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日本相比,為什麼德國能徹底反省二戰罪行?
形勢政策課作業......
因為當年東德的存在·········
1945年,偉大的衛國戰爭爆發四周年這一天,斯大林發布命令舉行勝利大閱兵,這場閱兵式裡面最後一個出場的是老兵方陣。
對,差不是這樣。200名功勛老兵倒持戰爭中繳獲的200面納粹軍隊旗幟納粹旗幟走過檢閱台,最後把旗幟拋在列寧墓腳下,排在第一排的,就是臭民昭著但是強悍的黨衛軍第1師軍旗。當時我看到這幅圖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們也能在勝利大閱兵上把日本十七個甲種師團的軍旗拖在地上,像垃圾一樣仍在人民英雄紀念碑面前,日本人還會像現在一樣跳嗎。但是,我們不能,我們甚至沒有消滅一個甲種師團。所以,日本人對二戰中國戰場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慘痛回憶,人嘛,都是記打不記吃,日本對中國戰場態度曖昧,都是被收拾得不夠狠。
1976年春,前德國空軍上校,已經從商的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Luftwaffe Colonel Hans-Ulrich Rudel)受邀從巴拉圭回國,參加聯邦德國國防軍第51「殷麥曼」偵察機聯隊高級軍官的聚會。眾所周知,魯德爾是納粹黨的積極追隨者,並且對希特勒抱有讚賞的態度。所以被德國國防部認為是不受歡迎的人,對他的邀請遭到了德國國防部發言人弗雷德·維爾納的反對,但仍然能以第2「殷麥曼」俯衝轟炸機聯隊最後一任指揮官的身份參加聚會。
在聚會中魯德爾向原德國空軍將領卡爾·海茵茨·弗蘭克和沃爾特·克魯平斯基贈送了自己親筆簽名的書籍。此後在場的若干將軍公然將新納粹主義的支持者與社會民主黨的卓越領導人赫爾伯特·魏納相提並論,後者在20世紀30年代是德共黨員,並且在二戰期間在莫斯科居住,其間參與過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的行動。他們稱魏納為「極端分子」,而魯德爾則是「受到尊敬的人」。
但是上述言論卻被媒體曝光。結果是1976年11月1日,聯邦德國國防部長奧爾格·萊貝爾命令涉及的將領提前退役。然而萊貝爾作為社會民主黨黨員,也因此而遭到了基督教民主聯盟的猛烈抨擊,於1978年被迫辭職。
貴地某些德棍為了鼓吹納粹,不惜鼓吹戰後德國以便尋求正統性,把對納粹的病態情感轉移到了對德國上
於是借著中文網路上前幾年TG使勁打壓日本搞事情的論調公然宣揚什麼德國徹底反省了日本還沒反省,藉此作為某些德棍棍德的法理依據
兩個字,呵呵
德國戰敗後:
英、法、美、俄(手動切開東西德):
孫賊!錯沒錯?(╯°Д°)╯︵ /(.□ . )
德:
我錯了!我真錯了!( ????? )
日本戰敗後:
TG(並不理日本):
灣灣,你先回來(((o(*?▽?*)o)))
灣灣(也不理日本):
你等著,老子早晚日回去!(╯°□°)╯︵ ┻━┻
韓國:
你知道嗎,你們的天皇其實是韓國人......(′?ω?`)
俄羅斯(手動切島):
這裡看起來很不錯@( ̄- ̄)@
美國(虎視眈眈地看著東亞):
孫賊!上!咬他!乖,聽爺爺的,爺爺給你sh...肉吃!(*`へ′*)
日:
哦~?_?
後來,這兩個國家裡有一個為自己發動的戰爭認錯了,你猜猜是哪個?
從德國的角度來說,德國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戰敗國,戰爭對德國的損害是非常大的,不僅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更重要的其實是德國損失了大量的男性人口,而在男權社會中,少了能擔起重任的男人,德國又有什麼勇氣可以不徹底認錯呢,實力決定一切,這是其一;其二,德國戰敗之後被美國和蘇聯徹底瓜分,成為美蘇爭霸的傀儡國,代價太大,而早已支離破碎的德國已經無法承擔這樣慘痛的後果了;其三,世界大戰給德國帶來的傷害是慘重的,同時經驗教訓也是深刻的,深受戰爭危害的德國人民知道要想重新過上幸福的生活,向世界承認自身的罪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勇於承認錯誤,表露和平的決心,其他國家才能夠容許德國的生存,否則誰知道什麼時候德國又會發動戰爭了呢?
從日本的角度來說,第一,日本並沒有太多的擔憂,日本戰敗之後收到美國的庇護,成為了美國在亞洲的代言國,藉由美國軍事力量世界第一的威懾,日本對於認錯一事便顯得無所謂了些;第二,日本本身是一個崇尚強者的國家, 唐朝時被我們中國打敗,日本便派使者來中國學習實行全面唐化,而在二戰中,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讓得日本元氣大傷,也由此激發了日本的崇尚強者的心,日本從來就沒有覺得他們是被中國打敗的,在骨子裡,日本還是看不起中國的,即便是在今天;第三,日本的政治體制也決定了日本不會徹底反省二戰,二戰後,日本算是一黨獨大,自民黨對想要反省的左翼勢力不遺餘力的加以迫害也是使得日本無法徹底反省二戰的原因。
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德國的反省和日本的反省並無差別,都是跪舔英美,而面對其它受害國毫無悔改之意。
說德國悔改了的,請站到91年波斯尼亞豹I坦克的炮口面前去說吧。日本至少還沒有正經搞過海外派兵呢。蘇聯攻入德國,佔領了近一半領土,盟軍攻入德國,佔領了一半領土,所有德國人招惹過的國家都蹲在德國準備報仇,偏偏德國自己還是世界上一流的強國,戰鬥力爆表拉仇恨也拉的爆表,想起來讓你打的嘴啃泥,讓你滅國那就已經很仇恨了,再想想遍布歐洲的撕油布一樣的MG42的聲音,鬼叫一樣的斯圖卡俯衝的聲音,虎式坦克一打一片的火爆場面,ME262來無影去無蹤的神速,V2V1導彈讓你挨了炸還沒地方還手的絕望,整個歐洲後脖頸子都發涼,人必須往死里整你德國啊!況且德國的精神之源,東普魯士,被波蘭和蘇聯分了,也就是說剽悍的德國的源頭,不是德國了,這次徹底跪了。。。
日本呢,帝國主義里比較弱雞的國家之一,最剽悍的時候讓蘇聯人在諾門坎給爆錘了,搞得被錘完了就開始在邊境修工事,專守防禦,蘇聯讓德國打得灰頭土臉的時候蝗軍就蹲在邊境工事上一步都沒敢跨過去,蘇聯是看不起你的,看不起的另一個反應就是壓根不會仇恨你,你會仇恨被你打的鼻青臉腫的小混混么?對美國來講,就是紙醉金迷的正起勁,日本把他的珍珠港給打了,然後美國人就睡不成大頭覺了,惱羞成怒果斷參戰,開足馬力生產武器,然而你仔細看美國的武器,重點都用在了歐洲掐德國了,太平洋海戰實際上就是美國的珍珠港讓人炸了,但是沒傷元氣,反過手來也就半年就把日本給打的灰溜溜的,然後雖然也有艱苦的戰鬥,但是調整戰法以後,整個太平洋戰爭局勢基本就是美國按著日本打,打到後來用燃燒彈把日本首都燒的一片火海,死傷枕藉,最後還丟了兩顆原子彈嚇唬日本人炫耀科技。你能說這有啥仇恨,你們家門口有個混混打了你一耳光,隨即你就把他打的親媽都不認得還把他閹了,摔在門口當看門狗用,他月月還得交給你保護費,你會恨他么?
沒有足夠的仇恨就不會有徹底清算。
死了三千萬人半壁江山淪陷的中國人才會對日本充滿仇恨,但是中國軍隊一步也沒踏上日本國土,清算個屁啊。
第一:二戰之後納粹被完全的清算了,二戰後德國的權貴要麼當年是和納粹毫無關係的要麼是叛變的要麼是帶路黨,他們不把納粹徹底否定難道要說自己是賣國賊嗎?同理日本因為美國的私心沒被徹底清算,甚至被清算的懲罰也不重,二戰後日本權貴的父輩爺爺輩基本都是裕仁時期的權貴,難道有孫子會主動罵自己爺爺是王八蛋嗎?
第二:二戰後的格局依然是以西方人為中心,哪怕現在亞洲崛起但是中心依然是西方,德國人敢不認罪想不想西方人帶他玩了?現在反華是西方的政治正確,日本人認為認罪和中國人靠攏想不想西方人帶他玩了?
第三:誰告訴你德國人誠懇認罪了?美國英國法國那些德國的盟友告訴你的,東歐那些人怎麼想的你知道嗎?全世界除了中韓兩當事人還有人覺得日本人本性未改嗎?日本人對美國英國的道歉非常誠懇啊,西方人都覺得日本人道歉悔罪非常誠懇,但是中國人不講道理不原諒他,但是日本人敢對美國說珍珠港未定論嗎?你自己看看中日爭端時外國人的評論,哪個不是說好戰的中國欺負熱愛和平的日本,你會說西方人被西方媒體洗腦了,不知道日本人沒有悔罪,奇怪,德國人悔罪了你也是從西方媒體那裡了解到的,你怎麼就認定那是真的?那些不能發聲的東歐弱小國家,他們的媒體怎麼看德國對美英法各種認罪你知道嗎?反正我也不知道,因為他們不算人,你看我說西方人,你們只想到英法德,就沒想到東歐也算西方人。
冷戰年代,蘇東陣營時常指責西德的「復仇主義」,西德也不是不想討回劃歸波蘭的東部領土,被所有列強摁住了而已。
德國的新生,是因為它的軍國主義傳統的根基在戰爭中被摧毀了,其大本營普魯士地區除了歸屬堅決清算納粹流毒的東德外,基本都被波蘇兩國瓜分,德奧國境以外的世居德裔公民也基本被驅逐回德國,中歐的人口分布和國境線大變,原來的一套玩不起來了。
而日本這些東西基本沒有被動過,除了天皇徹底失去實權。麥克阿瑟太上皇的辦法是靠左翼的文教界與之制衡,冷戰年代倒也維持的不錯。但近年來政權這一邊的力量坐大了,原有的平衡逐漸被打破。轉自鼎禮格
1.政治經濟因素下的反省(1945年-1960年)
二戰後,滿目瘡痍的的德國,幾乎只剩下一堆建築垃圾。二戰後,佔領軍控制著德國,在德國開展了針對納粹的排查和審判。德國納粹的主要軍事頭目和團體在紐倫堡審判中(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都被判決定刑。盟國試圖對全體德國人進行排查,但因為規模過於龐大,同時冷戰爆發,全面排查最終不了了之。即便如此,這次盟國的整頓也是成效顯著——此後納粹分子再也沒有活躍在德國的政治舞台上。在盟國的處理下,德國的反省有了基本的政治基礎。只是,德國的最初道歉行動不是自覺自愿的,而是在盟軍高壓下不得不認同的「接受審判」。
另一個方面是恢復經濟的需要。戰後美國為了復興歐洲,對抗社會主義,開展了「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的關鍵則在於實現美國政治上的目標。美國扶植西德對抗蘇聯固然是主要目的,但是美國也希望德國承認過去的錯誤。
為了發展經濟,德國必須和鄰國保持友好的關係,開展合作。這其中最重要的國家就是法國。首先法國希望薩爾地區在政治上脫離法國,而這一點是德國不能答應的。德國沒有實力同法國爭奪薩爾的歸屬,傾向於發展同法國的關係,和平解決薩爾問題。同時,為了恢復經濟,也同時給予法國一個承諾,即德國不再從工業領域準備戰爭,1951年,歐洲煤鋼聯營條約簽訂,標誌著法德在經濟上開始融合。
然而民間卻沒有馬上的反省自己的過錯。紐倫堡審判中揭露的納粹罪行讓德國民眾感到震驚,但他們普遍認為這是「勝利者的審判」,同時反對各國輿論對德國人「集體過錯」的指責,而且,當時德國已成廢墟,德國人流離失所,每日都為生存而奔波,無暇顧及清算納粹歷史,大部分德國民眾對納粹歷史的冷漠、沉默,乃至迴避,更遑論反思了。首先是「成王敗寇」的心態。雖然納粹第三帝國的迷夢已經毀滅的蕩然無存,但是德國普通人只是認為失敗了,而不是認為自己做錯了,犯下了罪行。其次,沉醉於納粹宣傳的迷夢後,德國人一朝夢醒,心中滿是傷痕。政治上的幻滅讓德國人缺乏反省自身的亢奮,普通人只是迴避這段不久前的歷史。大家誰都不願意提當年。50年代開始,德國興起了廢墟文學。海因里希·伯爾的50年代的小說《在橋邊》就展現了剛回復戰爭創傷之後不久,德國人精神的空虛,空虛的人們關注著沒多大意義的事情。
2.德國社會在道德上對納粹暴行的反省(1961年—1980年)
二戰後,德國面臨著艱巨的重建任務。德國是一個工業化國家,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城市。可在二戰之後,食品短缺。饑饉的記憶至今籠罩在德國人的心頭。加之政治上的幻滅感,讓德國人更是沉湎於工作之中來迴避過去。許多德國人拋妻棄子奮鬥在工作崗位,這也導致戰後新一代出生的德國人缺乏父母的關愛,青年時期則更加叛逆。
在二戰結束了二十年之後,漸漸有人開始敢於反思二戰的歷史,反思自己的責任。1963年,在法蘭克福對奧斯威辛集中營納粹分子的審判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二戰勝利20周年之際,當時的聯邦德國總統海因里希·呂布克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解放日發表講話,聯邦德國開始打破對納粹罪行的緘默,社會輿論開始廣泛討論大屠殺。這時,疑惑和叛逆的年輕人,開始漸漸認識到德國那段不光彩的歷史。他們並不是參與者,沒有為自己錯誤掩飾的壓力,他們更多的展開了反思。於是,很多年輕人開始問父輩們這樣的問題:什麼是大屠殺?什麼是集中營?你在戰爭中做了什麼?你是不是納粹黨黨員?國人再一次遇到了奧斯威辛幽靈後,沒有親身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更為年輕的一代,他們需要從父輩那裡得到關於第三帝國和他們參與其中的確切答案。這些年輕人甚為激進,這種情形引起了兩代人之間的尖銳衝突,並導致對政府機構組織的普遍批評。而在審判中被揭露的納粹犯罪事實無疑給年青一代帶來精神打擊,他們首先是不知所措,繼而是羞恥,最後是強烈的憤怒,被壓抑的情緒終於在1968年學生運動中爆發。
60年代西方國家與西德都爆發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他們的共同反對目標是美國的侵越戰爭以及本國的保守勢力。在西德,納粹德國的歷史及其在西德殘餘勢力是西德學生運動攻擊的獨特目標。那些探究前納粹精英們的生活及職業生涯的人會驚訝地發現,許多曾經踞高位的納粹官員毫髮未損,毫無悔悟地又出現在聯邦共和國里。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大屠殺的罪犯,因為正義之網的疏漏而成為漏網之魚。這些人相對安穩地度過了50年代。學生運動爆發後,他們的納粹歷史遭到了年輕一代的清算。
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1968年11月 7日,在大庭廣眾之下,女記者克拉斯菲爾德給了原納粹黨員與高級官員、西德總理基辛格(非原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一記響亮的耳光。她說,她是以年輕一代的名義打這個耳光的。在她看來,二戰結束後僅20年,一位原納粹黨員與高官竟然能當上聯邦總理,這是德國的恥辱。1969年初,聯邦總統呂布克因其在納粹時期在一個曾設計過集中營的建築公司的工作經歷受到輿論的攻擊,只得匆匆下台很快,這種討論與反思在社會上形成輿論。之前的逃避更多的形成良心上的譴責,媒體也在大規模披露戰爭中的暴行,很多人繼續迴避已經不可能了,每個人對自己良心的拷問都十分沉痛。1966年—1967年,德國遭遇到了一次嚴重的生產過剩危機,長期高達8%增速的德國經濟,突然遭遇到0.7%的負增長。保守派強調經濟成長的口號受到了質疑,公眾更多的開始反思德國一直以來迴避的社會問題。這一次的危機,讓德國的反思成為主流,整個社會輿論翻轉過來,逃避再也行不通了。
1969年,擔任了十多年西柏林市長的勃蘭特當選為德國總理。西柏林地處冷戰一線,數度的柏林危機讓勃蘭特深感和解的重要性,就任總理後開始了新東方政策。1970年,勃蘭特訪問波蘭,在1970年12月7日參觀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時,驚人的跪在石碑前,這一幕也是德國反思的標誌。
1973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1973年10月16日,阿拉伯國家宣布聯合起來實行石油禁運。石油是工業的血液,缺乏石油讓各發達國家叫苦不迭,各個國家紛紛轉向,不再保持中立或支持以色列,轉為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但德國是個例外。在歐洲主要國家紛紛轉向阿拉伯之際,德國出於良心上的愧疚,仍然堅定的支持了以色列。在經濟利益和道德反思之間,德國毅然選擇了後者,成為反思在政治上起關鍵作用的轉折點。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對納粹德國暴行的反思,已經成為德國社會穩定與主流的共識,不受一時一事的左右。
3.德國對二戰的反思融入民族認同(1980年至今)
1982年,保守派的科爾政府再次上台,整個70年代瀰漫的左派氣氛轉向。反思納粹又遇到了新的問題。60年代成長起來的反思一代的確在德國佔據了絕對主流,但是植根於德國傳統的保守傳統卻也並非就此消散,隨著科爾的上台,納粹主義的聲音又產生了一次反覆。
科爾並不想替納粹翻案,但納粹分子認為機會來了。六七十年代的反思運動是伴隨著左翼思潮一起而來的,當這一思潮退去,對於歷史的反思有憑什麼紮下根來呢?另外,德國歷史上長期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近代以來,民族認同問題一直困擾著德國,保守傳統的興起也是德國人追求民族認同的結果。
1983年,西德出現了所謂的「希特勒日記醜聞」。著名的《明星》雜誌推出了所謂的「被發現的」「希特勒日記」。德國輿論一片震撼。保守勢力欣喜若狂,叫囂 「應該改寫納粹德國歷史了」。但是,「希特勒日記」很快被證實是偽造的。「日記」雖然是假的,但是保守派因此暴露出來的篡改歷史的心愿卻是真實的。
隨後的1985年5月8日,在慶祝二戰勝利四十周年的聯邦眾議院儀式中,聯邦德國總統魏茨澤克對二戰的勝利予以肯定,稱「這是對德國的解放」。這次表態對澄清西德與納粹一刀兩斷的立場起了重大作用,回應了之前一系列的聲音,這些聲音企圖撇清德國人的責任。
隨後幾年中,歷史學界、新聞界和政界都進行了反思二戰時期德國歷史的攻防戰。
1990年10月,兩德重新統一。這一次的統一圓了德國人的心愿,保守派的訴求因此變為如何加速兩德融合,為納粹開脫的聲音沒有了市場。同時,隨著論戰的激烈,越來越多的歷史真相得以澄清,在較為平和的社會心態下,國防軍、納粹文職人員無罪的說法一一被戳破。
90年代以後,對納粹德國的反省更趨多樣化,也更深入人心。影視媒體等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起到了巨大作用。以著名的影片《辛德勒名單》為例,德國中小學都組織學生集體觀看並舉行討論。其餘也有很多出色的作品詮釋了這一主題,在德國影響力巨大。與正面的歷史教育不同,影視作品能夠使戰後出生的年輕人更為直覺地接觸納粹歷史。以猶太人命運為主題的影片更能使他們對受害者產生同情心,以希特勒為主角的影片則能使他們通過「一場與魔鬼的約會」對其幽靈產生更大的免疫力,後一種影片的成功不僅表現了德國電影界的藝術水平,也反映出了他們在政治上的成熟。
在整個反思的過程中,逐漸彌補了民族認同。東西德二戰後再次分裂,統一後,對於納粹德國的反思成為維繫整個民族的一個精神紐帶。對於很多德國人來說,想起自己的國家,就想到那段罪惡的歷史,並不斷懺悔和恕罪。這樣一種共同的情感把整個德國民族捆綁在一起,變為民族認同中最堅實的部分固定下來。即「因為我對納粹的那段歷史愧疚和懺悔,所以我是德國人」。領土邊疆、語言傳統、歷史文化等等,這些因素並不能完全把德國塑造成一個完整的民族國家,而二戰後對於納粹的懺悔做到了。對於現代的德國領導人來說,對納粹德國的歷史表示懺悔,就是在團結國家,加強民族認同。
2005年5月10日,位於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的「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舉行了莊嚴隆重的揭幕儀式。這樣一個國家政治中心的紀念碑,代表著整個國家最堅實的政治信念,給與了世界關於反思過去最好的回答。
國際社會對於德國反省的反響
1.二戰後歐洲和解進程
戰後盟國主張嚴厲的懲罰德國,其中法國出於自己安全的考量,極力主張肢解德國。然而英美卻並不同意。法國和德國的矛盾如何化解,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課題。法國徹底瓦解德國的意圖終告破產,緊接著到來的冷戰讓英美決心恢復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1947年,馬歇爾計劃啟動,法國認識到如若再持不合作態度,在經濟政策上一意壓制德國,勢必會被排擠在未來對德管制乃至歐洲復興計劃之外。
另一方面,德國在戰後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恢復經濟和重建家園的任務是當務之急。為了儘快與法國和解,德國也頻頻示好,放低姿態。阿登納表示對於侵略法國道歉和反省,願意,承擔賠償責任。1948年,法國外交部重估對德政策,認為因法方佔領當局缺乏對德持久、建設性政策,已經損害了法國的國家利益,故必須放棄以往的孤立原則,採取更為積極的步調。1948年1月4日,法國外長皮杜爾在指令中強調:「必須停止一切攫取、強迫銷售以及明顯浪費,應當盡一切努力與德國人進行有益的接觸……並向他們表明我們並不打算主宰歐洲,而僅僅是要在聯合與合作的歐洲中起令人尊重的作用。」
為了消除法國的戰爭疑慮,同時也是為了發展經濟,德國提出了了煤鋼共同體的計劃。這個計劃一方面能協調歐洲的煤鋼產量,保持產業合作,推動經濟復甦;另一方面,煤鋼是戰爭機器的重要工業支撐,如果將煤鋼生產置於共同的監管之下,如何國家都不可能實現戰爭野心。歐洲煤鋼共同體1951年4月18日通過《巴黎條約》成立,1952年7月23日生效。根據條約規定,成員國毋須交納關稅而直接取得煤和鋼的生產資料。歐洲煤鋼共同體的締約國有法國、西德、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及盧森堡。
後來,法德逐漸走向和解進程,處理雙方的各項糾紛。隨著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的磋商解決,1963年1月12日阿登納與重新掌權的戴高樂總統在巴黎簽訂了《愛麗舍條約》,旨在清除德法兩國的歷史宿怨,促進兩國的實質合作。從此政治上法國牽頭,經濟上德國支持的「法德合作」模式開始運行,並「作為歐洲聯合的發動機」,推動著整個歐洲的進步發展。
2.歐洲一體化進程
現在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歐盟,已經實現了貨幣、關稅等等的一致成果。而歐盟的主導,就是法德兩國。最近一些年來,在歐洲債務危機的背景下,德國經濟的一枝獨秀,讓德國成為歐洲的定海神針。這一成果的取得,與德國的反省和糾錯密不可分。
歐盟是各個國家讓渡一部分主權的機構,因此特別容易大國欺壓小國,但德國對於二戰真誠的反省和承擔,讓各個成員國放下被欺負的疑慮,願意參與進來。
一戰的戰爭賠款對於德國來說並不是完全公平, 然而德國總理默克爾卻找到了將這些賠款視為情感解脫的方式,並且成功將歐盟作為克服這個德國創傷的解藥。默克爾在紀念一戰的活動中說:「歐盟是學習上世紀慘痛歷史教訓的成果,這段歷史也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和大屠殺。今天的歐洲由法律而不是強者的法律來治理。」德國用履行一戰賠款義務這一實際行動讓歐洲各國相信,德國已經做了最深切的反省,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德國的行動給了歐洲各國信任德國最好的理由。
3.國際社會願意讓德國發揮更大作用
兩德統一之前,聯邦德國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已經開始援助其它國家和國際組織,並且承擔歐洲防衛任務。1990年德國統一之後,德國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是維護世界和平方面,二戰時期納粹的種種暴行,讓德國有著更強烈的責任感。德國多次參與國際多變斡旋,參與聯合國維和任務。在伊朗核問題上,作為六方會談的一方,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德國對於使用軍事手段十分謹慎,統一以來德國的外交理論主要採取「文明力量論」,企圖用除了暴力以外的文明的方式來維護世界和平。其次在環境保護方面,德國經歷了發展過程中嚴重的工業污染,酸雨、非核、工業污染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德國,德國在應對這些問題中積累豐富的經驗和成效。今天的德國已經沒有核電站,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比率也非常高。在減排溫室氣體方面,也有了成功的經驗。在環境保護方面出色的成果,成為了德國外交的一項重要工具。21世紀以來,環境外交成為德國外交的重要內容。在減排溫室氣體、減緩氣候變化方面,德國做出了出色的貢獻,世界也普遍好評。
然後是落後地區開發方面,援建阿富汗,幫助非洲經濟發展等等德國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歐洲內部,德國通過歐洲一體化進程,幫助許多歐洲落後國家迅速發展。最近更突出的,則是人道主義方面,因為二戰時期,納粹曾經大量屠殺猶太人,為了表示懺悔,德國給與了以色列大量援助。在中東的動亂和戰火中,德國接收了大量中東難民,積極處理中東矛盾,這既是對過去的恕罪,也是現在對於世界難得的貢獻。
總而言之,德國在二戰後積極的反省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也為歐洲一體化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一方面,德國的反省歷程是曲折的,前進的道路上也不斷出現雜音;另一方面,德國在深切的懺悔之後,激發出了內心強大的力量,為彌補過去的錯誤,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也是今天德國同世界合作,發展經濟,提高政治地位的基石。正是因為德國的反省獲得了曾經被納粹侵略國家的肯定,德國與這些國家融為一體,推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組成歐盟,並在歐盟中扮演重要角色。反省與和解之下,歐洲的聯合給德國的經濟帶來了繼續發展的基礎,也在政治上獲得了獨立的地位,成為世界舉足輕重的大國。反觀日本,戰後同樣取得經濟的騰飛,可是與周邊鄰國遲遲得不到原諒和信任,錯失了區域協同發展的機會,有了「失去的二十年」,在政治上繼續受美國操控。兩相對比,孰是孰非,便一目了然。
這事兒和素質啊,民族性啊神馬的沒一毛錢關係,就是個清算徹不徹底,有沒有被揍得刻骨銘心的問題。看看一戰了賬,德國還算體面地收場後反省了什麼?
於是乎七個不服八個不忿一百二十個不含糊,「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從頭再來,這回德國被徹徹底底按在地上狠狠地摩擦╮(╯▽╰)╭
成果就是
所以,日本就是缺了一堂課,欠了一次被真理徹底說服的經驗。
打的越慘,閹割越徹底,反省越徹底。
柏林可是四國平分了,東京也不過是幾個美軍慰安所而已,你說德國人反省能不徹底嗎?因為蘇聯攻入了德國,並控制了50%的領土。如果中國能攻入日本,並控制一半的領土,日本也得好好反省,主要戰犯也得好好清算。
實際上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對日本做了妥協,沒有清算頭號戰犯日本天皇,其他戰犯也只是走走過場,日本軍國主要勢力並沒有清算。都是為了把日本打造成反共橋頭堡的緣故。
先說結論:區別在於德國的偶像被徹底打碎,而日本的偶像還在。
一、德國
二戰中的德國可以說戰至了最後一兵一卒,所有城市被打的幾乎沒有一片立瓦。希特勒自殺,第三帝國從高級官員到普通職員都遭到了清算。
戰後的德國甚至被取消了貨幣。德國人至今不敢在體育賽場上呼喊:德國萬歲。現在的德軍只敢穿土得不能再土的軍服。
這一切的根源在於:第三帝國的元首,全體德國人的偶像死於非命,並被徹底打倒批臭。
這使得德國在二戰中的行為只能被歸納為:元首蓄謀已久發動的,全體德國人狂熱參加的侵略戰爭。
面對其他國家的指責,德國人逃無可逃,他們的元首是錯的,部長們、將軍們是錯的,集中營的看守們是錯的,都受到了懲罰,每個德國人在二戰中都是有罪的!他們的後代要面對先輩有罪的事實,逃無可逃。
二、日本
反觀日本,美國原計劃是要廢絀戰爭首犯天皇的。但是麥克阿瑟到日本後見到日本人對天皇無比崇敬,就講:要廢掉天皇,除非再給我增加100萬佔領軍。
就這樣,戰後的日本,只有戰犯們得到了懲罰,而戰爭首犯天皇依然是日本人的偉大領袖、光輝偶像。
這樣一來,二戰在日本人心目中是否可以歸納為:由天皇錯誤發動,被一小撮軍國主義分子充分利用,全體國民被裹挾參加的侵略戰爭?
日本人面對二戰問題有處可逃!
天皇被軍國主義分子蒙蔽了呀,人民也被軍國主義分子蒙蔽了呀!所有戰爭的罪責,都已由戰犯們承擔,戰後也給受害國戰爭賠款。已經償清了呀。而且日本人民本身也是受害者呀!全世界就兩顆原子彈用於戰場,全在我們日本呀,炸死的全是老百姓呀!
君不見日本人每年都在廣島、長崎搞紀念活動。2016年奧巴馬那個傻叉居然還跑去出席!
三、假設
歷史不能假設。但是我們不妨假設日本和德國的境況互換一下。
如果希特勒不是自殺,而是選擇了投降,佔領軍攝於希特勒在國民中的崇高威望,保留他繼續執政,而只是審判部長、將軍們呢?現代德國人對二戰的反思還會這樣徹底么?
如果當年原子彈扔到天皇頭上,日本大大小小的戰犯一個都不饒恕,日本人對二戰的反思又會是怎樣的呢?
嘆息一下:首惡不除,遺患無窮!二戰後德國是美國的炮灰
日本卻是戰略橋頭堡
被乾爹狂草後還不給錢,不跟著也要被殺自然是熊小弟沒雞雞。
另一個雖然也被狂草還口含二蛋津津有味,乾爹還給棒棒糖。
中華田園與二哈咋能一樣養。
因為有社會主義的民主德國做榜樣,如果不清算就沒法證明資本主義是優越的
為什麼我隱隱約約看到贛醫學子的身影。。。
在德國,對同情納粹、對猶太人進行誹謗、攻擊和惡意傷害者,或宣揚種族歧視、否認希特勒第三帝國大屠殺犯罪行為者,可依法判處3-5年徒刑。
相比之下,日本現在對於當初的屠殺和侵略行為怎麼處理的呢? 對於侵略歷史以及對於鄰國的態度如何?更不要提神廁了。
說德國徹底反省也有些過了,納粹在德國還是有支持者,年輕人中也有地下新納粹組織,但是相比日本,那真的算是徹底反省了。
------------------------------------------------------
為防止納粹沉渣泛起和新納粹產生,聯邦德國頒布了一系列法律規定。1952年10月,經聯邦憲法法院判決取締了1949年成立的新法西斯組織「社會主義帝國黨」;1982年1月,聯邦內政部取締了新納粹組織「德國人民社會主義運動勞動黨」;1983年,查禁了「國家社會主義者行動陣線」。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社會上極右勢力一度重趨活躍,新納粹活動明顯抬頭,聯邦政府在國內外輿論要求下果斷地取締了多個新納粹組織,逮捕了其中的一些頭目。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儘管德國實行「言論、集會自由」,但根據1994年9月聯邦議院通過的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不僅禁止使用納粹的各種標誌、口號和敬禮儀式,而且禁止使用任何具有納粹象徵的標記符號、標語和徽章,希特勒的頭像做為納粹的最主要象徵,更是嚴禁使用。而對同情納粹、對猶太人進行誹謗、攻擊和惡意傷害者,或宣揚種族歧視、否認希特勒第三帝國大屠殺犯罪行為者,可依法判處3-5年徒刑。
說什麼不反思什麼反思是心靈雞湯的等等回答,我看著也醉了,《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的通過就代表著反思從想法到輿論上升到了法律,已經都從法律上對於這個反思進行了肯定。
作者:城市紳士
鏈接:德國民眾是怎麼反思納粹的罪行的?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說一下我的想法
之前聽過一篇評論 德國對於各國的道歉 是有利益驅使因素的
1.德國處在歐洲中心,如果國家政策不轉移 試問如何與周邊歐洲國家保持相處
更何況 他還是歐盟會員國。
不管貿易、經融合作、互助、企業發展等 如果因為政治問題影響 是會極大影響德國的經濟的。
為了錢 德國不用要面子。 道歉可以有好處 為什麼不做?
收留難民也是一種國際形象的提升。 這是利益 不是什麼人道精神。
2.納粹的崛起 和民粹主義的復甦+當時一戰結束 各國對待德國的壓榨態度導致的。
和民族性無關。 主要是短暫的膨脹心態。
現在的德國 不存在這個歷史問題 國內輿論也大都為反戰言論。
自然主旋律為道歉 友好相處。
我知道有人想問日本呢?
日本只需跟美爹負責 只要跟美國道歉聽話即可
(跟歐洲道歉? 日本除了緬甸 又沒打入歐洲戰場)
他還是個島國 不像德國接壤各國歐洲 合作頻繁。
封閉的島國至上 自然允許守舊思想。
日本有大批一輩子都沒來過中國的人。 眼中只有自己 民族性又比較愛面子。
道歉沒好處、也不是國內輿論、又被鷹派利用經濟問題炒作。 自然道歉的優先順序很低。推薦閱讀:
※跨國婚姻的弊端有什麼?
※如何評價世界範圍內的全球化退潮現象?
※如何評價巴沙爾·阿薩德?
※《湄公河行動》中為什麼不當場擊斃毒販?
※中國為什麼要借錢給那麼多小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