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怎樣形成教育小孩」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情況的?

貌似陌生人肯定不會莫名其妙對你好幫助你,毫無理由幫助你的人一般都是壞人。
這種情況是怎麼形成的呢。

這是不是人與人不信任的表現。


以前有人做過一個簡單的社會實驗,在街上徵得父母的許可,然後通過搭訕聊天把學齡前的孩子帶走。同意參與實驗的父母幾乎都對孩子的安全意識教育有相當高的自信,然而結果是多數孩子幾分鐘之內就完全信任了研究者,被帶到遠離父母視線的地方——僅僅靠聊天,如果加上些小道具,參與實驗的兒童全部淪陷。
我不能評價「不和陌生人說話」是否有效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只想說目前孩子們的自我保護能力在經驗豐富的騙子面前完全是一攻即破。在這樣的情形下,一些「正常」看來似乎「過度敏感」的措施並不是難以理解事情。


人的本能是生存,作為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來講,第一保證的就是生存。而生存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對周圍環境產生警覺。


壞人多,好人少,久而久之就變這樣了。


小時候看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馮遠征叔叔已經教會我們了。。。


推薦閱讀:

我們可以像 mary and max 那樣給陌生人寫信么?
怎麼對待覺得不是一個世界的陌生人? 例如:臨時參加學車時遇到,但三觀生活方式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
當你被陌生男性搭訕時,被問到諸如「你有男朋友嗎」「你結婚了嗎」之類的問題時,會不會感到反感?
如果都挺晚了,你在路上看到有女孩拖著行李坐在花池邊哭,你該怎麼辦?
大家都想認識彼此,為什麼我們卻都是陌生的?

TAG:心理學 | 教育 | 社會 | 陌生人 | 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