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用什麼移動支付方式?

想了解一下外國是不是也有類似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的東西,如果有的話他們又是用什麼方式佔領市場的?還是說他們比較習慣用信用卡……
最近在做國內的相關研究,想了解一下外國的相關產業情況,故在此提問,求高人告知~不勝感激


我是來吐槽Chase Pay的。


這個東西號稱能做二維碼支付,和微信的二維碼支付一樣。在裝app之前,看它介紹說「新增兩個商家,星巴克和best buy」。但我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完整列表在哪裡。


裝了app後,發現那就是完整列表!嗯,有且只有星巴克和best buy。


[吐槽一下「外國人」這個問法…只能簡單介紹一下西方英語國家用的,剩下的五十億左右人我就不知道了…]

關於有沒有類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這種第三方電子支付服務,有是有,但是遠沒有支付寶那麼普及。而且目前並沒有哪家公司佔領了市場,這些公司里沒有任何一家能像支付寶那樣出現在幾乎所有消費平台上。

1. PayPal
從運營規模來說PayPal是國際上最大的一個在線支付服務,也是支付寶最像的一個。1998年創立,2003年被eBay購物網收購成為旗下的公司(不過最近宣布要分開變成一個完全獨立的公司),主要業務就是提供第三方交易渠道,有商家賬戶和私人賬戶之分。主要業務就是進行第三方轉賬,通過不讓雙方知道任何具體銀行卡信息提供安全性,在有糾紛的時候進行裁定。定期支付,私人匯款什麼的,功能上和支付寶錢包基本一樣。

PayPal能成為規模最大的網路支付業務簡略的說一是它出現得早,二是它是eBay的唯一支付方式。eBay跟淘寶性質差不多隻不過包括的商品範圍還要更廣,所以給PayPal提供了大量用戶。

2. Amazon Payments
但是美國最大的網上購物平台並不是eBay,而是Amazon亞馬遜。亞馬遜有自己的支付渠道和系統,而且不支持通過PayPal支付。亞馬遜的支付系統不支持像電子錢包那樣存錢取錢轉賬,而是綁定銀行卡,然後通過它的系統支付,安全保障和糾紛處理跟PayPal相當。Amazon Payments是亞馬遜提供給其他網站或商家的支付服務,讓別人可以通過它的系統進行網路交易,這樣就省得那些網站自己搞支付過程,而且買家登錄自己的亞馬遜賬戶付款就可以了,不用重新填寫信息也更安全。

用Amazon Payments的網站並不多,我常用的只有一個支持這個結賬方式。

3. Google Wallet
和之前的兩個相比,2011年出現的Google Wallet是個完全的移動支付服務。跟另外幾個一樣,綁定銀行卡/禮物卡之類的然後通過它進行支付。功能上,如果手機支持NFC(隨著iPhone 6出來現在基本上所有中等以上智能手機都有)那麼可以在支持它的商家付款的時候直接把手機按到終端上就能完成支付。另外還能通過Gmail給他人轉賬,Google Play Store上的所有支付也都要通過它。

雖然是最早的一個這種移動支付平台,也一直並沒有普及,因為在到現在無線支付終端也不是很多,用戶也並不覺得帶著銀行卡和簽字跟直接用手機比有多不方便。最多的地方是美國,但是目前只有23.7%的商家接收任何移動支付方式。還有部分人認為這種沒有鑒別刷卡人的支付方式不安全所以不是很願意去用(有沒有證據支持這個觀點另說)。另外就是這是個單獨的需要去自己下的app,而大部分用戶在找app的時候不會去找付款app

4. Android Pay
谷歌貌似有個神奇的習慣就是什麼東西都做兩個…所以谷歌剛剛在Google I/O發布會上宣布的Android Pay跟Google Wallet大致一樣不過還是有些區別的。首先是Android Pay能被兼容到其他app里,所以如果開發者有使用那用戶可以不出那個app直接通過Android Pay進行支付,使用的時候也比Google Wallet簡化了些。其他方面功能上跟Wallet一樣

也許能讓Android Pay使用更廣泛些的一個因素是美國的三大通信企業會在他們的合約機上默認安裝Android Pay,有些公司,比如可樂,會給額外獎勵如果用Android Pay支付。但是在實體商家那裡面臨的問題還是終端數量不夠。

5. Apple Pay
相當於蘋果的Wallet(這句話說出來了估計要被果粉噴…),我因為沒有iOS設備所以沒用過,但是從見過的資料來看基本功能上沒什麼差別,但是因為是轉為iOS的所以支持蘋果的Touch ID指紋掃描和通過Apple Watch支付。

Apple Pay最大的優勢就是蘋果(and Apple fans...)的影響力,之前谷歌的Wallet用了一陣子才得到MasterCard, Visa和American Express的支持,Apple Pay出現的時候就有了。但是這個影響力也是有限的,路透社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最大的100個商家裡目前支持Apple Pay的不到四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二表示至少今年不打算支持Apple Pay,原因在於沒有需求,跟Wallet的問題差不多。當然這有點像「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這種問題似的,是因為沒有終端和支持才沒有的用戶需求還是反過來…

另外一個障礙就是有的商家認為Apple和Android Pay這種無線支付方式對他們有威脅所以在搞一個叫CurrentC的支付方式並不接收任何NFC支付app。所以現在移動支付的狀況就是有多種互不相容的體系,有的是因為硬體軟體原因,有的是因為合作夥伴,哪個都離普及差得很遠。

6. Bitcoin (比特幣)
這個比較特殊,因為它不是支付方式而是虛擬貨幣,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聽說過。開源,沒有中間人可以直接進行用戶交易,不受管理的加密電子貨幣。因為是加密的所以能做到匿名交易,在進行真正的匿名捐款和網路黑市(如Silk Road絲綢之路)交易上很常用,主要也就是因為能匿名才會有不少人用。另外就是誰都能去「挖」,詳細技術過程不太會翻譯所以先不解釋了,但是大意就是通過讓用戶的電腦輔助這個貨幣的運轉而得到貨幣。當然了,就算是電腦里有AMD最好的顯卡24小時不間斷的挖一個月也不見得能賺來用的電費…所以都是有很多資源的組織集體干這活

TL;DR: 目前西方英語國家大部分人還是更習慣用銀行卡直接進行交易,不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不管多厲害的公司怎麼宣傳


國外的信用卡支付就是和國內的移動支付一樣快捷,並且並不是國內信用卡支付還要輸密碼什麼的亂七八糟的事。
我在韓國機場看人刷卡支付,就是拿卡片刷一下,然後在旁邊的機器的手寫屏幕上籤個名,幾秒鐘就搞定了
國外的信用卡支付在沒有網路的時代就有了 了,那個時候的支付手段是用特殊的刷卡機把信用卡表面的突出數字用油墨刷到紙上,然後統一把紙發到銀行結算。從那個時候起確保商戶能收到款,避免持卡人被盜刷,就已經是銀行的責任了。
國內不一樣,國內銀行是大爺,近幾年網路好了,手機智能了,才有了移動支付狠踹一腳銀行的傳統業務,某種意義上倒逼銀行改革。


說一下英國的情況吧。這裡最廣泛使用的是叫Contactless的支付渠道,全部銀行的銀行卡都支持,還在兩三年前開始了對Apple pay,Android pay和一些第三方支付渠道的代理。它滲透率也很高,幾乎所有POS機都支持。所以在英國很多時候只帶iPhone出門,有Contactless就足夠了。

而且這裡的NFC支付不僅可以在POS機上用,搭公交、地鐵、還是的士的時候都可以用Contactless嘀一下,很方便。


這個問題問我,是最好的!

其實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比較主流的支付方式,就像給個樓主的說,中國的」微信「、」支付寶「、」銀聯「。

樓上已經說了一些在海外跨境支付收款上,做的比較好的,而且都是全球都比較主流的,回答的很nice,就不多贅述了。

其實還有一些電子錢包,在某些國家或者某些小區域非常主流。

俄羅斯三大電子錢包:Qiwi、Yandex、Webmoney,在烏克蘭、白俄羅斯等俄語地區地區都非常主流,而很多國際主流的支付公司像Paypal、GP、Apple Pay甚至信用卡,在俄羅斯等地佔比倒是沒那麼主流,一方面是因為這三大錢包+Sberbank等銀行佔有大量當地市場,而且錢包內還可以支持信用卡付款,另一方面也是俄羅斯很多人還是比較喜歡現金支付。

Dotpay電子錢包是波蘭第一家支付方式提供商,其發展歷史已經超過了15年,其支付渠道涵蓋線上支付和線下支付。Dotpay在波蘭的市場佔有率達到20%以上,其服務超過25000的商家。Dotpay在一定程度上講就是波蘭的「支付寶」。

Dotpay可以支持波蘭境內大部分銀行的轉賬,還可以支持信用卡。其在波蘭設立了上千個線下支付點,同樣可以讓買家更加便利的付款。

中東的CashU電子錢包,其不僅在中東各國非常主流,而且在北非地區也都是非常主流,可以覆蓋中東和北非的28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運用在遊戲支付、在線購物、電信、IT服務和外匯交易等方面,範圍還是比較廣的。

中東還有一種叫Onecard的電子錢包,與CashU功能差不多,市場也差不多,但是還是比CashU要弱一些。

東南亞的molpay電子錢包,隸屬於東南亞最大的支付公司MOL旗下的電子錢包產品,可以覆蓋新馬泰、越南、菲律賓和印尼,還可以支持土耳其、巴西等地。

錢包內還集成了這些國家的一些主流銀行,甚至還有一些運營商支付,應該說是做東南亞地區必接的收款通道。東南亞市場散、亂,市場不規範,能找到一種可以做到如此的支付公司,也算不容易了。當然,他們的體驗,只能達到中國2010年以前的水平。跟上面幾種比起來,也算是比較弱雞了...

東南亞的信用卡普及水平很低,只有4-5%左右,除了新馬泰這三個國家的銀行卡普及率高之外,其他國家算是很低。所以歐美主流的、基於信用卡或者銀行卡的錢包,在東南亞並不能大行其道。

這幾種電子錢包,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而且在跨境業務有不錯的成績的,如果做某一區域,可以考慮一下。

其實還有一些電子錢包,但是跟上面的比,在跨境業務做的不是很好,有的在當地只能說是小有名氣,在這裡就不多介紹了,歡迎大家補充。


信用卡/虛擬信用卡(apple pay等)超級方便,比掃二維碼方便太多了。

信用卡/虛擬信用卡付款流程: 拿出錢包-》拿出卡-》和公交卡一樣滴一下-》結束
(apple pay走類似流程,但指紋要解鎖一下)

二維碼付款流程:拿出手機-》解鎖-》打開app-》打開掃碼-》掃碼-》結束


其實這方面資料夠多夠詳細了,你在知乎多搜一搜。
簡單說就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信用卡跟我們國內的信用卡差別很大。這個差別是銀行的差別帶來的。
我曾經做過支付的開發,銀聯面對POS機的支付協議8583那麼大一個文檔,而支付寶微信的介面就簡單很多。從技術角度說,8583之所以那麼繁瑣,是有時代背景的,那時只能用tcp通信,數據解析要按最底層的bit位來解析。而支付寶微信誕生時,已經是http協議了,文本可以直接傳輸,不用到底層去做解析。
如果銀聯及時跟上技術發展,也就沒有支付寶微信的事兒了。
這就叫做利益既得,他就沒動力去進步和改善,所以只能被別人革了命。
已經偏題了,雖然現在已經不做支付了,但還是保持關注。題主如果願意,可以私信交流下。


美國的信用卡都是有閃付的(招行卡也有的),把卡往上一靠就付好了,一秒鐘走人。微信還要把手機拿出來,解鎖,進入app,推出聊天模式,進入錢包,打開掃碼模式,瞄準掃碼等確認成功,輸入驗證碼之類的,最後確認。麻煩死了。


在加拿大信用卡的Paypass是最方便的。使用起來跟公交卡一樣,滴一下就好了。一般50刀以下小額都可以用。在Costco用它的信用卡,上限可以到250刀。手機上設置了ApplePay,其實也不算麻煩,拿出來Home鍵兩下,放上手指就好了。但還是嫌不如信用卡近場支付方便。短期內,我想像不出還有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了。


掃了一下,貌似只有日本這國家才有這麼多的支付手段。。。。
日本
線上:信用卡 便利店付款 銀行轉賬 網銀
線下:
普通交通卡:各大鐵路/巴士公司發行。但是關西圈的pitapa無法在全國購物時使用。(充值後使用)
ID:某家運營商主導開發的nfc支付,apple pay在日本走它的支付渠道(月結,後扣賬)
Edy:日本樂天推出的nfc支付,安卓pay走的這家渠道)(充值後使用)
信用卡:visa 萬事達 jcb 運通 大萊 (後扣賬,非常容易批卡)
QUIC Pay:日本jcb主導開發的NFC支付,apple pay的jcb和萬事達卡主要走這個支付渠道。(月結,後扣賬)
waon卡:永旺推出的nfc支付。(充值後使用)
line pay 支付寶:新出的二維碼支付,但是全國性的只有羅森可以使用。支付寶主要針對中國遊客。(line為充值使用,支付寶一般默認花唄)
中國銀聯(遊客買買買?????
備註:日本不採用我們平時用的NFC支付標準,採用的是索尼Felica標準。以上均為方便理解用NFC代替。

日本就是線上主要信用卡和便利店支付。
線下的小額的傾向於各家的電子支付,大額的一般使用信用卡。


非洲在06年開始就有以轉賬為主的移動支付業務,面向功能機的,體驗差一些,輸入USSD,然後填入相應信息和密碼,完成支付。
即使這樣,在肯亞的普及率比支付寶在中國的普及率還高,具體請搜索safaricom m-pesa


中國屬於二檔起步,跳過了信用卡支付。

但是如果習慣了信用卡支付的話,那麼所謂的移動支付就很難推行,因為後者並沒有更好用很多。

只是我在美國的經驗是這樣,基本大家還在用借記卡和信用卡,很多時候是免密的。至於為什麼大家收賬付款還挺喜歡用支票的我就想不明白了,明明有PayPal轉賬為什麼不用呢。。。


我來介紹一下丹麥的情況:
丹麥有一種叫做Mobile Pay的移動支付工具。似乎是由丹麥最常見的Danske Bank牽頭做的,但各大本地銀行的卡都支持。

它的功能和用法用支付寶非常相似。既可以用於個人之間的轉賬,也可以用來對商戶付款。它和支付寶的區別在於它沒有虛擬賬戶「餘額」,而是直接操作你的銀行賬戶的,所有的付款和收款都是直接操作綁定的銀行賬戶的。個人使用電話號碼做賬戶名,在app裡面輸入對方號碼和金額,輸密碼/Touch ID就可以轉賬。也可以用二維碼或者藍牙收款。對商戶付款的話通常有三種方式,電話號碼、二維碼或者一種大概是NFC的終端。

MobilePay在丹麥普及度極高。幾乎所有需要付款的場合都會支持使用它。很多臨時的小攤(類似於Party上的簡易Bar、美食節的攤位等等)甚至會只接受MobilePay(Pos機也很常見但大概個人拿不到吧)。幾乎所有超市在Pos 機旁邊都有mobile Pay的終端,也支持它付款。


非洲,ussd很火。簡單,方便,撥個電話就搞定。轉賬,存取款,交費,每樣都可以,存取款還不用atm機,找個小賣部就行。不需要銀行,有手機就行,不需要網路,2g就可以。


在倫敦一年,答一發。移動支付的概念是建立在信用卡消費不完善的基礎上的,信用卡比手機app要方便得多,想像一下在倫敦,租車,計程車,自行車,公交,火車,地鐵,所有的小店面,大超市,商場,只要刷一下卡就解決了。支付的過程不需要密碼,不需要確認,就像國內的公交IC卡一樣。如果忘了帶卡也可以用apple pay,但是多了一步打開手機掃入指紋,變得麻煩不少。


出門忘帶信用卡會很慌,不像國內感覺揣著手機就可以四處花錢。沒帶信用卡只帶手機的時候,進商店會先確認它們有apple pay的機子。

當然星巴克是個特例,在西雅圖這個遍地都是星巴克的地方,刷一下星巴克app裡面自己賬戶條碼就可以付款。

哦 ,還有Amazon Go,進門刷Amazon Go App里二維碼,隨意拿東西,然後直接出門。期待Whole Foods以後都可以這樣just grab and go


用的最多的…是apple pay……

雖然幾乎也沒人用…用得地方大概就是…去購物中心買東西結賬看運氣能用,去快餐店看運氣…網上購物看運氣…普通小店得中了狗屎運才能用…因為美國人一般就是用信用卡…直接刷一下輸密碼得習慣估計是很難改了…

apple pay我其實主要用來…
給星巴克充錢…

於是用星巴克的app在星巴克掃一下碼就能支付啦~(蒽也可以直接網上買然後去取)


移動支付有確實有,但是沒有國內那種繞過銀行的第三方支付,用得最多的就是 Apple Pay 和 android pay.
因為無法繞過銀行,所以傳統pos支付的缺點全都有,比如商戶嫌手續費太高不讓你刷,或者pos機不支持 wireless tap,或者直接沒有pos機。有大量的小商戶是沒有接入pos系統的,但是又缺少微信這種無門檻不需要特殊硬體的支付手段,以至於出門總是要帶一點現金。
印象中國內的銀行有一個神器的功能,用nfc的手機在atm上可以取現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在這隻有手機是取不到錢的,要是到了只收現金的地方只能乖乖回家拿。
優點是pos機是面向消費者自行操作的,所以apple pay非常快。國內的pos需要收銀員操作,遇到上了年紀不會操作的大媽,用閃付跟防賊一樣防著你,就感慨還是資本主義世界服務業更人性化。


瑞士有個TWINT的手機支付方案,自助結算機上經常見到,人工櫃檯也有,有空細聊。


Apple pay, Paypal, 各種收款方式(PayPal, Moneybookers等)的信用卡visa MasterCard網關, google wallet,歐洲還流行PaySafeCard, Sofort.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經常看到幾個外國人背著一個很大的包去旅行呢?
如何慫恿一個外國人用QQ?
怎樣娶到美貌的白種外國人?
外媒對中國的報道比較客觀還是有妖魔化的成分?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TAG:移動支付 | 手機支付 | 第三方支付 | 外國人 |