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在志願軍入朝後,朝軍表現如何?

在志願軍入朝後,感覺上好像就沒有朝軍的什麼事了。

那在志願軍入朝後,朝軍還有什麼可書寫的事么?朝軍的日常又是什麼吶?


我在朝鮮前線六年,沒有見過正班正連的朝鮮人民軍。


1951年轉入陣地戰後,著名的「血染嶺」、「傷心嶺」都是朝鮮人民軍打的,給聯合國軍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是我們自己的史書中對此都不怎麼提。

下面談一下1951年秋季攻勢中朝鮮人民軍與美法軍爭奪「傷心嶺」的戰鬥。

聲明一下,這是本人原創。頁面重載開啟

名聞朝鮮戰爭的「傷心嶺」


1951年6月中朝軍隊發動的第五次戰役結束後,雙方開始了停戰談判,至此朝鮮戰爭從大規模運動戰階段轉入了打打談談的陣地戰階段。8月中旬,為在談判桌上對中朝方施加軍事壓力,聯合國軍動用地面部隊發動了「夏季攻勢」,主要攻擊目標為北漢江以東至東海岸由朝鮮人民軍防守的正面約80公里寬的陣地。同時出動空軍對中朝軍隊的後方實施所謂「絞殺戰」,以破壞中朝軍隊的後勤供應線。


戰至9月初,聯合國軍付出2700多人傷亡後奪取了「血染嶺」(即983.1高地)、加七峰(即1241高地)等重要制高點,將東部太白山谷地凸入聯合國軍陣地的戰線基本拉直。考慮到朝鮮人民軍在「血染嶺」之戰中受到的損失還來不及補充,戰線上的有利位置也應儘快控制,第8集團軍司令官范佛里特即於9月8日下令,由隸屬於美第10軍的美2師繼續實施攻擊,奪取位於「血染嶺」正北方的文登里和沙汰里兩條山谷之間的山脊。在這片地區矗立著由851、930.6、894.3等幾個高地組成的一塊高地群,對美第10軍的防線穩定威脅較大。不久,這塊高地群就成為了名聞朝鮮戰爭的「傷心嶺」。

在日本陸上自衛隊編著的朝鮮戰爭史料中,曾如此形容過這一帶的地區:「這是一座膽小的人一看就會膽怯的山嶺,從主脈向東西伸出的無數支脈會使人想起魚的背骨而感到毛骨悚然。」整片地區山石陡峻,其下溪谷縱橫,樹林與草叢茂密,可謂易守難攻。守衛851高地群的,是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第6師。在其西側的文登里公路及山谷地區,由人民軍第5軍團第12師防守。在其東側的沙汰里至1211高地一線,則由人民軍第2軍團部隊守衛。


人民軍第6師在朝鮮人民軍序列中可是赫赫有名。其前身最早是1945年底在中國東北組建的朝鮮義勇軍南滿第1支隊,即李紅光支隊,參加了東北解放戰爭。1948年4月,該支隊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4師。11月,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6師,歸東北軍區建制。該師幹部戰士絕大多數為朝鮮人,是東北部隊中的3個朝鮮師之一。1949年7月,根據中朝兩國領導人協商,東北軍區步兵第166師撤消番號,全師10620名朝鮮官兵奉命回國,編入朝鮮人民軍序列,番號為第6師(以下簡稱人6師)。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人6師在師長方虎山(原第166師政委,八路軍出身的朝鮮革命者)指揮下,出其不意地乘火車突破三八線直入開城,奪下了這一朝鮮古都。其後該師沿西海岸長驅南下,又接連攻佔了金浦、仁川、群山、全州、光州等重鎮,並智伏河東關,突襲鳳岩里峽谷,進逼釜山,打得美韓軍暈頭轉向,畏懼地稱人6師為「幽靈之師」。朝鮮最高人民會議為表彰人6師的功績,授予該師以「近衛漢城第6師」榮譽稱號。後來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主力在仁川登陸,截斷了南進的朝鮮人民軍主力之歸路。在萬分險惡的混亂局面下,方虎山率領人6師在敵後艱苦轉戰,最後安然回歸三八線以北,保住了全師的部分骨幹力量。可見,這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和堅強戰鬥力的部隊。


在聯合國軍發起「夏季攻勢」時,方虎山已升任人民軍第5軍團軍團長,率領軍團下轄的第6師、第12師、第32師負責防守西起北漢江,東至文登里河谷以東正面寬20餘公里的陣地。前期在「血染嶺」地區的艱難惡戰,就是第12師所部打的,給了美韓軍以嚴重殺傷。現在,人6師在師長洪寧少將指揮下,已經於851高地群及沙汰里溪谷地區設立了防線,在各高地上利用地形構築了地堡、掩體、塹壕、交通壕、炮位和炮兵觀察所等工事,全師嚴陣以待,決心誓死守衛「祖國的高地」。


在聯合國軍方面,已經通過綜合偵察發現,從「血染嶺」撤下來的人民軍似乎進入了在文登里至沙汰里一線的掩蔽陣地,以文登里公路為軸心,在其兩側特別是851高地群地區有進行堅固防禦的態勢。對此,美2師內部分成了兩派不同意見:一線指揮官們認為人民軍會像在「血染嶺」那樣死守防禦,不可輕敵;情報官員和師部參謀們則認為敵人在前期戰鬥中損失巨大,剛撤下來不久,既沒有時間在851高地群那樣的險峻石山上構築堅固陣地,也來不及補充和休整部隊,現在正是進攻的好時機。剛上任不久的美2師代理師長夏奏(也譯為戴夏佐)少將躊躇滿志,贊同第二種意見,並且認為851高地一帶只是人民軍的警戒陣地,守衛不會很強,沒有必要像先前進攻「血染嶺」那樣用3個團全力攻擊,甚至兩個團也用不著,只使用一個團攻擊就夠了。


從戰場的整個地形上看,由北向南依次分布著851高地、930.6高地(美軍戰史稱為931高地)、894.3高地(美軍戰史稱為894高地),西南側還有一個728高地,各高地間由河谷隔開。高地群的西側是平緩的斜坡,有一條通向文登里的鄉間土質簡易公路,但已被人民軍堆滿了石塊並埋設了地雷,難以行進。東側儘是陡峭的山崖,有一條通向沙汰里的馬車路。夏奏決定從東側進攻,以美2師23團為主攻部隊,首先中間切入,然後各個擊破。進攻計劃規定:由美2師23團從東側的馬車路向沙汰里前進,在強大火力支援下沿河谷突入851高地和930.6高地之間。爾後以3營向北進攻851高地;以2營向南攻擊930.6高地,將其攻下後再向南奪取894.3高地;以1營為團預備隊。一旦攻擊894.3高地得手,美2師9團即開始攻擊西南的728高地。美2師38團與配屬該團的法國營則作為總預備隊,部署在距主戰場只有幾公里遠的868高地一帶,同時對主攻部隊進行火力支援。


這個美2師23團非是善類,可以說與中國軍隊有著血海深仇。在第二次戰役中,該團死守軍隅里,擋住了蜂擁而來的志願軍第38軍、第39軍、第40軍部隊的圍攻,為美2師主力遂行轉移爭取了時間。在第四次戰役的砥平里戰鬥中,該團配屬法國營組成環形防禦圈據守頑抗,志願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所屬8個步兵團前仆後繼對其猛攻3晝夜,犧牲巨大,灑下一地英雄血,最後含恨撤圍而去。通過這一仗,美軍高層認識到了中國軍隊的攻堅能力弱,後勤供給又很原始,難以圍殲憑藉強大火力固守防禦的美軍戰鬥群,因此堅定了在朝鮮打下去的決心。防衛砥平里成功,成為了朝鮮戰爭中雙方攻守易勢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如今該團原來的團長弗里曼已經回國述職,換上了西點軍校畢業生阿達姆斯上校擔任團長。


客觀來看,夏奏少將的作戰設計也算是環環相扣,其攻勢所指不可謂不兇狠。然而從形成戰役決心的角度看,卻又不夠全面謹慎,產生了很大的失誤。美軍情報部門判斷防守851高地群的人民軍是從「血染嶺」上撤下來的殘兵,已經傷亡大半,且沒有時間進行休整和構築陣地,並不難將其擊破。可實際上在851高地群地區進行防禦的人民軍部隊,並不是先前曾於「血染嶺」戰鬥中受到重創的第12師,而是以逸待勞的「幽靈之師」人6師。而且人民軍第5軍團早已在防區內構築了縱深陣地,包括851高地群地區,是摩拳擦掌蓄勢已久。當一線的「血染嶺」等陣地失守後,對二線的851高地群陣地只需要緊急進行加固就可以了,完全不是美軍情報部門判斷的人民軍在短時間內無法構築完成陣地。更加重要的是,隨著開始進行停戰談判,朝鮮黨和政府已將戰爭目標從「解放全朝鮮」轉為儘可能多地爭取一些國土,因而人民軍最高司令部要求全軍官兵「用鮮血保衛祖國的寸土」,並掀起了所謂「祖國的高地運動」。在這種形格勢禁下,人民軍將士必然與敵人死打硬拼,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個陣地。夏奏少將主觀輕率地認定「敵人將各標高高地(即851高地群)只是進行據點式的佔領,所以很明顯是警戒陣地或者是前進陣地」,因而驕兵浪戰,就不可避免地要碰得頭破血流了。

9月13日凌晨5時30分,美軍炮兵集中了2個105毫米榴彈炮營、2個155毫米榴彈炮營、1個8英寸(203毫米)榴彈炮連共76門火炮,對沙汰里谷地與851高地群的朝鮮人民軍陣地進行了半小時火力準備。6時整,集結好的美2師23團以3營為第一梯隊,2營為第二梯隊,開始向河谷地帶推進。由於通向沙汰里的馬車路很是狹窄,兩個營只好以連為單位梯次配置,各連以排為單位成一路縱隊搜索前進。


不久,當先頭美軍3營進至沙汰里谷地,馬上就要離開馬車路向西攀登851高地和930.6高地之間的鞍部小道時,突然遭到了從西側851高地方向和東側沙汰里山谷飛來的重炮和迫擊炮彈襲擊。這次炮擊打得很准,第一炮就落在了美軍隊列中。據美軍戰中記載:「這次射擊好像是經過精細計算,從第一發炮彈開始就是效力射,準確地捕捉住了整個縱隊。」3營當即出現了不少傷亡,不得不停止前進,分散向路兩側隱蔽。在後邊的阿達姆斯團長聞訊後,馬上呼叫後方炮火對人民軍炮兵實施火力壓制。然而人民軍的陣地隱蔽得很好,在河谷密林中很難被發現,壓制射擊的效果不大。無奈之下,阿達姆斯只好身先士卒,趕到縱隊先頭指揮推進。整整一上午時間,美23團艱難地躲避著人民軍的炮火,緩慢爬行,終於在中午時分進入了山腰地帶。

在調整了進攻隊形後,3營開始向北側的851高地推進。剛剛行動,就遭到了高地鞍部的地堡陣地中射來的猛烈火力襲擊。美軍突擊連的隊形當即被打散,只好各自隱蔽。這時東側的沙汰里山谷和南側的930.6高地也飛來了密集的機槍彈和迫擊炮彈,三面交叉的火力織成了一道火網,令美軍寸步難行。用美軍戰史中的話說,簡直像「闖進了黃蜂的窩巢里」。後方的美軍炮火對攻擊部隊進行了大力支援,但因為無法發現朝鮮人民軍的陣地目標,只能無目的的胡亂射擊,根本無濟於事。美軍戰機也趕緊飛來助戰,不巧的是正好有大片雨雲籠罩了山頂,能見度很差,也無法起到戰場壓製作用。被打得狼狽不堪的美軍兩個主攻營只好退到山谷間避開直射火力,並就地掘壕據守藏身。就這樣,一直打到黃昏,美23團窩在山谷里動彈不得,卻沒有發現一個朝鮮人民軍的影子。


當日在這裡阻擊美軍的是人6師1團,利用在山頭和谷地中偽裝良好的陣地以交叉火力狠狠教訓了來犯的美軍。人民軍利用地形非常巧妙地運用和發揮了迫擊炮的威力,打得美軍根本抬不起頭來。據美2師戰後統計,其傷亡人員的85%都是被迫擊炮造成的。一天下來,美23團兩個主攻營士氣低落,很多人感到已經「重蹈了血染嶺的覆轍」。


面對這個出乎預料的局面,夏奏師長是心急如焚。為了給美23團解困,立即改變了預定計劃,命令美9團團長林奇上校指揮本部向北攻擊894.3高地,力圖兩面夾擊人民軍陣地,減輕美23團受到的壓力。


9月14日,美9團2營在1個坦克連、18門155毫米榴彈炮和12門重迫擊炮的支援下,沿著稜線向894.3高地發起攻擊。這個高地上的人民軍火力不算很猛烈,加上陣地上山石嶙峋,可以隱蔽的射擊死角很多,因此美軍的傷亡很輕微。不過由於人民軍的火力射向不定,往往彈幕突然而來,美軍不得不謹小慎微地緩慢前進,浪費了大量時間。戰至黃昏時分,美軍才攻到距離山頂約600米遠的地方。15日早晨,美9團2營在炮兵和飛機的猛烈火力支援下繼續發起進攻。至中午奪下了894.3高地的主峰,而自己的總傷亡只有11人,比預計的損失小很多。


拿下了894.3高地後,阿達姆斯團長又精神起來了。他命令3營繼續向851高地展開攻擊,力爭先奪下鞍部,孤立主峰,這樣南側的930.6高地就成了瓮中之鱉。然而事態發展卻並不樂觀。3營發起攻擊後,除了遭到正面851高地山背上的機槍火力射擊和手榴彈迎頭猛砸外,來自左側背930.6高地的側射威脅也很大,向山上攀登的美軍前後遭擊,傷亡嚴重,只好停頓在斜坡上掘壕隱蔽,難以進展。無奈之下,9月16日,阿達姆斯命令2營從東北側向930.6高地發動攻擊,使其無暇支援851高地;1營也出動C連沿著894高地山峰夾擊930.6高地。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美軍南北呼應並肩發起突擊,卻遭到了人民軍以機槍、步槍、手榴彈、迫擊炮等猛烈彈雨的迎頭傾瀉,美軍形容其為「像鐵桶那樣的火網」。儘管美軍佔盡火力優勢,但人民軍依仗工事堅固,隱蔽良好,充分發揮了步兵火力與迫擊炮火力的結合,頑強抗擊,打得美軍無法前進。


為了恢復陣地態勢,9月15日夜裡,洪寧指揮人6師1團向894.3高地發起反擊。美9團2營立腳未穩,被打得措手不及,幾乎又丟掉了陣地。16日夜,利用整個高地群西側斜坡平緩便於運動的便利,洪寧指揮人6師13團進入陣地替下了苦鬥數日已經傷亡嚴重的1團。氣勢旺盛的13團組織生力軍再次反擊894.3高地,雙方展開了一夜鬼哭狼嚎的肉搏戰。美9團2營雖然拚死保住了陣地,但傷亡達到200餘人,最後全營只剩下11人。


這時戰場地區下起了斷斷續續的秋雨,道路變得非常泥濘。深入河谷地帶的美23團進退兩難,第一梯隊傷亡嚴重,補給品已接近用完,傷員要下撤回送,戰場上又打成了膠著戰,真是困苦不堪。現在的先決急務是要解決前運後送問題。美軍的運輸車隊只能通過894.3高地從西南峽谷向前運送給養,沿途不斷遭到周圍山地上朝鮮人民軍的重炮和迫擊炮射擊,損失很大不說,有的路段車輛又根本無法通過,只能僱傭韓國挑夫來承擔運輸任務。要命的是,這些韓國挑夫一聽到炮聲就扔下補給品和擔架跑得無影無蹤,最後只好由美軍自己來充當挑夫和擔架兵。由於人力不夠,阿達姆斯只好抽調本來作為團預備隊的1營和直屬隊人員擔負前運後送任務。美軍運輸隊在陡峭山地和人民軍炮火威脅下艱難前行,不僅付出了不小的傷亡,而且浪費了大量時間,甚至從山上用擔架抬下一個傷員到後方竟要花上10個小時。


9月17日和18日,阿達姆斯將從全團搜羅來的兵員投入了一線,向851高地、930.6高再次發起攻擊,雙方打成消耗戰。因為高地群的西側斜坡很難被美軍火力壓制,人民軍的兵員和給養可以源源不斷運上陣地,這樣打下去,美軍很難有勝算。此時,聯合國軍的「夏季攻勢」已基本停止,只剩下美2師還在戰鬥。


  9月19日,林奇上校向師部建議,派本團1營沿894.3高地西南側向西進攻,奪取白石山東麓的867高地和1024高地,以分散人民軍的火力和兵員,配合美23團方向作戰。然而夏奏拒絕了林奇的建議,認為這樣做超出了作戰範圍,不符合美第10軍軍部命令的以930.6高地為首要目標的作戰意圖。


到了9月20日,美軍又一次臨陣換將,夏奏少將輪換回國,羅伯特·揚格少將成為了美2師新任師長。他聽取了林奇上校的彙報,認為其建議對打開局面很有幫助,遂予以採納。這時,范佛里特指示美第10軍軍長巴亞斯少將,要求該軍在楊口至文登里公路西側加快前進速度,將防線與西翼的美第9軍拉平。據此,巴亞斯於22日命令金容培准將指揮韓7師奪取1024高地西北的1142高地。9月23日,美9團與韓7師開始向各自的目標發起進攻。

就在美第10軍和美2師調兵遣將之際,阿達姆斯指揮美23團繼續猛攻851高地和930.6高地。激戰到23日,美23團1營終於攻上了930.6高地,但已打得筋疲力盡。當日入夜後,人6師13團發起兇猛反擊,經過一場慘烈的白刃戰,美軍又被從930.6高地上趕了下來。此時美23團的2營、3營都已打殘,1營也損失嚴重,彈藥又將耗盡,無力繼續攻擊,只好收縮回低處的高地上進行補充。


在851高地群西側進攻的美9團和韓7師攻擊倒是得手了。9月25日,美9團1營奪下1024高地。26日,韓7師也奪取了1142高地。這兩部美韓軍的進攻行動已威脅了851高地群西坡與文登里谷地間的運輸線,洪寧不得不緊急將人6師13團西移去填補防線空隙,同時將師預備隊15團拉上了851高地群接替防守。


9月25日,揚格少將把總預備中的法國營調上來,接替已失去戰鬥力的美23團2營投入戰鬥。阿達姆斯鼓足餘勇,於26日指揮美23團1營從930.6高地南側向北打,法國營從北側向南打,夾擊高地上的人民軍。又經過一天激戰,美法軍仍未得手,只好後退休整。


在此期間,美23團還出動坦克一部進至沙汰里山谷,企圖摧毀周圍阻礙美軍向西攻擊的人民軍火器陣地。然而該地區地形複雜,森林和草叢茂密,火力壓制的效果很不好。另外,美9團奪取的1024高地距離930.6高地有7公里之遠,因而對人民軍陣地的火力威脅也不大。在人民軍巧妙的防守戰術和堅強的戰鬥意志面前,美軍已是黔驢技窮。


戰鬥至此,美2師傷亡已達1670人,其中美23團遭受到950人的死傷。這種損失令以剛毅聞名的阿達姆斯團長都受不了了,當面向揚格少將提出了停止攻擊的建議,並直言繼續執行原計劃是在自殺。揚格無奈,只好在請示了軍長巴亞斯後,於27日下令停止進攻。事後揚格組織參謀和一線指揮官對這次戰鬥進行了檢討,得出結論:因為部隊被分散使用,不能提供火力支援;低估了敵人陣地的堅固程度和防守意志;敵人利用地形充分發揮了迫擊炮的威力等原因,造成這次進攻淪為了「一個大失敗」。美2師用了兩個星期時間卻未能奪取敵人陣地,導致被迫停止攻擊,這在聯合國軍從當年1月進行反攻以來還是第一次。對此,范佛里特也很受震動,指示美第10軍重新制訂攻擊方案,準備再攻851高地群。


目擊了這一場血戰的美軍記者也跟著添亂,吃驚地喊出了一句「HEART BERAK RIDGE」(傷心嶺或斷腸嶺),意思是日後美國人一想到奪取這些山嶺時所付出的犧牲,便會痛斷肝腸,心如刀絞。於是,「傷心嶺」就和「血染嶺」一樣成為了朝鮮戰爭中的標誌性稱呼。


美2師停止進攻沒幾天,范佛里特又發起了「秋季攻勢」,首先指揮美第1軍、美第9軍的5個師及配屬的泰國團、希臘營、比利時營等部隊,向西線志願軍第47軍、第64軍等部扼守的陣地發起了全面進攻。這時,美第10軍也制定完成了新的進攻計劃,取名為「底線得分」。這是一個橄欖球得分方法的用語,意即在這次作戰中要把「夏季攻勢」時沒能得到的得分撈回來。準備在北漢江以東地區使用美2師、韓8師、韓5師、法國營、荷蘭營等部發動攻擊,繼續奪取在「夏季攻勢」中受挫的851高地群和1211高地,並推進到文登里東西一線。


美2師這次吸取了前期作戰在「血染嶺」和「傷心嶺」的教訓,決心將3個步兵團全部投入進攻,並組織強大空地火力予以支援,同時充分運用坦克集群實施突擊,發揚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的綜合戰力,互相協調,密切配合,一舉達成進攻目標。在具體部署上,揚格師長命令以美23團配屬法國營繼續攻擊「傷心嶺」,首先仍是奪取關鍵的930.6高地;以美9團沿文登里公路西側前進,掃清攔路的人民軍高地,向文登里河谷攻擊;以美38團(欠3營)配屬荷蘭營在美9團右翼前進,至894.3高地西南側與美23團拉平戰線,並以步兵支援美72坦克營向文登里河谷突擊;美72坦克營在工兵修通道路後,採取集群劈入方式向文登里河谷突擊,割裂朝軍防線,以火力支援步兵進攻;以1個坦克連、1個偵察連、1個法國尖兵排及從美2師特別警衛隊抽出來的1個步兵連組成特遣隊,由斯特曼少校指揮,進至沙汰里山谷保護美2師的右翼,吸引敵軍火力,並摧毀「傷心嶺」東側人民軍的地堡工事;以美38團3營擔任師預備隊。進攻計劃還強調,攻勢要從夜間開始,力求將欺騙與奇襲相結合,在強大空地坦火力支援下達成突破。


美2師這次進攻不再只依靠「傷心嶺」東側那條通向沙汰里的馬車路,而是同時沿「傷心嶺」西側通向文登里的鄉間簡易公路進攻,將坦克和炮兵進一步向前推進,實施近距離火力支援,東西呼應左右夾擊,從而徹底動搖「傷心嶺」地區的人民軍防線。鑒於通向文登里的公路已被人民軍破壞,美2師派出所屬工兵營前出清障,小心翼翼地排除和引爆雷區,使用大量炸藥摧毀堵路的石牆、石塊與手榴彈障礙,爆破山石及掘取泥土來填埋路面,一段一段地開通這條道路。人民軍第5軍團發現了美軍的企圖,竭力以炮火阻止美軍的清障行動,而美軍也使用強大空地火力壓制人民軍炮兵,掩護工兵作業。美軍工兵則發揚了堅毅頑強的精神,用了一個多星期時間排除了長達6公里道路上的障礙,使坦克和炮兵得以及時前出。對此巴亞斯軍長和揚格師長都表示感謝說:「工兵奠定了進攻成功的基礎。」


再看人民軍方面。在反「夏季攻勢」作戰中,第5軍團及左翼友鄰第2軍團都受到了嚴重損失,且未經休整,補給缺乏,已經戰鬥力大減。由於人民軍方面人力資源有限,預備隊遲遲上不來,為了誓死守衛「祖國的高地」,前線部隊只能勉力支撐。在「傷心嶺」地區,第5軍團人6師15團堅守在930.6高地、851高地地區;人6師1團配置在636高地向西北至974高地一線。在人6師的右翼,還有第5軍團第12師3團防守867高地地區。由於一個多月來不間斷的進行血戰,人民軍各團大量減員,都已不足千人,而且疲憊不堪。

10月5日,美第10軍按計劃向北漢江以東人民軍陣地發起了「底線得分」攻勢。此前一天,斯特曼少校指揮的美法軍特遣隊在強大火力支援下突進沙汰里山谷,佔據了在利地形,開始對周圍的人民軍陣地實施火力壓制,吸引人民軍的注意。5日黃昏,美2師集中近300門重炮和迫擊炮向文登里河谷美9團、美38團正面的人民軍陣地進行猛烈的火力準備。隨後又出動數十架次飛機,使用凝固汽油彈和火箭彈、機槍再次覆蓋上述人民軍陣地。不過,美軍故意沒有炮擊和轟炸「傷心嶺」陣地,目的是給人民軍造成錯覺。果然,防守「傷心嶺」的人民軍認為美軍進行攻擊時必先使用炮火急襲、飛機轟炸,然後才是步兵進攻。這次沒有對「傷心嶺」進行火力準備,看來主攻方向不在這裡,因而放鬆了警惕。


10月5日入夜後,美9團沿文登里公路西側發起進攻;美23團以法國營從北側佯攻930.6高地,1營從南側牽制851高地,2營運動到930.6高地南側準備發動奇襲,3營隨2營後跟進並適時對其進行火力支援和兵力增援。當各營進至衝擊出發位置後,負責支援美23團的一個野戰炮兵營開始進行火力準備,對「傷心嶺」地區已經標定好的全部人民軍迫擊炮陣地進行壓制射擊。


美23團2營藉助夜色掩護,靜肅通過了陣地前沿的彈幕地帶,突然向930.6高地發起衝擊。陣地上的人民軍毫無防備,一下就被打懵了,無力反擊,只好丟棄表面陣地紛紛鑽進坑道和掩蔽部中進行抵抗。美軍則迅速形成包圍,使用火焰噴射器、手榴彈和輕武器攻擊鑽洞的人民軍,一一將其清除。戰鬥至10月6日凌晨3時,2營已佔領了930.6高地的南半部分。不久,高地北半部分的人民軍組織力量發起反衝擊。2營在隨後跟進的3營支援下,頑強擊退了人民軍的反擊。其後,2營、3營繼續發展進攻,與從另一側進攻的法國營協同,激戰到6日中午終於完全佔領了930.6高地。


在美23團戰鬥的時候,美38團也發起進攻,戰至10月7日相繼奪取了485高地、728高地、636高地,控制了通向文登里道路的東側要點,為美坦克72營隨後向文登里河谷突擊提供了掩護。左翼的美9團遇到的抵抗比較輕微,進展亦很迅速,戰至10月8日連續奪取了867高地、960高地和665.6高地,並繼續向西北側的1005高地推進。在沙汰里山谷,斯特曼少校指揮美法軍特遣隊繼續實施攻擊,在空地火力掩護下重點摧毀851高地東坡的人民軍工事掩體。


人6師1團、15團和第12師3團在美軍空地火力突擊下傷亡嚴重,但仍拚死抵抗,往往人地皆失。為了挽救東線戰局,根據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的命令,志願軍第二十兵團所屬第68軍出動204師和202師604團,於10月7日進至人民軍第5軍團二線陣地,準備於10日接防第5軍團在「傷心嶺」(不含)以西的各陣地。由於美第10軍的攻勢進展很快,第68軍204師不得不於10月7日提前進入戰鬥,與人民軍第5軍團聯手抗擊敵人,邊戰鬥邊接防。


10月10日,美38團G連一支巡邏隊抓獲了一名俘虜,經審問後確認是來自中共志願軍204師。審訊官從俘虜口中得知,中共志願軍204師正在與朝鮮人民軍換防,準備在換防完成後兩天內對美2師發動反擊。揚格師長接到報告後,命令各團加緊攻擊,乘志願軍和人民軍換防間隙取得更大戰果。

10日拂曉,美2師工兵終於成功開通了被堵塞的楊口至文登里公路。蓄勢多時的美坦克72營立即發起攻擊,首批出動20多輛坦克,每輛相隔90多米成一路縱隊沿公路猛撲文登里谷地。非常巧的是,這時正值志願軍204師與人民軍第5軍團換防的最後一天,人民軍已撤下陣地,志願軍還沒來得及完全進入陣地。美軍坦克縱隊得以輕鬆突進文登里谷地,並發現有大量志願軍正在開闊地行軍,遂撲上去猛烈開火,予其以嚴重殺傷。借著坦克的攻擊,美38團繼續發展進攻,又奪佔了605高地,並與905.2高地上正在換防的中朝軍隊展開激戰。與其並肩推進的美9團也猛攻1005高地,與堅守陣地的人民軍第12師一部展開了驚心動魄的白刃戰。經過反覆爭奪,人民軍守軍死戰到最後全部打光,陣地才被美軍奪取。就這樣,趁中朝部隊換防的空檔之機,美軍坦克和步兵一舉楔入對方的防線,將從文登里附近通向「傷心嶺」西坡的機動運輸路線切斷。如此人6師15團在「傷心嶺」剩餘陣地上堅守的部隊補給斷絕,已處於孤立無援之境。


10日當天,美23團2營離開930.6高地向西進攻,經過一次慘烈的白刃突擊清除了520.1高地上接防不久的志願軍,奪下了高地,並與西側的美38團取得了聯繫。至此,人6師15團在「傷心嶺」地區只有851高地一個陣地了。此後幾天戰場上下起了雨,但美23團毫不停歇,出動1營和法國營從南側,3營從西側,在優勢火力支援下順著山勢一步一步向851高地頂部推進。高地上到處是人民軍的掩體、地堡,每前進十幾米都要經過艱苦戰鬥。加上下雨,能見度不好,山上非常泥濘,雙方在泥水中反覆進行拼殺。一直激戰到10月13日拂曉,法國營率先攻佔了851高地頂部。堅守高地的人民軍官兵頑強奮戰到最後一刻,全軍盡沒。後來美軍戰史也由衷地稱讚說:「不到戰死或因負傷不能進行戰鬥時就不停止抵抗,被俘的人極少,而且沒有見著一個沒有帶傷而被俘的。」經過整整一個月的殘酷戰鬥,美23團終於攻下了「傷心嶺」。


美38團也繼續推進,與接防陣地的志願軍進行了激烈戰鬥,於10月12日攻佔了974高地,15日又奪取了該團的最後一個目標1220高地。不過美9團和美坦克72營向文登里谷地的突擊卻遭到挫折,被志願軍204師610團及師緊急組織的反坦克大隊頑強擋住,4天內損失坦克31輛,被迫停止了進攻。至10月15日,美2師停止了攻勢。10月16日以後,美第10軍將進攻重點轉向了文登里公路以西的志願軍204師612團防守的陣地,主要使用韓8師進行攻擊。由於志願軍612團初接陣地不適應情況,雖經反覆苦戰,但先後被韓軍佔去了近20個高地。至10月22日,美第10軍逐漸停止了在北漢江以東的大規模攻勢。

惡戰驚心的「傷心嶺」大廝殺至此落下了帷幕。美第10軍自10月5日發起「底線得分」攻勢後,向前推進約6公里,佔去中朝軍隊陣地50餘平方公里。雖然未能奪取對文登里河谷的控制權,但還是基本達到了戰役目的,攻佔了戰線要點「傷心嶺」,修正了山間窪地地區及美2師和韓8師西面防線上的凹陷部分,並與西線美第9軍的戰線拉平。從9月13日至10月15日,美2師及配屬部隊共傷亡3745人,其中美23團和法國營的傷亡幾乎佔到了總傷亡的一半。美軍估計殺傷中共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達1.5萬人(實際上志願軍第68軍傷亡2400餘人,朝鮮人民軍傷亡不詳)。在「底線得分」攻勢中,美第10軍還消耗了各種炮彈69萬多發,不愧為「范佛里特彈藥量」,真夠讓美國納稅人肉疼的!


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頑強堅守北漢江以東諸陣地兩個月,與優勢聯合國軍進行了浴血奮戰,打出了「血染嶺」和「傷心嶺」兩個優秀戰例。特別是洪寧少將指揮人6師在「傷心嶺」陣地的防禦戰,運用出色的陣地構築、火力配置和戰術組合打得美法軍叫苦連天,給了敵人以深刻的教訓。然而由於人民軍統帥部在戰略方針上的僵硬,以及人民軍在人力資源上的嚴重不足和火力上的先天劣勢,就註定了其不能像志願軍在上甘嶺那樣與聯合國軍打「肉磨子」,無法持久消耗,最後只能落個人地皆失的結局。


第5軍團軍團長方虎山是一位難得的優秀將領,不論打進攻戰,還是陣地防禦戰,都能很快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戰法,並與奇詭多變的指揮藝術相結合而令敵人膽戰心驚。在整個朝鮮戰爭中,聯合國軍讚譽最多的北朝鮮將領,就是方虎山。然而由於在他的指揮下丟失了「血染嶺」、「傷心嶺」等大片陣地,這就嚴重違背了朝鮮勞動黨中央和人民軍最高司令部關於死守國土的指示精神。儘管主要責任不應由方虎山來承擔,但他還是在戰後受到了朝鮮勞動黨中央的批評,並被調離前線,從此賦閑。到了1955年,方虎山和朴一禹一起被打成「反黨宗派分子」並被開除出黨。此後方虎山的結局就成了一個謎。一般認為,他被金日成下令秘密處決了(也有說法是他被彭德懷要回中國,此後不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朝鮮人民軍最初是以原抗聯和八路軍朝鮮籍歸國人員為骨幹組建起來的,在朝鮮戰爭初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自開戰一直到仁川登陸前,美日對朝軍的評價非常高,稱朝軍擁有類似於二戰德軍那種強悍的戰鬥力。對於這種說法,本人持保留態度。在我看來,過分地誇大對手強悍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失敗尋找遮羞布而已。要評價一支部隊的戰鬥力得從編製,裝備,人員素質,指揮能力,部隊作風、保障體系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衡量。下面就部隊基本情況、裝備、訓練、兵員素質、指揮人員素質、實戰表現等幾個方面簡略談談,權當拋磚引玉。

1、部隊基本情況
朝鮮人民軍從建軍的第一天起就深受蘇軍、日軍以及解放軍的影響,可以說是三者的混和體。
眾所周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朝鮮人民軍的創建都離不開蘇聯的大力扶持。朝鮮人民軍的編製、裝備、訓練及戰術基本上都是蘇聯模式,條令是翻譯的蘇軍條令,並特別重視政治教育。
在軍隊體制上,朝鮮人民軍實行的是一長制,各級編有政治副長。朝鮮人民軍為政治副職取了一個頗有朝鮮特色的名稱--文化副長。營以上軍官每人都配小車和女秘書,這一點讓志願軍官兵尤其看不慣。
由於朝鮮曾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五十年之久,許多朝鮮人曾經在日軍中服過役。不少人是在中國戰場上反正,加入朝鮮義勇隊,返朝後這些人成了最初建軍時的骨幹來源之一。因此朝鮮人民軍受日軍的影響也頗大。比如說,雖然編製體制是蘇式的,但各級編製的稱謂是卻是軍團、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這是典型的日式稱謂。
受日軍影響最深的是,朝軍部隊延續了日軍等級森嚴,下級絕對服從上級作風,軍中打罵體罰現象相當嚴重。從一些志願軍將士的回憶錄中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我軍無軍銜標誌,不易識別職務高低,在中朝兩軍交往時,朝軍的校官、尉官們往往表現得神氣頤指。在運動戰時期中朝兩軍混居一地時,甚至有人民軍營連級軍官傲慢地命令我軍高級將領為其打洗臉水的事情發生。在獲知眼前衣著樸實,被其視為勤務兵的人居然是志願軍高級將領後,這些朝軍中下級軍官頓時嚇得手足無措。相比中下級軍官,朝鮮師團以上的高級軍官們則對志願軍非常尊敬,這不僅僅是因為這些高級軍官中有許多人原來就是八路軍、東北抗聯、解放軍中的中下級指揮員,對我軍的了解較多,在與我們共同浴血奮戰中結成了深厚的戰鬥情誼,還因為朝軍高級軍官們的政治水平比中下級軍官強得太多。
這種等級森嚴,沒有軍事民主,強調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作風雖然限制了下級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但在作戰經驗並不算太豐富,戰鬥骨幹比例偏少,戰鬥經驗不足,各級軍官實際指揮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還是能起到堅決貫徹上級意志的作用。具體表現在朝鮮人民軍在作戰時往往異常勇猛,死戰不退,在士氣高漲,指揮員意志堅決時往往表現得很頑強,但戰術相對刻板。但一旦攻擊受挫,或者軍官喪失了自上而下的控制,或者指揮員自身戰鬥意志不足的情況下,部隊往往士氣低落得特別明顯,戰鬥力一落千丈,前後判若兩人,甚至部隊整體崩潰瓦解。這種現象在一些缺乏八路軍或者四野歸國官兵做骨幹的部隊里表現得尤為明顯。
解放軍對朝鮮人民軍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一些從中國歸國的高級將領和成建制返朝的部隊中。從中國返朝鮮的官兵總數幾乎佔到了開戰時人民軍總數的三分之一,因此解放軍的一些機動靈活的戰術、部隊建設的一些經驗也帶到了朝軍中。
與許多人想像的相反,解放軍對朝鮮人民軍的影響不僅遠不及蘇軍,甚至還不及日軍。這是因為朝鮮人民軍是由蘇聯顧問一手組建並訓練的,從一開始就將全盤蘇化作為建軍方向。解放軍的那套克敵制勝的法寶,比如機動靈活;軍事民主;不以奪取土地為目標,而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以戰養戰;官兵平等;訴苦運動;群眾工作;優待俘虜,瓦解敵軍等通通被被蘇聯顧問及朝軍中蘇聯歸國軍官視為「不正規」和「游擊習氣」而擯棄。取而代之的是蘇聯那套正規而刻板的單純軍事路線。在這一點上,以金雄為首的從中國返朝的軍官們對此有不同看法,曾試圖進行一些抵制、矯正和揉合,但由於朝鮮國內、軍內整體政治風向的原因,實際上收效甚微。
開戰之初,真正被朝軍統帥部視為精銳的是全盤蘇化,幾乎未受解放軍影響的第3、第4師團。

2、裝備
作為日本長期苦心經營的戰爭基地,日本戰敗投降時在朝鮮境內留下了許多裝備物資。但朝鮮人民軍從一開始起走的就是全蘇械化的道路。日軍留下的裝備物資大部分支援給了東北民主聯軍,少數留用的也只是交給各保安隊、警備隊、訓練所作為訓練使用。
朝軍中的蘇式裝備都是二戰時期蘇軍使用的成熟產品,或者說就是戰後蘇軍換裝汰換下來的裝備。朝鮮境內集中了朝鮮半島絕大部分工礦企業,能保證部分輕武器彈藥及火工品的供給,也能自制部分輕武器(比如仿製PPSH41的49式衝鋒槍),但重武器全都依賴從蘇聯進口。
作為開戰時朝鮮人民軍進攻的主要拳頭,105裝甲旅和獨立坦克團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兩支裝甲部隊裝備的是T34-85型,在當時仍是蘇軍的一線裝備。
同時期的我人民解放軍仍是雜械,給部隊後勤供應上帶來相當大的麻煩。相比較而言,朝軍的全蘇械化在後勤保障上比我軍的萬國牌雜械要優越得多。但根據後期志願軍的使用經驗,蘇式槍械並不比我們的雜械好用,例如TT33不如毛瑟駁殼槍,DP28輕機槍不如捷克式,PPSH41不如美製M3,莫辛納干步槍不如中正式和美製M1903步槍,郭留諾夫重機槍的輪式槍架不適應朝鮮山地。
蘇式裝備對朝鮮人民軍戰鬥力的提升主要表現在火炮的數量和質量上。人民軍一個師團擁有122毫米榴彈炮12門,76毫米加農炮36門,SU76自行火炮12門,120迫擊炮18門,82迫擊炮81門,60迫擊炮108門,45毫米反坦克炮42門。這種裝備水平不僅強於李偽軍,而且也遠遠強於同期解放軍中裝備最好的部隊。但是由於朝鮮工業配套能力不足,絕大部分炮彈只能依賴從蘇聯進口。一旦補充量趕不上消耗量,朝軍的戰鬥力就大打折扣。最極端的情況發生在仁川--漢城防禦戰期間,朝軍坦克部隊因為極缺高爆榴彈,所以只能使用穿甲彈對付美偽軍的有生力量,其作戰效果可想而知。
令人費解的是,朝鮮人民軍在裝備供應上不但極度崇尚蘇械,而且在具體做法上也非常刻板。這不僅表現在志願軍入朝初期,急盼我們出手援救的人民軍官兵看到志願軍裝備的雜械時,失望,不屑,鄙夷之情溢於言表。而且在戰爭初期大田戰役後,人民軍損失巨大,武器彈藥裝備供應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刻板地從蘇聯緊急進口裝備,頂著美機的轟炸歷經千辛萬苦地輸送到前線,途中損失大半。在洛東江戰役和釜山戰役中,能運到前線的物資平均每個師團每天僅15噸左右,鑒於當時一線人民軍的滿員率僅在一半左右,也就是說每人每天的物資供應量充其量僅3公斤左右。蘇械裝備中自動火器多,彈藥消耗量大,如此之少的供應量自然嚴重削弱了前線人民軍的戰鬥力。許多火炮就是因為缺乏炮彈而不得不拉回後方休整,從而使前線部隊火力銳減。
與此同時,朝鮮人民軍對於在漢城、水原、大田這三次戰役中繳獲的大批美式裝備物資卻利用率極低,大批完好的美式裝備被棄之一邊無人問津。仁川登陸後的9月17日夜間,美陸戰1師掃蕩了富平市。這裡是戰前駐韓美軍作為補給基地而建設的城市,在倉庫里原封不動地堆放著戰前美軍留下的各種炮彈和機槍子彈等約2000噸。美軍為意外地得到這批物資而大喜過望。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從7月初到9月中旬,朝鮮人民軍佔領富平市達兩個半月之久,期間儘管前線極缺作戰物資,卻始終沒有充分利用繳獲的舉動,最後原封不動地悉數奉還敵人。我軍那套以戰養戰,利用繳獲補充自己的作風在人民軍中並未得到傳承。

3、訓練
戰爭爆發前朝鮮人民軍的訓練是很嚴格很刻苦的。這對於將一支新編成的,三分之二的人無實際戰鬥經驗的軍隊在短期內迅速形成一定作戰能力有極大的幫助。但是,訓練教範全部是照般蘇軍的,不走樣地學。由於軍隊的傳統、作戰環境、作戰式樣以及保障能力的不同,適用於蘇軍的教範未必就適用於朝軍。
舉一個例子,吳瑞林將軍在《抗美援朝中的第42軍》一書中有如下記載:我志願軍剛進入朝鮮時,42軍在東線派125師副師長茹夫一帶兩個營深入敵後尋找人民軍殘部。找到朝軍12師團兩個建制不完整的大隊(營),組成了中朝聯合游擊支隊。該支隊在敵後試圖利用暗夜殲滅或驅逐偽8師警戒部隊,但萬萬沒想到,12師團受到蘇軍訓練的影響,突擊隊在夜間衝擊時也高呼「烏拉!」,從而暴露目標,遭敵近距離火力殺傷,傷亡慘重,連續兩次攻擊失敗,只能放棄原計劃繞道轉移。
12師團就是由47軍中的朝鮮族戰士編成的,朝鮮戰爭爆發時的番號是第7師團。開戰後不久改稱12師團,並在8月攻勢中榮獲「安東」師的榮譽稱號。該師團指戰員長年在47軍編成內作戰,對解放軍那套戰略戰術應該非常熟悉。該師團回到朝鮮時,距戰爭爆發僅有兩個月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要完成進攻的準備,部隊的換裝和重新整編,那麼進行蘇式整訓的時間不可能太長。戰爭爆發後戰鬥頻繁激烈,更不可能有時間從容整訓。在這種情況下,僅僅相隔半年時間,這支原四野出身的部隊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受蘇軍訓練的影響如此之深,其他部隊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4、兵員素質
從兵員素質上來說,開戰時朝鮮人民軍中具有作戰經驗的約佔三分之一。一部分來自抗聯,一部分來自八路軍,大部分來自四野,極少數來自蘇軍。
抗聯和八路軍戰士富有敵後游擊戰的經驗,這一點在美軍仁川登陸後,洛東江前線朝軍大潰敗時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保存了大批有生力量。來自四野的戰士對於運動戰,穿插、迂迴經驗豐富,也打過一些攻堅戰和野戰陣地防禦(例如47軍的黑山阻擊戰,使日後朝軍第7師團的官兵們受到了極大的鍛煉),這些官兵成為了人民軍的中堅力量。
曾在蘇軍中服役的朝鮮藉官兵人數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坦克部隊,這是朝鮮戰爭初期人民軍進攻的中堅力量。作為朝鮮人民軍進攻利矛的第105裝甲旅和獨立坦克團在大田戰役後損失慘重,朝軍將105裝甲旅升格為裝甲師,但僅僅運去少量坦克作為補充,卻將開戰後蘇聯緊急援助的大部分坦克組建第16、17裝甲旅,分別裝備T34型43輛、40輛。裝備補充相對較易,但技術兵種養成時間較長,且新單位各方面磨合不夠,戰鬥力有限。因此,朝鮮人民軍坦克兵的素質在開戰後有明顯的下降。
總體而言,相對於由偽警察、偽憲兵為骨幹,再加上一些無任何作戰經驗的壯丁拼湊起來的李偽軍來說,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兵員素質應該說相當不錯。戰爭爆發後不久,以各邊境警備隊擴編而來的第7、8、9、10師團由於緊急補充了大量新募人員,訓練不足,戰鬥骨幹不足,軍官素質不足,因此其整體素質與早期編成的七個師團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在美軍介入後,朝方速戰速決的希望破滅,一線的朝軍各部損失極為慘重。在這種情況下,朝軍統帥部熱衷於將北朝鮮境內動員的人力組建新的師團、旅團。從開戰初期的10個師團、1個坦克旅團和1個獨立坦克團,迅速膨脹到了半年後的28個師團,3個坦克師團以及一些旅團和警備隊。這些新部隊的忠誠度、執行命令的堅決度當然有保障,但由於訓練不足,極度缺乏戰鬥骨幹,其實際戰鬥力非常有限。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前線人民軍各部的補充卻是以在南方徵召的新兵為主,以北方動員 兵力補充為輔。南方徵召的新兵僅僅經過三、五天,最長不超過七天的訓練即補入作戰部隊,其戰鬥素質可想而知。由於損失慘重,到大田戰役後,雖然在戰役間隙儘可能整補,但一線各師團的實力平均都在編製數的一半以下。在北方老兵的帶領和監督下,南方新兵尚能一戰。但美軍仁川登陸後,戰場形勢逆轉,釜山前線人民 軍大潰敗,這時,各部隊的南方藉新兵大量逃亡,由此形成連鎖反應,更加劇了朝軍前線部隊士氣的崩潰。
志願軍第三次戰役時,在前線的朝鮮人民軍有1、2、5共三個軍團、14個師團的番號,但總人數僅75000人,平均每個師團僅5000人左右,不僅編製的一半,且重武器擁有量極少,戰鬥力孱弱,只能作為輕型步兵在次要方向上搞迂迴滲透。1951年志願軍第五次戰役結束,戰線基本穩定下來,雙方均轉入固守。朝鮮人民軍才在中方的建議下,著手編並番號,將18、19、31、32、36、38、41、42、43共9個師團撤編,並將每個軍團整編為3個師團,精簡下來的軍官和士兵補充到其他編製不全的師團中去,這樣才使每個師團兵員增加到了7000人左右,部隊的凝聚力、戰鬥力也有所增強。與此同時,在大後方及在中國東北朝鮮族聚居區域內徵集新的兵員,不再急於調上前線,而是一邊開展軍政訓練,一邊負責警戒東、西海岸。待訓練到一定程度,才成建制調往東線替換久戰疲憊的部隊擔任陣地防禦任務。

5、指揮人員素質

6、實戰表現



到1953年,經過兩年多的動員和整訓,朝鮮人民軍擴編為45萬人,裝備已經恢復到戰爭初期的水平,但其戰鬥表現與開戰初期以及陣地戰初期都相距甚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金雄、武亭、方虎山等從中國返朝的高級將領陸續遭到排擠,新晉將領的指揮能力和實戰經驗相對弱一些;另一方面,由於持續不斷的戰爭,朝鮮的人力資源已經被動員到極限,美軍不斷的空襲使得朝鮮人力、物力損失極大。到朝鮮戰爭後期,朝鮮方面為減少損失,急於結束戰爭,為此不惜準備在談判中就戰俘問題作出重大讓步。雖然在蘇聯的協解和壓力下,中朝雙方對外保持了一致,但朝方越來越傾向於保存有生力量。因此到戰爭後期,朝鮮人民軍的戰鬥意志有明顯下降。

7、綜合評價
綜合戰場表現來看,在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中,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戰鬥力最強,大田戰役後戰鬥力明顯減弱,美軍仁川登陸到志願軍結束二次戰役,朝鮮人民軍的實力、士氣和戰鬥力下降到了谷地。第3、4、5次戰役中,朝軍戰鬥力有所恢復,到1951年的夏季攻勢,朝軍戰鬥力恢復到了戰爭後期的最高水平,但與戰爭初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縱觀三年朝鮮戰爭,朝鮮人民軍戰鬥力最強,功勛最卓越的非近衛第6師團莫屬。該師團前身為李紅光支隊,後來的東野獨4師,4野166師。通過前面的分析,我認為該師返朝後的蘇式改編給戰鬥力帶來的影響相互抵消,可以認為戰鬥力基本維持在原有水平,並沒有突飛猛進的提高。
李紅光支隊雖然後來改編為獨立師,但其戰鬥力卻比一般的野戰師要稍強一些。朝鮮戰爭初期的第7師團全部是由東野10縱中的朝鮮族官兵組成,可以視為10縱的濃縮版。這個師團在戰爭初期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改編為12師團後有所起色,榮獲「安東師」的榮譽稱號。在其後的一系列戰鬥中,尤其是在1951年夏季防禦戰中,12師團在「血染嶺」爭奪戰中英勇頑強,表現和近衛第6師團不相上下。相比之下,第3、4師團雖然在戰前被朝軍統帥部認為是精銳,但在其後的一系列戰鬥中,戰鬥力及戰果並不突出。
東野10縱在12個野戰縱隊中,資歷足夠老(前身是359旅),但暮氣沉沉,進步甚慢,遠不及一些新部隊,甚至一度有被降格為獨立師的危險。梁興初接手10縱後,10縱戰鬥力有所提高,黑山阻擊戰打了個翻身仗,為全殲廖耀湘兵團貢獻甚大。但綜合其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和戰績,在4野各縱隊中僅能排在三流水平。
因此可以認為,朝鮮人民軍開戰之初最強的師團戰鬥力略高於東野10縱,達到了東野野戰縱隊的二流水平。
眾所周知,解放軍各野戰部隊中,四野和三野戰鬥力均為一流水準,2野和華北野戰軍為二流水準,受各方面因素制約,1野戰鬥力水平在解放軍中只能排在3流檔次。在每個野戰軍中各縱隊戰鬥力仍有一、二、三流之分。基本上可以這麼認為:二流野戰軍中的一流縱隊相當於一流野戰軍中的二流縱隊;二流野戰軍中的二流縱隊相當於一流野戰軍中的三流縱隊,以此類推。
所以我認為朝鮮人民軍最強悍的師團戰鬥力相當於四野野戰部隊的二流水準,在整個解放軍中屬於中上水平,但與頂尖水平差距明顯。作為一個整體,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戰鬥力比二野和華北野戰軍稍強,但與四野和三野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 轉載於朝鮮中國網 | 作者: 大漠孤煙遠 |發布時間: 2009-12-17 06:57


作者:蔡思明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201949/answer/13363404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看數據,美軍在朝陣亡人數top10戰役:
1. (朝)Pusan Perimeter 3,603 Aug 4-Sep 16,1950(釜山)
2. (中)Chosin Reservoir 1,641 Nov 27-Dec 9, 1950(長津胡)
3. (中)Kunu-Ri 1,194 Nov 29-Dec 9, 1950(三所里)
4. (朝)Naktong Breakout 834 Sep 16-27, 1950(洛東江)
5. (中)Hoengsong 773 Feb 11-13, 1951(橫城)
6. (朝)Taejon 638 Jul 19-20, 1950(大田)
7. (朝)Heartbreak Ridge 616 Sep 13-Oct 15, 1951(傷心嶺)
8. (朝)Kum River 490 Jul 13-16, 1950(錦江)
9. (中)Unsan 454 Nov 1-2, 1950(雲山)
10. (中)Soyang River 406 May 17-20, 1951(昭陽江)

美軍的大傷亡戰役,其實是志願軍入朝前比較多。錦江-大田-釜山-洛東江都是血戰啊。

入朝之後人民軍的表現就不如志願軍了。打了一個傷心嶺戰役,美軍陣亡616,略低於橫城反擊戰高於雲山戰役。當然還有一個血嶺戰役,美軍陣亡341人,沒進前十但也是很大的。
--------------------------------------

如樓上所說,血嶺和傷心嶺這種朝軍經典戰役,美國人還是印象很深的,題主沒印象應該是宣傳問題。

第二次戰役朝軍參戰兵力不明。不過在東線,聯合國軍五個師有近三個被朝軍拖住。故我第九兵團的交戰對象只有陸戰一師和美七師。

第三,四,五次戰役中,朝軍參戰兵力佔到我方總兵力的四分之一。

美國在朝鮮總共陣亡5萬人,與人民軍交戰的陣亡有1.4萬。
(二戰日軍在華陣亡40萬,其中八路軍擊斃的佔10萬。這樣看朝軍稱為中流砥柱也是不為過的。)


這裡不得不對一些回答內容提出質證

那個所謂美戰鬥陣亡最慘重的10次戰役的3無網文,實在是不少破綻,那個排列第一的傷亡數字和排在其後面的9個----什麼是戰役,什麼是戰鬥,當年在網路上炮製這東西的人是怎麼扭曲混淆的?


按誰的標準劃分戰鬥 戰役? 是按那個混淆扭曲的3無網文那樣亂來? 如果按那網文里排列中第一位Pusan 的範疇----- 接近1個半月的時間長度, 那樣大的地域,各處交戰損失湊到一塊兒算是第一,那麼二次戰役就應該排第一,後面的有幾個也是荒唐,輪得到它們排到前十?

-----------------------------------------

----------------------------

----------------------------------

-----------------------------------------

53年夏季戰役

而如果是劃定為級別單位的 戰鬥,那也不一定輪得到北韓

---------------------------

1,知道索引源頭的,就不會提---- 「那些傷亡是算入katusa「

2,和美軍最新統計的比起來,那版總計數還是少了,畢竟12年過去,更多文檔記錄加入/更新

3, 53年夏季戰役的損失,對比整理,發現其中損失數字似乎有對不上的疑問,第555炮兵營按以上是到14日時傷亡都不到100人,而照其他美出版資料(包括美朝戰炮兵前觀史, 14日是300人,1則是死傷300,另一個是死,失蹤數300)

以上文件檔案,資料書頁 來自

EUSAK Monograph, Special Problems in the Korean Conflict, Eighth Army Historical Service

Korean Battle Chronology: Unit-by-Unit United States Casualty Figures and Medal of Honor Citations

Fire For Effect! Artillery Forward Observers in Korea

Korean War Almanac

另, 美國在朝鮮共 ......與人民軍交戰的陣亡有1.4萬。

請問,是從那些戰史資料,文件檔案里得出 美軍與人民軍交戰的陣亡有1.4萬??

我只能說能愛惜一下自己的判斷力嗎。

The 20 Deadliest Battles of the Korean War, 1950-1953

.......compiled these statistics from "a database he has developed ", 莫非因為是某個白皮說另一個白皮自己搞的---「自發創造」(至於那網頁上---戰史資料索引 無,文件檔案索引 無,美軍史部索引 無),所以那網頁就不是3無了?


另,我個人從一開始就指出----.......什麼是戰役,什麼是戰鬥,當年在網路上炮製這東西的人是怎麼扭曲混淆的?

難道僅僅是因為這位發明自創的戰役,戰鬥不分的人是個白皮鬼,所以他就不是在這方面扭曲混淆了?或者就是那位在網頁上宣稱那些內容是另一個白皮「自發創造」的 那位鬼皮自己在玩,假傳+扭曲混淆。


我外公因為抗美援朝上過戰場,他說只要飛機轟炸完之後,戰場上基本上都是殘骸,斷手斷腳很常見,甚至內臟什麼的都有掛樹上的,打仗的時候硝煙比較濃,其實是看不到敵人在什麼地方的,就沖著硝煙槍響的地方放槍,然後基本上就找地方躲避,然後時不時的找準時機回擊,我說怎麼沒有改變陣型搞什麼三三戰術啊什麼的,他說電影中基本上誇大事實,一般來說遇到敵人槍栓一拉就開始打,哪有什麼戰術不戰術的,有可能反應慢了一秒鐘子彈就沖著腦袋飛過來了······他是頭一批進朝鮮戰場的,補給不怎麼跟得上,有一部分戰友甚至是凍死的,但關於戰場上的事情很少談起,有時候問起,他就說打仗死了太多人,轟炸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有炸彈落在戰友身邊,然後戰友就一下不見了,因為被炸飛成碎塊了,他哪怕現在想起,都覺得害怕······
另外外公因為戰爭的原因,只有一隻手,但他這一隻手在我童年時牽著我去了很多地方。
外公2011年去世,我很懷念他。


給大家補充點新鮮東西。

有一位在美國讀書的中國朝鮮族同胞在《紐約時報》中文網寫了一篇文章《諜影疑云:消失在朝鮮的親人》。作者的外祖父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族軍官,最後一批志願軍撤回中國時,人民軍領導動員他姥爺留在朝鮮,被「斷然拒絕」。理由是「人民軍組織紀律極差,人的素質更差」「當時姥爺極其不贊同妹夫與妹妹的決定,認為他們留在朝鮮,一定好不了」

最新的文章,自己去找,不要向我索取。


我爺爺當時是三十八軍的,聽他說過幾句,人民軍打的還行,尤其是面對美軍時打的很拚命。


朝鮮人民軍戰爭初期從中國改編的部隊主要包括第一師團第十四聯隊、第四師團第十八聯隊、第五師團、第六師團、第七師團(後改稱第十二師團)、第十師團一部、第十三師團一部、第603摩托化聯隊,可以說在戰爭爆發時的10萬人民軍中佔據了基本半壁江山的數量,但隨著戰爭的推進,特別是經過洛東江血戰和仁川登陸的大崩潰後,這個佔比就逐漸被稀釋了。據一份八十年代調查報告顯示這其中有30%的人在戰爭中陣亡,20%的人定居在韓國(被俘),20%居住在北朝鮮,另有30%的人戰後遷回中國生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佔領南朝鮮大部分領土後,北朝鮮軍隊動員了大量對李承晚政府不滿的南朝鮮人蔘軍,至仁川登陸時,仍約有10萬人數量的南朝鮮動員兵正在北方進行十個師團的組建工作,後來這十個師團被運入中國東北地區進行訓練、整編,成為北朝鮮軍隊後來重組的本錢,當然番號都是被裁撤掉的。相關內容提到的不多,看過韓國電影《高地戰》的朋友應該知道片中主角有提過幫在北朝鮮軍隊中的南朝鮮人送信給媽媽的故事。尷尬的出身問題也確實讓這些官兵只有用死戰才能證明自己的忠誠,同樣南朝鮮軍隊中的死硬分子也大多是從北朝鮮驅逐出來的難民。

由於北朝鮮軍隊中的南朝鮮人數量眾多,南勞黨的朴永憲也確實有了和金日成叫板的力量,他的得力幹將李承燁掌握著培訓對南遊擊作戰的金剛學院,擁有1萬多名整裝待發的南朝鮮籍貫游擊隊員,這些都成了金日成首先清除的對象。

附一張漢城第一次解放後當地熱血男兒報名參加人民軍的照片


仁川登陸前,人民軍高歌猛進,很快就把美韓聯軍趕到釜山一隅。無論誰都認為釜山陷落只是時間問題。當時,朝軍下血本,攻擊釜山的朝鮮人民軍就有近6萬人,而在三八線以南的朝軍才7萬人。
仁川登陸後,7萬多人民軍真正撤退回三八線以北的不到3萬人。在損失的兵員中1萬人傷亡,1.2萬多人被俘,成為游擊隊員的有近2萬人(這2萬人大多在美韓聯軍的進剿之下所剩無幾),其並損失了所有坦克等裝甲重裝備和100毫米以上的火炮。
所以,仁川登陸後,撤回三八線以北的朝鮮人民軍三萬殘餘丟盔棄甲、狼狽不堪、士氣低落,面對優勢的聯合國軍,便難以阻擋。在志願軍穩定北朝鮮戰局之前,朝軍都是以打醬油的角色出場。

直到第五次戰役結束後,朝鮮方面才著手對部隊開始整編,朝軍戰鬥力才逐漸恢復。

但是,北朝戰局穩定後,人民軍基本負責東海岸、長津湖一線戰略防禦,主要進攻和防禦由志願軍承擔,客觀上也就少了表現的舞台,但還是有精彩戰例,也與志願軍一起參加了五次戰役和其後的拉鋸、戰略防禦行動。等到朝戰停戰時其兵力恢復到45萬人。


前期四野朝鮮師打的不錯美24師長不就被朝鮮軍俘虜了嘛。,後期整訓後戰鬥力也是可觀的只是國內不許公開宣傳吧了。
 轉一篇:戰鬥力相當強 在中國,傷心嶺常被誤認為是上甘嶺,實際上,兩場戰役相距1年。
南朝鮮江原道楊口(Yanggu)郡的傷心嶺戰役是「山間凹地」多場大戰之一。
因戰前嚴重低估此地敵軍力量,51年9月13日,攻擊部隊只有美23團和法國外籍兵團步兵營。每次拿下頂峰後,敵軍肯定反擊,北朝鮮人不惜代價也要奪回陣地。
殘酷戰鬥持續2周,山脊反覆易手。數支連級規模(100-200人)部隊被消滅。
只要人民軍從附近山谷持續增援和補給,就不可能佔領傷心嶺,2師遲遲才認識到這點。此後,方向轉向西面的文登里(Mundung-ni)山谷,摧毀文登里鎮附近的敵軍補給基地,以全師之力配合攻擊周邊山谷。
進入山谷的唯一一條小徑無法承受坦克重量,且密布地雷,人民軍又設置了一個6英尺高的岩石路障。第2戰鬥工兵營冒著敵軍射擊改進道路。10月10日突襲準備就緒。2師1個裝甲營帶頭闖進山谷。碰巧,志願軍此時趕來與人民軍換防,68軍204師尚未進入陣地,在無隱蔽地帶被美軍72坦克營追上,該部隊有嚴重損失。之後5天,美軍坦克在文登里山谷一路開打,摧毀了補給品集散地,人員集結點,約350個地堡。一支小規模特遣隊掃蕩了東面的沙汰里(Sat""""ae-ri)山谷,完成對傷心嶺的包圍,斷絕了所有增援的可能。
10月13日,美法軍隊攻佔傷心嶺,15日周邊戰鬥結束。
10月25日,和談恢復。
此戰美軍死616人,法國營死60人,傷200人,美法聯軍共傷亡3,745人。估計朝中聯軍傷亡近25,000 人。
美軍統帥部認為,為傷心嶺這樣少的土地,不應流這麼多血。此役成為聯軍在朝戰中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
在聯合國軍擊退敵軍的51年春季攻勢後,第八集團軍沒有發動反擊。這並非是范弗利特的軍隊缺乏迫使敵軍向38線「更北」撤退的力量,問題在於「為最大殺傷之目的需要推進多遠」。向38線以北前進將縮短共軍補給線和交通線,並相應拉大第八集團軍的戰線。重建北朝鮮已被摧毀的交通設施,並在其荒涼地區履行民政事務的任務艱巨。還有兩個最重要的因素:范弗利特沒有足夠的軍隊通過機動和包圍的手段來消滅敵軍;沒有參謀長聯席會議和李奇微的明確許可,他不能越過38線上的「堪薩斯-永平(WYOMING)」防線。因以上原因存在,以及聯合國軍中的多數都不願再次打到鴨綠江去,范弗利特決定:「繼續追擊敵軍並不實際適當。第八集團軍最有利的戰術是在距38線以北最近的高地建立防線,以此為基地做有限度推進,在最小限度威脅第八集團軍完整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消滅敵軍。」
這個決定標誌朝鮮戰爭的運動戰階段結束,新階段開始。
堪薩斯防線是范弗利特挑選的,起點是漢城以北20英里的臨津江(Imjin River)江口,沿臨津江南側向東北彎曲,地形由荒蕪的低矮丘陵變為樹木較多的高地。在臨津江跨越38線之處,堪薩斯防線轉向東北,指向華川(Hwach""""on)水庫,然後再次轉向東北穿過林木叢生的陡峭的南太白(Taebaek)山脈,最後到達38線以北約25英里的東海岸。從華川水庫向東海岸的的地形特別崎嶇,此處山坡陡直,尤以西面和南面為甚,良好的道路幾乎不存在。全面利用高地和沿線大量水域障礙,可加強堪薩斯線的防禦力量。
永平(WYOMING)防線,防守通向堪薩斯防線西部的通道,從臨津江口起,東北方向鐵原(Ch""""orwon)伸展,東方大幅轉向金化(Kumhwa),再折向東南,在華川水庫附近與堪薩斯防線匯合。在51年春天,這條戰線是保護堪薩斯防線的前哨防線。
堪薩斯防線使得敵軍可對所謂鐵三角地區(鐵原-金化-平康P""""yonggang)的交通網保持控制,但范弗利特認為該防線為聯合國軍提供了防禦地形,符合要求的道路和鐵路網,以及後勤支援方面的優勢。他在6月上旬建議,在停火前,第八集團軍至少要沿堪薩斯線前進10英里,為停火條件中可能會有雙方後撤10英里形成緩衝區留出餘地。李奇微同意為此制訂作戰方案。
在防線最東側,美國第10軍和南朝鮮第1軍要在主防線前建立巡邏基地,目的是保持與敵軍接觸。為防止敵軍裝扮成農民來收集情報,范弗利特要求其下屬指揮官們清空戰場地區的所有朝鮮平民,將他們轉移至後方。
因東部地形多山,交通不便,范弗利特將其麾下4個軍部署如下:南朝鮮第一軍放在東線的後方,其中東部的側翼是美國第10軍,美國第9軍在中西部區域,美國第1軍防守西部的最廣闊地區。
7月1日堪薩斯防線的主防禦陣地接近完成。為加快進度,范弗利特向前線派出3個南朝鮮國民警備師,為每個美國軍配備1個,作為勞動力。
前哨巡邏基地體系和7月停戰談判帶來的戰鬥間歇,使得第八集團軍有時間改進永平(WYOMING)防線。范弗利特決定將永平作為永久防線,只有在出現嚴重傷亡時,第八集團軍才會撤到堪薩斯線進行反擊。
仲夏時部署完成。無論是進行局部攻擊,還是懲罰任何敢於攻擊堪薩斯永平防線之敵,第八集團軍都已做好了準備。
至7月1日,第八集團軍情報部門估計,共軍在朝鮮約46萬人,其中中國軍隊約為25萬(14個軍40個師),人民軍約21萬,此外在南朝鮮還有7500北朝鮮游擊隊活動。此時,志願軍在朝鮮可能還另有6個軍零2個師,但未經確認。
中國軍隊中,軍是主要戰術單位。滿員時約2萬7千至3萬人,相比之下1個美國師有1萬4、5千人。其每個軍有3個師,1個炮兵團,及各保障部隊。步兵師為三三制,每個團約3000人。由於春季攻勢(第5次戰役)的損失,雖在6、7月間持續獲得大量的補充兵員,志願軍這13個半軍仍然嚴重缺員(志願軍發動第5次戰役時有70餘萬人)。
北朝鮮的1個軍在人數上與美軍兩個師相當,但軍中各師根據需要常在各軍之中調換,這與中國軍隊不同。51年7月,人民軍共有7個軍。
中朝軍隊的區別是,後者總有不願放棄領土的強烈表現。
敵軍的消極表現似乎是在重複以往策略,撤退到防線後準備下一輪進攻。但范弗利特好像不太擔心,7月24日他對新任美第一軍軍長奧丹尼爾說:「如果只集結現有部隊,敵軍只能做有限進攻,但如果他們再調來幾個兵團-說實話,我們對此不了解,加上大量的前線補給,就能發動全面進攻。我不相信敵軍會這麼強大,但如果和談失敗,還是要準備迎擊他們的最大力量。」
聯合國軍先發制人
雖然范弗利特認為靠現有條件就能在防線上迎戰敵軍,但還是應李奇微要求準備了進攻計劃。7月初提交的鐵拳計劃策劃第八集團軍9月初進攻,如果敵軍出現重大損失向北撤退,就打到平壤-元山一線,條件是向第八集團軍增派部隊,改變第八集團軍的任務。范弗利特認為鐵拳可行。
7月,參謀長聯席會議取消了過去對於李奇微做出的,在發動重要地面進攻前要獲得聯席會議同意的要求,但李奇微沒有批准鐵拳計劃。范弗利特的條件棘手,且停戰談判的開始也要求此時慎重處理大規模進攻。李奇微決定先觀察和談的進程。
范弗利特可自行發動有限攻擊,但開城被選為談判地點使他失去了原定的一個攻擊區域。7月底,他發布了進攻命令。
進攻有兩個原因。敵軍利用戰鬥間歇恢復元氣,范弗利特需要確定敵軍部署,阻止敵軍增強進攻力量的方法是不讓他們站住腳。停止作戰,以及對和談成功所抱的希望使第八集團軍失去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這是范弗利特不能允許的。
第3個原因是,聯軍防線上有幾處凹陷威脅到聯軍的相互聯繫。范弗利特想修正的凹陷之一在美國第10軍戰區崎嶇的太白山脈。
華川水庫東北20英里是一個叫做山間窪地的圓形山谷。7月北朝鮮軍佔據環繞山間窪地的西,北,東側制高點,觀察並用火炮射擊聯軍防線。奪取這些高地可消除敵軍對美第10軍和南朝鮮第1軍的威脅,並將戰線拉直。7月21日范弗利特命令第10軍制定計劃奪取山間窪地西側。
7月下旬,步兵38團奪下被稱為丁山(Taeu San)的1179高地,為美2師在山間凹地西側邊緣贏得了1個落腳點,接連的大雨阻斷了道路,限制空中和火炮支援,攻擊行動推遲到8月中旬。8月4日-8日美第一軍的師級規模進攻幾乎沒有遇到抵抗,主要障礙是河流暴漲道路難行。
8月18日,來自南朝鮮第1軍的11師和首都師的部分部隊,和來自美第十軍的南朝鮮第8師的部分部隊攻擊山間窪地東北的J型山嶺,來自北朝鮮45,13,2師的部分部隊頑強抵抗。8月29日拿下了J型山嶺。
1179高地西南兩英里有一個山嶺,敵軍設在這裡的觀察所可引導火炮猛烈精確的射擊堪薩斯防線,范弗利特要第10軍消滅這些哨所。因南朝鮮軍隊缺乏自信,需要戰鬥磨練,他命令南朝鮮軍隊參加攻擊。南朝鮮第5師第36團被配屬給美第2師。
經5天攻擊,南朝鮮36團拿下血腥嶺,但在北朝鮮壓力下被迫撤退。美2師9團一部向其提供支援。持續傷亡挫傷了南朝鮮36團的士氣,8月27日,其部分部隊崩潰逃走了,恐慌也蔓延到了美9團之一部。第10軍轉變戰術,在全軍正面施加壓力,迫使敵軍分散火力,阻止其向血腥嶺增援。第10軍的南朝鮮第5師,美軍陸戰1師攻擊山間窪地,南朝鮮第7師奪取血腥嶺西側,2師的23團和38團之一部部署在血腥嶺外圍。
9月4日5日形式突變,2師極其輕鬆地奪取血腥嶺。人民軍因嚴重傷亡最終離開陣地,在高地上留下大量儲備物資和超過500具屍體。近3周戰鬥聯合國和南朝鮮軍傷亡2700餘人,2師估計敵軍在血腥嶺傷亡1萬5千餘人。
人軍傷亡巨大的原因有二:
1,人民軍的紀律嚴到糟糕程度,下級指揮官往往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被允許撤退。當許可撤退時,其部隊往往已經死亡大半。
2,多數戰鬥中聯合國軍都有壓倒性的火炮和空中優勢,人軍沒有空中支援。對於聯軍的「火雨」,人軍不能做出相應回答。
傷心嶺
血腥嶺戰鬥中,范弗利特向李奇微提交了一份鷹爪計劃,前進1到15英里以消除第八集團軍東部防線的凹陷。
但范弗利特看過血腥嶺的最終傷亡總數後,認為鷹爪的規模要大得多,可能因人員和物資的代價得不償失。他轉而告知李奇微他贊成在9月使用「擠進去」戰術清理第八集團軍右翼,不設定明確推進目標。他將在10月1日左右停止東線進攻,10月中旬在西線由美第一軍進攻,視停戰談判而定。
9月8日范弗利特命令第10軍趁人民軍在血腥嶺新敗,在其恢復力量前拿下血腥嶺以北和山間窪地以北的2個山嶺。
第10軍將任務分配給美第2師。目標是血腥嶺以北位於文登里和沙汰里山谷之間的山脊。奪下這裡可阻止敵人使用附近山谷攻擊第十軍在山間窪地以西的防線。
這裡後來被戰地新聞記者取名傷心嶺,共有3個主峰,931高地,894高地,851高地。
人民軍第3軍12師在文登里山谷,第6師負責傷心嶺和沙汰里地區。
2師內部對於傷心嶺敵軍的抵抗程度有相反的看法。炮兵指揮官沃克上校認為人民軍將拚命戰鬥,而某些參謀認為反抗不會太激烈。2師代理師長沙祖准將贊同後者。他決定派23團1個團而非2個團攻擊。直接支援是第37和38野戰炮兵營的105毫米榴彈炮,第503和96野戰炮兵營的155毫米榴彈炮,還有780野戰炮兵營C連的8英寸榴彈炮提供全面支援。
9月13日,23團2個營開始攻擊,途中受到傷心嶺和沙汰里鎮附近高地火炮的猛烈射擊,傷亡不斷增加,但依然前進,到達山嘴時碰到人民軍地堡,被迫停下來挖工事。
沙祖知道他低估了敵軍,命令9團佔領894高地,減輕23團壓力。
9月15日9團2營奪取894高地,只傷亡11人,但此後2天人民軍兇猛反擊,徒勞地企圖將2營趕走,2營又傷亡200多人。這減輕了23團的壓力。
敵軍控制文登里山谷可輕鬆向傷心嶺提供人員物資補給,9月16日人民軍6師師長洪寧(Hong Nim)將軍派13團替換了1團。
敵軍逼近時,朝鮮挑夫常會扔掉擔子逃走,美軍步兵被迫充當背夫和擔架兵。道路崎嶇且受敵人監視,從23團前沿抬下一副擔架可能要花10小時。
9月19日,9團團長林奇建議讓9團1營奪取867和1024高地,使敵軍誤以為美軍要從西面包圍傷心嶺,分散敵人力量。但沙祖拒絕了,理由是第10軍軍長拜爾斯指示931高地是首要目標。
20日,2師正與4個北朝鮮師交戰,沙祖根據輪換計劃回國,2師新任師長羅伯特.楊少將採納了李奇的建議,計劃23日攻擊1024高地,得手後奪取867高地。范弗利特告知拜爾斯第十軍要在西側前進將防線與美第九軍拉平。22日,拜爾斯命令南朝鮮第7師奪取1024高地西北的1142高地。
23日,23團1營拿下了931高地,但很快被敵軍趕了下去。
25日9團1營奪下1024高地,26日南朝鮮第7師奪取1142高地。人民軍把6師3團從傷心嶺調去防禦。
但這對931高地的23團沒有幫助。法國營替換了2營。23團坦克在沙汰里山谷無法摧毀阻礙美軍的重迫擊炮和機槍。
26日,23團團長亞當斯告訴楊少將繼續執行原計劃是在自殺。他的團已經傷亡950人,2師此時傷亡1670多人。
27日,楊暫停了23團行動。分析了之前對傷心嶺的攻擊後,楊後來稱這是「慘敗」,因為部隊被分散使用,不能提供火力支援。敵軍迫擊炮特別有效,2師此時傷亡的85%由此產生。
新計劃糾正了以前的錯誤。2師的3個團在全師火炮支援下全面出擊,伍茲中校的72坦克營進入文登里山谷,坦克步兵特遣隊進入沙汰里山谷,行動代號觸線。
文登里山谷的道路不適合坦克運動,沿路有彈坑和北朝鮮地雷,路上有一堆6英尺高的大岩石,石堆上有許多手榴彈做成絆線雷。改進道路的任務由洛弗中校的第2戰鬥工兵營完成。
工兵營用炸藥引爆手榴彈,從臨近懸崖炸下石頭填平彈坑。推土機會引來敵軍炮火,工兵用鐵鍬建成了一條道路。道路兩邊安置連串炸藥引爆地雷。彈坑和地雷太過密集時,工兵將道路轉向沒有地雷的河床,清除石塊。
此時,2師各團為即將到來的進攻補充了人員,儲備食物彈藥和設備。廣泛使用沙盤模型確定2師武器的配置地點。38團3營擔任師預備隊,2師下屬的荷蘭營被分配給38團,使其滿員。第23坦克連,第2偵查連,1個法國尖兵排,2師特別警衛隊的1個連組成特遣隊,由斯圖爾曼少校指揮在沙汰里山谷保護2師右翼,吸引敵軍火力,並摧毀傷心嶺東側地堡。火力支援部隊進入陣地進行了空彈射擊。
北朝鮮軍隊在文登里山谷867,636,974, 931高地部署了人民軍12師3團,6師1團,6師15團,經過9月和10月初的戰鬥,這些團沒有任何1個能達到千人。
陸戰隊飛機用凝固汽油彈火箭和機槍攻擊敵軍陣地。10月7日,9團3營奪下867高地,只遇輕微抵抗。8日,3營佔領960高地,1營佔領666高地。
23團在傷心嶺也有振奮消息。1營牽制851高地敵軍,法國營向南佯攻931高地,在3營支援下,2營藉助夜色從南面攻擊931高地,同時,37野戰炮兵營對所有已知敵迫擊炮陣地射擊。步兵靠近敵陣地時只有輕微損失。
火焰噴射器,手榴彈和輕武器清除了地堡中的敵軍。高地南部被佔領後,預料中的敵軍反擊被擊退,法國營從北面上來,最終奪下931高地。
9月5日,一名戰俘稱931高地有1支中國偵察隊,當天第十軍情報官傳達了一份報告,南朝鮮第8師在其戰區抓獲的兩名平民承認是中共軍情報員。這是自從其災難性的5月攻勢以來,中共軍隊首次向東線前進得這麼遠。
10月10日,38團G連一支巡邏隊抓獲一名俘虜被確認來自中共204師。審訊官從其口中得知中共軍隊此時正在計劃,在換防完成後兩天內對2師發動反擊。
這名俘虜的口供組成了為確認二師前沿敵軍戰鬥序列所需的最後一塊拼圖。中共68軍在文登里道路北部有限地點替換了人民軍第5軍,2師左翼前沿面對中共軍隊,右翼前方是人民軍。
此次換防是有力證據,確鑿證明在血腥嶺和傷心嶺人民軍傷亡空前。
工兵用了33噸高爆炸藥,終於打通道路。2師指揮官下令等候已久的裝甲部隊出擊。
10月10日06:30,搭乘著38團L連的72坦克營B連帶頭髮起攻擊,第二工兵營D連的1個排伴隨行動清除沿路障礙。受命運眷顧,此時人民軍已經撤離,中共68軍204師先頭部隊還未進入陣地。伍茲部隊發現中共軍隊正在開闊地行軍,坦克放下步兵以100碼間隔向文登里鎮猛撲過去,路上遭遇損失,但造成敵軍嚴重傷亡,阻止了敵軍換防,為以後幾天的步兵行動掃清障礙。敵軍顯然不相信文登里山谷能使用坦克。
23團的斯圖爾曼特遣隊在東面的沙汰里山谷出擊。兩支坦克部隊發現兩個山谷中的敵軍都沒有防備,在他們找到掩體前殺傷了成百上千的敵軍。
2師23團I連3排上士比爾.威爾森:
當我們路過火炮陣地時,看到許多樹立的牌子,每塊牌子上都寫著該陣地打出的炮彈數量。戰鬥結束時,口徑從75毫米到8英寸的數十萬發炮彈射向敵軍。戰前,這裡長滿了樹。此時的山上已經沒有站著的樹木,地上沒有任何一塊木塊的尺寸超過人的前臂。布滿岩石的地面被打得粉碎。
我所在的3營穿過931高地去佔領那個向北通向851高地的山脊。順一條小路爬上931高地時,我們看見地上穿美軍制服的屍體擺成一排,用軍用雨衣和毯子覆蓋。環繞931高地的這片山區則到處是北朝鮮和中國屍體。當走過山頂時,我看到一支步槍槍托上刻著字。槍托半埋在鬆土中,我把它撿起來,上面刻著一句祈禱詞:「萬福瑪麗亞,慈悲為懷。當邁向死亡之刻,願主赦免我等狙擊手之罪。」我把那個破槍托扔了。
我們佔領了山脊上的陣地,此後數天,朝中軍沒有反擊,但有兩次虛驚。一天夜裡我們清楚地聽到下方不遠有動靜。我們以步槍猛烈開火數分鐘,此後再無動靜。天亮後看見有兩頭野豬死在我們下方不遠處。
火炮陣地在我們身後下方的山谷里。8英寸和155毫米炮彈飛過我們頭頂,聽來高度低到可以用手碰到。有時,海岸外的海軍戰列艦16英寸大炮的彈藥飛過我們的陣地,這種炮彈飛過的聲音就像18輪大卡車在高速公路上飛奔,隨後大地在我們腳下顫抖。夜間最難忘的是4.2英寸迫擊炮低沉的迴響,聽到這種聲音會有鬼魅般惱人,同時又使人寧靜的感覺。現在我有時還能聽見這些穿越深邃峽谷的迴音。
戰鬥激烈起來,法國營越過我們去奪取我們前方的851高地,戰鬥了2天殘敵被肅清。23團2營攻擊了位於我所在山脊最西端的520高地,以一次少見的白刃攻擊拿下陣地。我們的陣地在這兩個營之間。
一天早晨敵軍的炮擊停止了,整日平靜。當天黃昏前若干分鐘,我們聽到坦克的轟鳴聲從我們遠處左下方的山谷傳來。我們一直在山脊上,從未見到左側山谷有人,不知這些坦克是敵是友。戰鬥一直在我們前方或右方叫「山間窪地」的山谷進行。我們對於坦克的出現感到奇怪,關切和好奇中也有恐懼。發現是我方坦克才鬆了一口氣。我後來知道在我們離開師指揮部前往23團的那天聽到的那些爆炸聲,是工兵在打通沙汰里山谷的一條道路,北朝鮮軍隊製造了山崩,以此堵塞進入文登里山谷的通道。工兵的努力換來了這次突破。
從我們身後高地開來的坦克進入視野,向北邊的山谷高速開去,捲起大片塵土。當他們走到與我們幾乎平行時,我們身後的所有火炮陣地一起向我們前方的山嶺射擊。坦克也應聲開火。不久,朝中火炮還擊,有些坦克被打中。坦克以高速衝到大概與我們陣地平行的地方,將彈藥射完,然後快速返回後方,大概是補充彈藥,再次返回。這些坦克用幾乎是瘋狂的速度來來回回。我們位於山谷之上的山脊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山間的這場激戰。雖然感到緊張,我們還是被這壯觀的場景吸引,一直觀看到黃昏來臨。
正在黑暗降臨之時,我們看見一支極其龐大的縱隊,從外表看這些人似乎是北朝鮮平民模樣,在坦克以北大約1英里左右的山谷中排成了一列縱列。然後,他們似乎開始挖掘,但是天馬上就黑得什麼都看不見了,坦克炮口的閃光和炮彈爆炸火光除外。炮兵部隊向這支朝鮮縱隊持續密集轟擊了一整夜。天亮後,山谷中出現了一幅令人無法想像的場景。一條肯定有一英里長的壕溝被挖掘出來,這條壕溝從我們前方的幾座山嶺穿越山谷直到山谷另一邊的幾個高地。在這條壕溝兩邊堆積的土堆上,以及在壕溝中,是數目極大的屍體。我方炮兵整夜不停地對這條壕溝射擊。拂曉,坦克部隊再次開著炮衝過來。一些坦克帶有推土鐵鏟,將壕溝填平,然後坦克縱隊繼續向文登里村開去。這一景象持續了一天一夜。此後一兩天朝中軍隊未再向我們射擊。
10月12日21營奪取974高地,13日蒙克拉的法國營奪下傷心嶺,15日38團佔領最後目標1220高地。
從9月13日-10月15日,2師傷亡3700餘人,其中23團及其所屬的法國營傷亡數字幾乎佔全部傷亡的半數。人民軍第5軍被打爛,由志願軍24軍替換,人民軍第2軍死者眾多,北朝鮮第6,12和13師,中共204師傷亡慘重,其中約半數傷亡來自觸線行動。
觸線行動成功結束,第十軍前進5公里多,將防線縮短,修正了山間窪地地區及美2師和南朝鮮第8師西面防線上的凹陷部分,並與西線美第9軍戰線拉平。


我就發個圖我也不想說太多


這個比較沒有意義。因為朝鮮人民軍大部都是四野的朝鮮族官兵。戰前就是我們的軍隊從東北打到南方。金正日本身就是我黨的黨員後來改成朝鮮勞動黨的。金回朝鮮前好像是四野的師長(不確定印象里好像是)所以其實都是一票人沒什麼可比較的。


據說在一次戰役中,金日成害怕自己的一部分部隊被消滅,擅自下令撤退。造成志願軍大批被俘。總司令彭老總大怒之下一記大力神掌打了他一個耳光。金日成為此一個星期吃不了飯。


先看數據,美軍在朝陣亡人數top10戰役:
1. (朝)Pusan Perimeter 3,603 Aug 4-Sep 16,1950(釜山)
2. (中)Chosin Reservoir 1,641 Nov 27-Dec 9, 1950(長津湖)
3. (中)Kunu-Ri 1,194 Nov 29-Dec 9, 1950(三所里)
4. (朝)Naktong Breakout 834 Sep 16-27, 1950(洛東江)
5. (中)Hoengsong 773 Feb 11-13, 1951(橫城)
6. (朝)Taejon 638 Jul 19-20, 1950(大田)
7. (朝)Heartbreak Ridge 616 Sep 13-Oct 15, 1951(傷心嶺)
8. (朝)Kum River 490 Jul 13-16, 1950(錦江)
9. (中)Unsan 454 Nov 1-2, 1950(雲山)
10. (中)Soyang River 406 May 17-20, 1951(昭陽江)

美軍的大傷亡戰役,其實是志願軍入朝前比較多。錦江-大田-釜山-洛東江都是血戰啊。

入朝之後人民軍的表現就不如志願軍了。打了一個傷心嶺戰役,美軍陣亡616,略低於橫城反擊戰高於雲山戰役。當然還有一個血嶺戰役,美軍陣亡341人,沒進前十但也是很大的。
--------------------------------------

如樓上所說,血嶺和傷心嶺這種朝軍經典戰役,美國人還是印象很深的,題主沒印象應該是宣傳問題。

第二次戰役朝軍參戰兵力不明。不過在東線,聯合國軍五個師有三個半被朝軍拖住。 故我第九兵團的交戰對象只有陸戰一師加上31團。

第三,四,五次戰役中,朝軍參戰兵力佔到我方總兵力的四分之一。

美國在朝鮮總共陣亡5萬人,與人民軍交戰的陣亡有1.4萬。

(二戰日軍在華陣亡40萬,其中八路軍擊斃的佔10萬。這樣看朝軍稱為中流砥柱也是不為過的。)


---------------------------------------------------

04.21更一下

有另外一個答主掛我,硬說我是三無網文。我只能說能愛惜一下自己的判斷力嗎。

The 20 Deadliest Battles of the Korean War, 1950-1953

另外陣亡數可以參考 http://koreanwar.org,這裡統計的美軍在韓戰KIA+MIA+POW總計36596人(擊斃失蹤被俘,精確到月)。其中在志願軍入朝前(1950.06-10)的就有8554人。

也就是說在美軍被殲數中,人民軍單獨作戰階段就搞定了23%。還要加上協同作戰階段(三四五次戰役,血嶺傷心嶺),四分之一已經是客氣的說法了。


朝鮮對南棒走中路,直接被聯軍gank崩盤,發育都沒辦法發育,最後只能中國中路對聯軍,朝鮮最多在後面守家,蘇聯全程打野堅決不上線。從一開始的被破三路,到後來的反推高地,美帝是王者,牛牛是大師,其他也是黃金白銀,最不濟的南棒青銅,朝鮮也差不多是個白銀,中國當時最多黃金,就這樣在反推過程中中國從黃金自動升為王者,基本每次團戰都是一打五,被破三路的局愣是變成和局,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請參考萬里朝鮮戰爭中朝鮮軍隊的表現,主要負責站崗、放哨、喊666。


推薦一部紀錄片,異國忠魂—解放軍朝鮮師的前世今生。


彭德懷怎麼評價來著?


推薦閱讀:

清北人,以及其他學校本科生是怎麼看待韓國留學生的?
吳世勛是否整容了?
中國學生比起日韓學生有哪些不足之處?
如何評價土耳其和韓國的歷史?
首爾大學和東京大學,讀本科哪個更好?

TAG:韓國 | 朝鮮 | 朝鮮戰爭1950-1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