的是,類似的危險動作,大多數媒體估計或多或少都有過,包括從天窗伸出頭,從側窗探出身子,甚至在高速公路上這麼干。我們運氣好,沒有出事,但這件事兒再次提醒我們,安全第一。


請各位攝影師務必使用旅行車或可以打開後擋玻璃的SUV,且僅開啟後擋玻璃,不要開啟後尾門。注意安全,加裝保護設施。
安全生產,大於一切。


從微博上的碎片信息,大概了解到,攝像師是在拍攝中從前車掉落髮生的意外。
然後我的腦子裡跟過電影一樣,全是過去三年拍車時候的畫面。
從娛樂圈轉入汽車媒體,第一次拍車,我是駕駛領導的晶銳,我的同事把後排放倒,屁股下頭墊了個墊子,兩隻腳頂住尾門的門框,我們高速行駛在六環路上。雖然有七八年的駕齡,但後備箱的同事沒有任何保護措施。那一次,我的手心全是汗。
而換我拍的時候,有一次差點喪命。
2014年,那次坐在酷威的後備箱里拍攝,車子以接近一百公里的速度京平高速上行駛著。那是一個橫評,拍最後一個車的動態。在拍攝快結束的時候,車子突然橫著擺了一下,我身子一歪,瞬間騰空。還好反應迅速,攬住后座頭枕,開車的同事也迅速回正了方向,靠邊停車後連忙擺手抱歉,頭天睡得太晚了,突然犯困…

從那以後,我都是跪在后座上,對著後邊拍攝。實在是趕上後備箱太大的車,我坐在後面也要五花大綁起來。實在不行,就在車外邊掛吸盤了…不過再後來,我把三腳架中間的連接部分都敲斷,腳架就能頂滿後備箱保證拍攝的穩定,也就不再坐後備箱了。
我想說的是,這一行危險係數太高,想要拍的真實拍的好看,首先速度得上去,角度也得刁鑽,這就相當於玩命了。做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想,工作而已嘛,沒必要玩兒命。但真的架好相機,還是想盡全力去拍好。退一步說,真的就湊合吧,但攝影畢竟是服務於被拍攝的人,往俗了說是服務於甲方,往大了說是為了讓觀眾看的更爽,還是過不了那道坎。當然了,很多車評人為了畫面能拍的跟別人不一樣,但又要壓低成本,只能找活人刀口上舔血了。沒辦法,真的弄個皮卡掛搖臂,不是拍廣告真的玩兒不起。
另外,同事之間的信任歸信任,但車終究是冰冷的鋼鐵。
這個行業在這次意外之後,應該有個規範了,對拍攝者起碼的保護,也是起碼的尊重。

做過汽車攝影師,為逝去的同行惋惜…一路走好…

……………………………………………………………………………

家屬闢謠,不是前車掉落。


我就想知道,這種動態拍攝為什麼一定要攝影師在後備箱里拍

換個方式不行嗎,都已經2017年了

還是對安全不夠重視

用這種能打開後窗的 SUV 不是更安全嗎

前車後掛著設備不可以嗎 ?


已經證實了,是毛毛,願逝者安息,沒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誰會先來臨,珍愛生命,開車永遠安全第一,每個人都不是一個人。

其他人就不要在開閆闖的玩笑了,在這個問題下,不太合適。


怎麼都盯著2000萬眼紅呢?還有一堆帶節奏的都省省吧。
閆闖到底在這件事情里承擔什麼責任現在還沒有定論,我覺得大保健的微博內容挺適用在這裡的:


周三喝酒到半夜,周四賽道撞死人,這隻能說是非常實在了!

其實,胖子被充值嚴重,吃相難看啊!這種事也是遲早的了!

這大起大落的!哎!

憑汽車之家app如今劣質的內容和一心只向錢的動機,出這種事只能說:活該!!!

其實閆胖子是個實在人!哈哈哈!就是吃相太難看了!


推薦閱讀:

汽車之家的報價和提車落地價差別大嗎?
如何評價陸風 X7?
如何評價新車評,蘿蔔報告,汽車之家,38號車評中心,Y車評,胖哥評測這幾個汽車評測節目?

TAG:汽車 | 互聯網創業 | 汽車之家 | 瑪莎拉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