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誤以為是馬克思主義的說辭有哪些?

後人「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我想知道,哪些我們以為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不是他本人的觀點?


實際上馬克思不少和今天的一些看法有差別,完全復原他的看法放到現在實際上會很變扭,因為有些和現在主流認識實在差太多,而且說實在個人不喜歡引用各種原著的做法,不過這種問題還是引用下原作比較靠譜

1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是分離的兩個階段(不過實際上無論共產還是社會用法當時是比較模糊的)

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後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

但是這些弊病,在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在它經過長久的陣痛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裡產生出來的形態中,是不可避免的。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
  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上,在迫使人們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後;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
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後;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後,——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
產階級法權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哥達綱領批判》

而後來的社會主義這種說法實際上是來自於列寧為了方便學說思想的傳播把馬克思當時所提出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歸納為社會主義,最終隨著蘇聯官僚的運作逐漸成了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發展階段論

但是,當拉薩爾把這樣的社會制度(通常叫做社會主義,而馬克思稱之為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說成是「公平的分配」,說成是「每人有獲得同等勞動產品的平等的權利」的時候,他是錯誤的,於是馬克思對他的錯誤進行了分析。
  馬克思說:這裡確實有「平等的權利」,但這仍然是「資產階級權利」,這個「資產階級權利」同任何權利一樣,是以不平等為前提的。任何權利都是把同一標準應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即應用在事實上各不相同、各不同等的人身上,因而「平等的權利」就是破壞平等,就是不公平。的確,每個人付出與別人同等份額的社會勞動,就能領取同等份額的社會產品(作了上述各項扣除之後)。
  然而各個人是不同等的:有的強些,有的弱些;有的結了婚,有的沒有結婚,有的子女多些,有的子女少些,如此等等。
  馬克思總結說:「……因此,在提供的勞動相同、從而由社會消費基金中分得的份額相同的條件下,某一個人事實上所得到的比另一個人多些,也就比另一個人富些,如此等等。要避免所有這些弊病,權利就不應當是平等的,而應當是不平等的。……」[註: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2頁。——編者注]
  可見,在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還不能做到公平和平等,因為富裕的程度還會不同,而不同就是不公平。但是人剝削人已經不可能了,因為已經不能把工廠、機器、土地等生產資料攫為私有了。馬克思通過駁斥拉薩爾泛談一般「平等」和「公平」的含糊不清的小資產階級言論,指出了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進程,說明這個社會最初只能消滅私人佔有生產資料這一「不公平」現象,卻不能立即消滅另一不公平現象:「按勞動」(而不是按需要)分配消費品。
  庸俗的經濟學家,包括資產階級教授,包括「我們的」杜岡在內,經常譴責社會主義者,說他們忘記了人與人的不平等,說他們「幻想」消滅這種不平等。我們看到,這種譴責只能證明資產階級思想家先生們的極端無知。[註:對杜岡的批判,還可參看列寧《自由派教授論平等》一文(《列寧全集》第2版第24卷)。——編者注]
  馬克思不僅極其準確地估計到了人們不可避免的不平等,而且還估計到:僅僅把生產資料轉歸全社會公有(通常所說的「社會主義」)還不能消除分配方面的缺點和「資產階級權利」的不平等,只要產品「按勞動」分配,「資產階級權利」就會繼續通行。
  馬克思繼續說道:「……但是這些弊病,在經過長久陣痛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產生出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是不可避免的。權利決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註: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2頁。——編者注]
  因此,在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通常稱為社會主義),「資產階級權利」沒有完全取消,而只是部分地取消,只是在已經實現的經濟變革的限度內取消,即只是在同生產資料的關係上取消。「資產階級權利」承認生產資料是個人的私有財產。而社會主義則把生產資料變為公有財產。在這個範圍內,也只是在這個範圍內,「資產階級權利」才不存在了。
——《國家與革命》

在馬克思看來基本上資本主義之後直接是共產主義,而不是社會主義,馬克思語境下的共產主義的標準也不是完全等同於物質極大豐富情況下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是馬克思所認為共產主義發展的高級形態

2現在很多人覺得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是對立的

而馬克思正式提出的共產主義的宣言中,也是最早的對共產主義最簡單的描述是:

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共產黨宣言》

3共產主義是懶人社會,共產主義的經濟模式需要高尚道德支撐

可以先看下這兩段描述

共產主義並不剝奪任何人佔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它只剝奪利用這種佔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
  有人反駁說,私有制一消滅,一切活動就會停止,懶惰之風就會興起。
  這樣說來,資產階級社會早就應該因懶惰而滅亡了,因為在這個社會裡是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所有這些顧慮,都可以歸結為這樣一個同義反覆:一旦沒有資本,也就不再有僱傭勞動了。
——《共產黨宣言》

以及上文引用過的

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上,在迫使人們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後;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
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後;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後,——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
法權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哥達綱領批判》

個人對此的理解:
基本上馬克思認為勞動會成為一種需要,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可能有人覺得很扯淡,但實際上現在這個社會也不是完全沒有:例如著名的有接手締造了輝煌的dota卻並未在刀1時代牟取多少利益的冰蛙以及日本的底層默默無聞動畫師實際上是低報酬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工資基本上只能勉強過活,大多是憑藉著做好動畫的心而進入這個行業的,不過這也有個前提就是這樣做生活至少能過得去

那麼在生產力足以達到「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的時候,言下之意就是不需要靠受剝削的,辛苦的勞動在人類社會生存下去時,難道真得覺得多少人只會去躺在家裡什麼都不幹?在有豐富的知識和能力以及基本能保證不錯的生活後(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一直在拓展個人所能獲取知識的能力)大多數人應該會為了自己夢想,或者說實現自身的價值,用知識和發達的社會所提供的資源打造自己想做的東西

也就是說並非烏托邦般高度發展的道德鋪墊了共產主義社會,而是共產主義社會孕育出了這種社會觀念,更簡潔的道理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4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解

大多數人理解的無產階級專政是蘇俄式的專制,或者至少是列寧的先鋒隊精英開明的集體領導,有些人直接否認馬克思有無產階級專政的提法,實際上馬克思確實很謹慎的沒對過於具體的事物做出構想,但還是有指出過巴黎公社就是他所認為的無產階級專政,只不過實際操作有不少問題,並也點名贊同了公社採取的一些措施,大致可以認為馬克思所認為的無產階級專政所要採取的措施這些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防止國家和國家 關由社會公僕變為社會主人——這種現象在至今所有的國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採取了兩個可靠的辦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國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職位交給由普選選出的人擔任,而且規定選舉者可以隨時撤換被選舉者。第二,它對所有公務員,不論職位高低,都只付給跟其它工人同樣的工資。公社所曾付過的最高薪金是6000法郎。這樣,即使公社沒有另外給代表機構的代表簽發限權委託書,也能可靠地防止人們去追求升官發財了。
這種打碎舊的國家政權而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國家政權來代替的情形,《內戰》第叄章已經作了詳細的描述。但是這裡再一次簡單扼要地談談這個問題還是有必要的,
因為正是在德國,來自哲學的對國家的迷信,已經進入到資產階級甚至很多任務人的一般意識之中。按照哲學概念,國家是「觀念的實現」,或是譯成了哲學語言的
塵世的上帝王國,也就是永恆的真理和正義所藉以實現或應當藉以實現的場所。由此就產生了對國家以及一切同國家有關的事物的盲目崇拜。尤其是人們從小就習慣
於認為,全社會的公共事務和公共利益只能像迄今為止那樣,由國家和國家的地位優越的官吏來處理和維護,所以這種崇拜就更容易產生。人們以為,如果他們不再
迷信世襲君主制而堅信民主共和制,那就已經是非常大膽地向前邁進了一步。實際上,國家無非是一個階級鎮壓另一個階級的機器,而且在這一點上民主共和國並不亞於君主國。國家再好也不過是在爭取階級統治的鬥爭中獲勝的無產階級所繼承下來的一個禍害;勝利了的無產階級也將同公社一樣,不得不立即盡量除去這個禍害的最壞方面,直到在新的自由的社會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有能力把這全部國家廢物拋掉。
  近來,社會民主黨的庸人又是一聽到無產階級專政這個詞就嚇出一身冷汗。好吧,先生們,你們想知道無產階級專政是什麼樣子嗎?請看巴黎公社。這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法蘭西內戰》

不過主流觀點是專政基本是獨裁的同義詞,而馬克思的觀點應當是專政民主是一體兩面,無產階級專政同時也可以叫工人民主,不可能存在全民民主,或者說全民民主等於作為階級專政工具的國家的消亡,而民主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而已

5馬克思基本沒設想過一國勝利的社會主義建設

無產階級的統治將使它們更快地消失。聯合的行動,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聯合的行動,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
——《共產黨宣言》

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蘇東崩潰某種程度也是違背了這一趨勢


6社會主義=蘇俄式的計劃經濟
這個主要是托洛茨基和斯大林根據俄國那特殊的不能再特殊的情況搞出來的玩意,本來只能是蘇俄根據國情的某一階段的暫時政策,卻變成了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準則
印象中馬克思大多只是將其稱為社會總計劃(具體哪說的忘了應該不少地方有提過,不過也可能是列寧的提法)至少沒把計劃經濟的實施作為硬指標,但公有制確實是認為必須要採取的措施,宣言里相關計劃的也只提到過:

7.按照總的計劃增加國營工廠和生產工具,開墾荒地和改良土壤。

馬克思的計劃概念可能更接近國家大幅度干預經濟,約束市場的弊病,而不是直接消滅市場,但希望市場及商品經濟能夠自然地消亡

我們這裡所說的是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礎上已經發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
此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箇舊社會的痕迹。所以,每一個生產者,在作了各項扣除之後,從社會方面正好領回他所給予社會
的一切。他所給予社會的,就是他個人的勞動量。例如,社會勞動日是由所有的個人勞動小時構成的;每一個生產者的個人勞動時間就是社會勞動日中他所提供的部
分,就是他在社會勞動日里的一分。他從社會方面領得一張證書,證明他提供了多少勞動(扣除他為社會基金而進行的勞動),而他憑這張證書從社會儲存中領得和
他所提供的勞動量相當的一分消費資料。他以一種形式給予社會的勞動量,又以另一種形式全部領回來。
  顯然,這裡通行的就是調節商品交換(就它是等價的交換而言)的同一原則。內容和形式都改變了,因為在改變了的環境下,除了自己的勞動,誰都不能提供其
他任何東西,另一方面,除了個人的消費資料,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成為個人的財產。至於消費資料在各個生產者中間的分配,那末這裡通行的是商品等價物的交換中
也通行的同一原則,即一種形式的一定量的勞動可以和另一種形式的同量勞動相交換。
—————《哥達綱領批判》

最後補充下馬克思早期和晚期有不小差別外,早期更多地從人道主義出發提到人的「異化」等概念,而晚期更多地從科學主義角度出發去解析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並在此基礎上抨擊資本主義的弊病


至於工人沒有祖國,無產階級不包括農民這些好像大部分人都知道


1. 五階段論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首見於列寧《論國家》。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說的幾個所謂相互演進的階段沒有任何能當作普遍真理的意思。馬克思一貫反對把歷史分期當作普遍真理甚至先驗規定現實。
2. 共產主義是物質極大豐富,素質極大提高
沒見過馬克思有這樣的論述,十之八九是後人錯解按需分配的腦補。按需分配的含義是以需求為分配要素,不是滿足一切需求。
3. 歷史發展是似自然過程,共產主義到來是歷史自然發展的必然
共產主義是資本主義運動的產物不假,但它絕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很顯然它需要人的主動實踐。似自然性只是資本主義社會時期的特有屬性,共產主義是人自覺控制生產,控制社會發展的時代。
4. 私有制是惡,慘無人道,所以要消滅
馬克思主義認為私有制是一定社會階段上的必然,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它的滅亡是歷史運動的結果,而不是人們從道德上厭惡它才要消滅它。1844手稿中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使人和勞動,勞動產品,類本質相異化而批判資本主義,後來已經改變了這個立場,立足於現實運動分析了。


共產主義中的產,指的是財產


國際歌:這是墜吼地鬥爭,團結起來把命添!


1、事實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是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而是說價值是一種異化人類勞動本身。而價值代表的也不是財富,而是權力。
2、「勞動的價值」、「勞動有價值」,是很多人維護勞動價值論常用的用語,可這確是《資本論》第一卷第六篇第十七節嚴厲批判的用語。原話:「勞動是價值的實體和內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沒有價值。
  在「勞動的價值」這個用語中,價值概念不但完全消失,而且轉化為它的反面。這是一個虛幻的用語,就象說土地的價值一樣。但是這類虛幻的用語是從生產關係本身中產生的。它們是本質關

587

系的表現形式的範疇。」事實上馬克思《資本論》中指出,事實上不是什麼勞動的價值(勞動的有用性),而是「勞動力的價值」(勞動能力的勞動)。很顯然「勞動的價值」是無恥掩蓋人支配人勞動(行為)權力關係的用語,是無恥掩蓋價值(金錢原子)是異化人類勞動本身的用語。顯然價值不是什麼勞動的結果、成果,而是異化的勞動本身。

3、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論邏輯,很多人都認為它是爭論如何分配蛋糕,但事實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理論確不是爭論如何分配金錢,而是攻擊整個金錢遊戲本身,即剩餘價值剝削邏輯事實上是時間奴的邏輯。這個邏輯露骨的說出來,那就是追求分配金錢(價值)的實質,就是追求分配他人被支配的勞動本身,它代表的不是財富、蛋糕,而是權力,價值增值源於剩餘價值生產,即金錢增值資本擴大生產的實質就是再生產出對人的行為(勞動)更長時間的支配關係,讓人們更長的活動時間不屬於自身。

4、價值概念,在社會關係中,價值的俗約定義是有用性,而馬克思的價值概念顯然是指商品(貨幣)的原子,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哲學手稿》中把「價值稱為一種異化的人類勞動。」《資本論》把價值定義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它代表的含義,馬克思在《手稿》和《資本論》中都用一個詞來表述其含義,那就是——「權力」。

5、《資本論》提到,商品的價值取決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很多人確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代入到與產品數量(使用價值)的邏輯或者供求關係的單一產品模型邏輯中進行推導(即代入到價值是實物,勞動創造實物這樣的荒唐邏輯中,而不是商品按相同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交換比例與平均利潤率均衡的異質模型中進行推導(即代入到價值是某種人類勞動本身的邏輯中)。
這樣就把總量價值與技術生產率聯繫在一起,而事實上把馬克思正是要通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把總量價值、總量利潤及一般利潤率與技術生產率的關係完全排除。
因為《資本論》正是通過商品之間按相同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進行交換,推出價值是一種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從而完全剝離掉使用價值(實物),而論述人與人之間支配勞動,與被支配勞動的權力關係。

6、很多人只看到了作為自然力一部分引導其它自然力改變物質屬性人的勞動,而沒有看到人支配人,人玩人權力關係上的勞動。後者總量上完全與技術生產率無關,而取決於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的資本主義社會關係。《資本論》分析了商品生產中勞動的二重性,人類勞動也是自然力的一部分,也只能引導其它自然力改變物的形態以轉化物的有用屬性(使用價值),而使用價值 (物的有用屬性)是物質在那種形態下的客觀存在,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創造,並不是因為所謂的產權或者勞動的狗屁功勞,物質基礎才存在,地球引力才有或者沒有。而與使用價值有關的勞動涉及技術生產率,而與價值有關的勞動,不是因為是作為自然力的一部分,而是在它們是人支配人,人玩人權力關係上的勞動,只有處於這種關係,它們才是價值。而價值代表的權力關係,價值代表的權力關係,我舉一個例子:比如我是資本家,我驅使一個女工1小時的勞動,我可以讓她用拖拉機挖土1小時,也可以讓她用鋤頭挖土1小時,還可以讓她脫了衣服給我跳裸體舞1小時,即女工在這1小時內行為(勞動)屬於我使用,而不屬於她,這就是價值代表的權力關係,在這種權力關係中,根本不涉及具體的實物生產,因而找不到像新古典那樣生產具體蛋糕的邊際生產力。

8、馬克思的價值概念不是代表均衡價格,很多人確把價值當成均衡價格,但它事實上確是取代了實物(財富)的一個與總量有關的概念,它代表的權力。如果把它當成均衡價格,無疑《資本論》第三卷就否定了第一卷,但事實上沒有否定,因為馬克思是要說價值是一種人類勞動,代表了權力,從而取代其它一切研究資本主義的經濟學中的實物產品的概念。正《資本論》第三卷就指出,當平均利潤率形成後,價格就不再圍繞價值波動,而是圍繞生產價格波動,但總生產價格=總價值,總利潤=總剩餘價值。
可見價值是一個取代了實物產品的與總量相關的概念,而不是什麼均衡價格。這樣就很好解釋姚明的工資、藝術品的成交價格等問題,諸如此類的都是一筆價值量的渡讓,而系統整體並沒有按這種尺度來增值,並且藝術品很多時候只有詁價,連成交渡讓一筆價值量都沒有發生。同時如果一個人只有5000元,他不可能隨時花出6000元的效果,在這裡受價值原子在量上的制度。同樣1元錢隨時都可以花出1億元的效果,那麼現實資本主義玩命的積累金錢就沒有意義,積累金錢有意義,那是因為存在與總量相關的一般性尺度。

9、馬克思論述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均衡,是資本追求更高利潤率導致的以平均利潤率為重心的社會支配秩序均衡,而價值規律確是描述這種均衡的,可荒唐的是很多人把把價值規律用來述論供求均衡,用來論述所謂的市場優化配置資源。

10、經濟危機,馬克思並沒有總結經濟危機是什麼生產過剩,指出資本有機成分不斷提高,而導致利潤率不斷下降,當沒有足夠的利潤就發生了經濟危機,最先從金融體系開始。經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是列寧、斯大林的總結,這種總結算不上錯,但確不是馬克思的總結。

11、價值被認為是財富,很多左派還在爭論,什麼物質基礎領域的勞動才是生產性勞動。而馬克思確是否定這些的。因為《資本論》一開始就講到,價值是某種人類勞動本身。還對把那些價值當成財富(使用價值)的人批為商品(貨幣)拜物教。而價值是某種人類勞動,代表的就只能是權力,如所謂的GDP,就是一個用貨幣計量的價值量的概念 ,它代表的正是資本主義的權力關係。如果完全非商品化(完全社會主義化),那麼所謂的GDP就將為0.

並且馬克思更是在《剩餘價值學說史》中批判了斯密的把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定義為生產性勞動,指出在資本主義範圍內,給夠給資本家帶來剩餘價值的勞動就是生產性勞動,生產性勞動就是價值。

而商品(貨幣)拜物教的垃圾們張口、閉口就把價值當成財富、蛋糕,還在爭論物質生產領域、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哪種才創造價值。


共產黨就是主張共同平分財產的黨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自己的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或者說共產主義理論的區別,就像亞當斯密的理論和經濟學理論的區別。至於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他們的理論,就如經濟學各種流派。


「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這是「張角主義+黃巢主義+布朗基主義」,一方面是脫離社會歷史規定性的抽象的獨斷概念,二是把工具和目標混淆。馬克思主義論證資本主義從誕生到滅亡這個過程,是個科學論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再也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上層建築再也不能容納經濟基礎時,這個時候「革命暴力」就能推動新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統治,「革命暴力」僅僅是個促生新上層建築的工具,本身不是目的。而且正如李延明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未來世界》中所說「革命暴力只能解決政權的更替問題,不能解決社會形態的更替問題。」

「鬥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閃念」
這是王陽明心學。

勞動崇拜,手工勞動烏托邦,艱苦崇拜,崇拜大幹苦幹,用軍事運動形式搞經濟建設。
這是斯巴達主義,封建禁欲主義,封建民粹主義,軍事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是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的最終解放當作目標,從來沒有勞動崇拜,相反馬克思主義旨在通過機器生產和勞動生產率提高,來縮短勞動時間,提高勞動者科學文化藝術美學水平,促進其更自由更全面的發展。蘇聯的斯達漢諾夫運動推崇的是勞動生產率提高,也就是利用新的生產技術,用最短時間勞動創造更多的產品。但某國把它曲解為付出更多的勞動「一心為公」,一擁而上,苦幹。把按照經濟規律,利用新科技新科學新方法提高勞動生產率,看作大幹多少年爭取進入xxx的經濟浪漫主義的東西。把利用自然社會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曲解為人定勝天……

蘇聯赫魯曉夫資本主義復辟
這就更是荒誕不經的概念,蘇聯一直到被改革派搞得解體前經濟基礎還是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城市不說,農村一半是國營農場,農民就是工人,集體農莊實行有保障的農業勞動報酬,農民收入相當於城市工人70%,如果再算上農民自留地、果園等收入,農民收入和城市國企工人幾乎一樣。這樣的經濟基礎,這樣的工農、城鄉、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差別的縮小是資本主義,那麼中國那套「二元體制」是社會主義?這是無恥的曲解社會主義。

蘇聯資本主義復辟原因是赫魯曉夫上台
看問題簡單化!20世紀資本主義復辟的五個根源:
深厚的封建主義遺毒的滲透。
小生產的汪洋大海,小生產每時每刻都產生資本主義;
國際資本包圍、扼殺;
意識形態失控;
無產階級普遍文化層次低,尤其是農民群體。

蘇聯資本主義復辟其中四個根源就是國際資本包圍、扼殺,意識形態失控,無產階級普遍文化層次沒有進一步提高。封建遺毒滲透。
國際資本的包圍,扼殺,進攻,導致軍工複合體力量不可避免畸形膨脹,吸納更多的本來用於對人民進行自由發展提高的資源,同時滋生官僚主義,官僚特權,軍隊官僚地位上升,排擠知識分子出身的黨務官僚。還有就是國際資本發動的戰爭讓蘇聯軍工複合體尾大不掉,都是蘇德戰爭中形成的。另外,戰爭讓蘇聯戰前工業產值三分之一揮發,2700萬人死去,其中包括蘇聯培養了一代的整個新人,新青年,新勞動者。戰後,一切都是從頭開始。
意識形態失控,原因也是投入不夠,根源在於軍工複合體吸納了大部分資源。軍隊官僚上升,黨務官僚被邊緣化。整個國家各個圍繞軍工複合體的部門內的專業官僚各行其是,沒有了意識形態統合,必然埋下復辟隱患。
還有就是無產階級文化層次沒有進一步提高,不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養,那麼發展的生產力就會被「專家」「技術官僚」「軍隊官僚」這些打著更專業,更科學的名字竊取,來「專」治!因為你勞動者確實沒有科學文化來經營,來管理,來認識,來「專」治嘛。原因是投入還是不夠。不像斯大林時期可以盡情投。因為那時沒有打世界大戰,軍工複合體沒有膨脹,所以有錢就投無產階級科教文事業。
還有蘇聯誕生在由於世界大戰和腐爛衰朽而崩潰的沙皇俄國基礎上,沙俄是有著深厚封建農奴制傳統的軍事封建國家。這類封建遺毒不可能一下子清洗乾淨,必然滲透到無產階級隊伍中來。但蘇聯對於這點克服的思路很對,也就是發展社會主義工業大生產,全面現代化,不斷提高絕大多數人民的科教文水平,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並作了社會歷史條件允許的政治文明探索改革。可惜的是,蘇聯一直沒有穩定的國內外環境進行政治文明和社會主義民主探索實踐。剛一探索,就解體了。
小生產的汪洋大海這個更難以避免。中國的小生產主要是農村。蘇聯的農村50%是國營農場,農民是工人,所以農村倒是社會主義陣地,蘇聯小生產主要在黑市。黑市出現原因是軍工複合體吸納了大部分資源,導致其他方面必然出現發展不足。所以黑市就出來了。復辟的階級力量都來自於黑市。

一切的一切來自於哪?來自於第一點:國際資本的包圍,封鎖,扼殺,進攻。想一想納粹德國,想一想冷戰,想一想中蘇對峙。尤其是蘇德戰爭和某些國家在社會主義陣營和阿爾巴尼亞搞宗派,搞分裂。兩件事把社會主義毀了。單是2700萬犧牲者,裡面絕大部分是蘇維埃精心培養的新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文化有信仰有理想有紀律。這些新人被法西斯摧毀了,這個對社會主義事業摧毀尤其嚴重,等於摧毀了社會主義的大部分良種,精心培養的精品全揮發在戰場上。還有60年代開始,某國和蘇聯把300萬軍隊、軍工都浪費在邊境上……某國這麼大體量的國家,分裂社會主義陣營對國際共運扭轉是非常非常嚴重的!蘇聯沒有了某國盟友,才會在80年代孤注一擲打阿富汗,為了通過阿富汗與印度連為一體,把原來的Z蘇同盟變成蘇印同盟,陷入泥潭,加速解體。復辟的根源很多!

國際共運中的反動思潮羅列批判

「古巴社會主義」:主張在拉美推行「游擊中心論」,宣揚「古巴道路」,主張消滅商品經濟(注意這個),反對經濟核算,強調義務勞動(注意這個),提倡以精神鼓勵和開展政治運動方式進行建設(注意這個,政治挂帥,鬥私批修),生產不計成本,生產率。大學取消政治經濟學課程和公共會計學課程。在分配上,實行嚴格平均分配

左傾機會主義(左傾修正主義):不能正確認識革命形勢,主觀思想嚴重超出客觀發展。脫離客觀實際可能性,誇大主觀力量和群眾的覺悟,輕視貶低敵人和客觀力量(認為人定勝天),常採取冒險主義。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盲目追求高指標,違反實事求是原則。其特徵是主觀客觀分裂,認識實踐脫離(只崇拜經驗和實踐,忽視理論和知識分子),對革命欺騙性和危害性最大。

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用小資產階級尺度,批判資本主義,但不了解資本主義矛盾實質,而是認為資本主義矛盾是大生產和城市化造成的,反對大生產,反對城市化,主張倒退回小農經濟和小生產,搞「工業分散」,小三線,上山下鄉,崇拜小生產者協作的手工勞動……

文G無政府主義:否定無產階級專政必要性,認為國家是產生一切罪惡的根源,要「砸爛公檢法」,脫離現實鬥爭條件,構想烏托邦圖案。文G無政府主義是傳統民粹主義翻版,反官反政府,只保留江湖,不要廟堂。迎合了幾千年民間庸俗的只反表面(官僚,貪官),不反實質(封建所有制)的民粹主義。

平均主義:產生於手工業和小農經濟基礎。企圖用小型分散的個體經濟標準(小三線,公社自給自足經濟),改造世界。幻想把整個社會經濟改造成單一的平均的經濟。進而消滅一切差別(人為的脫離條件的消滅)。把社會化大生產倒退回自然經濟,違反社會歷史發展要求,分配中的平均主義(八級工資制還嫌不公平),嚴重挫傷群眾積極性,阻礙生產力發展。

平均共產主義:以布朗基為代表,是布朗基主義一個部分。認為社會不平等是一切罪惡之源(注意這個曲解),主張勞動群眾通過暴力消滅私有制建立「平等共和國」,逐步實現社會在一切方面絕對平等。設想以公社作為未來共和國基本單位(注意!)。實行「均等分配」原則。中國的文G平均共產主義來自於對中國古代江湖兄弟義氣的發揮,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大家入伙,平均分贓。布朗基主義策略:宗派主義,冒險主義。

托洛茨基主義:國際共運中的小資產階級思潮。以極端革命的詞句和極其激進的姿態攻擊列寧主義,是一種十足的機會主義。它從哲學上忽視發展的辯證法,忽視發展的階段性,忽視量變質變、漸變突變等辯證關係,忽視發展的客觀條件,把「革命」抽象化,認為可以脫離客觀條件推進,忽視革命鬥爭的量的積累,而是提出可以不斷質變,不斷突變,不斷革命。
現代托派在哲學思潮上甚至倒退到「有機論唯物主義」,把自然科學自然界有機體的關係庸俗地轉移到社會分析和人的分析上,變階級分析為年齡段分析,認為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都是一群僵化的老官僚,只有青年才能領導人類走向社會主義。號召青年起來打倒官僚。因此在淺薄的青年群體中很有市場。托派是一種十足的烏合之眾群體。文革就有一定程度的托派因素。文G是國際共運中的一切反動消極思潮的大狂歡,也是中國傳統民粹主義大復興。

西方馬克思主義:是用不同類型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哲學對三位一體的馬克思主義進行割裂和改造。他們不但割裂馬克思主義的三位一體的整體(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共產主義),還割裂國際共運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的邏輯的發展,把青年馬克思和中年馬克思對立起來,把馬克思和列寧對立起來,把馬克思和斯大林對立起來。否定馬恩列斯是一個一脈相承的整體。為了掩蓋他們的反革命實質,他們往往打著另一類左派修正主義的旗幟,比如毛主義,用極端革命的詞句和口號來掩蓋他們的機會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就是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來反馬克思主義的大雜燴群體,大雜燴理論。是片面的,誇張的,靜止的,形而上學的,孤立的理論的大雜燴!是資產階級思潮藉助馬克思主義的形式進行的一種「思想上的資本擴張」,是資產階級思潮的垂死掙扎。


形而上學是片面靜止孤立的看世界
這是恩格斯讀黑格爾讀出來的
而恩格斯的學術水平……


最大的誤會:馬克思從未使用過「資本主義」這個詞,在共產黨宣言中使用的是資產階級時代。不過就一般而言,資產階級時代可以等同與資本主義。但是資本主義可以代指一種意識形態,而資產階級時代更多的指一個歷史時期。
(我是在黃仁宇的一本著作中看到的,不排除有部分譯本直接翻譯成了資本主義,我只確定1844手稿和共產黨宣言以及資本論里大概沒有,其他不確定。)


我只知道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


共產主義是搶劫 你要明白階級歷史和階級劃分 階級鬥爭 還有人類經濟歷史


只要和暴力革命沾邊的就絕對不會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的主張


推薦閱讀:

「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學習馬克思哲學到底有什麼作用?
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意義在哪裡?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什麼區別聯繫?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相比,其優越性在哪裡?

TAG:政治 | 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