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代心靈哲學角度看,辯證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還是二元論?
這個事情想了很長時間,不過並沒有想地太明白,因為總感覺德國觀念論和唯物主義不怎麼兼容。而且辯證唯物主義的論述總顯得很可疑,比如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那麼意識究竟是不是物質?意識為什麼可以被賦予特殊的本體論地位?還有就是,物質在辯證唯物主義里被規定為一種「範疇」,範疇不是觀念性的存在?這麼說物質也是一種觀念?
國內也有和我持類似觀點的人(參見:徐英瑾:「歷史唯物主義」何以是一種「唯物主義」),雖然分析得很好,不過他並沒有分析辯證唯物主義,而是在分析歷史唯物主義。個人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種歷史觀,並不直接涉及心靈哲學,所以用徐的論文直接評判辯證唯物主義似乎不太恰當。
了解辯證唯物主義可供參考的文獻:《列寧全集》第十八卷(內含列寧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 》),恩格斯: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8年),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1845年稿本),斯大林:《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註:我說辯證唯物主義是二元論,是從當代心靈哲學角度說的,不是從辯證唯物主義當時誕生的哲學語境說的。
謝謝安玲同學的邀請~。這個問題我之前看到了,但是無論是辯證唯物論還是二元論我都不熟悉,只能勉強尬聊一下自己的想法。
在黑格爾去世後不久,大家發現唯心論和辯證法之間的張力很難彌合,所以黑格爾的後學就分為了堅持辯證法的青年黑格爾派和堅持唯心論的老年黑格爾派。包括馬克思在內,青年黑格爾派一直用辯證法來論證社會革命,很少談論形而上學方面的東西,但最終在這個基礎上出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唯物論、歷史唯物論和辯證唯物論。其中,辯證唯物論應該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論》里提出的一種形而上學觀點,後來由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等人不斷發展,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教科書體系中的辯證唯物論。
我覺得二元論主要還是一類形而上學觀點,不知道說從心靈哲學方面考察二元論是怎麼樣的情況。辯證唯物論承諾的所謂矛盾是一種有時空特性的實體,或者是這種實體的本性,所以它不是唯心論的,也不是二元論的。至於說意識,當年說的意識好像跟今天說的不太一樣,似乎更接近於今天說的思想或者當年說的觀念之類的東西。辯證唯物論堅持的是一種反映論,認為意識是頭腦對物質的反映,那意識應該就不是物質,而是物質派生的東西。辯證唯物論對人的行為的解釋是通過主觀能動性。但是意識和主觀能動性這兩個概念放在一起就特奇怪,如果勉強調和的話,可能其實最終還是要走到它不喜歡的庸俗唯物論,或者至少是類似的東西,認為意識最終還是可以被還原成某類型的存在。
我把我另外一處的回答覆制給你,僅是有些相關。希望對你有用
後來的德國觀念論對康德哲學的批評主要就在於當人自我劃定理性的限度的時候,人已經在理性限度之外了。其中就關於物自體存在又不可知,可是問題是存在在康德那裡又是知性的概念。說明其實是可知的。要麼劃定是不合法的。
那麼可知物自體其實就是一種觀念規定物,而在對現實變化的現象的矛盾認識中,就會得出了這個觀念的規定物,就可就知這是主觀觀念不斷達到這個客觀觀念這一真相的過程。
看來這個觀念規定物其實是可知的。
然而在德國觀念論之後,費爾巴哈愛的宗教再到後來的馬克思主義明確地指出了,既然是通過認識現實事物得到觀念。那麼現實事物才是世界的真相。這就是恩格斯所說的,將顛倒的世界重新顛倒回來,或者形象地說哲學「從天堂降到了人間」。而絕對不可知的事物因為其必須拒絕以任何現實(事實)為基礎,那麼可知它其實並不存在。這樣一來,唯物主義與可知論前提就正式以完滿的駁倒了觀念論和不可知的方式確立了起來。
現實存在未被認識的事物,但是絕對不可知的事物卻又只能被觀念規定,因而綜合得出現實中事物符合認識原則,只是存在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唯物論的核心和基礎就是解釋物質和意識的關係,而馬克思講的很清楚了,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物質運動形式。就是說意識本質上是物質的運動,跟別的運動擁有相同的本質;比如簡單的,有水的流動,行星的旋轉;複雜的有,人類的體育,變形金剛的變形(誤)等等。意識本質上跟他們是一樣的。
但是為什麼要把意識這個東西單獨拎出來,甚至拿到跟物質差不多的層面討論呢。
因為意識這種運動形式太「特殊」了。
複雜程度上來說,幾百億個神經元不是鬧著玩的;更重要的是,人類是基於意識去認識物質的。
但是無論怎麼特殊,本質上就是一種物質運動。
我預感有人會跟我說「量變引起質變」的問題,說什麼複雜程度超過一定程度就本質上不是物質了什麼的,解釋起來太長。。等有人問了我再說吧。
我想說的是,這種提法和和稀泥差別不大,就好比說人民民主專政這樣的提法一樣,把矛盾的東西懟到一起,看似和諧統一實則就是想把對立的提法弄到一起,想減少對抗,獲得更多支持的小心思而已……
唯物主義吧
辯證唯物主義這個概念存在矛盾。
辯證法是二元的,認為物質和意識是統一的,這是二元論。
唯物主義承認物質和意識存在性,但認為物質產生意識,因此是一元的。
辯證法既不唯物,也不唯心,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
哲學文本是某種特定體系結構下的闡述的內容。
這裡的關鍵是不同的結構體系具有不同的功用。
所以要拆除掉結構體系後進行思考。謝謝邀請,匿了
《心靈哲學導論》我只看了一點開頭,沒時間吶
社會存在本體論(即dialectical materialism)是沒有二元論的,它的material不只是個觀念,而是「具體共相」(由黑格爾提出),它是對真實本質的抽象、臨摹。唯物主義注重實在、直觀、經驗,就是現在於人眼前的樹木、電腦。這與心靈哲學好像有相通的地方。
思維與存在是同質性的,它們的對立只是同一本質於存在上發展至最高的差異(《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是同一類的兩端,是一體的兩個環節之「對統」。主觀精神只生存在有限人腦里,外面的則是與它有差異的東西。這不影響人類在目的性勞動里,現實地、必然並自由地、有規律地、去創作符合意識願望(還有創造性)的社會存在。
黑格爾解決主體與客體對立,既有辯證法,又帶神秘主義。費爾巴哈的解決方式則沒有唯心,是清醒的哲學。
自然主義就是這樣承認物質世界裡的精神。心靈哲學怎樣我不知道,不過題主可以翻翻楊祖陶在《德國古典哲學的邏輯進程》中寫的費爾巴哈那一章,那樣,你一定很快就能找到心靈哲學與唯物主義之間的血腥仇恨。
這只是小介紹,更深的東西我展開來太麻煩,比如自我意識與肉身啊、相互映現啊、對象性啊、一般與個別啊……等等。二元論是「物質和意識何者是本源」「物質和意識是否具有同一性」。而唯物主義分為辯證的唯物主義和歷史的唯物主義,有唯物辯證法。辯證的唯物主義是世界是物質的,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係,規律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唯物辯證法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係,矛盾分析法。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改革和價值觀。
綜上所述,辯證的唯物主義屬於唯物主義的一個分支,與二元論沒有直接關係。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經驗」為什麼不能成為檢驗真理的標準?「理性」,「有用」呢?「實踐」又是指什麼
※知乎有哪些對馬哲有所研究的人?
※既然說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為什麼要強調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制度?
※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可以先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社會主義是否和「兩個絕不會」相悖?
※否定之否定規律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TAG:哲學 | 分析哲學Analyticphilosophy | 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心靈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