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鹽業取消專營後百姓感到不滿的情緒?

Sina Visitor System 如評論所示,部分人希望回歸到鹽業專營的時代,並認為取消專營後鹽的質量下降,價格上升。


鹽到底漲價了還是降價了,應該做個系統調查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就我個人感覺而言,似乎並沒有太大變化,坐標帝都。
但問題是,當年推行鹽業改革的時候,是怎麼宣傳的?中國人吃鹽的成本已居世界前列,壟斷經營裡面有十倍的暴利!急需改革!
按照這個邏輯,現在改革了,俺們老百姓不要求你以成本價出售,給你100%的利潤,那你也應該原價除以5才對,可我怎麼沒看見4、5毛錢一袋的鹽?
事實上,從當年鼓吹鹽業改革開始,就有不少人對此心存警惕。
因為只要對中國歷史有一些了解的人,都會知道鹽業代表著什麼,這個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不需要太多創新的古老行業,只要插一腳進去,就能撈到大筆的財富。
而突然鼓吹鹽業需要改革這件事,本身就是比較蹊蹺,因為普通人並沒有覺得買鹽是個影響生活,讓人痛苦的大事。當時有那麼多老百姓切身相關的問題需要解決:房價,股市,污染,交通……,就算集中到民以為天的食品領域,輿論最關心的也是食品安全問題,可是您都不管,偏偏沖著老百姓覺得沒什麼太大問題的鹽業下手,這就讓人不能不浮想聯翩了——究竟是在給誰輸送利益?
經過了三十年,「改革」這個詞早已經褪下光環。因為貧富差距過大,因為階級不同造成的信息特權明顯,因為先富起來的人打算幫助自己的子孫永遠先富下去,聽到改革這個詞的時候,不少人心裡會咯噔一下:這次誰又要佔便宜?這次是不是我又要倒霉?
所以,本屆黨口的眼光很准,現在的主要矛盾已經是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了。您還按照老樣子分蛋糕,捧場叫好的又怎麼看都是托,有人不爽不應該嗎?


百姓感到不滿?哪些百姓感到不滿?

2017年1月1日,食鹽正式放開允許「自由」流通。但據我所知這自由是有條件的,代理商只能以生產企業辦事處或分公司名義經營。

2016年開始,平頂山那邊的號稱亞洲最牛逼的鹽廠就開始招商,我先後去談過幾次才搞清楚他們的手段是換湯不換藥,學足了鹽業和煙草專賣局搞專營的調調兒。

大致是這麼回事,比如簽好協議後先款後貨,這個自然是必須的。但是除了鹽之外,也要搭廠里其他的洗護產品。至於為什麼鹽廠會生產這些洗化產品,建議大家百度一下。

那麼搭的額度是多大呢?我模模糊糊的記得四十萬的鹽要搭接近五萬的洗化產品吧。出廠價倒是比較低,但洗化產品競爭激烈,很容易出不了貨砸在手裡,這首先就算是虧進去了,我覺得風險太大,放棄了。

我朋友不死心入了坑兒,現在半死不活的耗著,但這個和問題無關,就先不說他了。

接著說說鹽的套路(只說食用鹽,工業用鹽就不談了)吧,通常來說,任何經營性組織都是逐利的,鹽業局也不例外。早年專營的時候,每噸鹽都必須要搭洗化產品,大概也就是10%左右的比例,否則你就拿高價貨去吧。這手法和煙草有異曲同工之妙,懂的人自然懂。

那麼商家自然不肯干蝕本生意,尼瑪你給我定死了零售價,結果又拚命給我使袢子搭些雜七雜八的垃圾,砸在手裡我特么去哭去?

以之前最常見的五百克加碘鹽為例,最終進價是1.25左右,零售價定死在1.5,大家可以算一下這個利潤率。

本來食鹽這種民生商品走量大,這個利潤看起來還可以對吧?但你再減去10%爛在手裡的垃圾,這個利潤率實際上就比較低了。而且最要命的是,代理商批發出去,也只能1.25出貨,為走夠量拿返點,有時甚至還要虧錢出貨。

那有門路的代理商,就會有專人負責這些垃圾洗化,虧錢甩貨是常態,多數都走給老少邊窮地區了,最終能收回一半的款就謝天謝地了。

當然,我說的這個是大代理商,普通的超市和零售店就是1.25進貨1.5銷售。

那麼原價出貨的大代理商怎麼賺錢呢?

我們這邊是這樣的,食鹽原價出,量走起來拿返點,記得好像是2.5%吧。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麼樣的,有知道的朋友不妨也抖出來。

那麼,代理商的利潤其實就是2.5%的返點加上那些垃圾洗化了。

玩得轉的代理商,就直接把洗化走給造假企業了,各位日常所買的雕牌立白寶潔,倒有部分是用的這些原料,換個包裝最簡單不過了。

後來鹽業局開始推所謂營養鹽,350克小包裝,價格倒是比加碘鹽更貴,利潤嘛依舊沒經銷商和零售商什麼事。

起初也並不好推,消費者不買賬。於是乎各路專家就出動了,拿了錢昧著良心造勢炒作這種事情,相信大家在天朝都見怪不怪了。

最終這些所謂營養鹽的零售價就固定在兩塊了,350克,部分單品甚至能做到五塊以上。畢竟天朝什麼時候都不缺錢多人傻的貨。鹽業局賺得是盆滿缽滿。

至於食鹽為什麼要放開,這個是很漫長的博弈過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各方報道。

現在是什麼個情況呢?

還是以簡裝500克加碘鹽為例,據我所知,自從外省鹽進來後,商家進貨價格已經下探到0.7至0.8,這個說真的已經夠良心價了,即使算上搭的垃圾貨,也基本上下降一半。

但零售價就比較亂了,從一塊到一塊五都有,個別商戶甚至偶爾敢賣到一塊五兩包。

至於質量,我並不是質檢局,沒法兒給答覆。但想來倘若質量沒有保證,就會很快被市場淘汰,正規的廠家大約是不會冒這種風險的。

其實鹽這東西之所以要專營,並不是為國民健康考慮,這就特么是個說辭。百姓的健康,在肉食者眼裡其實屁都不是,無利不起早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鹽本身單價低,家庭用量也說不上大,所以許多人根本就不在意,因為他們只是站在個人和家庭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但放眼全國十幾億人口,這基數就比較嚇人了,所以為利益故,部門利益綁架全體國民就是小兒科了。

那麼現在又為什麼有題主所提出的這種聲音了呢?

我大膽猜測一下。

不出意外,這是造新一輪的勢,要以民意為借口,使原來作為運動員的鹽業局們變身為專卡運動員脖子的裁判員。

當然這只是猜測。

至於百姓滿意不滿意,我建議大家直接笑笑就好。

我等滿意也好不滿意也罷,歷來都只是被代表的分子而已,就只是個沒有任何意義供人隨意運用的符號罷了,千萬不要太當真。


試著闡述幾個觀點:

1、此次鹽改並非取消專營,而是取消流通環節的專營,具體可見國務院頒發的《鹽業體制改革方案》 ,「強化食鹽專業化監管,完善食鹽專營制度 」 ;

2、此次鹽改誰最得利:主要是零售終端和用鹽大戶;普通消費者就呵呵吧,我們曾內部分析過,可能三五年後食鹽將成為類似礦泉水的商品,便宜的1塊錢1瓶的有,但佔比不大,一般可能是2-5塊的產品,價格翻倍是非常有可能的(原因:原有專營體制屬於計劃經濟,在信息相對充分、商品屬性較簡單的情況下,計劃經濟是更有效率的,成本也是相對較低的,最少營銷費用、商超的進場費省了,做個快消品的人應該清楚營銷費用占商品的成本了)

3、為何要鹽改:簡單說就是為了改革而改革,另外一些私有資本為利而動,政府某些權力部門順勢而為,既完成了任務又有好處拿,何樂而不為!國有企業做生意相對比較規矩,政府行政官員想從中撈好處難度較大,因為國企相對沒有行賄的動力,私企為利爭相恐後啊,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好多優質資產都是私企接盤。

4、關於食鹽安全:我想肯定是惡化的,原因有三:一是原來的質量監管主體是鹽務局(基本和鹽業公司一套人馬),他們是有足夠的動力強監管的,當然肯定有人說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但我認為如果一個運動員本身水平不錯你讓他主導市場總比一哄而上強,具體可參照食用油、大米等行業的安全情況;二是食鹽很難靠感官來判別質量,目前我國一半以上的入口鹽為海鹽,近海污染還是很嚴重的,如果是粗放式的生產,食鹽里會含有雜質及重金屬的;三是食鹽流通環節的成本大幅增加(以前基本屬於政府定價,每個環節加價非常有限,現在價格放開,商超的進場費有了、毛利空間拉大了),如果價格不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只有壓縮生產成本了,那食鹽安全能變好嗎?

5、普通消費者該怎麼辦:1、盡量在大型商超購買食鹽;2、看好生產廠家,國內幾家大型生產企業應該產品質量還是可以的,比如中鹽旗下的中鹽東興、金壇、長江等,江蘇井神,有些小企業還是算了吧,那生產環境和80年代沒區別;3、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買莫頓等國外產品,其生產各方面都有嚴格的認證


這類老掉牙的問題,已經被討論到一看見就反胃的地步了。

取消專營,只是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這個市場,不是等於全部市場拱手讓給資本,它的實質是政府讓利於有資本的民。

利益格局發生了改變,牽一髮而動全身。

首先,有資本的人能上,自然興高采烈。沒資本的人想上也上不了,多半是羨慕嫉妒恨。

其次,某些利益群體的利益也遭受了挑戰。

對於政府而言,取消了專營壟斷,雖然市場讓度出了部分、減少份額與利潤,但是增加了稅收,而且有利於刺激更大範圍內的宏觀經濟。

至於說質量安全問題,在法律層面上,由完全的國家負責轉移到資本兼同負責。

對於普遍民眾而言,民營鹽業的漲價是可以想見的必然。

你想想,民營資本如果同等條件(質量與數量)下,採取同價甚至低價策略同國營競爭,這等於是浪費了取消專營的主要價值,還不如直接讓國家接著全部壟斷了省事。

取消鹽業專營,是指望民營資本在鹽業市場能夠走差異化、高端化的市場細分道路,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更加註重營銷要素的應用。


中國的很多資源都有民用和工業用的區別,包括電力和鹽業,食鹽只佔鹽類產品的很小一部分,工業鹽才是大頭~工業價格補貼民用價格是老手段。破除壟斷破掉了工業鹽的壟斷,工業鹽是很重要的基礎原料,放開對很多工業都有好處,進貨渠道拓寬,進貨價格下降,買進的產品質量提升,最終產品質量和價格都會更好,對民眾非常有益。所以不要只看食鹽價格,食鹽價格才佔多少?誰家吃不起鹽?鹽業公司壟斷破除,很多工業產品價格會降低,這是多大的一塊利益呢?


立嫡不取賢

股東是誰很大程度上和公司具體經營政策影響不大。
越是市場經濟,股權所有人和管理層不是一波人。


我可能離世界太遠了,並不覺得食鹽漲價了,個別答主說的以前一塊五的食鹽,我感覺是好幾年前的價位,近兩年應該是兩塊到兩塊五,而我們家樓下超市彷彿並沒有漲價


強烈反對最高票答案

利益相關:不知情百姓一枚。

這件事跟油價上漲/高鐵漲價/你說的常州自來水事件確實是沒有區別啊,這本身就是老百姓




的啊。

從媒體開始鼓吹——聽證會論證——國鹽改私這流程給老百姓參與的空間了嗎?

希望老百姓以後聰明一些不希望老百姓被忽悠和國鹽改私這件事有一毛錢關係嗎?這事給老百姓一毛錢的知情權和決策權了嗎?

願意動彈的知友咱們都不用下鄉,就在大家附近的超市隨便揪幾個大爺大媽問問,
1,你知道國鹽私營了嗎?
2,國鹽私營這事提前通知過你嗎?
3,你知道反應國鹽私營意見的渠道在哪裡嗎?

你說大爺大媽不算老百姓,你去大學城隨便揪兩個學生問問?
你要再說學生不算老百姓,你去工業園隨便揪兩個工人問問?

到底誰是老百姓?上面這些人算不算老百姓?難道只有去參與聽證會的人型舉手器算老百姓?難道參與瓜分產鹽授權的權貴資本家才算老百姓?難道被資本授意吹鼓私有化的媒體和下邊收錢的水軍才算老百姓?

老百姓一分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都沒有,卻被損害了自身權益,受到傷害之後(這裡有朋友討論說不一定會受損,但是由於不影響論點就不改了)還要被人指著鼻子教訓說:以後少聽忽悠,聰明點!

一面高高在上的嘲笑我們小老百姓事前信息不暢,事後申訴無門,一面優越感爆棚教育我們小老百姓要學聰明一點。

我就問:針對這種事情,我們怎麼才能聰明點!

可你有預防這種事再次發生的方法嗎?你沒有,或者你壓根不想說。

說實話,在你回答里我沒感受到半分好心或者善意,你僅僅是在往老百姓頭上甩鍋而已。


————————————————————————————

評論區有好多朋友發給我一些門戶網站的鏈接,以證明百姓是有知情權的,然而這又形成一個悖論:
/你證明了那個答主的論斷,你有知情權並且同意國鹽改私或者持無所謂態度,結果證明你確實被忽悠瘸了,以後確實該學著聰明點。
/你知道了國鹽改私卻沒有渠道表達反對,或者沒有足夠的輿情表達反對,又證明了大部分百姓在這件事上確實是沒有知情權和參與權的。

這。。。。。。

——————————————————————————————

最後,我要向我反對的最高票答主道歉,有熱心的知友建議我,討論問題應該對事不對人,而我的語言是有對最高票答主是有攻擊傾向的,因此我要向他道歉,對不起。

我還要對我提出的百姓沒有知情權的武斷結論道歉。

很明顯,我們百姓中的許多人,是不憚於生活的壓力,熱心關心政治的並且勇於爭取屬於我們百姓自己的利益的。我欽佩並感謝他們。


生產准入放開了?

供貨渠道放開了?

如果只是批發零售放開了!

如果都沒有放開,不過是給國企公開漲價的暗門。不過,放開一步也比全不不放好。


看了這麼多回答,借鹽業的虛假改革來否定國企私有化,真是笑了,有幾個回答真的答到了點子上?又有幾個人真的明白鹽改怎麼回事?

鹽業體制改革方案_百度百科

仔細看看吧。

「(三)完善食鹽定點生產制度。不再核准新增食鹽定點生產企業,確保企業數量只減不增。鼓勵食鹽生產與批發企業產銷一體。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食鹽生產領域,與現有定點生產企業進行合作。 」

大家都知道食鹽是暴利,既然是暴利,必然會有大量民營力量進入逐利,再由市場競爭,鹽價比降。但事實上,為何沒有民營的製鹽廠?因為這次的鹽改不僅沒有將原來的國有鹽業公司私有化,甚至不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這個暴利的行業。現在的製鹽公司還是原來的國企,賣鹽的也還是原來的國企,你讓這群怎麼可能競爭放棄自己的暴利。

所以,若想要鹽價格下降,關鍵還是要現在的鹽業國企私有化,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展開競爭,而不是現在這種半吊子的所謂改革。


也有人借鹽改否定98年的國企私有化,我這裡明確說一句,當時的國企私有化就是全國人民強烈要求的,因為當時的國企已經淪為國企成員的私產,無法再為全國人民做貢獻,而國企本身就屬於全國人民,全國人民當然有權利賣掉


家裡是做批發零售的,算是相關從業人員吧。坐標江西某鄉鎮,是鎮里最大的一家批發零售商。
食鹽專營的那些年,我家是一個專賣點,但是。。(這裡要劃重點)這個專營是真不掙錢,要不是考慮到不能流失潛在顧客是真不想干這個。說說那個時期的利潤吧,一包鹽售價1.3元(國家定價,改不了),利潤是一毛多一點。遇上精明點的大媽老太太,甚至能賣出五塊錢四包,這樣的話利潤就是四包掙兩毛不到,然後再貼上倆塑料袋(鄉下塑料袋可收不到錢),基本上就是義務為人民服務了。也就是說,這麼沉一箱的鹽我零售累死累活也就掙五塊錢,還得顧客們都熱愛環保慷慨大度不要塑料袋不要少一毛錢。
而現在,食鹽允許私營了,我想經銷商都該高興了(* ̄3 ̄)╭?現在在鄉鎮不設專賣點了,我家要少賣不少,但是利潤要高多了,至少不用擔心賣出去的鹽掙的錢不夠送他的塑料袋錢了,哈哈。
其實對比專營前後,我也很不理解為什麼會有人反對專營 說專營利潤大~~難道都是廣大零售商請的托(滑稽臉)。
從經銷商的角度來看,專營是鹽務局和上級的供貨廠商壓縮各級經銷商的利潤空間,來保證自身的高利潤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而現在的私營就完全是市場經濟了,自己不掙錢的事誰會幹。


畢竟腦子裡都是漿糊的人還有很多。價格上升是因為市場化還不充分的原因。質量下降是監管不到位造成。政府的逐利性導致政府對不能給政府帶來經濟利益的監管並不上心……


經過多年的洗腦忽悠,大多數的老百姓已經被忽悠瘸了,他們對於鹽業專營部門的暴利深惡痛絕,滿心歡喜的期待著鹽業改革後,能吃到更便宜,更優質的鹽。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鹽業專營取消後,食鹽價格平均上漲30%以上,滿懷期待,被狠狠打臉,幸好鹽的消費額在家庭中佔比並不大,所以雖然被打臉,大家還沒有覺得很痛,只是產生了些不滿情緒。這種不滿情緒過一段就會被淡忘。然後繼續被忽悠,繼續對那些國企壟斷的部門口誅筆伐。

目前在風口浪尖上的是高鐵,抓住高鐵盒飯價格高的熱點猛烈炒作,讓人們逐漸淡忘了高鐵票價大幅上漲的惡行。而這種惡行正是那些參股了高鐵的私有資本極力鼓動的。如果私有資本繼續擴大在高鐵中的持股比例,這種上漲就會愈加頻繁。這方面,我們完全可以從蘭州等法國控股的城市自來水供應方面獲得充足的經驗。

希望以後老百姓能聰明些,少被忽悠,不過,根據我的經驗,老百姓是鬥不過那些深謀遠慮的資本的。


總感覺這是國家玩的一個小套路。
混合制在學界民間呼聲都很高,但是在現階段對開放食鹽高鐵所產生的後果國家應該是很清楚的,但是能正面回應說不行嗎?那就折中唄,開一個口子讓事實說話,所以現在還有繼續開放食鹽的論調嗎?


取消鹽專營之後,鹽業公司沒有行政壟斷但是市場份額來說仍然市場壟斷。作為市場上渠道品種都有優勢的龍頭企業,能控制鹽的市場價的。鹽業公司沒有帶頭提價,其他公司敢興風作浪?


不是取消後不滿,去年得知要放開時就已經各種不滿了。我們一大批人想盡辦法提意見 反對開放專營 無奈不姓趙 底層人士再怎麼反對還是沒用,上面的人不聽啊。


大多數人都不在乎吧


政府做什麼都是錯的,就是當下網民的邏輯。反對的可能不是同一撥人,但說話最大聲的那幾個肯定是一樣的


動不動就老百姓,誰讓你代表了?

反正我根本不知道超市裡的鹽,多少錢一袋。就算5塊錢一袋,也根本對生活不構成任何影響。


相比之下我更關心食品質量安全。


自己算,全國人民一天也吃不了一萬噸鹽,謝謝。


推薦閱讀:

問什麼現在很少聽到"剩餘價值"這個詞了,馬克思當時把剩餘價值和利潤做的區分現在看來是否是主觀的?
馬克思經濟學存在那些問題?
怎麼看待「發改委21天內批複16條鐵路5個機場,投資近7000億?」?
怎麼理解由於壟斷而造成的無謂損失 deadweight loss ? ?
如何區分經濟利潤與正常利潤?

TAG:政治 | 經濟學 | | 國有企業 | 國家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