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世界這麼複雜,書上的東西都已經陳舊,模型也不能完全描述世界的運行,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

能寫進書本的,當然就是前人總結的經驗。

所以,文字一寫下來,就已經陳舊了。就像有些再版的書在前言里說的那樣,又發生了新的變化,所以再版來添加一些內容,刪掉一些陳舊的內容。

可以說,書已出版就已經過時了。過時了,就意味著書里的東西已經與現實不符了,用處不大了。

既然過時了,那為什麼還要去讀呢?

我感覺優點鑽牛角尖了,但似乎又確實是個問題。


讀書、學習是你通過學習他人知識、見解、觀點鍛煉自己的能力,從而獲得自主認識世界的能力最低成本的渠道。

——最次你也能知道前人都做到啥了,不至於掉進前人的溝里還美滋滋的或者重複發明輪子還美滋滋的。


在現代國際社會的慣用體制
讀書確實僅自High用
但多數人較想做的事業
是用學歷與推薦信或者是作品集來審核的
而因為缺乏生產資料
間接導致
除了讀書,聽演講,追理想團體吸收資訊的管道外
也沒什麼事好做
(想開飛機、挖掘機、叉車、拉板車
誰給你機械與所需動力耗材?
想研究天文
現代這時代
多數區域要當第谷難度高
而望遠鏡設備較為少見
這正是為何學校又或科研
建設經費能反映出某些實力)

或者說相比讀書以外的其它事情
讀書所要承擔的風險相對小這樣!!
可以試著在沒人指導與看書、看影片、缺乏指示的狀況下
操作些現代機械
像微波爐就好
又或者是想畫出什麼或寫出什麼樣的程序
也可以不讀書試試看
做得出來的話
確實不太需要讀書
不過在資本主義國際上橫行無阻的狀況下
沒些人脈或學歷
生活或說工作依然通常會出問題


首先,題主的觀點是有問題的:誰說書上的東西「」已經陳舊了???每個時代的歷史背景也許會造成三觀的差異,但是先哲們的思想仍在影響後世。。
其次,再一本正經的回答幾句:

1.正是因為世界太複雜了才需要讀書,否則就一輩子蒙圈兒,而且越來越懵。或者做永遠的傻白甜。。
2.讀書的目的:打開世界的大門,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在已有的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繼續改造世界。
3.在書里縱橫天下,穿越古今,有無法言狀的快樂。。


按照單位時間獲取知識的速度來說,讀書至少比其他各種方式快至少100倍。


且看道德經的一段話。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是,拎不清就說不清,拎清了就能說出來、寫下來。 然後讀者就在讀書中重複這過程,體會萬千,形態各異。而知識/信息的輸出方與輸入方,每個人都在交替著扮演這兩個角色。題主的矛盾在,明明認為這個世界是唯心的,但又要現實功利。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唯心主義色彩的,不用想了,做人嘛、開心就好^_^


看世界不通過書本你知道你該看什麼嗎?你知道你看得是什麼嗎?
讀書是為了節約你看世界的時間,聽課是為了節約你看書的時間。


推薦閱讀:

怎樣做一個有學識和涵養的人?
怎麼發現和養成自己的文藝范呢?
我讀書少,能不能寫小說?
你心中最美的書店是什麼樣的?
魯迅說「中國書一本也不必讀,要讀便讀外國書」,他為什麼這樣說呢?這算反智嗎?

TAG:實踐 | 複雜系統 | 辯證唯物主義 | 讀書的意義 | 教條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