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富士康崑山產區6萬個工作機會被機器人搶走?

新聞:富士康工廠解僱6萬名工人 用機器人取代真人
1:國內的工人失業的會越來越多
2:失業了就沒有錢消費,導致整個製造業進一步變為死水,進入循環
3:失業的人卻又找不到出路去賺錢,大眾創新?

現在的社會就像海與河水(富人與普通人),大海將小河吸的越來越干。最終小河會幹涸,整個水循環系統就會崩潰。

我覺得首先得讓大量的人有錢,否則,社會都會崩潰。河流之所以可以循環,因為水會蒸發再下雨。那人呢? 怎麼解決?

個人疑問:
如果說,機器只是讓人們從重複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創造性的工作。那麼創造性的工作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包含在(吃、穿、住、行、娛樂,還有什麼?科學研究)。
而吃穿住行最終是都可以被機器取代(創造性的工作也可以機器被取代,暫不討論),那麼人還剩什麼呢? 是否是將(吃、穿、住、行、娛樂)變得個性化,創造性,不便量產?

即使以後有大批的創造性工作,時代變遷中的大量的人,該怎麼過渡?實在難以想像。是否應該先把想一些策略讓富人的錢循環起來,促進發展


發現大家的關注點都在「機器人」上,一個可能的事實是,這條新聞是富士康處理「裁員」消息的 PR 手段。

也就是說,真實的情況或許是:富士康裁員了 6 萬人(可能沒這麼多,但的確裁員了),但這事說出去就是條大負面啊。那麼一個取巧的處理方式就是,我們對外說是機器人取代了這部分人力員工,大家就會談富士康轉型了、高科技了、工業 4.0 了、時代必然了……負面變正面了。

這麼推斷的理由在於,樓上 @林永寧 已經說的很清楚,機器人目前也並不能代替大規模的勞動力。考慮到富士康做機器人也有一段時間,這事拿出來重說是要有點理由的。

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是兩個正在萎縮的市場,這都是富士康訂單的主要來源。

IDC:2016 Q1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 3.349 億部,對比去年同期僅增長 0.2%,這是歷史上同期增長最低值。http://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US41216716

需要格外關注的是,這個表格中有個很大的變化,TOP 5 Vivo 和 OPPO 的位置原本是小米和聯想的。就在 2014 年第二季度,小米還短暫地登上了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三的位置。整個 2015 年,小米的銷量是 7000 萬部,低於年初公布的目標 8000 萬到 1 億部。

TOP 5 的智能手機廠,只有蘋果和三星的部分委託代工廠生產,其他家都有自己的工廠。並且這兩家都在下滑。iPhone 也是剛剛出現了 07 年上市以來第一次銷量負增長。13 年來,蘋果的賺錢機器第一次放慢,市值蒸發超過一個特斯拉公司

平板市場就更不用說了,份額最高的 iPad 出貨都下滑了兩年了……還是 IDC 的數據 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US40990116

所以說富士康業面對的是兩個越來越不景氣的市場,裁員真的沒啥,被機器人一包裝,成功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也算是厲害。


有知友覺得最後一段有問題,對此做個補充說明吧。

之所以會寫那麼一段,其實是因為在這個問題下面,不論是問題還是回答,大家都站在一個很高屋建甌的角度去討論問題,包括我自己也是。部分是因為當我們談到一個社會性問題的時候,個人實際上只是一個構成問題的單元,他在話題里並不特定存在,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談自動化對人的衝擊的時候,我們的視角並不會放在某個特定的作業員林XX身上,這會讓我們不自覺的忽略林XX的感受。同樣的,當我們把技術進步,產業升級,社會發展等大問題引入到討論之後,我們也不自覺的把那幾萬人當做一個單純的數字,在理論上來說更有助於討論的進行,避免過多的情感干擾。但我自覺需要不斷地去提醒自己,避免情感因素去干擾討論是一回事,剝離自己的情感又是另一回事。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在提醒自己,不要嘗試去物化一個人或者一群人。另一部分則是因為,雖然我認同自利或者說屁股決定腦袋這種價值判斷本身是合理的,但我也覺得有必要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並不完全由自己決定。大家嘴裡的低端勞動者不夠上進,並不完全是自己不努力不上進的緣故,而是很大程度上人們所處的環境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這就是我所說的子宮彩票。也因此,我覺得也許我自己做不到同情和幫助,但至少我必須做到不去譏諷,不去指責,僅此而已。

已把最後一段里的我們全部改成我,以免冒犯到任何人,那段話就算是個人的私貨吧。

分割線

====================================

原文


利益相關, 前富士康員工, 製造業從業人員

看了既有的觀點,基本上樂觀的人會覺得機器解放了人,讓人可以從事更高級的工作;而悲觀的人覺得機器取代人力會是對現有勞動體系的摧毀。與我而言,我會覺得悲觀的人太悲觀,樂觀的人太樂觀。我的觀點是,機器對人的取代也就是工廠自動化其實一直都在慢慢地進行中,但就目前自動化的技術水平來說,其實遠遠達不到摧毀現有勞動體系的水平。不過那並不意味著它對現有勞動力本身沒有損害,我們仍然藉由市場和政策的調節去平緩整個進度,平和生產線工人的轉移速率和新崗位的需求,讓這個損害處於可控的水平。

為什麼說機器對人的取代一直在進行中呢?借用前面一位仁兄的話,人耕地比不過牛,拉磨比不過驢,通過使用工具來提升效率本身就是在降低對人工的需求。原來三千畝地要兩百人耕種,後來一台拖拉機就全部搞定了,那百來個耕農只好紛紛失業。事實真的如此嗎?把這個例子換個角度來說,其實也可以變成是原來兩百個人只能耕三千畝地,現在可以耕六萬畝了。究竟效率的提高帶來的是失業還是產出的增加,取決於你有多少畝地可開發。

所以問題是,我們有嗎?我們就事論事來看富士康,就網上曝出的數據來看,富士康全球的僱員總數在2011年超過百萬。之後一直在110萬到130萬之間浮動,並沒有看到大幅的下修。為什麼生產效率一直在提高人力卻沒有看到明顯的下降呢?從富士康的發展歷程來看,從個人電腦到智能手機,市場一直在出現新的需求,更精細的設計使得生產線結構更加複雜,加上越來越多的產品線和出貨量,使得機器對人的取代看起來並不那麼明顯。但我們不禁要問,這種增長是可持續的嗎?畢竟,就現有數據來看,智能手機有走下坡路的趨勢,而新的增長點,不論是智能可穿戴設備,3D列印還是智能汽車,看起來都還出於藍海期。可能是潛在的增長點,也可能只是小眾的玩物,誰知道呢。

那為什麼還要說現有的自動化水平不足以摧毀現有勞動體系呢?第一是成本控制,現在的工業機器人動輒數萬一台,高級一點的設置要數十萬,買進來之後的維護費用,產品換代時候的改造費用也都不是一筆小數目。高昂的成本決定了一定要有大量的需求才能夠產生效益。什麼意思呢,一台拖拉機雖然可以耕幾千畝地,可是很不幸你家只有幾畝地,這時候拖拉機的效率再高對你而言都是沒有效益的,因為它大部分時候都在閑置狀態下。所以說,只有在市場預期比較好的狀態下,企業才會大量做自動化投入,這時候良好的市場會覆蓋自動化帶來的閑置人力。第二點是技術水平,雖然理論上現有的六軸機械手臂可以實現對所有維度的操作,可是由於電子產品越來越小型化,布局也越來越複雜,使得在實際生產中機器人的使用場景仍然閑置在較宏觀層面的重複性操作。而能實現精細化操作的機器人又過於高端,問題又會回到成本控制的部分。總結來說就是,目前的機器人水平,好的不夠便宜,便宜的不夠好,所以要實現大量的自動化,必然實在市場預期良好的情況下,也就是對勞務市場影響比較小的情況。

可是我們也不要忽略了,就算影響比較小,不是五十萬一百萬的失業人口,五萬十萬也是影響啊。前面有很多人認為,這會促使人們轉向更高端的就業崗位,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先問兩個問題,有沒有?能不能?誠然,我們從新聞聯播里,從知乎上看到的都是金融業,IT業的高歌猛進。可是我們真的要期待數以萬計甚至更多的工人湧向金融和IT嗎?真正比較符合產業工人轉型的可能是服務業,但服務業真的可以容納下這麼多的人嗎?我不知道。更大的挑戰在於,在過去的十幾二十年,工業化給我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的機會,而對這種機會的需求即使是在勞動人口下降的現在,也是一直持續增長的。所以除非我們能夠找到新的增長點,不然對工人需求的下降和城市人口的增長就會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矛盾了。

誠然,當事不關己的時候,我可以接受這是發展的陣痛。可我也不要一邊接受,一邊吧唧著嘴說活該吧。到頭來,我自己拿的也不過是一張子宮彩票罷了。

以上。


機器人生產的產品是價值的轉移而沒有創造新的價值。自動機械取代人類從事重複性的工作短期看是搶了人的飯碗,長期看是把人從重複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從事創造性勞動。同時,機器人的大規模使用將產生一系列與之相配套的工作崗位,因此,機器從來都不是工人的敵人,而是工人的工具。


正常。因為經濟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每月2000塊不願意在工廠幹活了。那隻能機器人來填這個坑。


為什麼每次一些簡單工作自動化以後就有人問這種問題……?這種事在最近一百年之內不是一直在發生么……?

而且不僅發生在簡單重複勞動上,連「排版」這種創造性工作都已經被自動化取代了。你不要覺得你在 word/TeX/InDesign 里改個字體就叫排版了,真?排版是要你人工一個字一個字地調整位置的。相比來說現在還有生產線工人這種職業簡直就是奇蹟了……


所以你們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複習到後半夜考好大學,削尖了腦袋讀研讀博了吧。因為未來的工業只有三種人,一種被機器擠失業。一種設計,維護,改造機器讓第一種人失業,最後一種人有頂尖的技藝,他們的工作有藝術價值,無法用機器替代。


雖然我們寫了文章,闡述背後的故事(富士康「機器替代人」:6 萬工人失業的背後有人歡喜有人憂 - 深圳灣 | shenzhenware - 知乎專欄),其實我們和行內人聊過:

這是富士康變相裁員,至少一半是這個原因。PR 做的很棒。

富士康把人變成機器,然後又研發可以當人用的機器。圍繞著這樣觀點,富士康 PR 可以做很多文章。


啊嗯,前段有個剛結的課,裡邊有段話覺得很好。
機器的發展不是為了替換人類,而是把人擺在新的高度新的位置。
機器人,自動化這些的發展的確很大很大促進了各種發展,雖然也有跟人辯論過,有機器人了那麼多人失業怎麼樣怎麼樣,但是覺得各種工業的發展是沒錯的,自動化產業鏈發展應該也會是趨勢,也想以後做這方面的事兒。
拿現在的環境和以前比較,效率什麼的增加太多,人的問題也肯定會有響應的解決,教育,培訓,甚至說設計的易操作化,社會終歸是要進步的吧,誰讓人類的技能樹點到了工業文明呢。
而且,對資本市場來說,應該是趨利的吧,當廉價勞動力不在,尋求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率還能節省成本的事兒,不做改變才是傻吧。
相對的,普通人也會積極去學習,培訓,增加個人競爭力,這樣才會是正循環的一個過程吧。
就當拋個石子,看到問題手癢碼這麼多字。


這問題還真是要一分為二的看。


2016年 iPhone 銷量出現下滑,富士康的另一個主要客戶小米,今年第一季度出貨量排名也跌出全球前五。

所以最主要的裁員原因應該是不需要那麼多工人了。

大趨勢還是不變,機器替代人工勢不可擋。只不過在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首當其衝受衝擊的行業是藍領,在發達國家則是白領比如會計和辦公室文員(預計2020年有500萬白領被取代)。

阿迪達斯的工廠迴流到德國本土,說明一件事:機器人生產的成本已經比在第三世界人工生產的成本更低--畢竟有運輸和管理等七七八八的附加費用。

中國如果不儘快降低製造成本,外向型經濟前景實在堪憂。


謝邀,我小說里的推演。
低端勞動機械化 - 消費不足 - 經濟危機 - 救濟主義 - 三產和藝術體育科研等崗位從事者更多 - 人類生活水平新時代


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唯物主義),資本主義必將為共產主義所取代,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後,每個人都有機會自我發展個人素質。共產主義思想在實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發達的集體主義精神,而這就要求社會生產力達到充分的發展和極度的發達。

這說明我們向共產主義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中國發展到現在,註定了中國不可以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的工人工資越來越高,很多廠撤去東南亞,就算不是被機器人替代,也會被東南亞的工人替代。

這些工廠之所以想要發展機器人,無非是因為想干這行的人越來越少了。

新產業的繁榮會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

生產機器人也需要工人,還需要研發團隊和科學家。

隨著中國的教育水平提高,肯定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從事技術型而非勞動密集型產業。

也就是說機器人是把人的位置提高了而非取代。

生產力提高會降低生活必需品價格,人們可以用更少的勞動量來達到最低生活標準。
—————————————————
說的很不完整,有空再更。


2012年富士康提出了百萬機器人計劃。我很好奇的是,那時候難道沒有人想到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這麼多工人的就業問題?提出一個或者幾個新的市場或者方向來解決就業?這麼多年沒有人幹嘛?多大的機遇啊。不可能沒人想到吧。


我們公司做視覺檢測設備,檢測設備就是要替代人工的,把人從簡單重複且無法保證精度的崗位上給替代下來,舉個例子,看看這個:

保險絲的銅帽,我們有一款設備專門檢測底部的那根長長的腳是否很好的和上面的銅帽鉚接在一起,他們工廠的產量是多少呢,普通廠每個月的訂單在7000萬個,以前用人眼睛看,直徑5mm左右的銅帽,每個工人在強光環境下每天要檢測5w個左右,這個崗位很難留住人的(眼睛受不了),用設備是不是更好些。
大部分廠招人也招不到,自動尋求做設備,看起來省了6w個人,未必真就有6w個人失業了,最後要說的是很多東西是有關聯的,工廠要機器人或者設備代替人工,但是做設備和做機器人的是不是反而興旺了呢?興旺了就需要更多的人,而且做設備需要有技能的人,原來的只能在流水線上做簡單重複動作的人通過培訓進入了做設備的公司,算不算是產業升級呢^_^


因為富士康不是國企,沒有保證失業率的社會責任。


都像你這麼想,我們現在還在靠小手工作坊製造產品呢。
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多少年前就開始這樣了。
什麼,你說多出來的人怎麼辦?
你以為這一百多年來出現的這些新行業是誰在從事的,大猩猩嗎?


當機器開始設計及機器的時候人類的工作就結束了,當機器開始消費機器的時候人類的使命就結束了。這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所以我們必須把自己的人生都放在對人類更有益的命運上——宇宙——我們必須要成為一個新的流浪民族,這樣才能走向一個更廣大的未來中。
人類最偉大的一點就是永不消亡的好奇心和永不滿足的求知慾,愛真理是最健全的人格。
不要安於做消費者,向前,向前。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


現在的社會就像海與河水(富人與普通人),大海將小河吸的越來越干。最終小河會幹涸,整個水循環系統就會崩潰。


資產階級用機器人替代99%的下層階級,然後有計劃地消滅下層階級,不就行了?
誰需要下層階級?以前是因為機器人不發達,現在可就不一樣了。


然後以已經不能給大陸提供就業崗位,而強制讓他們搬遷回島?


如何看待富士康崑山產區6萬個飯碗被機器人搶走?
沒什麼可看的,就是字面意思,這六萬個人失業了,如果沒其他技能也只能回自己家鄉種地或去做點別的力氣活。
大眾創新是不可能的,有效的創新肯定是基於一定的知識基礎的。機器人也不見得是所有人的朋友,紡紗機被創造出來,紡紗工人就下崗了,汽車被創造出來,馬車夫就下崗了,雖然新的崗位需要更多的人去填充,但那是別人的事,紡紗娘和馬車夫確確實實被歷史淘汰了,人到中年被社會淘汰,生活肯定會很悲慘,如果沒別的技能,那紡紗機和汽車就是這兩類人的敵人。
歷史的火車一直往前走,技術發展帶著大部分人起飛,但總會有少部分人被碰落車下,我覺得「大眾創業」這句話就是給這部分人和將要被碰落的那部分人提醒導流的.


人多了,你們嫌工資低、教育機會少、糧食自給率低。人少了,把低端無腦重複工作給機器,騰出人來讀大學和照顧老人,你們又嫌工作崗位被搶走了、要失業了。你們告訴我,到底要什麼?


推薦閱讀:

和老闆簽了三年合同,實習期沒到可以走嗎?
哈工大哪些專業比較好,不愁找工作?
薪水漲幅較低時,你是如何說服自己繼續努力工作的?
SEO 的日常工作有哪些?它的發展前景如何?待遇如何?
在南網供電局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機器人 | 社會 | 自動化 | 工作 | 富士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