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人,人生還有什麼追求嗎?

看到很多人都在說自己的人生目標是財務自由,那財務自由之後呢?那些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人有哪些追求值得借鑒?或者說有更好的實現財務自由的方式嗎?


又見財務自由。

這個詞總是能讓人浮想聯翩,在知乎上也有很多人關注,大概因為這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的人生境界吧。因為工作關係接觸很多有錢人,不知道算不算是財務自由的,但大多有數千萬的身家,且能夠有時間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理解應該算是財務自由吧。

財務自由的人有兩類,一類是蒙祖蔭,一類是自奮鬥。前者就是常說的富二代、三代……後者往往都是通過自己努力積累的財富。前者在財務自由者中不少見,但媒體報道中常見的敗家子富二代其實並不常見,除非是暴發戶,否則有錢人對下一代的培養、教育要遠勝常人,培養出敗家子的幾率其實不大,我見到的不多。

無論是大多數的富二代,還是自己創富的財務自由者,他們都狠努力,很清楚自己的今天來之不易,也很擔心會滑落到下一個社會階層中去。

中國社會目前很大的一個痛點,或者說是正在到來的痛點,那就是階層逐漸固化。階層固化是指人們的向上通道越來越窄、越來越封閉,這是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擔心的問題,也是歐美社會已經出現的問題,這背後是人們對財富、對社會地位的焦慮。實現財務自由,自然是在社會階層中最頂層的那一部分人,為萬眾羨慕。已經成功躋身其中的那些人,你以為他們會輕易放棄?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大家習慣看到的財務自由者可能是空虛、寂寞、迷茫的,因為覺得好像錢到了一定程度,不需要努力了,恰如下面知乎網友問到的那樣。我不能說這是瞎扯,但yy的成分絕對有,附和大眾心理的成分絕對有。

不要被電視劇裡面那些老闆、富二代誤導,以為他們就在過著奢靡且無所事事的生活。從我接觸的財務自由者們來看(上百人吧,直接或間接了解的),他們的生活主要聚焦在這幾個方面。

l 投資,讓財富持續增長;

l 生活,讓生活更幸福;

l 學習,不斷讓自己和家人進步;

l 公益,滿足內心的需求;

l 傳承,想辦法讓家人和後代持續好的生活;

這五方面的需求來自於對數百名實現財務自由的、可以貼上「有錢人」標籤的人的需求研究,他們都是幾千萬量級以上的財富擁有者,不含房產(保證真實,但不要問我他們都是誰,公司機密)

為什麼是上面5類需求呢?一一道來。

1.投資需求

錢永遠賺不完,但當你積累到了一定數量,你一定會希望它能穩定增長下去。只不過,我等凡人賺錢的方式是繼續努力工作,財務自由者賺錢的方式及動機不同。財務自由者以被動收入為標誌,靠投資持續創富,這也是他們「有錢有閑」的源頭。

「這個階層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明顯地有閑,他們根本不從事生產勞動。」——凡勃侖《有閑階級論》

大家都知道,用錢賺錢是最簡單的賺錢方式,所以每個實現財務自由者,都會善用投資,讓自己能「躺著賺錢」。雖然並非所有財務自由者都是大老闆,有自己的投資總監或財務顧問;但他們多數都通過委託財富管理機構或者是私人銀行,或者有自己的理財規劃師,通過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爭取財富永續。如果一個人跟你說他財務自由了,但連一個為他服務的理財規劃師或投資顧問都沒有,那多半是騙子。

有專業加持,讓他們能比一般人的投資行為更先進,找到最佳的投資渠道和投資類別,別人在炒股的時候,他們投資房產;別人還在買公募,他們已經在玩私募了;別人在銀行理財,他們已經通過私募股權投資參與創新企業的成長了;別人還在國內掙扎,他們已經去了全球各地考察。這是巨大的差距,是財務自由者不斷追求的方向。

2.生活需求

工薪族為生存而奮鬥,生活需求以「改善自身處境」為目標,無論是物質追求還是精神追求,更多以標榜和興趣為主。

但財務自由者為生活而奮鬥,生活需求以「改善自身所處的環境」為目標,更多以生命價值求索為旨趣。

同樣是關注改善,但不同的是,財務自由者關注的是去西班牙海邊置業,享受好的環境;移民美國,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最終的目標,是讓自己和後代,從「打工賺錢」和「為生存而工作」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而去追求生命真正的意義。

曾經聽過一位移民美國的財務自由者頗感慨的分享,她說,看到女兒在自家的院子里開心的游泳、打網球,暢快的呼吸新鮮的空氣,開心的大笑,那種感覺遠比在北京買一套學區房要美好的多,即便付出的代價遠不如學區房。

追求生活,而不是「活」,不是只有財務自由者才能做到,但只有財務自由了才能有更多選擇。

3.學習及教育

財務自由者自己充電不是為了簡歷好看,而是為了內心充實;財務自由者將孩子送去海外留學,不是為了「出國鍍金」,而是為了激發鬥志,增長閱歷。

學習是多方面的,包括孩子的學習和教育,也包括自己的不斷學習和成長。一位從事美國安家服務多年的從業者說,孩子最好的去美國的時間是10歲以前,這樣他們才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語言、適應環境。即便是中國經濟已經緊追美國,但美國的教育仍舊甩出中國十萬八千里,財務自由者們大多想讓孩子去接受美國教育。

根據《2015年出國留學趨勢特別報告》,超過66%的家庭有意願為孩子的教育而選擇海外移民。

個人的學習也很重要,一位參加了2017年巴菲特股東大會的財務自由者,在會後第一時間做了數百字的筆記,把這些體會銘記於心,找到學習的方向。

近年來,很多海外遊學項目收到「有錢人」的追捧,參觀矽谷、以色列創新企業、歐洲家族、全球知名企業,這些行程都備受關注。可見越是既有財富的擁有者,就越珍惜向上、學習的機會。

4.公益。

每一位財務自由者的心裡,都住著一位洛克菲勒,都會希望捐贈出一所既屬於自己、更屬於社會的「協和醫院」。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你走過地鐵站內,往拉二胡的老人面前的盒子里丟下1塊錢,雖然你內心知道他可能是騙人的,但還是會有小小的成就感。這是做好事帶來的,獨有的快感。你越是財富充足,就越是會隨手做些好事、做些公益。

做公益能讓你更有成就感,更能感受生命的價值,對於財務自由者更是如此。比爾蓋茨捐獻了90%的財富,巴菲特捐獻了92%的財富,李嘉誠捐獻了70%的財富。這不是作秀,而是他們從公益中得到快樂,讓他們覺得自己辛苦賺的錢,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普通的財務自由者當然不會做到這一步,但根據《2015中國高凈值階層財富白皮書》,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偶爾參加公益活動。

5.傳承。

對於有錢人,或者財務自由者來來,還有什麼比擔心有個「敗家子」更讓人恐懼的么?沒有。

所以他們會給後代好的教育、好的成長環境,同時也需要好的財富傳承手段。

到現在,有能力有興趣接班的「富二代」們越來越少,他們或許很上進很端正,但真的或許不是企業家的料子。讓一個在國外學油畫,學到25歲後回國的子女,去接管老爸辛苦打拚來的工廠,能管好嗎?很多財務自由者誤會了傳承與接班的關係,財富傳承的關鍵在於財務及風險的繼承和切割,從而令財富得以在下一代手裡自我增值。

總之,財務自由的人生追求,絕對比工薪族廣闊得多。關鍵在於在實現財務自由之後,我們應該學會處理自己的「有閑時間」,提升品位涵養,並將自己的旨趣放諸於子女培養與社會價值創造的過程之中。

每個人在這樣的社會中都有追求財富的極大渴望,而且這種渴望永遠都不會有徹底滿足的一天。——凡勃侖《有閑階級論》


財務自由不是理想。財務自由只是幫一個人從眼前苟且里解放出來,終於可以不再為錢而活。可以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追求的一切,去找尋他的詩和遠方。

所以,可能很多人需要在實現財務自由的那一刻,真正的人生才開始。

而且財務自由,從來就是因人而異,見仁見智的。有的人雖然沒什麼錢,也可以很自由。有些人即使很多錢,仍然被他渴望的一切奴役。

其實真正的自由,來自高能力低慾望。


題主大概是沒看過這個圖


如果你理解的財務自由,就是「躺著賺錢+無所事事」的話,那人生的確沒什麼追求了。

但如果你理解的財務自由,是「幫助他人+追求興趣」的話,那人生可能還有點樂趣。

而如果你理解的財務自由,是「擺脫束縛+實現自我」的話,那人生足夠你心滿意足的過下半輩子。

那如果你理解的財務自由,是「影響他人+重塑社會」的話,再借你五百年都覺得不夠用。


你說的這種財務自由?(圖片引自某知友的鬼畜畫筆,忘了來源了,侵刪)


當年《魔獸世界》玩到60級的人,你們刪號了沒有?

我記得明明說好了60級才剛剛開始的啊。


大多數人眼中所謂的財務自由,整的多高大上似的,說白了不就是想過上那種夢寐以求的不勞而獲的人上人的生活嗎?

真正熱愛生活,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才不會整天把財務自由掛在嘴上。好演員心裡裝的是如何茶飯不思,雕琢一段演技。好作家心裡裝的是,如何廢寢忘食的寫好一部作品,好科學家心裡裝的是如何證明一個公式,或者發明出一個劃時代的東西。

金錢這種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實現個人追求與價值才是人生的第一要義。掙錢,實現財務自由只不過是順帶的事情。

動不動把財務自由掛在嘴上的人,不過是一堆沒什麼大志,只想貪圖享受的寄生蟲罷了,他們有個屁的追求。收著房租,吊事不幹,天天發朋友圈曬自己活的多滋潤,那才是他們靈魂的寄託,唯一的追求。

所謂「上層階級在革命取得成功後,迅速腐化墮落」,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上層實現財務自由的人越多,活得越瀟洒,底層人民被盤剝的越厲害,活的越痛苦,這個國家完蛋的就越快。


賽車拿一個全國冠軍算不算?
做一點研究給人類貢獻知識算不算?
幫助更多人去更好的追求夢想算不算?
還要提升自己,能輕鬆維持財務自由。


謝謝邀請。

很多人認為,當一個人實現了財務自由之後,會空虛、寂寞,亦或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是這樣么?我想不是的。


財務自由後空虛或是隨心所欲的人是有的,但從數量上來看,確實也越來越少。在我看來,財務自由不等於躺著賺錢,而是可以擁有更大自我選擇生活狀態權利的一種生活狀態。


舉個例子:上海一對小夫妻,將父母留下的靜安區的房子出租出去,自己卻跑到三線城市蝸居起來打LOL。兩個人都沒有工作,月入八千還有三千多結餘,他們也屬於財務自由嗎?

不算,因為這種所謂的財務自由是以犧牲生活品質為代價的

前段時間,胡潤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財富自由門檻比去年上漲 50%,其中一線城市達到 2.9 億,二線城市達到 1.7 億。胡潤表示:「比較有趣的是,當你還沒財富自由時,很容易低估了門檻,會認為 1.6 億和 9500 萬就夠了。」

我不認為一定要有 2 個多億才能實現財務自由,但並不否認財務自由需要一定的財富累積,根據每個人在每個生活環境下對生活期待值,這個累積會有所不同。但生活期待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應當普世的,每天吃三頓泡麵卻怡然自得的人應該不在此列。總的來講,大概需要滿足:

收入&>被動收入&>總支出&>慾望&>中產階級生活水平


然而以上的財務自由公式,並非像 2 億人民幣那樣牢靠,它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最成功的那些財務自由者,其最明顯的標誌就在於——

隨著慾望在合理範圍內的算術級增長,他們的被動收入能夠指數級增長。

  • 我們普通人賺錢,是為了活著;而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人,他們賺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 我們普通人賺錢,是在拚命爭取夢想實現的條件;而實現了財富自由的人,是真正切身處地的實現夢想。

更多的財務自由者,依舊費盡心思努力賺錢,不是因為崇拜金錢,而是不願做金錢的奴隸;不是為了享受奢華,而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獲得舒適而有尊嚴的生活。這樣理解來看的話,這些人的人生追求比我們多得多,畢竟人家擺脫了財務束縛,實現了更高層次的自由。

從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 「餐飲自由」,到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的 「旅行自由」,再到有錢任性的 「慈善自由」,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人,會一步步像著更高的自由努力,絕不會因為「賺夠了錢」就停下來。相反,為了實現更高的自由,他們的錢永遠都賺不夠。

當然,我們總會有「越有錢的富豪,精神越空虛」這樣的刻板印象。這樣刻板印象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有一部分 「土豪」 放縱的生活方式,讓我們產生了錯覺。以為他們只會開豪車,泡洋妞,精神空虛,漫無目標,許多文學作品與影視形象都是這樣塑造的。

而實際上,我們將 「財務自由者」 與 「土豪」 區分開來是有原因的,這不是說資產凈值上的差距,而是說人們對 「財務自由者」 的情感導向是正向的。人們相信這部分人群,其通過合法合理手段賺來的身價是 「高」 的、其對社會貢獻的價值是 「高」 的、其作為合作夥伴和銷售對象的價值也是 「高」 的。也就是說,財務自由者的存在,其「自由」不僅是對自己而言,更多的是對他人、對社會而言。

因此,財務自由者的門檻,除了滿足資產凈額、被動性收入的硬性條件外,更在於生活追求與社會價值的優質性。

根據我不全面的觀察,這種優質性體現在三個方面:

1.資產配置為主的理財方式

財務自由者的標誌之一就是被動收入,這很大程度上依賴投資而不是投機。凱恩斯曾言,投資是研究市場規律而非研究市場喜好。資產配置也不是資產分散,它是一種博弈策略而非簡單的理財教條主義。

專業知識、專業機構的參與程度越高,其風險越低,投機性越弱。比如說,將財富交給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去打理,是資產配置的實踐;而簡單的 「什麼都投一些」 便是理財教條主義。

2.改善自身環境為主的生活方式

有些人不懂,為何許多有錢人擠破了腦袋也要辦綠卡,戳破了腰包也要買學區房。更有一篇文章刷遍了朋友圈,說清北畢業的人都買不起學區房,何必再為難自己?實際上,幾乎任何市場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解釋,而我們的不理解卻往往是因為自己的目光短淺造成的。

普通工薪族努力的生活是為了改變自身處境;而財務自由者,更多的是為了改變自身所處的環境。財務自由者對社會環境有了選擇權,而非像普羅大眾只能被封於現實的帷幕。

申辦綠卡、籌劃稅務、子女留學、海外移民等看似 「好高騖遠」 的舉措是如此,許多短視之人以為,花大價錢送孩子出國留學也不一定能讓他找到好工作,因而是 「不值得」 的。那是因為他們永遠不會理解,多一種選擇、換一個環境對於一個自由人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更不會理解,一個人一生的巨變,可能只是因為多了一次特別的經歷,或是多認識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3.互利互惠、實用主義相處方式

普通人談生意最在乎的是省錢;財務自由者談生意最在乎的是利益,這也是他們作為客戶、作為合作夥伴對企業和社會最大的價值所在。

省錢驅動的人,面對資產上的投入往往是猶豫的;而利益驅動的人,更願意會花大錢辦大事,只要利益可期、風險可控,就是值得的。這也就能解釋為何許多銀行在辦私人銀行、專業財富管理機構在做財富管理等,因為它們知道,自己服務的這部分人群最能理解錢生錢的道理,因此更能理解 「財富管理」 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除非自己也是專業出身,否則很難比專業人士做得更好。

當然,以上 3 點只是我通過個人觀察的感悟,比較粗淺,也不一定準確。作為一個距離 「財務自由」 還有很長距離的人,我還要努力向身邊的大佬們學習,爭取早日悟出更多的道道來。


很多人認為共產主義的理念實現之後,人就沒了前進的動力。
看來,這種人還是適合拿鞭子抽,當一輩子奴隸最合適。
「自由如同山巔的空氣,是弱者呼吸不起的。」——芥川龍之介
人不是為了一口飯而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不然,你的追求,也僅僅是從吃屎變成吃鵝肝,最後可能無聊了,又會回去吃屎


大哥,我畢生的追求就是實現財務自由。因為實現財務自由你才可以有其他更高的追求,可勁的浪,可勁的折騰,可勁的蛋疼,而不用擔心孩子上學,老婆化妝品,爸媽看病,要還房貸,守著電腦刷打折經濟艙,守著鬧鐘等黑五打折。


思想自由啊,這個目標是與財務自由相輔相成的過程。而且,財務自由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啊?就是為了隨便飛趟倫敦聽歌劇,想起來了就去庫斯科看古迹,無聊了就到華爾道夫打一炮嘛,而這一切都並非漫無目的,而是圍繞著一個清晰的主軸,通過常人接觸不到的見識,實現思想自由。


我準備到時專心寫幾本小說流傳後世,從小我就有這想法,現在還沒磨滅。


複次難陀。生死有海。苦哉痛哉。猛焰燒然極大炎熱。無一眾生不被燒煮。 斯等皆由眼耳鼻舌身意熾盛猛火。貪求前境色聲香味觸法。

難陀。云何名為熾盛猛火。謂是 貪瞋痴火。生老病死火。憂悲苦惱毒害之火。 常自燒然無一得免。

難陀。懈怠之人多受眾苦。煩惱嬰纏作不善法。輪迴不息生死無終。

勤策之人多受安樂。發勇猛心。斷除煩惱。修習善法。不舍善軛。無休息時。

是故汝今應觀此身。皮肉筋骨血脈及髓不久散壞。常當一心勿為懈怠。未證得者勤求證悟。如是應學


不好意思打擾了,看大家討論得那麼興緻勃勃,我想說一件小事。我認識的高收入人群都不上知乎答題…他們都很忙…主要是忙著工作和照顧小孩的事情。

另外,我覺得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往高處說是馬雲王健林馬化騰這些人,他們還是工作上很忙的啊。估計那些退休的可以搞搞其他東西吧。


裝逼啊!
花式裝逼!

劉強東強調:我這個人臉盲,說實話,根本分不清誰漂亮誰不漂亮,跟章澤天在一起,不是因為她漂亮,因為自己根本不知道她漂亮不漂亮。


馬雲認為:「我有生以來最大的錯誤就是創建阿里巴巴。我沒料到這會改變我的一生,我本來只是想成立一家小公司,然而它卻變成了這麼大的企業。」

李嘉誠聲情並茂的裝逼:


財務自由才是人生剛剛開始


可以來包養我,然後由我幫你實現人生價值。


為什麼讓我突然想起汪峰老師的話 你的夢想是什麼?

雖然財務自由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或者不存在,但是YY一下可以有

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好好經營下,比如畫畫,也修下心性;以興趣愛好為圓心,創創業,帶著別人一起實現財務自由

原諒我回答得有點認真


保住財務自由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財商?
一個月盈利有2到3萬,請問怎麼利用起來這些錢?
超級課程表 CEO 余佳文是如何實現財務自由的?
怎樣增加被動收入?
辭去穩定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或想做的工作是什麼的體驗?結果如何?後悔多還是慶幸多?

TAG:哲學 | 經濟 | 人生規劃 | 財務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