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本曾是中國的最大援助國」?
@
謝謝揮動隱形的翅膀 邀請,如果要說評價,也許這句「金錢或許買不來友誼,卻肯定能維繫關係!」可能最合適不過。當然還是照例長文一番,雖然最高票答案寫了一部分,但稍微有些簡略,筆者寫了一段,看完後諸君自己心裡評價。
一般來說,知友所說的日本對中援助,正式名稱叫「政府開發援助」簡稱ODA。顧名思義助受兩方是以政府窗口銜接的經濟活動。主管機構是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援助模式分為借貸關係的「有償資金協力」,與無償性質的「資金贈予」及 「技術指導培育協助」三個部分組成,其中佔比最多最重的是「有償資金協力」,大概佔到了日本政府海外開發援助的7成以上,而這些開發援助完全傾向於對象國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有商業無政治附加條件,這三點區別於歐美國家「無償贈予為主」,「人道福祉優先」為主要的經援模式。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歐美國家更慷慨大方。比如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政府援助一般無償率在65%以上,高於日本3-4倍,近年隨著中東世界恐怖主義與內亂加速,無償率基本在8字頭起步。但USAID項目類型上偏重於直接影響社會個體的BHN(基礎生活:醫療衛生,食品教育)領域上。與之對應的「人權改善」 「政治改革」及「外交讓步」的索求也會接踵而至,而且美國的主要援助對象標準是根據自己政治戰略需要調整的,大體分為「同盟國(組織)」與「民主後進國」兩類。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和USAID最直接關係,是2013年9月,該組織成員明目張胆在其刻有美國國際開發署標誌的帳篷里拍攝宣傳照片並上傳網路。一時間歐美新聞界嘩然。但美國方面反駁說這是伊斯蘭國攻佔伊拉克政府一處後勤補給基地後留影,故意抹黑我們。)
以年代為例,1970年是印度與越南,80年代是埃及與以色列。進入21世紀後「反恐戰爭」,兩個被擊垮後進行所謂「民主改造」的伊兄阿弟成了大頭。而最近兩年敘利亞與南蘇丹政府反對派則成為重點照顧對象。
不過隨著恐怖主義危機加重,美國民眾對華盛頓拿稅民的錢無償援助持不少異議,認為這是「養狼為患」,受助國貧窮落後,且不知感恩,只會為美國帶來恐怖襲擊和偷渡犯罪,但美國糧農企業與NGO卻大力支持,因為一來美國過剩的糧食產業需要這樣的政策來變相獲得「政府補貼」,二來美國的民間NGO數量在500個左右,佔到了DAC(國際開發及援助加盟國集團)一半左右,這些組織深刻影響著美國國會政治版圖,所以美國每年的政府對外援助三分之一是實際直接流到這些組織基金會名目下,特別是對教育NGO,這是美國「普世價值」外宣的核心。而正因為這樣原因,美國一次都沒有對華有償貸款援助,而中國也沒有接受美國的任何有償貸款項目,雙方合作僅限於無償的環保,教育,農業技術協力,且規模小得可憐
(借用羅馬建城的「狼孩典故」,美國人諷刺國際開署是在拿美國人民的稅金哺乳犯罪和恐怖主義)
下面說說日本對中經濟援助具體:
日本對中開發援助(ODA)始於1979年秋,一般媒體報道日本對中援助正式終結於2007年12月,實際上指的只是「ODA中有償資金協力」部分的終結,無償與技術協力依舊在進行當中,不受影響。38年來對中政府開發援助的合約總額為3.64兆円,摺合2852億人民幣。其中89.7%是有償貸款,貸款利率最高3.5%,最低僅為0.65%,貸款周期是30~40年,前10年免還本金。日本的援助佔到了中國政府接受總體外援的67.2%,位居24個幫助國和機構之首。高於第二名德國33倍之多。而在日本對外援助國當中中國則排在印尼和印度之後第三位。
(JBIC 2008年以前是ODA的具體事業項目放款機構,但2008年以後正式獨立出來,作為協助日本企業海外進出戰略事業的金融機構活躍。因為中國是日企最重要海外市場,所以北京事務所也是該行重點支幹。)
但是,但是,說重點了……ODA並不等於日本官方對中經援全部,這是很多日本與中國媒體不知道的。在日本經濟界有著「第二ODA」之稱,日本財務省背景的國際協力銀行(JBIC-原日本進出口銀行)以所謂「資源開發及事業信貸」名義,另向中國低息(1~3%區間,10~15年期)長貸放款,至今已經累計高達2.32兆日元,而這部分融資是不計入ODA款項內的。JBIC對中貸款的歷史基本與ODA援中歷史同步。該行與中國進出口銀行是窗口單位,但對中業務緊密銜接不止這一家,2017年3月和國務院直屬,「一帶一路」計劃主力融資方的國家開發銀行簽訂了合作備忘錄,也準備積极參与到中國海外投資戰略事業中。2008年以後「ODA日元有償貸款項目」兩國政府協議終止後,變相的「對中開發續約合同」則由該行負責, JBIC是日本政府100%全額出資的准政府貸款機構,所以可以這麼說換個角度理解,這兩項合計,中國實際接受日本政府性質援助突破6兆日元大關。而更為至關重要一點是日本政府對華開發援助貸款項目依舊在進行中,並沒有結束,只是多數普通人並不知道有這麼個日本銀行機構存在並活躍在中國實體經濟融資市場。
日本對中ODA歷史從1979到2008 近30年,以5-6年為界大致可分為五個時期。其中1979-2000年前4個階段,日本政府對中援助實行的是一攬子的「5年一定,逐年撥款」,2001年以後,以單年一定動審議進行。而前4個階段接受ODA貸款2.304兆円,佔到了總額的69.6%,雖然日本援助平均只佔到中國GDP的0.15%,政府財支的0.91%,但依舊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作用也是巨大的,中國政府在制定「六五」到「九五」計劃時,都曾將日元貸款作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何以見得,看下面一組圖表就明白了。
ODA中「有償貸款協力」日本俗稱「円借款」,中國90年代報道中有稱為「日本特惠貸款」。日本ODA以促進被援助的發展中國家自身經濟良性循環為目的,同時藉機輸出本國的工業製品,促進本國企海外拓展,基本項目投資是以水電,道路交通,通訊通信,市政工程等公共建設事業為主,38年間累計援助232個項目。90年代前半又是日本經濟的黃金頂上期,日本財政與貿易收支長年雙黑字,日元升值的背景下,大量日本企業開始直接投資新興的中國市場,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對外資進入大幅放寬,這也帶動了日本政府對中經援熱情,所以1992-1995年第三度「円借款」規模遠超其餘,而來自日本官方的援助資金比重一度佔到了中國基建支出的10~17%。當然那個泡沫年代不僅是基建,資金余剩,經營壓力下的日本都市銀行也拼了命向中國進行融資,BIS(國際清算銀行)統計,彼時日本向中國金融機構貸付佔到了外資的35~40%,而日本財務省銀行局自己推計,90年代中國政府及民間的外債6成以上和日本有關,但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1998年10月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不幸成為新中國第一個破產的金融機構,日本商業銀行對中融資一時消極化。而「廣國投」案中,第一勸業,東京三菱銀行9家日本銀行損失慘重,不得不親自聯名上書當時廣東省長盧瑞華,要求優先還債,這是另話了。
ODA以及JBIC的有償援建項目概況:
日本ODA有償貸款項目支出最多是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空港,港灣,公路,鐵路與軌道交通5大項合計1.75兆日元, 佔到了52%,參與北京,上海,西安大型空港建設5所,1萬噸級以上泊靠碼頭60個。其次是電力事業,6989億日元約佔了總額21%,單體投資最大的項目是廣西天生橋水電建設事業,約1088億日元。
(ODA一期有償貸款鐵道項目:全長341公里的北京-秦皇島與650公里大同-秦皇島鐵道複線電氣化改造工程項目,合計1054億日元,第一期有償貸款大部分資金項目用於鐵路和港口基建事業,以2002年時點,中國利用日本援建中國鐵道複線電氣化改造,總長為5400公里,佔全國電氣化改造里程數26%。)
(ODA二期貸款項目:1993年12月運行的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建成時全國第一大污水處理廠。總投資66. 9億日元,日處理污水50萬噸,利用日本貸款26.4億日元,北京市污水4成在這裡處理。同期的還有北京第9自來水廠和北京自來水管網建設事業,其中北京市區自來水管道建設投資總額210億日元,利用日本貸款154.8億日元,第9自來水廠投資總額320億日元,利用日本貸款146.8億日元。這兩個地方現在成為在京日本人學校的課外必游地。)
(ODA對中二,三期項目,廣西天生橋水電建設事業。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中央在廣東沿海設立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加上廣州,湛江這兩個原有對外窗口,廣東全省80年代用電量以12%高速增長,遠高於80年代7.5~8.5%平均水平,用電缺口最大3950吉瓦,1983年時段,甚至廣東每年要花4389萬元,從香港購電。而另一方面珠江中游,擁有豐富水資源的廣西,發電構成並不合理,火電佔到了83.9%,但煤炭73%卻需要外省輸送,廣西地處內陸,大量煤炭運輸擠占當時的寶貴的鐵路資源,於是開發水電成了不二的選擇。1981年國務院立項「紅水河綜合利用計劃」,希望建成10所,發電總量11120兆瓦的水電站。1984~1989年,天生橋1320兆瓦第二水電站建設及東送電網配套工程最先獲得日本方面貸款,總計719億日元,佔總工程投資總額45.2%。1991~1995年第一水電站建設又獲得369億日元貸款。而需要提及的是天生橋第二水電站簽約的時候正值廣場協議前後日元升值高峰期,所以貸款利率在最高值的3.5%區間浮動。天生橋水電事業完成後,以2001年統計,廣西水電佔比從16%翻了4倍,達到了64%,其電力85%供給廣東,15%留在廣西,占廣東電力貢獻8%,惠及廣東南部沿海城市500萬人口,廣西145萬人。 )
ODA二,三期工程,1989~1999年北京地鐵1號線東西延長建設事業,建設里程11站台,13公里,總利用日本貸款192億日元。同時添置還有174部DK16型機車。當時1,2號線機車採用老舊的直流牽引電機,顛簸,震動大。新置機車電機技術採用的是日本東洋電機VVVF交流調頻調壓,說白了就是省電。整個地鐵機車輛業務是100億日元規模,日本企業拿走了7成。1999年1號線西單至四惠東國慶50周年獻禮時開通,當時日本運輸大臣到場慶賀,他的名字這兩個月你絕對不會陌生,現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2000~2003年,北京地鐵13號線建設,也是拿日本貸款的,實際總投資60.2億元(892億日元),ODA有償貸款81.08億日元,但日立和住友商事,靠這個項目迴流了50億日元。
(ODA第五期項目重慶輕軌建設工程,1988年重慶便開始在巴山渝水這片土地上建設輕軌的設想,1992年中國政府委託JICA調查日本軌道交通企業可行性化引進內地相關調查。同年重慶軌道交通建設啟動,原定3條線路,1號引入港資, 2號線利用日元貸款,3號線採取國內融資。但預期98年便通車運營的1號線造了個頭,94年港資便撤出了。2號線於2001年重慶市獲得日本貸款217億日元,約20億人民幣貸款,利息0.75%,40年還款期限,佔總投資的40.5%,2005年,2006年2號線一二期率先通車運營,採用了日立公司雜訊小、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的架空跨座式單軌交通系統技術。亦是中國第一次引進的中運量膠輪單軌系統。隨著,2號線順利運營,日本繼續有理由參入3號線工程,只不過負責融資的變成了JBIC。3號線1期工事58.1億元,利用日本側貸款16.08億元,還款周期16.5年。)
(ODA四期貸款項目:1996年立項,2001年12月建成的貴陽西郊自來水廠,初步設計總投資為10.7億元,利用日元貸款55億日元,摺合人民幣4.4億元,佔總投資的41%。日供水46萬噸萬噸,利用紅楓湖水資源採用高低地形差重力式供水。1996年貴陽真的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當時貴陽市330萬人口,自來水日需求量是60萬噸,實際供水只有38萬噸,到了夏季用水高峰期,一周內三五天斷水是常事。三,四期貸款主要方向開始向環保節能,市政服務類工程轉進,主要是94年《中日環保合作協定》簽訂,97年京都氣候大會召開以及議定書籤訂的緣故。)
(ODA第五期寧夏植樹造林事業,2002年簽約,總投資106億日元,日本貸款79.7億日元。90年代後半,中國北方黃河流域中游地區面臨著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嚴重危機。每年近3436平方公里土壤沙漠化,相當於一個中等縣面積。作為中國內地最貧窮落後的寧夏自治區,森林覆蓋率只有8%,約為國家一半水平,日本的1/8。2005年款項到位開工,寧夏境內北部靈武,中衛12縣黃河沿岸5萬公頃的植樹造林計劃開始,僅僅只用兩年,完成5469公頃造林,寧夏森林覆蓋率由8%上升到了10.5%,80萬居民受到此項計劃恩惠。而從1990年開始到2013年,中國19個省及自治區接受日本官民融資,完成180萬公頃植樹造林計劃。)
(2014年 JBIC中國融資項目大連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造船設備擴充。該公司2007年中遠造船和日本川崎重工在旅順經濟開發區合辦經營,註冊資金26.2億元,雙方各出資一半,設計年造船能力240萬載重噸,這是自南通中遠川崎後,中國北方第一個生產高附加值的大型貨輪基地。2014年JBIC聯合三井住友銀行向其融資2.91億美元,其中JBIC出了1.75億美元。2013,2014,2015年JBIC自己官報,JBIC在中國內地實際融資,345億,256億,40億日元。)
90年代中期日元升值帶來的ODA的還款糾紛:
(1980年~2017年日元與美元匯率推移)(1980年~2017年日元與美元匯率推移)
現在網路聲討最多是日元升值,ODA還款實際上我們是虧了。實際上這個問題確實出現過,但不是在21世紀,而是90年代中期,進入2000年後,中國便不再糾結這個矛盾。
ODA貸款項目基本是前10年還利息,後20到30年本利全還。只還利息的話好說,即便3.5%利息也高不到哪裡去。但1986年9月到1995年4月,廣場協議後日本迎來了第三次日元升值,對美元匯率從200升值到79,翻了2倍多,問題就來了。(主要議題集中在1980~1986年的一期和二期前半貸款項目,90年代日元升值無法達到廣場協議那樣的水平,況且95年日元升值最高點,中國貸償不吃虧)1980年ODA貸款第一期6個項目(3309億日元)簽約,1990年開始本息並還,1980年日元匯率是226,1990年是140,我們還款時候就虧了不少,《人民日報》從1994開始發表「日元升值還款不利」批判文章,1991年中國側的推算在還款上虧了3.91億美元外貨,1994年上升到7.19億美元,還款負擔比1991年增加40%左右。日元升值給亞洲諸國的「日本政府貸款」還款多帶來52.8%的負擔,雖然借用的是第三方案例子,但實際上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中國要求日本以減債方式予以解決。
1994年2月27日主管經濟工作的副總理朱鎔基訪日,朱總很率直的,在日本記者俱樂部時開門見山,明確說了「中國不希望看到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對我們而言還款債務就不得不增加了!」。而1995年村山富市訪中時,李鵬總理還拐彎抹角暗示日方。村山滑頭,只說日元升值,日本企業大幅直接投資中國,對中國也有利,而且我們對外輸出一直也是美元結算,日元升值我們也很吃虧啊,絕口不提減債免債。
當然90年代中期提出這個問題撇開政治以外,是有深刻經濟背景的。94-95年中國的日子確實不好過,CPI指數超過20,財政,金融,外匯三大赤字,特別92~95年對日貿易數十億赤字,90年代前期的經濟過熱,使得經濟政策開始由寬鬆走向緊縮。朱總就是那時候被鄧公臨危受命上調中央的,村山內閣屬於弱勢政府,沒有多少話語權,只能敷衍了事,甚至95年因中國地下核試驗而凍結了無償貸款。
(1994年2月24日主管經濟工作的朱鎔基副總理訪日,在日本外務省板倉公館與羽田孜外相進行事務磋商,其中最主要一個議題是1996~1998年的第四次ODA上半期借款申貸。同年6月,11月,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吳儀,外交部部長錢其琛陸續訪日,催促日本貸款放行,12月日本政府正式批准5800億日元的貸款申請。很多人要問我們不是還款嫌日本升值帶來的額外債務,為什麼還要再借,其實你仔細想一想就明白了,日元高值期時還款吃虧,但反過來借款時就佔便宜了,他期日元貶值,我們還款時輪到債主叫苦連天,這時不貸更等何時?另外一個重要因素,1995年是中國九五計劃策定年,當時財政緊縮,想搞基建,日本援助貸款是不小的幫助。)
不過這個日元升值帶來還款糾紛問題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就基本在新聞上銷聲匿跡了,領導人也不提了,原因很簡單,日元開始貶值,這對中國還款借款都是有利的,對日本而言反而不利了,但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剛剛恢復對日貿易黑字的情況下,隨著日元貶值,大量日本家電,汽車以及電話商品開始行銷中國,又有再度貿易赤字的危險1997年11月李鵬總理訪日,隨行的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俞曉松在正式場合質問當時日本大藏大臣三塚博,日本在香港外匯市場做空美元,使得日元貶值,面對俞的突然質問,三塚沒有否認也沒有承認,於是1998年年半,《人民日報》又開始大幅批判,日本政府為挽救低迷的日本經濟,人為操縱匯率市場,放任日元貶值。而1999年,對日貿易從上年13.85億美元黑字,轉為13.52億赤字。當時日本財務省官員無奈的表示,「無論日元貶值還是升值,反正日本都會遭到某些國家指責。」
而進入21世紀以後,日元無論升貶值,幅度都不會超過1986~1995年那樣震蕩激烈,中國的GDP進入高速增長期,所以公平來看,不存在這樣還款得失問題。但隨著經濟日益增長,中日歷史遺留及領土糾紛問題,日本國內開始盛行一股「中國ODA畢業論」,對中結束援助提議與呼聲越來越高漲。
1998~2000年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失業人口超過300萬,而中國海洋調查船首次進入日本近海,1999~2000年中國軍費突破千億大關,對華ODA貸款比預算還多3%,達到歷史最高的2273億日元,一時間日本各界嘩然。2001年日本開始有針對性削減有償貸款,最主要一點由過去「3+2」一定,改為一年一定,2001年日本對中有償貸款比前年下降約25%,2002年以後,圍繞著ODA項目要不要停止,日本國內展開激烈討論,而2003年貸款對比2000年只有其一半。而當年中國人均GDP是1090美元,日本ODA援助以1400美元為界限,而用不了兩三年中國肯定突破1400美元。於是2004年夏亞洲杯正酣之季,日本國會派遣ODA議員考察班來華,經過實地跨省市考察,決定對華終止「円借款」項目。
說實話,當時中國政府對日本「對華貸款」有些「捨不得」,有興趣的人可以搜一搜2004年11月30日寮國東盟首腦會議,溫總和小泉的首腦會談,2005年3月3日與3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的記者會對答, 或者下面這個
道理嘛,日元當時已經處於穩定的高值狀態,想跟廣場協議那樣大幅升值已然沒有空間,所以這30年低息長貸當然很划算,如果日元未來貶值,那返息的話更划算。經過多輪協商, 2005年3月17日兩國外長李肇星與町村信孝在東京達成08奧運之前終止合意。選擇,是因為韓國也是在1984年漢城奧運會前結束日本在內的外國援助。
2007年12月2日,日本外相高村正彥訪華,與當時楊潔篪外長簽署交換了最後6筆涉及環境保護投資,460億円合同,宣告29年日本對華貸款歷史終結。2008年開始,中日雙方結束有償貸款協議後,我國成為ODA純返款國,現今中國還欠日本1.6兆円左右。每年約800億円本息返金,以30年限返期推算,不出意外的話2037年前全部還清。比起越南,緬甸這些國家三天兩頭拖欠,賴賬,逼免,連日本人都不得不承認,中國和韓國雖然和自己世仇宿怨,不但成就利用舉世矚目,還錢也是相當爽快的「優秀畢業生」。
日本對華援助究竟是不是戰爭賠款?
這是中日雙方最大分歧觀點,多數日本人認為是變相的戰爭賠款或對中贖罪替代品,但中國人認為這是「新資本主義的殖民經濟」,自古以來哪有貸款當賠款的? 而歷代中日領導人圓滑世故的正式談話和外交辭令中,你也基本上找不出什麼漏洞。按照中日官方的說法,這就是雙贏性質的經濟活動。當然如果稍微了解一下,ODA借款的經緯,你的看法或許會更立體化些。
日本ODA的起源和戰後受害國賠償有一定關係,1954年11月,日本政府和緬甸聯邦簽訂了《日緬和平條約及賠償經濟協力協定》,其中便包含了以無償援助,技術協力方式的賠償方式,其後日本又與菲律賓,印度,印尼,南越依次簽訂這樣的條約,而與印度在1958年簽訂時,首次引入「有償低息貸款」,這6個國家無異議後,日本又開始和新馬泰,柬埔寨韓國簽立這樣條款,同樣這些國家也無異議。這也是很多日本人認為ODA=戰後賠償的重要歷史根源。
(1957年10月17日印度總理尼赫魯訪日,在和岸信介政府會談中,敲定了第一筆「日本政府援外借款」,1958年5月兩國正式簽定合約,用於支持印度第二個五年計劃建設。)
但事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6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在亞洲一枝獨秀,日本發現利用「特惠有償貸款」的誘頭,既能為日本商品出口打開市場,又能穩定保證原料輸入,這對「來料加工貿易立國」的日本裨益良多,於是開始逐步重視起來,ODA的「准賠償」的政治屬性變弱,相對的轉變為關係日本國益重要對外政策工具。這種混成化的理念在70年代也遭到了褒貶不一國際評價。而80年代以後,日本開始追逐「政治大國」的地位,可受制於憲法,無法通過戰前那樣軍事影響國際局勢,只能利用金援發展中國家,換取國際地位的提升,這是80年代日本對中提供政府貸款的又一個潛在因素。
(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結束後,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接管蘇伊士運河,國有化後5年,埃及公開招標運河改修工程,日本五洋建設擊敗歐美競爭對手,拿到合同,當時約一半的資金是日本政府提供的特惠貸款。3期工程完工後,4期擴幅增深工事因1967年第三次,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而中止。1974年工事再開,1980年8月竣工,工程總款506億日元,380億日元依舊來自日本政府貸款。60~70年代利用ODA援外,日本在第三世界國家中贏得了相當好口碑,但為此也得罪了英美歐洲老牌列強,歐美當時批判日本的腔調和現在批判我們如出一轍。隨著國際地位逐步抬頭,但日本並不滿足於此,妄圖追逐國際秩序話語權。)
而涉及到具體面,又得分別看待。1979~1980年時段,受華國鋒總理不切實際的「洋冒進」計劃影響,我國的外匯儲備由1978年的20億下降到1979年8.4億美元,1979年上半年更是跌倒了1.67億美元,1978年貿易赤字達到129億美元。包括寶鋼在內63.6億美元成套設備技術合同被迫終止或凍結。為了尋求資金,不得不打破60年代蘇中交惡後「獨立自主,自立根生」的經濟政策,向西方國家借錢發展成了一條出路,雖然當時西方各國都表示願意借錢給中國,但行政審批手續始終停滯不前,而這時候日本大平政府既主動熱情,也風行雷厲,中國在日本三番數次邀請下,終於向日本申請ODA。
1979年9月3日,主管基建的國務院副總理谷牧訪日,代表中國正式向日本政府提交55.4億美元8個項目的政府貸款項目申請,1979年10月1~9日日本外務省經濟協力局局長新井梁一為首日本四省廳調查團來日實地考察,回國後扣除中方內資,批准四個項目36億美元優先投資。即「兩港兩路」:秦皇島港、石臼所港、北京—秦皇島鐵路和兗州—石臼所鐵路。而一般民眾指責這些關聯項目都是對日輸送石油煤炭資源的。日本人骨子裡還是為自己著想,但實際上你要知道,當時中國石油,煤炭近七成出口對象是日本,沒辦法算運輸成本和大客戶,周邊只有日本一家。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你要明白這些項目並不是日本方面提出來的,而是中國政府的決策,這是考慮到這些項目也符合日本的國益,對方也難以拒絕。
(促成ODA貸款合同的大平內閣「三兄弟」: 大平正芳首相,伊東正義官房長官,大來佐武郎外相。這三個人共通特徵,戰時都曾經在臭名昭著的興亞院任職,均來華實地履歷過,戰後卻都對中持友好態度,大來在1979年1月入閣擔當外相前,還一度被國務院聘為經濟顧問,所以力主日本政府推進對華政府貸款。客觀看待來說對戰爭的贖罪感和對中國未來經濟潛力的預判促使他們堅決對中實行經濟協力。特別大平,他在戰爭中主持參與對中國華北,東北的鴉片貿易,所以深懷一種贖罪感。具體發言有三次,這裡不多說了,日本政界評價大平對中關係時,總結為「冷眼暖心」,這是很適合。)
日本對外援助機構也並非道德高尚,無私無畏的「國際白求恩」。海外金援兩大機構JICA和JBIC實際上代表日本外務省和財務省各自的不可言說的省益,這兩金融機構中高層都各自是省廳退官後的「高等國民」。當初1999年JBIC提案重組,脫離ODA體系,是財務省不滿外務省專權獨斷,在項目對內推介時只給外務省人脈關聯企業,而讓財務省的人骨頭都啃不上。JICA職員在東南亞基建項目上不僅拿本國企業回扣,對申請立項的對象國那裡也吃拿卡要。因為這些項目牽涉雙邊,資金流動複雜,單方想要追查,一方若不配合,將非常困難。每年以視察為名,實則公款旅遊,單人單年者上100萬日元公款報銷,比比皆是,歲歲如此。
(日本《周刊FRIDAY》2005年3月18號曝光的國際協力銀行中層以上職員幹部定期到新宿銀行名下會所「曙橋會館」以研修會,海外團體親睦會名義肆無忌憚三公消費,並秘密在此地接洽關聯企業家進行暗中利益輸送。)
最後,中日兩國民間可能依然在對如何評價「日本對華經濟援助」爭議不休,但現實是兩國政府對於ODA的研究不再糾結於過去,而是面向現在和未來。中國近10年也積極對外經濟協力。以援助地域來說我們的利益更集中在非洲,而日本的勢力基盤是東南亞。雙方都想互相滲透,但委實不易。日本2003年《ODA援助大綱》改定後,設置了人權,軍事用途限制和賬目透明,這對非洲那些國家來說很難接受。而東盟諸國一向忌憚中國的崛起,地緣政治的環境下對中國投資實際是「明贊暗否」。
而雙方相同的是……只要稍微了解歷史的人都不難看出中國對外援助模式或者說套路和改革開放前「無償政治援助」模式已經大不一樣,和日本,韓國具有「貿易、投資、援助」三位一體的高度相似性,《2014年中國對外援助白皮書》,2010-2012年,中國對外援助無償援助比例為36.2%。中國進出口銀行對外援建貸款是2~3%利息,15年期長貸,5年寬限,原則上不低於50%的中國設備或商品採購。是不是很相似,但你要知道相似不僅是這裡,日本政府對華經濟援助出現的各類問題,將來肯定也會在中國身上發生,如何處理,或者預計劃,殷鑒不遠,遠比評價更重要!
(以上節選改編筆者被刪除的文章《從乾杯走向務實——80年代中日關係實錄》,現在微博貼出從乾杯走向務實——中日80年代「蜜月」關係實錄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21018380721577
完全不同意 @李少荃的說法,這種抖機靈式的「我兔腹黑」的回答對澄清問題毫無幫助,甚至是輕佻地解釋一個很沉重的問題。
這位答主根本沒有弄清楚,中國政府在和日本建交伊始就已經放棄了放棄了中國對日戰爭索賠!是按照日方的要求,放棄了對日戰爭索賠!(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民間對日索賠才會那麼艱難,因為日方法庭的駁回理由總是中國放棄了對日索賠。)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並不是中共一家的鍋,事實上在中共之前,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已經放棄了對日戰爭賠款索賠要求,所以這是日方利用國共雙方的內鬥所取得的一次外交勝利(沒錯,就是勝利,他們不用背負金錢上的巨額損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共雙方對日本的寬容、友善達到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國民黨政府放走了一大批日本戰犯,並且將岡村寧次等戰犯搖身一變當成了自己的顧問;而共軍這邊也不遑多讓,撫順與太原兩個戰犯管理所,進行所謂的思想改造,而改造完了之後怎麼辦?送回去了,其中不乏大量殺害中國人的殺人狂魔!
「「當我們受到疾病與死亡威脅時,管教們待之如親人」,這是戰犯嘴邊常說的一句話。管理所醫務室,醫療器械設備、醫生隊伍、病床、藥品等均超過那個年代的中等級醫院。每年春季,管理所都要請大醫院的專科醫生給戰犯體檢,按季節進行流腦、傷寒、痢疾、霍亂等疾病的預防注射。據資料記載:戰犯患肺結核的123名,至1953年全部治癒。」
當時中國正處在困難時期,而這些戰犯、這些手中無數血債的殺人狂魔卻得到了遠高於中國人民平均水平的對待,不管有什麼意識形態上的理由,國共雙方這些行為在本質上有什麼區別?難道只要殺人狂魔感受到了社會主義的光輝,之前殘殺大量中國人的事實就可以放下了嗎?
以色列的做法是追殺那些大量殘殺猶太人的戰犯,阿道夫-艾希曼甚至在1980年都沒有逃脫這種=追殺,如果說為了一黨私利或者人類大同理想就可以放棄這種正義的懲罰的話,那麼中國人民流下的鮮血到底有什麼意義?
很可惜,也許某些殺人狂魔、戰犯受到了所謂的改造,痛哭流涕表示毛主席偉大,但是日本整體是不會感恩的,他們反倒覺得既然這樣,那說明自己並沒有給中國人帶來那麼大的創痛——否則你怎麼會對我們這麼好呢?
如果要問日本為什麼不像德國人一樣,那麼能不能同時問問,為什麼中國做不到跟以色列一樣?
同時,奉上自己舊文一篇,闡述一下這個問題
ODA 即官方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是指發達國家官方機構(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及其執行機構)為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向發展中國家或多邊機構提供的贈款。
作為一個發達經濟體,日本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進行對外開發援助。而對華開發援助的主要活動從1979年開始,到2007年日本停止了對華援助貸款基本為止,持續了接近30年——2007年之後日本對華ODA僅限於少數無償捐助和少量技術援助,規模極其有限,基本可以視作結束。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曾經在中國大地上燒殺搶掠,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也給中國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但是日本政府給予中國的ODA,不僅在名目上,在實際上也完全跟賠款沒有關係。
如果是賠款,那麼肯定是不需要受賠的國家還款的吧?而ODA卻並非如此。
日本對華ODA,主要分為有償貸款、無償援助和技術援助三種。前面兩種當然不難理解,技術援助則主要是指對某些項目的實施接受研修生、派遣調查團或者專家團、提供器材和設施等等。
而從下表可以看出,日本對華ODA大部分是貸款以及工業輸出項目,無償援助只佔有其中很小的比例。
由上表可見,ODA中的絕大部分是債款。雖然利息比較低,但是債款依舊是要還的(現在已經開始到期,在償還了),這和賠款又有什麼關係?
從上圖可以看出,如今日本是在收取貸款中,從2010年起,對華ODA實際上日本是在收錢的。中國每年償付的ODA貸款,都高於日本給中國的ODA。
另外,必須看到,日本大量對中國借出ODA貸款的時候,日元的匯率並不高(80年代初大約在250:1美元左右),而我國現在要還日元,卻相比當年已經至少升值了一倍,縱使利息不高,但是這個比之高利貸又差在哪裡呢?(80年代初借給中國的長期貸款,現在已經到了還款的時節,當時一億日元的價值在40-50萬美元左右,而現行匯率下的一億日元大約卻價值一百多萬美元,差了有一倍以上。)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本來無需說什麼。但是以此來說明日本對中國有多大的恩情,那麼論據又在哪裡?
同時,日本對華援助中大部分的援助項目,都規定借予的錢必須限定用於(或者優先)購買日本工業品和採用日本技術標準。這實際上是一個對日本企業的變相補貼!
比如在1987年度編入日本ODA援助項目的貴州天生橋水力發電總廠計劃,使用了196億日元的ODA貸款,同時根據協議購買了大量日本設備,並且聘請了一批日本專家。
今天的中國,經常對非洲國家進行低息貸款和基建項目援助,實現了企業走出去的戰略。面對這種狀況,一些外國媒體紛紛鼓噪,說什麼中國正在對非洲搞「新殖民主義」,為窮苦受難的非洲人民操碎了心。那麼在同樣的邏輯上,日本的對華ODA怎麼就成了中國人民必須感恩的善意?
沒錯,中國當時一窮二白,急需外匯資金支持,日本也給我國提供了這些資金支持,我國應該表達應有的感謝。但是,中國在接受日本ODA的同時,也釋放出了對日本開放市場和技術領域的善意,難道這不是中國給出的感謝嗎?
對於日本給出的援助,中國可以感謝,但是要感恩戴德,甚至在國家利益受到觸犯的時候選擇退讓,那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
日本人自己在國內為了利益,暗自宣傳什麼為了代替戰爭賠款,日本給了中國多少多少好處等等,這是日本人自己的事情,中國人卻不用也不能當真。
================================================
實在忍不住了,再來掛一個人。
這位充滿常識的人士,耐心地教育了我:對殺人累累、手下無數條中國人性命的戰犯,最重要的不是懲罰他們的罪惡,讓無辜死去的平民得到一個正義的結果,而是要改造他們的價值觀,讓他們擁抱偉大的共產主義。
只要他們變成親共人士、只要他們親華,殺了那麼多中國人的事也就了了。
他的論點是蘇聯人殺德國戰犯殺得不對,理由是剩下的人會反蘇!合著那麼多平民無辜死去,此人無動於衷,倒是剩下的戰犯親不親華、親不親蘇,他感到無比重要!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這位有常識的人士一個想法,但是我對你這種人只有一個字:滾!
如果懺悔就可以悔罪的話,那國際法庭根本就沒必要設置了,紐倫堡和東京審判更加就成為了一個笑話,戰犯根本沒必要殺一個,讓他們悔罪不就行了?
還什麼改造世界觀?蘇聯怎麼不將納粹和黨衛軍的高官都留著改造世界觀,一起建設社會主義?難不成蘇聯做的錯了,我兔做的對?還是說蘇聯這麼做背叛了共產主義理想?
共產主義不是聖母主義,優待法西斯是對死難者的背叛!
對窮凶極惡的法西斯分子,蘇聯人做得太對了。
再對 @松雲說一聲,有你這種小紅兔在,我兔的名聲就別想好!
今年是2017年,也是中國和日本建交45周年的年份,其實在今年還有一件大事,到今年為止,中國還清了日本對華的所有貸款的最後一筆利息。
三十來年了,所有這些貸款連本帶利一分都沒有拖欠過,今天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超過日本,已經是幾年之前的事。所以今天再提日本曾經對華援助這個事情,似乎是一個很久遠的事情了。
但是當我們翻開歷史發現,這個援助也不過剛剛開始於1979年,所以我要發的第一個感慨是,沒有想到從1979年那年開始,那個時候的中國一窮二白,需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對中國大量的經濟援助,經濟貸款才能讓我們經濟騰飛。
沒有想到只不過過了短短二十幾年,世界第二的位置就發生了變化,一個還需要人家施捨貸款的弱國,竟然已經走到了世界第二強國的位置。而我感慨之後要思索的是,原來日本還有對華援助貸款這一說,這個事情恐怕很多人也已經遺忘了。
1979年的時候,從那一年開始,我們確實接受了日本大量的援助,在這一點上我們應當感謝日本政府。雖然很多人說我們中國非常大義凜然的免掉了日本對華的應該給的很多賠償,所以日本才給了我們很多貸款,但是不管怎麼講,這筆貸款對當時的中國,還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們也得認識到,這筆貸款可不完全是無償的。有的人就說日本無償援助了中國那麼多,我們今天來翻開看一看,到底所謂的無償援助是個什麼概念?
從1979年開始的日本對華援助,大概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叫做無償經濟援助,就是說完全白給中國搞一些慈善項目;第二部分叫無償技術援助,免費轉讓給中國一部分技術;第三部分,叫對華低息貸款。
這三部分大概有多大體量呢?前兩部分大概也就是一千多億日元的體量,其實量並不大,第三部分的對華長期低息貸款,從1979年開始終止於2007年,一共是接近3萬億日元,這個數字確實是比較大的。
而且在1979年那樣一個年代,中國沒有多少外匯,中國急需大量的外匯搞這個經濟建設,這筆貸款確實很有用。而且那個時候中日關係非常好,日本的政治家也提出,這個貸款前十年可以先不用還,從第11年開始再還,利息定的也比較低,大概還不到1%。從這一點上講,我們感謝日本政府當時的付出。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日本的對華援助也不是一個虧本買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日本對華援助最大頭是長期低息貸款,但這種貸款可不是把錢,直接借給咱們中央政府拿現金的,這些貸款完全都是項目制。
什麼叫項目制,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時中國要興建首鋼沒有多少錢,我們做出計劃。舉個例子,我們需要1000億日元,那麼向日本政府貸1000億日元,這個錢大部分用來購買日本的設備,產品和技術服務。
換言之,這個錢有相當一部分又作為利潤,讓日本的企業掙了回去,而用日本貸款興建出來的企業,做出來的產品又可以賣給日本,在這個意義上講兩國都是有利的。
大家記得嗎,從80年代開始,日本商品像海水一般湧入到中國市場,收音機、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音響以至於汽車,這麼多大量的產品,那麼大日本的產能,不就是藉由這樣的貸款,進入到中國市場來的嗎?沒有這麼良好的政府間的合作,日本的產品也不會這麼順利的進入到中國市場。其實經濟發達的國家,給經濟不太發達的國家貸款援建項目,這本身就是一個雙贏的產業。
日本和印度的高鐵合作事件,日本給印度新建的這個新幹線為基礎的高鐵,日本給印度的貸款五十年還清,每年的利息低到年息0.25左右,不論從還款時間還是利息上,這個遠遠優厚於1979年開始的對華援助啊!
當然了,咱們現在給其他國家興建高鐵,走的也是這樣一條路嘛。1979年開始,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日本的對華貸款利息那也是一直在上漲的,甚至後來都已經漲到年息3%了。大家可別忘了,日本今天已經進入到了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時代,有中國政府的信用貸款,能讓他年化收到3%,這筆買賣完全划得來呀。
還有一點,整個80年代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大家別忘了,日元巨額升值,日元升值一方面固然使日本經濟崩潰,陷入了這個失去的二三十年。另一方面,日本的對華貸款可是以日元結算的,換句話講那相當於無形之中,中國的還貸款要多還一倍了。
可是即便這樣,日本政府也一分沒給咱減免,我們也一分沒少還給他呀,對華貸款這個詞,確實已經很久沒聽到了,也正常07年就已經最後一筆沒有了嘛!我想我們現在要思考的,有沒有可能再過幾十年,是我們要對日貸款了呢!
如何看待對華ODA的問題必須與中國民間對日的整體態度的討論聯繫起來。這是回答這個問題個人認為雖然顯而易見但必須強調的一點。
看待日本對華ODA,與看待靖國神社、日本汽車等產品、中日外交、釣魚島問題、抗日神劇一樣,一起組成了中國民間對於中日關係的基本認知與態度。這些問題的複雜性與相互矛盾性往往導致認知的相互衝突與撕裂,在極端情況下最後釀成「西安日系車主被砸穿顱骨」這種親痛仇快的悲劇。所以在中日關係惡化的情況下,正確看待日本對於中國的積極影響尤為重要。
先客觀簡要的認識ODA。
偷個懶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ODA 即為官方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的縮寫。是指發達國家官方機構(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及其執行機構)為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向發展中國家或多邊機構提供的贈款,或贈與成分不低於25%的優惠貸款。」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面臨資金、技術緊缺和能源供應緊張、基礎產業落後等問題。當時,除ODA以外,日本還提供了三批能源和其他一些基礎設施貸款,總計金額約為1.7萬億日元。這些貸款主要用於油田、煤礦的建設,極大地緩解了我國能源和資金緊張的局面。
日元貸款援建項目均為規模大、周期長、技術要求高和施工難度大的基礎項目,其範圍遍布中國幾乎所有的省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京秦鐵路電氣化改造、南昆鐵路、北京首都機場、上海寶鋼、上海浦東機場、武漢長江第二大橋、北京污水處理、環境示範城市(重慶、大連和貴陽)的環保工程等。」
關鍵詞:促進發展與福利水平、贈款、贈與成分不低於25%優惠貸款、緩解能源與資金緊張、基礎項目、遍布所有省份
在當前我國基建技術發達、外匯儲備第一、項目全球開花的大投資大建設背景之下,可能對於ODA的援助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但放在80年代初的環境之下,就能體會到日本對華ODA的重大貢獻。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
1、大規模應用的工業技術上落後。現在我們難以想像,那時候某些地方鋼鐵廠的冶煉設備甚至是至晚清時期引進的,幾乎落後世界大半個世紀。
2、不僅缺少資金,更重要的外匯資源更是匱乏。匱乏到什麼地步?央行要親自出馬製作錢幣收藏冊專門賣給外國人來換十幾萬美元的外匯,換到今天不過是三個人的外匯額度。沒有外匯就無法引進設備與技術,就無法真正在對外交往中得到自身工業實力的快速提高而永遠淪為被他人利用壓榨的血汗工廠。
知道了對於中國改開初期的巨大幫助與重要性,但要明白ODA的本質,還要看看那個時候的日本:
1、經濟上高速發展,泡沫尚未破滅,日系資本在全球呼風喚雨。
2、美國在政治外交的掣肘與蘇聯在軍事上的壓力使得日本必須在對華關係上尋求突破。
3、外向型經濟的擴張也需要尋求更廣闊的市場,中國這片現代商業的處女地自然是兵家必爭。
在美蘇爭霸進入太空時代最後高潮的世界格局下,中日合作乾柴烈火,一拍即合,因此對於ODA背後的的意圖完全無需以陰謀論猜忌,因為共同的利益是中日蜜月的最根本原因。
(同樣的分析也可以放在建國初期蘇聯對華援助之上,規模不同而已。)
對於什麼日本在ODA上不可告人的目的、生意與利益談不上是好是壞、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對華戰爭賠款等等一廂情願的說法,只有一句話:利益是最大的善良。歐美國家對於非洲的各類援助看起來是好心吧,但卻是非洲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陷阱」。在國際關係中,一個國家看似無償給予而接收方自身無法創造價值的時候,從最根本的邏輯來講,是最危險的。
所以實事求是地看,日本對華ODA完全是在雙方在共同戰略需求的背景下互利共贏的項目。直接作用於其附帶的長遠效應中日兩國都受益良多,毋庸置疑更無須遮掩。
回到中日關係,如果完全以積極面看待對華ODA ,在現在中日關係上我們要怎麼看待呢??
李克強總理給了我們一個正確的思路:
1日,在經合組織發表的演講中,李克強回應了中國是否已可摘掉「發展中國家」帽子的問題。他說,雖然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城鄉區域發展、社會福利等與發達國家不可同日而語。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路依然很長。
鏈接 李克強回應中國是否已可摘掉「發展中國家」帽子
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 發!展!中!國!家!
我們仍舊需要ODA。而對於日本,在經濟衰退的負利率時代,對華優惠貸款也不失為長期資產保值甚至增值的一個選項,畢竟這個世界上向中國一樣完全不用擔心還款能力的債務人可不好找。
所以即使今天,對華ODA對於中日兩國依舊是互利共贏的。
相比對非援助的混亂,看看那些如今發揮重大作用的項目,日本對華ODA可以說是發達國家對各個發展中國家援助中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礎上的最成功的典範!(事實上也沒幾個成功的)
從歷史與現狀來看,日本對華ODA,同日本對華友好人士一樣,是中日關係積極面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反日」要反對的是對歷史罪惡粉飾與軍國主義的復辟,而日本對華ODA正是是鄧小平、田中角榮等等老一輩政治家在正確看待歷史、面向未來基礎上給中日兩國留下的寶貴政治遺產。
因此,在中日兩國在各方面紛爭不斷又緊密聯繫的情況下,對於如今走向軍國主義的日本當局意圖通過削減、取消ODA來破壞兩國友好歷史根基的行為,我們必須堅決反對!
你懂的…
貴乎回答問題的【某些人】好像總是缺乏認真審題的能力,還喜歡顧左右而言他。
講點客觀的東西就那麼難?非要用意識形態遮蓋什麼好像說話不帶屁股就虧了一樣。
首先,日本算不算中國的援助國?
算
因為以前打慘了你,後來給你錢了,人家就不算援助國了?
是不是想功過相抵啊?
誰讓你相抵了?
其次,是不是最大的援助國?
最大,怎麼界定呢?
錢的購買力?
看看另一個比較大的所謂援助國,蘇聯50年代對華援助
1960年7月14-16日在北戴河召開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周恩來受中共中央常務委員會委託,作共產國際與中共關係的長篇報告,講到朝鮮戰爭及後來蘇聯給中國的貸款數額,總計為56.76億盧布(其中軍事貸款43億盧布),加上利息5億盧布,總共約62億盧布,預計1965年可還清。
1989年出版的《當代中國的基本建設》一書說,蘇聯1950-1955年向中國貸款11筆,總計金額為56.6億舊盧布,主要用於經濟建設、抗美援朝和償付蘇聯移交物資等方面
盧布含金量呢,這樣的:
1947年幣制改革,廢除切爾文銀行券,保留輔幣不動,發行新的盧布紙幣,規定1新盧布兌換10舊盧布,用於回收二戰時期過多發行的1924版盧布。1950年進行戰後第二次貨幣改革,以匯率為中心,使東歐各國貨幣與盧布建立比價聯繫,並規定盧布含金量為0.222168克, 同時對美元匯率定為1美元等於4盧布。
61年的新盧布就不管了,統一討論舊盧布。但是新盧布對內升值10倍,對外升值4.4倍,這就不細說了。到底援助了什麼東西我也不說了,大家都看著。
日本對華ODA
2012年6月,日本外務省日本官方發展援助(ODA)發布的數據顯示,1979年至2010年間,中國共獲得日本33164.86億日元(約2638億元人民幣)的開發優惠貸款、1557.86億日元(約124億元人民幣)的無償援助,以及1739.16億日元(約138億元人民幣)的技術合作資金,援助總金額達33164.86億日元(約2900億人民幣),涉及200多個項目
沒辦法,日本的還是比較多的。
ODA能否發放 需要考慮到被援助國GNP 民主程度,核武器.....中國不符合的基本都佔了 但是還是給了貸款。
類似於中日兩國對於戰後秩序的默契以及對美蘇承認放棄戰後賠款後日本新政府和中國建交後中國提出的賠償條件。說句不好聽的,這個ODA是政治籌碼,談到錢的問題上,沒人是傻子。
政協發言人趙啟正:日本說要適當減少ODA不是今年才說的,說了許多年了,雖然我沒看到你們外相新的發言,但對我來說並沒有意外的感覺。【ODA的產生有其歷史原因,包括從二戰結束以後到今天中日關係的發展都是相連帶的】。ODA也曾經在中國的【某些】建設方面起過作用。當然,ODA是日本的項目,是由日本政府來界定的。
說的這麼明顯了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應該看得懂ODA到底是幹什麼的了。最高票回答一臉「以前說了放棄那現在就不算了」的小孩子過家家論證法,還帶著「日本人殺了我們很多人十惡不赦所以日本人賠的錢不算什麼」
政治不給你講兒戲。
接上,為什麼是【某些】呢,因為日本的ODA項目很多是貸款給中國後其實反過要求來承包給日本的公司完成的,這些錢其實並不進過中國賬戶,類似於我們現在在非洲乾的一些事情,不過我們現在貸款一般讓他們用原材料和影響力換(微笑)。
舉個例子:
建設xx鐵路電氣化,我們決定借你100億日元做這個項目,我們給你提供兩家日本公司來完成,你挑一個吧,這個錢借給你你只能這麼花,建吧。
但是我們和非洲的不同在於,非洲還是那樣一塊爛攤子,我們錢,原材料,面子都賺了。而日本從中國這,長遠考慮其實並沒有能賺到什麼。
平心而論,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基礎建設繼續資金的時候,日本的ODA的確給中國了非常大的幫助,按照歷史的絕對購買力看(我就搞不懂高票用匯率計算而非購買力是什麼邏輯),如果低息/無息/25%贈送的貸款算援助,那麼
【日本的確是對中國最大的援助國】
但是,援助的性質,日本方面來看,一方面是為了中日未來關係,自己的一次賠償性投資,另一方面是日本對自身經濟建設的一次回填。
中國方面看,這是日本對中國戰爭罪行一部分經濟方面的官方名義上的補償,也是中國基礎建設發展的一次助推。總的來說,算是雙贏,不得不佩服日本在外交和經濟層面的老謀深算。
【有些回答說中國近幾年xxx多少多少多少所以日本當年ODA不算什麼,我總覺得這個類比很幼稚很屁股。日本對華ODA數量占日本總ODA本來就不多,但是時效性很重要,05年借你50萬在上海買房子的人,和現在你借人100萬也在上海買房子,一樣嗎?別因為錢是日本給的,就抹殺就反對就陰謀論那麼多。說了很多次了,談到錢的問題,兩國政府都不是傻子,P民只要看著就好。】
陳家灣有100個村民
張三聽朋友說起幾個陳家灣的人不錯,張三於是常常說陳家灣這地方的人不錯;
李四的家人和陳家灣的某人有摩擦,李四逢人就說陳家灣都是垃圾;
張三遇到李四,兩人吵的不可開交,誰是誰非呢?
任何國家都是由數不清的人組成的,因為不知道要恨或愛哪個或哪些具體的人,就愛上或仇恨整個國家,是會讓人無所適從,常常矛盾。
李敖說過一句話我很認同:我比我的敵人還了解他自己,否則我如何戰勝他?(大意)在這裡吵吵鬧鬧,只能說明我們真的一點也不了解日本。
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結論,不如讓自己的表述更具體而翔實,讓大家都能接受充分的信息。
我說一個吧
我以前掛職的時候,給我開車的司機是快退休的,開了幾十年的車,聽他說他最早開車學都學兩年,因為除了開,還要學修·····
有次去省里開會的時候,路上聊起來
他說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國家汽車產量不足,我掛職的那個縣就是自己組裝汽車,我當時直接懵逼
後來了解到應該類似於拖拉機那種把··
組裝好了每年秋天去隔壁縣去幫人家運木頭
80年代開始,日本的無息貸款就來了,但是只能買日本的東西,又貴
買回來一輛卡車,當時他技術最好,就是他開
用他的話說
狗日的小鬼子,開了幾天有次不小心刮到了才發現是特么舊車,刷了一層新漆····
所謂的援助,是有利益往來的
更何況這也算不上援助,這特么是要還的···就像張三借給你一百塊錢,你這一百塊錢只能買張三家裡自己生產的二十塊錢的東西,然後五年後還一百塊錢····
真正的最大的援助
是抗戰時期,蘇聯對國民政府的援助,國軍唯一的機械化師第200師,就是純蘇聯裝備···在美帝和德國中立的時候·蘇聯那時候真是很好很好的
PS:胖虎打大雄
你保持中立就是在幫助胖虎··
換句話說,日本的援助,是要還的,而且是援助你一百,你只能用來買買日本原價幾十的東西
反而蘇聯和美帝抗戰時候給的援助沒要還····
當然美帝的白銀法案刮的更多···蘇聯的前身俄羅斯也弄走了很多····
但是日本損害的搶走的,更是遠遠大於所謂的援助了,更不用說,這援助還是打折的···
我覺得樓上都不客觀,總會以狼子野心的狹隘民族主義來解讀日本對華援助。我覺得沒有那麼複雜。日本當然是無利不起早,但中國也是求援若可。本身來說是互利共贏的事。
實事求是,當時中國國際環境惡劣,西方無不敬而遠之,是日本伸出了援手,作為第一個吃河蟹的,是功不可沒的。
而且這也並不是日本的一廂情願,而是自太祖以來對日友好而獲得的投資。可以說是中國不斷對日本示愛換來的。先是不要賠款正常邦交化,再是在國際政治中屢次試圖拉攏日本政府,共同反蘇。再而還有民間的「文革輸出」使得日本左翼膨脹,民間大量民眾親華,日本民間訪華代表團比中國的革命兄弟還多。
共產主義運動是不分民族和國家的,正是如此,一開始我國和日本並沒有民族矛盾(至少政府淡化了),並由此爭取到了日本的同盟,我黨不止一次的強調團結日本人民,這也是卓有成效的,
日本左翼運動空前壯烈,而且他們是接受毛主義武裝的。就當時而言,無論民間還是政界都對華持有好感。不少日本左翼領導人訪華,並表達了懺悔。並寄望中國幫助日本實現獨立。
日本因為不是獨立的國家,而中國亦支持日本反美獨立,當時日本右翼是陷入了親華反美的汪洋大海,但中美建交而逐漸消沉。但中日友好一直維持到了改革開放。日本政府受制於美是無法表態,左翼又不在執政地位。左翼消沉後,中國也以民族主義取代共產主義,日本便慢慢成了反面教材。
今天日本左翼貌似也不再親華,親華民調每況愈下,當時也跟共運破滅有關,但根本在於中國對日態度的扭轉,曾經有兩代人是中日友好的世代,可見歷史仇恨是沒有歷史傳承的,而是政治的傑作。任何人都不是願打願挨的,逼著人家道歉無異於屈辱,始終在道德制高點批評也見得是光榮。就算犯錯的人,也不是可以罵出良知和道歉。
仇恨需要愛來化解,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和批判。這一點我覺得也適用於台灣。你對人家好的時候,你不說人家也會自慚形穢。毛時代很多日本人都會說對不起中國,毛主席也會幽默的說「感謝皇軍教育了中國人民
我的看法就是,日本對華援助對改革開放幫助巨大,不說感謝,但要肯定。作為日本贖罪的一部分。中日關係是酸楚的,要知道日本也想實現國家的獨立也知道唯中國而不可。要知道中國成為強國就必須成為東亞的盟主。要知道美歐依然千方百計防止黃禍。
中日癥結不在歷史,而在美國。
如何評價?感謝唄!
但同時,就算拋開二戰本身不談,日本對二戰惡行的態度,靖國神社裡對南京大屠殺醜惡的粉飾等等,讓我們憎惡、反感、憤怒、唾棄。
這兩者難道矛盾嗎?對一個複雜的有各種立場的人和各種時期的國家難道能一概論之?
還是小孩子嗎?
推薦 @匂宮出夢 的回答。說點無關的事情。
一是過去幾年平均每年中國對非洲全部國家援助總額(包括低息無息貸款捐贈免除債務等等在內),跟中國和尚比亞一年的交易額相當。具體的尚比亞占非洲的面積人口經濟比例請自行百度。
二是援助當然不附帶政治要求,但是大部分也是有要求的,比如定向定期,比如給付方式,比如某國總統攜夫人訪華獲得了五十萬的援助然後就帶著一批縫紉機榨汁機之類的回去了。
三是對中國開放某些領域,最近比較出名的是廣西上林人在迦納淘金的事情。多說一句,別覺得這是非洲天經地義的,你肯不肯讓歐美人來中國採礦?
四是非洲對華政策和宣傳。坦尚尼亞和中國聯合軍演時,坦少將一嘴普通話的視頻上過cctv。
你問日本對華援助啊?我不懂的你別問我。
學習歷史並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借鑒然後指導現實生活,只是有太多的人走不出民族仇恨的圈子,不願意承認中日友好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充要條件,也許這麼說又會被很多人罵,但是我還是想說,請各位改改冷戰時期的思維吧,中華民族要想同西方文明並列,就必須建立起一個大中華文明的文化圈,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國家都應該在這個圈子裡,這才是最符合中國核心利益的,傳統的單純只依靠武力和經濟的年代早已經過去了,文化才是最強大的。國家之間確實充滿了利益糾葛,但並非所有的糾葛都是衝突,所有的衝突都會演化成你死我活,希望更多的人能理性的看待日本這個嚴重傷害過我們的國家,也希望兩國能擯棄前嫌,共同發展。
日本對華貸款是戰爭賠款的變種?累計32000億日元
與其他亞洲國家不同,在建交談判中,「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這是中日建交前後北京的三大姿態。這些姿態大大加快建交步伐的同時,也讓後人為之爭議不已。
……
日本代表團成員、鋼鐵大王稻山嘉寬迅速捕捉到了這個信息。他當即表示,負責日元貸款計劃的OECF(日本海外經濟合作基金)願意以低息、長期的優惠條件,為中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對此,中方先是「很感興趣」,甚至把它提上了議事日程。但當稻山嘉寬細細講解有關ODA的知識、特別是談到「申請原則」即受援國必須先提出貸款申請時,一切似乎都變得不可能了。它觸及著堅冰未破、幾十年間始終強調「自力更生」的政治底線。
……
「當時日本國內,輿論、民間的聲音都是一邊倒的,都覺得這是應該的。」學者金熙德說:「但在補償心理之外,他們也有經濟上的考慮。……對長期進口中國能源給予厚望,這是對華日元貸款的一個重要原因。」
……
儘管如此,作為對華ODA主要提供國,日本還是贏得了中國朝野的普遍好感。一時之間,「中日友好」成為從官方到民間耳熟能詳的辭彙了,「世世代代」的說法也頻繁出現。而在這股大潮流中,還夾雜著日本遺孤歸國、昔日老兵懺悔,以及三千青年學生訪華的動人故事。毫無疑問,這些民間的浪花,也不斷烘托著這個中日關係史上罕見的黃金時代。
在這樣的氛圍中,1984年3月,為期六年、總額4700億日元的第二次ODA貸款協定順利簽署了;此後,1988年8月,中曾根康弘首相又許諾了第三次、為數8100億日元的貸款項目。值得重視的是,在世界能源形勢好轉的情況下,這些貸款全部流向了中國的基礎建設項目。
從甲午戰爭開始,日本對中國的破壞不計其數,而最終因為弱勢,我們不得不放棄了戰爭賠款。對這樣不痛不癢的貸款,我完全無感。我希望日本會為對華戰爭真正謝罪,不然我個人是不會原諒日本,也不會購買日貨。(我從1995年起,就沒買過日貨)
不要過度解讀!不要過度解讀!不要過度解讀!不要過度解讀!不要過度解讀!
對外援助和戰爭賠款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他們也是最大侵略者!不是殺人放火給點錢就能了事的。不是拍點抗日腦殘劇就能過去的……
【沒什麼好評價的】此一時彼一時,中國也曾經是日本最大的幫助他們的國家吧!
但是在關鍵時刻說這些有用嗎?
【都是生意的關係】
【我們只有乘勝追擊——繼續的打擊和削弱日本,使之跟中國不是一個數量級,以後才能輕鬆一點】
有些人不讀馬列毛政經申論就算了,連歷史都不讀。
拿人際關係看待國際關係的,大概活不過3個回合。
中國對日本戰後的處理真的不是一般的好。
日本當時面臨東南亞國家大量賠款補償要求正焦頭爛額,中共與國民政府雙雙放棄對日賠償要求,以及對戰俘的優待,對滯留民眾的遣返或對孤兒的收留等,不一而足。
在電影《日本沉沒》里虛構的災難來臨時,中國也是日本難民最大的接收國,如果真的發生電影里一樣不可挽回的災難,中國真的會像電影里一樣做嗎?望日本政府可以自重,慎重考慮未來如何與中國相處。一共200億美元貸款,12億美元贈送。不得不說,按七八九十年代的購買力,是雪中送炭。
這需要感恩?
當初要是不放棄賠款,按成本價每年賠200億美元,賠50年。就像一戰德國背負的負擔一樣,日本人天天吃屎你信不信。
崇日人士不要再這麼昏話連篇了,還企圖讓天朝人感恩,這是何其的倭化思維,小氣,狹隘,蠢笨,猥瑣。
是懂事的日本人在感恩,感謝天朝高抬貴手。後來停止無息貸款,主要是天朝已不需要,天朝在非洲隨便一撒就是五百億美元,還吃救濟糧這說不過去。無論在中日民間,都很荒誕。但是可以以賠款的名義繼續給四百萬一去不返奴隸勞工的後人發放賠罪金嘛。我爺爺11歲就被抓去挖壕溝,三天沒給飯吃,我不放棄索要300元工資和一萬元精神損失費的權利。永遠。狗屁ZF豈能替我說「算了」。
日本在1942年外匯賬戶上就只剩下八萬馬克了,沒錢進口大米,進攻越南搶啊。戰後一片廢墟,只能拿出武器和廢鐵。國軍去拆了點機器,牽回幾艘軍艦貨船,一看不能殺雞取卵得罪光光以後還要用到,於是說「算了」。
就像一個變態砍了你十八刀,到他家一看,上有八十癱瘓老母,下有三個月吃屎的孩子,媳婦餓的改嫁了,於是就說算了,不用賠錢了。他孩子長大後能掙錢了,每年買點香蕉和牛奶看望一下瘸了的你,如何評價,只能說這孩子很懂事。- 日本政府對華援助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同中華民國政府一樣,免除了日本明治維新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各起戰事的官方戰爭賠償,對此日本政經界人士深表感激。而同時中國的發展需要日本的資金、技術,於是中日政府雙方達成默契,以日本政府發展援助的形式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中國放棄戰爭賠償的經濟損失。
日本對華援助是ODA項目的一部分。日本對華日元貸款始於1979年。截至2006年6月,日本政府已累計向中國承諾提供日元貸款協議金額約32078.54億日元,用於242個項目的建設。截至2006年5月底,中國實際使用日元貸款約23864.13億日元。
截至2005年,中國共接受日本無償援助累計1376億日元(約合12.5億美元),用於136個項目的建設,涉及環保、教育、扶貧、醫療等領域。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是中國的最大援助國,如北京國際機場之興建便由日本政府提供三百億日元的援助。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之日本政府強烈懷疑中國政府將日本的援助使用於擴充軍備等非和平用途,日本政府正逐年減少對華援助,轉而援助印度。2006年3月23日日本政府宣布凍結新財政年度的對華日元貸款計劃。
遑論,中日蜜月期,也是政府有過權衡的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日本對華援助和對華低息貸款的具體內容網友已經列出,升值貶值問題網友們也爭論了。這個我再說意義不大。
日元貸款和援助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那時急需外匯,作用肯定有的,效率難以判定。(我認為那個時期的外匯使用效率遠不如周恩來總理時代)
因為家庭原因,我對日元漲跌看的時間相當長,遠超一般人。那個時代歡喜了解外國新生事物,正好也是計算機技術大發展時期。因為家人工作原因出國,好友全家在日本工作留學,對日本信息比較關心,了解的也比一般人多。
真正關心經濟問題是在2000年以後了,那時候單位開始上網,看了網路文章,開始知道中國在日元貸款時候由於日元升值原因吃了不小的虧(當然這個日元升值我認為中日雙方事先都缺乏思想準備,也不存在日本要坑中國這種想法,到現在為止日本央行對日元走勢都缺乏理解。)。索羅斯打擊英鎊,東南亞金融風暴當然是印象極為深刻的事情了。也因此對匯率更加關心了。
1995年日元達到79的高點,自然是牢記在心(現在的文華財經有這個時間點的圖,但是2012年我沒用文華財經看這個,不知道有沒有,常用軟體沒有這麼久的數據),所以在2011年底看到日元又接近這個位置,毫不猶豫認為日元即將到頂,因此和剛在微博認識的網友聯手寫文章發表於著名財經報紙(本人懶得多寫,主要和朋友討論各種觀點,而且不歡喜署名這種事情,所以文章只有朋友名字。),認為日元即將到頂,想公開提示財經界注意這個問題,而且在發出的稿件最後加了一段,要迅速貸款日元兌換為美元,這樣當日元大幅度貶值後,再將美元兌換為日元歸還可以獲利不少。當報紙登載出來一看,最後這一段日元貸款居然被刪除了。朋友責問小編,小編說排版版面不夠一下子沒在線上找到朋友,所以也沒打電話就刪除了,還把黃金下跌警示位置從文章中的1000修改為1200,因為小編不認為會跌到那麼低。當時心裡真是憤怒極了。
本人在網路上見識過不少金融預判高手,本以為中國不差這點人才(事實就是不缺人才,會看盤的多了,不差我一個),但是國儲局相信的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朱長虹,買入日元債券(顯然他們都沒看歷史數據),買入歐元黃金。朱長虹離職背後:中國央行如何引火燒身。
如果國儲局避免了損失,那是否是看了朋友的文章或微博(關注他微博的著名財經人士和傳媒人士是很多的)就不得而知,或許和我們沒半點關係。如果國儲局有巨大損失,那說明我們的文章沒半點作用。總之都不會看出和我們有半點關係。我曾經要求朋友在做電視節目時候直接預警日元大跌,被朋友拒絕,因為直播中這麼說話是違規的,肯定要被解職的,雖然他的播報範圍的確是亞太金融。不過我相信,如果她知道朱長虹會造成如此巨大的損失,她一定會不顧一切去做的,反正她的學歷和履歷不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即使如此,她仍然因為合作而被人誣陷為代筆,我則被說成是黑後台,直到我出面並且教他用金融技術預判強勢反擊。不要以為愛國是那麼好做的,表演愛國的反華反漢偽君子比真正愛國的人更能夠贏得輿論。老百姓是不會關心對錯,他們最愛看的是生活中比他們強的名人出醜、或名人私生活或股市預判是否準確,至於事情的對錯與否,他們沒那麼多耐心看。現在他繼續預警國際金融。我則懶得再參與這種事情了,頂多看看對錯。
當年的外匯緊張,想起兩件事,朋友父親作為改革開放考試留學的第二批留日,他是大學老師,文革期間家裡被抄,但是他還是節省國家給的生活費,給學校購買設備帶回來。
父親的一個好友沈祖梁老師,1990年在日本工作,是和日本合作人工智慧項目,當時國家外匯緊缺,沒法再給他生活費,但是國內需要這個項目,不希望他回來,他就自己打工(他是計算機博士不需要刷盤子)維持這個項目。二十多年的程序開發之路: 感受篇-----(袁峰)(編譯是一個很年輕很有才的老師,沈祖梁,畢業設計他帶了九個人,做三個語言的編譯,我想當時計算機界的教授也沒幾個知道三種語言的)。沈老師在日本讀的博士學位,可惜不久後得了腦癌過世了。
寫下這段文字紀念父親的好友沈祖梁老師。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堅持認為日本對侵華行為沒有道歉呢?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為何不沿用秦隋元之戰略,採用大縱深大迂迴的戰略滅中國?
※如何看待《FGO》畫師松龍擅自繪製漢奸間諜川島芳子卡牌圖被網友指責以及部分國人畫師的言論?
※如何看待日本心神試驗機宣布停飛?
※之前日本自衛隊使用「旭日旗」引起軒然大波,可為什麼二戰後德軍仍使用鐵十字標誌就沒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