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觀是否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
題主某個同學提出了這個問題,他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觀說事物總體上是發展的,這麼說的話是熵在減小。。。求大神解答
自行參考複雜系統論、自組織、耗散結構理論等,不要活在十九世紀
不要發現了某學科的概念A含有另一個學科的概念B中的一個名詞就覺得可以用A來解釋B了。同一個名詞在不同的語境下就有不同的意思,更不要說跨學科了。更何況,熱力學第二定律並沒有定義什麼是「發展」,請問你是怎麼把兩者聯繫起來的呢?不要自己腦補「發展」在熱力學裡是什麼意思,再找個定律把兩者扯起來,這不科學。跨學科不是那麼好跨的。
前兩天知乎有個問題是:哲學能不能指導科學,我給出的答案是:可以。下面以此問題來進行闡述。
熱力學第二定律本身和馬克思主義所說的事物是發展的是不矛盾的,因為熱二定律並沒有說事物永遠會怎樣(絕對靜止),它只是描述了能量的轉移法則。但是,有人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外推出宇宙最終會進入熱寂(熱寂_百度百科) ----- 這就有可能矛盾了。
如果宇宙在達到熱寂後,就會永永遠遠地保持這種狀態下去(絕對靜止),那麼這就和馬克思主義矛盾了;而如果宇宙在達到熱寂後,會隨之進入下一階段,或者在宇宙達到熱寂之前宇宙就會進入下一階段從而宇宙根本就沒有熱寂的機會,那麼就和馬克思主義不矛盾。
比如,如果我們建立:宇宙大爆炸 ---- 膨脹 ---- 到達極限 ---- 塌縮 ---- 重新成為一個奇點 ---- 再次大爆炸......這樣的物理模型,那麼不論宇宙能否有熱寂的機會,這裡都沒有和馬克思主義矛盾的地方。
能和馬克思主義產生矛盾的,如上所述,就是:宇宙熱寂後永遠這樣下去。這的確是一種宇宙模型,但事實上根據現有的證據,宇宙按照這個模型演變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依照科學精神,我們現在不能說宇宙一定會怎樣因為我們的證據不足,我們只能提出各式各樣的有待被證明的物理模型,但是如果你信仰馬克思主義,那麼你可以大膽地說:我認為熱寂模型是錯的。------ 這就是哲學在指導科學。
如果熱寂模型真的是對的,那麼就說明,馬克思主義中對事物的「發展」的闡述有誤。
我信仰馬克思主義,不代表我將其奉為絕對正確的不容置疑的可以精準地預測一切的聖經 ----- 只有信仰上帝的人才會這樣。
有的人自稱信仰唯物主義,但是認為可以精準地預測一切,這叫「機械唯物主義」,他們所信仰的神不叫上帝,而叫「拉普拉斯妖」。如果你偷偷看一下上帝和拉普拉斯妖,你會發現,這倆除名字外,沒啥區別。真正的唯物主義者,只說「只有未知的事物,沒有不可知的事物」;真正的唯物主義者不追求全知全能。但是這樣會「折磨」人的心靈,有的人受不了這種長期折磨,於是就去求助於唯心主義特別是宗教,宗教的確可以給人帶來唯物主義無法帶來的內心的絕對平和 ----- 因為世界已經全知了、沒有任何疑問了,所以內心自然就絕對平和了。作為一名唯物主義者,我尊重他人的信仰,不過我會覺得宗教是人類自己騙自己的把戲。
==========================================================
@南中國海的一條魚@黎某某
首先,我沒有在這裡提出任何我主觀上認為一定正確的物理模型,所以我本人和民科沒有任何關係,因此也沒必要跟我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其次,根據你們的回復,我只能認為,你們不懂物理的研究過程,所以我在這裡說一下。物理學的研究過程:
觀察現象 ----- 數據統計 ----- 找到規律 ----- 提出數學上沒問題的物理模型 ----- 用物理實驗驗證物理模型。
因此,如果僅從「提出數學上沒有問題的物理模型」的角度看,任何人,哪怕是文盲,都可以提出自己認為有可能正確的物理模型;甚至原始人都早已提出過各種物理模型:天圓地方、地心說。至於這個物理模型是否正確,這裡並不涉及。如果說一個人根據觀察到的現象進而提出一個未經驗證的物理模型就是民科的話,難道提出原子模型是棗糕模型的人也是民科?
再次,我說:「我認為熱寂模型是錯的」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一定是錯的,而是說如果我是物理學家且如果我要研究宇宙的終結模型,我會考慮從「熱寂模型是錯
的」這一角度出發去研究 ----- 因為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最大。研究,是嘗試從物理實驗上論證該模型是否正確,在有嚴謹的實驗結果之前,我說我認為這個模型是錯的,請問這有何問題?上世紀提
出「以太模型」的人,都是民科?
難道你們認為物理學家一定不會錯?這個世界上如果真的有誰永遠不會錯,那就只有上帝了。
科學的本質,就是等待被推翻。那些曾經提出過被現在推翻了的物理模型的人,他們難道都是民科?
對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終結,人類提出了不止一個物理模型,但至今只停留在「提出物理模型「的層面上,這是因為:人類目前無法用物理實驗去研究和模擬宇宙的起源和終結這兩個物理過程。因此不論所提出的物理模型在數學上和邏輯上多麼完美,我們都不能說某個模型一定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一個人現在說,我認為某種物理模型是正確的或者說是正確的可能性大,你就說他是民科。那您還在知乎簡直屈才!霍金提出他認為正確的黑洞模型,您還不趕緊飛到英國指著他的鼻子說他是民科?
民科與物理學家的區別在於,前者只是在不斷提出各種物理模型 ---- 這一點和物理學家完全沒有任何區別,但有兩個問題:
1)前者的數學能力可能不足。這就導致前者提出的物理模型可能在數學上就是不對的,這樣完全不需要做物理實驗去論證了。
2)前者不會做物理實驗,即不通過任何物理實驗去論證提出的物理模型。
基於這兩點的存在,因此民科在大多數時候更像是科幻小說家,而不是物理學者。
如果對「民科"還有疑問,請來這裡我們好好聊聊:
如何看待方舟子微博:誰欠我一個道歉? - 二律背反的回答 - 知乎
哲學為什麼可以指導科學?就是因為當你選擇信仰某個主義時,你可以根據這個主義去提出你認為正確的理論進而你就可以做物理實驗去論證。
「基本粒子是否可分?」
我說,「我認為可分」 ----- 這是根據我的信仰所得出的一個在沒有實驗驗證前我認為可能正確的物理模型。如果我要做實驗去論證,我就會朝著」分基本粒子「的方向去研究。如果另一個人相信基本粒子不可分,他就會花大量時間去找基本粒子不可分的證據。誰更容易接近並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就是哲學在指導科學。
=========================================================
機械唯物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以基督教為例)
基督教說:有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
機械唯物主義說:我們認為物質第一,同時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論是形而上學的,我們認為,如果可以知曉這個宇宙中任意一個時刻的所有物質的所有狀態,那麼就可以精準地預測出未來的一切。到這裡為止,機械唯物主義和基督教並不一致。但是,當機械唯物主義和可知論結合起來時,就會這樣:
只要時間足夠久,我們就可以知曉越來越多的「客觀存在」的規律,最後,我們就可以精準預測未來了。------- 對基督教來說,有這種能力的「東西」,就是上帝;對機械唯物主義者來說,這種「東西」叫「拉普拉斯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機械唯物主義本質上也是唯心主義。
=================== 認為熱二定律和熱寂沒關係的朋友 ===================
如何看待「熱寂說」?宇宙會隨著熵增終結於無序的熱平衡么? - 物理學 - 知乎
來這裡聊聊。在聊之前,麻煩您先去把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關於「熱寂」的第一段話修改一下。謝謝您為科學發展做出的不朽貢獻!
尼瑪快說題主你是不是考研狗!能源專業的我正在看工程熱力學和馬哲,看見這題真是要原地爆炸了。
開放系統
而且社會的熵不是這麼算的
上面有人說熱寂……如果演化時間充分長那麼熱平衡狀態不可能保持下去
詳情請搜索「龐加萊回歸定理」,可由劉維爾定理證明(易證,此處略,23333333333)。詳情請百度劉維爾定理。嗯……想知道得更多的話歡迎學習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其實這個問題極好,觸及到科學、哲學甚至宗教都最矛盾的地方。
這個問題和:既然世界是熵增的,為什麼會有進化,為什麼會進化出人類?是一個問題
我相信,越聰明的人就越能體會這個問題背後的恐怖和殘酷。
- 熵增當然是存在的,事實如此
- 發展(或者叫進化)當然也是存在的,這也是事實
- 發展(進化)本身的確是逆天的能量轉化,這需要付出對應的代價,發展者本身要承擔這個代價。可以說發展和代價是守恆的。
- 這就是想好好生活為什麼TMD這麼難,而且越來越難。逆天而為能不難嘛?!
- 所以,總體上生命是在不可阻擋的熵增中,逆著天、不計代價的追求著向上發展和進化。只能承認,事實如此。馬克思顯然沒有錯,熵當然也沒減少(無生命的普通物質也許也在發展)
- 那麼實質問題來啦:既然熵增是天理,克服熵增代價又那麼大,過程那麼漫長且痛苦,為什麼還要發展?是什麼力量在背後推動著發展?發展的目標和終點到底是哪兒呢?
- 馬克思說: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這是真理!但就是沒回答問題:那個逆天的力量到底是什麼?馬克思沒解決這個問題,這不是他的業務範圍,我相信他老人家不是沒看見,只是也許他也有點兒害怕。
- 每個人面對著這個冥冥中推動著自己,推動著世界往前走的力量,最終都不可避免的要做出選擇,選擇它是誰,選擇接受它推著你去的方向……
- 回到正題:馬克思哲學當然沒有也不可能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他是承認了事物在發展的事實和必然性,只是沒從根本上回答發展的源動力來自哪,只是通過設定矛盾是固有的來解決問題
ps.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馬克思哲學跟信仰一點兒關係沒有,就是清楚的學問。
哲學不是叫人信仰它的結論,而是要你思考
就我所知,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
恩格斯與熱力學第二定律
老馬識途博客(2014-04-07 14:04:44)
恩格斯:
放射到太空中去的熱一定有可能通過某種途徑(指明這一途徑,將是以後自然科學的課題)轉變為另一種運動形式,在這種運動形式中,它能夠重新集結和活動起來。
克勞修斯引人注目的成就開始於1850年。這一年,他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從而建立了現代熱力學的基礎。熱力學第二定律是他對物理學作出的重大貢獻,然後,也正是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推廣應用上,他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熱力學第一定律建成於1842年至1843年。這一定律說明,在任何熱學過程中,熱運動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失,它只能轉化或轉移。熱力學第一定律在本質上就是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具體表現。恩格斯曾高度評價這一定律,稱之為「偉大的運動基本規律。」
但熱力學第一定律不能回答生產實踐發展中所提出的另一類問題,例如:熱能在什麼條件下可能轉為功?轉化中的效率有沒有界限?提高效率的關鍵是什麼?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是因為當時生產上迫切希望提高蒸汽機的機械效率。正如對熱機理論作過卓越貢獻的薩迪·卡諾所說:「熱機已經在為我們的礦井效勞,它驅動我們的艦船、疏浚港灣和河道、鍛鑄鋼材……儘管對蒸汽機進行了許多工作……但有關熱機的理論進展甚少。」
後來,卡諾成功地利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設計了一種「卡諾熱機」,在熱學發展的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了熱機的普遍理論形式。這一理論的要點有二:一、熱機必須工作於高溫熱源和低溫熱源之間,從高溫熱源吸取熱量Q1,其中一部分Q1 - Q2轉變過為功,剩下的熱量Q2將排入低溫熱源,且Q2不能小於某一最小熱量;二、熱機作的功Q1-Q2與工作物質無關,僅決定於兩個熱源間的溫度差,其效率由下式決定:
卡諾的這兩點結論,從技術應用上來講,對提高熱機效率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它所反映的深刻的物理本質並沒有立即引起人們的重視。一直到卡諾去世十八年之後,才由克勞修斯和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勛爵在重新研究了卡諾的工作之後,才把它們提練成為具有極普遍意義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1850年2月,克勞修斯在提交給柏林科學院的論文中,第一次提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標準說法:「熱不能自動地從較冷的物體傳到較熱的物體。」1851年3月,開爾文勛爵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另一說法:「熱不能自動地完全變為有用功」。
這兩種說法在本質上是說明一個問題,即在自然界里凡是與熱現象有關的過程都是不可逆的。克勞修斯的說法是指出熱傳導是不可逆的,而開爾文則指出功變熱是不可逆的。一杯放在書桌上的開水可以把熱量自動地傳給周圍的空氣,最後使杯中水的溫度與周圍空氣一樣,但有誰見過水周圍的空氣會把熱量自動地傳給水,使杯中的水沸騰起來?小球從高處落下,與空氣磨擦以及與地面碰撞產生熱,這是重力作的功自動變為熱,但有誰見到地面與空氣自動冷卻做功,使小球又上升到原來的高度?
自然界這種不可逆的過程是無窮無盡的,而且可以證明所有這些不可逆過程相互之間是有聯繫的,可以相互導出的。既然這無窮盡的不可逆過程都是有聯繫的,那麼就應該可以找到一個共同的標準以判定不可逆過程允許的方向(例如熱傳導的允許方向是從高溫自動傳向低溫)和允許的限度(例如溫度一樣了傳導就停止)。顯然,這個共同的標準將與具體過程無關,只與過程的始末狀態的某種性質有關。學過高中物理的人都會明白,這實際上是確定一個態函數。在重力做功的情形中,我們曾找到一個叫勢能的態函數,它只與物體起始狀態(位置)有關,而與具體路徑無關。
那麼,這個要尋找的態函數找到沒有呢?找到了,是克勞修斯於1865年找到的,它的名字叫做「熵」。什麼是熵呢?克勞修斯曾作過通俗的解釋,他寫道:「熵在希臘文里表示『變化』。我專門挑選了『熵』這個詞,為了使它與『能量』一詞在發音上有相同之處。因為按照它們的物理含意這兩個量很相似,我認為,使它們的名稱在發音上也相似是有益的。」
從微觀上看,熵表示系統實現一定狀態的或然率大小的量度;從宏觀上看,熵顯示一孤立系統中熱能轉化為其它形式能量的能力的衰減程度。用熵來描述熱力學第二定律,那就是說任何自然過程總是從或然率小的狀態向著或然率大的狀態變化,直到或然率最大的狀態為止;也可以說在孤立系統中,系統總是向逐步喪失轉化能力的方向發展。總而言之,在一定條件下(孤立系統中),一切變化都是向熵增加的方向進行。
這就是克勞修斯的「熵增加原理」,它是熱力學第二定律最普遍的描述。前面提到過的克勞修斯和開爾文的描述法,都是這一普遍描述的特例。例如: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熵是增加的,因為「溫度到處一樣」這種幾率最大,能量轉化的能力則最小,所以這種過程可以自動發生;而相反的過程,熱量自動由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則由於其熵在過程中減小,不符合熵增加原理,所以這種過程發生的幾率就很小很小,以至於趨向於零,根本不可能發生。
從分子運動論的觀點來看,由於熱量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表現,所以熵實際上就是熱運動「混亂程度」的量度。例如汽車關了油門後,由於磨擦最後汽車會自動停止運動。磨擦會產生熱,所以這個過程是有規則運動變成了無規則運動,其混亂程度增大,即熵增大,故可自動發生;但相反的過程,分子無規則的運動能自動規則起來將汽車推動,則不可能自動發生,因為它違反了熵增加原理。
克勞修斯建立的熱力學的第二定律,有著極深刻的物理意義,它指出了自然的過程是有方向的(儘管不可能的方向並不違背熱力學第一定律),這無疑是物理學的一個巨大進步。但遺憾的是,克勞修斯等人由於從形而上學的觀點出發,竟把這個定律當做普適的絕對定律,任意外推到無限的宇宙中去。1867年,克勞修斯在德國自然科學家和醫生的集會上,以《論熱之唯動說的第二原理》為題發表了演說,在演說中他認為:「宇宙的熵趨向於極大。宇宙越是接近於這個熵是極大的極限狀態,進一步變化的能力就越小;如果最後完全達到了這個狀態,那就任何進一步的變化都不會發生了。這時宇宙就會進入一個死寂的永恆狀態。」
這就是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前後轟動一時的「熱寂說」。
「熱寂說」剛一提出,立即引起了恩格斯的注意。1869年3月21日,恩格斯在給馬克思的信中指出:「我現在預料神父們將抓住這個理論,把它當做唯物主義的最新成就。再也想不出比這更為愚蠢的東西了。」
果然不出恩格斯所料,「熱寂說」很快就被唯心主義的代表以及宗教界作為向辯證唯物主義進攻的最新武器。但是,儘管「熱寂說」曾喧囂一時,然而由於它是一種錯誤的推論,很快受到各方面的批判,不久就被人們拋棄和遺忘了。
「熱寂說」錯誤的根本原因是克勞修斯在思想方法上有著極大的片面性,他忘記了任何物理定律都是在某一有限範圍內是正確的,都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任何一位科學家如果忘了這一點,把自己發現的規律當做是絕對真理,並把它們外推到尚未證實該規律是否適用的範圍里,就會犯重大錯誤。這種例子在物理學史上可以見到很多,但像克勞修斯這樣引起極大轟動的,倒是少見。
列寧在《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一書中曾明確指出:「承認理論是模寫,是客觀實在的近似的複寫,這就是唯物主義。」這句話至今仍有深刻的意義,用它來剖析「熱寂說」的錯誤,將是十分合適的。
被嚴格證明了的熵增原理有著嚴格的限制範圍:「一個物體系從一平衡態經絕熱過程到達另一平衡態,它的熵永不減少。」這就是說,只有初態和末態都必須是處於平衡態。這種平衡態只在局部空間和有時限時間裡才有意義,因為平衡總是一個種局部的、暫時狀態。因此,對於時間和空間都是無限的宇宙來說,根本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其達到什麼平衡。
另外,熵增加原理只是說熵增加的可能性最大,其或然性最大,並沒有說熵絕對不能減小。其實,熵是可以減小的。只不過其或然性很小。但在微觀世界裡,顯然不遵從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例子是很容易找到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只不過是這數目極大的複雜混亂的微觀運動的統計平均的宏觀表現。
可見,熱力學第二定律只是在一定條件下和有限範圍內宏觀世界的一個規律,它既不能外推於宇觀世界,也不能適用於微觀領域。克勞修斯形而上學地外推,是沒有道理的。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客觀世界永遠處於運動變化之中,而且這種變化是螺旋式地運動、前進,雖然可能產生回復運動,但每次回復都是在不同水平上的回復。恩格斯正是根據這一觀點作出預言:「放射到太空中去的熱一定有可能通過某種途徑……重新集結和活動起來。」因而宇宙絕不會熱寂的。已有的天體和生命,是會在一定的時間內毀滅的,但是,新的天體和生命,一定會在別的地方和時間裡誕生。在當時,這隻能是一種大膽的預言,但現代天文學通過大量觀測,已經日益證明恩格斯的預言是正確的。
恩格斯說得好:「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懲罰的。」熱寂說的出現到斂跡,對我們每一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來說,是一次極深刻的教訓,它說明加強理論思維的修養是非常必要的。
不違反…因為我們系統太小…可以從外部獲取能量。
加上宇宙近乎無窮盡,所以,選擇上來說,可以永遠不違反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選擇,什麼是發展。
有兩個總方向,一個是尊重私人權利,一個是尊重集體意志。
前一個方向,所導致的是自由、衝突(每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極度尊重個人權利必然導致這一後果);後一個導致的是禁錮、穩定(必然有謊言和虛偽摻雜其中)。
寫到這,大致明白現在所謂發展就是集體意志的整體,比如整個國家的經濟形勢,政治形勢等等。
但是整體意志也是由每一個小的個體組成的,整體的運動也是由每一個個體運動組成的。
而物理過程研究得是每一個運動過程,但是規律卻是極普遍的,尤其是物理學第二定律。
在現實中,你做成一件不需要別人參與的事,付出的成本絕對要高出做成這件事需要的最低能量。
再次引申,需要有旁人參與。變數很大,甚至已經超出物理研究範圍。
因為你想做成一件事,那就會想方設法完成它,(當然,想方設法也就意味著你要付出成倍的精力),而人的複雜性考慮其中,另一個人是否想要這件事完成,又是否跟你想得一致,都是問題。
高層想要做成一件事,看似很容易,但是他爬上高層,期間的蠅營狗苟,以及他背後勢力的努力都要算上的話,就不一定了。
成事要付出的努力遠遠超過本應該付出的。如果有人有所堅持,為了這個堅持,付出的也會遠遠超過這個堅持的價值。
物質是自然哲學的問題,馬克思本身在自然哲學方面並沒有什麼成就,就更不可能能解答到這種到目前為止仍然屬於極其複雜的內容了。所以雖然書上寫了,但不一定對啊。並且你說的是社會發展和熵的關係,這兩者有什麼關聯?一個是社會學問題,一個是自然哲學問題,根本都不是一回事。如果想多了解下馬克思,可以看下他的資本論,其實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體系是不一樣的,在西方哲學地位也大有不同。
總體看來,還是熵增。。。
題主,你同學沒把系統給定義好
熵增熵減都是在向前發展,是不是簡單的認為增多一定是發展減少就不是發展,強調的是過程。不要陷入機械唯物主義
進化論哭暈。
發展更多是指可以利用的能源越多,或者的轉化效率更高吧。以前只能捕獵一個人可能一天捕獵不了3個人的。然後慢慢發展成蓄養羊和豬一個人能養幾十個人的量的動物。
學好馬哲的竅門是蔑視,從心底發出的毫不加掩飾的蔑視。你懷著一種看某種些傻器官的心態就對了。
具體的說就不要試圖去理解這東西背後的邏輯是什麼,而是理解編書的這位當時的腦子裡是怎麼想的,這樣有助於你記憶,而不要去糾結這東西合不合理,但凡號稱解釋一切的理論都 沒什麼思考的價值。
推薦閱讀:
※不怕椰子樹上的椰子掉下來砸中行人嗎?
※為什麼空客A380以800km/h速度運行,但機頭可以這麼「胖」,crh380A最高運行速度400多,但車頭卻要這麼尖?
※為什麼自行車在運動時反而比靜止更容易平衡?
※通識課碰到反相對論的非物理系教授怎麼辦?
※家境普通的姑娘想學物理或數學,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