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通話沒有讀din tin的字?

中古漢語中有這樣類似讀音的字嗎?如果有,是如何演變的?如果沒有,是什麼造成的?


先講聲母。普通話的 d 和 t 來自端、透、定,而端、透、定後面不能接 i 介音。因為 i 介音會影響聲母,分化出舌上音知、徹、澄,最後變成捲舌音zh和ch。

再講韻母。普通話的 in 來自臻攝和深攝三等韻,也就是必須有 i 介音。結合上述聲母特點,不可能出現在端、透、定後面。所以普通話不可能出現 tin 和 din 這種的音節。

如中古漢語的珍 [?ien],陳 [?ien],朕 [?iem],都是 i 介音影響聲母,變成了舌上音,最後變成了普通話的捲舌音。

合併了 in 和 ing 的方言中,如西南官話,可能出現 din 和 tin 的發音,如「丁」和「聽」。


中古漢語聲母類推到普通話d、t聲母的,都不接三等介音 (就認為是-i-好了) ,當然會有極少數像「地」這樣的例外。不過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本來這樣就註定普通話里不會有什麼di-、ti-類的音節了,然而半路殺出個布爾什維克,中古四等韻對應普通話又滋生出了-i-介音,而d、t類聲母是可以接四等韻的,因此又給普通話補充了di-、ti的來源。

可是,好吃不如餃子,待著不如倒著 (並沒有「可是」……) ,四等韻畢竟有限,只有寥寥可數的五個——齊蕭先屑添怗青錫 (識數兒嗎?!) ,所以摺合到普通話里能夠形成的也就只有di、diao、dian、die、ding五類音節了 (舉d以賅t……) ,其他的di-類音節原則上是不會出現的 (譬如diang) ,即便因為各種原因出現了,也轄不了幾個字 (譬如dia嗲、diu丟) 。


事實上,是有的。
身部,下面一個「口」字,讀din4。在漢典中可以找到該字。

Rime輸入法中收入了該字。在Wine QQ中無法輸入該字,只要一輸入「din」就會崩潰,直接導致無法輸入「ding」音的字。


不僅僅這兩個,包括d/t+i+主母音都不行,比如中,除了閩南語有diung,其它方言都沒有。類似於韓語日語,d/t後接i肯定要變成類似漢語拼音的j和q


中古端組不拼三等字,除了「地」。


一眾南方人:...咦?沒有嗎?


從中古就沒有。本來「該在哪個位置」的字,按
不同學者的說法是章組或知組,我贊同前者。


南方人表示除了ang其他都沒有後鼻音


我很晚才意識到,其實很多人是不發後鼻音的,也就是把丁、聽發成了din、tin──包括我自己。


藍方人就有


推薦閱讀:

漢語中有哪些字、詞可以表示「序列」?
表「數碼、號碼」的「碼」字語源是什麼,有無本字?
如何給漢語設計一個優雅的有歐洲語言既視感的拉丁化方案?
現代漢語中與抽象的「空間」一詞相對的「時間」這個詞是本土詞還是和制漢語?
sóng(俗寫慫)的本字到底是"?"還是"倯"?

TAG:語言 | 漢語拼音 | 漢語 | 音韻學 | 中古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